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35977U - 一种河道围隔截污强化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道围隔截污强化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635977U CN209635977U CN201920213700.7U CN201920213700U CN209635977U CN 209635977 U CN209635977 U CN 209635977U CN 201920213700 U CN201920213700 U CN 201920213700U CN 209635977 U CN209635977 U CN 2096359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ver
- pool
- pollution
- enclosure
- treatment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道围隔截污强化处理系统,主体部分包括围隔截污装置和污水净化装置,围隔截污装置沿河岸设置,将河岸排污口围拦在内,以将待处理河道分割成主体水区以及污染水区。污水净化装置包括抽水管道、MBR膜生物反应装置和出水管道。本实用新型中的系统能够实现短期内在河道内部的快速临时截污,同时与MBR膜生物反应装置的有机结合,相较于传统的水生植物净化方式,能够更为快速地大幅度消减污水中已有的污染物,以帮助河道逐步恢复自净能力,促进水循环,对整个河道起到了快速高效治理以及水质提升的效果,且整个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快速高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围隔截污强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排放的工业、生活污水的增多,造成了大量城市黑臭河道的出现,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国家2015年4月出台的“水十条”对消除城市黑臭河道提出了明确的治理目标。河道及水系环境整治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一个整体长效的解决思路。首先最重要的即是截断外源污染进入河道。截污工作是河道治理工作的重要前提,通过截污工作可以切断外源污染进入河道,从而大大削减河道后期的污染增量负荷,此时再辅助以其他的技术措施,将截污后的河道进行存量污染的治理修复,帮助其重新构建生态自净系统,恢复系统的自净能力。
但是,在很多项目中,截污都是一项艰巨且持久的任务,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成效;而河道治理的任务往往非常的严格,要求在短期内完成且达到成效,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面临在未截污或者截污不彻底的时候进行河道修复。此时,通过常规的技术手段,往往难以取得较好的成效,巨量的投入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耗资巨大,且往往难以维持较长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道围隔截污强化处理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有效对河道进行截污、对整个河道治理效果差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道围隔截污强化处理系统,包括围隔截污装置和污水净化装置;围隔截污装置沿河岸设置,将河岸排污口围拦在内,以将待处理河道分割成主体水区以及污染水区,主体水区与污染水区相互独立;沿水流方向上,围隔截污装置靠近上游的一侧设有连通主体水区与污染水区的连通口;污水净化装置包括抽水管道、MBR膜生物反应装置和出水管道,抽水管道的一端与MBR膜生物反应装置连接,其另一端与污染水区连接,出水管道的一端与MBR膜生物反应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污染水区或者主体水区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抽水管道的两侧均布有多个潜污泵,每个潜污泵均通过管路与抽水管道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围隔截污装置包括浮体、防水分隔膜和定位装置;防水分隔膜的上端与浮体连接,其下端与定位装置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定位装置包括石笼和定位块,防水分隔膜的下端包裹连接石笼,并通过定位块将石笼固定于河道底泥中;在防水分隔膜的拐弯处设有限位件,在防水分隔膜的两侧每隔预设的距离设有限位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MBR膜生物反应装置包括缺氧池和好氧池;抽水管道的另一端与缺氧池相连通,缺氧池和好氧池之间的池壁上部开设有自流口;好氧池内设有MBR膜组件,MBR膜组件的出水端通过抽吸管道与出水管道的一端连通,好氧池与缺氧池之间通过回流管道连通,并通过回流泵将好氧池内的混合液泵送至缺氧池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缺氧池内的回流管道包括至少一根布水管,布水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开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MBR膜生物反应装置还包括风机,风机通过管路与MBR膜组件底部的曝气支管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MBR膜生物反应装置还包括膜清洗装置和除磷装置,膜清洗装置通过管路与MBR膜组件连接,除磷装置通过管路与好氧池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生态修复系统;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多个生态浮岛、多个填料块件以及多个曝气装置,多个生态浮岛设在主体水区,多个填料块件设在主体水区和污染水区,多个曝气装置设在主体水区和污染水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生态修复系统还包括设在污染水区的浮水植物或者沉水植物;填料块件包括填料、固定在填料上端的浮球以及固定在填料下端的配重件。