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39306U - 一种水下释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下释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39306U
CN209739306U CN201920460845.7U CN201920460845U CN209739306U CN 209739306 U CN209739306 U CN 209739306U CN 201920460845 U CN201920460845 U CN 201920460845U CN 209739306 U CN209739306 U CN 2097393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ball
frame
section
separated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6084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光杰
刘宁
孔佑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Ocean Technology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Ocean Technology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Ocean Technology Center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Ocean Technology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92046084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393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393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3930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下释放装置,在水下平台和测试仪器需要脱离时,加热器对锁紧结构加热,锁紧结构受热断裂,失去锁紧结构固定的钢珠夹,在第二钢珠的推动作用下进入固定架与钢珠架之间的空腔内,在第一弹性件恢复形变的作用力下,轴向下滑动,加上轴对第二钢珠的推动作用,第二钢珠也进入固定架与钢珠架之间的空腔内,轴顺利下滑,第一钢珠进入钢珠架的内腔中,脱离了第一钢珠卡紧的待脱离结构,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力下,从固定架中弹出,顺利实现水下平台与测试仪器的分离。

Description

一种水下释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观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下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海洋观测系统,可以采集有关海洋学的数据,监测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海底异常地震火山活动,探查海底目标,以及远距离图像传输。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洋观测呈现“多元化、体系化、实时化”的发展趋势,海洋观测系统(如潜标系统等)在关键海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好多海洋观测系统携带的部分设备需要及时与海洋观测系统脱离。
现有技术中,使用较多的释放装置主要主要是机械式声学释放装置,使用前将设备与释放装置连接,释放装置与平台通过挂钩锁紧,利用螺栓将释放装置挂钩与锁紧机构固定,当收到声学释放信号后时启动释放装置内部的电机旋拧螺栓,使挂钩失去锁紧,设备得以释放。为保证水下工作效果,机械式声学释放装置往往结构粗大,在水下驱动螺栓进行运动需要消耗较高的能量,但是,海洋观测系统本身的携带能量有限,无疑给装置顺利实现脱离带来了困难。
因此,如何实现海洋观测系统与携带设备的顺利脱离,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下释放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海洋观测系统与携带设备顺利、稳定地脱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下释放装置,包括待脱离结构和弹射机构,所述弹射机构包括轴、钢珠架、固定架和螺纹套,所述轴可轴向移动地插装于所述钢珠架内,所述轴伸出所述钢珠架的一端可轴向滑动地插装于所述待脱离结构内,所述轴与所述待脱离结构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所述固定架与所述钢珠架相连,所述待脱离结构可轴向滑动地插装于所述固定架内,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待脱离结构之间设置第二弹性件,所述螺纹套套装于所述固定架的外部,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螺纹套、所述固定架和所述待脱离结构围成的腔体内;
所述钢珠架上设置第一通过孔和第二通过孔,所述第一通过孔内设置第一钢珠,所述第一钢珠与所述待脱离结构、所述轴相抵接,所述第二通过孔内设置第二钢珠,所述钢珠架的外部套设钢珠夹,所述钢珠夹由锁紧结构锁紧,所述钢珠夹能够箍紧所述第二钢珠,所述钢珠夹箍紧所述第二钢珠时,所述第一钢珠与所述第二钢珠相配合能够固定所述轴与所述钢珠架之间、所述待脱离结构与所述固定架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初始状态均为被压缩状态;所述锁紧结构由热熔断体制成,所述锁紧结构处设置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能够对所述锁紧结构加热,所述钢珠架与所述固定架之间的空间能够容纳所述第二钢珠和所述钢珠夹,所述第二钢珠进入所述钢珠架与所述固定架之间的空间后,所述钢珠架的内腔能够容纳所述第一钢珠;
