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71179U -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071179U CN209071179U CN201920042113.6U CN201920042113U CN209071179U CN 209071179 U CN209071179 U CN 209071179U CN 201920042113 U CN201920042113 U CN 201920042113U CN 209071179 U CN209071179 U CN 2090711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tch
- signal
- power supply
- cam
- driving le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上的模式切换装置、设置在外壳内的操作机构,特点: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还包括信号开关组件,该信号开关组件包括一支架、与操作机构的输出轴同步转动的凸轮、固定在支架上由凸轮触发输出第一电源合闸信号的第一信号开关和由凸轮触发输出第二电源合闸信号的第二信号开关、固定在支架上用于接收模式切换装置信号的第三信号开关和用于接收操作机构信号的第四信号开关。通过将所有微动开关集中到一个面上安装,使得更换、维护和布线更加方便,节省劳动力成本,提高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用于供电系统中,当一路电源出现故障时既能避免故障电源向负载供电,又能可靠选择另一路电源投入运行,以确保供电的连续性。一般用于比较重要的场所,如医院、机场、码头、银行等。
现有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中的信号开关组件被分散安装在各个部件中,使得安装比较繁琐,各信号开关的线束走线比较凌乱,维修过程中信号开关的拆装、更换均比较麻烦,需要逐一拆装多个零件,费工费时,效率十分低下。
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设计一种信号开关组件,使得所有信号开关集中安装在同一平面、同一零件上,这样能方便更换、维护和布线,节省劳动力成本,提高效率。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通过将所有信号开关集中到一个面上安装,使得更换、维护和布线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上的模式切换装置、设置在外壳内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还包括信号开关组件,该信号开关组件包括一支架、与操作机构的输出轴同步转动的凸轮、固定在支架上由凸轮触发输出第一电源合闸信号的第一信号开关和由凸轮触发输出第二电源合闸信号的第二信号开关、固定在支架上用于接收模式切换装置信号的第三信号开关和用于接收操作机构信号的第四信号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模式切换装置具有“自动”模式对应的第一位置和“禁止自动”模式对应的第二位置,当模式切换装置位于第二位置时触发第三信号开关,当模式切换装置位于第一位置时释放第三信号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模式切换装置包括滑动设置在外壳上的档位拨杆、由档位拨杆驱动的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所述的档位拨杆可在“自动”、“手动”、“锁定”三种模式对应的三个位置之间滑动,当档位拨杆在“自动”模式对应位置时,档位拨杆解除对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的推压,使得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解除对第三信号开关的推压,第三信号开关位于释放状态,当档位拨杆在“手动”和“锁定”对应的两个位置时,档位拨杆推压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使得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触发第三信号开关,第三信号开关位于触发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操作机构包括安装机架,所述的安装机架上以输出轴的转动中心对称设置有第一弹簧机构和第二弹簧机构,第一弹簧机构和第二弹簧机构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的连杆具有对应第一电源合闸或第一弹簧机构储能的第一位置,对应第二电源合闸或第二弹簧机构储能的第二位置,当连杆位于第一位置时,触发第四信号开关,当连杆位于第二位置时,释放第四信号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凸轮通过中心开设的主轴孔套设在输出轴上,所述的凸轮外轮廓突设有凸台面,所述的第一信号开关和第二信号开关对称分布在凸轮两侧,当第一电源合闸时,凸台面触发第一信号开关,当第二电源合闸时,凸台面触发第二信号开关,当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位于双分位置时,凸台面位于第一信号开关和第二信号开关的中间位置并对第一信号开关和第二信号开关均释放。