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15494U - 一种用于多柱并联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的可移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多柱并联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的可移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215494U CN209215494U CN201821801611.6U CN201821801611U CN209215494U CN 209215494 U CN209215494 U CN 209215494U CN 201821801611 U CN201821801611 U CN 201821801611U CN 209215494 U CN209215494 U CN 2092154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n
- test
- electrode
- pair
- current distribu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多柱并联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的可移动装置,其包括:移动车组件、电极压盘组件以及移动测量环组件,移动测量环组件环绕设置在移动车组件的外侧,电极压盘组件设置在移动车组件的顶端;移动车组件上放置有多柱电阻片,多个上电极与多柱电阻片连接;移动测量环组件上设置有地线夹,地线夹与下电极球头接线柱连接,压盘球头接线柱与高压引线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电流分布试验工作面无法展开,电阻片的码放、试验、周转效率低,中间环节电阻片损伤多等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流分布试验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多柱并联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的可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具有输送距离远、容量大、损耗低、效率高等优点的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得到了快速、大规模的发展。特高压电网的发展,对电力装备的长期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重要的保护电器,多柱并联避雷器(以下简称多柱避雷器)具有吸收大能量、深度抑制过电压的特点,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多柱避雷器动作时,通过每柱电阻片的电流偏差应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这是确保避雷器安全运行的关键指标。电流分布试验,是验证每柱电阻片电流均一性的重要手段。多柱避雷器,多为多柱并联组成一段,然后再多段串联的结构。电流分布试验是利用冲击电流设备,在组成每段的电阻片上进行的。因试验设备的测量工位固定,电阻片数量大,电阻片的码放、试验、周转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中间环节多次码放电阻片,容易造成电阻片损伤。
基于上述分析,为了提高多柱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效率,亟需提供一种能够拓展电流分布试验作业面,快速进行电流分布试验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多柱并联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的可移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多柱并联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的可移动装置,其包括:移动车组件、电极压盘组件以及移动测量环组件,所述移动测量环组件环绕设置在所述移动车组件的外侧,所述电极压盘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车组件的顶端;所述移动车组件上放置有多柱电阻片,所述电极压盘组件上设置有多个上电极,多个所述上电极一一对应地与多柱所述电阻片连接;所述移动测量环组件上设置有多个地线夹,所述移动车组件上设置有多个下电极球头接线柱,多个所述地线夹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下电极球头接线柱连接,所述电极压盘组件上设置有压盘球头接线柱,所述压盘球头接线柱与高压引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电流分布试验工作面无法展开,电阻片的码放、试验、周转效率低,中间环节电阻片损伤多等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车组件包括:多个绝缘杆、多个下电极、固定板以及绝缘板,所述绝缘板的顶端设置有多个所述下电极,多个所述下电极球头接线柱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所述下电极的侧壁上,所述下电极的顶端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多个所述绝缘杆一一对应地插接在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中,多个所述绝缘杆的中部贯穿所述电阻片,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孔一一对应地套设在多个所述绝缘杆的顶部,所述电阻片设置在所述下电极的上端,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电阻片的顶端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车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车轮以及推手,多个所述第一车轮设置在所述绝缘板的底端,所述绝缘板的侧壁上可拆卸地设置有所述推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车轮为万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下电极的数量为6个,所述下电极为圆柱形结构,每个下电极顶端的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为3个,每个下电极顶端的所述绝缘杆的数量为3个,每个下电极顶端的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沿所述下电极顶端的周向方向之间的间隔为120度。