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27557U - 一种牡蛎稚贝培育的升降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牡蛎稚贝培育的升降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27557U
CN209527557U CN201821826353.7U CN201821826353U CN209527557U CN 209527557 U CN209527557 U CN 209527557U CN 201821826353 U CN201821826353 U CN 201821826353U CN 209527557 U CN209527557 U CN 2095275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inner tube
outer tube
oyster
juvenile mollu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2635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祁剑飞
董伟煌
巫旗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Fisheries Disease Control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Fisheries Disease Control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Fisheries Disease Control Center) filed Critical Fujian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Fisheries Disease Control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82182635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275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275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275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牡蛎稚贝培育的升降流装置,包括外管、内管、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管位于外管内,内管顶面低于外管顶面,内管内设置有筛网,第一管道与内管底端相接通,第二管道与外管底端相接通;在经药物诱导的牡蛎幼虫变态为牡蛎稚贝的过程中,水流从第二管道进入并流经外管、再从外管顶端进入内管内、接着流经筛网后从内管底端进入第一管道再从第一管道流出形成下降流;在牡蛎稚贝生长过程中,水流从第一管道进入内管内并流经筛网、再从内管顶端流入至外管内、接着从外管底端进入第二管道再从第二管道流出形成上升流。该升降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将多个该升降流装置并联安装便可实现大规模生产,且培育出的稚贝外形美观、大小均匀,商品价值高。

Description

一种牡蛎稚贝培育的升降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牡蛎稚贝培育的升降流装置。
背景技术
牡蛎具有群聚的生活习性,常多个固着在一起,由于生长空间的限制,壳形极不规则,大大地影响了其商品价值。单体牡蛎即游离的、无固着基的牡蛎,其壳形规则美观,大小均匀,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
单体牡蛎的生产一般采用两种方法:1)幼虫先附着再脱离附着基,2)肾上腺素诱导眼点幼虫直接变态。第一种方法生产的单体牡蛎过早剥离容易引起死亡太晚剥离影响今后壳型美观,是一种简单但粗糙的方法。第二种方法生产的单体牡蛎初始壳高不超过1mm,普通的水泥池或池塘中间培育效果很差,因为牡蛎稚贝生长会相互黏附,对于牡蛎高温阶段的生长,这种互相黏附的习性尤其明显,而且牡蛎排泄物常常会堆积在牡蛎的四周,还会导致网眼堵塞造成水流不畅,引起死亡。
上升流系统使小个体单体牡蛎稚贝高密度培育成为可能,这种方法以一个足够大的水流将小牡蛎浮动起来,防止邻近的稚贝生长时黏附在一起,使其可以层层摞叠而不引起生长不良。而且上升的水流将牡蛎的排泄物带出系统,也解决了稚贝排泄物的沉积问题。上升流系统培育牡蛎稚贝死亡率低、生长情况良好、培育密度高,更重要的是牡蛎大小和性状均一美观,是发达国家培育单体牡蛎稚贝的通用方法。
但是目前应用的上升流装置不能同时兼顾牡蛎幼虫诱导初期的下降流需求,需额外添置下降流装置,造成设施浪费及转移苗种的额外操作。且,已有的升降流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牡蛎稚贝培育的升降流装置,其克服了背景技术的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牡蛎稚贝培育的升降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管、内管、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管位于外管内,内管顶面低于外管顶面,内管内设置有筛网,第一管道与内管底端相接通,第二管道与外管底端相接通;在牡蛎幼虫变态为牡蛎稚贝的过程中,水流从第二管道进入并流经外管、再从外管顶端进入内管内、接着流经筛网后从内管底端进入第一管道再从第一管道流出形成下降流;在牡蛎稚贝生长过程中,水流从第一管道进入内管内并流经筛网、再从内管顶端流入至外管内、接着从外管底端进入第二管道再从第二管道流出形成上升流。