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模式切换装置还包括中间位置联锁杆,所述的凸轮的外轮廓上凹设有凸轮缺口,所述的凸轮缺口与凸台面在凸轮的同一径向位置分设在凸轮转动中心的两侧,当第一电源合闸或第二电源合闸时,凸轮的外轮廓止挡中间位置联锁杆,使中间位置联锁杆止挡档位拨杆向“锁定”模式对应的位置动作,当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位于双分位置时,所述的凸轮缺口面向中间位置联锁杆,使得凸轮的外轮廓解除对中间位置联锁杆的止挡,而中间位置联锁杆解除对档位拨杆的止挡,允许档位拨杆向“锁定”模式对应的位置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凸台面在凸轮外轮廓上的圆弧起止角度为30°。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所有信号开关集中到一个面上安装,使得更换、维护和布线更加方便,节省劳动力成本,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操作机构、输出轴关联件和信号开关的分解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操作机构双分位置(第一弹簧机构合闸就绪)示意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操作机构双分位置时(第一弹簧机构合闸就绪),中间位置联锁杆与凸轮缺口配合示意图。
图1d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第一电源合闸位置示意图。
图1e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操作机构双分位置时(第二弹簧机构合闸就绪)示意图。
图1f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第二电源合闸位置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式切换装置安装在外壳上后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式切换装置安装在外壳上后处于挂锁状态的示意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式切换装置与外壳装配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罩壳立体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式切换装置安装在外壳上后背面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面盖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合闸按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板示意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档位拨杆示意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档位拨杆另一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挂锁板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凸轮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中间位置联锁杆示意图。
图12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关位于自动模式时,档位拨杆、滑板、合闸按钮、挂锁板配合示意图。
图12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关位于自动模式时,档位拨杆位置侧视图。
图13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关位于手动模式时,档位拨杆、滑板、合闸按钮、挂锁板配合示意图。
图13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关位于手动模式时,档位拨杆位置侧视图。
图14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关位于隔离模式时,档位拨杆、滑板、合闸按钮、挂锁板配合示意图。
图14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关位于隔离模式时,档位拨杆位置侧视图。
图14c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关位于隔离模式时,挂锁板转动后允许挂锁示意图。
图14d是图14c中开关另一侧并拆除面盖后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操作机构;3.信号开关组件;4.底座;
11.罩壳、1101.滑板凸台面、1102.滑板导向柱、1103.拨杆导向筋、1104.拨杆导向槽、1105.复位弹簧挂孔、1106.挂锁板安装孔、1107.挂锁板安装销轴孔、1108.滑板滚子、1109.按钮安装座、11091.按钮孔、11092.按钮限位槽、1110.复位弹簧安装孔、1113.第一限定凸台、1114.挂锁板安装面、1115.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安装孔、1116.第二限定凸台、1117.第一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117’第二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118.手动操作孔、1119.中间位置联锁杆安装孔、1120.限位凸台、1121.限位筋、1122.信号端子孔、11221.信号端子接口、1123.搬运口;
