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86709U - 预制式构造柱 - Google Patents
预制式构造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686709U CN209686709U CN201920090003.7U CN201920090003U CN209686709U CN 209686709 U CN209686709 U CN 209686709U CN 201920090003 U CN201920090003 U CN 201920090003U CN 209686709 U CN209686709 U CN 2096867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cast concrete
- connecting plate
- wall
- casting space
- constructional colum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式构造柱,包括第一混凝土柱,预制混凝土节及连接组件;预制混凝土节层叠设置,两端形成有马牙槎,每个预制混凝土节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多个通孔同轴设置,并相互连通形成第一浇筑空间,第一混凝土柱设于第一浇筑空间内;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连接座及连接件,连接板设为四个,其中两个设于多个预制混凝土节的前侧壁上,另外两个设于多个预制混凝土节的前后侧壁上,连接座设于墙体上,连接件用于当墙体砌入马牙槎内时连接连接板及连接座。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式构造柱,一方面,无需架模、拆模等繁杂的工序,从而可极大的降低施工强度和时间成本,进而缩短工期,另一方面,墙体与构造柱之间连接紧密,有利于提高建筑的抗震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式构造柱。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砖砌墙体的筑造具有一定的规范,通常砌筑墙体的超过一定的长度时需要浇筑构造柱,超过一定的高度时则需要浇筑圈梁。而构造柱及圈梁等浇筑通常需要经过架设模板、浇筑及拆卸模板等过程,这就使得整个墙体的砌筑过程非常繁杂冗长,进而造成施工人员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预制式构造柱。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制式构造柱,包括:
第一混凝土柱;
多个预制混凝土节,所述多个预制混凝土节从上至下层叠设置,且左右两端形均成有多个马牙槎,所述多个预制混凝土节的上表面均开设有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同轴设置,并相互连通形成第一浇筑空间,所述第一混凝土柱设置于所述第一浇筑空间内;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连接座及连接件,所述连接板设为四个,四个所述连接板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其中两个连接板左右相对的设置于所述多个预制混凝土节的前侧壁上,另外两个连接板左右相对的设置于所述多个预制混凝土节的后侧壁上,四个所述连接板均位于左右两端的马牙槎之间;所述连接座及连接件均为多个,多个连接座设置于所述墙体上,多个连接件用于当所述墙体砌入所述马牙槎内时连接所述连接板及连接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式构造柱,一方面,无需架模、拆模等繁杂的工序,从而可极大的降低施工强度和时间成本,进而缩短工期,另一方面,墙体与构造柱之间连接紧密,有利于提高建筑的抗震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预制式构造柱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多个预制混凝土节的前侧壁上的两个连接板之间连接有一第一封闭板,所述第一封闭板与两个所述连接板以及所述多个预制混凝土节的前侧壁共同围合形成有第二浇筑空间,所述第二浇筑空间内设置有第二混凝土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多个预制混凝土节的后侧壁上的两个连接板之间连接有一第二封闭板,所述第二封闭板与两个所述连接板以及所述多个预制混凝土节的后侧壁共同围合形成有第三浇筑空间,所述第三浇筑空间内设置有第三混凝土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最上层的预制混凝土节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贯穿至位于最下层的预制混凝土节的下表面的第一嵌入槽,四个所述第一嵌入槽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四个所述连接板分别嵌入四个所述第一嵌入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预制混凝土节的前侧壁上的;两个连接板的另一端向左或向右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封闭板的左右两端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焊接;
所述多个预制混凝土节的后侧壁上的两个连接板的另一端向左或向右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封闭板的左右两端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焊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大体呈L型结构,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安装于所述墙体上;