所述待脱离结构与所述固定架之间、所述固定架与所述螺纹套之间、所述钢珠架与所述固定架之间均设置密封元件。
优选地,所述轴为台阶轴,所述轴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二段的直径较所述第一段的直径大,所述第一段可轴向移动地插装于所述待脱离结构内,所述第二段可轴向移动地插装于所述钢珠架的内腔中,所述第二段与所述钢珠架间隙配合,所述第三段的直径较所述第二段的直径小,所述钢珠夹夹紧所述第二钢珠时,所述第一钢珠与所述第二段相抵接,所述第二钢珠与所述第三段相抵接;
所述待脱离结构具有凹坑,所述第一通过孔位于所述凹坑内,所述凹坑的出口处设置挡环,所述第一段的直径与所述第一钢珠的直径的二倍之和较所述挡环的内径小。
优选地,所述钢珠夹为分体式结构,所述钢珠夹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抱箍,所述锁紧结构为尼龙线,两个所述抱箍通过所述锁紧结构捆绑相连,所述加热器为发热电阻,所述发热电阻与电源相连,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锁紧结构与所述抱箍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三段之间设置过渡圆台,所述过渡圆台为圆锥台状,所述过渡圆台的直径较大一端与所述第二段相连,所述过渡圆台的直径较小一端与所述第三段相连;所述第三段还连接有端头部,所述端头部的直径较所述第三段的直径大,所述端头部和所述过渡圆台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段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钢珠架具有凸台,所述固定架具有与所述凸台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凸台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钢珠架穿过所述固定架的一侧连接有封盖,所述钢珠架与所述封盖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还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待脱离结构相抵接,所述固定架与所述挡板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远离所述待脱离结构的一端连接有接头支架,所述接头支架设置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加热器电连接,所述螺纹套连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上设置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适配连接,所述第二接头与电源相连,所述连接筒与所述固定架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装于所述轴上并与所述待脱离结构相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装于所述固定架的外部并与所述待脱离结构相抵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水下释放装置,包括待脱离结构和弹射机构,弹射机构包括轴、钢珠架、固定架和螺纹套,轴可轴向移动地插装于钢珠架内,轴伸出钢珠架的一端可轴向滑动地插装于待脱离结构内,轴与待脱离结构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固定架与钢珠架相连,待脱离结构可轴向滑动地插装于固定架内,固定架与待脱离结构之间设置第二弹性件,螺纹套套装于固定架的外部,第二弹性件位于螺纹套、固定架和待脱离结构围成的腔体内;钢珠架上设置第一通过孔和第二通过孔,第一通过孔内设置第一钢珠,第一钢珠与待脱离结构、轴相抵接,第二通过孔内设置第二钢珠,钢珠架的外部套设钢珠夹,钢珠夹由锁紧结构锁紧,钢珠夹能够箍紧第二钢珠,钢珠夹箍紧第二钢珠时,第一钢珠与第二钢珠相配合能够固定轴与钢珠架之间、待脱离结构与固定架之间的相对位置,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的初始状态均为被压缩状态;锁紧结构由热熔断体制成,锁紧结构处设置加热器,加热器能够对锁紧结构加热,钢珠架与固定架之间的空间能够容纳第二钢珠和钢珠夹,第二钢珠进入钢珠架与固定架之间的空间后,钢珠架的内腔能够容纳第一钢珠;待脱离结构与固定架之间、固定架与螺纹套之间、钢珠架与固定架之间均设置密封元件。本实用新型的水下释放装置,在水下平台和测试仪器需要脱离时,加热器对锁紧结构加热,锁紧结构受热断裂,失去锁紧结构固定的钢珠夹,在第二钢珠的推动作用下进入固定架与钢珠架之间的空腔内,在第一弹性件恢复形变的作用力下,轴向下滑动,加上轴对第二钢珠的推动作用,第二钢珠也进入固定架与钢珠架之间的空腔内,轴顺利下滑,第一钢珠进入钢珠架的内腔中,脱离了第一钢珠卡紧的待脱离结构,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力下,从固定架中弹出,顺利实现水下平台与测试仪器的分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下释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下释放装置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下释放装置的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下释放装置的待脱离结构的剖切示意图;