12.面盖、121.挂锁板安装孔、122.导向柱限位孔、123.档位拨杆限位筋、124.按钮上限位面、125.按钮腔、126.第一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26’第二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27.手动操作孔、128.滑板限位筋、129.拨杆滑动孔;
13.第一合闸按钮、13’第二合闸按钮、131.按钮复位弹簧、132.按钮驱动杆、133.下限位凸台面、134.按钮限位凸台、135.上限位凸台面;
14.滑板、141.滑动导向槽、142.配合面、1420.拐点、1421.第一驱动端面、1422.第二驱动端面、1423.第三驱动端面、1424.第四驱动端面、143.止档面、144.复位弹簧、145.挂孔、146.解锁缺口、147.第一指示窗口遮盖面、147’第二指示窗口遮盖面、148.手动操作孔遮盖面、149.复位弹簧安装孔;
15.档位拨杆、1501.拨杆导向槽、1502.驱动柱、1503.支撑凸台、1504.推杆、1505.挂锁板限位面、1506.限位缺口、1507.第一驱动凸台面、1508.第二驱动凸台面、1509.档位槽、15091.第一档位槽、15092.第二档位面、15093.第三档位槽、1510.下限位面、1511.驱动柱滚子;
16.挂锁板、1601.安装铰接孔、1602.挂锁复位弹簧、1603.复位弹簧挂孔、1604.挂锁孔、1605.挂锁端、1606.安装面、1607.限位面、1608.锁定凸台、1609.翻转端、1610.销轴;
17.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171.复位弹簧、173.驱动面、175.复位弹簧挂孔;
21.安装机架、211.侧板、2111.定位轴;22.第一弹簧机构、22’第二弹簧机构;23.输出轴;24.连杆、241.触发件;25.第一驱动电磁铁、25’ 第二驱动电磁铁;27.手动操作杆、272.手动操作孔;28.锁扣装置、2821.搭扣、28212.解扣杆;
29.输出轴关联件、291.凸轮、2911.主轴孔、2912.凸轮缺口、2913.凸台面、292.中间位置联锁杆、2921.弹簧挂置杆、2922.限位凸台、2923.输出轴导向孔、2924.锁扣装置固定轴导向孔、293.复位弹簧;
30.支架、301.卡脚、302.固定柱、303.通孔、31.第一信号开关、32.第二信号开关、33.第三信号开关、34.第四信号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a所示的位置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外壳1、操作机构2、触头机构、信号开关组件3和底座4,操作机构设置在外壳1内,外壳1上设置有模式切换装置、第一电源合闸、第二电源合闸、双分、第一电源合闸就绪、第二电源合闸就绪等显示,外壳1上开设有手动操作孔127和第一合闸按钮13、第二合闸按钮13’的按钮腔125,该按钮腔125能够允许手动按压上述第一合闸按钮13、第二合闸按钮13’。
如图1a、1b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操作机构2包括安装机架21,所述的安装机架21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侧板211,两侧板211中间设置有与触头机构连接并驱动触头机构转动的输出轴23、以该输出轴23的转动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弹簧机构(第一储能机构)22和第二弹簧机构(第二储能机构)22’、位于第一弹簧机构22和第二弹簧机构22’中间的锁扣装置28,所述的第一弹簧机构22和第二弹簧机构22’中各自具有第一驱动电磁铁25、第二驱动电磁铁25’, 第一弹簧机构22、第二弹簧机构22’之间通过连杆24连接,在连杆24和侧板211上设置有手动操作杆27,所述的手动操作杆27中间开设手动操作孔272,在手动模式下,用户插入手柄,手动驱动连杆24动作,带动两侧的第一弹簧机构22、第二弹簧机构22’储能,在电动模式下,自动转换开关的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电磁铁25或第二驱动电磁铁25’得电,第一驱动电磁铁25或第二驱动电磁铁25’带动对应的第一弹簧机构22、第二弹簧机构22’储能,到达对应电源的合闸就绪位置,到达合闸就绪位置后,将在如图2a所示的外壳1上显示。
如图2a、2b、2c所示,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还包括按钮、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17,所述的模式切换装置包括滑动设置在外壳1上的档位拨杆15和滑板14,转动设置在外壳1上的挂锁板16。所述的外壳1包括如图3a、3b所示的罩壳11和如图4所示的面盖12。罩壳11构成在外壳1的顶部,该罩壳11面向开关的操作者,操作者对开关状态的读取,对开关的操作均可通过该罩壳11上进行,面盖12通过螺钉安装在罩壳11上方,面盖12上开设有挂锁板安装孔121、拨杆滑动孔129、按钮腔125、手动操作孔127、第一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26、第二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26’,使挂锁板16、档位拨杆15上的推杆1504、第一合闸按钮13、第二合闸按钮13’、手动操作杆27分别容设在挂锁板安装孔121、拨杆滑动孔129、按钮腔125、手动操作孔127中。本实施例中的按钮为两个结构相同的按钮,分别位于左侧的第一合闸按钮13和位于右侧的第二合闸按钮13’。
