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85437U - 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685437U CN209685437U CN201920144006.4U CN201920144006U CN209685437U CN 209685437 U CN209685437 U CN 209685437U CN 201920144006 U CN201920144006 U CN 201920144006U CN 209685437 U CN209685437 U CN 2096854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ter cylinder
- water
- transfer station
- sewage disposal
- garbage transf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装置和二次处理装置,预处理装置包括集水箱、滤筒和清理机构,滤筒倾斜设置在集水箱内的上部,滤筒的侧壁上分布进水口和若干出水孔;清理机构安装在滤筒内并用于清理滤筒内壁上的垃圾;集水箱的下部通过水管与二次处理装置连通,水管上设有水泵。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以及各类有害物质,确保污水处理的质量,实现出水水质达标以及水资源的回收利用,节约资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中转站是进行城市垃圾收集处理的重要枢纽,是连接垃圾产生源和末端处置系统的枢纽,是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系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垃圾中转站的污水处理问题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垃圾渗滤液水质复杂,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其中有机污染物经技术检测有99种之多,还有22种已经被列入我国和美国国家环保署的重点控制名单,一种可直接致癌,五种可诱发致癌。除此之外渗滤液中还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萘、菲等非氯化芳香族化合物、氯化芳香族化合物,磷酸醋,酚类化合物和苯胺类化合物等。
目前,通常采用膜处理技术对垃圾中转站的污水进行处理。但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膜处理系统并未设置用于滤除污水中固体污染物的设备,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不理想;同时,污水中的异味处理效果也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以及各类有害物质,确保污水处理的质量,实现出水水质达标以及水资源的回收利用,节约资源。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装置和二次处理装置,所述预处理装置包括集水箱、滤筒和清理机构,所述滤筒倾斜设置在所述集水箱内的上部,所述滤筒的侧壁上分布进水口和若干出水孔;所述清理机构安装在所述滤筒内并用于清理所述滤筒内壁上的垃圾;所述集水箱的下部通过水管与所述二次处理装置连通,所述水管上设有水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外部供水装置通过管道与滤筒的进水口连通,管道上设有水泵;集水箱上设有供管道通过的通孔。污水处理过程中,首先通过水泵将供水装置内的污水送至滤筒内,滤筒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滤除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初步过滤后的污水经过滤筒侧壁上的若干出水孔流至集水箱的底部,然后通过对应的水泵将初步过滤后的污水送至二次处理装置进行二次处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以及各类有害物质,确保污水处理的质量,实现出水水质达标以及水资源的回收利用,节约资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条形刮刀和电机,所述条形刮刀沿所述滤筒的轴向安装在所述滤筒内,且所述条形刮刀的刀口朝向所述滤筒的内壁;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滤筒上端的外壁上,所述电机的驱动端通过连接杆与所述条形刮刀的一端传动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每间隔设定时间(5~10d)清理一次滤筒,清理过程中,通过电机驱动条形刮刀转动,以将滤筒内壁上的垃圾清理掉,操作简便,清理效果较佳。
需要说明的是,条形刮刀的刀口与滤筒内壁之间的间隙为1~2mm,当垃圾在滤筒的内壁上堆积形成一定厚度时,条形刮刀转动过程中即可将滤筒内壁上的垃圾刮掉。
