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17330U - 一种烟尘净化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烟尘净化一体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317330U CN209317330U CN201821728146.8U CN201821728146U CN209317330U CN 209317330 U CN209317330 U CN 209317330U CN 201821728146 U CN201821728146 U CN 201821728146U CN 209317330 U CN209317330 U CN 2093173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inet
- filter cylinder
- bulkhead
- ceiling
- airflow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烟尘净化一体机。其包括:箱体、集灰盒、气包、滤筒、导流板、离心风机和后下部隔板,箱体顶部设置有入风口和排风口,箱体中纵向设置后部隔板,箱体的前侧壁与后部隔板之间横向设置天花板,气包安装于洁净室中,箱体中横向设置中间隔板,后部隔板底部与中间隔板相接,滤筒可拆卸设置于净化室中,气包的出气端与电磁脉冲阀相连接,电磁脉冲阀的喷吹口穿过天花板伸入至滤筒内,滤筒底部与集灰盒相连通,导流板设置于箱体后侧壁与后部隔板之间。它占用空间小,净化效率高,安装维护方便,安全性能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烟尘净化一体机。
背景技术
焊接烟尘含有的气体杂质,种类多、危害大,能导致多种职业病(如焊工硅肺、锰中毒、电光性眼炎等)的发生,对人的身体伤害极大,已成为一大环境公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经过相关深入的研究,对一种中央烟尘净化设备进行改进,以达到净化车间空气保护工人健康的目的。
目前市场上的烟囱净化器体积较大,需要比较大的占地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烟尘净化一体机,占用空间小,净化效率高,安装维护方便,安全性能高,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烟尘净化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集灰盒、气包、滤筒、导流板、离心风机和后下部隔板,所述箱体顶部设置有入风口和排风口,所述箱体中纵向设置后部隔板,所述箱体的前侧壁与后部隔板之间横向设置天花板,所述箱体的顶板、天花板、后部隔板及箱体的前、左、右侧壁共同围成洁净室,所述气包安装于洁净室中,所述箱体中横向设置中间隔板,所述后部隔板底部与中间隔板相接,所述天花板、后部隔板、中间隔板及箱体的前、左、右侧壁共同围成净化室,所述滤筒可拆卸设置于净化室中,所述气包的出气端与电磁脉冲阀相连接,所述电磁脉冲阀的喷吹口穿过天花板伸入至滤筒内,所述集灰盒可推拉地滑动连接于净化室底部,所述滤筒底部与集灰盒相连通,所述导流板设置于箱体后侧壁与后部隔板之间,所述后下部隔板纵向设置于箱体中,底部与箱体的底板相接,顶部与中间隔板相接;所述箱体的顶板、导流板、后部隔板及箱体的后、左、右侧壁共同围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入风口与第一气流通道相连通,所述后下部隔板及箱体的后侧壁、左侧壁、右侧壁、底板共同围成第二气流通道,所述后部隔板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气流通道通过第一通气孔与净化室相连通,所述净化室与第二气流通道相连通,所述后下部隔板、中间隔板及箱体的前侧壁、左侧壁、右侧壁、底板共同围成风机室,所述离心风机安装于风机室中,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通过穿过后下部隔板的第一软管与第二气流通道相连通,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第二软管与排风口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通气孔上设置有阻火网。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风机室底部安装有减震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电磁脉冲阀的喷吹口与滤筒中心正对。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箱体的顶板上翻转连接有可打开洁净室的顶部盖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滤筒为旋转吊装式滤筒,所述滤筒由筒体和滤筒盖组成,所述滤筒盖固定安装于天花板底面上,所述筒体上部为外卡扣,滤筒盖上形成内卡扣,筒体通过旋转与滤筒盖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滤筒为旋转吊装式,不需要使用任何辅助工具,便可进行更换。
(2)净化效率高:同时可供多个操作工位使用,风量比单机风量高几倍,可快速提高工作效率。
(3)所有滤筒采用竖向安放结构,粉尘净化效果比其它结构形式更有效,滤筒表面覆盖的聚四氟乙烯薄膜,可确保过滤筒有长久的使用寿命。
(4)安全性能高:配有阻火除尘系统,减震系统,安全可靠。