在外壳1上,具有开关位置指示(第一电源合闸、第二电源合闸、双分,未示出)、操作机构合闸就绪位置指示(第一储能机构合闸就绪、第二储能机构合闸就绪)、用于手动操作合闸的按钮(当储能机构显示合闸就绪后按压按钮,该侧电源合闸)及手动操作孔(手动进行储能机构的储能到达合闸就绪位置)、“手动”“自动”“锁定”三种模式的选择、在开关双分位置的锁定(可挂锁)。
如图2a、2c和图3b所示,所述的外壳1一侧的底面上设置有信号端子孔1122、搬运口1123,所述的信号端子孔1122用于安装信号端子接口11221,所述的外壳1的底部和侧部分别设有用于与操作机构2的安装机架21相配合的限位凸台1120和限位筋1121。所述的外壳1呈底部和一侧开口状,底部与自动转换开关的底座4配合,一侧开口由操作机构2的安装机架21的侧板211进行封闭,如图1a所示。
如图1a、图2c、图3a、3b和图5所示,所述的按钮安装在罩壳11的按钮安装座1109内,按钮上设有驱动操作机构2动作的按钮驱动杆132,所述的按钮驱动杆132伸出按钮安装座1109上的按钮孔11091。所述的按钮驱动杆132上安装有按钮复位弹簧131,其一端抵靠在按钮内部,另一端抵靠在按钮安装座1109上。当第一弹簧机构22或第二弹簧机构22’位于合闸就绪位置时,用户可以在罩壳11上读出,此时按压合闸就绪侧弹簧机构对应的第一合闸按钮13或第二合闸按钮13’,该按钮驱动杆132推动锁扣装置28中对应的搭扣2821的解扣杆28212。所述的罩壳11上的按钮安装孔1109在朝对滑板14位置的一侧还延设有按钮限位槽11092,该槽的底面与按钮限位凸台134下表面配合,对向下按压按钮的行程作限位。
如图2c、3a和图6所示,所述的滑板14安装在所述罩壳11的滑板凸台面1101上,所述的滑板14设置有三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滑板导向槽141,所述的罩壳11上对应设置有与滑动导向槽141相配的三个滑板导向柱1102,所述的滑板导向柱1102与滑动导向槽141之间设置有滑板滚子1108。所述的滑板14在面向档位拨杆15的一侧设置有配合面142,所述的驱动面142包括第一驱动端面1421、第二驱动端面1422、第三驱动端面1423和第四驱动端面1424。所述滑板14的复位弹簧安装孔149和罩壳11的复位弹簧安装孔1110中容置有复位弹簧144,所述的复位弹簧144的一端挂靠在滑板14的挂孔145上,另一端挂靠在罩壳11的复位弹簧挂孔1105上。所述的滑板14在复位弹簧144的作用下,其配合面142抵靠在档位拨杆15上。
如图2c、3a和图7a所示,所述的档位拨杆15安装在滑板14上方,档位拨杆15上的拨杆导向槽1501抵靠于罩壳11上的拨杆导向筋1103,档位拨杆15上的驱动柱1502插入罩壳11的拨杆导向槽1104内,从而使档位拨杆15能顺着拨杆导向筋1103来回滑动,不会发生偏转。所述的档位拨杆15的驱动柱1502用于驱动滑板14上的配合面142,在驱动柱1502上套设有驱动柱滚子1511。所述的滑板14在复位弹簧144的作用下,其配合面142抵靠在驱动柱滚子1511上。在档位拨杆15上的驱动柱滚子1511外侧设置有半圆形支撑凸台1503。
如图2c、3a和图8所示,所述的挂锁板16通过销轴1610枢置安装在罩壳11上的挂锁板安装孔1106内,其安装面1606抵靠在罩壳11的挂锁板安装面1114上,所述的销轴1610分别穿过罩壳11上的挂锁板安装销轴孔1107和挂锁板16上的安装铰接孔1601后,将挂锁板16铰接在罩壳11上,在罩壳11的挂锁板安装销轴孔1107外侧形成有同心圆弧面,挂锁板16可沿着该圆弧面进行翻转。所述挂锁板16与罩壳11之间还设置有挂锁复位弹簧1602,所述的挂锁复位弹簧1602安装在罩壳11内侧,其一端挂靠在挂锁板16的复位弹簧挂孔1603上,另一端挂靠在罩壳11上。
如图2c、图4、图5和图7b所示,所述的面盖12通过螺钉安装在罩壳11上方,面盖12上的导向柱限位孔122套装在罩壳11的滑板导向柱1102上。所述的面盖12上开设有挂锁板安装孔121、拨杆滑动孔129、按钮腔125、手动操作孔127、第一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26、第二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26’,使挂锁板16、档位拨杆15上的推杆1504、第一合闸按钮13、第二合闸按钮13’、手动操作杆27分别容设在挂锁板安装孔121、拨杆滑动孔129、按钮腔125、手动操作孔127中。面盖12上的滑板限位筋128、档位拨杆限位筋123分别对滑板14、档位拨杆15实现限位。所述按钮在按钮复位弹簧131的弹簧力的作用下其上限位凸台面135抵靠在面盖12的按钮上限位面124上。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2包括用于指示在操作机构2的驱动电磁铁驱动弹簧机构储能完成的指示件(图中未示出),所述的指示件通过对应的第一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26(即对第一弹簧机构22到达合闸就绪位置进行指示)或第二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26’(对第二弹簧机构22’到达合闸就绪位置进行指示)在面盖12上显示出来。
如图3a和图7a所示,所述的罩壳11沿档位拨杆15滑动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档位拨杆15的档位槽1509相配的第一限定凸台1113和第二限定凸台1116,实现档位拨杆15档位操作。