其中,1为待脱离结构,101为凹坑,102为挡环,2为轴,201为第一段,202为第二段,203为第三段,204为过渡圆台,3为钢珠架,4为固定架,5为螺纹套,6为第一钢珠,7为第二钢珠,8为钢珠夹,9为加热器,10为第一弹性件,11为第二弹性件,12为挡板,13为接头支架,14为第一接头,15为第二接头,16为连接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下释放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海洋观测系统与携带设备顺利、稳定地脱离。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1-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下释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下释放装置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下释放装置的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下释放装置的待脱离结构的剖切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下释放装置,包括待脱离结构1和弹射机构,弹射机构包括轴2、钢珠架3、固定架4和螺纹套5,轴2可轴2向移动地插装于钢珠架3内,轴2伸出钢珠架3的一端可轴2向滑动地插装于待脱离结构1内,轴2与待脱离结构1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10,固定架4与钢珠架3相连,待脱离结构可轴2向滑动地插装于固定架4内,固定架4与待脱离结构1之间设置第二弹性件11,螺纹套5套装于固定架4的外部,第二弹性件11位于螺纹套5、固定架4和待脱离结构1围成的腔体内。
钢珠架3上设置第一通过孔和第二通过孔,第一通过孔内设置第一钢珠6,第一钢珠6与待脱离结构1、轴2相抵接,第二通过孔内设置第二钢珠7,钢珠架3的外部套设钢珠夹8,钢珠夹8由锁紧结构锁紧,钢珠夹8能够箍紧第二钢珠7,钢珠夹8箍紧第二钢珠7时,第一钢珠6与第二钢珠7相配合能够固定轴2与钢珠架3之间、待脱离结构1与固定架4之间的相对位置,第一弹性件10与第二弹性件11的初始状态均为被压缩状态;锁紧结构由热熔断体制成,锁紧结构处设置加热器9,加热器9能够对锁紧结构加热,钢珠架3与固定架4之间的空间能够容纳第二钢珠7和钢珠夹8,第二钢珠7进入钢珠架3与固定架4之间的空间后,钢珠架3的内腔能够容纳第一钢珠6。
本实用新型的水下释放装置,在水下平台与测试仪器未分离时,在第一弹性件10恢复形变的作用力下,轴2推挤第二钢珠7,第二钢珠7和第一钢珠6均与轴2相抵接,第二钢珠7固定轴2与钢珠架3的相对位置,第一钢珠6卡紧待脱离结构1和固定架4。当水下平台和测试仪器需要脱离时,加热器9对锁紧结构加热,锁紧结构受热断裂,失去锁紧结构固定的钢珠夹8,在第二钢珠7的推动作用下进入固定架4与钢珠架3之间的空腔内,在第一弹性件10恢复形变的作用力下,轴2向下滑动,加上轴2对第二钢珠7的推动作用,第二钢珠7也进入固定架4与钢珠架3之间的空腔内,轴2顺利下滑,第一钢珠6进入钢珠架3的内腔中,脱离了第一钢珠6卡紧的待脱离结构1,在第二弹性件11的作用力下,从固定架4中弹出,顺利实现水下平台与测试仪器的分离。
待脱离结构与固定架4之间、固定架4与螺纹套5之间、钢珠架3与固定架4之间均设置密封元件,防止水进入水下释放装置的内部。
具体地,轴2为台阶轴2,轴2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段201、第二段202和第三段203,第二段202的直径较第一段201的直径大,第一段201可轴2向移动地插装于待脱离结构1内,第二段202可轴2向移动地插装于钢珠架3的内腔中,第二段202与钢珠架3间隙配合,第三段203的直径较第二段202的直径小,钢珠夹8夹紧第二钢珠7时,第一钢珠6与第二段202相抵接,第二钢珠7与第三段203相抵接;待脱离结构1具有凹坑101,第一通过孔位于凹坑101内,凹坑101的出口处设置挡环102,第一段201的直径与第一钢珠6的直径的二倍之和较挡环102的内径小,保证在轴2向下滑动后,钢珠架3和第一段201之间能够容纳第一钢珠6,确保待脱离结构1顺利与固定架4分离。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钢珠夹8为分体式结构,钢珠夹8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抱箍,锁紧结构为尼龙线,两个抱箍通过锁紧结构捆绑相连,加热器9为发热电阻,发热电阻与电源相连,加热器9设置于锁紧结构与抱箍之间。当水下平台与测试仪器需要分离时,发热电阻通电,电阻发热后,使尼龙线熔断,尼龙线熔断后,两个抱箍松开,第二钢珠7失去约束。
为了减小轴2的滑动阻力,第二段202与第三段203之间设置过渡圆台204,过渡圆台204为圆锥台状,过渡圆台204的直径较大一端与第二段202相连,过渡圆台204的直径较小一端与第三段203相连;第三段203还连接有端头部,端头部的直径较第三段203的直径大,端头部和过渡圆台204分别位于第三段203的两端,过渡圆台204的设置使得第二钢珠7被轴2推向两侧,轴2得以顺利下滑。
更具体地,钢珠架3具有凸台,固定架4具有与凸台相匹配的凹槽,凸台设置于凹槽内,钢珠架3穿过固定架4的一侧连接有封盖,钢珠架3与封盖可拆卸连接,凸台与封盖相配合固定钢珠架3与固定架4之间的相对位置。
另外,固定架4还连接有挡板12,挡板12与待脱离结构1相抵接,固定架4与挡板12可拆卸连接,设置挡板12方便定位待脱离结构1和固定架4之间的相对位置。另外,待脱离结构1的凹坑101处设置通孔,挡板12正对凹坑101的通孔设置,挡板12和钢珠架3相配合能够夹紧第一钢珠6,提高水下发射平台与探测仪器未分离时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固定架4远离待脱离结构1的一端连接有接头支架13,接头支架13设置有第一接头14,第一接头14与加热器9电连接,螺纹套5连接有连接筒16,连接筒16上设置有第二接头15,第二接头15与第一接头14适配连接,第二接头15与电源相连,连接筒16与固定架4相抵接,通过第一接头14与第二结构,加热器9可与电源相连。
更进一步地,第一弹性件10和第二弹性件11均为弹簧,第一弹性件10套装于轴2上并与待脱离结构1相抵接,第一弹性件10能够推动轴2使之顺利下滑,第二弹性件11套装于固定架4的外部并与待脱离结构1相抵接,第二弹性件11的设置有助于待脱离结构1顺利被弹出。