(5)采用上下结构,占地面积小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烟尘净化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0、集灰盒4、气包8、滤筒11、导流板12、离心风机15和后下部隔板19,所述箱体100顶部设置有入风口1和排风口21,所述箱体100中纵向设置后部隔板18,所述箱体100的前侧壁与后部隔板18之间横向设置天花板10,所述箱体100的顶板、天花板10、后部隔板18及箱体100的前、左、右侧壁共同围成洁净室2,所述气包8安装于洁净室2中,所述箱体100中横向设置中间隔板13,所述后部隔板18底部与中间隔板13相接,所述天花板10、后部隔板18、中间隔板13及箱体100的前、左、右侧壁共同围成净化室3,所述滤筒11可拆卸设置于净化室3中,所述气包8的出气端与电磁脉冲阀9相连接,所述电磁脉冲阀9的喷吹口穿过天花板10伸入至滤筒11内,所述集灰盒4可推拉地滑动连接于净化室3底部,所述滤筒11底部与集灰盒4相连通,所述导流板12设置于箱体100后侧壁与后部隔板18之间,所述后下部隔板19纵向设置于箱体100中,底部与箱体100的底板相接,顶部与中间隔板13相接;所述箱体100的顶板、导流板12、后部隔板18及箱体100的后、左、右侧壁共同围成第一气流通道60,所述入风口1与第一气流通道60相连通,所述后下部隔板19及箱体100的后侧壁、左侧壁、右侧壁、底板共同围成第二气流通道61,所述后部隔板18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孔70,所述第一气流通道60通过第一通气孔70与净化室3相连通,所述净化室3与第二气流通道61相连通,所述后下部隔板19、中间隔板13及箱体100的前侧壁、左侧壁、右侧壁、底板共同围成风机室5,所述离心风机15安装于风机室5中,所述离心风机15的进风口通过穿过后下部隔板19的第一软管20与第二气流通道61相连通,所述离心风机15的出风口通过第二软管14与排风口21相连接,其中导流板12倾斜设置。
在低噪声离心风机的作用下,含尘气体通过烟尘捕捉元件经吸风管道进入主机,撞击在入口处的导流板上,被减速的同时改变流向,形成一个下沉气流,大的粉尘颗粒落入集灰盒4中,避免粉尘颗粒直接撞击滤筒,造成滤筒的滤芯损坏。
使含有杂质的气体吸入净化室,经过滤筒净化处理彻底吸附粉尘及其他有害杂质,达到洁净气体的目的,处理后的气体不含有机粉尘颗粒以及其他杂质,可直接排入空气中。
滤筒11的清洁通过由传感器控制的电磁脉冲阀9实现:当净化器运行一段时间以后,细微的烟尘吸附在滤筒11表面,使得滤筒11的透气性降低。当滤筒上的粉尘达到一定浓度后(滤筒内外压差达到设定值时),脉冲发生器顺序启动电磁脉冲阀9,洁净的压缩空气由阀口喷出,滤筒11表面吸附的微尘在气流作用下被清除,落在净化室3底部的集灰盒4中;脉冲喷吹需0.5~0.6MPa的洁净压缩空气,且运行中须保持连续且恒定不变的供气量。
整机采用上下叠放结构,大大减小占地面积,节约厂房内部空间。
其中,滤筒表面附有一层聚四氟乙烯薄膜,其具极小的筛孔可阻挡大部分亚微米尘粒;亚微米尘粒在滤材的表面聚集并形成可渗透的挡尘饼,大部分尘粒被阻挡在滤材外表面而不能进入滤材内部,在压缩空气的吹扫下能及时有效地被清除。该滤材具有相当高的过滤效率,较传统滤材至少提高3~5倍以,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净化的效率,从而避免了废气中粉尘颗粒物对设备的堵塞问题。经滤筒进一步高效率净化吸附,再经设备顶部排风口流出。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气孔70上设置有阻火网17。可避免烟尘中带有火星,到达滤筒11处烧坏滤筒11的滤芯。
优选的,所述风机室5底部安装有减震器16。
进一步,所述电磁脉冲阀9的喷吹口与滤筒11中心正对。
进一步,所述箱体100的顶板上翻转连接有可打开洁净室2的顶部盖板7。
再进一步,所述滤筒11为旋转吊装式滤筒,所述滤筒11由筒体和滤筒盖组成,所述滤筒盖固定安装于天花板10底面上,所述筒体上部为外卡扣,滤筒盖上形成内卡扣,筒体通过旋转与滤筒盖可拆卸连接。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烟尘净化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0)、集灰盒(4)、气包(8)、滤筒(11)、导流板(12)、离心风机(15)和后下部隔板(19),所述箱体(100)顶部设置有入风口(1)和排风口(21),所述箱体(100)中纵向设置后部隔板(18),所述箱体(100)的前侧壁与后部隔板(18)之间横向设置天花板(10),所述箱体(100)的顶板、天花板(10)、后部隔板(18)及箱体(100)的前、左、右侧壁共同围成洁净室(2),所述气包(8)安装于洁净室(2)中,所述箱体(100)中横向设置中间隔板(13),所述后部隔板(18)底部与中间隔板(13)相接,所述天花板(10)、后部隔板(18)、中间隔板(13)及箱体(100)的前、左、右侧壁共同围成净化室(3),所述滤筒(11)可拆卸设置于净化室(3)中,所述气包(8)的出气端与电磁脉冲阀(9)相连接,所述电磁脉冲阀(9)的喷吹口穿过天花板(10)伸入至滤筒(11)内,所述集灰盒(4)可推拉地滑动连接于净化室(3)底部,所述滤筒(11)底部与集灰盒(4)相连通,所述导流板(12)设置于箱体(100)后侧壁与后部隔板(18)之间,所述后下部隔板(19)纵向设置于箱体(100)中,底部与箱体(100)的底板相接,顶部与中间隔板(13)相接;所述箱体(100)的顶板、导流板(12)、后部隔板(18)及箱体(100)的后、左、右侧壁共同围成第一气流通道(60),所述入风口(1)与第一气流通道(60)相连通,所述后下部隔板(19)及箱体(100)的后侧壁、左侧壁、右侧壁、底板共同围成第二气流通道(61),所述后部隔板(18)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孔(70),所述第一气流通道(60)通过第一通气孔(70)与净化室(3)相连通,所述净化室(3)与第二气流通道(61)相连通,所述后下部隔板(19)、中间隔板(13)及箱体(100)的前侧壁、左侧壁、右侧壁、底板共同围成风机室(5),所述离心风机(15)安装于风机室(5)中,所述离心风机(15)的进风口通过穿过后下部隔板(19)的第一软管(20