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19820U - 带翻盖的杯盖及具有其的杯具 - Google Patents

带翻盖的杯盖及具有其的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19820U
CN209219820U CN201821100780.7U CN201821100780U CN209219820U CN 209219820 U CN209219820 U CN 209219820U CN 201821100780 U CN201821100780 U CN 201821100780U CN 209219820 U CN209219820 U CN 2092198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flip
cup
groove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0078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妮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rancois (bei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rancois (bei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ancois (bei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rancois (bei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0078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198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198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198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杯具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带翻盖的杯盖及具有其的杯具。该杯盖包括第一盖体、设置于第一盖体顶部的翻盖结构以及与第一盖体底部相固定的连接部。翻盖结构包括第二盖体和翻盖。第二盖体可拆卸地固定于第一盖体顶部,第二盖体侧面至少部分地被第一盖体包裹,第二盖体的顶部为敞口结构。翻盖设置于第二盖体的敞口结构处,翻盖通过设置于其内部的转动机构与第二盖体铰接,翻盖还通过设置于其内部的卡锁机构使自身保持处于扣合状态。相当于上层盖的翻盖结构的四周被相当于下层盖的第一盖体所包裹,按下翻盖的一侧可以翻开翻盖,通过旋拧翻盖来分离翻盖结构和第一盖体,使得操作过程中不会发生误旋拧到第一盖体的情况。

Description

带翻盖的杯盖及具有其的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杯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带翻盖的杯盖及具有其的杯具。
背景技术
杯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摄入水分等液态物质所最常用的用品,目前常见的一种杯具为双层盖杯具,但该杯具的上、下层盖为堆叠设置,且上、下层盖的直径相同,使得在只欲旋拧上层盖时容易一同旋拧到下层盖,容易产生误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种缺陷,使得打开上层盖时不会误拧到下层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二)技术方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带翻盖的杯盖,包括第一盖体、设置于第一盖体顶部的翻盖结构以及与第一盖体底部相固定的连接部;翻盖结构包括:
第二盖体,其可拆卸地固定于第一盖体顶部,第二盖体侧面至少部分地被第一盖体包裹,第二盖体的顶部为敞口结构;以及
翻盖,其设置于第二盖体的敞口结构处,翻盖通过设置于其内部的转动机构与第二盖体铰接,翻盖的旋转轴与第二盖体的中心轴的夹角d≤90°,翻盖还通过设置于其内部的卡锁机构使自身保持处于扣合状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翻盖的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对称设置于翻盖两侧,第一转轴的一端和第二转轴的一端伸入第二盖体内,并与第二盖体套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翻盖的侧壁具有第一凹槽,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一凹槽内;
翻盖的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设置于第一凹槽内,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挤压第一凹槽的底部以及第一转轴的另一端;
