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81361U - 一种可防垃圾掉落的隧道用下水道井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防垃圾掉落的隧道用下水道井盖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981361U CN208981361U CN201821002465.0U CN201821002465U CN208981361U CN 208981361 U CN208981361 U CN 208981361U CN 201821002465 U CN201821002465 U CN 201821002465U CN 208981361 U CN208981361 U CN 2089813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plate
- shaft lid
- mounting blocks
- auxiliary shaft
- l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17 excl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41 tunne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防垃圾掉落的隧道用下水道井盖,包括主井盖和第一连接板,所述主井盖的顶部连接有副井盖,且副井盖的内部开设有排水孔,所述副井盖的中间设置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安装有拉手,所述副井盖的右侧固定有第一安装块,所述主井盖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块,且第二安装块和第一安装块的内部均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副井盖,且第一连接板的底部固定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底部连接有卡槽,且卡槽与第二连接板相连接。该可防垃圾掉落的隧道用下水道井盖,设置有副井盖,且副井盖与主井盖的连接方式为铰接,当杂物卡在副井盖与第一连接板之间时,便于打开副井盖,将杂物进行清理,为工作人员带来便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防垃圾掉落的隧道用下水道井盖。
背景技术
隧道一般是指修建在地下或水下或者在山体中,铺设铁路或修筑公路供机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隧道中会设置下水道,用来排除积水保证隧道可以正常通行,但是现有的下水道井盖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一些大颗粒垃圾,类似塑料袋,容易从井盖的缝隙中掉落进下水管,引起下水管堵塞,而且在积水量大的情况下,不能调节井盖的通水量,导致排水速度慢,降低了井盖的使用效率,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可防垃圾掉落的隧道用下水道井盖,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垃圾掉落的隧道用下水道井盖,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下水道井盖容易使一些大颗粒垃圾,类似塑料袋,从井盖的缝隙中掉落进下水管,引起下水管堵塞,而且在积水量大的情况下,不能调节井盖的通水量,导致排水速度慢,降低了井盖的使用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防垃圾掉落的隧道用下水道井盖,包括主井盖和第一连接板,所述主井盖的顶部连接有副井盖,且副井盖的内部开设有排水孔,所述副井盖的中间设置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安装有拉手,所述副井盖的右侧固定有第一安装块,所述主井盖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块,且第二安装块和第一安装块的内部均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副井盖,且第一连接板的底部固定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底部连接有卡槽,且卡槽与第二连接板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井盖与副井盖的连接方式为铰接。
优选的,所述副井盖的中间镶嵌有凹槽,且凹槽的深度小于副井盖的厚度,并且凹槽左右两侧的内壁与拉手之间存在间隔。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块与主井盖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第一安装块为“凹”状,并且第一安装块上的固定孔的位置与第二安装块上的固定孔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均为网孔状,且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孔径大小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卡块为一体结构,且卡块通过卡槽与第二连接板构成旋转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防垃圾掉落的隧道用下水道井盖,
(1)设置有副井盖,且副井盖与主井盖的连接方式为铰接,当杂物卡在副井盖与第一连接板之间时,便于打开副井盖,将杂物进行清理,为工作人员带来便利;
(2)副井盖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为网孔状,并且孔径小于副井盖上排水孔的孔径,这样便于将掺杂在积水中的塑料袋进行拦截,防止塑料袋进入下水管中造成堵塞的现象;
(3)第一连接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通过卡块与第二连接板内的卡槽构成旋转结构,并且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孔径相等,当积水量较大时,可以转动第一连接板,使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空隙减小,进而提高积水的流通速度,提高了该井盖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板与第二安装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井盖;2、副井盖;3、排水孔;4、凹槽;5、拉手;6、第一安装块;7、第二安装块;8、固定孔;9、第一连接板;10、卡块;11、第二连接板;12、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防垃圾掉落的隧道用下水道井盖,包括主井盖1、副井盖2、排水孔3、凹槽4、拉手5、第一安装块6、第二安装块7、固定孔8、第一连接板9、卡块10、第二连接板11和卡槽12,主井盖1的顶部连接有副井盖2,且副井盖2的内部开设有排水孔3,主井盖1与副井盖2的连接方式为铰接,方便副井盖2的打开,进而便于对卡住的垃圾进行清理,副井盖2的中间设置有凹槽4,且凹槽4的内壁安装有拉手5,副井盖2的中间镶嵌有凹槽4,且凹槽4的深度小于副井盖2的厚度,并且凹槽4左右两侧的内壁与拉手5之间存在间隔,减小占用空间,不影响车辆的行驶,同时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副井盖2的右侧固定有第一安装块6,第一安装块6与主井盖1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第一安装块6为“凹”状,并且第一安装块6上的固定孔8的位置与第二安装块7上的固定孔8的位置相对应,方便对主井盖1与副井盖2进行固定,防止副井盖2在使用中出现移动的现象,主井盖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块7,且第二安装块7和第一安装块6的内部均设置有固定孔8,第一连接板9的顶部设置有副井盖2,且第一连接板9的底部固定有卡块10,第一连接板9与第二连接板11均为网孔状,且第一连接板9与第二连接板11的孔径大小相等,在不影响积水排除的情况下,可以将大颗粒垃圾进行拦截,减少垃圾堵塞下水道的现象,第一连接板9与卡块10为一体结构,且卡块10通过卡槽12与第二连接板11构成旋转结构,当积水量较大时,可以转动第一连接板9,减小网孔之间的间隙,进而提高积水的流通速度,卡块10的底部连接有卡槽12,且卡槽12与第二连接板11相连接。