CN209859986U - 一种防止内侧液体外流的蓄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止内侧液体外流的蓄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859986U CN209859986U CN201920913555.3U CN201920913555U CN209859986U CN 209859986 U CN209859986 U CN 209859986U CN 201920913555 U CN201920913555 U CN 201920913555U CN 209859986 U CN209859986 U CN 2098599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ak protection
- cover
- shell
- negative electrode
- positive electr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内侧液体外流的蓄电池,包括外壳体、外壳盖、内壳体、内壳盖和缓冲柔性框架,所述缓冲柔性框架安装在外壳体的内侧,所述内壳体安装在缓冲柔性框架的内侧,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统单层的蓄电池结构改进为双层的蓄电池结构设计,从而有效的增加了本装置的防漏性能,且在外壳体和外壳盖之间的连接与内壳体和内壳盖之间的连接采用防漏凹槽、防漏凸块和密封圈三者结合设计,进一步增加了本装置的防漏性能,同时在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增添了缓冲柔性框架结构设计,不仅不影响本装置的正常散热,而且当本装置遇到外力撞击时能够很好的保护内壳体内的蓄电池结构,避免在外力在作用下造成蓄电池损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止内侧液体外流的蓄电池。
背景技术
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叫化学电池,一般简称为电池。放电后,能够用充电的方式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将这类电池称为蓄电池,也称二次电池,但传统的蓄电池由于结构设计的不完善,使得在长时间过程中容易出现蓄电池内部液体泄漏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内侧液体外流的蓄电池,通过将传统单层的蓄电池结构改进为双层的蓄电池结构设计,从而有效的增加了本装置的防漏性能,且在外壳体和外壳盖之间的连接与内壳体和内壳盖之间的连接采用防漏凹槽、防漏凸块和密封圈三者结合设计,进一步增加了本装置的防漏性能,同时在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增添了缓冲柔性框架结构设计,不仅不影响本装置的正常散热,而且当本装置遇到外力撞击时能够很好的保护内壳体内的蓄电池结构,避免在外力在作用下造成蓄电池损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内侧液体外流的蓄电池,包括外壳体、外壳盖、内壳体、内壳盖和缓冲柔性框架,所述缓冲柔性框架安装在外壳体的内侧,所述内壳体安装在缓冲柔性框架的内侧,所述内壳盖安装在内壳体的顶部,所述外壳盖安装在外壳体的顶部,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的顶部设有防漏凹槽,所述防漏凹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外壳盖和内壳盖上对应防漏凹槽的位置设有防漏凸块,且外壳盖上的防漏凸块卡接在外壳体的防漏凹槽内,内壳盖上的防漏凸块卡接在内壳体的防漏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外壳盖顶部分别设有第一正极接头和第一负极接头,且第一正极接头和第一负极接头贯穿设置在外壳盖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正极接头和第一负极接头上位于外壳盖外侧的两端上设有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内壳盖顶部两端上分别设有第二正极接头和第二负极接头,所述第二正极接头和第二负极接头上也设有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内部设有一对连接导线,一对所述连接导线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二正极接头和第二负极接头上的连接孔内,一对所述连接导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正极接头和第一负极接头位于外壳体内侧一端上的连接孔内。
所述绝缘防护帽设置为倒锥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统单层的蓄电池结构改进为双层的蓄电池结构设计,从而有效的增加了本装置的防漏性能,且在外壳体和外壳盖之间的连接与内壳体和内壳盖之间的连接采用防漏凹槽、防漏凸块和密封圈三者结合设计,进一步增加了本装置的防漏性能,同时在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增添了缓冲柔性框架结构设计,不仅不影响本装置的正常散热,而且当本装置遇到外力撞击时能够很好的保护内壳体内的蓄电池结构,避免在外力在作用下造成蓄电池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缓冲柔性框架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缓冲柔性框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冲柔性框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外壳体;2、外壳盖;3、内壳体;4、内壳盖;5、缓冲柔性框架;6、防漏凹槽;7、密封圈;8、防漏凸块;9、第一正极接头;10、第一负极接头;11、连接孔;12、第二正极接头;13、第二负极接头;14、连接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止内侧液体外流的蓄电池,包括外壳体1、外壳盖2、内壳体3、内壳盖4和缓冲柔性框架5,所述缓冲柔性框架5安装在外壳体1的内侧,所述内壳体3安装在缓冲柔性框架5的内侧,所述内壳盖4安装在内壳体3的顶部,所述外壳盖2安装在外壳体1的顶部,所述外壳体1和内壳体3的顶部设有防漏凹槽6,所述防漏凹槽6内设有密封圈7,所述外壳盖2和内壳盖4上对应防漏凹槽6的位置设有防漏凸块8,且外壳盖2上的防漏凸块8卡接在外壳体1的防漏凹槽6内,内壳盖4上的防漏凸块8卡接在内壳体3的防漏凹槽6内。
所述外壳盖2顶部分别设有第一正极接头9和第一负极接头10,且第一正极接头9和第一负极接头10贯穿设置在外壳盖2上,所述第一正极接头9和第一负极接头10上位于外壳盖2外侧的两端上设有连接孔11,所述内壳盖4顶部两端上分别设有第二正极接头12和第二负极接头13,所述第二正极接头12和第二负极接头13上也设有连接孔11,所述外壳体1内部设有一对连接导线14,一对所述连接导线14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二正极接头12和第二负极接头13上的连接孔11内,一对所述连接导线1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正极接头9和第一负极接头10位于外壳体1内侧一端上的连接孔11内。
