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85012U - 摇绞机 - Google Patents
摇绞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685012U CN209685012U CN201920491358.7U CN201920491358U CN209685012U CN 209685012 U CN209685012 U CN 209685012U CN 201920491358 U CN201920491358 U CN 201920491358U CN 209685012 U CN209685012 U CN 2096850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arn
- shaft
- spool
- rack
- dividing sink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10000000214 Mouth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37250 Clearanc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35512 clearanc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101700022029 GBLP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4684 Device disloc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84 Horn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6508 Nelumbo nucifer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2853 Nelumbo nucif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6510 Nelumbo pentapetal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515 Toot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632 reaction spe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摇绞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转动连接有一根水平设置的转轴和一台驱动该转轴转动的主驱动装置,转轴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回转纱框,所述转轴仅一端与机架连接,另一端悬置,回转纱框上方的机架上活动连接有一个导纱环,导纱环可平行于转轴轴向来回移动,机架上还设置有一个用于驱动导纱环来回移动的导纱驱动装置。上述摇绞机能够大大缩短回转纱框轴向长度,降低转轴负荷,转轴一端悬置便于绞纱的落纱;回转纱框每次只卷绕一绞纱,不存在多绞纱之间同步启动或同步停止的问题,不会因逐个生头或逐绞扎绞造成其他纱空闲的情况,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摇绞机。
背景技术:
摇绞机是将筒纱卷绕在回转纱框上成绞的机器,传统摇绞机的回转纱框的轴向长度长,两端均具有轴座,用于同时对多个筒纱进行卷绕成绞,这种传统摇绞机在纱线生头(即将筒纱纱线头固定在回转纱框上)和卷绕结束后对成绞纱线进行扎绞(利用扎绞线将绞纱分成三股)的时候,整个回转纱框是不工作的,这就使得大量已经完成生头的筒纱或已经完成扎绞的绞纱处于空闲状态,影响生产效率。
另外,在绞纱过程中,当某个筒纱的纱线断掉,需要将整个回转纱框停下来,将断掉的纱线对接好,再次开机,这个过程又造成了大量筒纱空闲,大大降低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单卷作业的摇绞机,消除传统摇绞机各绞纱之间的关联关系造成的各绞纱空闲状态,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摇绞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转动连接有一根水平设置的转轴和一台驱动该转轴转动的主驱动装置,转轴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回转纱框,所述转轴仅一端与机架连接,另一端悬置,回转纱框上方的机架上活动连接有一个导纱环,导纱环可平行于转轴轴向来回移动,机架上还设置有一个用于驱动导纱环来回移动的导纱驱动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位于回转纱框上方的机架上连接有一个升降驱动装置,该升降驱动装置上连接有一个分纱座,分纱座上转动连接有两根垂直于转轴设置的分纱轴,两分纱轴的排列方向平行于转轴的轴向,两根分纱轴上分别连接有一个分纱爪,所述机架或分纱座上连接有用于驱动两分纱轴反向转动的分纱驱动装置,任一分纱爪包括与分纱轴连接的连接部、分别设置在连接部相对两端的爪头和爪尾,当爪头朝向回转纱框时,两爪头相背侧为倾斜边,倾斜边使爪头宽度沿远离连接部的方向逐渐变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位于回转纱框上方的机架上还连接有一个自动打结装置,该自动打结装置包括一个打结器,打结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块导纱板,任一导纱板上开设有一条导纱槽,两条导纱槽相互平行,其中位于打结器的打结钩转动方向下游的导纱槽深度大于另一条导纱槽的深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打结器可平行于转轴轴向来回移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驱动该打结器运动的打结驱动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打结器固定连接在机架上,位于打结器一侧的机架上固定连接有一个拨线电机,拨线电机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一根拨线杆,拨线杆位于回转纱框和打结器之间,将纱线、扎绞线拨拢并拨入打结器两侧的导纱槽以及打结钩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摇绞机还包括一个与分纱座同步运动的喷线管,喷线管平行于转轴轴向设置,喷线管在转轴轴向上位于回转纱框上的绞纱的一侧,在转轴径向上位于分纱爪的一侧,喷线管朝向绞纱的一端为喷线口,回转纱框上的绞纱相对于喷线管的另一侧设置有一个可升降的吸线管,吸线管与喷线管平行,吸线管朝向绞纱的一端为吸线口,机架上连接有用于驱动吸线管升降的吸线驱动装置,所述喷线管在分纱爪分纱时,与各股绞纱之间的水平间隙正对,同时,所述吸线管在吸线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