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03311U - 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403311U CN209403311U CN201821801315.6U CN201821801315U CN209403311U CN 209403311 U CN209403311 U CN 209403311U CN 201821801315 U CN201821801315 U CN 201821801315U CN 209403311 U CN209403311 U CN 2094033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ltivation
- filter screen
- flow
- pipe
-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包括培育管、过滤网、充气装置,所述培育管为整个装置的最外层,培育管两端开口,所述过滤网有两层,两层过滤网将培育管内部分为上部、中部、下部,两层过滤网中间部分为中部,为培育区域,充气装置位于上层过滤网上端,在培育管上端设有出水口,培育管的下端设有进水口。利用本装置的培育方法大大节约了水电资源,稚贝生长率比传统方法提高20%‑50%、存活率高达90%以上,节约海水和饵料均可达70%以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拥有庞大的海水贝类养殖产业,贝类养殖是海水养殖产业的重要一员,其产量占我国海水养殖总产量的80%。常见的双壳贝类如蛤蜊、牡蛎和扇贝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随着人工养殖技术不断发展,高效率的工厂化育苗方式受到更多的重视,贝类增养殖成为海水养殖业的重要部分。
在双壳贝类工厂化育苗过程中,稚贝的中间培育是一个关键技术。研究表明,壳长300-1000μm的稚贝在野外培育成活率低于10%,而壳长3mm的稚贝在野外培育成活率可高达85%以上。因此,如何提高稚贝在变态后到生长至3mm阶段的成活率和生长率对稚贝的中间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人工育苗大多采用池底无沙培育的方式,稚贝均积聚在池底,这种培育方式具有生长缓慢、死亡率高、饵料利用率低等缺点。随着近几年技术的发展,上升流系统开始被用于稚贝的中间培育,利用自下而上的垂直水流流过稚贝,给稚贝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海水和饵料,大大提高了稚贝的存活率和生长率,同时,上升流具有易于维护、有效利用养殖空间、较长使用寿命和节约成本等优点。现有技术采用的上升流工作原理如图1,通过高水位的高压使水进入储水池中,水流自下而上通过稚贝,然后直接排掉,以此达到上升水流。此方法虽然可以有效提高稚贝存活率和生长率,但水流排出后不再回收,大大浪费了水资源和饵料资源,提高了培育成本。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7207906095.4公开了一种水蛭上升流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水上平台和养殖区;水上平台包括纵横交叉而成的支架、设于支架底部的浮箱和固定在支架上表面的踏板;养殖区包括排水槽、推流泵和若干个养殖箱,养殖箱设置在支架上,排水槽设在养殖箱之间,其特征在于:浮箱上设有充气孔和泄气阀;养殖箱包括箱侧壁和金属网状的箱底;箱侧壁的上部设有第一通孔;排水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通过出水管进行固定连接;排水槽侧壁的下部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与推流泵之间通过三通进行连接。此实用新型利用推流泵使得外部水自动流入到养殖箱中,同时设置气泵增加水中的含氧量,此系统虽然解决了养殖箱内水流的循环问题,使养殖箱内的水流时刻处于流动状态,增加了水中含氧量,但是通过推流泵来促进整个系统的水循环,其耗电量则会大大增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对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约水资源、减少电能损耗、稚贝生长快、存活率高的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用来中间培育双壳贝类的稚贝,解决现有稚贝中间培育装置浪费水资源、耗电量高、稚贝存活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包括培育管、过滤网、充气装置,所述培育管为整个装置的最外层,培育管两端开口,所述过滤网有两层,两层过滤网将培育管内部分为上部、中部、下部,两层过滤网中间部分为中部,为培育区域,充气装置位于上层过滤网上端,在培育管上端设有出水口,培育管的下端设有进水口。
进一步地,上部与中部的高度比为2:1。
进一步地,培育管中部的高度至少为20cm。
进一步地,所述培育管为分体式,中间部分为透明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口和进水口均至少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口为中心对称分布,所述进水口为中心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口和进水口的直径为4cm-5cm。
进一步地,还包括浮球,所述浮球固定于出水口附近,并通过细线与培育管连接,设置浮球的目的在于使水面位于装置出水口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为筛绢,所述筛绢的目数为40-100目,根据稚贝的种类和大小进行选择。
进一步地,筛绢通过内径与培育管外径相等的短管环压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培育管的材质为U-PVC。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装置为纳米充气管。