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河道围隔截污强化系统通过围隔截污装置就能够将排污口围拦在内,以将待处理河道分割成主体水区和污染水区,实现短期内在河道内部快速临时截污的目的,确保主体水区的河水不再受到外源污染的影响,相较于传统的河道截污方式,更为快速、便捷、经济;
2、经围隔截污装置截污后,围隔内污水体量小、浓度高,此时再应用MBR膜生物反应装置异位强化处理的方式来处理污水,相较于直接将MBR膜生物反应装置用于整个河道的河水治理,或是仅采用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传统治理方式,能够更为快速、高效地降解污染物;
3、MBR膜生物反应装置一体化设备占地小、处理效果好,可方便地设置于河道边,较于截污后将拦截污水运至远处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的传统方式,更为便捷、快速,省去了铺设管道、征地的庞大工作量;
4、利用抽水管道将污染水区内的污水抽吸到MBR膜生物反应装置中,经过短期强化处理后再排放到污染水区或者主体水区,采用这种异位净化处理的方式,一方面能够更为快速地大幅度消减污水中已有的污染物,以帮助河道逐步恢复自净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起到促进水循环的作用,对整个河道起到了快速高效治理以及水质提升的效果;
5、将围隔截污装置截污与MBR膜生物反应装置异位强化处理有机结合,整个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快速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如下实施例提供的河道围隔截污强化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如下实施例提供的围隔截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如下实施例提供的MBR膜生物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Ⅰ0:河岸线;1:主体水区;2:污染水区;
3:围隔截污装置;31:浮体;32:防水分隔膜;33:定位装置;331:石笼;332:定位块;
4:MBR膜生物反应装置;41:好氧池;411:MBR膜组件;412:回流泵;413:回流管道;414:液位计;42:缺氧池;421:布水管;43:抽吸泵;44:风机;45:膜清洗装置;46:除磷装置;47:PLC控制柜;
5:生化反应单元;6:设备间单元;
7:抽水管道;71:潜污泵;
8:出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
参照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河道围隔截污强化处理系统,包括围隔截污装置3和污水净化装置。
具体地,围隔截污装置3沿河岸设置,将河岸排污口围拦在内,以将待处理河道分割成主体水区1以及污染水区2,主体水区1与污染水区2相互独立。沿水流方向上,围隔截污装置3靠近上游的一侧设有连通主体水区1与污染水区2的连通口。污水净化装置包括抽水管道7、MBR膜生物反应装置4和出水管道8,抽水管道7的一端与MBR膜生物反应装置4连接,其另一端与污染水区2连接,出水管道8的一端与MBR膜生物反应装置4连接,另一端与污染水区2或者主体水区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根据河岸排污口的分布来布设围隔截污装置3,当在河道的两侧均有排污口时,则围隔截污装置3按照图1中示处的沿河岸两侧设置。上述连通口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保证围隔截污装置3内外水位的稳定。上述的MBR膜生物反应装置4一般设在待处理河道的岸边上,最好位于待治理河道的中间位置,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在其他的位置,本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对此并不做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抽水管道7的两侧均布有多个潜污泵71,每个潜污泵71均通过管路与抽水管道7相连通,以在整个污染水区2内的若干个点同时抽水,从而有效处理污水量瞬时增多的情况。此外,一般抽水管道7由待治理河道的下游抽水,出水管道8由待治理河道的上游排水,以更有效治理整个河道,结构更加合理。