吸线口与喷线管的喷线口正对,喷线管背对绞纱的一端连接吹气装置,吸线管背对绞纱的一端连接抽气装置,喷线管侧壁上开设有进线口,扎绞线从进线口进入喷线管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喷线管连接在分纱座下方,朝向绞纱的一端端面为平直面,位于喷线口上方的分纱座上设置有一个向喷线口方向设置的直线切割驱动装置,直线切割驱动装置上连接有一个受其驱动的刀片,刀片与喷线管的喷线口一端端面相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摇绞机还包括一个与分纱座同步运动的穿线管,穿线管平行于转轴轴向设置,穿线管在转轴轴向上位于回转纱框上的绞纱的一侧,在转轴径向上位于分纱爪的一侧,回转纱框上的绞纱相对于穿线管的另一侧设置有一个可升降的吸线管,吸线管上开设有吸线口,机架上连接有用于驱动吸线管升降的吸线驱动装置,所述穿线管在分纱爪分纱时,与各股绞纱之间的水平间隙正对,同时,所述吸线管在吸线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吸线口与穿线管管端正对,吸线管连通抽气装置,所述穿线管沿转轴轴向滑动连接在一个穿线座上,穿线座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可驱动穿线管来回滑动的穿线驱动装置,穿线驱动装置驱动穿线管穿过各股绞纱之间的水平间隙并与吸线口对接,所述穿线座固定连接在分纱座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穿线座上铰接有一把剪刀,该剪刀位于穿线管和绞纱之间,穿线座上还连接有一个用于驱动剪刀开闭的剪切驱动装置,所述穿线管与剪刀刀刃的开口正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位于回转纱框上方的机架上连接有一个可朝向回转纱框来回移动的引线管,机架上同时连接有用于驱动该引线管运动的引线驱动装置,所述回转纱框包括至少三个周向均布在转轴上的支撑架,任一支撑架沿转轴径向向外延伸,一端与转轴连接,另一端连接一根支撑杆,支撑杆平行于转轴设置,支撑杆用于支撑绞纱,全部支撑杆构成一个环状,纱线环状缠绕在全部支撑杆上形成绞纱,其中至少一个支撑杆上设置有用于夹紧纱线的线夹,所述引线驱动装置驱动引线管在导纱环和线夹运动路径之间来回移动,引线管一端朝向导纱环,另一端连接负压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轴包括同轴设置的外轴筒和内轴筒,外轴筒和内轴筒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一轴承连接实现相对转动,所述内轴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机架上,另一端悬置并连接有一个透盖,透盖遮盖内轴筒与外轴筒之间的间隙,所述内轴筒内同轴设置有一根中心轴,中心轴位于内轴筒内的部分通过第二轴承与内轴筒实现转动连接,中心轴从内轴筒悬置端的透盖中心孔伸出,位于内轴筒悬置端外部的中心轴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上螺纹连接有一个螺母,所述透盖上连接有至少两根周向均布在其中心孔外围的导柱,导柱平行于中心轴,导柱穿过螺母并与螺母滑动连接,各导柱远离透盖的一端通过一块连接板相互连接,所述中心轴延伸至该连接板并与连接板转动连接,中心轴远离连接板的一端通过固定连接在机架上的落纱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回转纱框包括至少三个周向均布在转轴外轴筒上的支撑架,每个支撑架包括两根沿转轴轴向排列的支撑柱,任一支撑柱与外轴筒铰接且可沿转轴轴向摆动,同一支撑架的两根支撑柱自由端分别铰接在一根支撑杆的两端,支撑杆、与该支撑杆铰接的两支撑柱、以及外轴筒构成一个矩形的四连杆机构,所述螺母上通过第三轴承转动套接有一个连接筒,连接筒外壁上周向均布有与支撑架一一对应的拉杆,任一拉杆的一端与连接筒外壁铰接且可沿转轴轴向摆动,另一端与对应支撑架中相邻的一根支撑柱铰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回转纱框两侧的机架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推纱驱动装置,各推纱驱动装置驱动一个落纱推杆沿转轴轴向从两相邻的支撑杆之间来回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机架上只设置一个导纱环,对一个筒纱的纱线进行导向,使回转纱框上只卷绕一绞纱,这样首先能够大大缩短回转纱框轴向长度,降低转轴负荷,使转轴一端悬置也能够对回转纱框有效支撑并带动回转纱框旋转,转轴一端悬置后,便于绞纱的落纱;其次,本实用新型所述摇绞机的回转纱框每次只卷绕一绞纱,因此不存在多绞纱之间同步启动或同步停止的问题,就不会因逐个生头或逐绞扎绞造成其他纱空闲的情况,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通过在机架上设置分纱爪来实现对绞纱的自动分纱,实现分纱自动化,方便扎绞线的穿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通过在机架上设置自动打结装置来实现对扎绞线和线头、线尾的自动打结、自动剪切,简化操作人员的操作,提高生产效率,使扎绞质量统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通过设置喷线管和吸线管来实现扎绞线的自动穿设,设置刀片自动切断扎绞线,进一步提高摇绞机的自动化,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穿线速度的同时,确保穿线质量统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通过设置穿线管和吸线管来实现扎绞线的自动穿设,设置剪刀自动切断扎绞线,进一步提高摇绞机的自动化,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穿线速度的同时,确保穿线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通过引线管和线夹相互配合实现自动生头,实现生头自动化,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通过转轴内轴筒支撑外轴筒,提高外轴筒稳定性,同时通过成四连杆机构的回转纱框、中心轴以及中心轴上的螺纹、螺母,以及转动连接在螺母上的连接筒和拉杆实现对回转纱框的自动收缩,便于操作人员落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通过设置推纱驱动装置和落纱推杆实现自动落纱,进一步提高摇纱自动化,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摇绞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图4中的C部放大图;
图6是分纱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的B部放大图;
图8是图7的左视图;