如图2c、图3a和图9所示,所述的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17从罩壳11内侧安装到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安装孔1115内,其与罩壳11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171,所述的复位弹簧171一端挂靠在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17的复位弹簧挂孔175上,另一端挂靠在罩壳11上。所述的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17的驱动面173在复位弹簧171的弹簧力的作用下抵靠在档位拨杆15上。
如图1a、图1b、图3b、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的操作机构2还包括凸轮291和中间位置联锁杆292,所述的凸轮291通过其中心位置的主轴孔2911套设在输出轴23上,所述的中间位置联锁杆292安装在罩壳11上的中间位置联锁杆安装孔1119中。所述的中间位置联锁杆292上具有输出轴导向孔2923和锁扣装置固定轴导向孔2924,分别套设在输出轴23和操作机构侧板211上的用于固定锁扣装置28的定位轴2111上,使得中间位置联锁杆292可以沿机架侧板211滑动。所述中间位置联锁杆292与操作机构2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293,所述的复位弹簧293一端挂置在中间位置联锁杆292上的弹簧挂置杆2921,另一端挂置在安装机架侧板211上的定位轴2111上,在该复位弹簧293的作用下,使得中间位置联锁杆292的限位凸台2922始终保持向档位拨杆15的抵靠趋势。当自动转换开关处于“双分”位置时,所述的凸轮291上的凸轮缺口2912朝上,如图1b所示,解除了凸轮291的轮廓面对中间位置联锁杆292的弹簧挂置杆2921(也作弹簧挂点)的止挡,所述的中间位置联锁杆292的弹簧挂置杆2921(作为与凸轮缺口2912配合的凸起用)可以运动到缺口中,如图1c所示,从而解除了中间位置联锁杆292上的限位凸台2922对档位拨杆15的底部延设的第一驱动凸台面1507的止挡,使得档位拨杆15可以被滑动到“挂锁”位置。
动作过程:
如图12a、12b、图2c、图3a、3b、图5、图6、图7a、图7b所示,当档位拨杆15处于最上端时,所述罩壳11的第一限定凸台1113刚好落入档位拨杆15的第一档位槽15091内,从而将档位拨杆15限定在自动档。所述的滑板14在复位弹簧144的作用下,其第一驱动端面1421抵靠在档位拨杆15的驱动柱滚子1511上,滑板14处于左侧第一位置上, 所述的手动操动孔127、第一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26、第二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26’分别被滑板14上对应的手动操作孔遮盖面148、第一指示窗口遮盖面147、第二指示窗口遮盖面147’所遮挡,无法实现手动操作和合闸就绪指示。所述滑板14上的解锁缺口146与第一合闸按钮13、第二合闸按钮13’上的按钮限位凸台134相互错开,滑板14的止挡面143处于第一合闸按钮13、第二合闸按钮13’的下方,从而使第一合闸按钮13、第二合闸按钮13’被锁定,无法按压。所述档位拨杆15上的挂锁板限位面1505处于所述挂锁板16的锁定凸台1608下方,因此使得挂锁板16无法绕着铰接点旋转。此时,手自动信号驱动杆17在自身复位弹簧171的作用下,其驱动面173抵触在所述档位拨杆15的下限位面1510上,手自动信号驱动杆17处于最上端,第三信号开关33处于断开状态,向控制器输送自动操作信号。所述的中间位置联锁杆292穿过罩壳11的中间位置联锁杆安装孔1119后,在复位弹簧293的作用下其限位凸台2922抵靠在档位拨杆15的下限位面1510上,中间位置联锁杆292处于最上端。此时,自动转换开关开关处于自动状态。
当开关需手动操作时,手动向下拨动档位拨杆15上的推杆1504,所述档位拨杆15上的第一档位槽15091推动所述罩壳11上的第一限定凸台1113,促使第一限定凸台1113产生弹性变形,当第一限定凸台1113滑出第一档位槽15091后到达手动档时,所述的第一限定凸台1113弹性恢复,档位拨杆15的滑动方向上的两个端面的第二档位面15092被限定在第一限定凸台1113和第二限定凸台1116之间,从而将档位拨杆15限定在手动档,如图13a、13b。在档位拨杆15从自动档滑动到手动档的过程中,滑板14在复位弹簧144的作用下,由第一驱动端面1421与档位拨杆15上的驱动柱滚子1511接触转换至第二驱动端面1422与档位拨杆15上的驱动柱滚子1511接触,从而使滑板14从外壳1的最左端第一位置滑动向最右端第二位置滑动,当驱动柱滚子1511滑动至第二驱动端面1422与第三驱动端面1423之间的拐点1420上时,滑板14滑动至外壳1的最右端第二位置上,露出罩壳上的手动操动孔1118、第一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117、第二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117’。当滑板14处于最右端第二位置时,所述滑板14上的两个解锁缺口146与第一合闸按钮13、第二合闸按钮13’上的按钮限位凸台134刚好对齐,第一合闸按钮13、第二合闸按钮13’被解锁,可通过手动按压第一合闸按钮13或第二合闸按钮13’来实现开关的合闸操作。在档位拨杆15从自动档滑动到手动档的过程中,档杆拨杆的第一驱动凸台面1507开始接触手自动信号驱动杆17上的驱动面173,并在克服复位弹簧171的弹簧力后推手自动信号驱动杆17向下滑动,驱动第三信号开关33动作,使控制器转换至手动操作,最终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17的驱动面173在复位弹簧171的作用下抵靠在档位拨杆15的第一驱动凸台面1507上。在档位拨杆15从自动档滑动到手动档的过程中,所述的中间位置联锁杆292在复位弹簧293的作用下其限位凸台2922仍抵靠在档位拨杆15的下限位面1510上,所述档位拨杆15上的挂锁板限位面1505仍处于所述挂锁板16的锁定凸台1608下方。此时,开关处于手动状态,通过手动操作杆27实现对开关进行合分闸操作,或根据面盖12上第一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26或第二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26’显示的操作机构2的第一、第二弹簧机构驱动电磁铁储能完成的指示件的情况选择按压对应的第一合闸按钮13或第二合闸按钮13’实现对开关进行合闸操作。