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内管包括第一直管段、第二直管段和第一锥形段,第一直管段直径大于第二直管段直径,筛网盖置在第二直管段顶端且筛网周边夹紧在第一直管段和第二直管段之间,第一锥形段两端分别与第二直管段和第一管道相固接。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外管内壁设置有防止内管晃动的定位块,定位块抵靠在内管外壁。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定位块个数设有至少两组,每组包括两个定位块,两个定位块分别位于内管上端和内管下端处。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外管包括第三直管段和固接在第三直管段底端的第二锥形段,第二管道与第二锥形段相固接且第二管道横向布置,第一管道伸入第二锥形段内再与内管相连接。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该升降流装置不仅能满足牡蛎幼虫诱导初期的下降流需求,且在稚贝生长过程中还能形成下降流以将牡蛎的排泄物排出装置内,解决了稚贝排泄物的沉积问题,提高了稚贝的存活率且培育密度较高。由于该升降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将多个该升降流装置并联安装便可实现大规模生产,且培育出的稚贝外形美观、大小均匀,商品价值高。
2.由于筛网盖置在第二直管段顶端且筛网周边夹紧在第一直管段和第二直管段之间,在筛网的作用下第一直管段和第二直管段之间实现密封;当需要更换筛网时,只需将第一直管段和第二直管段分离即可,使用、更换方便。
3.外管内壁设置有防止内管晃动的定位块,以保证内管始终保持直立状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该升降流装置的整体示意图,此时为上升流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1,一种牡蛎稚贝培育的升降流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牡蛎稚贝培育的升降流装置,它包括外管10、内管20、第一管道30和第二管道40。
内管20位于外管10内,内管20顶面低于外管10顶面,内管20内设置有筛网50,第一管道30与内管20底端相接通,第二管道40与外管10底端相接通;在牡蛎幼虫变态为牡蛎稚贝的过程中,水流从第二管道40进入并流经外管10、再从外管10顶端进入内管20内、接着流经筛网50后从内管20底端进入第一管道30再从第一管道30流出形成下降流;在牡蛎稚贝生长过程中,水流从第一管道30进入内管20内并流经筛网50、再从内管20顶端流入至外管10内、接着从外管10底端进入第二管道40再从第二管道40流出形成上升流。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管20包括第一直管段、第二直管段和第一锥形段,第一直管段直径大于第二直管段直径,筛网50盖置在第二直管段顶端且筛网周边夹紧在第一直管段和第二直管段之间,第一锥形段两端分别与第二直管段和第一管道相固接。由于筛网盖置在第二直管段顶端且筛网周边夹紧在第一直管段和第二直管段之间,在筛网的作用下第一直管段和第二直管段之间实现密封;当需要更换筛网50时,只需将第一直管段和第二直管段分离即可,使用、更换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管10包括第三直管段和固接在第三直管段底端的第二锥形段,第二管道与第二锥形段相固接且第二管道横向布置,第一管道伸入第二锥形段内再与内管20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管10内壁设置有防止内管晃动的定位块11,定位块11抵靠在内管20外壁。外管10内壁设置有防止内管20晃动的定位块11,以保证内管20始终保持直立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块11个数设有至少两组,每组包括两个定位块11,两个定位块11分别位于内管20上端和内管20下端处。
牡蛎幼虫阶段为350微米左右,其完全变态为稚贝的过程需要1-2天的时间,变态后稚贝可达1毫米大小,此阶段为防止浮游幼虫逸出装置,需要下降流将幼虫保持在内管内,将水泵与第二管道40相连接以对第二管道40进水,水流经外管10、再从外管10顶端进入内管20内、接着流经筛网50后从内管20底端进入第一管道30再从第一管道30流出形成下降流,在下降流的作用下,幼虫能保持在内管20内而不会游走,同时该下降流能带走一部分的排泄物。
当1毫米左右的牡蛎稚贝生长至4毫米甚至更大尺寸的牡蛎稚贝过程中,需要上升流将排泄物带走以保证水流的通畅以及干净,将水泵与第一管道30相连接以对第一管道30进水,水流经内管20、再从内管20顶端进入外管10内、接着从外管10底端进入第二管道40再从第二管道40流出形成上升流。此阶段由于稚贝具有一定的重量,引入上升流时只需保证引入的水压不会将稚贝冲走、将稚贝保持在内管20内即可。
无论上升流还是下降流,均可在引入的水内加入浮游藻类作为饵料,无需额外在对幼虫和稚贝添加饵料。
