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58634U - 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58634U
CN209158634U CN201821707087.6U CN201821707087U CN209158634U CN 209158634 U CN209158634 U CN 209158634U CN 201821707087 U CN201821707087 U CN 201821707087U CN 209158634 U CN209158634 U CN 2091586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cylinder
reaction tube
stirring rod
kneading machin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0708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志斌
俞裕东
刘欣禹
俞建松
胡玉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ng Xing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ng Xing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ng Xing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ng Xing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0708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586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586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586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For Mix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设备,针对原料混合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该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反应筒、注液管、搅拌杆以及驱动搅拌杆转动的电机,反应筒内设有用于固体粉末进料的进料筒,进料筒靠近反应筒的顶部,进料筒的顶部铰接有通闭进料筒开口的盖板,进料筒的底壁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一通孔,搅拌杆的顶端固定有挡板,挡板的形状大小与进料筒底壁的形状大小一致,挡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挡板与进料筒的底部外壁滑动连接。通过搅拌杆带动挡板转动以实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相对和相错,进而实现在搅拌过程中一边搅拌一边进料,使得固体粉末与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的混合搅拌更加均匀。

Description

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
背景技术
混炼机是用以将生胶和配合剂进行混炼的炼胶设备。
现有的混炼机通常包括进料口、反应筒、搅拌杆以及出料口,通过进料口往反应筒中同时加入生胶、配合剂以及需混炼的原料,驱动搅拌杆转动以搅动反应筒中的反应物,使得反应物混合均匀,再通过出料口排出。
在余泥渣土的回收处理过程中,通常需要将从余泥渣土中筛分出来的体积较小的余泥沉淀处理并浓缩脱水以进行粒状化处理成符合标准规格的颗粒以作为回填料使用,在余泥的粒状化处理过程中,通常需要先将余泥脱水并烘干处理后,再将粉末状的余泥与其他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混合以呈块状,最后将块状的余泥破碎以形成符合回填料标准的颗粒。将余泥与其他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混合的过程通常需要采用混炼机。但是,由于余泥被烘干后呈粉末状,粉末状的余泥与粘稠状的粘连剂以及化学试剂等不容易混合,容易使得余泥与粘连剂以及化学试剂的混合搅拌不均匀,使得混炼得到的产品质量下降,仍有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具有使得原料的混合更加均匀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包括反应筒、设于反应筒上的注液管、设于反应筒内的搅拌杆以及驱动搅拌杆转动的电机,所述反应筒内设有用于固体粉末进料的进料筒,所述进料筒靠近反应筒的顶部,所述进料筒的顶端开口,所述进料筒的顶部铰接有通闭进料筒开口的盖板,所述进料筒的底壁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搅拌杆的顶端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形状大小与进料筒底壁的形状大小一致,所述挡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挡板与进料筒的底部外壁滑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在进料筒中加入需要搅拌的固体粉末,将盖板盖上,然后往注液管中注入需要与固体粉末混合搅拌的其他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在注液完毕后,启动电机,驱动搅拌杆转动,搅拌杆转动的同时带动其顶端的的挡板同步转动,从而使得挡板上的第二通孔与进料筒底