当所述墙体砌入所述马牙槎时,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连接板相贴靠,且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混凝土柱包括多个竖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浇筑空间内的纵筋、横向套设于多个纵筋外侧且与纵筋固接的箍筋以及浇筑于纵筋和箍筋之间的混凝土;
每个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及下端均设置有加固件,所述加固件与所述纵筋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最上层的预制混凝土节的上表面以及位于最下层的预制混凝土节的下表面均开设有多个第二嵌入槽,所述多个第二嵌入槽一端与所述第一浇筑空间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嵌入槽连通,多个所述加固件分别嵌入多个所述第二嵌入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连接座、第一封闭板及第二封闭板均可为刚性金属材质制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预制混凝土节及连接组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预制混凝土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第一混凝土柱10;
纵筋11;
预制混凝土节20;
通孔21;
马牙槎22;
第一嵌入槽23;
第二嵌入槽24;
连接组件30;
连接板31;
第一弯折部311;
第二弯折部312;
加固件313;
连接座32;
连接件33;
第一封闭板40;
第二浇筑空间41;
第二混凝土柱50;
第二封闭板60;
第三浇筑空间61;
第三混凝土柱7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制式构造柱,包括第一混凝土柱10,多个预制混凝土节20及连接组件30。
具体的,多个预制混凝土节20从上至下层叠设置,且左右两端形均成有多个马牙槎22,多个预制混凝土节20的上表面均开设有通孔21,多个通孔21同轴设置,并相互连通形成第一浇筑空间,第一混凝土柱10设置于第一浇筑空间内。
也就是说,多个预制混凝土节20可预先在工厂内生产加工,使用时,直接运输至作业现场从上至下层叠堆砌,堆砌时,将多个预制混凝土节20上的通孔21上下对齐,上下对齐的通孔21均相互连通,由此,即形成该第一浇筑空间,第一混凝土柱10及在该第一浇筑空间内浇筑形成,那么,由于该浇筑空间由多个预制混凝土节20所形成,因此,无需另外使用模板,相应的,也就无需进行架模、拆模等工序。
连接组件30包括连接板31、连接座32及连接件33,连接板31设为四个,四个连接板31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其中两个连接板31左右相对的设置于多个预制混凝土节20的前侧壁上,另外两个连接板31左右相对的设置于多个预制混凝土节20的后侧壁上,四个连接板31均位于左右两端的马牙槎22之间;连接座32及连接件33均为多个,多个连接座32设置于墙体上,多个连接件33用于当墙体砌入马牙槎22内时连接连接板31及连接座32。
也就是说,通过设置连接组件30,可以加强墙体与多个预制混凝土节20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墙体与构造柱之间的连接的整体性及紧密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式构造柱,一方面,无需架模、拆模等繁杂的工序,从而可极大的降低施工强度和时间成本,进而缩短工期,另一方面,墙体与构造柱之间连接紧密,有利于提高建筑的抗震效果。
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位于多个预制混凝土节20的前侧壁上的两个连接板31之间连接有一第一封闭板40,第一封闭板40与两个连接板31以及多个预制混凝土节20的前侧壁共同围合形成有第二浇筑空间41,第二浇筑空间41内设置有第二混凝土柱50。
也就是说,一方面,通过在多个层叠设置的预制混凝土节20上的通孔21形成的第一浇筑空间内设置第一混凝土柱10,可以将多个预制混凝土节20进行一体连接,从而确保其整体性和稳定性,以起到抗震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多个预制混凝土节20的前侧壁与连接板31及第一封闭板40共同围合形成的第二浇筑空间41可设置第二混凝土柱50,由此,可以实现从内至外对多个预制混凝土进行一体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构造柱自身的稳定性及牢固性,相应的,可以进一步提高抗震效果。
作为优选地,位于多个预制混凝土节20的后侧壁上的两个连接板31之间连接有一第二封闭板60,第二封闭板60与两个连接板31以及多个预制混凝土节20的后侧壁共同围合形成有第三浇筑空间61,第三浇筑空间61内设置有第三混凝土柱70。
如此,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构造柱自身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其抗震效果也必然更好。
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最上层的预制混凝土节20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贯穿至位于最下层的预制混凝土节20的下表面的第一嵌入槽23,四个第一嵌入槽23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四个连接板31分别嵌入多个第一嵌入槽23内。
如此,嵌入至多个预制混凝土节20内的连接板31可以与多个预制混凝土节20形成为一体式结构,两者之间连接更为紧密、牢固,相应的,也就可以增强墙体与构造柱之间的连接的牢固性与整体性。