第一转轴的侧壁具有凸块,第一凹槽的底部具有开口,凸块穿过开口,并在第一弹簧的挤压下与开口的靠近翻盖中心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间隙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一转轴伸入第二盖体的长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第二盖体内壁具有第一挡块,第一挡块限制翻盖相对于第二盖体的最大转动角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翻盖的卡锁机构包括卡舌和第二弹簧,翻盖的侧壁具有第二凹槽,卡舌和第二弹簧设置于第二凹槽内;
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挤压第二凹槽的底部以及卡舌的一端;
第二盖体的内壁上具有锁止卡槽,卡舌的另一端在翻盖处于扣合状态时受第二弹簧挤压而伸入锁止卡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第二盖体的内壁面具有第二挡块,第二挡块在翻盖处于扣合状态时与翻盖的下表面面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第二盖体的侧壁具有上凸缘和下凸缘,上凸缘位于下凸缘上方,并且上凸缘的外径大于下凸缘的外径,上凸缘和下凸缘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套设于第二盖体侧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密封圈底部开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与密封圈同心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杯具,该杯具包括: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杯盖;以及
杯身,其与第一盖体可拆卸地相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该杯具还包括:
茶漏,其位于连接部下方,并与连接部可拆卸地固定。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翻盖的杯盖及具有其的杯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相当于上层盖的翻盖结构的四周被相当于下层盖的第一盖体所包裹,按下翻盖的一侧可以翻开翻盖,通过旋拧翻盖来分离翻盖结构和第一盖体,使得操作过程中不会发生误旋拧到第一盖体的情况。
2、翻盖结构具有储存小块物品的功能,例如存储药片、胶囊等,取物时只要翻转翻盖即可,使得上述小块物品无需占用持杯者的挎包或衣兜的空间,并且在使用具有该杯盖的杯具喝水时,不会使持杯者忘记需要服用盖体内盛装的药片、胶囊等小块物品。
3、该翻盖结构外侧套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底部开有环状凹槽,环状凹槽将密封圈的底部沿径向间隔为外层和内层,在翻盖结构与第一盖体固定于上时,密封圈的外层收到第一盖体的挤压,以此增大了密封圈外壁与第一盖体之间接触的面积,进而增强了密封效果,进一步防止液体从第一盖体下方流到翻盖结构与第一盖体之间的缝隙内。
4、通过在翻盖内设置转动机构,只需按压翻盖上表面的其中一侧,即可使翻盖旋转,便于操作,同时在第二盖体内设置能够限制翻盖最大旋转角度的凸块,防止翻盖单次翻转超过180°之后导致第二盖体内存放的小块物品被翻盖带动而掉落。
5、通过在翻盖内设置卡锁机构,使得翻盖在处于扣合状态时能够自行维持该状态,不会因为受到振动或重力影响而自行翻开导致盛装的小块物品掉落。
附图说明
以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a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翻盖的杯盖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b是图1a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a是图1a中翻盖结构处于扣合状态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b是图1a中翻盖结构处于翻开状态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是翻盖旋转轴与第二盖体中心轴夹角为75°时的角度示意图。
图4a是图1a中翻盖结构处于扣合状态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b是图1a中翻盖结构处于翻开状态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c是图1a中翻盖结构处于扣合状态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d是图1a中翻盖结构处于翻开状态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a是图4a的剖视示意图。
图5b是图4b的剖视示意图。
图5c是图4c的剖视示意图。
图5d是图4d的剖视示意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杯具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6b是图6a的爆炸视图。
附图标记:
100 翻盖结构
110 第二盖体
111 第一挡块
112 锁止卡槽
113 第二挡块
