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24380U - 一种复合成型工艺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成型工艺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424380U CN209424380U CN201822116748.4U CN201822116748U CN209424380U CN 209424380 U CN209424380 U CN 209424380U CN 201822116748 U CN201822116748 U CN 201822116748U CN 209424380 U CN209424380 U CN 2094243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nching
- die
- material pressing
- pressing core
- flang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成型工艺系统,翻边模具包括翻边凹模,固定于翻边下模座上,在翻边凹模上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定位块;成型模具包括成型凸模及设置于成型凸模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块;冲孔模具,冲孔模具包括凸模、冲头组件、冲孔斜楔、冲孔下模座、第一压料芯和第二压料芯。本技术方案通过对复合成型工艺系统的模具顺序进行调整,改进了成型工艺的生产顺序,并且通过对翻边模具的改进,保持翻边过程中零件受力均匀,通过对成型模具的改进,提高了成型精度,并且通过两个压料芯结构,在实现同时冲六个孔的情况下,保证了冲孔工序中的零件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整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复合成型工艺系统。
背景技术
冲压件是通过一定的工艺方案实现工艺成形分析,然后通过工艺分解实现模具的制造,最终实现冲压件的成形。
如图1所示为水箱罩加强梁连接板,设置有基准面03和翻边面01,该件共有6个圆形功能孔02,冲孔方向夹角为100度,以基准面法向为冲压方向,该件Z向高度差为127mm,常规方案为:先将零件上的特征通过成型工序完成,再进行翻边、冲孔。
由于零件Z向高度差的存在,现有的冲压件成型翻边方案的缺点是,零件容易出现拉毛缺陷,且存在无法消除的侧向力,从而导致在后工序的冲孔工序中难以保障孔位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成型工艺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成型工艺系统中,采用先成型再翻边所导致的零件容易出现拉毛缺陷,且存在无法消除的侧向力,从而在后工序的冲孔工序中难以保障孔位精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复合成型工艺系统,包括:
第一工序为翻边工序,使用翻边模具;所述翻边模具包括翻边凹模,固定于翻边下模座上,在所述翻边凹模上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定位块,对零件的基准面及翻边面均与法向保持50度夹角;
第二工序为成型工序,使用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包括成型凸模,活动设置于成型下模座上,在所述成型凸模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块;
第三工序为冲孔工序,使用冲孔模具,所述冲孔模具包括凸模、冲头组件、冲孔斜楔、冲孔下模座、第一压料芯和第二压料芯;
所述凸模固定于所述冲孔下模座上,所述冲孔斜楔滑动设置于冲孔下模座上;
所述第一压料芯沿垂直方向对零件压料,且与所述冲头组件配合;所述第二压料芯沿水平方向对零件压料且与所述冲孔斜楔配合。
所述翻边模具包括第一存放限位及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存放限位及所述第一导柱均固定于所述翻边下模座上。
所述第一定位块为六个,所述翻边凹模的每侧各设置有三个定位块。
所述第二定位块为四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成型凸模的前部、后部、左部及右部。
所述第一压料芯的强度与所述第二压料芯的强度不同。
所述第一压料芯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二压料芯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方案通过对复合成型工艺系统的模具顺序进行调整,改进了成型工艺的生产顺序,并且通过对翻边模具的改进,保持翻边过程中零件受力均匀,通过对成型模具的改进,提高了成型精度,并且通过两个压料芯结构,在实现同时冲六个孔的情况下,保证了冲孔工序中的零件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零件轴测图;
图2为本系统中翻边模具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系统中成型模具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系统中冲孔模具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翻边面,02圆形功能孔,03基准面,100翻边模具,101翻边凹模,102第一定位块,103第一存放限位,104第一导柱,200成型模具,201成型凸模,202托料芯,203第二定位块,204第二存放限位,205第二导柱,300冲孔模具,301凸模,302冲孔斜楔,303冲头组件,304第三存放限位,305第三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技术方案主要是针对水箱罩加强梁连接板的零件造型,本技术方案主要的改进是,在零件落料工序之后,先进行翻边工序再进行成型工序。
在本申请的各工序中,分别使用翻边模具,成型模具及冲孔模具,在上述三种模具中,仅对模具的部分结构进行了改进,并没有对每种模具进行全面改进,因此,本申请所涉及的模具没有改进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成型工艺系统,包括:
第一工序为翻边工序,使用翻边模具100;翻边模具100包括翻边凹模101,固定于翻边下模座上,在翻边凹模上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定位块102,对零件的基准面及翻边面均与法向保持50度夹角。
翻边成型模主要在料片放入模具后进行双向向上翻边,落料后的料片的初始定位依靠长度及宽度方向上的六个定位块,零件的冲压方向调整优化,使得基准面及翻边面均与法向保持50度夹角,保持成型过程中受力均匀,通过该工序模具将零件的折弯轮廓完成,如图2所示。第一定位块为六个,翻边凹模的每侧各设置有三个定位块。
第二工序为成型工序,使用成型模具200,成型模具包括成型凸模201,活动设置于成型下模座上,在成型凸模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块203。第二定位块为四个,分别设置于成型凸模的前部、后部、左部及右部。在成型模具上设置有第二存放限位204和第二导柱205。
成型模主要实现零件的最终造型,如图3所示,将翻边完毕的工序件通过四个定位块进行初始定位,该下模托料芯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在成型凸模和成型凹模的共同作用下,将零件成型完成。