图9是图7中导纱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回转纱框与转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分纱驱动装置的另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打结器与导纱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打结装置的另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采用穿线管穿设扎绞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的D向视图;
图16是图13中的E向视图,是线夹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摇绞机第一次穿设扎绞线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摇绞机第二次穿设扎绞线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完成扎绞线穿设后吸线管14上移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推纱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20中:1、机架,2、转轴,2-1、外轴筒,2-2、内轴筒,2-3、第一轴承,2-4、透盖,2-4-1、中心孔,2-5、中心轴,2-6、第二轴承,2-7、外螺纹,3、主驱动装置,3-1、摇纱齿轮,3-2、摇纱电机,4、回转纱框,4-1、支撑架,4-1-1、支撑柱,4-2、支撑杆,5、导纱环,6、导纱驱动装置,6-1、安装板,6-2、带轮,6-3、导纱电机,6-4、同步带,7、升降驱动装置,8、分纱座,9、分纱轴,10、分纱爪,10-1、连接部,10-2、抓头,10-3、爪尾,10-4、倾斜边,11、分纱驱动装置,11-1、丝杆安装座,11-2、丝杆,11-3、分纱电机,11-4、分纱滑块,11-5、双面齿条,11-6、分纱从动齿轮,11-7、分纱主动齿轮,12、自动打结装置,12-1、打结器,12-1-1、打结钩,12-2、导纱板,12-3、导纱槽,12-4、打结驱动装置,12-5、拨线电机,12-6、拨线杆,13、喷线管,13-1、喷线口,13-2、进线口, 14、吸线管,14-1、吸线口,15、吸线驱动装置,16、吹气装置,17、抽气装置,18、直线切割驱动装置,19、刀片,20、穿线管,21、穿线座,22、穿线驱动装置,23、剪刀,24、剪切驱动装置,25、引线管,26、引线驱动装置,27、线夹,27-1、套筒,27-2、顶块,27-3、弹簧,27-4、外槽口,27-5、内槽口,27-6、垫块,28、负压装置,29、螺母,30、导柱, 31、连接板,32、落纱电机,33、第三轴承,34、连接筒,35、拉杆,36、推纱驱动装置, 36-1、推纱滑轨,36-2、推纱滑块,36-3、推纱滑槽,36-4、传动通道,36-5、推纱齿条, 36-6、推纱电机,36-7、推纱齿轮,37、落纱推杆,38、纱线,39、绞纱,40、扎绞线,41、挡纱半环,42皮带,43、从动轮,44、生头推力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摇绞机包括机架1,机架1上转动连接有一根水平设置的转轴2和一台驱动该转轴2转动的主驱动装置3,转轴2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回转纱框4,转轴2的一端与机架1连接,另一端悬置,如图1和图7所示,回转纱框4上方的机架1上活动连接有一个导纱环5,导纱环5可沿平行于转轴2轴向来回移动,机架1上还设置有一个用于驱动导纱环5来回移动的导纱驱动装置6。
结合图10所示,主驱动装置3为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通过皮带42带动转轴2转动,转轴2上设置有与皮带42传动连接的从动轮43。
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纱驱动装置6包括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的安装板 6-1,安装板6-1上转动连接有两个沿转轴2的轴向排列的带轮6-2,两带轮6-2通过同步带 6-4传动连接,安装板6-1上还连接有一个与其中一个带轮6-2传动连接的导纱电机6-3,导纱环5固定连接在两带轮6-2之间的同步带上。该导纱驱动装置6通过导纱电机6-3频繁的正反转来带动同步带6-4上的导纱环5沿转轴2轴向来回移动,使纱线38在一定宽度范围内均匀地卷绕,形成具有一定宽度且厚度均衡的绞纱。
本实施例所采用的导纱驱动装置6的具体结构并非唯一方案,导纱驱动装置6还可采用直线电机、气缸、气动滑台、丝杠螺母等动力机构,采用这些动力机构以及在本专利申请之前公开过的可用于作为直线往复驱动动力机构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3~6所示,位于回转纱框4上方的机架1上连接有一个升降驱动装置7,该升降驱动装置7上连接有一个分纱座8,分纱座8上转动连接有两根垂直于转轴2设置的分纱轴9,两分纱轴9的排列方向平行于转轴2的轴向,两根分纱轴9上分别连接有一个分纱爪10,所述机架1或分纱座8上连接有用于驱动两分纱轴9反向转动的分纱驱动装置11,任一分纱爪10包括与分纱轴9连接的连接部10-1、分别设置在连接部10-1相对两端的爪头10-2 和爪尾10-3,当爪头10-2朝向回转纱框4时,两爪头10-2相背侧为倾斜边10-4,倾斜边 10-4使爪头10-2宽度沿远离连接部10-1的方向逐渐变窄。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装置7为气缸,也可采用直线电机、气动滑台、涡轮蜗杆升降机、丝杆螺母传动机构等。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分纱驱动装置11包括固定连接在分纱座8上的丝杆安装座11-1,丝杆安装座11-1上转动连接有竖向设置的丝杆11-2,丝杆安装座11-1上端连接有用于驱动丝杆11-2转动的分纱电机11-3,丝杆11-4上螺纹连接有一个分纱滑块11-4,分纱滑块11-4上竖向固定连接有一根双面齿条11-5,所述分纱轴9远离分纱爪10的一端位于双面齿条11-5两侧,两分纱轴9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分纱从动齿轮11-6,两分纱从动齿轮11-6分设在双面齿条11-5两侧且分别与双面齿条11-5的两个齿面啮合,通过分纱电机 11-3驱动丝杆11-2转动,使分纱滑块11-4沿丝杆11-2轴向移动,带动双面齿条11-5轴向移动,双面齿条11-5的移动带动两分纱从动齿轮11-6同步反向转动,两分纱从动齿轮11-6分别带动两分纱轴9以及两分纱爪10反向转动,对绞纱进行分纱。
如图11是分纱驱动装置11的另一种替代方案,如图所示,该分纱驱动装置11进包括固定连接在分纱座8上的分纱电机11-3,分纱电机11-3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分纱主动齿轮 11-7,两分纱轴9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分纱从动齿轮11-6,本方案中,两分纱从动齿轮11-6 相互啮合,分纱主动齿轮11-7与其中一个分纱从动齿轮11-6啮合,驱动两个分纱从动齿轮 11-6反向同步转动。