114 上凸缘
115 下凸缘
116 密封圈
1161 第三凹槽
117 外螺纹
120 翻盖
121 第一转轴
1211 凸块
122 第二转轴
123 第一凹槽
1231 开口
124 第一弹簧
125 第二凹槽
126 卡舌
127 第二弹簧
200 第一盖体
300 连接部
301 L型卡槽
900 杯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它们的重要程度及顺序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以下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翻盖的杯盖的其中一种实施例,为第一实施例。该杯盖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发生误旋拧到下层盖的情况。如图1a和图1b所示,该杯盖包括翻盖结构100、第一盖体200以及连接部300。
翻盖结构100能够起到双层盖杯具中上层盖的作用,其设置于第一盖体200 顶部,以便于操作。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翻盖结构100设置于第一盖体200顶部的中心位置处。
第一盖体200能够起到双层盖杯具中下层盖的作用,是杯盖的主体,一般呈圆台状。第一盖体200可以不与杯具的杯身连接而独立作为一个器具存在并被使用,也可以与杯身结合组成一个整体的杯具。第一盖体200与翻盖结构100 配合使用,为盛放小块物品提供空间。
连接部300与第一盖体200底部相固定,在杯盖作为一个独立的器具存在时作为支撑杯盖的组件,在杯盖与杯具的杯身结合时作为与杯身建立固定连接关系的组件。
如图2a和图2b所示,翻盖结构100包括第二盖体110和翻盖120。
第二盖体11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不同的方式固定于第一盖体 200顶部,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盖体110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一盖体 200相固定。第二盖体110的侧面至少部分地被第一盖体200所包裹,假设第二盖体110顶面的外轮廓线为圆形,则该圆形的面积小于第一盖体200的顶面面积。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盖体110的顶面与翻盖120的顶面的连接处平滑过渡,第二盖体110的顶面与第一盖体200的顶面平滑过渡。在扣合状态下,翻盖120与第二盖体110之间具有一定的缝隙,但两者之间的连接处平滑过渡,使得翻盖120的外边缘与第二盖体110的内边缘相平齐。而第二盖体110的外边缘与第一盖体200的内边缘也相平齐,使得杯盖表面整体无台阶式的凸起。若第二盖体110、翻盖120和第一盖体200的顶面均为平面,则三者的顶面以平齐的方式来平滑过渡,若第二盖体110、翻盖120和第一盖体200的顶面均为弧面,顶面平均高度从翻盖120、第二盖体110、第一盖体200依次降低,则三者的顶面中两两之间互相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中间高、两侧低弧形。这样使得起到杯盖上层盖作用的翻盖结构设置于起到下层盖作用的第二盖体110内,因此在只需旋拧翻盖结构时,不会因此而误旋拧到第一盖体,便于操作。
第二盖体110的顶部为敞口结构,即顶部具有一个开口,该开口内部的空间作为翻盖120翻转的空间,同时还能够盛放小块物品。
翻盖120设置于第二盖体110的敞口结构处,翻盖120内部设置有转动机构以及卡锁机构。翻盖120通过转动机构与第二盖体110铰接,以实现翻盖120 的翻转功能。在翻盖120处于扣合状态时,翻盖120通过卡锁机构使自身保持扣合状态,直到持杯者人为打开卡锁机构并翻转翻盖120。需要说明的是,翻盖结构100的扣合状态(和翻盖120的扣合状态相同)指的是翻盖120完全遮盖住第二盖体110的开口,关闭开口的空间与外界的连通,可以将小块物品封闭在开口的空间内。翻盖结构100还有翻开状态(和翻盖120的扣合状态相同),翻开状态指的是翻盖120翻转并打开开口的空间与外界的连通,只部分遮盖住第二盖体110的开口。
翻盖120的旋转轴设置于翻盖120靠近中心位置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旋转轴穿过翻盖120中心点,即翻盖120相对于旋转轴对称。此时在翻盖120 进行翻转时,翻盖120的其中一侧会下沉式地翻转到第二盖体110的开口内,另一侧会翘起式地翻转到开口外。翻盖120的旋转轴与第二盖体110的中心轴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是d≤90°,即翻盖120可以倾斜设置,也可以水平设置。第二盖体110作为翻盖120翻转的参考物,其中心轴一般垂直于地面以保证翻盖结构100不会有倾斜角度,进而保证所盛装的小块物品不会在翻盖120翻转时掉落。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翻盖120的旋转轴是旋转对称动作据以进行的几何直线,并非指代翻盖120的实物的转动轴,上述第二盖体110的中心轴同理。
以翻盖旋转轴Axis-a1与第二盖体中心轴Axis-b1的夹角α=90°为例,第二盖体中心轴垂直于地面,翻盖120的整体厚度一致,翻盖旋转轴平行于地面,则在翻盖120翻转时,位于翻盖120边缘上的某点P1在翻转时途经的路径为一圆弧Arc1,且圆弧Arc1所在的平面平行于第二盖体中心轴,即圆弧Arc1垂直于地面。