壁的第一通孔的相对和相错的状态循环替换,当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相对时,进料筒中的固体粉末降落至反应筒中,在搅拌杆的搅拌下与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混合,当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相错时,进料筒停止进料,从而控制进料筒的进料速度,使得反应筒在搅拌过程中可一边搅拌一边进料,使得固体粉末与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的混合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混炼所得的产品的质量;利用电机驱动搅拌杆转动的同时带动挡板同步转动以实现边搅拌边进料的功能,操作简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有利于节省动力资源,使得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优选的,所述注液管朝向反应筒倾斜向下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注液管朝向反应筒倾斜向下设置,使得通过注液管的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等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流入反应筒中,便于用于混合搅拌的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的进料操作,操作简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的,所述进料筒的外壁设有激振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激振器带动进料筒振动,使得进料筒中的固体粉末更容易通过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落入反应筒中,同时,使得置于进料筒底部不设第一通孔部分的固体粉末更容易被抖动至第一通孔上,通过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排出,有利于进料,使得进料效率提高。
优选的,所述搅拌杆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搅拌柱,所述搅拌柱倾斜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搅拌柱倾斜设置,使得搅拌柱与反应筒内的原料搅拌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使得反应筒内的原料更容易被搅动,使得原料的混合更加均匀,进而有利于提高混炼得到的产品质量。
优选的,所述搅拌柱呈螺旋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搅拌柱呈螺旋状的设置,有利于增大搅拌柱在搅拌过程中与原料的接触面积,同时使得原料被搅拌柱搅动后的翻腾程度更加剧烈,从而使得原料之间的混合搅拌更加均匀,使得固体粉末更容易与粘稠状的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混合均匀,进而使得混炼所得的产品质量提高。
优选的,所述搅拌杆上还设有螺旋桨,所述螺旋桨靠近反应筒的底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反应筒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螺旋桨的操作,使得反应筒底部螺旋桨难以到达的位置的混合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反应筒内的原料的混合均匀的程度,进而使得混炼所得的产品质量提高。
优选的,所述反应筒上设有透明窗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透明窗口的设置,便于通过透明窗口观察反应筒内原料的混合情况,从而便于根据反应筒内的实际搅拌情况调节搅拌杆的运作状态,便于操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的,置于最顶端的搅拌柱远离搅拌杆的一端固定有毛刷,所述毛刷与反应筒的内壁抵接,所述毛刷靠近反应筒的顶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毛刷的设置,使得从进料筒中飘落的粘附在反应筒上的固体粉末更容易被毛刷刷至反应筒中与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混合,从而提高固体粉末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同时使得固体粉末与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之间的配比更加适合,有利于提高混炼所得产品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进料筒内设有刻度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刻度线的设置,使得进料筒内的进料量便于根据刻度线调节,从而使得需要混合的固体粉末与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之间的配比更加适合,使得混炼所得的产品质量更高。
优选的,所述进料筒可拆卸连接于反应筒的内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料筒可拆卸连接于反应筒的内壁,便于进料筒的拆卸更换以及清洗,便于保持进料筒的清洁,减少混炼机用于不同的原料混炼之间的互相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搅拌杆带动挡板转动以实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相对和相错,进而实现在搅拌过程中一边搅拌一边进料,使得固体粉末与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的混合搅拌均匀,有利于提高混炼所得的产品的质量;