结合图1、图7和图8,位于回转纱框4上方的机架1上还连接有一个自动打结装置12,该自动打结装置12包括一个打结器12-1,打结器12-1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块导纱板12-2,如图12所示,任一导纱板12-2上开设有一条引导纱线、扎绞线进入打结钩12-1内的导纱槽12-3,两条导纱槽12-3相互平行,其中位于打结器12-1的打结钩12-1-1转动方向下游的导纱槽12-3深度大于另一条导纱槽12-3的深度,由于两条导纱槽12-3深度不同,因此,进入打结钩12-1内的纱线、扎绞线成倾斜状,便于纱线、扎绞线卷绕在打结钩12-1-1上实现打结。
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打结装置为申请号“201811328448.0”、申请名称“一种应用于摇绞机的扎绞线打结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所公开的打结装置,具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打结器12-1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位于打结器12-1一侧的机架1上固定连接有一个拨线电机12-5,拨线电机12-5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一根拨线杆12-6,拨线杆12-6位于回转纱框4和打结器12-1之间,将纱线38、扎绞线40拨拢并拨入打结器12-1两侧的导纱槽12-3以及打结钩12-1-1内。
如图13给出了自动打结装置12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打结器12-1可平行于转轴2轴向来回移动,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驱动该打结器12-1运动的打结驱动装置12-4,该打结驱动装置12-4可以是通过电机驱动的丝杆和螺母,将打结器固定连接在螺母上;也可以是气缸、直线电机、气动滑台等,如图13中所示采用的是气缸,反应速度快,具体连接方式为:在机架1上设置一条平行于转轴2轴向的打结轨道12-7,将打结器12-1滑动连接在该打结轨道12-7上,在打结轨道12-7一端的机架1上连接一个平行于打结轨道12-7设置的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打结器12-1连接,气缸驱动打结器12-1沿打结轨道12-7来回移动,如图13所示,气缸的活塞杆收回时,打结器12-1通过导纱板12-2将纱线38和扎绞线40聚拢入导纱槽12-3内,使纱线38和扎绞线40在气缸活塞杆进一步收缩过程中沿导纱槽12-3移动至打结钩12-1-1内,然后通过启动打结器12-1进行打结。
如图1~图4所示,摇绞机还包括一个与分纱座8同步运动的喷线管13,在本实施例中,喷线管13是与分纱座8固定连接的,喷线管13平行于转轴2轴向设置,喷线管13在转轴2轴向上位于回转纱框4上的绞纱的一侧,在转轴2径向上位于分纱爪10的一侧,喷线管13 朝向绞纱的一端为喷线口13-1,回转纱框4上的绞纱相对于喷线管13的另一侧设置有一个可升降的吸线管14,吸线管14与喷线管13平行,吸线管14朝向绞纱的一端为吸线口14-1,吸线口14-1可设置成喇叭口,便于扎绞线被吸入,机架1上连接有用于驱动吸线管14升降的吸线驱动装置15,如所述喷线管13在分纱爪10分纱时,与各股绞纱之间的水平间隙正对,同时,所述吸线管14在吸线驱动装置15的驱动下,吸线口14-1与喷线管13的喷线口13-1 正对,喷线管13背对绞纱的一端连接吹气装置16,吹气装置16是一台气泵,吸线管14背对绞纱的一端连接抽气装置17,抽气装置17为真空泵,喷线管13侧壁上开设有进线口13-2,扎绞线从进线口13-2进入喷线管13内。
本实施例中,吸线驱动装置15为固定连接在机架上的气缸,在实际生产中,也可采用直线电机、气动滑台、齿条齿轮、丝杆螺母等多种直线型驱动机构来实现吸线管14的升降动作。
如图4、图5所示,喷线管13连接在分纱座8下方,朝向绞纱的一端端面为平直面,位于喷线口13-1上方的分纱座8上设置有一个向喷线口13-1方向设置的直线切割驱动装置18,直线切割驱动装置18上连接有一个受其驱动的刀片19,刀片19与喷线管13的喷线口13-1 一端端面相切。
本实施例中切割驱动装置18为一个连接在分纱座8上的气缸,气缸驱动刀片19沿喷线管13的端面在喷线口13-1上来回移动,以喷线口作为定刀,对扎绞线40进行切断。
图14给出了另一种穿设扎绞线的技术方案,如图14所示,摇绞机还包括一个与分纱座 8同步运动的穿线管20,穿线管20平行于转轴2轴向设置,穿线管20在转轴2轴向上位于回转纱框4上的绞纱的一侧,在转轴2径向上位于分纱爪10的一侧,回转纱框4上的绞纱相对于穿线管20的另一侧设置有一个可升降的吸线管14,吸线管14上开设有吸线口14-1,机架1上连接有用于驱动吸线管14升降的吸线驱动装置15,所述穿线管20在分纱爪10分纱时,与各股绞纱之间的水平间隙正对,同时,所述吸线管14在吸线驱动装置15的驱动下,吸线口14-1与穿线管20管端正对,吸线管14连通抽气装置17,所述穿线管20沿转轴2轴向滑动连接在一个穿线座21上,穿线座21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可驱动穿线管20来回滑动的穿线驱动装置22,穿线驱动装置22驱动穿线管20穿过各股绞纱之间的水平间隙并与吸线口 14-1对接,所述穿线座21固定连接在分纱座8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穿线驱动装置22为气缸,也可通过直线电机、气动滑台、丝杆螺母等其他形式来驱动穿线管20的轴向移动。
如图14所示技术方案中,吸线驱动装置15为气缸,也可采用直线电机、气动滑台、丝杆螺母等其他形式来驱动穿线管20的升降动作。
结合图14和图15所示,穿线座21上铰接有一把剪刀23,该剪刀23位于穿线管20和绞纱之间,分纱座8上还连接有一个用于驱动剪刀23开闭的剪切驱动装置24,所述穿线管20与剪刀刀刃的开口正对,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剪刀开闭的剪切驱动装置24是一个气缸。
如图1、图7和图8所示,位于回转纱框4上方的机架1上连接有一个可朝向回转纱框4 来回移动的引线管25,机架1上同时连接有用于驱动该引线管25运动的引线驱动装置26,本实施例中,引线驱动装置26是一个气缸,也可采用直线电机、气动滑台、丝杆螺母等驱动形式代替,如图1和图10所示,回转纱框4包括至少三个周向均布在转轴2上的支撑架4-1,任一支撑架4-1沿转轴2径向向外延伸,一端与转轴2连接,另一端连接一根支撑杆4-2,支撑杆4-2平行于转轴2设置,支撑杆4-2用于支撑绞纱,全部支撑杆4-2构成一个环状,纱线环状缠绕在全部支撑杆4-2上形成绞纱39,其中至少一个支撑杆4-2上设置有用于夹紧纱线38的线夹27,所述引线驱动装置26驱动引线管25在导纱环5和线夹27运动路径之间来回移动,引线管25一端朝向导纱环5,另一端连接负压装置28,负压装置28可以是真空泵。