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压盘组件包括:压盘、多个压杆、多个连接杆、弹簧以及导线,所述压盘球头接线柱设置在所述压盘的顶端,多个所述压杆水平设置,多个所述压杆的一端相互等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压盘的圆周侧壁上,所述压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安装孔,多个所述连接杆竖直贯穿所述第三安装孔,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设置有六角头,所述六角头卡接在所述压杆的顶端,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与所述上电极连接,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连接杆的中部,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压杆与所述上电极之间,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压杆连接,所述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上电极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多柱并联避雷器需要确保每柱电阻片流过电流的一致性。在根据电阻片参数,对各柱配组后,要进行电流分布试验,验证配组的实际效果,同时也规范了试验压紧力、试验接线等作业方法。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压盘组件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压盘的顶端;所述导线为多股铜绞线,所述压盘的制作材料为黄铜。
进一步地,所述压杆的数量、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以及所述上电极的数量均为6个。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测量环组件包括:一对绝缘板、一对四氟垫、磁铁、一对铝板、多根导杆以及多个电流传感器,一对所述铝板均为半圆环形结构,一对所述铝板的一端相互可转动连接,一对所述铝板的另一端均设置有磁铁,多根所述导杆相互等间距地设置在一对所述铝板的顶端,多根所述导杆的一端与所述铝板连接,多根所述导杆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地线夹一一对应地连接;所述铝板的底端设置有螺孔,所述螺孔与地线连接,一对所述绝缘板以及一对所述四氟垫均为半圆环形结构,一对所述四氟垫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一对所述铝板的顶端,多个所述电流传感器相互等间距地设置在一对所述铝板的顶端,多根所述导杆一一对应地穿设在多个所述电流传感器的中心,一对所述绝缘板设置在多个所述电流传感器的顶端。
进一步地,多个第二车轮,多个所述第二车轮设置在所述铝板的底端;所述导杆以及所述电流传感器的数量均为6个;一对所述铝板的一端通过合页相互可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电流分布试验工作面无法展开,电阻片的码放、试验、周转效率低,中间环节电阻片损伤多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附图标号说明:1-移动车组件;11-固定板;12-下电极球头接线柱; 13-绝缘杆;14-下电极;15-绝缘板;16-第一安装孔;17-第一车轮;18- 推手;2-电极压盘组件;21-上电极;22-压盘球头接线柱;23-压盘;24- 压杆;25-连接杆;26-弹簧;27-导线;28-六角头;29-把手;3-移动测量环组件;32-地线夹;33-绝缘板;35-磁铁;36-铝板;37-导杆;38-电流传感器;40-第二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多柱并联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的可移动装置,其包括:移动车组件1、电极压盘组件2以及移动测量环组件3,所述移动测量环组件3环绕设置在所述移动车组件1的外侧,所述电极压盘组件2设置在所述移动车组件1的顶端;所述移动车组件1上放置有多柱电阻片,所述电极压盘组件2上设置有多个上电极21,多个所述上电极21一一对应地与多柱所述电阻片连接;所述移动测量环组件3上设置有多个地线夹32,所述移动车组件1上设置有多个下电极球头接线柱12,多个所述地线夹32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下电极球头接线柱 12连接,所述电极压盘组件2上设置有压盘球头接线柱22,所述压盘球头接线柱22与高压引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电流分布试验工作面无法展开,电阻片的码放、试验、周转效率低,中间环节电阻片损伤多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柱并联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用可移动工位,属于避雷器试验领域。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多柱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现状,提供一种可移动式电流分布试验互不干涉。试验完毕,将电阻片推到组装工序即可进行组装。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柱并联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用可移动工位。包括:移动车组件、电极压盘组件、移动测量环组件。结合避雷器元件内并联柱工位。多人可在不同的移动工位上码放电阻片,电阻片码放完毕推到试验设备处即可进行试验,移动车上安装6个下电极,可以码放6 柱电阻片。用绝缘杆和固定盘可将电阻片牢靠固定,移动方便安全。可移动式开口测量盘,均布电流传感器,环绕移动车组件,可与电阻片柱方便可靠的电气连接。电极压盘组件均布6个上电极,压接在每柱的固定盘上,每柱电阻片受力均匀。整个工装每个回路电气距离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多柱并联避雷器需要确保每柱电阻片流过电流的一致性。在根据电阻片参数,对各柱配组后,要进行电流分布试验,验证配组的实际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电流分布试验工作面无法展开,电阻片的码放、试验、周转效率低,中间环节电阻片损伤多等问题,同时也规范了试验压紧力、试验接线等作业方法。