2.电机驱动搅拌杆转动的同时带动挡板同步转动,操作简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有利于节省动力资源,使得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通过激振器带动进料筒振动,有利于进料,使得进料效率提高;
4.通过搅拌柱倾斜设置,使得搅拌柱与反应筒内的原料搅拌的接触面积增大,使得原料的混合更加均匀,进而有利于提高混炼得到的产品质量;
5.通过搅拌柱呈螺旋状的设置,使得原料被搅拌柱搅动后的翻腾程度更加剧烈,从而使得原料之间的混合更加均匀,进而使得混炼所得的产品质量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进料筒与挡板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反应筒;11、注液管;12、出料管;121、阀门;13、透明窗口;14、筒盖;2、固定座;21、电机;3、进料筒;31、第一通孔;32、凸片;321、圆孔;33、螺栓;34、盖板;35、支撑柱;4、联动组件;41、主动杆;42、主动轮;43、皮带;44、从动轮;5、搅拌杆;51、密封轴承;52、螺旋桨;53、搅拌柱;54、连接柱;55、毛刷;56、挡板;561、第二通孔;562、滑槽;6、激振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参见图2,包括反应筒1、设于反应筒1上的注液管11、设于反应筒1内的搅拌杆5以及驱动搅拌杆5转动的电机21,反应筒1顶部开口,反应筒1顶部铰接有通闭反应筒1顶部开口的筒盖14。反应筒1内还设有用于固体粉末进料的进料筒3。
参见图2,反应筒1呈圆柱状,反应筒1的底部固定有固定座2,反应筒1以及电机21均置于固定座2上。电机21上设有联动搅拌杆5转动的联动组件4。
参见图2,联动组件4包括与电机21的转轴固定连接的主动杆41,主动杆41竖直设置,主动杆41远离电机21的一端固定有主动轮42,主动杆41贯穿主动轮42的圆心,搅拌杆5远离反应筒1的一端贯穿反应筒1底壁并沿竖直方向延伸至固定座2内。搅拌杆5远离反应筒1的一端固定有从动轮44,搅拌杆5贯穿从动轮44的圆心。主动轮42与从动轮44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主动轮42与从动轮44之间连接有首尾相连的皮带43,皮带43包裹主动轮42以及从动轮44的外壁以联动主动轮42以及从动轮44同步转动。
参见图2,搅拌杆5与反应筒1底壁的连接处固定有密封轴承51,搅拌杆5与密封轴承51的内圈固定,反应筒1的底壁与密封轴承51的外圈固定。
参见图1,注液管11置于反应筒1的侧壁上,注液管11朝向反应筒1倾斜向下设置。反应筒1的圆周外壁上固定有透明窗口13。
参见图1,反应筒1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12,出料管12朝向远离反应筒1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出料管12置于反应筒1的边缘位置。出料管12上固定有通闭出料管12管口的阀门121。
参见图2,搅拌杆5上固定连接有螺旋桨52,螺旋桨52靠近反应筒1的底壁。搅拌杆5上还固定有若干搅拌柱53,搅拌柱53朝向反应筒1的圆周筒壁倾斜向下设置。搅拌柱53呈螺旋状。搅拌柱53远离搅拌杆5一端的端部靠近反应筒1的圆周筒壁。搅拌杆5的同一水平高度上固定有两根搅拌柱53,搅拌柱53沿搅拌杆5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参见图2,置于最顶端的搅拌柱53的长度比其余搅拌柱53的长度短,置于最顶端的搅拌柱53远离搅拌杆5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柱54,连接柱54水平设置。连接柱54远离搅拌杆5的一端固定有毛刷55,毛刷55呈长条状,毛刷55竖直设置,毛刷55与反应筒1的圆周筒壁抵接。毛刷55的最低水平高度比注液管11与反应筒1连通口的顶部高度高,毛刷55的最高水平高度与进料筒3的底壁齐平。
参见图2以及图3,进料筒3可拆卸连接于反应筒1的内侧壁上,进料筒3呈圆柱状,进料筒3的顶部开口,进料筒3的顶部铰接有通闭进料筒3开口的盖板34。进料筒3与反应筒1同圆心,进料筒3的半径比反应筒1的半径小。进料筒3靠近反应筒1的顶部,进料筒3的圆周外壁固定有若干支撑柱35,若干支撑柱35沿进料筒3的圆周外壁均匀分布,若干支撑柱35的长度方向均沿进料筒3的径向延伸。
参见图2以及图3,若干支撑柱35远离进料筒3的一端固定有凸片32,凸片32上关于支撑柱35对称开有两个圆孔321,圆孔321上贯穿有螺栓33,反应筒1的内壁开有与螺栓33螺纹连接的螺纹孔(图中未示出)。
参见图2,进料筒3的圆周内壁上设有显示进料筒3容积的刻度线(图中未示出)。进料筒3的底壁开有若干第一通孔31,第一通孔31均匀分布于进料筒3的底壁上。进料筒3的外壁固定有激振器6。
参见图2以及图3,搅拌杆5靠近进料筒3的一端固定有挡板56,挡板56呈圆柱状,挡板56与进料筒3同圆心,挡板56的半径与进料筒3的半径一致,挡板56的横截面与进料筒3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一致。
参见图2以及图3,挡板56滑动连接于进料筒3的底部外壁上,挡板56靠近进料筒3一侧的侧壁上凹陷有滑槽562,滑槽562的竖直截面呈长方形。滑槽562围绕挡板56的圆周设置以呈圆环状,滑槽562靠近挡板56的边缘位置。进料的底部外壁上对应凸出有沿滑槽562滑动的滑块(图中未示出),滑块的竖直截面呈长方形。
参见图3,挡板56上开有若干第二通孔561,第二通孔561与第一通孔31一一对应,第二通孔561的形状大小与第一通孔31的形状大小一致。
本实施例的工况及原理如下:
