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11085U - 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11085U
CN209511085U CN201822123355.6U CN201822123355U CN209511085U CN 209511085 U CN209511085 U CN 209511085U CN 201822123355 U CN201822123355 U CN 201822123355U CN 209511085 U CN209511085 U CN 2095110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allation cavity
gear
track train
box according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2335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佳
陈瑞兴
刘莹
黄鹏
魏世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LANGRUI CASTING CO LTD
CRRC Qishuya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shuya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shuya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shuya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2335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110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110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110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列车的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包括:箱体、主动轴和主动齿轮,箱体内形成有容纳从动齿轮的安装腔;主动轴的内端设置有主动齿轮,主动轴倾斜地穿过箱体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主动轴通过主动轴轴承安装在箱体上;其中,安装腔包括:安装腔顶壁,安装腔顶壁构造为朝向主动轴轴承向下倾斜的斜面、以使飞溅至安装腔顶壁的润滑油流向主动轴轴承。由此,一方面,通过设置朝向主动轴承向下倾斜的安装腔顶壁,可以有效地提高齿轮箱正转以及反转时对主动轴轴承的润滑效果;另一方面,无需设置导油板、集油板等部件,可以降低齿轮箱内的部件数量,使齿轮箱的结构更加简单、降低齿轮箱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
背景技术
空中轨道列车是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方式,由于转向架接口要求,一般空轨车齿轮箱的主动轴与水平方向存在15°~30°向上夹角,因此需要将润滑油引导至较高位置才能润滑主动轴外侧轴承。
其中,齿轮箱的轴承润滑一般采用油泵强制润滑或者飞溅润滑,
若采用油泵强制润滑的方式存在以下不足:(1)传统油泵不能满足正反转同时向一个方向抽油;(2)油泵寿命较短不能满足齿轮箱的检修周期;
若采用飞溅润滑的方式,则存在以下不足:(1)箱体润滑结构设计不能满足空轨车齿轮箱正、反转同时保持较好的润滑效果;(2)齿轮箱的箱体内需要导油板,集油板等结构,零部件较多,结构复杂。
也就是说,在现有技术中,空中轨道列车的齿轮箱与常见的轨道列车的齿轮箱具有较大的区别,主动轴与水平方向具有夹角,较大的夹角导致主动轴的外侧的高度较高,进而导致润滑油难以运动到主动轴外侧轴承,也导致现有的润滑方式均不适用于空中轨道列车的齿轮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对外侧轴承的润滑效果更好,且结构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包括:箱体、主动轴和主动齿轮,所述箱体内形成有容纳从动齿轮的安装腔;所述主动轴的内端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轴倾斜地穿过所述箱体且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动轴通过主动轴轴承安装在所述箱体上;其中,所述安装腔包括:安装腔顶壁,所述安装腔顶壁构造为朝向所述主动轴轴承向下倾斜的斜面、以使飞溅至所述安装腔顶壁的润滑油流向所述主动轴轴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一方面,通过设置朝向主动轴承向下倾斜的安装腔顶壁,可以有效地提高齿轮箱正转以及反转时对主动轴轴承的润滑效果;另一方面,无需设置导油板、集油板等部件,可以降低齿轮箱内的部件数量,使齿轮箱的结构更加简单、降低齿轮箱的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腔顶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顶壁与所述从动齿轮的中心线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从动齿轮大端半径7mm-12mm。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还包括:安装腔底壁、远离所述主动轴轴承的第一安装腔侧壁和靠近所述主动轴轴承的第二安装腔侧壁,所述底壁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安装腔侧壁和所述第二安装腔侧壁与所述安装腔顶壁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底壁构造为弧形面且所述安装腔底壁与所述从动齿轮同心。