)与第二气流通道(61)相连通,所述离心风机(15)的出风口通过第二软管(14)与排风口(2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尘净化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孔(70)上设置有阻火网(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尘净化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室(5)底部安装有减震器(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尘净化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脉冲阀(9)的喷吹口与滤筒(11)中心正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尘净化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0)的顶板上翻转连接有可打开洁净室(2)的顶部盖板(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烟尘净化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11)为旋转吊装式滤筒,所述滤筒(11)由筒体和滤筒盖组成,所述滤筒盖固定安装于天花板(10)底面上,所述筒体上部为外卡扣,滤筒盖上形成内卡扣,筒体通过旋转与滤筒盖可拆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28146.8U CN209317330U (zh) | 2018-10-24 | 2018-10-24 | 一种烟尘净化一体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28146.8U CN209317330U (zh) | 2018-10-24 | 2018-10-24 | 一种烟尘净化一体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317330U true CN209317330U (zh) | 2019-08-30 |
Family
ID=67706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728146.8U Active CN209317330U (zh) | 2018-10-24 | 2018-10-24 | 一种烟尘净化一体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31733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24747A (zh) * | 2018-10-24 | 2019-01-18 | 青岛路博宏业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烟尘净化一体机 |
-
2018
- 2018-10-24 CN CN201821728146.8U patent/CN20931733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24747A (zh) * | 2018-10-24 | 2019-01-18 | 青岛路博宏业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烟尘净化一体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33528B (zh) | 室内空气净化器 | |
CN210934353U (zh) | 一种新型废气处理用活性炭吸附装置 | |
CN107569932A (zh) | 一种移动式焊烟除尘装置 | |
CN203678205U (zh) | 一种直喷式空气净化器 | |
CN108057288A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除尘装置 | |
CN209317330U (zh) | 一种烟尘净化一体机 | |
CN109224747A (zh) | 一种烟尘净化一体机 | |
CN202962190U (zh) | 焊接除尘净化装置 | |
CN211490934U (zh) | 一种可调节式防火打磨除尘工作台 | |
CN209254388U (zh) | 烟雾净化器 | |
CN216149354U (zh) | 一种铸造用粉尘收集装置 | |
CN206695236U (zh) | 一种台式负氧离子空气净化装置 | |
CN108636039A (zh) | 一种涂料加工现场范围性高效除尘装置 | |
CN209363231U (zh) | 一种焊接烟尘净化系统 | |
CN109331589B (zh) | 吸附式降霾集尘系统 | |
CN203449165U (zh) | 自洁式防火无尘打磨工作台 | |
CN206550867U (zh) | 一种防爆吸尘打磨工作台 | |
CN209438320U (zh) | 一种可移动湿式焊机烟气净化器 | |
CN208579389U (zh) |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器 | |
CN208124470U (zh) | 一种可拆卸式多功能清洁装置 | |
CN204478315U (zh) | 一种带扩径气道的离子新风机 | |
CN208320200U (zh) | 一种焊接烟尘净化器 | |
CN206881406U (zh) | 一种墙体保温材料切割除尘装置 | |
CN213527868U (zh) | 转移印花机用油雾吸附处理装置 | |
CN213193102U (zh) |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