当开关处于中间双分位置时,如图1b所示,开关可从手动档切换至隔离档,手动向下拨动档位拨杆15上的推杆1504,所述档位拨杆15上的第二档位面15092推开所述罩壳11上的第二限定凸台1116,促使第二限定凸台1116产生弹性变形,当档位拨杆15处于隔离档时,所述的第二限定凸台1116弹性恢复,卡入档位拨杆15的第三档位槽15093内,从而将档位拨杆15限定在隔离档。如图14a、14b所示,在档位拨杆15从手动档滑动到隔离档的过程中,档位拨杆15上的驱动柱滚子1511驱动滑板14的第三驱动端面1423,推动滑板14沿着滑动导向槽141与外壳1之间的滑板滚子1108向左滑动,当档位拨杆15上的驱动柱滚子1511滑动到第四驱动端面1424时,滑板14在复位弹簧144的作用下抵靠驱动柱滚子1511上,滑板14被限定在最左端,所述滑板14上的手动操作孔遮盖面148、第一指示窗口遮盖面147、第二指示窗口遮盖面147’遮挡手动操作孔127、第一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26和第二合闸就绪指示窗口126’,无法实现手动操作。在档位拨杆15从手动档滑动到隔离档的过程中,手自动信号驱动开关17在复位弹簧171的作用下仍抵靠在档位拨杆15的下限位面1510上,同时档杆拨杆15的第二驱动凸台面1508开始接触中间位置联锁杆292上的限位凸台2922,并在克服复位弹簧293的弹簧力后推动中间位置联锁杆292向下滑动,插入凸轮291的凸轮缺口2912中,对操作机构2进行隔离锁定,最终中间位置联锁杆292的限位凸台2922在复位弹簧293的作用下抵靠在档位拨杆15的第二驱动凸台面1508上。此时,所述滑板14上的解锁缺口146与第一合闸按钮13、第二合闸按钮13’上的按钮限位凸台134相互错开,滑板14处于第一合闸按钮13、第二合闸按钮13’的下方,从而使第一合闸按钮13、第二合闸按钮13’被锁定,无法按压。此时,如图14c所示,所述档位拨杆15上的限位缺口1506与所述挂锁板16的锁定凸台1608相对齐,当按压挂锁板16的翻转端1609时,挂锁板16克服挂锁复位弹簧1602的弹簧力后绕着铰接点旋转,直至挂锁板16上的挂锁限位面1607与罩壳11相抵触,此时,挂锁板16另一端为挂锁端1605上的挂锁孔1604露出面盖12,可通过安装锁具实现隔离挂锁,防止非操作人员操作。如图14d所示,当挂锁板16处于翻转锁定状态时,挂锁板16上的锁定凸台1608处于档位拨杆15的限位缺口1506中,使得档位拨杆15锁定在隔离位置上,无法操作。当挂锁板16上的锁被撤消后,挂锁板16在挂锁复位弹簧1602的弹簧力的作用下翻转,并抵靠在罩壳11的挂锁板安装面121上,此时挂锁板16上的锁定凸台1608处于档位拨杆15的限位缺口1506上方,在开关高度方向上(中间位置联锁杆292的运动方向),锁定凸台1608处于挂锁板限位面1505上方,档位拨杆15可被拨动。
针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信号开关组件3包括一支架30、与操作机构2的输出轴23同步转动的凸轮291、固定在支架30上由凸轮291触发输出第一电源合闸信号的第一信号开关31和由凸轮291触发输出第二电源合闸信号的第二信号开关32、固定在支架30上用于接收模式切换装置信号的第三信号开关33和用于接收操作机构2信号的第四信号开关34。所述的第一信号开关31和第二信号开关32通过卡脚301和固定柱302定位并固定在支架30上,第三信号开关33和第四信号开关34通过螺钉穿过信号开关上的通孔303固定在支架30上。
通过档位拨杆,可选择自动转换开关的模式:“自动”、“手动”和“锁定”,其中,“手动”和“锁定”两种模式为“禁止自动”模式,当档位拨杆15在“手动”和“锁定”对应的两个位置时,档位拨杆15推压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17,使得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17触发第三信号开关33,第三信号开关33位于触发状态,向控制器输出“禁止自动”的信号,控制器通过切断驱动电磁铁电源等手段实现禁止电动操作的目的。当档位拨杆15在“自动”对应的位置时释放对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17的推压,从而释放第三信号开关33,向控制器输出“可以自动”的信号。
所述的连杆24上对应第四信号开关位置延设有触发件241,前述所述的第一弹簧机构22储能完成到达第一电源合闸就绪位置后,触发锁扣装置28,使得第一弹簧机构22释放能量,带动输出轴23动作,到达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在此过程中,连杆24在第一弹簧机构22储能完成(第一电源合闸就绪位置,如图1b)和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如图1d)为同一位置,称为第一位置,同样,连杆24具有对应第二电源合闸(如图1f)或第二弹簧机构22’储能(如图1e)的第二位置,当连杆24位于第一位置时,触发件241触发第四信号开关34,当连杆24位于第二位置时,释放第四信号开关34.
