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42021U - 一种光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42021U
CN209042021U CN201822256913.6U CN201822256913U CN209042021U CN 209042021 U CN209042021 U CN 209042021U CN 201822256913 U CN201822256913 U CN 201822256913U CN 209042021 U CN209042021 U CN 2090420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heat carrier
light source
shell
supply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5691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anjia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anjia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anjia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anjia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5691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420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420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420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源装置,包括:导热体,导热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热面;第一电路板,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光源且第一电路板贴合于导热面上;散热端盖,散热端盖的底部与导热体的顶部相抵持;外壳,导热体和第一电路板设置于外壳内,散热端盖设置于外壳的顶部,用于密封导热体和电路板。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外壳内设置了导热体,将光源装置贴合于导热体的导热面,利用导热体快速吸收光源产生的热量,再通过与导热体相抵持且设置于外壳外部的散热端盖将导热体上吸收的热量的散发到外界,可以高效地将光源产生的热量从外壳内散发到外界,提高光源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光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LED灯由于具有高亮度、节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许多场合中。但是LED灯光源发热量大,常需要散热来保证其正常工作,否则会导致LED灯温度升高,发光效率降低,寿命缩短。
然而,针对一些应用于特殊场合下的LED灯,例如应用于户外的LED灯,为了保护LED灯不受外物、灰尘、雨水等影响,通常会在LED灯外面设置一个外壳,用于保护LED灯。而设置了外壳的LED灯散热效率低,长时间工作会使得该LED灯集聚大量的热量,而集聚大量的热量会使得LED的光效降低,进一步地降低LED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源装置,旨在解决传统的带有外壳的LED灯散热效率低,容易导致LED灯温度升高,发光效率降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源装置,包括:
导热体,所述导热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热面;
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光源且所述第一电路板贴合于所述导热面上;
散热端盖,所述散热端盖的底部与所述导热体的顶部相抵持;
外壳,所述导热体和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散热端盖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部,用于密封所述导热体和所述电路板。
可选地,所述导热体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导热面,相邻的两个导热面之间设置有往外凸起的导热柱;
所述导热柱的顶部与所述散热端盖的底部相抵持。
可选地,所述导热柱的外侧壁为圆弧面形状,所述导热体上多个所述导热柱的外侧壁均处于同一圆柱体的圆柱面上,所述圆柱体的中轴线与所述导热体的中轴线重合。
可选地,所述导热柱底部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外壳内侧壁的底部设置有卡接扣,所述卡接扣与所述卡接槽配合,以使得所述导热柱卡紧于所述外壳内部。
可选地,还包括:光源驱动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导热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光源驱动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导热体内部,所述第二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导热体的顶部;
所述光源驱动电路板经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气连接,以驱动所述光源工作。
可选地,所述外壳底部开有插电通孔,所述光源驱动电路板底部设置有导电插针,所述导电插针从所述插电通孔处探出并与外界电源连接;
所述导电插针与所述插电通孔之间的缝隙密封。
可选地,所述散热端盖顶部开有灌胶孔,用于供胶水灌入并密封所述导电插针与所述插电通孔之间的缝隙。
可选地,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两对平行的限位组件,每对限位组件包括两根对称设置的限位柱,同一对限位组件中的两根限位柱之间留有空隙,用于供所述光源驱动电路板插入。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电路板的顶部结构与所述第一通孔卡接,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之间锡焊连接;
