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60816U - 一种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60816U
CN209260816U CN201821859041.6U CN201821859041U CN209260816U CN 209260816 U CN209260816 U CN 209260816U CN 201821859041 U CN201821859041 U CN 201821859041U CN 209260816 U CN209260816 U CN 2092608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laying basin
layer
rainwater
recovery device
detai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5904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兴武
吴念
唐露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orest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orest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orest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orest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5904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608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608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6081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属于雨水收集与利用领域,包括滞留池本体,所述滞留池本体包括滞留池侧壁和滞留池底壁,所述滞留池底壁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种植土层和园艺装饰层,所述滞留池底壁中插设有收集管,所述种植土层内设置有与收集管连通的溢流管,溢流管包括溢流口,所述溢流口处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园艺装饰层上设置有用于包覆溢流口的砾石过滤层。砾石过滤层将体积较大的树叶以及生活垃圾阻挡在溢流口外,而过滤网进一步将细小的垃圾过滤,从而有效地防止树叶和生活垃圾进入溢流管内,防止溢流管的堵塞,在起到雨水滞留的前提下,提高雨水的排放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与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城市雨水管理及内涝防治往往通过大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与管网建设来实现,但这种传统方式的弊端日渐暴露。随着城市对雨水管理要求的逐步提高,一种新型的雨水管理方式逐渐赢得人们关注,该种雨水渗透方式将城市雨水防止工程和城市景观进行完美结合,给雨水的收集过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授权公告号为CN20695691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包括滞留池本体,所述滞留池本体包括滞留池侧壁和滞留池底壁,所述滞留池底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敷设有上部土工布层和下部土工布层,所述上部土工布层上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改良种植土层、园艺装饰层和雨水滞留层,在所述雨水滞留层上设有溢流式雨水口,所述溢流式雨水口与溢流管相连,在所述滞留池底壁中插置有穿孔收集管,所述溢流式雨水口的出水经溢流管接入穿孔收集管。雨水在滞留池本体内蓄积,而过量的雨水从溢流式雨水口经溢流管排放到穿孔收集管内,从而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其不足之处在于,因该溢流式雨水口高于园艺装饰层,当雨水滞留层的雨水过量时,过量的雨水将直接通过溢流式雨水口进入溢流管,而通常雨水中含有大量的生活垃圾、树叶以及泥沙等,在雨水进入该溢流式雨水口的同时,将带入这些生活垃圾、树叶以及泥沙,容易导致溢流管的堵塞,从而不利于雨水排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具有可防止溢流管堵塞,使过量的雨水能够顺利排放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包括滞留池本体,所述滞留池本体包括滞留池侧壁和滞留池底壁,所述滞留池底壁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种植土层和园艺装饰层,所述滞留池底壁中插设有收集管,所述种植土层内设置有与收集管连通的溢流管,溢流管包括溢流口,且溢流口高于园艺装饰层,所述溢流口处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园艺装饰层上设置有用于包覆溢流口的砾石过滤层。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滞留池内的雨水水位高于溢流口时,雨水透过砾石过滤层和过滤网经过溢流口进入溢流管内,并排放到收集管内,使过量的雨水迅速排放,砾石过滤层将体积较大的树叶以及生活垃圾阻挡在溢流口外,而过滤网进一步将细小的垃圾过滤,从而有效地防止树叶和生活垃圾进入溢流管内,防止溢流管的堵塞,在起到雨水滞留的前提下,提高雨水的排放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管上固定设置有支撑网架,支撑网架位于过滤网与砾石过滤层之间。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网架起到支撑砾石过滤层的目的,防止砾石过滤层对过滤网的压力而导致过滤网向溢流管内凹陷,有效地防止过滤网失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滞留池底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敷设有第一土工布层,所述滞留池侧壁上敷设有第二土工布层。