如图16所示,线夹27包括一个固定连接在支撑杆4-2上的套筒27-1,套筒27-1前端开口,后端封闭,套筒27-1内滑动连接有一个顶块27-2,顶块27-2与套筒27-1后端之间通过弹簧27-3弹性连接,所述弹簧27-3驱使顶块27-2的一端伸出套筒27-1外,所述套筒 27-1上开设有一条平行于其宽度方向的外槽口27-4,所述顶块27-2上开设有一条平行于外槽口27-4的内槽口27-5,当顶块27-2只受弹簧27-3的作用力时,内槽口27-5与外槽口27-4 相互错位,内槽口27-5位于外槽口27-4和套筒27-1开口端之间,所述套筒27-1开口端位于支撑杆4-2端部,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一个可推动顶块27-2轴向移动的生头推力装置44,该生头推力装置44位于回转纱框4上连接线夹27的一侧侧面,生头推力装置44与线夹27 夹取纱线38时顶块27-2所在位置正对。
在图16中,套筒27-1和支撑杆4-2之间还设置有一个垫块27-6,该垫块27-6能增加线夹27伸出支撑杆4-2的距离,使线夹27能在支撑柱4-1-1与引线管25干涉之前夹取到纱线38。
如图10所示,转轴2包括同轴设置的外轴筒2-1和内轴筒2-2,外轴筒2-1和内轴筒2-2 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一轴承2-3连接实现相对转动,所述内轴筒2-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机架1 上,另一端悬置并连接有一个透盖2-4,透盖2-4遮盖内轴筒2-2与外轴筒2-1之间的间隙,所述内轴筒2-2内同轴设置有一根中心轴2-5,中心轴2-5位于内轴筒2-2内的部分通过第二轴承2-6与内轴筒2-2实现转动连接,中心轴2-5从内轴筒2-2悬置端的透盖2-4中心孔2-4-1伸出,位于内轴筒2-2悬置端外部的中心轴2-5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2-7,外螺纹2-7上螺纹连接有一个螺母29,所述透盖2-4上连接有至少两根周向均布在其中心孔2-4-1外围的导柱30,导柱30平行于中心轴2-5,导柱30穿过螺母29并与螺母29滑动连接,各导柱30远离透盖2-4的一端通过一块连接板31相互连接,所述中心轴2-5延伸至该连接板 31并与连接板31转动连接,中心轴2-5远离连接板31的一端通过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的落纱电机32传动连接,所述回转纱框4包括至少三个周向均布在转轴2外轴筒2-1上的支撑架 4-1,每个支撑架4-1包括两根沿转轴2轴向排列的支撑柱4-1-1,任一支撑柱4-1-1与外轴筒2-1铰接且可沿转轴2轴向摆动,同一支撑架4-1的两根支撑柱4-1-1自由端分别铰接在一根支撑杆4-2的两端,支撑杆4-2、与该支撑杆4-2铰接的两支撑柱4-1-1、以及外轴筒 2-1构成一个矩形的四连杆机构,所述螺母29上通过第三轴承33转动套接有一个连接筒34,连接筒34外壁上周向均布有与支撑架4-1一一对应的拉杆35,任一拉杆35的一端与连接筒 34外壁铰接且可沿转轴2轴向摆动,另一端与对应支撑架4-1中相邻的一根支撑柱4-1-1铰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回转纱框4两侧的机架1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推纱驱动装置36,各推纱驱动装置36驱动一个落纱推杆37沿转轴2轴向从两相邻的支撑杆4-2之间来回移动,本实施例中的推纱驱动装置36如图20所示,包括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平行于转轴2设置的推纱滑轨36-1和滑动连接在推纱滑轨36-1上的推纱滑块36-2,推纱滑块36-1两侧分别设置有轴向延伸的推纱滑槽36-3,推纱滑块36-2的端面成C型,从上向下扣接在推纱滑轨36-1 上,推纱滑块36-2两端内侧内扣并滑动插接在两推纱滑槽36-3内,推纱滑轨36-1上端与推纱滑块36-2内顶面之间形成传动通道36-4,推纱滑轨36-1顶面上固定连接有轴向延伸的推纱齿条36-5,推纱滑块36-2外部固定连接有一个推纱电机36-6,推纱电机36-6的输出轴穿过推纱滑块36-2插入传动通道36-4,推纱电机36-6的输出轴位于传动通道36-4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纱齿轮36-7,推纱齿轮36-7与推纱齿条36-5啮合,推纱电机36-6驱动推纱齿轮36-7相对于推纱齿条36-5转动,使推纱滑块36-2相对于推纱滑轨36-1滑动,所述落纱推杆37固定连接在推纱滑块36-2上。
在实际生产中,也可采用气缸、直线电机、丝杆螺母等动力装置作为推纱驱动装置36,具体安装结构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此处不一一展开叙述。
本实施例中,引线管25、吸线管14的吸线口14-1以及纱线均位于打结器12-1打结钩 12-1-1的同一侧,如图1所示,如此可方便地将纱线和扎绞线归拢进打结钩12-1-1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如图1~图16所示,首先将筒纱上线头从上向下穿过导纱环5,在导纱环5下形成一段自然下垂的纱线38(如图13所示),然后启动引线驱动装置26,引线驱动装置26先将引线管25向上移动到与自然下垂的纱线38正对,然后启动与引线管25连通的负压装置28,在负压装置28的作用下,引线管25将纱线38吸入引线管25内,并持续对纱线38保持吸力,再次启动引线驱动装置26,使引线驱动装置26驱动引线管25向回转纱框4移动,牵引纱线38向回转纱框4延伸,此时,回转纱框4在主驱动装置3的驱动下,使设置有线夹27的支撑杆4-2旋转至引线管25一侧,使线夹27与引线管25相对,引线管 25继续向下移动至支撑杆4-2下方,使受其牵引的纱线38正对线夹27上的外槽口27-4,然后主驱动装置3再次驱动回转纱框4转动,使支撑杆4-2上的线夹27接触到纱线38并使纱线卡入外槽口27-4,此时线夹27处于夹取纱线38的位置,启动作为生头推力装置44的气缸,气缸推杆推动顶块27-2向套筒27-1后端移动,使内槽口27-5逐渐移动到与外槽口27-4 正对,此时,纱线38自动地卡入到内槽口27-5内,随后生头推力装置44复位,顶块27-2 在弹簧27-3的作用力下复位,使外槽口27-4和内槽口27-5再次错位,夹住纱线38,线夹 27夹住纱线38后,主驱动装置3再反向旋转一定角度,避开引线管25上升轨迹,至此负压装置28停止工作,引线驱动装置26驱动引线管25上升复位到吸取纱线38的位置并保持在该位置,纱线生头完成。
在本实施例中,线夹27沿回转纱框4切线方向向外伸出支撑杆4-2外,因此,当线夹27与纱线38卡接时,引线管25不会与支撑杆4-2、支撑柱4-1-1干涉。
另外,也可通过调整引线管25的方向,使引线管25垂直于支撑杆4-2或与支撑杆4-2 形成一定角度,也可避免线夹27抵接纱线38时支撑杆4-2与引线管25干涉的现象。
完成生头后,主驱动装置3和导纱驱动装置6同时启动,开始对纱线38进行摇绞,由于回转纱框4上只有一绞纱,因此回转纱框4的转速可以得到提高,以提高生产效率,在主驱动装置3驱动回转纱框4旋转的同时,导纱驱动装置6驱动导纱环5沿转轴2轴向来回往复运动,使纱线38在回转纱框4上形成具有一定宽度且分部均匀的绞纱。