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可防垃圾掉落的隧道用下水道井盖时,首先工作人员将该井盖安装在隧道的相应位置,然后将第一连接板9底部的卡块10沿着第二连接板11内的卡槽12转动,使第一连接板9的孔径与第二连接板11的孔径相互错开,不处于同一直线上,之后工作人员将副井盖2绕着铰链转动关闭,由于第一安装块6上的固定孔8的位置与第二安装块7上的固定孔8的位置相对应,所以在副井盖2关闭时,第一安装块6与第二安装块7相互吻合,然后工作人员将固定螺栓插入固定孔8内,即对副井盖2与主井盖1之间进行固定,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副井盖2出现移动的现象,当遇到雨量较小时,积水会流进排水孔3,再从第一连接板9与第二连接板11网孔之间的间隙中流进下水管,进行积水排除,如果有塑料袋之类的垃圾,会被第一连接板9拦截,不影响积水排除的工作,当雨量较大时,工作人员先从固定孔8内取出固定螺栓,然后将手伸进凹槽4内握住拉手5,将副井盖2打开,然后将第一连接板9底部的卡块10沿着卡槽12转动,使得第一连接板9的孔径与第二连接板11的孔径相互对齐,即孔径位于同一直线上,缩小了孔径之间的间隙,使积水流通的速度加快,进一步保证了该井盖的使用效率,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可防垃圾掉落的隧道用下水道井盖,包括主井盖(1)和第一连接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井盖(1)的顶部连接有副井盖(2),且副井盖(2)的内部开设有排水孔(3),所述副井盖(2)的中间设置有凹槽(4),且凹槽(4)的内壁安装有拉手(5),所述副井盖(2)的右侧固定有第一安装块(6),所述主井盖(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块(7),且第二安装块(7)和第一安装块(6)的内部均设置有固定孔(8),所述第一连接板(9)的顶部设置有副井盖(2),且第一连接板(9)的底部固定有卡块(10),所述卡块(10)的底部连接有卡槽(12),且卡槽(12)与第二连接板(1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垃圾掉落的隧道用下水道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井盖(1)与副井盖(2)的连接方式为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垃圾掉落的隧道用下水道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井盖(2)的中间镶嵌有凹槽(4),且凹槽(4)的深度小于副井盖(2)的厚度,并且凹槽(4)左右两侧的内壁与拉手(5)之间存在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垃圾掉落的隧道用下水道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块(6)与主井盖(1)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第一安装块(6)为“凹”状,并且第一安装块(6)上的固定孔(8)的位置与第二安装块(7)上的固定孔(8)的位置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垃圾掉落的隧道用下水道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9)与第二连接板(11)均为网孔状,且第一连接板(9)与第二连接板(11)的孔径大小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垃圾掉落的隧道用下水道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9)与卡块(10)为一体结构,且卡块(10)通过卡槽(12)与第二连接板(11)构成旋转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02465.0U CN208981361U (zh) | 2018-06-27 | 2018-06-27 | 一种可防垃圾掉落的隧道用下水道井盖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02465.0U CN208981361U (zh) | 2018-06-27 | 2018-06-27 | 一种可防垃圾掉落的隧道用下水道井盖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81361U true CN208981361U (zh) | 2019-06-14 |
Family
ID=66779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002465.0U Active CN208981361U (zh) | 2018-06-27 | 2018-06-27 | 一种可防垃圾掉落的隧道用下水道井盖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98136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60606A (zh) * | 2018-06-27 | 2018-09-21 | 贵州大学 | 一种可防垃圾掉落的隧道用下水道井盖 |
-
2018
- 2018-06-27 CN CN201821002465.0U patent/CN20898136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60606A (zh) * | 2018-06-27 | 2018-09-21 | 贵州大学 | 一种可防垃圾掉落的隧道用下水道井盖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959477U (zh) | 一种包括多功能污水处理设备的分流井 | |
KR101543235B1 (ko) | 하수구용 배수장치 | |
CN208981361U (zh) | 一种可防垃圾掉落的隧道用下水道井盖 | |
CN206829330U (zh) | 雨水井 | |
CN212271162U (zh) |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 |
CN105501771A (zh) | 垃圾压缩车及其自重旋转式污水收集装置 | |
CN207794259U (zh) | 防臭地漏 | |
CN206829303U (zh) | 雨水截污分流装置及排水系统 | |
CN211172278U (zh) | 一种能保持通畅的排水管道 | |
CN213682299U (zh)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及排放装置 | |
CN214497805U (zh) |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装置 | |
KR100648265B1 (ko) | 차집관거의 토사 유입 방지장치 | |
CN206769008U (zh) | 防臭气易清掏型雨水口内置器 | |
CN211200658U (zh) |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 |
CN210372154U (zh) | 一种城市雨污分流防倒灌装置 | |
CN209742039U (zh) | 一种机场大排水量的雨水篦子 | |
CN208884688U (zh) | 一种公路退水槽 | |
CN208455676U (zh) | 一种井盖铸铁件 | |
CN206829103U (zh) | 一种水利工程下水管道垃圾拦截装置 | |
CN216340002U (zh) | 一种园林景观设计的前期规划雨水口的自动盖板 | |
CN206467527U (zh) | 一种道路排水至植草沟的缓冲装置 | |
KR200381089Y1 (ko) | 차집관거의 토사 유입 방지장치 | |
CN220814183U (zh) | 一种具有防堵塞结构的排水井盖 | |
CN220538815U (zh) | 一种城市雨水管网的雨污分流装置 | |
CN209941867U (zh) | 自控截污装置及排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