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21853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121853U CN209121853U CN201820909908.8U CN201820909908U CN209121853U CN 209121853 U CN209121853 U CN 209121853U CN 201820909908 U CN201820909908 U CN 201820909908U CN 209121853 U CN209121853 U CN 2091218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d
- handle
- bracket
- cooking apparatus
-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70 easy-to-clea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4347 soup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盖体以及支架。所述煲体的两侧设置有把手。所述盖体设置于所述煲体的顶部且与所述煲体可分离。所述盖体包括盖体侧壁。所述支架安装至所述把手,所述支架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把手的上方并与所述把手间隔开,所述支架和所述把手能够一起支撑所述盖体侧壁,以使所述盖体保持在支撑位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通过在把手上安装支架,支架和把手能够一起支撑盖体侧壁,使盖体保持在支撑位置,不仅方便了消费者放置盖体,同时盖体不会占用厨房的空间,支架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烹饪器具由于具有烹饪快捷、使用轻便的特点,广泛受到用户的喜爱。现有的烹饪器具,煲体与盖体通常是分离的,然而这种可分离式盖体,通常会导致用户在使用时放置不便。当用户将盖体从煲体上取下后,只能将盖体放置在灶台上或者需要通过其他容器来搁置盖体。这样盖体不但容易将灶台弄脏,而且也会占用厨房空间。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盖体以及支架。所述煲体的两侧设置有把手。所述盖体设置于所述煲体的顶部且与所述煲体可分离。所述盖体包括盖体侧壁。所述支架安装至所述把手,所述支架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把手的上方并与所述把手间隔开,所述支架和所述把手一起支撑所述盖体侧壁,以使所述盖体保持在支撑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通过在把手上安装支架,支架和把手能够一起支撑盖体侧壁,使盖体保持在支撑位置,不仅方便了消费者放置盖体,同时盖体不会占用厨房的空间,支架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可选地,位于所述支撑位置的所述盖体的开启角度为90°~180°。
可选地,位于所述支撑位置的所述盖体的开启角度为120°~130°。
根据上述方案,盖体的开启角度范围较广。
可选地,所述把手包括与所述煲体连接的第一延伸段和从所述第一延伸段的顶部向外延伸第二延伸段。可选地,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第二延伸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根据上述方案,把手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可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固定段、卡持段以及连接所述固定段和所述卡持段的支撑段,所述固定段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把手连接,所述卡持段构造为U型,所述支撑段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段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固定段,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卡持段的自由端。
根据本方案,支架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可选地,所述第一延伸段上设置有供所述固定段插入的安装孔。
可选地,位于所述支撑位置的所述盖体,所述盖体侧壁的内侧面抵靠所述卡持段,所述盖体侧壁的外侧面抵靠所述第二延伸段的顶表面。
根据本方案,当盖体位于支撑位置时,盖体侧壁的两侧分别抵靠在卡持段和第二延伸段,使得盖体的固定比较牢靠。
可选地,所述支撑段和所述卡持段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可选地,所述支架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和/或所述支架可拆地安装至所述把手。
根据本方案,支架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使得支架便于加工,且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支架耐腐蚀性能好、强度高。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盖体盖合在煲体上;
图2为图1中的烹饪器具的一个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烹饪器具的一个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烹饪器具的另一个立体示意图,其中盖体位于支撑位置;
图5为图4中的烹饪器具的一个立体分解示意图;以及
图6为图4中的烹饪器具的一个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100。该烹饪器具100可以是电饭煲、电压力锅等任何合适的烹饪器具100。烹饪器具100可以具有多种烹饪模式,例如煮饭模式、煮粥模式、煲汤模式等。
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100主要包括煲体110和盖体120。盖体120设置于煲体110的顶部且与煲体110可分离。盖体120可以包括盖体侧壁121和连接至盖体侧壁121的盖体顶壁122。盖体侧壁121设置在盖体顶壁122的周缘且沿向下延伸。
煲体110可以具有例如圆筒形状的收纳部。煲体110中设置有内锅150。可选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100,盖体120可以设置在内锅150的顶部且与内锅150可分离。内锅150可以构造为能够自由地放入收纳部或者从收纳部取出以方便清洗,也可以构造为固定于煲体110中。内锅150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当盖体120盖合在煲体110上时,盖体120与内锅150之间能够形成烹饪空间。
此外,煲体110内还可以设置有加热装置160和控制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160可以位于内锅150下方,以对内锅150中的食物进行加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160可以位于内锅150的侧方。用户能够通过控制装置来控制烹饪器具100的烹饪操作。
继续参照图1,煲体110的两侧设置有把手130。把手130可以由塑料材料制成。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煲体110上设置有两个把手130,两个把手130相对设置在煲体110的两侧。如图3所示,煲体110可以包括煲体侧壁111和连接至煲体侧壁111的煲体底壁112。煲体底壁112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煲体侧壁111从煲体底壁112的周缘向上延伸。把手130可以设置在煲体侧壁111上并位于煲体侧壁111的顶部外侧。由此,用户能够通过手持把手130来方便地移动烹饪器具100或者煲体110。
如图1和图2所示,把手130包括与煲体110连接的第一延伸段131和从第一延伸段131的顶部向外延伸第二延伸段132。第一延伸段131和第二延伸段13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具体地,第一延伸段131覆盖在煲体110的外侧且沿着煲体侧壁111向上延伸。更具体地,第一延伸段131大致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延伸段132可以从第一延伸段131的顶部向上向外延伸。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向外延伸”是指沿远离内锅150的中心的方向延伸。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延伸段131上设置有供接下来将要详细描述的固定段141插入的安装孔133。安装孔133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且设置在第一延伸段131的靠近煲体侧壁111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孔133构造为贯穿第一延伸段131的长条形槽孔,该长条形槽孔具有朝向煲体侧壁111的开口。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安装孔133可以为通孔。该通孔可以沿水平方向贯穿第一延伸段131。