以翻盖旋转轴Axis-a2与第二盖体中心轴Axis-b2的夹角α=75°为例,如图3所示,图中实线绘出的四边形为翻盖120的剖面,第二盖体中心轴垂直于地面,翻盖120的整体厚度不一致,从一侧至另一侧逐渐变厚,但翻盖120的上表面依旧保持水平,厚度的不同只体现在翻盖120的下表面上,翻盖旋转轴与地面夹角为90°-α=15°,则在翻盖120翻转时,位于翻盖120边缘上的某点P2在翻转时途经的路径为一圆弧Arc2,且圆弧Arc2所在的平面与地面夹角为15°。
第二盖体110的内壁面(即第二盖体110开口的表面)的整体形状设置为能够容纳翻盖120翻转时翻盖120的下沉的一侧转过的空间,即若翻盖120呈圆片状,则第二盖体110的开口空间的整体形状呈球形,该球形的半径大于翻盖120的半径。可以理解的是,翻盖120的截面除了圆形外,还可以是正方形等正多边形以及其他一些不规则的形状,第二盖体110开口的整体形状则相应地呈半圆柱形或其他与翻盖120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
翻盖120的侧壁面与第二盖体110的内壁面间隙配合,在翻转翻盖120时,翻盖120的侧壁面与第二盖体110的内壁面(即第二盖体110开口的空间表面) 始终具有一定间隙,该间隙可以是随翻盖120的翻转而变化的,也可以是不变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该间隙大到保证了翻盖120能够无阻碍地进行翻转,同时小到不会让小块物品在扣合状态下从第二盖体110内掉落。
按下翻盖的一侧可以翻开翻盖,从而取出翻盖结构中的盖体内盛放的小块物品,例如药片、胶囊等,使得上述小块物品无需占用持杯者的挎包或衣兜的空间,并且在使用具有该杯盖的杯具喝水时,不会使持杯者忘记需要服用盖体内盛装的药片、胶囊等小块物品。
如图4a至4d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盖体110的侧壁具有上凸缘114 和下凸缘115,上凸缘114位于下凸缘115上方,并且上凸缘114的外径大于下凸缘115的外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上凸缘114和下凸缘115相互平行,并且两者均为水平设置。上凸缘114和下凸缘115之间设置有采用柔性材料的密封圈116,密封圈116套设于第二盖体110侧壁上,其两侧分别与上凸缘114和下凸缘115面接触,使得密封圈116不易掉落。密封圈116用于翻盖结构100 与第一盖体200之间的密封连接,防止液体从第二盖体110下方流到翻盖结构 100与第二盖体110之间的缝隙内进而洒出。
如图5a所示,在一个又实施例中,密封圈116底部开有第三凹槽1161,第三凹槽1161与密封圈116同心设置。在密封圈116为环状密封圈时,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三凹槽与密封圈116同圆心设置,相当于将密封圈116的底部沿径向间隔为外层密封圈和内层密封圈。第三凹槽1161的槽口面向下凸缘115,并且第三凹槽1161的槽口与外界连通。即第三凹槽1161的槽口并未被下凸缘 115遮挡住。第三凹槽1161外侧的密封圈116部分受到第一盖体200的挤压,第三凹槽1161的槽口也因此而封闭,以此增大了密封圈116外壁与第一盖体200 之间接触的面积,进而增强了密封效果,进一步防止液体从第一盖体200下方流到翻盖结构100与第一盖体200之间的缝隙内。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二盖体110呈半球状的情况下,第二盖体110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一盖体200的顶部。第二盖体110的侧壁具有两条外螺纹117,该两条外螺纹117相对于翻盖结构100中心对称。外螺纹117的长度小于外螺纹117所在水平面上与第二盖体110相交所得的圆形的周长的一半,即两条外螺纹117之间并不相交,每条外螺纹117的弧度均小于180°。这样可以减少安装翻盖结构100时旋拧的圈数,便于安装。
如图5a至5d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翻盖120的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 121和第二转轴122。第一转轴121和第二转轴122对称设置于翻盖120两侧,第一转轴121的其中一端和第二转轴122的其中一端伸入第二盖体110内,并与第二盖体110套接。第一转轴121和第二转轴122均与第二盖体110间隙配合。第一转轴121和第二转轴122均呈短圆柱状,并且第一转轴121和第二转轴122的旋转轴相重合,翻盖120通过第一转轴121和第二转轴122沿旋转轴相对于第二盖体110旋转,以实现翻转动作。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翻盖120的侧壁具有第一凹槽123,第一转轴121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一凹槽123内。第一凹槽123从翻盖120的侧壁向翻盖120的中心延伸。若翻盖120为空心结构,则第一凹槽123的底部凸出于翻盖120内部的腔体。翻盖120的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弹簧124,第一弹簧124设置于第一凹槽123内,第一弹簧124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其两端分别挤压第一凹槽123的底部以及第一转轴121的另一端。具体的,第一转轴121侧壁具有凸缘,第一弹簧124的一端套在第一转轴121的一端并挤压第一转轴121的凸缘。