当回转纱框4转动圈数达到要求后,主驱动装置3和导纱环5同时停止,此时,夹持有纱线线头的线夹27位于分纱爪10的下游侧,两分纱爪10的爪头10-2分别竖向向下,与绞纱39正对,升降驱动装置7驱动分纱座8向下移动,直至两分纱爪10分别插入绞纱39内,将绞纱39分成三股,然后分纱驱动装置11的分纱电机11-3驱动丝杆11-2转动,丝杆11-2 带动分纱滑块11-4向下移动,分纱滑块11-4带动双面齿条11-5向下移动,双面齿条11-5 驱动与之啮合的两分纱从动齿轮11-6相向转动,两分纱从动齿轮11-6通过各自的分纱轴9 驱动两分纱爪10的爪头10-2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约90度,将三股绞纱中位于中间的一股下压,位于两侧的两股上挑,形成倒“品”字形状,如图17所示,使中间一股绞纱与两侧两股绞纱在高度方向上错位并形成供扎绞线39穿过的间隙,并保持绞纱的该状态,于此同时,吸线驱动装置15驱动吸线管14向下移动至与喷线管13正对,将扎绞线39从喷线管13的进线口 13-2插入,然后同时启动吹气装置16和抽气装置17,在吹气装置16强大气流带动下,扎绞线39从喷线口13-1喷出,穿过三股绞纱40形成的间隙,在吹气装置16的气流和抽气装置 17的气流共同作用下,扎绞线39由吸线口14-1吸入吸线管14-1内,可通过吹气和抽气时间长短控制被吸入吸线管14的扎绞线39的长度,然后同时停止吹气装置16和抽气装置17,控制分纱电机11-3反向转动,分纱电机11-3通过丝杆11-2、分纱滑块11-4、双面齿条11-5、分纱从动齿轮11-6带动两分纱爪10回转至初始状态后继续转动约90度,将三股绞纱中位于中间的一个上挑,而将位于两侧的两个下压,形成正“品”字形状,如图18所示,同样,使中间一股绞纱与两侧两股绞纱在高度方向上错位并形成供扎绞线39穿过的间隙,并保持绞纱的该状态,再次同时启动吹气装置16和抽气装置17,扎绞线39从喷线口13-1喷出,再次穿过三股绞纱40形成的间隙并由吸线口14-1吸入吸线管14-1内,在吸线管14-1第二次吸入扎绞线39后,首先停止吹气装置16,然后启动直线切割驱动装置18,带动刀片19切断扎绞线40,切断的扎绞线40线头在抽气装置17的抽吸下,被吸入吸线管14内,此时吸线驱动装置15驱动吸线管14上升至打结器12-1上方,如图19所示。至此,扎绞线40完成了对三股绞纱的蛇形穿设,并且扎绞线40的两端均由吸线管14控制,在扎绞线穿设完成后,两爪头10-2恢复初始位置。
随后,再次启动引线驱动装置26驱动引线管25下降,同时主驱动装置3驱动回转纱框 4反向转动一定角度,使夹持纱线线头的线夹27回到生头前的位置,引线管25也下降到生头位置,启动负压装置28,主驱动装置3驱动回转纱框4正转,使纱线线头接近引线管25并被引线管25吸入,主驱动装置3再次驱动回转纱框4反转避开引线管25的上升轨迹,引线管25在负压装置28持续工作中受引线驱动装置26驱动而上升,上升过程中,将纱线从线夹27内拉出,引线管25至少上升到打结器12-1的上方。
启动拨线电机12-5,拨线电机12-5带动拨线杆12-6转动,拨线杆12-6将纱线线头、纱线与筒纱连接着的线尾、以及扎绞线的两端一并收拢如导纱板12-2的导纱槽12-3内,在拨线杆12-6进一步拨线过程中,纱线线头、纱线与筒纱连接着的线尾、以及扎绞线的两端经导纱槽12-3引导进入打结钩12-1-1内,最后启动打结器12-1将合股的纱线线头、纱线与筒纱连接着的线尾、以及扎绞线的两端一并打结,并由打结器12-1自带的剪刀将纱线的线尾以及多余的纱线线头、扎绞线的两端剪断,纱线线尾剪断后,连接在筒纱上的纱线形成形的线头,从导纱环5中自然下垂,为下次生头做好准备。
打结完成后,落纱电机32启动,带动中心轴2-5转动,与中心轴2-5螺纹连接的螺母29向远离回转纱框4的方向移动,带动拉杆35移动,拉杆35拉动支撑柱4-1-1沿转轴2轴向摆动,使支撑柱4-1-1相对于转轴2倾斜,缩小回转纱框4的外径,使绞纱39处于松弛地托在回转纱框4上,然后启动推纱驱动装置36,推纱驱动装置36驱动落纱推杆37沿转轴2 轴向移动,将绞纱39从回转纱框4上向转轴2悬置端方向推动,最终将绞纱39推离回转纱框4,完成自动落纱。
由于落纱时回转纱框的支撑柱4-1-1倾斜,使得支撑杆4-2朝向转轴悬置端的一端移动到连接板31外侧,从而使得绞纱脱离回转纱框4后能直接下落而不会挂在导柱30上。如果在实际生产中,落纱时支撑杆4-2并不能伸出到连接板31外,可适当延长支撑杆4-2,对支撑杆4-2的延长,并不会影响摇绞机的工作效率。
为了使扎绞线的两端在吸线管14向上移动后能够相互紧靠以便于拨线杆12-6将其拨入导纱槽12-3内,在本实施例在分纱座8接近吸线管14的一侧连接有一个挡纱半环41,该挡纱半环41的开口向下,在吸线管14吸线时,挡纱半环41刚好位于吸线管14的管口位置,在打结器12-1进行打结之前,分纱座8保持不动,在打结器12-1开始打结时,分纱座8上移恢复初始位置。
本实施例中各种动作均由控制器控制,控制器内预先设置有各步骤运行的程序,本实施例中所述各种动力源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受控制器的控制,所述动力源包括主驱动装置3、导纱驱动装置6的导纱电机6-3、升降驱动装置、分纱驱动装置11的分纱电机11-3、打结器12-1、打结驱动装置12-4、拨线电机12-5、吸线驱动装置15、吹气装置16、抽气装置17、直线切割驱动装置18、穿线驱动装置22、剪切驱动装置24、引线驱动装置25、负压装置28、落纱电机32、推纱驱动装置36。
当采用穿线管20来进行穿线时,启动穿线驱动装置22,穿线驱动装置22带动穿线管20 向吸线管14方向移动,穿线管20穿过三股绞纱形成的间隙后与吸线口14对接,然后在抽气装置17的抽吸下,扎绞线40被吸入吸线管14内,穿线驱动装置22再驱动穿线管20复位,此时由于吸线管14对扎绞线40的持续抽吸,在穿线管20复位时,扎绞线40与穿线管20形成相对运动,扎绞线40依然穿设在三股绞纱之间。
在三股绞纱改变错位方向后,穿线驱动装置22再次带动穿线管20向吸线管14方向移动,并再次穿过三股绞纱形成的间隙后与吸线口14对接,扎绞线40再次被吸入吸线管14内,然后穿线管20再次复位,穿线管20复位后,剪刀23将扎绞线剪断,剪断后的扎绞线线头被吸线管14吸入。
当采用移动式的打结器12-1时,当纱线线头、扎绞线两端均被牵引至打结器12-1上方后,由打结驱动装置12-4驱动打结器12-1向纱线、扎绞线移动,打结器12-1通过导纱板12-2将纱线、扎绞线引导至打结钩12-1-1内,然后启动打结器12-1进行打结。