可选地,所述安装腔底壁的直径大于所述从动齿轮的大端直径10mm-1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腔侧壁构造为弧形面,所述第二安装腔侧壁与所述安装腔底壁相切且所述第二安装腔侧壁的直径与所述安装腔底壁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顶壁与所述第一安装腔侧壁之间的交点处圆角过渡且圆角半径为35mm-45mm。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顶壁的远离所述主动轴轴承的一端距离与所述第一安装腔侧壁正对的外侧壁之间的距离为8mm-1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腔侧壁与其正对的外侧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腔侧壁上设置有适于将所述安装腔顶壁的润滑油导入至所述主动轴轴承的导油槽。
进一步地,所述导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水平面的夹角为10°-20°。
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腔侧壁上还设置有导油凸起部,所述导油凸起部的自由端与经过所述从动齿轮中心线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为120mm-13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油槽的宽度与所述安装腔的宽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与所述箱体之间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油槽连通的集油槽,所述集油槽的底壁设置有将润滑油导入所述主动轴轴承的润滑油进口。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座上还设置有将润滑油导出的第一润滑油出口。
可选地,所述主动轴轴承与所述主动轴之间还设置有主动轴轴套,所述主动轴轴套与所述主动轴过盈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齿轮箱还包括:端盖和密封件,所述端盖设置在所述箱体与所述之间;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端盖内侧且所述密封件和所述端盖在周向上止抵;其中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端盖在轴向上分别具有彼此正对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上设置有多个在径向上间隔开的止挡凸起,所述第二配合面上设置有多个在径向上间隔开的止挡槽,每个所述止挡凸起与对应的所述止挡槽插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包括:底壁部和设置在所述底壁部的周沿且向内延伸的侧壁部,所述底壁部的内端面构造为所述第二配合面;所述密封件的周面上设置有周向止抵部,所述周向止抵部与所述侧壁部止抵,所述密封件的外端面构造为所述第一配合面。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齿轮箱的一个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齿轮箱的箱体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齿轮箱的一个润滑路径示意图(从动齿轮正转);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齿轮箱的另一个润滑路径示意图(从动齿轮反转);
图6是沿图4中线B-B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4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7中D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齿轮箱100,
箱体10,上箱体10a,下箱体10b,安装腔11,安装腔顶壁111,安装腔底壁112,第一安装腔侧壁113,第二安装腔侧壁114,导油槽12,导油凸起部13,
主动轴20,主动齿轮30,主动轴轴承40,第一轴承40a,第二轴承40b,从动齿轮50,轴承座60,集油槽61,润滑油进口62,第一润滑油出口63,主动轴轴套70,端盖80,第二配合面81,止挡槽82,底壁部83,侧壁部84,第二润滑油出口841,密封件90,第一配合面91,止挡凸起92,周向止抵部9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100。
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100包括:箱体10、主动轴20和主动齿轮30。
其中,箱体10内形成有容纳从动齿轮50的安装腔11;主动轴20的内端设置有主动齿轮30,主动轴20倾斜地穿过箱体10且主动齿轮30与从动齿轮50啮合,主动轴20通过主动轴轴承40安装在箱体10上,安装腔11包括:安装腔顶壁111,安装腔顶壁111构造为朝向主动轴轴承40向下倾斜的斜面、以使飞溅至安装腔顶壁111的润滑油流向主动轴轴承40。
具体而言,为了满足轨道列车轨道上的转向架接口的接口要求,需要使齿轮箱100的主动轴20与水平方向之间形成15-30°的夹角(即主动轴20倾斜地穿过箱体10且主动齿轮30与从动齿轮50啮合),会使主动轴20的主动轴轴承40的高度变高,从而加大主动轴轴承40的润滑难度,进而将安装腔顶壁111设置为朝向主动轴轴承40向下倾斜的斜面,使从动齿轮50在正转或者反转时,飞溅到安装腔顶壁111上的润滑油可以附着在该斜面上,并流向主动轴轴承40,从而使主动轴轴承40被充分地润滑。