第一转轴121的侧壁具有凸块1211,凸块1211面朝翻盖结构100的下方。第一凹槽123的底部具有开口1231,凸块1211穿过开口1231,并在第一弹簧 124的挤压下与开口1231的靠近翻盖120中心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间隙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一转轴121伸入第二盖体110的长度。
第二盖体110的两侧会对称开有用于插入第一转轴121和第二转轴122的凹槽。第二转轴122可以是与翻盖120一体成型的,在装配翻盖120时,第二转轴122直接装入第二盖体110中为转轴预留出来的凹槽内,然后将第一弹簧 124放入翻盖120的第一凹槽123内,再放入第一转轴121,并使第一转轴121 侧壁上的凸块1211面向下方穿过第一凹槽的开口1231。开口1231的面积比凸块1211截面面积大,因此凸块1211能够在开口1231内沿滑动。开口1231最好设置为细长条形,以使凸块1211在开口内1231只沿一个方向滑动。
第一转轴121放入第一凹槽123内之后,向翻盖120的中心位置拨动凸块 1211,凸块1211在第一凹槽123内滑动,第一转轴121随之挤压第一弹簧124,直到第一转轴121全部缩入翻盖120内,由于凸块1211与开口1231的中心侧的侧壁之间预留的间隙要大于等于第一转轴121伸入第二盖体110的长度,因此在将凸块1211完全拨动到最靠近翻盖120中心的位置时,第一转轴121必定能够全部缩入翻盖120内。此时将第一凹槽123的槽口对准第二盖体110上为转轴预留出来的凹槽,然后松开凸块1211,第一转轴121在第一弹簧124的作用下伸出翻盖120并伸入第二盖体110,此时翻盖120装配完成。
由于第一弹簧124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因此第一转轴121始终受力并挤压第二盖体110,保证第一转轴121不会因受到振动或因重力而脱出第二盖体110,若想拆卸,则只需拨动凸块1211即可卸下翻盖120,在保证翻盖120安装稳固的同时便于拆卸。
在还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盖体110内壁具有第一挡块111,第一挡块111限制翻盖120相对于第二盖体110的最大转动角度。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挡块111限制的最大转动角度为90°。
在翻开翻盖120时,需要按下翻盖120上表面的其中一侧,则被按下的一侧下沉,另一侧翘起,实现翻盖120的翻开。在翻开之后,由于第一挡块111 的存在,翻盖120翻转到第一挡块111所在位置后无法继续翻转,保证翻盖120 无论如何翻转,其在扣合状态下外露于外界的上表面永远是翻盖120的同一面,防止了翻盖120单次翻转超过180°之后,第二盖体110内存放的小块物品被翻盖120带动而掉落。
在一个实施例中,翻盖120的卡锁机构包括卡舌126和第二弹簧127,翻盖 120的侧壁具有第二凹槽125,卡舌126和第二弹簧127设置于第二凹槽125内。第二弹簧127的两端分别挤压第二凹槽125的底部以及卡舌126的一端。第二盖体110的内壁上具有锁止卡槽112,卡舌126的另一端在翻盖120处于扣合状态时受第二弹簧127挤压而伸入锁止卡槽112内。
第二凹槽125为一个变径的孔,具体的,第二凹槽125的槽口处具有向内延伸的凸缘,第二弹簧127位于第二凹槽125的槽底部,卡舌126位于第二凹槽125的槽口处,卡舌126的两侧分别具有挡块,挡块与第二凹槽125的壁面间隙配合,并且在第二弹簧127挤压卡舌126时,第二凹槽125槽口处的凸缘与卡舌126的挡块相抵触,进而防止卡舌26脱离第二凹槽125。
在翻开翻盖120时,按压翻盖120上表面的未设置卡锁机构的一侧,此时由于转动机构起到杠杆作用,翻盖120的设置有卡锁机构的一侧受到向上的力,此时卡舌126受到第二盖体110向下的反作用力,由于卡舌126外端表面呈坡形或弧形,因此卡舌126会因受到上述反作用力向内的分力而向内挤压第二弹簧127,并因为上述反作用力向内的分力而完全缩回到第二凹槽125内部,此时卡舌126不再阻碍翻盖120翻开,翻盖120受到向下按压的力而翻开。翻开之后,卡舌126受到第二弹簧127的挤压而将外侧一端的少许部分露出第二凹槽 125之外。
在扣合翻盖120时,向下按压翻盖120的设置卡锁机构的一侧,卡舌126 在翻转并接触到第二盖体110端面时,受到向内的力而缩回,翻盖120继续翻转,直到第二凹槽125的槽口处与第二盖体110上的锁止卡槽112相对时,卡舌126因为第二弹簧127的挤压而露出并伸入锁止卡槽112内,以此卡锁住翻盖120。
卡舌126的外端端面为弧面,锁止卡槽112的槽面也为弧面,两者的形状相匹配,将打开翻盖120所需施加给翻盖120的力减小到人手能够操作的水平。
第二凹槽125的中轴线和第一凹槽123的中轴线互相垂直设置,第一转轴 121的中轴线和第二转轴122的中轴线互相垂直设置,使得翻盖120处于扣合状态时,阻碍翻盖120因为振动或重力而自动翻转的力最大,保证了翻盖120不会自动打开。
在还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盖体110的内壁面具有第二挡块113,第二挡块 113在翻盖120处于扣合状态时与翻盖120的下表面面接触。