由此,通过围隔截污装置3就能够将排污口围拦在内,以将待处理河道分割成主体水区1和污染水区2,实现短期内在河道内部快速临时截污的目的,确保主体水区1的河水不再受到外源污染的影响。然后利用抽水管道7将污染水区2内的污水抽吸到MBR膜生物反应装置4中,经过短期强化处理后再排放到污染水区2或者主体水区1,与MBR膜生物反应装置4的有机结合,相较于传统的水生植物净化方式,采用这种异位净化处理的方式,一方面能够更为快速地大幅度消减污水中已有的污染物,以帮助河道逐步恢复自净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起到促进水循环的作用,例如,出水管道8与污染水区2连接时,由下游抽水,上游排水,这样能够形成下游和上游的水域交换;而出水管路与主体水区1连接时,能够形成内部和外部的水域交换,均能够起到促进水循环的作用,对整个河道起到了快速高效治理以及水质提升的效果,且整个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快速高效。
为了将河岸排污口所排的污水拦截在小区域范围内,以将待处理河道分割成更为集中的污染水区2以及主体水区1,一般围隔截污装置3设置在距离河岸线Ⅰ01~2m处。
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上述的围隔截污装置3包括浮体31、防水分隔膜32和定位装置33,防水分隔膜32的上端与浮体31连接,其下端与定位装置33连接。
具体而言,上述的浮体31一般采用浮球,防水分隔膜32的上端通过钢绳包裹连接该浮体31。这样,浮体31随着水位的升高而上浮(一般最高可达3m),当浮体31上浮时,带动防水分隔膜32伸缩,确保污染水区2与主体水区1的相对独立,进而应对下雨时水位上涨所带来的污水溢入主体水区1的潜在隐患。
上述的定位装置33包括石笼331和定位块332,防水分隔膜32的下端通过钢绳包裹连接该石笼331,石笼331一般为空心的,内部填充有石子以起到承重的作用。由于仅靠石笼331的作用重力有限,同时浮体31的浮力比较大,特别是在水位上升的过程中浮力更大,因此可能造成石笼331的上浮而使整个围隔截污装置3的隔水性较差,导致污染水区2和主体水区1内的河水掺混在一起,影响河道的治理效果。因此,还会每间隔一定距离(例如10m)利用定位块332将石笼331一起固定到河道底泥中,一般定位块332采用短脚桩,短脚桩要求全部打入泥底,以使石笼331始终与河道底部紧密接触,保证整个围隔截污装置3的隔水性,保证河道治理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在防水分隔膜32的拐弯位置处设有限位件,例如长脚桩,以防止围隔截污装置3在河道的拐弯位置处的摆动。此外,在防水分隔膜32的两侧每隔预设的距离也会设有限位件,例如长脚桩,一般限位件固定在河道底泥中,且其高度大于河道的正常水位。例如正常水位为1.5m时,限位件的高度为3m,此时一般要求限位件至少入泥1.5m。同时,在限位件露出水面的部分还会采用软质材料包覆,以免磨坏防水分隔膜32。
由于防水分隔膜32的高度在设计时一般会高于正常水位,以保证在下雨等特殊情况造成水位暴涨时,该围隔截污装置3仍能够承受水位暴涨的空间,以保证污染水区2和主体水区1仍是相互独立的状态。这样,在正常状态下,围隔截污装置3的防水分隔膜32是处于宽松状态的,随着水流的波动,浮体31带着防水分隔膜32来回摆动而发生变形并向两侧倾倒摆动,使整个结构容易失衡。因此,每隔预设的距离在防水分隔膜32的两侧设有限位件后,在水位上涨时,防水分隔膜32会沿着限位件的长度方向进行上升,使防水分隔膜32尽量保持在垂直的状态。具体防水分隔膜32以及限位件的高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
为了增加防水分隔膜32的隔污效果以及使用寿命,防水分隔膜32一般采用抗冻、抗氧化、耐腐蚀的PVC或尼龙帆布材料制成,当然也可以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的材质,本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
进一步地,参照图3,上述的MBR膜生物反应装置4包括缺氧池42和好氧池41,抽水管道7的另一端与缺氧池42相连通,缺氧池42和好氧池41之间的池壁上部开设有自流口。好氧池41内设有MBR膜组件411,MBR膜组件411的出水端通过抽吸管道与排水管道的一端连通,好氧池41与缺氧池42之间通过回流管道413连通,并通过回流泵412将好氧池41内的混合液泵送至缺氧池42内。
具体地,上述的回流泵412设置在好氧池41内,一般选择潜水排污泵。上述的缺氧池42和好氧池41均为密闭的池子,两者相邻设置,在相邻处的池壁上部通过开设自流口以使缺氧内的污水能够自动流到好氧池41内,该自流口距离池顶壁的高度以及自流口的形状均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本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上述的MBR膜组件411为现有结构,一般该MBR膜组件411的顶部会自带有并排布置的多根集水管,即作为上述的出水端,其底部一般自带有曝气支管。在实际应用时,MBR膜组件411顶部的部分集水管先通过抽吸管道与抽吸泵43连接,然后抽吸泵43再与排水管道的一端连接,以将经MBR膜组件411净化后的河水通过排水管道泵送至污染水区2或者主体水区1。
上述的MBR膜组件411一般选择浸没式MBR平板有机膜,采用这种平板膜寿命长、有效过滤面积稳定、预处理程度要求低、清洗方便且综合造价低。此外,在好氧池41内还设有液位计414,一般选择静压式液位计,以对好氧池41内的水位进行监测,以保证好氧池41内水位的高度大于MBR膜组件411的高度。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缺氧池42内的回流管路包括至少一根布水管421,布水管421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开孔。当设有多根布水管421时,多根布水管421一般在缺氧池42的底部均匀间隔布置,每根布水管421上均匀设有多个开孔,以使好氧池41内的混合液经布水管421后,布水更加均匀。同时,上述的开孔还能够起到搅拌的作用,以使缺氧池42内处于缺氧状态。这里主要通过对开孔的孔径大小来控制污水的流速,通过回流泵412来控制污水的流量,具体设计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使缺氧池42内能够处于缺氧状态。采用布水管421上开孔来实现搅拌的作用,取代了搅拌装置的设置,使结构更加简单,安装方便,同时节省空间。