本实用新型的水下释放装置,在需释放待脱离结构1时,通过第一接头14和第二接头15相连对加热器9供电,发热电阻发热,锁紧结构融化断开。轴2在第一弹性件10的作用力下向下运动,进而推动两个第二钢珠7向两外侧运动,进而推动钢珠夹8分开。轴2向下运动到一定位置,待脱离结构1在第二弹性件11的作用力下往上运动,进而推动两个第一钢珠6向钢珠架3的内腔一侧运动,当两个第一钢珠6脱离待脱离结构1的凹坑101时,待脱离结构1在第二弹性件11的作用力下弹射出去,实现待脱离结构1与弹射机构相分离。本实用新型的水下释放装置实现水下发射平台与探测仪器的分离,结构设计合理,工作过程稳定,应用效果理想。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利用螺栓将释放装置挂钩与锁紧机构固定,本实用新型的释放装置不会产生规律的波动,且能耗较低。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水下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待脱离结构和弹射机构,所述弹射机构包括轴、钢珠架、固定架和螺纹套,所述轴可轴向移动地插装于所述钢珠架内,所述轴伸出所述钢珠架的一端可轴向滑动地插装于所述待脱离结构内,所述轴与所述待脱离结构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所述固定架与所述钢珠架相连,所述待脱离结构可轴向滑动地插装于所述固定架内,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待脱离结构之间设置第二弹性件,所述螺纹套套装于所述固定架的外部,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螺纹套、所述固定架和所述待脱离结构围成的腔体内;
所述钢珠架上设置第一通过孔和第二通过孔,所述第一通过孔内设置第一钢珠,所述第一钢珠与所述待脱离结构、所述轴相抵接,所述第二通过孔内设置第二钢珠,所述钢珠架的外部套设钢珠夹,所述钢珠夹由锁紧结构锁紧,所述钢珠夹能够箍紧所述第二钢珠,所述钢珠夹箍紧所述第二钢珠时,所述第一钢珠与所述第二钢珠相配合能够固定所述轴与所述钢珠架之间、所述待脱离结构与所述固定架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初始状态均为被压缩状态;所述锁紧结构由热熔断体制成,所述锁紧结构处设置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能够对所述锁紧结构加热,所述钢珠架与所述固定架之间的空间能够容纳所述第二钢珠和所述钢珠夹,所述第二钢珠进入所述钢珠架与所述固定架之间的空间后,所述钢珠架的内腔能够容纳所述第一钢珠;
所述待脱离结构与所述固定架之间、所述固定架与所述螺纹套之间、所述钢珠架与所述固定架之间均设置密封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为台阶轴,所述轴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二段的直径较所述第一段的直径大,所述第一段可轴向移动地插装于所述待脱离结构内,所述第二段可轴向移动地插装于所述钢珠架的内腔中,所述第二段与所述钢珠架间隙配合,所述第三段的直径较所述第二段的直径小,所述钢珠夹夹紧所述第二钢珠时,所述第一钢珠与所述第二段相抵接,所述第二钢珠与所述第三段相抵接;
所述待脱离结构具有凹坑,所述第一通过孔位于所述凹坑内,所述凹坑的出口处设置挡环,所述第一段的直径与所述第一钢珠的直径的二倍之和较所述挡环的内径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珠夹为分体式结构,所述钢珠夹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抱箍,所述锁紧结构为尼龙线,两个所述抱箍通过所述锁紧结构捆绑相连,所述加热器为发热电阻,所述发热电阻与电源相连,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锁紧结构与所述抱箍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三段之间设置过渡圆台,所述过渡圆台为圆锥台状,所述过渡圆台的直径较大一端与所述第二段相连,所述过渡圆台的直径较小一端与所述第三段相连;所述第三段还连接有端头部,所述端头部的直径较所述第三段的直径大,所述端头部和所述过渡圆台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段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珠架具有凸台,所述固定架具有与所述凸台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凸台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钢珠架穿过所述固定架的一侧连接有封盖,所述钢珠架与所述封盖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还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待脱离结构相抵接,所述固定架与所述挡板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远离所述待脱离结构的一端连接有接头支架,所述接头支架设置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加热器电连接,所述螺纹套连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上设置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适配连接,所述第二接头与电源相连,所述连接筒与所述固定架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水下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装于所述轴上并与所述待脱离结构相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装于所述固定架的外部并与所述待脱离结构相抵接。