进一步,所述滤筒的下端敞口并安装有可启闭的门板。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每间隔设定时间(5~10d)清理一次滤筒,滤筒清理完成后打开门板即可将滤筒内的垃圾进行回收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门板的一侧与滤筒的下端通过铰链铰接,另一侧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所有方式与滤筒的侧壁进行固定连接,例如卡扣;同时,集水箱侧壁的上部与滤筒下端对应的部位设有清理口,清理口处设有门板,门板的一侧与集水箱的侧壁铰接,另一侧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所有方式与集水箱的侧壁进行固定连接,例如卡扣;门板始终处理关闭状态,只有当需要清理滤筒内的垃圾时才打开门板。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吸附垃圾中气味的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吸附箱、吸附层和引风机;所述吸附箱安装在所述集水箱的顶部,所述吸附箱的顶部设有引风口,且所述吸附箱的底部和所述集水箱的顶部分别分布有若干引风孔;所述吸附层水平设置在所述吸附箱内,所述引风机安装在所述引风口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污水处理过程中,通过开启引风机,在引风机的作用下吸附箱和集水箱内形成气流,垃圾中的异味随着气流上升至吸附层;通过吸附层吸附气流中的异味,以净化空气,净化效果较佳。
进一步,所述吸附层为活性炭吸附层。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吸附效果好,吸附速率快。
进一步,所述二次处理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油水分离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A/O生物反应池、膜生物反应器和曝气生物滤池,所述油水分离器通过水管与所述集水箱的下部连通;所述油水分离器与所述升流式厌氧污泥床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提升泵;所述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内设有循环泵,所述A/O生物反应池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污泥回流泵一,所述膜生物反应器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自吸泵。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经过多级处理设备对污水进行处理,分解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以进行无害化处理,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处理效果较佳,处理速率高。
进一步,所述二次处理装置还包括二次沉淀池,所述二次沉淀池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A/O生物反应池和所述膜生物反应器连通,所述二次沉淀池与所述A/O生物反应池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污泥回流泵二。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二次沉淀池对经A/O生物反应池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沉淀,然后再通过膜生物反应器进行处理,处理效果更佳。
进一步,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A/O生物反应池、所述膜生物反应器以及所述曝气生物滤池F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风机为膜生物反应器和曝气生物滤池供气,确保微生物的生长,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b-b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油水分离器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油水分离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预处理装置中滤筒、条形刮刀以及电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集水箱,2、滤筒,3、水泵,4、条形刮刀,5、电机,6、吸附箱, 7、吸附层,8、引风机,9、油水分离器,10、升流式厌氧污泥床,11、A/O 生物反应池,12、膜生物反应器13、曝气生物滤池,14、二次沉淀池,15、风机,16、综合箱,17、第一隔板,18、第二隔板,19、第三隔板,20、门, 21、第一油水分离区,22、中间水池,23、前处理区,24、后处理区,25、颗粒分离器,26、过水孔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装置和二次处理装置,预处理装置包括集水箱1、滤筒2和清理机构,滤筒2倾斜设置在集水箱1内的上部,滤筒2的侧壁与集水箱1的内壁通过螺栓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方便拆装;或者滤筒2通过支架与集水箱1连接在一起,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滤筒2的外壁以及集水箱1的内壁焊接在一起。