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摇绞机,包括机架(1),机架(1)上转动连接有一根水平设置的转轴(2)和一台驱动该转轴(2)转动的主驱动装置(3),转轴(2)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回转纱框(4),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仅一端与机架(1)连接,另一端悬置,回转纱框(4)上方的机架(1)上活动连接有一个导纱环(5),导纱环(5)可平行于转轴(2)轴向来回移动,机架(1)上还设置有一个用于驱动导纱环(5)来回移动的导纱驱动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绞机,其特征在于,位于回转纱框(4)上方的机架(1)上连接有一个升降驱动装置(7),该升降驱动装置(7)上连接有一个分纱座(8),分纱座(8)上转动连接有两根垂直于转轴(2)设置的分纱轴(9),两分纱轴(9)的排列方向平行于转轴(2)的轴向,两根分纱轴(9)上分别连接有一个分纱爪(10),所述机架(1)或分纱座(8)上连接有用于驱动两分纱轴(9)反向转动的分纱驱动装置(11),任一分纱爪(10)包括与分纱轴(9)连接的连接部(10-1)、分别设置在连接部(10-1)相对两端的爪头(10-2)和爪尾(10-3),当爪头(10-2)朝向回转纱框(4)时,两爪头(10-2)相背侧为倾斜边(10-4),倾斜边(10-4)使爪头(10-2)宽度沿远离连接部(10-1)的方向逐渐变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摇绞机,其特征在于,位于回转纱框(4)上方的机架(1)上还连接有一个自动打结装置(12),该自动打结装置(12)包括一个打结器(12-1),打结器(12-1)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块导纱板(12-2),任一导纱板(12-2)上开设有一条导纱槽(12-3),两条导纱槽(12-3)相互平行,其中位于打结器(12-1)的打结钩(12-1-1)转动方向下游的导纱槽(12-3)深度大于另一条导纱槽(12-3)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摇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结器(12-1)可平行于转轴(2)轴向来回移动,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驱动该打结器(12-1)运动的打结驱动装置(12-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摇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结器(12-1)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位于打结器(12-1)一侧的机架(1)上固定连接有一个拨线电机(12-5),拨线电机(12-5)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一根拨线杆(12-6),拨线杆(12-6)位于回转纱框(4)和打结器(12-1)之间,将纱线、扎绞线拨拢并拨入打结器(12-1)两侧的导纱槽(12-3)以及打结钩(12-1-1)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摇绞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与分纱座(8)同步运动的喷线管(13),喷线管(13)平行于转轴(2)轴向设置,喷线管(13)在转轴(2)轴向上位于回转纱框(4)上的绞纱的一侧,在转轴(2)径向上位于分纱爪(10)的一侧,喷线管(13)朝向绞纱的一端为喷线口(13-1),回转纱框(4)上的绞纱相对于喷线管(13)的另一侧设置有一个可升降的吸线管(14),吸线管(14)与喷线管(13)平行,吸线管(14)朝向绞纱的一端为吸线口(14-1),机架(1)上连接有用于驱动吸线管(14)升降的吸线驱动装置(15),所述喷线管(13)在分纱爪(10)分纱时,与各股绞纱之间的水平间隙正对,同时,所述吸线管(14)在吸线驱动装置(15)的驱动下,吸线口(14-1)与喷线管(13)的喷线口(13-1)正对,喷线管(13)背对绞纱的一端连接吹气装置(16),吸线管(14)背对绞纱的一端连接抽气装置(17),喷线管(13)侧壁上开设有进线口(13-2),扎绞线从进线口(13-2)进入喷线管(13)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摇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线管(13)连接在分纱座(8)下方,朝向绞纱的一端端面为平直面,位于喷线口(13-1)上方的分纱座(8)上设置有一个向喷线口(13-1)方向设置的直线切割驱动装置(18),直线切割驱动装置(18)上连接有一个受其驱动的刀片(19),刀片(19)与喷线管(13)的喷线口(13-1)一端端面相切。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摇绞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与分纱座(8)同步运动的穿线管(20),穿线管(20)平行于转轴(2)轴向设置,穿线管(20)在转轴(2)轴向上位于回转纱框(4)上的绞纱的一侧,在转轴(2)径向上位于分纱爪(10)的一侧,回转纱框(4)上的绞纱相对于穿线管(20)的另一侧设置有一个可升降的吸线管(14),吸线管(14)上开设有吸线口(14-1),机架(1)上连接有用于驱动吸线管(14)升降的吸线驱动装置(15),所述穿线管(20)在分纱爪(10)分纱时,与各股绞纱之间的水平间隙正对,同时,所述吸线管(14)在吸线驱动装置(15)的驱动下,吸线口(14-1)与穿线管(20)管端正对,吸线管(14)连通抽气装置(17),所述穿线管(20)沿转轴(2)轴向滑动连接在一个穿线座(21)上,穿线座(21)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可驱动穿线管(20)来回滑动的穿线驱动装置(22),穿线驱动装置(22)驱动穿线管(20)穿过各股绞纱之间的水平间隙并与吸线口(14-1)对接,所述穿线座(21)固定连接在分纱座(8)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摇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座(21)上铰接有一把剪刀(23),该剪刀(23)位于穿线管(20)和绞纱之间,穿线座(21)上还连接有一个用于驱动剪刀(23)开闭的剪切驱动装置(24),所述穿线管(20)与剪刀刀刃的开口正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绞机,其特征在于,位于回转纱框(4)上方的机架(1)上连接有一个可朝向回转纱框(4)来回移动的引线管(25),机架(1)上同时连接有用于驱动该引线管(25)运动的引线驱动装置(26),所述回转纱框(4)包括至少三个周向均布在转轴(2)上的支撑架(4-1),任一支撑架(4-1)沿转轴(2)径向向外延伸,一端与转轴(2)连接,另一端连接一根支撑杆(4-2),支撑杆(4-2)平行于转轴(2)设置,支撑杆(4-2)用于支撑绞纱,全部支撑杆(4-2)构成一个环状,纱线环状缠绕在全部支撑杆(4-2)上形成绞纱,其中至少一个支撑杆(4-2)上设置有用于夹紧纱线的线夹(27),所述引线驱动装置(26)可驱动引线管(25)在导纱环(5)和线夹(27)运动路径之间来回移动,引线管(25)一端朝向导纱环(5),另一端连接负压装置(28)。