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光源驱动电路板的顶部结构与所述第二通孔卡接,所述光源驱动电路板的顶部结构上设置有第三导电部,所述第二电路板的顶部设置有第四导电部,所述第三导电部与所述第四导电部之间锡焊连接。
可选地,所述外壳的侧壁开有散热通孔,所述导热柱从所述散热通孔探出并暴露于外界的空气中,所述导热柱的侧壁与所述散热通孔的边缘部分之间的空隙密封。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外壳内设置了导热体,将光源装置贴合于导热体的导热面,利用导热体快速吸收光源产生的热量,再通过与导热体相抵持且设置于外壳外部的散热端盖将导热体上吸收的热量的散发到外界,可以高效地将光源产生的热量从外壳内散发到外界,提高光源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装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热体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壳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装置的另一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装置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驱动电路板的仰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驱动电路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装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装置,包括:导热体1、第一电路板2、散热端盖3和外壳4;所述导热体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热面,每个导热面上贴合设置有第一电路板2,所述第一电路板2上设置有光源21;所述散热端盖3的底部与所述导热体1的顶部相抵持,即导热体1的顶部与散热端盖3的底部紧密接触;所述导热体1和所述第一电路板2均设置于所述外壳4内,所述散热端盖3设置于所述外壳4的顶部,用于密封所述导热体1和所述第一电路板2。
其中,导热体1可以为一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柱体结构,能够快速吸收第一电路板2上的热量,并将第一电路板2上的热量进行储存,以降低第一电路板2上所携带的热量,然后导热体1再通过其顶部结构将自身的热量传导至散热端盖3上,由散热端盖3将热量散发到外界环境中,实现设于外壳4内部的光源21的散热。导热体1的设置可以快速吸收第一电路板2上的热量,避免第一电路板2短时间内升温严重;且由于导热体1与设于外壳4外部的散热端盖3相抵持,导热体1可以将其热量经散热端盖3快速散发至外界,即将光源21的热量快速散发至外界环境中,实现外壳4内部热量的转移,保障了光源21的工作环境,延长了光源21的工作寿命。
外壳4可以采用透明玻璃或透明塑胶等透光率较高的材料制成,能够透出光源21所发出的光线。外壳4可以为中空结构且其顶部开口,导热体1和第一电路板2设置于外壳4内部,且导热体1的顶部结构从外壳4顶部开口处探出并与散热端盖3相抵持。所述外壳4顶部开口处与所述散热端盖3密封连接,用于将导热体1和第一电路板2密封设置于所述外壳4内。
可以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热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热体的俯视图。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光源装置的发光效果,可以在外壳4内安装多个光源21,所述导热体1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导热面11,相邻的两个导热面11之间设置有往外凸起的导热柱12,所述导热柱12的顶部与所述散热端盖3的底部相抵持。以图3为例,导热体1上设置有三个导热面11,且两两导热面11之间设置有一个导热柱12,共有三个导热柱12。其中,第一电路板2的面积可以设置为与导热面11的面积基本相同,由于每个导热面1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往外凸起的导热柱12,导热柱12还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即导热面11可以视为一个左右两侧设有限位柱的插槽,第一电路板2安装于该插槽内。其中,第一电路板2只能从导热面11的上方或下方插入到导热面11上,能够避免第一电路板2左右移动。此外,往外凸起设置的导热柱12增大了导热体1的储热面积,能够快速吸收第一电路板2上更多的热量,降低第一电路板2上的温度,保障光源21的工作环境。
另外,为减小导热体1的体积,缩小光源装置所占据的空间,所述导热柱12的外侧壁可以为圆弧面形状,所述导热体1上多个所述导热柱12的外侧壁均处于同一圆柱体的圆柱面上,所述圆柱体的中轴线与所述导热体1的中轴线重合。将多个导热柱12设计为中轴线一致的圆弧面形状,既保证了导热柱12的导热面积能够尽可能地大,又减小了导热体1整体的体积,避免光源装置占用空间过大。另外,导热柱12设置为圆弧面形状后,导热柱12两侧的内壁面可以对第一电路板2在径向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限制,即保证第一电路板2的整个面均紧贴于导热面11上,避免第一电路板2与导热面11之间存在缝隙。
可以参阅图5和图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壳的俯视图。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保证导热体1与外壳4之间的可靠连接,避免导热体1在外壳4内上下晃动或左右晃动,在所述导热柱12底部设置可以有卡接槽121,所述外壳4内侧壁的底部设置有卡接扣41,在将导热体1往下移动放置入外壳4时,导热柱12上的卡接槽121同时逐渐往下移动,外壳4内侧壁上的卡接扣41卡入导热柱12的卡接槽121内并与卡接槽121配合,以使得所述导热柱12卡紧于所述外壳4内部。值得注意的是,为保证外壳4上的卡接扣41具有一定的弹性而实现与卡接槽121的卡接配合,外壳4可以采用塑料等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外壳4内的卡接扣41同样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便于卡入卡接槽121内。