滤筒2的侧壁上分布进水口和若干出水孔,进水口和若干出水孔与滤筒2一体成型;清理机构安装在滤筒2内并用于清理滤筒2内壁上的垃圾;集水箱1的下部通过水管与二次处理装置连通,水管上设有水泵3。外部供水装置通过管道与滤筒2的进水口连通,管道上设有水泵;集水箱1上设有供管道通过的通孔。污水处理过程中,首先通过水泵将供水装置内的污水送至滤筒2内,滤筒2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滤除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初步过滤后的污水经过滤筒2侧壁上的若干出水孔流至集水箱1的底部,然后通过对应的水泵3将初步过滤后的污水送至二次处理装置进行二次处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以及各类有害物质,确保污水处理的质量,实现出水水质达标以及水资源的回收利用,节约资源。
本实用新型中,清理机构包括条形刮刀4和电机5,条形刮刀4沿滤筒 2的轴向安装在滤筒2内,且条形刮刀4的刀口朝向滤筒2的内壁;电机5 安装在滤筒2上端的外壁上,具体安装方式为:电机5的外壳通过螺栓与滤筒2上端的侧壁固定连接,电机5的外壳上以及滤筒2上端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与螺栓配合的螺孔;电机5的驱动端通过连接杆与条形刮刀4的一端传动连接,连接杆优选采用L形杆,L形杆的两端分别与条形刮刀4的一端以及电机5的驱动端焊接在一起;另外,滤筒2的上端设有供L形杆穿过的通孔。污水处理过程中,每间隔设定时间(5~10d)清理一次滤筒2。清理过程中,通过电机5驱动条形刮刀4转动,以将滤筒2内壁上的垃圾清理掉,操作简便,清理效果较佳。
需要说明的是,条形刮刀4的刀口与滤筒2内壁之间的间隙为1~2mm,当垃圾在滤筒2的内壁上堆积形成一定厚度时,条形刮刀4转动过程中即可将滤筒2内壁上的垃圾刮掉,方便快捷,无需人工清理,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中,滤筒2的下端敞口并安装有可启闭的门板。每间隔设定时间(5~10d)清理一次滤筒2,滤筒2清理完成后打开门板即可将滤筒2 内的垃圾进行回收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门板的一侧与滤筒2的下端通过铰链铰接,另一侧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所有方式与滤筒2的侧壁进行固定连接,例如卡扣;同时,集水箱1侧壁的上部与滤筒2下端对应的部位设有清理口,清理口处设有门板,门板的一侧与集水箱1的侧壁铰接,另一侧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所有方式与集水箱1的侧壁进行固定连接,例如卡扣;门板始终处理关闭状态,只有当需要清理滤筒2内的垃圾时才打开门板。
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用于吸附垃圾中气味的吸附装置,吸附装置包括吸附箱6、吸附层7和引风机8;吸附箱6安装在集水箱1的顶部,吸附箱6 的顶部设有引风口,且吸附箱6的底部和集水箱1的顶部分别分布有若干引风孔;吸附层7水平设置在吸附箱6内,吸附层7优选为活性炭吸附层,吸附效果较佳,吸附速率快;引风机8安装在引风口处。污水处理过程中,通过开启引风机8,在引风机8的作用下吸附箱6和集水箱1内形成气流,垃圾中的异味随着气流上升至吸附层7;通过吸附层7吸附气流中的异味,以净化空气,净化效果较佳。除了采用活性炭吸附层外,也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其它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吸附层。
本实用新型中,二次处理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油水分离器9、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简称UASB)10、A/O生物反应池11、膜生物反应器(简称MBR)12和曝气生物滤池(简称BAF)13,油水分离器9通过水管与集水箱1的下部连通;油水分离器9与升流式厌氧污泥床10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提升泵,提升泵用于将油水分离器9中的水送至升流式厌氧污泥床10内;升流式厌氧污泥床10内设有循环泵,循环泵用于升流式厌氧污泥床10 内污水的循环;A/O生物反应池11与膜生物反应器12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污泥回流泵一,污泥回流泵一用于将A/O生物反应池11内的污泥送至膜生物反应器12;膜生物反应器12与曝气生物滤池13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自吸泵,自吸泵用于将膜生物反应器12内的污水送至曝气生物滤池13内。二次处理装置还包括二次沉淀池14,二次沉淀池14分别通过管道与A/O生物反应池11和膜生物反应器12连通,二次沉淀池14与A/O生物反应池11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污泥回流泵二,污泥回流泵二用于将二次沉淀池14内的污泥送至A/O生物反应池11。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风机15,风机15分别通过管道与A/O 生物反应池11、膜生物反应器12以及曝气生物滤池13连通,通过风机15 为A/O生物反应池11、膜生物反应器12以及曝气生物滤池13供气,确保 A/O生物反应池11、膜生物反应器12以及曝气生物滤池13的微生物正常生长,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A/O生物反应池11、二次沉淀池14和膜生物反应器 12集成在一个长方形的综合箱16内,油水分离器9位于综合箱16顶部的左侧,曝气生物滤池13位于综合箱16顶部的右侧;升流式厌氧污泥床10为塔式结构并位于综合箱16的一侧。另外,综合箱16的一侧设有可启闭的门 20,门20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所有方式与综合箱16连接。