需要说明的是,从动齿轮50正转是指从动齿轮50顺时针转动;从动齿轮50反转是指从动齿轮50逆时针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100,一方面,通过设置朝向主动轴20承向下倾斜的安装腔顶壁111,可以有效地提高齿轮箱100正转以及反转时对主动轴轴承40的润滑效果;另一方面,无需设置导油板、集油板等部件,可以降低齿轮箱100内的部件数量,使齿轮箱100的结构更加简单、降低齿轮箱100的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主动轴轴承40包括第一轴承40a和第二轴承40b,第一轴承40a与第二轴承40b在主动轴20的轴向上间隔开,且均作用于主动轴20,以降低主动轴20的摩擦系数,提高主动轴20的回转精度。
在图3-图5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安装腔顶壁11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7°。这样,使安装腔顶壁111的角度更加合理,从而合理的倾角使安装腔顶壁111的延伸长度更加合理,可以保证从动齿轮50正转以及反转时带动的润滑油均可以飞溅到安装腔顶壁111上,以提高润滑稳定性,使主动轴轴承40总是可以被稳定的润滑。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安装腔顶壁111与从动齿轮50的中心线的最小距离大于从动齿轮50大端半径7mm-12mm。也就是说,倾斜的安装腔顶壁111最接近从动齿轮50的中心线的区域距离与从动齿轮50大端半径的差值为7mm-12mm。这样,使安装腔顶壁111与从动齿轮50之间的距离更加合理,在保证飞溅至安装腔顶壁111上的润滑油可以吸附在安装腔顶壁111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地降低齿轮箱100的空间占用,方便齿轮箱100的布置。
如图2-图4所示,安装腔11还包括:安装腔底壁112、远离主动轴轴承40的第一安装腔侧壁113和靠近主动轴轴承40的第二安装腔侧壁114,底壁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安装腔侧壁113和第二安装腔侧壁114与安装腔顶壁111相连。
其中,安装腔底壁112上方容纳有一定量的润滑油,从动齿轮50在转动时,可以带动润滑油飞溅至安装腔顶壁111、第一安装腔侧壁113以及第二安装腔侧壁114,且使安装腔顶壁111的倾斜角度更加合理,从而可以保证安装腔顶壁111的延伸长度,以确保安装腔顶壁111上附着的润滑油可以对主动轴轴承40进行充分地润滑,同时,通过设置第一安装腔侧壁113以及第二安装腔侧壁114,使未飞溅到安装腔顶壁111所在区域的润滑油可以快速回油至安装腔底壁112所在的区域内,提高润滑油的回油速度,进而提高润滑油的使用效率。
如图2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安装腔底壁112构造为弧形面且安装腔底壁112与从动齿轮50同心。也就是说,安装腔底壁112的任意位置与从动齿轮50的间距均一致。这样,使从动齿轮50在正转时所带动飞溅的润滑油与从动齿轮50反转时所带动飞溅的润滑油的量相同,从而使正转以及反转时的润滑效果一致。
可选地,安装腔底壁112的直径大于从动齿轮50的大端直径10mm-15mm。这样,在保证充分润滑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地降低箱体10的空间占用。
需要说明的是,箱体10包括上箱体10a和下箱体10b,上箱体10a和下箱体10b共同限定出安装腔11,第一安装腔侧壁113、安装腔顶壁111以及第二安装腔侧壁114均形成在上箱体10a上,安装腔底壁112形成在下箱体10b上,进而使安装腔顶壁111与从动齿轮50的中心线的最小距离大于从动齿轮50大端半径7mm-12mm,可以有效地降低上箱体10a的空间占用,而是安装腔底壁112的直径大于从动齿轮50的大端直径10mm-15mm,可以有效地降低下箱体10b的空间占用。
如图3-图5所示,第二安装腔侧壁114构造为弧形面,第二安装腔侧壁114与安装腔底壁112相切且第二安装腔侧壁114的直径与安装腔底壁112的直径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从动齿轮50为圆形齿轮,进而将第二安装腔侧壁114构造为弧面型,使第二安装腔侧壁114可以更加邻近从动齿轮50,以使箱体10上形成有第二安装腔侧壁114的区域的壁厚可以设置的更薄,以达到进一步降低箱体10的空间占用的目的。
进一步地,安装腔顶壁111与第一安装腔侧壁113之间的交点处圆角过渡且圆角半径为35mm-45mm。这样,使安装腔顶壁111与第一安装腔侧壁113的过渡更加圆滑,一方面,可以避免安装腔顶壁111与第一安装腔侧壁113之间出现应力集中,提高箱体10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安装腔顶壁111与第一安装腔侧壁113的交点处积蓄润滑油,提高润滑油的使用效率。
进一步地,安装腔顶壁111的远离主动轴轴承40的一端距离与第一安装腔侧壁113正对的外侧壁之间的距离为8mm-12mm。由此,使箱体10的壁厚不低于8mm,可以有效地保证箱体10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安装腔侧壁113与其正对的外侧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0mm。这样,使邻近主动轴20的侧壁的厚度不低于10mm,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箱体10的结构强度。
如图1-图8所示,第二安装腔侧壁114上设置有适于将安装腔顶壁111的润滑油导入至主动轴轴承40的导油槽12。这样,可以将吸附在安装腔顶壁111的润滑油至少部分收纳在导油槽12内,并可以通过导油槽12将润滑油导入到主动轴轴承40区域,从而有效地提高的流动效率。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油槽12的设置位置不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游曹设置在安装腔顶壁111上,且至少部分邻近主动轴轴承40设置,以便于将润滑油导入到主动轴轴承40。