第三工序为冲孔工序,使用冲孔模具300,冲孔模具包括凸模301、冲头组件303、冲孔斜楔302、冲孔下模座、第一压料芯和第二压料芯;还包括第三存放限位304和第三导柱305。
凸模固定于冲孔下模座上,冲孔斜楔滑动设置于冲孔下模座上。
第一压料芯沿垂直方向对零件压料,且与冲头组件配合;第二压料芯沿水平方向对零件压料且与冲孔斜楔配合。
翻边模具包括第一存放限位103及第一导柱104,第一存放限位及第一导柱均固定于翻边下模座上。
第一压料芯的强度与第二压料芯的强度不同。第一压料芯的强度大于第二压料芯的强度。
如图4所示,冲孔及侧向冲孔模具,将零件按基准面法向定位后,进行正向5个孔位的冲裁,另一个孔位采用冲孔斜楔结构实现。为了保证冲孔工作中零件的精度定位,正向冲孔设置有第一压料芯,侧向冲孔采用聚氨酯的第二压料芯,最终实现6个孔位的冲裁。
以上仅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进行相应的变化、改进、或同等替换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是这些改进、变化或替换均应当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复合成型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工序为翻边工序,使用翻边模具;所述翻边模具包括翻边凹模,固定于翻边下模座上,在所述翻边凹模上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定位块,对零件的基准面及翻边面均与法向保持50度夹角;
第二工序为成型工序,使用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包括成型凸模,活动设置于成型下模座上,在所述成型凸模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块;
第三工序为冲孔工序,使用冲孔模具,所述冲孔模具包括凸模、冲头组件、冲孔斜楔、冲孔下模座、第一压料芯和第二压料芯;
所述凸模固定于所述冲孔下模座上,所述冲孔斜楔滑动设置于冲孔下模座上;
所述第一压料芯沿垂直方向对零件压料,且与所述冲头组件配合;所述第二压料芯沿水平方向对零件压料且与所述冲孔斜楔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成型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模具包括第一存放限位及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存放限位及所述第一导柱均固定于所述翻边下模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成型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块为六个,所述翻边凹模的每侧各设置有三个定位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成型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块为四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成型凸模的前部、后部、左部及右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成型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料芯的强度与所述第二压料芯的强度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成型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料芯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二压料芯的强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116748.4U CN209424380U (zh) | 2018-12-17 | 2018-12-17 | 一种复合成型工艺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116748.4U CN209424380U (zh) | 2018-12-17 | 2018-12-17 | 一种复合成型工艺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424380U true CN209424380U (zh) | 2019-09-24 |
Family
ID=67972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116748.4U Active CN209424380U (zh) | 2018-12-17 | 2018-12-17 | 一种复合成型工艺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424380U (zh) |
-
2018
- 2018-12-17 CN CN201822116748.4U patent/CN20942438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52685A (zh) | 多工位高效高精度汽车覆盖件的冲压方法 | |
CN201493374U (zh) | 汽车车架纵梁成型模具 | |
CN103394594B (zh) | 一种电脑机箱用挡板的生产工艺 | |
CN104289599A (zh) | 一种线框冲孔整形模具 | |
CN204620830U (zh) | 制作汽车座椅后安装脚的连续模 | |
CN201220252Y (zh) | 一种复杂形状工件的压延成型模具 | |
CN209424380U (zh) | 一种复合成型工艺系统 | |
CN108435918A (zh) | 一种用于试制汽车顶盖的通用侧整形工装 | |
CN105499399A (zh) | 一种水箱主板的三合一冲压模具和工艺 | |
CN202894047U (zh) | 一种汽车abs系统下支架的折弯成型及打凸模具 | |
CN205629136U (zh) | 一种汽车纵梁冲压成型模具 | |
CN103111512A (zh) | 汽车雨刮上加强板的成型模具 | |
CN202894053U (zh) | 一种轿车前主摇臂的打凸翻边成型模具 | |
CN103817223A (zh) | 汽车abs系统下支架的翻边打凸整形模具 | |
CN104209412B (zh) | 车身钣金试制侧整形模具 | |
CN209664111U (zh) | 锻造铝合金汽车轮冲孔扩口模具 | |
CN203695751U (zh) | U型汽车控制臂锻件用冲压切边复合模具 | |
CN106944547A (zh) | 一种汽车右悬架臂的冲压系统 | |
CN206169060U (zh) | 一种汽车后副车架上板多工序组合冲压模具 | |
CN105750398A (zh) | 一种汽车支架成型模具 | |
CN207839794U (zh) | 一种可实现对称部件同时翻边和整形的模具 | |
CN207026212U (zh) | 双u形工件制作工装 | |
CN218314960U (zh) | 汽车电控盒模具 | |
CN205551238U (zh) | 一种汽车前悬架横梁的成型模具 | |
CN211539243U (zh) | 一种用于叶轮生产制壳的模具平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