一种中间培育双壳贝类苗种的培育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稚贝种类选择适宜水温、盐度、pH值和饵料等,培育密度为20-100万粒/装置,将完成变态的双壳贝类稚贝置于两层过滤网之间的培育管中部内,将装置置于培养池中,使水面位于装置出水口中间位置,开启充气装置充气,根据稚贝的种类和大小,通过改变充气量来控制水流流速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双壳贝类包括硬壳蛤、中国蛤蜊、文蛤、菲律宾蛤仔、青蛤、牡蛎、海湾扇贝、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等。
在符合本领域公知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既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包括培育管、过滤网、充气装置,所述培育管为整个装置的最外层,培育管两端开口,所述过滤网有两层,两层过滤网将培育管内部分为上部、中部、下部,两层过滤网中间部分为中部,为培育区域,充气装置位于上层过滤网上端,在培育管上端设有出水口,培育管的下端设有进水口。本实用新型利用充气装置在培育管内形成负压,使水流从下端进水口进入,从出水口流出,从而形成上升流,整个上升流系统可以在培育池中循环,不需要推流泵将水自下而上推动流出,也不需要将水排出,而是可以直接在培育池中形成水流循环利用,同时也将饵料循环,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和饵料资源,稚贝成活率高达90%以上,生长速度比传统方法提高了20%-50%以上,节约海水和饵料70%以上。
(2)本实用新型培育管的上部与中部的高度比为2:1,这个比例是经过反复试验后选择出的能够更好实现上升流的比例。
(3)本实用新型的培育管为分体式,便于拆卸培育管取出或存放稚贝,中间部分为透明材质可以实时观察稚贝的生长情况以及饵料摄食情况等,方便技术人员实施控制和调整稚贝的培养条件。
(4)本实用新型培育装置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均至少一个且对称分布,可以使上升水流均匀通过稚贝,水流无死角,避免稚贝在高密度下因为水流不均而导致死亡率高。
(5)本实用新型的培育装置还包括浮球,所述浮球固定于出水口附近,并通过细线与培育管连接,设置浮球的目的在于使水面位于装置出水口中间位置。
(6)本实用新型培育装置的充气装置为纳米充气管,用纳米充气管代替传统的充气石,不仅有效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更加大了培育管中的负压,有效提升上升流水循环效率。
(7)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材质为U-PVC和有机玻璃,材料无毒无害,装置方便拆卸、操作简单、经久耐用,有效降低育苗成本。
(8)本实用新型的稚贝培养密度可达20-100万粒/装置,可大幅提高稚贝培养密度,培育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采用的上升流原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
其中,1-储水池,2-养殖缸,3-过滤网,4-稚贝,5-进水口,6-出水口,7-上部,8-中部,9- 下部,10-进水口,11-筛绢,12-纳米充气管,13-出水口,14-浮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的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包括培育管、筛绢、纳米充气管、浮球,所述培育管为整个装置的最外层,培育管为分体式,分为上部、中部、下部,上部与中部的高度比为2:1,且培育管中部的高度至少为20cm,下部与中部中间有一层筛绢,下部底端有一层筛绢,两层筛绢中间部分为中部,为培育区域,材质选择为有机玻璃,纳米充气管位于上层筛绢上端,在培育管上端设有出水口,培育管的下端设有进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有4个,所述浮球固定于出水口附近,并通过细线与培育管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选取的双壳贝类为硬壳蛤稚贝,平均壳长1000μm,实验条件为:水温23-27℃,盐度30-33‰,pH值7.6-7.8,单胞藻饵料为金藻,培育密度为50万粒/装置,将完成变态的双壳贝类稚贝置于培育管底端的过滤网上,将装置置于培养池中,使水面位于装置出水口中间位置,开启纳米充气管充气。
本实施例所使用的培育装置与实施例1相同,具体参数为:筛绢木数为80目。
硬壳蛤中间培育过程中的培养效果见表1。
表1不同培育管外径下硬壳蛤稚贝的培养效果
通过表1中的培养效果可以看出尽管培育管外径会影响稚贝成活率,但是总体上均达到了58%以上,节约水资源70%,节约饵料70%,生长速度比传统方法提高20-50%以上,其中培育管外径为300mm时,稚贝成活率最高可达93.5%,综上所述本培养装置具有提高稚贝成活率、节约海水和饵料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所选取的双壳贝类为牡蛎稚贝,平均壳长800μm。
牡蛎稚贝中间培育过程中的培养效果见表2。
表2不同培育管外径下牡蛎稚贝的培养效果
通过表2中的培养效果可以看出尽管培育管外径会影响稚贝成活率,但是总体上均达到了69%以上,节约水资源70%,节约饵料70%,生长速度比传统方法提高20-50%以上,其中培育管外径为400mm时,稚贝成活率最高可达95.1%,综上所述本培养装置具有提高稚贝成活率、节约海水和饵料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4
与实施例2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所选取的双壳贝类为虾夷扇贝稚贝,平均壳长2500μm。
虾夷扇贝稚贝中间培育过程中的培养效果见表3。
表3不同培育管外径下虾夷扇贝稚贝的培养效果