在进料时,先打开筒盖14,使得反应筒1顶部的开口打开,再打开盖板34,使得进料筒3顶部的开口打开,通过观察进料筒3中的刻度线以加入适量的需要搅拌的固体粉末。然后将盖板34盖上,使得进料筒3的开口封闭,再将筒盖14盖上,使得进料筒3的开口封闭。随后往注液管11中注入需要与固体粉末混合搅拌的其他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
通过注液管11朝向反应筒1倾斜向下的设置,使得通过注液管11进入反应筒1的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更容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流入反应筒1中,减少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容易粘附在注液管11中的情况,便于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的进料操作,同时有利于提高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的利用率。
通过刻度线的设置,便于根据加入的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的量调整固体粉末的用量,从而使得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与固体粉末之间的混合配比更加合适,使得混炼所得的产品质量更高。
注液完毕后,启动电机21,同时启动激振器6,使得主动杆41转动,并带动主动轮42转动,主动轮42带动皮带43传动,皮带43联动从动轮44同步转动,从动轮44的转动带动搅拌杆5同步转动,使得固定于搅拌杆5上的螺旋桨52、搅拌柱53、毛刷55以及挡板56同步转动。
挡板56在转动的过程中,使得挡板56上的第二通孔561与第一通孔31交替相对和相错,当第二通孔561与第一通孔31正对时,进料筒3中的固体粉末通过第一通孔31以及第二通孔561落入反应筒1中,当第二通孔561与第一通孔31相错时,进料筒3停止进料,从而使得进料筒3的进料速度得到控制,使得反应筒1在搅拌的过程中同步进料,使得固体粉末在搅拌过程中可边进料边搅拌,使得固体粉末与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混合得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混炼所得产品的质量。
同时,在进料筒3的进料过程中,激振器6使得进料筒3抖动,从而使得进料筒3中的固体粉末更容易在振动下通过第一通孔31以及第二通孔561落入至反应筒1中,有利于提高进料效率;同时,使得置于进料筒3底壁不设第一通孔31部分的固体粉末更容易在振动下通过第一通孔31落入至反应筒1中与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混合搅拌,使得进料筒3中不容易遗留有固体粉末,使得进料更加充分,减少浪费,有利于提高固体粉末的利用率。
另外,毛刷55在转动过程中,毛刷55同时刷过反应筒1的内壁,使得从进料筒3飘落下来并粘附在反应筒1内壁上的固体粉末被刷落至反应筒1中,减少反应筒1的筒壁上容易粘有固体粉末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固体粉末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同时使得固体粉末与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的配比更加适合,进而使得混炼所得的产品质量提高。
通过电机21驱动搅拌杆5转动的同时,使得搅拌柱53、螺旋桨52以及挡板56同步转动,从而使得反应筒1内的搅拌可实现边搅拌边进料的功能,操作简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利用电机21驱动搅拌杆5的同时带动搅拌柱53、螺旋桨52、挡板56以及毛刷55同步转动,有利于节省动力资源,使得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
通过透明窗口13观察反应筒1内的混合搅拌情况,当反应筒1内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关闭电机21,使得驱动杆停止转动,同时使得螺旋桨52、搅拌柱53、毛刷55以及挡板56同步停止转动,再通过打开阀门121使得出料管12的管口打开,将已完成混炼的产品通过出料管12排出,从而完成混炼的操作。
通过搅拌柱53倾斜设置且搅拌柱53呈螺旋状的设置,有利于增大在搅拌过程中搅拌柱53与原料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搅拌柱53对原料的搅拌更加充分,使得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在搅拌柱53搅动的作用下的翻腾程度更加剧烈,从而使得固体粉末与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之间的混合更加均匀,进而使得混炼所得产品质量提高。
通过螺旋桨52的设置,使得反应筒1内靠近底壁螺旋桨52难以搅动的地方的原料更容易被搅动以混合均匀,从而使得固体粉末与化学试剂以及粘连剂之间的混合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混炼所得产品的质量。
