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光伏组件及屋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屋顶光伏组件及屋面。
背景技术
户用光伏屋顶分为平屋顶、坡屋顶等,在坡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组件时,一般沿屋顶表面贴合安装。而在常见的梯形坡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组件时,由于普通的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形状限制,无法贴切的安装于这种梯形坡屋顶表面,使得一部分坡屋顶面积未能利用,从而降低了屋顶光伏组件的蓄电量。此外,光伏组件通常会配备组件支架,而现有的组件支架之间缺少连接结构,导致光伏组件之间的连接不够稳定,容易松动。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太阳能光伏组件作出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屋顶光伏组件,该屋顶光伏组件结构简单、易于拼接施工,且连接稳定性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屋顶光伏组件,包括光伏层压件和用于固定所述光伏层压件的边框组件,所述边框组件包括呈弧形拱起设置的连接部和设置在所述连接部至少一侧边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内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光伏层压件的一侧边限位收容于所述安装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拱起的弧度为0~18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部的长度为1000~2500mm,宽度为10~5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边框组件包括用于连接相邻两个光伏层压件的第一边框,所述第一边框的连接部的两侧边均设置有所述安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边框组件还包括第二边框,所述第二边框的安装部仅设置在连接部的其中一侧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边框的安装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边框的安装部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槽呈U型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伏层压件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钢化玻璃层、EVA层、太阳能电池片层、EVA层和钢化玻璃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屋面,该屋面由上述屋顶光伏组件拼接而成,能够提高发电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屋面,所述屋面由前述屋顶光伏组件拼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屋顶光伏组件通过将边框组件设置成由呈弧形拱起状的连接部和位于连接部至少一侧边的安装部组成,从而可利用安装部来固定光伏层压件,不仅结构简单、易于拼接施工,而且连接稳定性好;此外,由上述屋顶光伏组件拼接而成的屋面能够提高发电效率,增加经济效益,适用性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屋顶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一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其中一个第二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另一个第二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第二边框与光伏层压件相配合时的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屋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屋顶光伏组件100,该屋顶光伏组件100主要用于安装在梯形坡屋顶上,以充分利用梯形坡屋顶的面积,提升屋顶光伏组件100的蓄电量。
所述屋顶光伏组件100包括光伏层压件10和用于固定所述光伏层压件10的边框组件20。所述光伏层压件10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钢化玻璃层、EVA层、太阳能电池片层、EVA层和钢化玻璃层。因所述光伏层压件10属于现有技术,故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2至图5并结合图1所示,所述边框组件20包括呈弧形拱起设置的连接部21和设置在所述连接部21至少一侧边的安装部22,所述安装部22内开设有安装槽(未标号),所述光伏层压件10的一侧边限位收容于所述安装槽内。
具体来讲,所述连接部21拱起的弧度为0~180°;所述安装部22的长度为1000~2500mm,宽度为10~50mm,以与现有瓦片的国际标准相一致。此外,所述连接部21由铝合金材质制成,不仅增强了连接部21的结构强度,而且铝合金的连接部21不会受风、霜、雨、雪的影响,延长了边框组件20的使用寿命。
所述安装部22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安装板221和第二安装板22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221和第二安装板222的连接板223,所述第一安装板221、第二安装板222及连接板223相互配合,以使得所述安装槽大致呈U型设置,从而在安装光伏层压件10时,可将光伏层压件10的一端伸入安装槽内,并使得光伏层压件10的上表面与第一安装板221的下表面相贴合、光伏层压件10的下表面与第二安装板222的上表面相贴合、光伏层压件10的侧面与连接板223的内表面相贴合,此时,光伏层压件10即可稳定的限位收容在所述安装槽内。
所述边框组件20包括用于连接相邻两个光伏层压件10的第一边框201以及第二边框202,所述第一边框201的连接部21的两侧边均设置有所述安装部22,而所述第二边框202的安装部22仅设置在连接部21的其中一侧边。也就是说,第一边框201的两侧均连接有光伏层压件10,而第二边框202只有一侧与光伏层压件10相连,该第二边框202主要用于对位于两端的光伏层压件10进行固定。
请参阅图3与图4所示,第二边框202包括有两种,一种为用于对位于右端的光伏层压件10进行固定,此时该第二边框202的安装部22设置在连接部21的左侧;另一种为用于对位于左端的光伏层压件10进行固定,此时该第二边框202的安装部22设置在连接部21的右侧。
所述第二边框202的安装部22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边框201的安装部22的宽度,这是因为:对于位于两端的第二边框202而言,没有设置安装部22的那一侧需要进行固定,以此来实现整个屋面200的固定,因此第二边框202受力较大,进而需要增大第二边框202的安装部22的宽度,来增大第二边框202的强度;而对于第一边框201而言,因其两端均与光伏层压件10相连,受力较小,故可适当减小第一边框201的安装部22的宽度,还能达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请参阅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屋面200由若干个所述屋顶光伏组件100拼接而成,如此设置,不仅能够实现快速拼接施工,提高了安装效率,施工方便快捷且安全可靠,而且整体结构简单,可以相互叠置放置,给包装运输带来方便,降低了运输成本,此外,还能提高太阳能电池片的使用寿命和发电效率,增加经济效益,适用性广。
本实用新型的屋顶光伏组件100及屋面200还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以当做建筑屋顶直接安装,作为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光伏组件新结构。
(2)可以对建筑物起到美化作用,美观大方,给建筑物增光添彩。
(3)作为光伏屋顶使用,可以大大降低建筑物屋顶的建筑成本,降低屋顶负荷,既可作为屋顶,又可作为一种光伏发电装置,一举多得。
(4)屋顶光伏组件100安装简单,边框形状与目前的屋顶瓦片一致,维护和维修方便,可以降低维护与维修成本。
(5)节省相应的安装支架费用,便于推广和应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屋顶光伏组件100通过将边框组件20设置成由呈弧形拱起状的连接部21和位于连接部21至少一侧边的安装部22组成,从而可利用安装部22来固定光伏层压件10,不仅结构简单、易于拼接施工,而且连接稳定性好;此外,由上述屋顶光伏组件100拼接而成的屋面200能够提高发电效率,增加经济效益,适用性广。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