电阻片可以根据配组情况码放到下电极上,组成电流分布试验的电阻片柱。用绝缘杆插在下电极上固定电阻片,并用固定板固定绝缘杆上端,移动车快速移动、转弯时电阻片柱不会倾倒,电阻片不会掉落。下电极、固定板和绝缘杆组合可以固定不同直径的电阻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运转电阻片安全稳定,能大大提高电流分布试验及电阻片周转效率;可以减少电阻片的码放环节,降低电阻片拿放过程中磕碰损坏数量;可以规范电流分布试验电气接线及压紧力,减小测量误差。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移动车组件、电极压盘组件以及移动测量环组件组成。其中,移动车组件用于电阻片的码放、运转和电流分布试验,可根据生产情况配置相应的数量;电极压盘组件用于电流分布试验高压端的接线;移动测量环组件用于电流分布试验低压端的接线和电流测量。
图2为移动车组件,包括:固定板、绝缘杆、下电极、绝缘板、第一车轮以及插拔式推手。绝缘板上均匀安装6个下电极,下电极外侧装有用于接线用的球头接线柱。下电极上根据电阻片直径,间隔120°钻3 个可以插入绝缘杆的孔,用以固定电阻片。电阻片码放好后,上端用固定板穿过绝缘杆,将电阻片柱上端固定牢靠。绝缘板下面装有第一车轮,上面下电极外侧装有可插拔式推手。推手下的第一车轮用万向轮,便于灵活转向。码放电阻片和进行电流分布试验时将推手拔下,确保码放电阻片作业方便,电气试验安全。
图3为电极压盘组件,包括:压盘、连接杆、上电极、弹簧、导线以及把手。压盘材质为黄铜,均布6个压杆,每个压杆端部有孔,连接杆上端为六角头,不能从孔中穿过,下端能方便的从孔中穿过。连接杆下端与上电极可靠连接,连接杆外部套装有弹簧,以便保证每柱电阻片承受的压紧力相同。上电极与压杆之间用相同长度的导线可靠连接。导线为多股铜绞线。压盘上有把手,方便取、放压盘组件。
图4为移动测量环组件,包括:绝缘板、四氟垫、磁铁、铝板、电流传感器、第二车轮以及地线夹。两个半环形铝板,下面安装第二车轮,铝板一端用合页连接,另一端内嵌磁铁,距离近时能方便的吸合在一起,形成圆环。铝板圆环上均布6根导杆,一端与铝板可控连接,一端与地线夹可靠连接。铝板下有螺孔,用以连接地线,每个电流传感器到地线的电气距离相同。铝板上铺一层相同形状四氟垫,将电流传感器中心穿过导杆,放置在四氟垫上。在电流传感器上放置与铝板形状相同的绝缘板,用以保护电流传感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车组件1包括:多个绝缘杆13、多个下电极14、固定板11以及绝缘板15,所述绝缘板15的顶端设置有多个所述下电极 14,多个所述下电极球头接线柱12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所述下电极14 的侧壁上,所述下电极14的顶端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6,多个所述绝缘杆13一一对应地插接在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16中,多个所述绝缘杆 13的中部贯穿所述电阻片,所述固定板1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孔一一对应地套设在多个所述绝缘杆13的顶部,所述电阻片设置在所述下电极14的上端,所述固定板11与所述电阻片的顶端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车组件1还包括:多个第一车轮17以及推手18,多个所述第一车轮17设置在所述绝缘板15的底端,所述绝缘板15的侧壁上可拆卸地设置有所述推手18。
移动车上装有插拔式推手,可推拉移动车并能方便的装上、拆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车轮17为万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下电极14的数量为6个,所述下电极14为圆柱形结构,每个下电极14顶端的所述第一安装孔16的数量为3个,每个下电极14顶端的所述绝缘杆13的数量为3个,每个下电极14顶端的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16沿所述下电极14顶端的周向方向之间的间隔为120 度。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压盘组件2包括:压盘23、多个压杆24、多个连接杆25、弹簧26以及导线27,所述压盘球头接线柱22设置在所述压盘23的顶端,多个所述压杆24水平设置,多个所述压杆24的一端相互等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压盘23的圆周侧壁上,所述压杆2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安装孔,多个所述连接杆25竖直贯穿所述第三安装孔,所述连接杆25的顶端设置有六角头28,所述六角头28卡接在所述压杆24的顶端,所述连接杆25的底端与所述上电极21连接,所述弹簧26套设在所述连接杆25的中部,所述弹簧26设置在所述压杆24与所述上电极21之间,所述导线27的一端与所述压杆24连接,所述导线27的另一端与所述上电极21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多柱并联避雷器需要确保每柱电阻片流过电流的一致性。在根据电阻片参数,对各柱配组后,要进行电流分布试验,验证配组的实际效果,同时也规范了试验压紧力、试验接线等作业方法。
放置在电阻片柱上后,各上电极上的弹簧支撑压盘,确保各柱承担的压紧力一致。各上电极与压盘间,用长度相同的多股铜导线可靠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压盘组件2还包括:把手29,所述把手29设置在所述压盘23的顶端;所述导线27为多股铜绞线,所述压盘23的制作材料为黄铜。
进一步地,所述压杆24的数量、所述连接杆25的数量以及所述上电极21的数量均为6个。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测量环组件3包括:一对绝缘板33、一对四氟垫、磁铁35、一对铝板36、多根导杆37以及多个电流传感器38,一对所述铝板36均为半圆环形结构,一对所述铝板36的一端相互可转动连接,一对所述铝板36的另一端均设置有磁铁35,多根所述导杆37相互等间距地设置在一对所述铝板36的顶端,多根所述导杆37的一端与所述铝板36连接,多根所述导杆37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地线夹32一一对应地连接;所述铝板36的底端设置有螺孔,所述螺孔与地线连接,一对所述绝缘板33以及一对所述四氟垫均为半圆环形结构,一对所述四氟垫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一对所述铝板36的顶端,多个所述电流传感器38相互等间距地设置在一对所述铝板36的顶端,多根所述导杆37一一对应地穿设在多个所述电流传感器38的中心,一对所述绝缘板33设置在多个所述电流传感器38的顶端。