在翻盖120处于扣合状态时,翻盖120的下表面与第二挡块113相接触。由于在将翻开的翻盖120扣合时,卡舌126需要在翻盖120转动的时候对准锁止卡槽112并伸入锁止卡槽112才能使翻盖120被锁住,这就要求在扣合翻盖 120的过程中,转动速度不能太快,否则卡舌126无法及时伸出并插入锁止卡槽 112内。而在第二盖体110上设置第二挡块113时,可以在扣合翻盖120时进行快速转动,因为有第二挡块113的阻碍,当翻盖120由于第二挡块113的阻碍而停止转动时,卡舌126正好对准锁止卡槽112并伸入锁止卡槽112中,方便了翻盖120的扣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以下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杯具的其中一种实施例,如图6a及6b所示,该杯具包括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带翻盖的杯盖,还包括杯身900,杯身900与第一盖体200可拆卸地相固定,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杯身900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第一盖体200相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杯具还包括茶漏400,茶漏400位于连接部300下方,并与连接部300可拆卸地固定。具体的,如图1b所示,连接部300具有至少一个L型锁止卡槽301,例如连接部300上开设有四个L型锁止卡槽301,该四个 L型锁止卡槽301周向均布于连接部300最下方的侧壁上,茶漏400通过与L型锁止卡槽301相应的卡扣与L型锁止卡槽301相卡住。
以沏茶为例,首先翻转翻盖120,然后通过旋拧翻盖120将翻盖结构100分离于第一盖体200,然后将茶叶放入第一盖体200的茶漏中,倒入开水,再将翻盖结构100装于第一盖体200上,待茶泡开之后,旋拧第一盖体200,使第一盖体200分离于杯身900,茶叶和茶水也即分离,即可饮用茶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带翻盖的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盖体(200)、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200)顶部的翻盖结构(100)以及与所述第一盖体(200)底部相固定的连接部(300);所述翻盖结构(100)包括:
第二盖体(110),其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第一盖体(200)顶部,所述第二盖体(110)侧面至少部分地被所述第一盖体(200)包裹,所述第二盖体(110)的顶部为敞口结构;以及
翻盖(120),其设置于所述第二盖体(110)的敞口结构处,所述翻盖(120)通过设置于其内部的转动机构与所述第二盖体(110)铰接,所述翻盖(120)的旋转轴与所述第二盖体(110)的中心轴的夹角α≤90°,所述翻盖(120)还通过设置于其内部的卡锁机构使自身保持处于扣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120)的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121)和第二转轴(122),所述第一转轴(121)和所述第二转轴(122)对称设置于所述翻盖(120)两侧,所述第一转轴(12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转轴(122)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盖体(110)内,并与所述第二盖体(110)套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120)的侧壁具有第一凹槽(123),所述第一转轴(121)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23)内;
所述翻盖(120)的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弹簧(124),所述第一弹簧(124)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23)内,所述第一弹簧(124)的两端分别挤压所述第一凹槽(123)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一转轴(121)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转轴(121)的侧壁具有凸块(1211),所述第一凹槽(123)的底部具有开口(1231),所述凸块(1211)穿过所述开口(1231),并在所述第一弹簧(124)的挤压下与所述开口(1231)的靠近所述翻盖(120)中心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转轴(121)伸入所述第二盖体(110)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110)内壁具有第一挡块(111),所述第一挡块(111)限制所述翻盖(120)相对于第二盖体(110)的最大转动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120)的卡锁机构包括卡舌(126)和第二弹簧(127),所述翻盖(120)的侧壁具有第二凹槽(125),所述卡舌(126)和所述第二弹簧(127)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125)内;
所述第二弹簧(127)的两端分别挤压所述第二凹槽(125)的底部以及所述卡舌(126)的一端;