进一步地,导油槽12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20°。由此,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导油槽12内的润滑油的流动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导油槽12的延伸方向是指,导油槽12与第二安装腔侧壁114连接的一端起朝向自由端延伸的方向,本实施例中,导油槽12自与第二安装腔侧壁114连接的一端朝向第一安装腔侧壁113倾斜向上延伸,倾角为10°-20°,且自由端至少部分伸入安装腔11,以适于收集润滑油。
可选地,第二安装腔侧壁114上还设置有导油凸起部13,导油凸起部13的自由端与经过从动齿轮50中心线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为120mm-130mm。由此,在提高集油效率的同时,使导油凸起部13的长度更加合理,从而可以避免从动齿轮50反转时,润滑油无法飞溅到安装腔顶壁111上(导油凸起部13过长),避免主动齿轮30正转时,润滑油不能被收集到导油槽12内(导油凸起部13过短)。
在图6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导油槽12的宽度与安装腔11的宽度相同。这样,可以保证安装腔顶壁111上的润滑油被充分地导流到主动轴轴承40区域上,提高导油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腔11的宽度(参照图7)是指箱体10与从动齿轮50的一个侧面相对的侧壁、箱体10与从动齿轮50的另一个侧面相对的侧壁两者之间的距离。
如图7所示,轴承与箱体10之间设置有轴承座60,轴承座60上设置有与导油槽12连通的集油槽61,集油槽61的底壁设置有将润滑油导入主动轴轴承40的润滑油进口62,轴承座60上还设置有将润滑油导出的第一润滑油出口63。这样,润滑油可以依次经过导油槽12、集油槽61、润滑油进口62、主动轴轴承40、第一润滑油出口63以回油至安装腔底壁112,以使主动轴轴承40获得充分的润滑。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第一润滑油出口63可以有效地提高润滑油的回油效率、回油速度。
可选地,主动轴轴承40与主动轴20之间还设置有主动轴轴套70,主动轴轴套70与主动轴20过盈配合。由此,使主动轴轴套70与主动轴20同步转动,从而增加主动轴轴承40内圈的直径,进一步地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降低主动轴20的轴向振动,提高齿轮箱100的工作稳定性。如图8所示,齿轮箱100还包括:端盖80和密封件90,端盖80设置在箱体10与主动轴20之间;密封件90设置在端盖80内侧且密封件90和端盖80在周向上止抵;其中密封件90与端盖80在轴向上分别具有彼此正对的第一配合面91和第二配合面81,第一配合面91上设置有多个在径向上间隔开的止挡凸起92,第二配合面81上设置有多个在径向上间隔开的止挡槽82,每个止挡凸起92与对应的止挡槽82插接配合。
具体而言,如图2、图7和图8所示,齿轮箱100的上箱体10a上还安装有端盖80,端盖80插入到轴承座60内,并与密封件90在轴向上相对设置,在周向上相止抵,密封件90套设在主动轴轴套70上,并与第一轴承40a在轴向上相对设置。
进而,使密封件90与端盖80相对的平面(第一配合面91)上形成有止挡凸起92,并对应地在密封件与端盖80相对的平面(第二配合面81)上设置止挡槽82,从而通过插接到止挡槽82内的止挡凸起92构成“迷宫密封”。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润滑油溢出箱体10,而且可以提高端盖80与周围部件的连接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件90套设在主动轴轴套70上,且可以与主动轴20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端盖80包括:底壁部83和设置在底壁部83的周沿且向内延伸的侧壁部84,底壁部83的内端面构造为第二配合面81;密封件90的周面上设置有周向止抵部93,周向止抵部93与侧壁部84止抵,密封件90的外端面构造为第一配合面91。
也就是说,端盖80的底壁部83与密封件90的外端面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形成为端盖80与密封件90之间的一个可以容纳润滑油的油腔,且密封件90的周向止抵部93与端盖80的侧壁部84之间也具有间隙,从而箱体10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侧壁部84与周向止抵部93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外端面与底壁部83所限定出的“油腔”内,进而通过与该“油腔”连通的“迷宫密封”防止润滑油溢出箱体10,且侧壁部84上还设置有第二润滑油出口841,“油腔”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第二润滑油出口841回油到箱体10。
可以理解的是,止挡凸起92以及止挡槽82均构造为环形。
下面,参照图4和图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齿轮箱100的润滑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4所示,从动齿轮50正转,带动润滑油飞溅到安装腔顶壁111上的P点至Q点所限定的范围内,且润滑油附着在安装腔顶壁111上,并在润滑油的初始速度、重力以及附着力的作用下,沿安装腔顶壁111的斜面朝向导油槽12流动,从而在导油槽12的作用下,流入到轴承座60的集油槽61内,并依次流经润滑油进口62、第一轴承40a、第一润滑油出口63后回油、依次流经润滑油进口62、第二轴承40b后回油或者依次流经润滑油进口62、第二轴承40b、第一润滑油出口63后回油。
如图5所示,从动齿轮50反转,带动润滑油飞溅到安装腔顶壁111上的P点至Q点所限定的范围内,且润滑油附着在安装腔顶壁111上,并在重力以及附着力的作用下,沿安装腔顶壁111的斜面朝向导油槽12流动,从而在导油槽12的作用下,流入到轴承座60的集油槽61内,并依次流经润滑油进口62、第一轴承40a、第一润滑油出口63后回油、依次流经润滑油进口62、第二轴承40b后回油或者依次流经润滑油进口62、第二轴承40b、第一润滑油出口63后回油。