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支架140。支架140能够安装至把手130。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100可以包括一个支架140。该支架140可以安装至烹饪器具100的两个把手130中的任何一个上。支架140能够与把手130的安装孔133配合,以可拆卸地安装至把手130。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140与把手130间隔开。具体地,支架140位于把手130的上方且能够部分地与把手130间隔开。支架140和把手130能够一起支撑盖体侧壁121,以使盖体120保持在支撑位置。具体地,图4和图6示出的盖体120位于支撑位置,盖体侧壁121能够插入支架140和把手130之间,支架140和把手130分别抵靠在盖体侧壁121的两侧,使得盖体120能够保持在支撑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支撑位置的盖体120的开启角度为90°~180°。优选地,位于支撑位置的盖体120的开启角度为120°~130°。由此,本实施方式的盖体120的开启角度范围较广,能够合理地利用厨房的空间,且使得盖体120占用厨房的空间较小。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40包括固定段141、卡持段142以及连接固定段141和卡持段142的支撑段143。固定段141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与把手130连接。具体地,固定段141能够插入到设置在把手130的第一延伸段131的安装孔133内,使得支架140安装至把手130。卡持段142构造为U型。支撑段143沿竖直方向延伸。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沿竖直方向”是指大致沿竖直方向。也就是说,支撑段143大致沿竖直方向延伸。支撑段143的一端连接至固定段141,另一端连接至卡持段142的自由端。具体地,支撑段143的下端连接至固定段141,支撑段143的上端连接至卡持段142的自由端。
如图6所示,位于支撑位置的盖体120,盖体侧壁121的内侧面抵靠卡持段142,盖体侧壁121的外侧面抵靠第二延伸段132的顶表面。由此,盖体120的盖体侧壁121能够被支架140和把手130一起支撑,使得盖体120保持在支撑位置。
可选地,支撑段143和卡持段14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由于支撑段143大致沿竖直方向延伸,因此,卡持段142构造为从支撑段143的顶部向下向外延伸。且卡持段142位于把手130的第二延伸段132的上方且与第二延伸段132间隔开。由于第二延伸段132从第一延伸段131的顶部向上向外延伸。因此,在把手130的第二延伸段132和支架140的支撑段143之间的间距沿远离内锅150中心的方向逐渐减小,使得盖体侧壁121插入到第二延伸段132和支撑段143之间而不容易掉落,进而使得位于支撑位置的盖体120的固定比较牢靠。
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40可以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例如支架140可以由不锈钢丝经过弯折形成。由此,支架140的加工工艺简单,便于实现,且加工成本较低。此外,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支架140还具有耐腐蚀、耐磨损、强度高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通过在把手上安装支架,支架和把手能够一起支撑盖体侧壁,使盖体保持在支撑位置,不仅方便了消费者放置盖体,同时盖体不会占用厨房的空间,把手的结构简单,支架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的两侧设置有把手;
盖体,所述盖体设置于所述煲体的顶部且与所述煲体可分离,所述盖体包括盖体侧壁;以及
支架,所述支架安装至所述把手,所述支架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把手的上方并与所述把手间隔开,所述支架和所述把手能够一起支撑所述盖体侧壁,以使所述盖体保持在支撑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支撑位置的所述盖体的开启角度为90°~1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支撑位置的所述盖体的开启角度为120°~1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与所述煲体连接的第一延伸段和从所述第一延伸段的顶部向外延伸第二延伸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第二延伸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固定段、卡持段以及连接所述固定段和所述卡持段的支撑段,所述固定段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把手连接,所述卡持段构造为U型,所述支撑段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段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固定段,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卡持段的自由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段上设置有供所述固定段插入的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支撑位置的所述盖体,所述盖体侧壁的内侧面抵靠所述卡持段,所述盖体侧壁的外侧面抵靠所述第二延伸段的顶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段和所述卡持段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和/或所述支架可拆地安装至所述把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909908.8U CN209121853U (zh) | 2018-06-12 | 2018-06-12 | 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909908.8U CN209121853U (zh) | 2018-06-12 | 2018-06-12 | 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121853U true CN209121853U (zh) | 2019-07-19 |
Family
ID=67227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909908.8U Active CN209121853U (zh) | 2018-06-12 | 2018-06-12 | 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121853U (zh) |
-
2018
- 2018-06-12 CN CN201820909908.8U patent/CN20912185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00193523A1 (en) | Lid holder for a slow cooker appliance | |
CN208808155U (zh) | 内锅和电热煮饭器 | |
CN209121853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8551392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1211127Y (zh) | 方耳钢管煎烤盘、厨师锅 | |
CN211130716U (zh) | 锅盖及锅具 | |
CN207928188U (zh) | 一种锅盖和锅体并用的多用途锅 | |
CN209090757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2165571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269325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1093320U (zh) | 一种锅盖及锅具 | |
CN215383101U (zh) |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2815915U (zh) | 多功能蒸笼和烹饪器具 | |
CN215838443U (zh) | 蒸格组件、锅具和烹饪器具 | |
CN211722822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0018931U (zh) | 蒸笼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1355046U (zh) | 蒸汽阀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KR20120108693A (ko) | 손잡이 탈?착이 자유로운 다기능 후라이팬 | |
CN211093352U (zh) | 蒸盘及锅具 | |
CN210077416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377305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1022180U (zh) | 蒸笼及烹饪器具 | |
CN214230874U (zh) | 烹煮器具 | |
CN210433344U (zh) | 带有多功能提手的锅盖 | |
CN216602531U (zh) | 煲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