总电流通过压盘流向各柱电阻片,电流到达每柱电阻片的电气距离相同。将电流传感器均布在两个可移动,便于对接的半圆环上。半圆环为铝材质,电流传感器要确保和半圆环、连接线间可靠绝缘。测量环的两个半圆环,下面装有万向轮,一端用合页连接,一端内部分别镶嵌强力磁铁,靠近时吸合,成一圆环。半圆铝环上铺一层四氟垫,将电流传感器和铝环绝缘开。电流传感器上装有和半圆铝环尺寸相同的环氧板,确保和连接线间绝缘。
进一步地,多个第二车轮40,多个所述第二车轮40设置在所述铝板 36的底端;所述导杆37以及所述电流传感器38的数量均为6个;一对所述铝板36的一端通过合页相互可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电流分布试验工作面无法展开,电阻片的码放、试验、周转效率低,中间环节电阻片损伤多等问题。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装置的使用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多柱并联避雷器要先根据每片电阻片的电气参数进行配组,然后根据配组单将每段,每柱对应的电阻片挑出、码好进行电流分布试验,实际验证。在挑选电阻片时可直接将挑好的电阻片码放到移动车组件上。根据避雷器结构及生产情况可以配置适当数量的移动车组件,展开多个作业面。电阻片柱码好后,上端用固定板固定绝缘杆,使其成笼状,防止在移动过程中电阻片掉落。插上推手,将码放好电阻片的移动车组件推入到打开的移动测量环组件内,关闭测量环,用地线夹连接到对应的下电极球头接线柱上。电极压盘组件放置在电阻片上端,高压引线连接到压盘的球头接线柱上。上电极直接接触固定板,压盘重量通过弹簧均匀的施加到各柱电阻片上,电流通过多股铜绞线流向各柱电阻片。拔下移动车推手,即可进行电流分布试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多柱并联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的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车组件、电极压盘组件以及移动测量环组件,
所述移动测量环组件环绕设置在所述移动车组件的外侧,所述电极压盘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车组件的顶端;所述移动车组件上放置有多柱电阻片,所述电极压盘组件上设置有多个上电极,多个所述上电极一一对应地与多柱所述电阻片连接;
所述移动测量环组件上设置有多个地线夹,所述移动车组件上设置有多个下电极球头接线柱,多个所述地线夹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下电极球头接线柱连接,所述电极压盘组件上设置有压盘球头接线柱,所述压盘球头接线柱与高压引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柱并联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的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车组件包括:多个绝缘杆、多个下电极、固定板以及绝缘板,所述绝缘板的顶端设置有多个所述下电极,多个所述下电极球头接线柱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所述下电极的侧壁上,所述下电极的顶端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多个所述绝缘杆一一对应地插接在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中,多个所述绝缘杆的中部贯穿所述电阻片,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孔一一对应地套设在多个所述绝缘杆的顶部,所述电阻片设置在所述下电极的上端,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电阻片的顶端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多柱并联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的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车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车轮以及推手,多个所述第一车轮设置在所述绝缘板的底端,所述绝缘板的侧壁上可拆卸地设置有所述推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多柱并联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的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轮为万向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多柱并联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的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电极的数量为6个,所述下电极为圆柱形结构,每个下电极顶端的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为3个,每个下电极顶端的所述绝缘杆的数量为3个,每个下电极顶端的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沿所述下电极顶端的周向方向之间的间隔为12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柱并联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的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压盘组件包括:压盘、多个压杆、多个连接杆、弹簧以及导线,