需要说明的是,P点为从动齿轮50正转时的润滑油飞溅后的附着点;M点为从动齿轮50反转时的润滑油飞溅后的附着点,上文中对导油凸起部13的长度限定以及对安装腔顶壁111与从动齿轮50的中心线的距离限定均是为了确保润滑油可以飞溅到P点与Q点所限定的范围内。
可以理解的是,附着到P点的润滑油中的至少部分会在重力和附着力的作用下,沿着安装腔顶壁111与第一安装腔侧壁113之间的圆角过渡处回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9)

1.一种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形成有容纳从动齿轮的安装腔;
主动轴和主动齿轮,所述主动轴的内端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轴倾斜地穿过所述箱体且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动轴通过主动轴轴承安装在所述箱体上;其中
所述安装腔包括:安装腔顶壁,所述安装腔顶壁构造为朝向所述主动轴轴承向下倾斜的斜面、以使飞溅至所述安装腔顶壁的润滑油流向所述主动轴轴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顶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顶壁与所述从动齿轮的中心线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从动齿轮大端半径7mm-1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还包括:安装腔底壁、远离所述主动轴轴承的第一安装腔侧壁和靠近所述主动轴轴承的第二安装腔侧壁,所述底壁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安装腔侧壁和所述第二安装腔侧壁与所述安装腔顶壁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底壁构造为弧形面且所述安装腔底壁与所述从动齿轮同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底壁的直径大于所述从动齿轮的大端直径10mm-15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腔侧壁构造为弧形面,所述第二安装腔侧壁与所述安装腔底壁相切且所述第二安装腔侧壁的直径与所述安装腔底壁的直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顶壁与所述第一安装腔侧壁之间的交点处圆角过渡且圆角半径为35mm-45mm。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顶壁的远离所述主动轴轴承的一端距离与所述第一安装腔侧壁正对的外侧壁之间的距离为8mm-12mm。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腔侧壁与其正对的外侧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0mm。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腔侧壁上设置有适于将所述安装腔顶壁的润滑油导入至所述主动轴轴承的导油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水平面的夹角为10°-20°。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腔侧壁上还设置有导油凸起部,所述导油凸起部的自由端与经过所述从动齿轮中心线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为120mm-130mm。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槽的宽度与所述安装腔的宽度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与所述箱体之间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油槽连通的集油槽,所述集油槽的底壁设置有将润滑油导入所述主动轴轴承的润滑油进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上还设置有将润滑油导出的第一润滑油出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轴承与所述主动轴之间还设置有主动轴轴套,所述主动轴轴套与所述主动轴过盈配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端盖,所述端盖设置在所述箱体与所述之间;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端盖内侧且所述密封件和所述端盖在周向上止抵;其中
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端盖在轴向上分别具有彼此正对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上设置有多个在径向上间隔开的止挡凸起,所述第二配合面上设置有多个在径向上间隔开的止挡槽,每个所述止挡凸起与对应的所述止挡槽插接配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包括:底壁部和设置在所述底壁部的周沿且向内延伸的侧壁部,所述底壁部的内端面构造为所述第二配合面;
所述密封件的周面上设置有周向止抵部,所述周向止抵部与所述侧壁部止抵,所述密封件的外端面构造为所述第一配合面。
CN201822123355.6U 2018-12-17 2018-12-17 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 Active CN2095110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23355.6U CN209511085U (zh) 2018-12-17 2018-12-17 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23355.6U CN209511085U (zh) 2018-12-17 2018-12-17 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11085U true CN209511085U (zh) 2019-10-18