上述的MBR膜生物反应装置4还包括风机44,风机44通过管路与MBR膜组件411底部的曝气支管连接。这里的风机44一方面起到向好氧池41内鼓入空气以达到曝气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鼓入的空气防止污水中的杂质粘附在MBR膜上面,以防止MBR膜的污染。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的MBR膜生物反应装置4还包括膜清洗装置45、除磷装置46和PLC控制柜47,膜清洗装置45通过管路与MBR膜组件411连接,除磷装置46通过管路与好氧池41相连通。
具体地,膜清洗装置45一般内设有加料桶和泵送装置,该泵送装置通过管路与MBR膜组件411顶部自带的部分集水管连接,在使用时,加料桶内的药液通过泵送装置泵送至MBR膜组件411内,以对MBR膜组件411起到清洗的作用。使用时在MBR膜组件411上还会设有压力传感器以监测MBR膜是否存在堵塞的情况,存在堵塞时则会利用膜清洗装置45进行清洗。
除磷装置46一般也内设有加料桶和泵送装置,该泵送装置通过管路与好氧池41连接,在使用时,加料桶的药液通过泵送装置泵送至好氧池41内,在好氧池41内的曝气和混合的作用下,药液在好氧池41内与污水直接混合,进而对整个污水进行除磷,降低整个污水的总磷含量。一般在好氧池41和/或缺氧池42内的总磷不达标,或者通过抽吸管道抽来的污水中的总磷不达标时,则会使用除磷装置46进行除磷处理。
PLC控制柜47与上述的膜清洗装置45、除磷装置46、风机44、抽吸泵43、液位计、压力传感器、MBR膜组件411、回流泵412以及潜污泵71等设备连接,以使整个系统的净化处理实现自动化的过程,操作更加简便。上述的好氧池41和缺氧池42构成生化反应单元5,上述的风机44、抽吸泵43、膜清洗装置45、除磷装置46和PLC控制柜47构成设备间单元6,位于上述的生化反应单元5的外部。
上述的污水净化装置的整个工作过程具体如下:
污染水区2内的污水由抽水管道7被抽到缺氧池42中,并有池壁上的自流口流入好氧池41中。然后在回流泵412的作用下好氧池41内的混合液会被泵送至缺氧池42内,且好氧池41和缺氧池42内的如下反应也是同时进行的。具体的反应如下:
在好氧池41内发生如下反应:池内的悬浮态活性污泥在好氧条件下通过新陈代谢作用,将污水中剩余有机污染物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氨氮转化为硝酸盐、亚硝酸盐。在缺氧池42内发生如下反应:反硝化菌将混合液中的亚硝酸盐、硝酸盐转化成氮气排除,实现污水脱氮。而好氧池41内的MBR膜组件411有过滤的作用,能够将微生物和其他悬浮物完全截留,以实现泥水分离。
通过上述的一系列反应后,再通过抽吸泵43的作用将净化后的河水通过出水管道8排放至污染水区2或者主体水区1内,完成污水的净化过程。当然,需要说明的是,采用先将污水由抽水管道7被抽到缺氧池42中,再通过自流口进入好氧池41,并将好氧池41内的混合液以及污泥同时回流到缺氧池42中的这种方式,这样,混合液的回流使缺氧池42得到好氧池41中硝化产生的硝酸盐,而原污水的直接进入,又为缺氧池42的反硝化提供了充足的碳源有机物,使反硝化反应能在缺氧池42中得以进行。
当然,上述的MBR膜生物反应装置4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污染水区2内的水质和水量等特性进行适应性选择,本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河道围隔截污强化系统还包括生态修复系统,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多个生态浮岛、多个填料块件以及多个曝气装置,多个生态浮岛设在主体水区1,多个填料块件设在主体水区1和污染水区2,多个曝气装置设在主体水区1和污染水区2。
具体地,生态浮岛包括固定板(例如塑料板)、花盆、挺水植物和填料,花盆固定在固定板上,挺水植物放在花盆内,填料悬挂在固定板的下方。填料块件包括填料、固定在填料上端的浮球以及固定在填料下端的配重件,一般放置在下述的曝气件附近,采用浮球和配重件以使填料既能够伸直又不会随着水流的波动而漂走。曝气装置包括设在岸边的风机以及位于河道底部的曝气件,风机与曝气件通过管路连接,以对河道内进行曝气。
其中,上述的填料一般采用高分子生物填料,填料能够吸附水中的微生物,高效降解水中的污染物,提升水质整体感官。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的生态修复系统还包括浮水植物,浮水植物设在污染水区2,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设在主体水区1。浮水植物一般采用园币草、狐尾草或者美人蕉等,以保证植物一年四季都能起到净化的作用。
在使用时,在污染水区2内位于围隔截污装置3与距离河岸线Ⅰ0中间的区域架设一个网,上述的浮水植物放置在该网上。在主体水区1内设置浮水植物时,一般在生态浮岛的边缘架设网,以放置浮水植物。需要说明的是,当河道水深比较深的时候选用浮水植物,当河道水深比较浅时,则在污染水区2中一般采用沉水植物,例如伊乐藻、黑藻,覆盖率在85%左右,能够实现对污水中氮磷等污染物的有效吸收。当然,上述的生态修复系统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来实现,浮水植物以及沉水植物的类型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这样,通过生态修复系统与上述的围隔截污装置3和污水净化装置相结合,不仅能够实现污染区域的有效隔离,还能够快速消除污染物,不断改善水体质量,重建起整个河道稳定的生态系统,提高了其纳污能力和自净能力,后期再结合科学的管理和维护手段,更易实现河道返清,构造和谐生态自然环境。适用于城镇以及农村沿河两岸雨污混流,直排入河的黑臭水体的治理工程。
应用例:常州市薛家镇凤凰河水环境综合治理