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包括同轴设置的外轴筒(2-1)和内轴筒(2-2),外轴筒(2-1)和内轴筒(2-2)之间通过若干个第一轴承(2-3)连接实现相对转动,所述内轴筒(2-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另一端悬置并连接有一个透盖(2-4),透盖(2-4)遮盖内轴筒(2-2)与外轴筒(2-1)之间的间隙,所述内轴筒(2-2)内同轴设置有一根中心轴(2-5),中心轴(2-5)位于内轴筒(2-2)内的部分通过第二轴承(2-6)与内轴筒(2-2)实现转动连接,中心轴(2-5)从内轴筒(2-2)悬置端的透盖(2-4)中心孔(2-4-1)伸出,位于内轴筒(2-2)悬置端外部的中心轴(2-5)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2-7),外螺纹(2-7)上螺纹连接有一个螺母(29),所述透盖(2-4)上连接有至少两根周向均布在其中心孔(2-4-1)外围的导柱(30),导柱(30)平行于中心轴(2-5),导柱(30)穿过螺母(29)并与螺母(29)滑动连接,各导柱(30)远离透盖(2-4)的一端通过一块连接板(31)相互连接,所述中心轴(2-5)延伸至该连接板(31)并与连接板(31)转动连接,中心轴(2-5)远离连接板(31)的一端通过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的落纱电机(32)传动连接,所述回转纱框(4)包括至少三个周向均布在转轴(2)外轴筒(2-1)上的支撑架(4-1),每个支撑架(4-1)包括两根沿转轴(2)轴向排列的支撑柱(4-1-1),任一支撑柱(4-1-1)与外轴筒(2-1)铰接且可沿转轴(2)轴向摆动,同一支撑架(4-1)的两根支撑柱(4-1-1)自由端分别铰接在一根支撑杆(4-2)的两端,支撑杆(4-2)、与该支撑杆(4-2)铰接的两支撑柱(4-1-1)、以及外轴筒(2-1)构成一个矩形的四连杆机构,所述螺母(29)上通过第三轴承(33)转动套接有一个连接筒(34),连接筒(34)外壁上周向均布有与支撑架(4-1)一一对应的拉杆(35),任一拉杆(35)的一端与连接筒(34)外壁铰接且可沿转轴(2)轴向摆动,另一端与对应支撑架(4-1)中相邻的一根支撑柱(4-1-1)铰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摇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纱框(4)两侧的机架(1)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推纱驱动装置(36),各推纱驱动装置(36)驱动一个落纱推杆(37)沿转轴(2)轴向从两相邻的支撑杆(4-2)之间来回移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91358.7U CN209685012U (zh) | 2019-04-12 | 2019-04-12 | 摇绞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91358.7U CN209685012U (zh) | 2019-04-12 | 2019-04-12 | 摇绞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685012U true CN209685012U (zh) | 2019-11-26 |
Family
ID=68607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491358.7U Active CN209685012U (zh) | 2019-04-12 | 2019-04-12 | 摇绞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68501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32896A (zh) * | 2020-05-09 | 2020-08-14 | 苏州基列德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摇绞机 |
-
2019
- 2019-04-12 CN CN201920491358.7U patent/CN20968501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32896A (zh) * | 2020-05-09 | 2020-08-14 | 苏州基列德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摇绞机 |
CN111532896B (zh) * | 2020-05-09 | 2021-11-05 | 苏州基列德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摇绞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50677A (zh) | 摇绞机 | |
CN100497774C (zh) | 纺纱机 | |
CN201148496Y (zh) | 带有多道曲折张力圈加压装置的球经整经机 | |
CN208218055U (zh) | 一种倒筒车 | |
DE602004007452T2 (de) | Ein entlang einer Offenen-Spinnmaschine verfahrbarer Bedienungsautomat | |
CN209685012U (zh) | 摇绞机 | |
GB2034778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yarns at the start of winding | |
DE2227903A1 (de)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binden zweier oder mehrerer arbeitsgaenge bei der herstellung, garnvorbereitung oder der veredlung von garnen | |
CN208716582U (zh) | 一种草坪丝卷绕装置 | |
CN103911765A (zh) | 一种包芯线编织机 | |
US4049209A (en) | Process and device for forming a transfer tail | |
CN203782318U (zh) | 一种半精纺花线机 | |
CN212101383U (zh) | 一种有机混纺透气纱线加工装置 | |
CN201817616U (zh) | 初捻机环形升降传动系统 | |
CN210505020U (zh) | 一种紧密赛络纺纯涤纱的出纱导线装置 | |
CN203960520U (zh) | 一种包芯线编织机 | |
CN103938326B (zh) | 一种半精纺花线机 | |
CN109629047A (zh) | 一种高速捻线装置 | |
CN203782314U (zh) | 一种半精纺花线机床 | |
CN204825263U (zh) | 一种塑胶压力软管编织机 | |
CN103911710B (zh) | 一种半精纺花线机床 | |
CN215364209U (zh) | 有结编网机梭线盘绕线机的网线绕线系统 | |
CN215050948U (zh) | 卧式初捻装置及具有其的一步法捻线机 | |
CN203782317U (zh) | 一种包芯线编织机床 | |
CN213417113U (zh) | 一种真丝丝线倍捻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