所述的凸轮291外轮廓突设有凸台面2913,所述的第一信号开关31和第二信号开关32对称分布在凸轮291两侧。当第一电源合闸时,凸台面2913触发第一信号开关31,如图1d。当第二电源合闸时,凸台面2913触发第二信号开关32,如图1f。当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位于双分位置时,凸台面2913位于第一信号开关31和第二信号开关32的中间位置并对第一信号开关31和第二信号开关32均释放,如图1c、1e。由此,实现了开关位置信号的输出。
第一、第二、第四信号开关的信号输出均传输至开关控制器,当第四信号开关输出触发信号,而第一、第二信号开关均未输出触发信号时,集成三者的信号,控制器判断输出第一弹簧机构22储能(第一电源合闸就绪)位置信号;当第四信号开关输出触发信号,同时第一信号开关输出触发信号时,集成两者的信号,控制器判断输出第一电源合闸位置信号;当第四信号开关未输出触发信号,而第一、第二信号开关均未输出触发信号时,集成三者的信号,控制器判断输出第二弹簧机构22’储能(第二电源合闸就绪)位置信号;当第四信号开关未输出触发信号,同时第二信号开关输出触发信号时,集成两者的信号,控制器判断输出第二电源合闸位置信号。由此,实现了操作机构位置信号的输出。
操作机构故障判断:在第一电源合闸、第二电源分闸状态下,当控制器检测到第一电源异常时,控制驱动电路动作,正常情况下,自动转换开关应转换至双分状态,第一信号开关31应为不触发状态,操作机构2处于第二弹簧机构22’合闸就绪位置,第四信号开关34应为不触发状态,若控制器通过操作机构检测电路检测到操作机构位于第二电源合闸就绪位置,即第四信号开关34不触发,但控制器未检测到第一信号开关31未被触发和第二信号开关32未被触发的信号,则判定操作机构故障。
熔焊故障判断:所述的凸台面2913在凸轮291外轮廓上的圆弧起止角度为30°,结合图1d,第一电源合闸状态下,若此时发生第一电源动静触头熔焊,而对第一弹簧机构21进行分闸动作,由第一弹簧机构22带动输出轴23转动,从而带动凸轮291顺时针转动,由于凸台面2913具有每侧15°的圆弧角度,即使凸轮291转动一定角度后,仍能保持对第一信号开关31的推压,由此,即使第一弹簧机构22进行分闸动作,第一信号开关31仍能输出第一电源合闸的信号,即输出第一电源动静触头接触闭合的信号,同时,当第一电源合闸时,第一弹簧机构22合闸,此时,连杆24上的触发件241对第四信号开关34保持触发状态,第一弹簧机构22进行分闸时,连杆24上的触发件241释放第四信号开关34,由于第一电源动静触头熔焊,当自动操作过程中电磁铁失电或者手动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对连杆和第一弹簧机构22的驱动力消失后,第一弹簧机构22将在弹簧作用下回到第一弹簧机构合闸位置,在回复过程中,触发件241又一次触发第四信号开关34,控制器集成第一信号开关31被触发和第四信号开关触发-释放-触发的信号输出,判断出熔焊故障。
Claims (7)
1.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外壳(1)、设置在外壳上的模式切换装置、设置在外壳内的操作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还包括信号开关组件(3),该信号开关组件(3)包括一支架(30)、与操作机构(2)的输出轴(23)同步转动的凸轮(291)、固定在支架(30)上由凸轮(291)触发输出第一电源合闸信号的第一信号开关(31)和由凸轮(291)触发输出第二电源合闸信号的第二信号开关(32)、固定在支架(30)上用于接收模式切换装置信号的第三信号开关(33)和用于接收操作机构(2)信号的第四信号开关(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式切换装置具有“自动”模式对应的第一位置和“禁止自动”模式对应的第二位置,当模式切换装置位于第二位置时触发第三信号开关(33),当模式切换装置位于第一位置时释放第三信号开关(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式切换装置包括滑动设置在外壳(1)上的档位拨杆(15)、由档位拨杆(15)驱动的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17),所述的档位拨杆(15)可在“自动”、“手动”、“锁定”三种模式对应的三个位置之间滑动,当档位拨杆(15)在“自动”模式对应位置时,档位拨杆(15)解除对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17)的推压,使得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17)解除对第三信号开关(33)的推压,第三信号开关(33)位于释放状态,当档位拨杆(15)在“手动”和“锁定”对应的两个位置时,档位拨杆(15)推压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17),使得手自动信号开关驱动杆(17)触发第三信号开关(33),第三信号开关(33)位于触发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机构包括安装机架(21),所述的安装机架(21)上以输出轴(23)的转动中心对称设置有第一弹簧机构(22)和第二弹簧机构(22’),第一弹簧机构(22)和第二弹簧机构(22’)之间通过连杆(24)连接,所述的连杆(24)具有对应第一电源合闸或第一弹簧机构(22)储能的第一位置,对应第二电源合闸或第二弹簧机构(22’)储能的第二位置,当连杆(24)位于第一位置时,触发第四信号开关(34),当连杆(24)位于第二位置时,释放第四信号开关(3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291)通过中心开设的主轴孔(2911)套设在输出轴(23)上,所述的凸轮(291)外轮廓突设有凸台面(2913),所述的第一信号开关(31)和第二信号开关(32)对称分布在凸轮(291)两侧,当第一电源合闸时,凸台面(2913)触发第一信号开关(31),当第二电源合闸时,凸台面(2913)触发第二信号开关(32),当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位于双分位置时,凸台面(2913)位于第一信号开关(31)和第二信号开关(32)的中间位置并对第一信号开关(31)和第二信号开关(32)均释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式切换装置还包括中间位置联锁杆(292),所述的凸轮(291)的外轮廓上凹设有凸轮缺口(2912),所述的凸轮缺口(2912)与凸台面(2913)在凸轮的同一径向位置分设在凸轮转动中心的两侧,当第一电源合闸或第二电源合闸时,凸轮(291)的外轮廓止挡中间位置联锁杆(292),使中间位置联锁杆(292)止挡档位拨杆(15)向“锁定”模式对应的位置动作,当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位于双分位置时,所述的凸轮缺口(2912)面向中间位置联锁杆(292),使得凸轮(291)的外轮廓解除对中间位置联锁杆(292)的止挡,而中间位置联锁杆(292)解除对档位拨杆(15)的止挡,允许档位拨杆(15)向“锁定”模式对应的位置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台面(2913)在凸轮(291)外轮廓上的圆弧起止角度为3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042113.6U