CN201920460845.7U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水下释放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7393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60845.7U CN209739306U (zh)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水下释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60845.7U CN209739306U (zh)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水下释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39306U true CN209739306U (zh) 2019-12-06

Family

ID=68720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60845.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739306U (zh)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水下释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3930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69362A (zh) * 2019-04-08 2019-07-05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一种水下释放装置
WO2022209560A1 (ja) * 2021-04-01 2022-10-06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海洋研究開発機構 錘切り離し装置
CN117031570A (zh) * 2023-07-19 2023-11-10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海洋动物遥测平台及其动物遥测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69362A (zh) * 2019-04-08 2019-07-05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一种水下释放装置
CN109969362B (zh) * 2019-04-08 2024-03-08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一种水下释放装置
WO2022209560A1 (ja) * 2021-04-01 2022-10-06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海洋研究開発機構 錘切り離し装置
JP2022158072A (ja) * 2021-04-01 2022-10-14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海洋研究開発機構 錘切り離し装置
JP7323815B2 (ja) 2021-04-01 2023-08-09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海洋研究開発機構 錘切り離し装置
TWI824429B (zh) * 2021-04-01 2023-12-01 國立研究開發法人海洋研究開發機構 鉛錘分離裝置
CN117031570A (zh) * 2023-07-19 2023-11-10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海洋动物遥测平台及其动物遥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39306U (zh) 一种水下释放装置
CN109969362B (zh) 一种水下释放装置
CA2549667A1 (en) Coupling device
CN203528229U (zh) 汽车摆臂的减震衬套
CN205630464U (zh) 一种套筒联轴器的拆卸工具
CN202555854U (zh) 一种数控铣槽机的夹具装置
US8214988B2 (en) Bearing handling tool
CN109677573B (zh) 一种深海磁耦合传动抛载机构
CN107150778B (zh) 一种船舶艉管轴承旋转锁定式拆卸装置
CN103522253B (zh) 一种船用行星轮轴承拆装工具
CN201483073U (zh) 一种卧式拉床固定拉刀的快换夹具
CN109911154A (zh) 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应急抛载示位装置及方法
CN205595596U (zh) 一种动车组救援用32芯电气连接器插头拆装专用工具
CN104589237A (zh) 一种可以测试拉伸力的多功能夹紧机构
CN213442969U (zh) 水下机器人用可折叠回收装置
CN215173108U (zh) 一种燃油快换接头
CN207606313U (zh) 一种用于舵机配钻的工装
CN113294330A (zh) 冷链车船供油泵
CN203688200U (zh) 长柄滑套类等速万向节总成静扭和疲劳试验用支撑夹具
CN205521073U (zh) 一种同步环固定工装
CN107009862B (zh) 一种电池箱应急解锁器
CN211466231U (zh) 一种发动机气缸套拆解设备
CN208947074U (zh) 汽车电池锁止装置
CN213749025U (zh) 一种导管架零部件检测用固定机构
CN104236941B (zh) 一种阶跃激励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0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0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0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