当然,多个混凝土节20外壁上还设置有焊接部,焊接部与连接板31焊接,以提高混凝土节20与连接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预制混凝土节20的前侧壁上的两个连接板31的另一端向左或向右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311,第一封闭板40的左右两端与第一弯折部311焊接;
多个预制混凝土节20的后侧壁上的两个连接板31的另一端向左或向右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312,第二封闭板60的左右两端与第二弯折部312焊接。
如此,通过将第一封闭板40及第二封闭板60与连接板31进行焊接,使得第一封闭板40及第二封闭板60与连接板31之间连接更为牢固、紧密,相应的,在对第二浇筑空间41和第三浇筑空间61内进行浇筑时,混凝土也不易外漏。
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座32大体呈L型结构,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安装于墙体上;
当墙体砌入马牙槎22时,第二端与连接板31相贴靠,且通过连接件33连接。
作为优选地,连接件33可以采用螺母,如此,即使得连接板31和连接座32之间安装方便,易于操作,从而有利于降低工组人员的施工强度。
在具体安装是,先将连接座32安装于墙体上砌入马牙槎22的部分砖块上,然后,然后在将该部分砖块砌入马牙槎22内时,直接与连接板31相固定即可。
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混凝土柱10包括多个竖向设置于第一浇筑空间内的纵筋11、横向套设于多个纵筋11外侧且与纵筋11固接的箍筋以及浇筑于纵筋11和箍筋之间的混凝土;
每个连接板31的上端及下端均设置有加固件313,加固件313与纵筋11相连。
优选地,位于最上层的预制混凝土节20的上表面以及位于最下层的预制混凝土节20的下表面均开设有多个第二嵌入槽24,多个第二嵌入槽24一端与第一浇筑空间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嵌入槽23连通,多个加固件313分别嵌入多个第二嵌入槽24内。
如此,一方面,第一混凝土柱10自身结构牢固,抗震性能好,另一方面,利用加固件313可将多个连接板31与第一混凝土柱10相连,即使得连接板31与预制混凝土节20连接的更为牢固、紧密,有利于其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31、连接座32、第一封闭板40及第二封闭板60均可为刚性金属材质制成。
如此,连接板31、连接座32、第一封闭板40及第二封闭板60均具有一定的强度,且不易受损,因此,有利于使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板可以为便于施工,连接板31可采用分体式的板块,从而可以逐块的进行焊接,最终形成一个整体。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预制式构造柱,用于连接相邻的两面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混凝土柱;
多个预制混凝土节,所述多个预制混凝土节从上至下层叠设置,且左右两端形均成有多个马牙槎,所述多个预制混凝土节的上表面均开设有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同轴设置,并相互连通形成第一浇筑空间,所述第一混凝土柱设置于所述第一浇筑空间内;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连接座及连接件,所述连接板设为四个,四个所述连接板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其中两个连接板左右相对的设置于所述多个预制混凝土节的前侧壁上,另外两个连接板左右相对的设置于所述多个预制混凝土节的后侧壁上,四个所述连接板均位于左右两端的马牙槎之间;所述连接座及连接件均为多个,多个连接座设置于所述墙体上,多个连接件用于当所述墙体砌入所述马牙槎内时连接所述连接板及连接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式构造柱,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多个预制混凝土节的前侧壁上的两个连接板之间连接有一第一封闭板,所述第一封闭板与两个所述连接板以及所述多个预制混凝土节的前侧壁共同围合形成有第二浇筑空间,所述第二浇筑空间内设置有第二混凝土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式构造柱,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多个预制混凝土节的后侧壁上的两个连接板之间连接有一第二封闭板,所述第二封闭板与两个所述连接板以及所述多个预制混凝土节的后侧壁共同围合形成有第三浇筑空间,所述第三浇筑空间内设置有第三混凝土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式构造柱,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上层的预制混凝土节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贯穿至位于最下层的预制混凝土节的下表面的第一嵌入槽,多个所述第一嵌入槽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四个所述连接板分别嵌入四个所述第一嵌入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式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预制混凝土节的前侧壁上的两个连接板的另一端向左或向右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封闭板的左右两端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焊接;