CN209071179U (zh) | 2019-01-10 | 2019-01-10 |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042113.6U CN209071179U (zh) | 2019-01-10 | 2019-01-10 |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071179U true CN209071179U (zh) | 2019-07-05 |
Family
ID=67102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042113.6U Active CN209071179U (zh) | 2019-01-10 | 2019-01-10 |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07117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14712A (zh) * | 2020-12-28 | 2021-04-06 | 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手自一体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电器 |
CN116682690A (zh) * | 2023-07-14 | 2023-09-01 | 西安西电高压开关操动机构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位置信号切换装置及方法 |
-
2019
- 2019-01-10 CN CN201920042113.6U patent/CN20907117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14712A (zh) * | 2020-12-28 | 2021-04-06 | 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手自一体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电器 |
CN112614712B (zh) * | 2020-12-28 | 2024-03-08 | 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手自一体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电器 |
CN116682690A (zh) * | 2023-07-14 | 2023-09-01 | 西安西电高压开关操动机构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位置信号切换装置及方法 |
CN116682690B (zh) * | 2023-07-14 | 2024-09-24 | 西安西电高压开关操动机构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位置信号切换装置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071179U (zh) |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 |
CN209168976U (zh) |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 | |
CN110176734A (zh) | 抽屉开关操作机构以及抽屉式开关柜 | |
CN208618938U (zh) | 一种模块化门锁 | |
CN102509661A (zh) | 一种抽出式开关电器的操作联动安全互锁联动装置 | |
CN108630483A (zh) | 一种中高压开关柜的五防联锁操作机构 | |
CN209071152U (zh) | 一种开关装置 | |
US20240339270A1 (en) | Dual power transfer switch | |
US3866354A (en) | Combination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security system | |
CN110323692A (zh) | 开关柜的联锁机构及开关柜 | |
CN209249321U (zh) |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锁扣装置及双电源转换开关 | |
CN202258889U (zh) | 一种双电源充气柜的机械互锁装置 | |
CN108695085A (zh) | 一种具有多重防误操作联锁机构的开关设备 | |
CN103956667A (zh) | 分体结构式功能单元抽屉装置 | |
CN209168995U (zh) | 一种开关的挂锁装置 | |
CN203351457U (zh) | 一种隔离开关、真空断路器与柜门的互锁机构 | |
CN109545595A (zh) |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锁扣装置及双电源转换开关 | |
CN109427495B (zh) | 电气控制柜、用于其的驱动机构机械式门连锁装置及方法 | |
CN109524254A (zh) | 一种开关装置 | |
CN209199795U (zh) |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 | |
CN218004670U (zh) | 一种开关及应用其的抽出式开关装置和旁路型开关装置 | |
CN207425672U (zh) | 一种环网柜接地连锁装置 | |
CN207166010U (zh) | 开关柜抽屉与开关的联锁装置 | |
CN108915389B (zh) | 一种便于选择的续航能力强的具有延时复位功能的智能锁 | |
CN207302924U (zh) | 电气控制柜及用于其的驱动机构的机械式门连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