工作原理:由于外壳体1和外壳盖2组成一层防漏结构和内壳体3和内壳盖4组成另一层防漏结构,这样就有双层的防漏结构,从而有效的增加了本装置的防漏性能,且在外壳体1和外壳盖2之间的连接与内壳体3和内壳盖4之间的连接采用防漏凹槽6、防漏凸块8和密封圈7三者结合设计,进一步增加了本装置的防漏性能,同时在外壳体1和内壳体3之间增添了缓冲柔性框架5结构设计,不仅不影响本装置的正常散热,而且当本装置遇到外力撞击时能够很好的保护内壳体3内的蓄电池结构,避免在外力在作用下造成蓄电池损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防止内侧液体外流的蓄电池,包括外壳体(1)、外壳盖(2)、内壳体(3)、内壳盖(4)和缓冲柔性框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柔性框架(5)安装在外壳体(1)的内侧,所述内壳体(3)安装在缓冲柔性框架(5)的内侧,所述内壳盖(4)安装在内壳体(3)的顶部,所述外壳盖(2)安装在外壳体(1)的顶部,所述外壳体(1)和内壳体(3)的顶部设有防漏凹槽(6),所述防漏凹槽(6)内设有密封圈(7),所述外壳盖(2)和内壳盖(4)上对应防漏凹槽(6)的位置设有防漏凸块(8),且外壳盖(2)上的防漏凸块(8)卡接在外壳体(1)的防漏凹槽(6)内,内壳盖(4)上的防漏凸块(8)卡接在内壳体(3)的防漏凹槽(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内侧液体外流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盖(2)顶部分别设有第一正极接头(9)和第一负极接头(10),且第一正极接头(9)和第一负极接头(10)贯穿设置在外壳盖(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内侧液体外流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接头(9)和第一负极接头(10)上位于外壳盖(2)外侧的两端上设有连接孔(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内侧液体外流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盖(4)顶部两端上分别设有第二正极接头(12)和第二负极接头(13),所述第二正极接头(12)和第二负极接头(13)上也设有连接孔(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内侧液体外流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内部设有一对连接导线(14),一对所述连接导线(14)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二正极接头(12)和第二负极接头(13)上的连接孔(11)内,一对所述连接导线(1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正极接头(9)和第一负极接头(10)位于外壳体(1)内侧一端上的连接孔(11)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13555.3U CN209859986U (zh) | 2019-06-17 | 2019-06-17 | 一种防止内侧液体外流的蓄电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13555.3U CN209859986U (zh) | 2019-06-17 | 2019-06-17 | 一种防止内侧液体外流的蓄电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859986U true CN209859986U (zh) | 2019-12-27 |
Family
ID=68942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913555.3U Active CN209859986U (zh) | 2019-06-17 | 2019-06-17 | 一种防止内侧液体外流的蓄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85998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63641A (zh) * | 2020-12-04 | 2021-03-26 | 江苏塔菲尔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壳体、电池及电池模组 |
-
2019
- 2019-06-17 CN CN201920913555.3U patent/CN20985998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63641A (zh) * | 2020-12-04 | 2021-03-26 | 江苏塔菲尔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壳体、电池及电池模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578776U (zh) | 一种新型结构的圆柱型锂离子电池 | |
US20130040172A1 (en) | Structure of lithium-ion battery module | |
CN211555946U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 | |
CN101847756A (zh) | 一种圆柱形铝壳束腰封口正负极同向引出的锂离子电池 | |
CN112201839A (zh) | 一种锂电池结构 | |
CN104716280A (zh) | 柱形锂离子电池盖板、柱形锂离子电池及生产方法 | |
CN209859986U (zh) | 一种防止内侧液体外流的蓄电池 | |
CN203707194U (zh) | 二次电池 | |
CN215070167U (zh) | 新型纽扣电池 | |
CN211350864U (zh) | 锂离子电池 | |
CN208225932U (zh) | 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薄型防爆帽盖 | |
CN217691388U (zh) | 盖板、电池及电池组 | |
CN102074358A (zh) | 一种两端引出的超级电容器 | |
CN210074065U (zh) | 一种防爆散热锂电池封装结构 | |
CN215771364U (zh) | 一种方形电池防爆结构 | |
CN201804935U (zh) | 电池安全阀 | |
CN208045552U (zh) | 一种防漏电的锂电池壳体 | |
CN204516810U (zh) | 柱形锂离子电池盖板 | |
CN209626308U (zh) | 一种电池 | |
CN207800662U (zh) | 一种防变形动力电池顶盖 | |
CN208538990U (zh) | 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新型防爆帽盖 | |
CN219534692U (zh) | 电池 | |
CN216288869U (zh) | 一种防反接碱性电池 | |
CN213401322U (zh) | 一种安全防漏液风扇用锂电池 | |
CN212783613U (zh) | 一种高密封防爆碳性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