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67340U - 转子装前端盖机 - Google Patents
转子装前端盖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767340U CN209767340U CN201920910914.XU CN201920910914U CN209767340U CN 209767340 U CN209767340 U CN 209767340U CN 201920910914 U CN201920910914 U CN 201920910914U CN 209767340 U CN209767340 U CN 2097673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conveying
- rail
- rotor
- bea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子装前端盖机,包括输送组件;工装座,设于所述输送组件上,所述工装座用于装夹前端盖,所述输送组件驱动所述工装座移动;前端盖入轴承组件,用于将轴承安装于所述前端盖上;以及转子入轴承组件,包括第二机械手、上入轴驱动件、上顶杆、下入轴驱动件和下顶杆,所述上顶杆连接所述上入轴驱动件,所述下顶杆连接所述下入轴驱动件,所述第二机械手抓取转子放入所述上顶杆和下顶杆之间,所述上入轴驱动件和所述下入轴驱动件共同驱动所述上顶杆和所述下顶杆下降,以将被所述上顶杆和所述下顶杆夹持的转子压入所述前端盖上。代替人工实现转子装前端盖,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组装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子装前端盖机。
背景技术
电机包括转子和前端盖,电机在组装时需要在前端盖上安装轴承,然后将转子安装在轴承上。
通常的工艺采用人工进行组装,安装效率低,且组装精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转子装前端盖机。
一种转子装前端盖机,包括:
输送组件;
工装座,设于所述输送组件上,所述工装座用于装夹前端盖,所述输送组件驱动所述工装座移动;
前端盖入轴承组件,用于将轴承安装于所述前端盖上;以及
转子入轴承组件,包括第二机械手、上入轴驱动件、上顶杆、下入轴驱动件和下顶杆,所述上顶杆连接所述上入轴驱动件,所述下顶杆连接所述下入轴驱动件,所述第二机械手抓取转子放入所述上顶杆和下顶杆之间,所述上入轴驱动件和所述下入轴驱动件共同驱动所述上顶杆和所述下顶杆下降,以将被所述上顶杆和所述下顶杆夹持的转子压入所述前端盖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端盖入轴承组件包括第一机械手、下压驱动件和下压件,所述下压驱动件连接所述下压件以驱动所述下压件升降,所述第一机械手抓取轴承将所述轴承放置在所述前端盖上,所述下压驱动件驱动下压件下压以将所述轴承压入所述前端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导轨和转移导轨组件,所述输送组件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转移导轨组件设置在两个所述输送导轨之间,所述转移导轨组件将所述工装座从其中一个输送导轨转移到另一个输送导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移导轨组件包括导向轨、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轨的移动轨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导向轨以驱动所述移动轨分别靠近不同的输送导轨,所述导向轨对接所述输送导轨以接收或转出工装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轨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轨,所述工装座沿第二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输送导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推动所述输送组件上的所述工装座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组件上设置有多个工装座,所述推动组件推动在后的工装座,在后的所述工装座推动在前的工装座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导轨包括第一输送导轨和第二输送导轨,所述转移导轨组件包括第一转移导轨组件和第二转移导轨组件,所述第一输送导轨、第一转移导轨组件、第二输送导轨和第二转移导轨组件依次排布成环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前端盖上料组件,所述前端盖上料组件包括震动盘和连接所述震动盘的前端盖输送件,所述震动盘通过震动将前端盖逐个输送到所述前端盖输送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轴承上料组件,所述轴承上料组件包括轴承输送件,所述轴承输送件将轴承输送至所述入轴承组件。
有益效果:工装座上装夹有前端盖,输送组件将前端盖输送到前端盖入轴承组件处,通过前端盖入轴承组件将轴承安装到前端盖上,然后输送组件将安装有轴承的前端盖输送到转子入轴承组件处,通过转子入轴承组件将转子插入前端盖上的轴承内,从而实现了代替人工实现转子装前端盖,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组装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一个实施例中的转子装前端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一个实施例中的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一个实施例中的前端盖入轴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一个实施例中的转子入轴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底板;20、工装座;100、输送组件;110、第一输送导轨;120、第二输送导轨;130、第一转移导轨组件;131、导向轨;132、移动轨;133、驱动件;140、第二转移导轨组件;150、第一推动组件;151、气缸;152、推动板;160、第二推动组件;170、挡板;200、前端盖入轴承组件;210、第一机械手;220、下压驱动件;230、下压件;240、压力传感器;300、转子入轴承组件;310、第二机械手;320、上入轴驱动件;330、上顶杆;340、下入轴驱动件;350、下顶杆;360、压力传感器;400、轴承上料组件;500、前端盖上料组件;510、震动盘;520、前端盖输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理解更佳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转子装前端盖机的结构示意图,转子装前端盖机包括输送组件100、前端盖入轴承组件200和转子入轴承组件300,其中,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的输送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的前端盖入轴承组件20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的转子入轴承组件300的结构示意图。转子装前端盖机还包括底板10,输送组件100、前端盖入轴承组件200和转子入轴承组件300均设置在底板10上。如图2所示,输送组件100上设置有工装座20,结合图1,输送组件100能够将工装座20输送至前端盖入轴承组件200和转子入轴承组件300处。工作时,工装座20上装夹有前端盖,输送组件100将前端盖输送到前端盖入轴承组件200处,通过前端盖入轴承组件200将轴承安装到前端盖上,然后输送组件100将安装有轴承的前端盖输送到转子入轴承组件300处,通过转子入轴承组件300将转子插入前端盖上的轴承内。