所述多个预制混凝土节的后侧壁上的两个连接板的另一端向左或向右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封闭板的左右两端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式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大体呈L型结构,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安装于所述墙体上;
当所述墙体砌入所述马牙槎时,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连接板相贴靠,且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式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柱包括多个竖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浇筑空间内的纵筋、横向套设于多个纵筋外侧且与纵筋固接的箍筋以及浇筑于纵筋和箍筋之间的混凝土;
每个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及下端均设置有加固件,所述加固件与所述纵筋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制式构造柱,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上层的预制混凝土节的上表面以及位于最下层的预制混凝土节的下表面均开设有多个第二嵌入槽,所述多个第二嵌入槽一端与所述第一浇筑空间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嵌入槽连通,多个所述加固件分别嵌入多个所述第二嵌入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式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连接座、第一封闭板及第二封闭板均可为刚性金属材质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090003.7U CN209686709U (zh) | 2019-01-18 | 2019-01-18 | 预制式构造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090003.7U CN209686709U (zh) | 2019-01-18 | 2019-01-18 | 预制式构造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686709U true CN209686709U (zh) | 2019-11-26 |
Family
ID=68599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090003.7U Active CN209686709U (zh) | 2019-01-18 | 2019-01-18 | 预制式构造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686709U (zh) |
-
2019
- 2019-01-18 CN CN201920090003.7U patent/CN2096867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985676B1 (ko) | 3차원 프린트를 이용한 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제조방법 | |
CN109518858A (zh) | 装配式梁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9057119A (zh)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楼板连接结构 | |
CN204059601U (zh) | 一种预制砼构件的钢筋连接结构 | |
CN209556190U (zh) | 一种装配式预制组合楼板 | |
KR102080594B1 (ko) | 커플거더 | |
CN209686709U (zh) | 预制式构造柱 | |
CN109457801A (zh) | 一种装配式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 |
JP5317949B2 (ja) | コンクリート組立構造体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 |
CN108716191A (zh) | 一种混凝土拱肋外包钢板套组及其加固装置 | |
CN213837280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叠合楼板 | |
CN209523296U (zh) | 预制梁柱的连接结构 | |
CN107190905A (zh) | 冷弯薄壁型钢一体化梁板及其制作方法 | |
CN208685425U (zh) | 一种装配式桥梁梁板结构 | |
CN209556195U (zh) | 装配式梁板连接结构 | |
JP3836920B2 (ja) | 橋脚張り出し部の施工方法 | |
CN206971529U (zh) | 冷弯薄壁型钢一体化梁板 | |
CN208899352U (zh) | 一种混凝土拱肋外包钢板套组及其加固装置 | |
CN207405842U (zh) | 一种整体式全预制装配楼板无支撑连接结构 | |
CN207846762U (zh) | 一种装配整体式单面叠合剪力墙结构 | |
CN110258784A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 | |
CN206428882U (zh) | 一种外墙体结构 | |
CN106401017B (zh) | 带有预埋接缝梁段的l形柔性接缝连肢墙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8597215U (zh) | 一种新型的装配式管廊叠合墙板 | |
KR102158021B1 (ko) | 사각단면 강재 기둥과 합성거더의 접합 구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