另外,如图4所示,油水分离器9为箱体结构,箱体内部通过第一隔板 17、第三隔板19分为左右排列的第一油水分离区21,第二油水分离区和中间水池22;第二油水分离区内设有第二隔板18,将第二油水分离区分为前处理区23、后处理区24,第二隔板18的水平位置低于油水分离器9的顶部位置;前处理区23、后处理区24的底部相互连通。
油水分离器9的工作原理如下:
污水从A管口进入油水分离器9的颗粒分离器25,颗粒分离器25的顶部设有取渣口H。从颗粒分离器25出来后进入第一油水分离区21,第一油水分离区21上部分别设有油水分离器溢流口E、油水分离器排气口F,C1、 C2分别为第一油水分离区21,第二油水分离区的排油口,D1、D2、D3分别为第一油水分离区21,第二油水分离区和中间水池22的放空口,G1为第一油水分离区21的检修口,G2为第二油水分离区和中间水池22共用的检修口,B管口为油水分离器9的最终出水口。
在第一油水分离区21初步分离后,渣、水、油分别大致处于下、中、上三层。因此,在第一油水分离区21的中部设过水孔26,含有少量油的水通过过水孔26从第一油水分离区21进入前处理区23。前处理区23进行油水分离后的部份难以分离的油水混合物进入后处理区24。后处理区24顶部设有搅拌器和加药孔,通过向后处理区24加药、物理搅拌对难以分离的油水作进一步分离。
第二油水分离区的水通过第三隔板19上的水孔进入中间水池22。中间水池22的水沉淀后,通过其下部的B管口连接升流式厌氧污泥床10,进入升流式厌氧污泥床10的垃圾渗滤液中几乎没有油分,减少对后续生化系统的抑制,同时对后续的MBR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污水处理过程中,首先通过水泵将供水装置内的污水送至滤筒2内,滤筒2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滤除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初步过滤后的污水经过滤筒2侧壁上的若干出水孔流至集水箱1的底部,然后通过对应的水泵3 将初步过滤后的污水送至二次处理装置进行二次处理。
本实用新型中的二次处理装置包含了一下五大功能器件:
(一)油水分离器
目前常用的油水分离法主要有膜法分离、重力分离、离心分离、电分离、吸附分离及气浮分离。本实用新型采用重力式和离心式相结合的方式生产油水分离器。重力式分离由于油、气和水的相对密度不一样,有一定比例的油水混合物在标准大气压和常温下,当含油废水水处理系统处于平衡时,油、水、气就会分层。利用离心分离原理工作是水利旋流器,它用于将作为连续相的液体与作为分散相的固粒、液滴或气泡进行物理分离的设备。分散相与连续相之间的密度差越大,两相就越容易分离。采用涡流发生装置,360度旋转,使得渗滤液产生涡流现象,渗滤液中的三相油、水泥由于比重不同从而产生离心力不同,油、水、泥从而迅速高效分离。餐厨油脂有别于工业废油,必须多层除油。调节池调节后的废水通过提升泵泵入油水分离器,在分离区来去除胶体悬浮物、油脂以及Hg、Gr等重金属,减少对后续生化系统的抑制,同时对后续的MBR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延长膜的使用寿命。
(二)UASB系统
UASB上升式厌氧污泥床有配水系统、污泥反应区、三相分离器、沉淀区、出水系统、沼气收集系统组成。废水自底部进入,通过配水系统尽可能均匀的将废水分布于反应器底部,废水自下而上通过UASB反应器。反应器底部有一个高浓度、高活性的污泥床,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在此间经过厌氧发酵降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废水从污泥床底部流入,与颗粒污泥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同时产生的微小沼气气泡不断放出。微小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部分附着在颗粒污泥上。在颗粒污泥层的上部,因水流和气泡而搅动,由于沼气的搅动,形成一个污泥浓度较小的悬浮污泥层,可进一步分解有机物。气、固、液混合体逐渐上升经三相分离器后,其沼气进入气室,污泥在沉淀区进行沉淀,并经回流缝回流到污泥床。经沉淀澄清后的废水作为处理水排出反应器。
(三)A/O生物反应池
生化反应池的功能是降解原水中可生化降解的污染物,可以为普通的好氧反应器工艺或反硝化和硝化工艺,就垃圾渗滤液而言,由于其中氨氮浓度和COD浓度都较高,政策对该指标排放要求一般都很严格,因此生化反应器需要生化反应器具备良好的有机污染物降解及生物脱氮功能,生化反应器根据进水水量和水质条件,配置和控制适宜的反应条件以实现高效的反硝化和硝化反应并同时降解有机污染物。为了充分利用进水中的碳源来进行反硝化反应,生化反应器采用反硝化前置,硝化后置的形式,同时可以减少硝化池中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所需的氧量。