薛家镇区凤凰河北段穿过薛家镇老街集镇,由于历史原因沿河大量未截污的生活污水排入到河道之中,造成河水的严重污染。由于老镇区沿河管线复杂,截污工作难度大,截污工作难以推进。为此,在凤凰河老镇区沿河两岸现场布置了1600m的围隔截污装置3,其高度设计为2m,底部用锚固定,上部采用浮球作为浮体31,设计浮体31距离河岸距离为2.0m。围隔截污装置3截污完成以后,围隔内外的水质差异巨大,沿河的排污污水被有效截流在围隔内,避免了其对主体水区1的持续污染,污染水区采用MBR膜生物反应装置搭配生态修复系统,实现了污染物的有效去除。污染物去除效果如表1所示。
表1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实用新型做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河道围隔截污强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围隔截污装置(3)和污水净化装置;
所述围隔截污装置(3)沿河岸设置,将河岸排污口围拦在内,以将待处理河道分割成主体水区(1)以及污染水区(2),所述主体水区(1)与所述污染水区(2)相互独立;
沿水流方向上,所述围隔截污装置(3)靠近上游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主体水区(1)与所述污染水区(2)的连通口;
所述污水净化装置包括抽水管道(7)、MBR膜生物反应装置(4)和出水管道(8),所述抽水管道(7)的一端与所述MBR膜生物反应装置(4)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污染水区(2)连接,所述出水管道(8)的一端与所述MBR膜生物反应装置(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污染水区(2)或者所述主体水区(1)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围隔截污强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水管道(7)的两侧均布有多个潜污泵(71),每个所述潜污泵(71)均通过管路与所述抽水管道(7)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围隔截污强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围隔截污装置(3)包括浮体(31)、防水分隔膜(32)和定位装置(33);
所述防水分隔膜(32)的上端与所述浮体(31)连接,其下端与所述定位装置(33)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围隔截污强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装置(33)包括石笼(331)和定位块(332),所述防水分隔膜(32)的下端包裹连接所述石笼(331),并通过所述定位块(332)将所述石笼(331)固定于河道底泥中;
在所述防水分隔膜(32)的拐弯处设有限位件,在所述防水分隔膜(32)的两侧每隔预设的距离设有限位件。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河道围隔截污强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BR膜生物反应装置(4)包括缺氧池(42)和好氧池(41);
所述抽水管道(7)的另一端与所述缺氧池(42)相连通,所述缺氧池(42)和所述好氧池(41)之间的池壁上部开设有自流口;
所述好氧池(41)内设有MBR膜组件(411),所述MBR膜组件(411)的出水端通过抽吸管道与所述出水管道(8)的一端连通,所述好氧池(41)与所述缺氧池(42)之间通过回流管道(413)连通,并通过回流泵(412)将所述好氧池(41)内的混合液泵送至所述缺氧池(42)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道围隔截污强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氧池(42)内的回流管道(413)包括至少一根布水管(421),所述布水管(421)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开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道围隔截污强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MBR膜生物反应装置(4)还包括风机(44),所述风机(44)通过管路与所述MBR膜组件(411)底部的曝气支管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河道围隔截污强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MBR膜生物反应装置(4)还包括膜清洗装置(45)和除磷装置(46),所述膜清洗装置(45)通过管路与所述MBR膜组件(411)连接,所述除磷装置(46)通过管路与所述好氧池(41)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道围隔截污强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生态修复系统;
所述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多个生态浮岛、多个填料块件以及多个曝气装置,多个所述生态浮岛设在所述主体水区(1),多个所述填料块件设在所述主体水区(1)和所述污染水区(2),多个所述曝气装置设在所述主体水区(1)和所述污染水区(2)。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河道围隔截污强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修复系统还包括设在所述污染水区(2)的浮水植物或者沉水植物;