通过表3中的培养效果可以看出尽管培育管外径会影响稚贝成活率,但是总体上均达到了78%以上,节约水资源70%,节约饵料70%,生长速度比传统方法提高20-50%以上,其中培育管外径为400mm时,稚贝成活率最高可达96.7%,综上所述本培养装置具有提高稚贝成活率、节约海水和饵料的有益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育管、过滤网、充气装置,所述培育管为整个装置的最外层,培育管两端开口,所述过滤网有两层,两层过滤网将培育管内部分为上部、中部、下部,两层过滤网中间部分为中部,为培育区域,充气装置位于上层过滤网上端,在培育管上端侧壁设有出水口,培育管的下端侧壁设有进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与中部的高度比为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管中部的高度至少为2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管为分体式,中间部分为透明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为中心对称分布,所述进水口为中心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浮球,所述浮球固定于出水口附近,并通过细线与培育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为筛绢,所述筛绢的目数根据稚贝的种类和大小进行选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为纳米充气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01315.6U CN209403311U (zh) | 2018-11-02 | 2018-11-02 | 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01315.6U CN209403311U (zh) | 2018-11-02 | 2018-11-02 | 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403311U true CN209403311U (zh) | 2019-09-20 |
Family
ID=67933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801315.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403311U (zh) | 2018-11-02 | 2018-11-02 | 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40331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69441A (zh) * | 2018-11-02 | 2019-01-11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及其培育方法 |
-
2018
- 2018-11-02 CN CN201821801315.6U patent/CN20940331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69441A (zh) * | 2018-11-02 | 2019-01-11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及其培育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38684A (zh) | 一种可控水层筏式养殖系统 | |
CN102893941B (zh) | 一种用于种质资源保护的自净式小型循环池系统 | |
CN105075946A (zh) | 贝类工程化养殖方法和贝类多层流水养殖设备 | |
CN201146748Y (zh) | 一种可控水层筏式养殖系统 | |
CN105766756B (zh) | 一种刺参池塘养殖投饲系统及投饲方法 | |
CN103535316A (zh) | 纳米曝气管和pvc管相连接的南美白对虾室外养殖装置 | |
CN209403311U (zh) | 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 | |
CN211020558U (zh) | 充气式贝类幼虫换水网箱装置 | |
CN209403312U (zh) | 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封闭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 | |
CN109169442B (zh) | 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封闭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及其培育方法 | |
CN110447579B (zh) | 一种适于亲螺培育及采卵孵化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9169441B (zh) | 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及其培育方法 | |
CN110574722A (zh) | 充气式贝类幼虫换水网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4968958U (zh) | 一种凡纳滨对虾集约化循环水分级养殖系统 | |
CN209806856U (zh) | 一种上升流沙床贝类苗种培育装置 | |
CN201042156Y (zh) | 一种养殖羊栖菜用装置 | |
CN207284793U (zh) | 一种循环水养殖装置 | |
CN100399886C (zh) | 海产贝类苗种中间培育装置 | |
CN109997766B (zh) | 一种上升流沙床贝类苗种培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4097689B (zh) | 一种环保形深海养殖网箱自动投料养殖设备 | |
CN206165520U (zh) | 单体牡蛎稚贝循环水培育装置 | |
CN2852683Y (zh) | 海产贝类苗种中间培育装置 | |
CN215123355U (zh) | 一种用于鱼类密度胁迫研究的简便装置 | |
CN203353427U (zh) | 一种贝类大规模人工育苗浮筏 | |
CN209210530U (zh) | 一种微藻保种培养用水的简易制备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