如图2所示,输送组件100上设置有若干工装座20,输送组件100可以为输送线,工装座20安装在输送组件100上,且能够在输送组件100的驱动下运动。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输送组件100包括了输送导轨和转移导轨组件,在图2所示,第一输送导轨110和第二输送导轨120均为直线导轨,第一输送导轨110和第二输送导轨120平行设置。第一输送导轨110、第一转移导轨组件130、第二输送导轨120和第二转移导轨组件140首尾相连形成环状,工作时,工装座20在第一输送导轨110上移动,然后转移到第一转移导轨组件130上,通过第一转移导轨组件130将工装座20转移到第二输送导轨120上,工装座20继续在第二输送导轨120上移动,然后移动到第二转移导轨组件140上,通过第二转移导轨组件140将工装座20转移回第一输送导轨110上。如此实现了工装座20在输送组件100上循环移动,工装座20在输送组件100上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循环完成以下动作:在工装座20上装夹前端盖,将轴承安装在前端盖上,将转子安装在前端盖上的轴承上,将装配好的前端盖从工装座20上取走;因此,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转移导轨组件130和第二转移导轨组件140结构大致相同,下面以第一转移导轨组件130进行说明。第一转移导轨组件130包括导向轨131,例如,第一输送导轨110沿着X轴方向延伸,导向轨131沿着Y轴方向延伸,结合图1,导向轨131和第一输送导轨110均固定连接于底板10。导向轨131上滑动连接有移动轨132,移动轨132沿着Y轴方向滑动连接于导向轨131。移动轨132连接有驱动件133,驱动件133驱动移动轨132沿着导向轨131移动,且使移动轨132能够分别与第一输送导轨110和第二输送导轨120对接;当移动轨132与第一输送导轨110对接时,工装座20从第一输送导轨110转移到移动轨132上,然后驱动件133驱动移动轨132移动以使移动轨132与第二输送导轨120对接,之后工装座20可以从移动轨132上转移到第二输送导轨120上,进而工装座20即从第一输送导轨110上转移到第二输送导轨120上。进一步地,工装座20从第二输送导轨120转移回第一输送导轨110是通过第二转移导轨组件140完成,第二转移导轨组件140的结构和工作过程与第一转移导轨类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输送组件100还包括第一推动组件150和第二推动组件160,第一推动组件150设于第一输送导轨110上,第二推动组件160设于第二输送导轨120上。推动组件可以包括气缸151和连接在气缸151上的推动板152,气缸151驱动推动板152移动,推动板152推动第一输送导轨110上的工装座20移动,或第二推动组件160的推动板推动第二输送导轨120上的工装座20移动。进一步地,第一输送导轨110上的工装座20彼此贴合,第二输送导轨120上的工装座20彼此贴合,再后的工装座20能够推动在前的工装座20向前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第一输送导轨110和第二输送导轨120的沿着X轴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挡板170,例如,第一推动组件150推动第一输送导轨110上的工装座20从第一输送导轨110转移到第一转移导轨组件130上时,被转移的工装座20撞击到挡板170从而停止继续沿着X轴方向滑动,防止被转移的工装座20从第一转移导轨上的移动轨132脱离。
如图3所示,前端盖入轴承组件200包括第一机械手210(参见图1)、下压驱动件220、下压件230和压力传感器240,下压驱动件220连接下压件230,下压驱动件220驱动下压件230升降,压力传感器240设于下压件230上。工作时,第一机械手210抓取轴承将轴承放置在工装座20上的前端盖上,然后下压驱动件220驱动下压件230下压,以将轴承压入前端盖上。
如图4所示,转子入轴承组件300包括第二机械手310(参见图1)、上入轴驱动件320、上顶杆330、下入轴驱动件340、下顶杆350和压力传感器360。上顶杆330连接上入轴驱动件320,下顶杆350连接下入轴驱动件340,压力传感器360设于上顶杆330或下顶杆350上。工作时,下入轴驱动件340驱动下顶杆350穿过前端盖和轴承上的孔,第二机械手310抓取转子,放入下顶杆350和上顶杆330之间,上入轴驱动件320驱动上顶杆330下降,通过上顶杆330和下顶杆350抵持在转子轴的上下端,然后上入轴驱动件320和下入轴驱动件340共同驱动上顶杆330和下顶杆350下降,以将转子压入前端盖上。
如图1所示,转子装前端盖机还包括前端盖上料组件500,前端盖上料组件500包括震动盘510和前端盖输送件520,震动盘510连接前端盖输送件520,震动盘510通过震动将前端盖逐个输入到前端盖输送件520上,通过前端盖输送件520对前端盖进行输送,然后可以通过机械手将前端盖从前端盖输送件520上搬移到输送组件100上。
如图1所示,转子装前端盖机还包括轴承上料组件400,轴承上料组件400包括轴承输送件,轴承输送件对轴承进行输送,然后可以通过机械手抓取轴承,将轴承搬运至转子入轴承组件30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转子装前端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组件;
工装座,设于所述输送组件上,所述工装座用于装夹前端盖,所述输送组件驱动所述工装座移动;
前端盖入轴承组件,用于将轴承安装于所述前端盖上;以及