所述填料块件包括填料、固定在填料上端的浮球以及固定在填料下端的配重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13700.7U CN209635977U (zh) | 2019-02-19 | 2019-02-19 | 一种河道围隔截污强化处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13700.7U CN209635977U (zh) | 2019-02-19 | 2019-02-19 | 一种河道围隔截污强化处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635977U true CN209635977U (zh) | 2019-11-15 |
Family
ID=68493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213700.7U Active CN209635977U (zh) | 2019-02-19 | 2019-02-19 | 一种河道围隔截污强化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63597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26578A (zh) * | 2019-02-19 | 2019-04-16 | 北京汇恒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河道围隔截污强化处理系统 |
CN112647522A (zh) * | 2020-11-24 | 2021-04-13 | 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 桥梁围堰的污水排放处理系统及方法 |
-
2019
- 2019-02-19 CN CN201920213700.7U patent/CN20963597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26578A (zh) * | 2019-02-19 | 2019-04-16 | 北京汇恒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河道围隔截污强化处理系统 |
CN112647522A (zh) * | 2020-11-24 | 2021-04-13 | 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 桥梁围堰的污水排放处理系统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26578A (zh) | 一种河道围隔截污强化处理系统 | |
CN108773970B (zh) | 漂浮式综合水处理设备、水处理方法及该设备的反洗方法 | |
CN107935307B (zh) | 一种循环复氧强化生物分解的河道水净化系统及实现方法 | |
CN205241356U (zh) | 一种太阳能复合式生态浮岛水处理装置 | |
CN103833138B (zh) | 景观塔型水体曝气和生物净化装置及净化方法 | |
CN103936148A (zh) | 一种恒定出流变负荷svbr污水处理工艺 | |
CN111204927A (zh) | 生态公厕污水处理循环系统及污水处理再利用方法 | |
CN209635977U (zh) | 一种河道围隔截污强化处理系统 | |
CN106745747A (zh) | 射流曝气生物膜反应池 | |
CN100519449C (zh) | 速分生物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 |
CN207435274U (zh) | 一种黑河道净化处理系统 | |
CN111362406A (zh) | 悬浮式太阳能一体化净水设备及净水方法 | |
CN110862191A (zh) | 用于河道治理的截污集中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
CN105601043A (zh) |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生态化微动力处理系统 | |
CN109231683A (zh) | 一种用于河湖生态补水的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的生态修复系统 | |
CN205382060U (zh) | 一种村镇生活污水生态化微动力处理系统 | |
CN105906160A (zh) | 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 | |
CN105084660A (zh) | 一种接触氧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 |
CN104692587A (zh) | 地埋式无动力五格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2770056U (zh) | 长效生物活水原位净化黑臭水体的成套装置 | |
CN211570383U (zh) | 一种用于城镇排水管道的排污口水处理设备 | |
CN211712874U (zh) | 用于河道治理的截污集中处理系统 | |
CN204588915U (zh) | 地埋式无动力五格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0103685U (zh) | 一种用于河道污水排口的收集处理系统 | |
CN207159020U (zh) | 一种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