生化反应池的硝化池内根据均匀配置了微孔曝气器。可以培养出高活性的好氧微生物,使污水中的可生化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在硝化池内几乎完全降解,同时把氨氮和有机氮氧化为硝酸盐,由于MBR膜分离单元把菌体(活性污泥)和净化水完全分离,使得在生化系统中经过不断驯化产生的微生物菌群得以繁殖,对渗滤液中相对普通污水处理工艺而言难降解的有机物也能逐步降解,可以获得高品质的出水水质。MBR膜分离池内的污泥不断回流至反硝化池中,在缺氧环境中还原成氮气排出,达到脱氮的目的,反硝化池内设液下搅拌装置。
硝化反硝化是主要的生化处理单元,渗滤液在此进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氨氮氧化和反硝化脱氮。
降解COD和氨氮的机理如下:
根据渗滤液废水COD和氨氮含量高的特点,专为其设计硝化和反硝化生物降解COD并脱氮单元,硝化作用指NH3氧化成NO3 -的过程,硝化作用由两类细菌参与,亚硝化菌将NH3氧化成NO2 -;硝化杆菌将NO2 -氧为 NO3 -。它们都利用氧化过程释放的能量,使CO2合成为细胞的有机物质,因其为一类化能自养细菌,在运行管理时,应创造适合自养性的硝化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硝化过程是生物脱氮的关键。
NH4 ++2O2→NO3 -+2H++H2O+(307.1~438.9)×103J
硝化作用过程要耗去大量的氧,使一分子NH4 +-N完全氧化成NO3 -需要耗去2分子的氧,即4.57mgO2/mgNH4 +-N。硝化过程使环境酸性增强。
在硝化反应中,通过控制较低的负荷,延长污泥停留时间确保硝化作用的顺利进行。
反硝化作用是通过反硝化菌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原成气态氮和氧化亚氮的过程。反硝化菌多为异养的兼性厌氧细菌,它利用各种各样的有机质作为反硝化过程中的电子供体(碳源),在反硝化过程中,有机物的氧化为:
5C(有机C)+H2O+4NO3 -→2N2+4OH-+5CO2
在硝化作用过程中耗去的氧能被重复用到反硝化过程中,使有机质氧化。
(四)MBR系统
使用MBR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基本工艺为生化(BIO-REACTOR)+膜 (MEMBRANE)。MBR是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是生物降解和膜分离的有效结合,首先是通过曝气由污泥将有机物降解,然后通过管式膜将污泥与水分开。MBR紧凑简洁的处理结构特别适合处理复杂的废水。使用MBR法进行高难度的污水处理,污泥浓度高,停留时间短,降解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出水水质好,污泥量少。
使用MBR法处理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垃圾中转站渗滤液进水进行预处理后进入MBR系统,生物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可达到20~30g/L,处理效率大幅度提高,主要污染物COD、BOD和氨氮得到有效降解,出水水质好。占地少,运行费用低。使用该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可满足排放要求。
与传统生化处理工艺相比,微生物菌体通过高效超滤系统从出水中分离,确保大于20nm的颗粒物、微生物和与COD相关的悬浮物安全地截留在系统内。超滤清液进入反渗透进水池。由于超滤实现泥水分离,因此生化反应器中的污泥浓度可以达到15-30g/l。
膜管由储存有清水或清液的“清洗槽”通过清洗泵来完成。自动压缩空气控制阀能同时切断进料,留在管内的污泥随冲刷水去生化池。CIP是一种偶频过程,清洗后期阀门按程序打开,允许清洗水在膜环路中循环后回到“清洗槽”,直到充分清洗。如需要,清洗后期可向清洗槽少量滴加膜清洗药剂。超滤的药剂清洗周期一般为一月一次。
膜生化反应器的COD设计去除率大于96%,经过膜生化反应器处理,处理出水氨氮及重金属离子等已经达到排放标准。超滤出水进入后续深度处理单元。
(五)BAF系统
BIOSTYR是法国OTV公司采用的水处理工艺技术,由于采用新型轻质悬浮填料--BIOSTYRENE(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且比重小于1g/cm3)而得名。下面以去除BOD、SS并具有硝化脱氮功能的反应器为例说明其工艺结构与基本原理。
BIOSTYR工艺是一种上流生物滤池,是一种运行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能力强和节约能耗的新一代污水处理革新工艺,工艺成熟高效。
污水通过滤料层,水体含有的污染物被滤料层截留,并被滤料上附着的生物降解转化,同时,溶解状态的有机物和特定物质也被去除,所产生的污泥保留在过滤层中,而只让净化的水通过,这样可在一个密闭反应器中达到完全的生物处理而不需在下游设置二沉池进行污泥沉降。
滤池底部设有进水和排泥管,中上部是填料层,厚度一般为2.5~3.5m,为防止滤料流失,滤床上方设置装有滤头的混凝土挡板,滤头可从板面拆下,不用排空滤床,方便维修。挡板上部空间用作反冲洗水的储水区,其高度根据反冲洗水头而定。
该区内设有回流泵用于将滤池出水泵至配水廊道,继而回流到滤池底部实现反硝化,在不需要反硝化的工艺中没有该回流系统。填料层底部与滤池底部的空间留作反冲洗再生时填料膨胀之用。
滤池供气系统分两套管路,置于填料层内的工艺空气管用于工艺曝气 (主要由曝气风机提供增氧曝气),并将填料层分为上下两个区:上部为好氧区,下部为缺氧区。根据不同的原水水质、处理目的和要求,填料层的高度不同,好氧区、厌氧区所占比例也相应变化;滤池底部的空气管路是反冲洗空气管。