Family

ID=68195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23355.6U Active CN209511085U (zh) 2018-12-17 2018-12-17 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1108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25930A (zh) * 2019-10-21 2020-01-24 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齿轮箱及轨道车辆
CN110886833A (zh) * 2019-11-08 2020-03-17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牵引齿轮箱及轨道车辆
CN113494591A (zh) * 2020-03-19 2021-10-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动力传递装置的油回收机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25930A (zh) * 2019-10-21 2020-01-24 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齿轮箱及轨道车辆
CN110725930B (zh) * 2019-10-21 2021-11-26 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齿轮箱及轨道车辆
CN110886833A (zh) * 2019-11-08 2020-03-17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牵引齿轮箱及轨道车辆
CN113494591A (zh) * 2020-03-19 2021-10-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动力传递装置的油回收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11085U (zh) 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
CN105873785B (zh) 具有供油通路的车辆动力传递单元
JPS62214290A (ja) スクロ−ル機用潤滑剤分配システム
CN106133354B (zh) 用于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滚动轴承及用于滚动轴承的保持架
CN103133362A (zh) 带滚动轴承的真空泵
CN201599395U (zh) 一种双润滑主减速器
CN209586764U (zh) 一种叶轮泵泵轴润滑结构
CN106678019A (zh) 泵体结构及压缩机
CN210178763U (zh) 一种滑动轴承、包括该滑动轴承的电机及压缩机
CN201326649Y (zh) 新型滑动轴承密封的改进
JP2007032768A (ja) ころ軸受
JP5994369B2 (ja) アンギュラ玉軸受
CN205639319U (zh) 一种新型外圈v形内圈弧形滚道球轴承
CN109611373A (zh) 一种立式泵稀油自润滑轴承体
CN202392093U (zh) 城轨交通车辆用齿轮箱主动齿轮轴轴承润滑结构
CN205089824U (zh) 一种汽车变速箱轴承及变速箱后盖
CN212928530U (zh) 一种高压清洗机轴承
CN114370494A (zh) 汽车减速箱以及汽车
CN207195629U (zh) 一种主动润滑集油盒
JP2016106207A (ja) アンギュラ玉軸受
CN110905990B (zh) 一种改善差速器轴承润滑的差速器及润滑方法
CN111396542A (zh) 用于轨道列车的齿轮箱
CN205677984U (zh) 便于装配的轮毂轴承
CN210565788U (zh) 混凝土罐车搅拌用轴承塑料保持架
CN213494212U (zh) 一种制砂机轴承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5

Address after: 213011 No. 51 Wuyi Road, Qishuyan, Changzhou, Jiangsu, 258

Patentee after: CRRC QISHUYAN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LANGRUI CAST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011 258 Wuyi Road, Chang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CRRC QISHUYAN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3011 No. 51 Wuyi Road, Qishuyan, Changzhou, Jiangsu, 258

Patentee after: CRRC Qishuyan Locomotive and Rolling Stock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LANGRUI CAST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011 No. 51 Wuyi Road, Qishuyan, Changzhou, Jiangsu, 258

Patentee before: CRRC QISHUYAN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LANGRUI CASTING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