该升降流装置不仅能满足牡蛎幼虫诱导初期的下降流需求,且在稚贝生长过程中还能形成上升流以将牡蛎的排泄物排出装置内,解决了稚贝排泄物的沉积问题,提高了稚贝的存活率且培育密度较高。由于该升降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将多个该升降流装置并联安装便可实现大规模生产,且培育出的制备外形美观、大小均匀,商品价值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牡蛎稚贝培育的升降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管、内管、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管位于外管内,内管顶面低于外管顶面,内管内设置有筛网,第一管道与内管底端相接通,第二管道与外管底端相接通;在经药物诱导的牡蛎幼虫变态为牡蛎稚贝的过程中,水流从第二管道进入并流经外管、再从外管顶端进入内管内、接着流经筛网后从内管底端进入第一管道再从第一管道流出形成下降流;在牡蛎稚贝生长过程中,水流从第一管道进入内管内并流经筛网、再从内管顶端流入至外管内、接着从外管底端进入第二管道再从第二管道流出形成上升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牡蛎稚贝培育的升降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包括第一直管段、第二直管段和第一锥形段,第一直管段直径大于第二直管段直径,筛网盖置在第二直管段顶端且筛网周边夹紧在第一直管段和第二直管段之间,第一锥形段两端分别与第二直管段和第一管道相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牡蛎稚贝培育的升降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内壁设置有防止内管晃动的定位块,定位块抵靠在内管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牡蛎稚贝培育的升降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个数设有至少两组,每组包括两个定位块,两个定位块分别位于内管上端和内管下端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牡蛎稚贝培育的升降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包括第三直管段和固接在第三直管段底端的第二锥形段,第二管道与第二锥形段相固接且第二管道横向布置,第一管道伸入第二锥形段内再与内管相连接。
CN201821826353.7U 2018-11-07 2018-11-07 一种牡蛎稚贝培育的升降流装置 Active CN2095275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26353.7U CN209527557U (zh) 2018-11-07 2018-11-07 一种牡蛎稚贝培育的升降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26353.7U CN209527557U (zh) 2018-11-07 2018-11-07 一种牡蛎稚贝培育的升降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27557U true CN209527557U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47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26353.7U Active CN209527557U (zh) 2018-11-07 2018-11-07 一种牡蛎稚贝培育的升降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275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72668U (zh) 流水池塘养殖排污系统
CN206005587U (zh) 一种带有捕获装置的泥鳅养殖槽
CN103583426B (zh) 一种沉性鱼卵孵化器
CN102657126B (zh) 一种象拔蚌室内养殖方法与养殖箱
CN103766269B (zh) 紫黑翼蚌早期幼蚌的双循环养殖系统
CN203194305U (zh) 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的孵化笼
CN209527557U (zh) 一种牡蛎稚贝培育的升降流装置
CN103907555B (zh) 一种青虾的健康高产养殖池
CN202682874U (zh) 一种简易快速过滤海水的过滤器
CN110169385A (zh) 一种对虾类家系养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3709049U (zh) 紫黑翼蚌早期幼蚌的双循环养殖系统
CN203618554U (zh) 一种沉性鱼卵孵化器
CN100446665C (zh) 桡足类种群室内培养装置
CN103766258A (zh) 一种杂色蛤Ruditapes variegata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10367158A (zh) 基于环境可修复型淡水珍珠蚌养殖的保水渔业方法
CN212325146U (zh) 一种金乌贼暂养产卵装置
CN212212242U (zh) 海上悬浮式鳗草无土移植装置
CN204599012U (zh) 一种光裸星虫车间养殖池
CN204518871U (zh) 一种翘嘴红鲌自然产卵孵化双功能设备
CN107094678A (zh) 一种用于沼虾的规模化养殖方法
CN102106322A (zh) 卤虫封闭式培养系统及培养方法
CN209284043U (zh) 一种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05431592U (zh) 一种单体牡蛎育苗装置
CN205946913U (zh) 一种水产养殖池
CN202262317U (zh) 一种淡水鱼类鱼苗孵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