BIOSMEDI生物滤池是一种新型生物滤塔,该滤塔以轻质颗粒滤料为过滤介质,滤料比重较小,一般约在0.1左右,粒径的大小为4~5mm左右,比重及粒径的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确定,这种滤料具有来源广泛、滤料比表面积大、表面适宜微生物生长、价格便宜、化学稳定性好等一系列优点。
BIOSMEDI生物滤池原理:
滤池上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板(板上采用倒滤头出气和水)抵制滤料的浮力及运行的阻力。在滤层下部,用混凝土板或钢板分隔在滤层下部形成气囊,在反冲洗时下部形成空气室。
原水从进水阀进入气室,通过中空管进入滤层,在滤料阻力的作用下使滤池进水均匀,空气布气管安装在滤层下部,空气通过穿孔布气管进行布气,经过滤层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后,出水经倒滤头进入上部清水区域排出。
滤池反冲洗采用脉冲冲洗的方法,首先关闭进水阀及曝气管,打开滤池下部的反冲洗气管,在滤层下部形成一段气垫层,当气垫层达到一定高度后,此时瞬时把气垫层中的空气通过阀门或虹吸的方法迅速排空,此时滤层中从上到下冲洗的水流量瞬时忽然加大,导致滤料层忽然向下膨胀,脉冲几次后,可以把附着在滤料上的悬浮物质脱落,再打开排泥阀,利用生物滤池的出水进行水漂洗,可有效地达到清洁滤料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到的所有电机(型号YE2)、引风机 (型号y5-47)和泵(型号FP)均采用现有技术,并且上述各个部件与控制器(型号TC-SCR)电连接,控制器与各个部件之间的控制电路为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装置和二次处理装置,所述预处理装置包括集水箱(1)、滤筒(2)和清理机构,所述滤筒(2)倾斜设置在所述集水箱(1)内的上部,所述滤筒(2)的侧壁上分布进水口和若干出水孔;所述清理机构安装在所述滤筒(2)内并用于清理所述滤筒(2)内壁上的垃圾;所述集水箱(1)的下部通过水管与所述二次处理装置连通,所述水管上设有水泵(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条形刮刀(4)和电机(5),所述条形刮刀(4)沿所述滤筒(2)的轴向安装在所述滤筒(2)内,且所述条形刮刀(4)的刀口朝向所述滤筒(2)的内壁;所述电机(5)安装在所述滤筒(2)上端的外壁上,所述电机(5)的驱动端通过连接杆与所述条形刮刀(4)的一端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2)的下端敞口并安装有可启闭的门板。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吸附垃圾中气味的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吸附箱(6)、吸附层(7)和引风机(8);所述吸附箱(6)安装在所述集水箱(1)的顶部,所述吸附箱(6)的顶部设有引风口,且所述吸附箱(6)的底部和所述集水箱(1)的顶部分别分布有若干引风孔;所述吸附层(7)水平设置在所述吸附箱(6)内,所述引风机(8)安装在所述引风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7)为活性炭吸附层。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处理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油水分离器(9)、升流式厌氧污泥床(10)、A/O生物反应池(11)、膜生物反应器(12)和曝气生物滤池(13),所述油水分离器(9)通过水管与所述集水箱(1)的下部连通;所述油水分离器(9)与所述升流式厌氧污泥床(10)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提升泵;所述升流式厌氧污泥床(10)内设有循环泵,所述A/O生物反应池(11)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12)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污泥回流泵一,所述膜生物反应器(12)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13)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自吸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处理装置还包括二次沉淀池(14),所述二次沉淀池(14)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A/O生物反应池(11)和所述膜生物反应器(12)连通,所述二次沉淀池(14)与所述A/O生物反应池(11)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污泥回流泵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机(15),所述风机(15)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A/O生物反应池(11)、所述膜生物反应器(12)以及所述曝气生物滤池(13)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144006.4U CN209685437U (zh) | 2019-01-28 | 2019-01-28 | 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144006.4U CN209685437U (zh) | 2019-01-28 | 2019-01-28 | 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685437U true CN209685437U (zh) | 2019-11-26 |