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土工布层和第二土工布层的设置,起到防止滞留池周围的原土侵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清水池,所述滞留池底壁为砾石排水层,所述砾石排水层的下部为素土层,所述清水池与砾石排水层连通。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滞留池内的雨水渗透过种植土层,进入砾石排水层,砾石排水层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有利于雨水进入清水池,而清水池内的雨水经过种植土层和砾石排水层的过滤,有效地提高了雨水的水质,从而便于雨水的回收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砾石排水层向清水池处倾斜设置。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因雨水在砾石排水层的流动性和渗透性大于素土层,将砾石排水层向清水池处倾斜,有利于雨水向清水池内汇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水池包括清水池侧壁,清水池侧壁高于地面设置。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将清水池侧壁高于地面设置,可有效地防止地面未经过净化的地表径流直接流入清水池内,污染清水池内的雨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园艺装饰层为松鳞层。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松鳞层的设置,起到装饰种植土层的作用,且有利于雨水的渗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种植土层上种植有地被植物。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在种植土层上种植地被植物,可有效地净化吸收种植土层内的有机物,提高对雨水的净化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一、当滞留池内的雨水水位高于溢流口时,雨水透过砾石过滤层和过滤网经过溢流口进入溢流管内,并排放到收集管内,使过量的雨水迅速排放,砾石过滤层将体积较大的树叶以及生活垃圾阻挡在溢流口外,而过滤网进一步将细小的垃圾过滤,从而有效地防止树叶和生活垃圾进入溢流管内,防止溢流管的堵塞,在起到雨水滞留的前提下,提高雨水的排放效率;
二、支撑网架起到支撑砾石过滤层的目的,防止砾石过滤层对过滤网的压力而导致过滤网向溢流管内凹陷,有效地防止过滤网失效;
三、滞留池内的雨水渗透过种植土层,进入砾石排水层,砾石排水层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有利于雨水进入清水池,而清水池内的雨水经过种植土层和砾石排水层的过滤,有效地提高了雨水的水质,从而便于雨水的回收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滞留池本体;11、滞留池侧壁;12、滞留池底壁;2、种植土层;3、园艺装饰层;4、地被植物;5、收集管;6、溢流管;61、溢流口;7、过滤网;8、砾石过滤层;9、支撑网架;101、清水池;1011、清水池侧壁;102、素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包括滞留池本体1,滞留池本体1包括滞留池侧壁11和滞留池底壁12,滞留池底壁12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种植土层2和园艺装饰层3,园艺装饰层3为松鳞层。种植土层2的土壤配比为:砂土、表土、腐殖质的质量比为1:1:1。种植土层2上种植有地被植物4,地被植物4以矮生波斯菊、白穗狼尾草、孔雀草等多年生且耐候性较强的草本植物为主;以有效地净化吸收种植土层2内的有机物,提高对雨水的净化效果。
如图1、2所示,滞留池底壁12中插设有收集管5,收集管5接入市政雨水管道,种植土层2内设置有与收集管5连通的溢流管6,溢流管6包括溢流口61,且溢流口61高于园艺装饰层3,溢流口61与园艺装饰层3之间的距离为15cm。本实用新型雨水回收装置间隔设置在城市道路的边上,并相互串联起来,组成蓄水系统,结合城市道路绿化带的用水,这样就可以方便的收集和取用雨水。
如图1、2所示,溢流口61处设置有过滤网7,过滤网7采用合成纤维编制合成,园艺装饰层3上设置有用于包覆溢流口61的砾石过滤层8,溢流管6上固定设置有支撑网架9,支撑网架9位于过滤网7与砾石过滤层8之间,支撑网架9为不锈钢网架。支撑网架9起到支撑砾石过滤层8的目的,防止砾石过滤层8对过滤网7的压力而导致过滤网7向溢流管6内凹陷,有效地防止过滤网7失效。
如图1所示,滞留池底壁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敷设有第一土工布层(图中未标示),滞留池侧壁11上敷设有第二土工布层(图中未标示),第一土工布层和第二土工布层均由合成纤维通过针刺或编织而成;第一土工布层和第二土工布层的设置,起到防止滞留池周围的原土侵入。
如图1所示,该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还包括清水池101,清水池101包括清水池侧壁1011,滞留池底壁12为砾石排水层,砾石排水层向清水池101处倾斜设置。砾石排水层的下部为素土层102,清水池101与砾石排水层连通。
如图1所示,滞留池内的雨水渗透过种植土层2,进入砾石排水层,砾石排水层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有利于雨水进入清水池101,而清水池101内的雨水经过种植土层2和砾石排水层的过滤,有效地提高了雨水的水质,从而便于雨水的回收再利用。因雨水在砾石排水层的流动性和渗透性大于素土层102,将砾石排水层向清水池101处倾斜,有利于雨水向清水池101内汇聚。
为了防止地面未经过净化的地表径流直接流入清水池101内,污染清水池101内的雨水,将清水池101侧壁高于地面设置,清水池101的侧壁的顶部离地面的距离为10cm。