转子入轴承组件,包括第二机械手、上入轴驱动件、上顶杆、下入轴驱动件和下顶杆,所述上顶杆连接所述上入轴驱动件,所述下顶杆连接所述下入轴驱动件,所述第二机械手抓取转子放入所述上顶杆和下顶杆之间,所述上入轴驱动件和所述下入轴驱动件共同驱动所述上顶杆和所述下顶杆下降,以将被所述上顶杆和所述下顶杆夹持的转子压入所述前端盖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装前端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入轴承组件包括第一机械手、下压驱动件和下压件,所述下压驱动件连接所述下压件以驱动所述下压件升降,所述第一机械手抓取轴承将所述轴承放置在所述前端盖上,所述下压驱动件驱动下压件下压以将所述轴承压入所述前端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装前端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导轨和转移导轨组件,所述输送组件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转移导轨组件设置在两个所述输送导轨之间,所述转移导轨组件将所述工装座从其中一个输送导轨转移到另一个输送导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装前端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导轨组件包括导向轨、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轨的移动轨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导向轨以驱动所述移动轨分别靠近不同的输送导轨,所述导向轨对接所述输送导轨以接收或转出工装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装前端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轨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轨,所述工装座沿第二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输送导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装前端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推动所述输送组件上的所述工装座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子装前端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上设置有多个工装座,所述推动组件推动在后的工装座,在后的所述工装座推动在前的工装座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装前端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导轨包括第一输送导轨和第二输送导轨,所述转移导轨组件包括第一转移导轨组件和第二转移导轨组件,所述第一输送导轨、第一转移导轨组件、第二输送导轨和第二转移导轨组件依次排布成环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装前端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端盖上料组件,所述前端盖上料组件包括震动盘和连接所述震动盘的前端盖输送件,所述震动盘通过震动将前端盖逐个输送到所述前端盖输送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装前端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上料组件,所述轴承上料组件包括轴承输送件,所述轴承输送件将轴承输送至所述入轴承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10914.XU CN209767340U (zh) | 2019-06-17 | 2019-06-17 | 转子装前端盖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10914.XU CN209767340U (zh) | 2019-06-17 | 2019-06-17 | 转子装前端盖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767340U true CN209767340U (zh) | 2019-12-10 |
Family
ID=68745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910914.XU Active CN209767340U (zh) | 2019-06-17 | 2019-06-17 | 转子装前端盖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767340U (zh) |
-
2019
- 2019-06-17 CN CN201920910914.XU patent/CN20976734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01295B (zh) | 自动铆接机 | |
CN111872674B (zh) | 气弹簧自动装配机 | |
CN204565616U (zh) | 管型端子自动加工设备 | |
CN211192779U (zh) | 一种o型圈装配机 | |
CN209954179U (zh) | 全自动扣具组装一体机 | |
CN111716102B (zh) | 一种汽车卡钳压力座总成的装配装置 | |
CN111230494A (zh) | 轴承压合机 | |
CN209767340U (zh) | 转子装前端盖机 | |
CN107030162A (zh) | 一种多工位冲压系统 | |
CN210451687U (zh) | 一种散热风扇用马达壳自动铆合机 | |
CN110492706B (zh) | 一种微型电机端盖组装装置 | |
CN109861467B (zh) | 一种转子总成组装装置 | |
CN215239130U (zh) | 开口卡簧装配机 | |
CN214977287U (zh) | 一种钥匙生产设备 | |
CN211759686U (zh) | 一种多工位组装机的压合机构 | |
CN210756264U (zh) | 一种自动压装卡簧机构 | |
CN209773494U (zh) | 一种车床用自动装夹装置 | |
CN211968799U (zh) | 一种圆网印花机中圆网与印花导带的分离机构 | |
CN215824105U (zh) | 一种冲床上下料装置 | |
CN212946369U (zh) | 一种连接器端子的组装设备 | |
CN211759688U (zh) | 一种端子外壳组装机构 | |
CN209465922U (zh) | 一种顶丝锥垫组立设备 | |
CN211305446U (zh) | 塑料垫圈与小轴承组装装置 | |
CN213661391U (zh) | 一种电机介子装配装置 | |
CN216679896U (zh) | 一种自动铆接搬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Rotor front end cover machin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0 Pledgee: Shenzhen hi tech investment small loan Co.,Ltd. Pledgor: SHENZHEN GIMECH TECHNOLOGY Corp.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03059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