Family
ID=68600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144006.4U Active CN209685437U (zh) | 2019-01-28 | 2019-01-28 | 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68543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88582A (zh) * | 2022-08-08 | 2022-09-02 | 山东锐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垃圾渗滤液sbr与厌氧氨氧化组合脱氮装置 |
CN115531924A (zh) * | 2022-09-19 | 2022-12-30 | 浙江吉宝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分离膜模块的迂回通道油水分离系统及分离方法 |
-
2019
- 2019-01-28 CN CN201920144006.4U patent/CN20968543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88582A (zh) * | 2022-08-08 | 2022-09-02 | 山东锐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垃圾渗滤液sbr与厌氧氨氧化组合脱氮装置 |
CN115531924A (zh) * | 2022-09-19 | 2022-12-30 | 浙江吉宝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分离膜模块的迂回通道油水分离系统及分离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08935B (zh) | 集装箱洗箱废水的处理方法 | |
CN102775025B (zh) | 高效低能耗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
CN101624252B (zh) | 一种印染废水的高效处理工艺 | |
CN102225803B (zh) | 生物膜反应器、废水处理系统及废水的处理方法 | |
CN107021597A (zh) | 利用粉末活性炭改善生化及深度处理污水的系统及方法 | |
US6207047B1 (en) |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 |
CN1258486C (zh) | 废水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1269903B (zh) | 炼油污水的进一步深度处理工艺及装置 | |
CN108101313A (zh) | 一种反渗透浓水处理设备 | |
CN102951731B (zh) | 气升式氧化沟型膜生物反应器 | |
CN206127067U (zh) | 集装箱式泥膜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1834830U (zh) |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9685437U (zh) | 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系统 | |
CN215480419U (zh) | 组合式氧化沟与深床反硝化滤池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 |
CN214781350U (zh) | 一种污水深化处理系统 | |
CN114455708A (zh) |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污水处理方法 | |
CN105110556A (zh) | 一体化脱氮脱碳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处理系统 | |
CN209668883U (zh) | 改良型气升式氧化沟型膜生物反应器 | |
CN208182779U (zh) | 用于垃圾中转站的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6985970U (zh) | 一种利用粉末活性炭改善生化及深度处理污水的系统 | |
CN210711166U (zh) | 一种乡镇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0635851U (zh) | 兼氧型mbr污水处理池和设备 | |
JP3561460B2 (ja) | 畜産排水の汚水処理方法とその装置 | |
CN209065678U (zh) |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一体化装备 | |
CN210261287U (zh) | 一种混合床生化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