工作过程:当滞留池内的雨水水位高于溢流口61时,雨水透过砾石过滤层8和过滤网7经过溢流口61进入溢流管6内,并排放到收集管5内,使过量的雨水迅速排放,砾石过滤层8将体积较大的树叶以及生活垃圾阻挡在溢流口61外,而过滤网7进一步将细小的垃圾过滤,从而有效地防止树叶和生活垃圾进入溢流管6内,防止溢流管6的堵塞,在起到雨水滞留的前提下,提高雨水的排放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包括滞留池本体(1),所述滞留池本体(1)包括滞留池侧壁(11)和滞留池底壁(12),其特征在于:所述滞留池底壁(12)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种植土层(2)和园艺装饰层(3),所述滞留池底壁(12)中插设有收集管(5),所述种植土层(2)内设置有与收集管(5)连通的溢流管(6),溢流管(6)包括溢流口(61),且溢流口(61)高于园艺装饰层(3),所述溢流口(61)处设置有过滤网(7),所述园艺装饰层(3)上设置有用于包覆溢流口(61)的砾石过滤层(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6)上固定设置有支撑网架(9),支撑网架(9)位于过滤网(7)与砾石过滤层(8)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滞留池底壁(1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敷设有第一土工布层,所述滞留池侧壁(11)上敷设有第二土工布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水池(101),所述滞留池底壁(12)为砾石排水层,所述砾石排水层的下部为素土层(102),所述清水池(101)与砾石排水层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排水层向清水池(101)处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101)包括清水池(101)侧壁,清水池(101)侧壁高于地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园艺装饰层(3)为松鳞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层(2)上种植有地被植物(4)。
CN201821859041.6U 2018-11-12 2018-11-12 一种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608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59041.6U CN209260816U (zh) 2018-11-12 2018-11-12 一种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59041.6U CN209260816U (zh) 2018-11-12 2018-11-12 一种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60816U true CN209260816U (zh) 2019-08-16

Family

ID=67554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5904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60816U (zh) 2018-11-12 2018-11-12 一种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6081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2365A (zh) * 2020-12-31 2021-05-25 重庆交通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交通枢纽雨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3331041A (zh) * 2021-06-21 2021-09-03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具有多重景观效应的生物滞留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2365A (zh) * 2020-12-31 2021-05-25 重庆交通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交通枢纽雨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3331041A (zh) * 2021-06-21 2021-09-03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具有多重景观效应的生物滞留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93469B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雨水渗排一体化系统
CN110468947B (zh) 生态树池
CN207727714U (zh) 海绵城市生态渗滤系统
CN106381914B (zh) 一种高效削减径流污染物的螺旋式下凹式绿地
CN207646833U (zh) 集加快渗滤和蓄水为一体的下凹式绿地结构
CN103088897A (zh) 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CN109386022A (zh) 一种屋面雨水断接的储水回用装置
CN209260816U (zh) 一种生物滞留带式雨水回收装置
CN211283925U (zh) 一种下沉式缓冲带公路径流净化装置
CN206635863U (zh) 一种雨水净化调蓄系统
CN206052850U (zh) 一种道路绿化雨水调蓄系统
CN106193186A (zh) 一种居民区复合雨水管理系统
CN205557763U (zh) 一种用于处理初期雨水的多级折流式雨水花园系统
CN210202763U (zh) 一种海绵城市绿化带
CN210562581U (zh) 一种公园连廊雨水收集及净化回用系统
CN208518041U (zh) 一种兼具调蓄与过滤净化功能的排水装置
CN105672447A (zh) 用于处理初期雨水的多级折流式雨水花园系统及其应用
CN206052852U (zh) 一种居民区复合雨水管理系统
CN212153625U (zh) 一种城市建设雨水花园
CN214461059U (zh) 园林排水系统
CN205975789U (zh) 城市房屋建筑雨水集储利用装置
CN212077506U (zh) 一种道路改造升级海绵城市的施工结构
CN210658597U (zh) 一种海绵城市景观用下沉绿地结构
CN211200669U (zh) 生态树池
CN209509053U (zh) 一种楼体洗漱废水二次利用系统及雨污立体回收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