可以参阅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装置的另一结构爆炸示意图。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源装置还包括有:光源驱动电路板5和第二电路板6;其中,所述导热体1为中空结构,所述光源驱动电路板5设置于所述导热体1内部,所述第二电路板6设置于所述导热体1的顶部;所述光源驱动电路板5经所述第二电路板6与所述第一电路板2电气连接,以驱动所述光源21工作。具体地,所述第二电路板6设置于所述导热体1顶部开口处,所述第二电路板6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2的顶部结构以及所述光源驱动电路板5的顶部结构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电路板2与所述光源驱动电路板5电气连接。其中,第一电路板2的顶部结构以及光源驱动电路板5的顶部结构上均设置有导电组件,由于第二电路板6本身具有可导电的电路组件,两者的导电组件均与第二电路板6的电路组件电气连接,即可以实现第一电路板2与光源驱动电路板5之间的电路连接,光源驱动电路板5可以驱动第一电路板2上的光源21发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路板2和所述第二电路板6优选为金属导热板,具体可以包括有铝板、铜板或合金板等。采用金属导热板作为电路板,既能够保证导电作用,又能实现良好的导热效果,有利于光源21上的热量快速传导至导热面11上。另外,导热体1也可以采用金属等能够快速导热的材料,例如铝、铜或合金等。
具体地,可以参阅图8至图10,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装置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驱动电路板的仰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驱动电路板的俯视图。所述第二电路板6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61,所述第一电路板2的顶部结构为凸柱设计,第一电路板2顶部的凸柱结构与所述第一通孔61卡接,实现第一电路板2与第二电路板6之间的卡接固定。另外,当第一电路板2和第二电路板6均为金属导热板时,在第一电路板2的表面上镀上绝缘漆,第一电路板2邻近顶部凸柱结构的位置预留不镀有绝缘漆的第一导电部22,同样,在第二电路板6的表面上镀上绝缘漆,第二电路板6底部靠近第一通孔61的位置设置有不镀有绝缘漆的第二导电部62,所述第一导电部22与所述第二导电部62之间通过锡焊进行导电连接,即可实现第一电路板2与第二电路板6之间的电气连接,并且免去了接线操作,相比于接线连接,操作更为简单、连接更为可靠且占据空间小。
同理,所述第二电路板6上设置有第二通孔63,所述光源驱动电路板5的顶部结构为凸柱设计,光源驱动电路板5顶部的凸柱结构与与所述第二通孔63卡接,实现光源驱动电路板5与第二电路板6之间的卡接固定。另外,当光源驱动电路板5和第二电路板6均为金属导热板时,在光源驱动电路板5的表面上镀上绝缘漆,光源驱动电路板5邻近顶部凸柱结构的位置预留不镀有绝缘漆的第三导电部52,同样,在第二电路板6的表面上镀上绝缘漆,第二电路板6底部靠近第二通孔63的位置设置有不镀有绝缘漆的第四导电部64,所述第三导电部52与所述第四导电部64之间通过锡焊进行导电连接,即可实现光源驱动电路板5与第二电路板6之间的电气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光源驱动电路板5与外界的电源连接,实现光源驱动电路板5的供电,所述外壳4底部开有插电通孔42,所述光源驱动电路板5底部设置有导电插针51,所述导电插针51从所述插电通孔42处探出并与外界电源连接,在使用光源装置时,只需要将探出于外壳4外的导电插针51插入到与其匹配的供电插口中,即可实现光源驱动电路板5的供电,保证光源21的正常发光。另外,为了避免雨水、水雾等从外壳4底部的插电通孔42中进入外壳4内部,所述导电插针51与所述插电通孔42之间的缝隙密封,例如密封设置有防水胶。在装配过程中,在将导电插针51从插电通孔42中探出并固定后,可以在外壳4的外部或内部将导电插针51与插电通孔42之间细小的缝隙采用液体的防水胶进行密封堵住,等到防水胶凝固后即可实现插电通孔42的密封防水。
具体地,为了将导电插针51与插电通孔42之间的缝隙密封,可以在所述散热端盖3顶部开有灌胶孔31,用于供胶水灌入并密封所述导电插针51与所述插电通孔42之间的缝隙。在将光源装置装配好之后,从散热端盖3顶部的灌胶孔31处将液体胶水灌入,胶水从灌胶孔31进入,并经导热体1的中空结构流至外壳4的底部,将导电插针51与插电通孔42之间的缝隙密封堵住,实现密封防水;同时,在密封完毕导电插针51与插电通孔42之间的缝隙之后,还需要将灌胶孔31进行灌胶密封。通过灌胶孔31的设置,可以从外壳4内部将导电插针51与插电通孔42之间的缝隙密封,保证了密封胶凝固后位于外壳4内部,不容易受到磨损而掉落,同时还不影响导电插针51的正常插拔,还保证了光源装置整体的外观效果。
另外,为了便于将光源驱动电路板5上的导电插针51插入到外壳4底端的插电通孔42上,所述外壳4底部设置有两对平行的限位组件,两对限位组件分别设置于外壳4底部中插电通孔42的左右两侧,每对限位组件包括两根对称设置的限位柱,两根限位柱为前后对称设置,且同一对限位组件中的两根限位柱之间留有空隙,用于供所述光源驱动电路板5插入。通过设置限位组件与插电通孔42之间的位置,可以使得光源驱动电路板5在根据限位组件的位置插入到限位组件之间时,光源驱动电路板5上的导电插针51刚好从插电通孔42穿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外壳4的外侧壁上镂空设置有至少一个散热通孔,所述导热柱12从所述散热通孔探出并暴露于外界的空气中,所述导热柱12的侧壁与所述散热通孔的边缘部分之间的空隙密封。由于导热柱12从外壳4的散热通孔上探出,能够与外界的空气实现正常换热,快速将热量散发至空气中;另外导热柱12与散热通孔之间的空隙密封,雨水等外物无法从空隙进入到外壳4内,实现了无缝防水,既兼具了快速散热的功能,又兼具了防水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导热柱12的外侧面紧贴于外壳4的内侧壁,因此在外壳4的侧壁上开有散热通孔时,导热柱12与外壳4之间的缝隙较小,用防水胶即可轻易封住。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热体,所述导热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热面;
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光源且所述第一电路板贴合于所述导热面上;
散热端盖,所述散热端盖的底部与所述导热体的顶部相抵持;
外壳,所述导热体和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散热端盖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部,用于密封所述导热体和所述电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导热面,相邻的两个导热面之间设置有往外凸起的导热柱;