所述压盘球头接线柱设置在所述压盘的顶端,多个所述压杆水平设置,多个所述压杆的一端相互等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压盘的圆周侧壁上,所述压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安装孔,多个所述连接杆竖直贯穿所述第三安装孔,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设置有六角头,所述六角头卡接在所述压杆的顶端,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与所述上电极连接,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连接杆的中部,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压杆与所述上电极之间,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压杆连接,所述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上电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多柱并联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的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压盘组件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压盘的顶端;所述导线为多股铜绞线,所述压盘的制作材料为黄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多柱并联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的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的数量、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以及所述上电极的数量均为6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柱并联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的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测量环组件包括:一对绝缘板、一对四氟垫、磁铁、一对铝板、多根导杆以及多个电流传感器,
一对所述铝板均为半圆环形结构,一对所述铝板的一端相互可转动连接,一对所述铝板的另一端均设置有磁铁,多根所述导杆相互等间距地设置在一对所述铝板的顶端,多根所述导杆的一端与所述铝板连接,多根所述导杆的另一端与多个所述地线夹一一对应地连接;
所述铝板的底端设置有螺孔,所述螺孔与地线连接,
一对所述绝缘板以及一对所述四氟垫均为半圆环形结构,一对所述四氟垫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一对所述铝板的顶端,多个所述电流传感器相互等间距地设置在一对所述铝板的顶端,多根所述导杆一一对应地穿设在多个所述电流传感器的中心,一对所述绝缘板设置在多个所述电流传感器的顶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多柱并联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的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二车轮,多个所述第二车轮设置在所述铝板的底端;所述导杆以及所述电流传感器的数量均为6个;一对所述铝板的一端通过合页相互可转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01611.6U CN209215494U (zh) | 2018-11-02 | 2018-11-02 | 一种用于多柱并联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的可移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01611.6U CN209215494U (zh) | 2018-11-02 | 2018-11-02 | 一种用于多柱并联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的可移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215494U true CN209215494U (zh) | 2019-08-06 |
Family
ID=67458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801611.6U Active CN209215494U (zh) | 2018-11-02 | 2018-11-02 | 一种用于多柱并联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的可移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215494U (zh) |
-
2018
- 2018-11-02 CN CN201821801611.6U patent/CN20921549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04998A (zh) | 测量断路器导电回路电阻的方法 | |
CN102798805A (zh) | 立式变压器耐压测试治具 | |
CN209215494U (zh) | 一种用于多柱并联避雷器电流分布试验的可移动装置 | |
CN218896185U (zh) | 一种电压互感器试验辅助装置 | |
CN203365531U (zh) | 新型交、直流高压验电器 | |
CN205450042U (zh) | 电力变压器试验转接操作平台 | |
CN203299368U (zh) | 电流互感器校验装置 | |
CN203259547U (zh) | 一种变压器高压电气试验接线板 | |
CN102262203B (zh) | 一种在线监测电容套管绝缘状态的装置及其方法 | |
CN104237840A (zh) | 一种单相电能表检验、耐压测试用一体化接线装置 | |
CN103293508B (zh) | 电流互感器校验装置 | |
CN204065243U (zh) | 干式变压器直阻变比测试辅助装置 | |
CN203909222U (zh) | 220kV及以上绝缘工器具交流耐压试验装置使用的夹板电极 | |
CN207199979U (zh) | 测试连接线转接端子 | |
CN103592561B (zh) | 电流互感器二次接线检查装置 | |
CN203811630U (zh) | 绝缘杆耐压试验用支架 | |
CN205786713U (zh) | 变压器试验用接线转接装置 | |
CN203910508U (zh) | 户外抗铁磁谐振电压互感器 | |
CN212111489U (zh) | 10kV氧化锌避雷器试验操作台 | |
CN204228766U (zh) | 电气试验转接箱 | |
CN202710710U (zh) | 立式变压器耐压测试治具 | |
CN204142854U (zh) | 一种避雷器带电测量辅助装置 | |
CN103983936B (zh) | 一种单三相电能表一体化校验装置 | |
CN203643542U (zh) | 电流互感器二次接线检查装置 | |
CN2921847Y (zh) | 电力电气试验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