通过螺纹连接使得进料筒3可拆卸,便于进料筒3的单独拆卸以及更换,有利于进料筒3保持清洁,减少混炼机用于不同的原料混炼之间的互相影响。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其特征是:包括反应筒(1)、设于反应筒(1)上的注液管(11)、设于反应筒(1)内的搅拌杆(5)以及驱动搅拌杆(5)转动的电机(21),所述反应筒(1)内设有用于固体粉末进料的进料筒(3),所述进料筒(3)靠近反应筒(1)的顶部,所述进料筒(3)的顶端开口,所述进料筒(3)的顶部铰接有通闭进料筒(3)开口的盖板(34),所述进料筒(3)的底壁均匀分布有若干第一通孔(31),所述搅拌杆(5)的顶端固定有挡板(56),所述挡板(56)的形状大小与进料筒(3)底壁的形状大小一致,所述挡板(56)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与第一通孔(31)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561),所述挡板(56)与进料筒(3)的底部外壁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其特征是:所述注液管(11)朝向反应筒(1)倾斜向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其特征是:所述进料筒(3)的外壁设有激振器(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其特征是:所述搅拌杆(5)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搅拌柱(53),所述搅拌柱(53)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其特征是:所述搅拌柱(53)呈螺旋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其特征是:所述搅拌杆(5)上还设有螺旋桨(52),所述螺旋桨(52)靠近反应筒(1)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其特征是:所述反应筒(1)上设有透明窗口(13)。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其特征是:置于最顶端的搅拌柱(53)远离搅拌杆(5)的一端固定有毛刷(55),所述毛刷(55)与反应筒(1)的内壁抵接,所述毛刷(55)靠近反应筒(1)的顶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其特征是:所述进料筒(3)内设有刻度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其特征是:所述进料筒(3)可拆卸连接于反应筒(1)的内壁。
CN201821707087.6U 2018-10-20 2018-10-20 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 Active CN2091586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07087.6U CN209158634U (zh) 2018-10-20 2018-10-20 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07087.6U CN209158634U (zh) 2018-10-20 2018-10-20 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58634U true CN209158634U (zh) 2019-07-26

Family

ID=67334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07087.6U Active CN209158634U (zh) 2018-10-20 2018-10-20 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5863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9398A (zh) * 2021-01-12 2021-04-16 温州市隆昌塑料有限公司 全自动混合装置、塑料生产系统和生产方法
CN112845560A (zh) * 2021-03-25 2021-05-28 重庆大学 一种污染土壤异位修复装置及工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9398A (zh) * 2021-01-12 2021-04-16 温州市隆昌塑料有限公司 全自动混合装置、塑料生产系统和生产方法
CN112845560A (zh) * 2021-03-25 2021-05-28 重庆大学 一种污染土壤异位修复装置及工艺
CN112845560B (zh) * 2021-03-25 2024-05-10 重庆大学 一种污染土壤异位修复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97508U (zh) 一种化肥搅拌装置
CN103611449A (zh) 气泡式配液搅拌机
CN207899359U (zh) 一种用于生产高耐晒丙纶布用的搅拌机
CN209158634U (zh) 用于余泥处理的混炼机
CN210787207U (zh) 一种用于生产乳液的一体式分散及均匀混合设备
CN205517771U (zh) 一种化工搅拌反应装置
CN201380058Y (zh) 一种稠浆式搅拌机
CN108704563A (zh) 一种自动化搅拌装置
CN204768333U (zh) 一种粉体混合搅拌装置
CN208664106U (zh) 一种高分子膜材原料的搅拌机
CN206935259U (zh) 压敏胶生产用高效行星搅拌机
CN208449117U (zh) 一种搅拌釜
CN215233929U (zh) 大量元素水溶肥生产用均化混合器
CN214131925U (zh) 一种药品加工用混合机
CN213668989U (zh) 一种化工用搅拌装置
CN211302808U (zh) 一种水泥助磨剂搅拌装置
CN204973738U (zh) 搅拌机
CN114259897A (zh) 一种香氛膏体灌装加工用配料设备
CN208878428U (zh) 一种新型v型高效混合机
CN203540442U (zh) 一种搅拌桶
CN219765237U (zh) 一种可定量控制的滤纸浆料配料装置
CN112108064A (zh) 一种小麦拌种装置及其拌种方法
CN215027733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新型混料罐
CN219091755U (zh) 一种水包砂外墙涂料生产用配料设备
CN221132122U (zh) 搅拌机液体加注均匀装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