所述导热柱的顶部与所述散热端盖的底部相抵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柱的外侧壁为圆弧面形状,所述导热体上多个所述导热柱的外侧壁均处于同一圆柱体的圆柱面上,所述圆柱体的中轴线与所述导热体的中轴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柱底部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外壳内侧壁的底部设置有卡接扣,所述卡接扣与所述卡接槽配合,以使得所述导热柱卡紧于所述外壳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源驱动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导热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光源驱动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导热体内部,所述第二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导热体的顶部;
所述光源驱动电路板经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气连接,以驱动所述光源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底部开有插电通孔,所述光源驱动电路板底部设置有导电插针,所述导电插针从所述插电通孔处探出并与外界电源连接;
所述导电插针与所述插电通孔之间的缝隙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端盖顶部开有灌胶孔,用于供胶水灌入并密封所述导电插针与所述插电通孔之间的缝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两对平行的限位组件,每对限位组件包括两根对称设置的限位柱,同一对限位组件中的两根限位柱之间留有空隙,用于供所述光源驱动电路板插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电路板的顶部结构与所述第一通孔卡接,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之间锡焊连接;
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光源驱动电路板的顶部结构与所述第二通孔卡接,所述光源驱动电路板的顶部结构上设置有第三导电部,所述第二电路板的顶部设置有第四导电部,所述第三导电部与所述第四导电部之间锡焊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侧壁开有散热通孔,所述导热柱从所述散热通孔探出并暴露于外界的空气中,所述导热柱的侧壁与所述散热通孔的边缘部分之间的空隙密封。
CN201822256913.6U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光源装置 Active CN2090420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56913.6U CN209042021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光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56913.6U CN209042021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光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42021U true CN209042021U (zh) 2019-06-28

Family

ID=67045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56913.6U Active CN209042021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光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420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6141A (zh) * 2018-12-29 2019-03-22 深圳市万家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6141A (zh) * 2018-12-29 2019-03-22 深圳市万家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装置
CN109506141B (zh) * 2018-12-29 2024-11-08 深圳市万家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74224A (zh) 一种插拔式led芯片散热器一体化光源与透镜结构
CN102155699A (zh) 一种防水防尘led灯具
WO2010088790A1 (zh) 照射角度可调节的led光源模组及led路灯
CN201184572Y (zh) 大功率led路灯
CN201973481U (zh) Led防爆泛光灯
KR20150086226A (ko) 통용성 led 벌브 구성 방법과 스냅 링 렌즈 타입 led 벌브 및 led 램프
CN202032396U (zh) Led道路照明灯具模组
CN209042021U (zh) 一种光源装置
CN107816670A (zh) 一种模组化防水大功率led光电源总成
CN201599593U (zh) 多面发光的大功率led灯泡
CN202647387U (zh) 一种led射灯泡
CN205717095U (zh) 一种插拔式led芯片散热器一体化光源与透镜结构
CN207230491U (zh) 灯具散热结构
CN207179351U (zh) Led隧道灯
CN201318564Y (zh) 具有防水接头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结构
CN214405698U (zh) 一种结构防水无缝对接的线条灯
CN201003736Y (zh) 半导体led路灯散热结构
CN109506141A (zh) 一种光源装置
CN201003738Y (zh) 半导体led路灯散热器
CN209196578U (zh) 一种led光源装置
CN209042022U (zh) 一种防水光源装置
CN210069606U (zh) 一种防爆防水型led泛光灯
CN202082676U (zh) 一种防水防尘led灯具
CN107202259A (zh) 一种模块化球泡照明灯具
CN207132173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led投光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