所述第二盖体(110)的内壁上具有锁止卡槽(112),所述卡舌(126)的另一端在所述翻盖(120)处于扣合状态时受所述第二弹簧(127)挤压而伸入所述锁止卡槽(112)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110)的内壁面具有第二挡块(113),所述第二挡块(113)在所述翻盖(120)处于扣合状态时与所述翻盖(120)的下表面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110)的侧壁具有上凸缘(114)和下凸缘(115),所述上凸缘(114)位于所述下凸缘(115)上方,并且所述上凸缘(114)的外径大于所述下凸缘(115)的外径,所述上凸缘(114)和所述下凸缘(115)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16),所述密封圈(116)套设于所述第二盖体(110)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116)底部开有第三凹槽(1161),所述第三凹槽(1161)与所述密封圈(116)同心设置。
9.一种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杯盖;以及
杯身(900),其与所述第一盖体(200)可拆卸地相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杯具,其特征在于,该杯具还包括:
茶漏(400),其位于所述连接部(300)下方,并与所述连接部(300)可拆卸地固定。
CN201821100780.7U 2018-07-11 2018-07-11 带翻盖的杯盖及具有其的杯具 Active CN2092198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00780.7U CN209219820U (zh) 2018-07-11 2018-07-11 带翻盖的杯盖及具有其的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00780.7U CN209219820U (zh) 2018-07-11 2018-07-11 带翻盖的杯盖及具有其的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19820U true CN209219820U (zh) 2019-08-09

Family

ID=67496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00780.7U Active CN209219820U (zh) 2018-07-11 2018-07-11 带翻盖的杯盖及具有其的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198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2704A (zh) * 2020-06-24 2020-10-23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产生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2704A (zh) * 2020-06-24 2020-10-23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1802704B (zh) * 2020-06-24 2023-07-28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产生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85020U (zh) 便携式饮料容器以及与其一起使用的盖组件
CN101274688B (zh) 碳酸饮料封闭和分配装置
RU2397933C2 (ru) Колпачок для бутылок
CN209219820U (zh) 带翻盖的杯盖及具有其的杯具
CN205758229U (zh) 一种旋转切换式多腔水杯
CN108742034A (zh) 磁吸式便携茶水分离杯
CN204192208U (zh) 储物药盒水杯
US20170265674A1 (en) Cup with filtering system
ES2334704T3 (es) Dispositivo de cierre.
CN109573317A (zh) 一种多功能瓶盖
CN206119900U (zh) 组合式水杯
CN2220767Y (zh) 套装旅游茶杯
CN208233561U (zh) 一种多格饮料瓶
CN107019398B (zh) 一种多功能杯
CN209241595U (zh) 一种便利饮料瓶
CN208625187U (zh) 一种一盖多用的水杯
CN207768165U (zh) 便携式滴漏杯
CN202636459U (zh) 便携保温杯嵌入式滤网改良结构
CN206679601U (zh) 多功能包装罐
CN207084644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真空保温杯
CN107028458B (zh) 一种杯体结构
CN210185230U (zh) 一种容器
JP7506183B2 (ja) 容器キャップ及びそれが結合された容器
CN211408731U (zh) 一种冷热水兼容的保温瓶
CN220876465U (zh) 一种咖啡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