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57717U - 压力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压力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957717U CN208957717U CN201821398303.3U CN201821398303U CN208957717U CN 208957717 U CN208957717 U CN 208957717U CN 201821398303 U CN201821398303 U CN 201821398303U CN 208957717 U CN208957717 U CN 2089577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t
- handle
- pressure cooking
- cooking appliance
- transverse sl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82 po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547 stew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煲体、保温罩以及内锅,保温罩的顶部设置有锅牙,内锅具有烹饪腔;锅盖,盖设在锅体上,锅盖具有与锅牙配合的盖牙;把手,内锅的顶部具有向外延伸的锅沿,把手设置在内锅的上部,且部分把手位于锅沿的周向外侧,保温罩的顶部具有与锅牙间隔设置的第一避让口用以避让把手。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力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力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匚式电压力锅包括锅体以及盖设在锅体上的锅盖,锅体包括煲体以及设置于煲体内的内锅,通常内锅上设置有把手以方便用户拿取。把手的设置位置一般为内锅的中上部或内锅的上部。对于把手设置于内锅中上部的匚式电压力锅来说,上述结构对于煲体的体积影响较大,使得电压力锅的整体体积较大,不利于电压力锅的小型化。而对于把手设置于内锅上部的匚式电压力锅来说,虽然减小了产品整体的体积,但是把手对锅牙影响大,导致难以加工,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力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煲体、保温罩以及内锅,保温罩的顶部设置有锅牙,内锅具有烹饪腔;锅盖,盖设在锅体上,锅盖具有与锅牙配合的盖牙;把手,内锅的顶部具有向外延伸的锅沿,把手设置在内锅的上部,且部分把手位于锅沿的周向外侧,保温罩的顶部具有与锅牙间隔设置的第一避让口用以避让把手。
进一步地,把手包括把手本体以及连接件,把手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内锅上,部分把手本体位于锅沿的周向外侧,把手本体由隔热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把手本体包括第一横板、设置于第一横板的远离内锅一侧并向上延伸的立板以及设置于立板的上部并向内锅延伸的第二横板,第二横板位于锅沿的下方并能够与锅沿配合,第二横板在上下方向上将立板分隔为上板段以及下板段,上板段位于锅沿的周向外侧。
进一步地,第二横板与锅沿之间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凸起结构以及第一凹入结构,第一凸起结构与第一凹入结构中的一个设置在锅沿上,第一凸起结构与第一凹入结构中的另一个设置在第二横板上。
进一步地,内锅包括底壁以及侧壁,侧壁包括与底壁连接的弧壁段以及位于弧壁段的顶部的直壁段,连接件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连接片以及位于第一连接片顶部并背离内锅延伸的第二连接片,第一连接片与直壁段连接,第二连接片与第一横板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片与第一横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
进一步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凸起结构以及第二凹入结构,第二凸起结构与第二凹入结构中的一个设置在第二连接片上,第二凸起结构与第二凹入结构中的另一个设置在第一横板上。
进一步地,连接件为金属件,连接件与把手本体通过紧固件连接,连接件与内锅通过铆钉连接。
进一步地,锅盖包括上盖组件以及设置在上盖组件内的内盖,盖牙设置在内盖上,部分把手在内锅的轴向方向上位于内盖内侧,且把手在内锅的径向方向上不突出于内盖。
进一步地,压力烹饪器具还包括:加热装置,设置于内锅的底部,加热装置能够支撑内锅,并且能够加热烹饪腔内的食物。
进一步地,煲体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顶部的中板,中板包括水平环板、位于水平环板内圈并向上延伸的凸筋以及位于水平环板外圈的凸台,凸筋上设置有与第一避让口对应的第二避让口,凸台的高度高于凸筋的高度以在锅体的径向方向上遮蔽第二避让口。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把手设置在内锅的上部,上述结构使得把手对锅体的尺寸影响较小,从而保证压力烹饪器具的整体体积较小,能够实现产品小型化的目的。此外,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用以避让把手的第一避让口与锅牙间隔设置,上述结构使得锅牙的结构不受把手影响,使得保温罩加工简单,且强度可靠,成本低,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力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力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压力烹饪器具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力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纵剖结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压力烹饪器具的内锅以及把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压力烹饪器具的把手的把手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的压力烹饪器具的煲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的压力烹饪器具的保温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示出了图1的压力烹饪器具的把手的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烹饪腔;10、锅体;11、煲体;111、外壳;112、中板;113、水平环板;114、凸筋;115、凸台;116、第二避让口;12、保温罩;121、锅牙;122、第一避让口;13、内锅;131、锅沿;132、侧壁;133、弧壁段;134、直壁段;135、底壁;20、锅盖;21、上盖组件;22、内盖;30、把手;31、把手本体;311、第一横板;312、立板;313、第二横板;314、上板段;315、下板段;32、连接件;321、第一连接片;322、第二连接片;40、第一定位结构;41、第一凸起结构;42、第一凹入结构;50、第二定位结构;51、第二凸起结构;52、第二凹入结构;60、加热装置;70、紧固件;80、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锅盖20以及把手30。其中,锅体10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煲体11、保温罩12以及内锅13,保温罩12的顶部设置有锅牙121,内锅13具有烹饪腔1。锅盖20盖设在锅体10上,锅盖20具有与锅牙121配合的盖牙。内锅13的顶部具有向外延伸的锅沿131,把手30设置在内锅13的上部,且部分把手30位于锅沿131的周向外侧,保温罩12的顶部具有与锅牙121间隔设置的第一避让口122用以避让把手30。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把手30设置在内锅13的上部,上述结构使得把手30对锅体10的尺寸影响较小,从而保证压力烹饪器具的整体体积较小,能够实现产品小型化的目的。此外,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用以避让把手的第一避让口122与锅牙121间隔设置,上述结构使得锅牙121的结构(保温罩12的锅牙121处)不受把手影响,使得保温罩12加工简单,且强度可靠,成本低,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力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如图1至图5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把手30包括把手本体31以及连接件32,把手30通过连接件32固定在内锅13上,部分把手本体31位于锅沿131的周向外侧,把手本体31由隔热材料制成。上述结构能够防止用户手指接触到温度较高的锅沿131,防止用户烫伤,保证用户使用安全。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把手本体31包括第一横板311、设置于第一横板311的远离内锅13一侧并向上延伸的立板312以及设置于立板312的上部并向内锅13延伸的第二横板313,第二横板313位于锅沿131的下方并能够与锅沿131配合,第二横板313在上下方向上将立板312分隔为上板段314以及下板段315,上板段314位于锅沿131的周向外侧。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横板313与锅沿131之间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40。上述结构能够防止第二横板313相对于锅沿131晃动,使得把手30能够牢固地装配在内锅13上。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40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凸起结构41以及第一凹入结构42,第一凸起结构41与第一凹入结构42中的一个设置在锅沿131上,第一凸起结构41与第一凹入结构42中的另一个设置在第二横板313上。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横板313上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41,第一凸起结构41为凸柱,锅沿131上设置有第一凹入结构42,第一凹入结构42为与凸柱配合的凹孔。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锅13包括底壁135以及侧壁132,侧壁132包括与底壁135连接的弧壁段133以及位于弧壁段133的顶部的直壁段134,连接件32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连接片321以及位于第一连接片321顶部并背离内锅13延伸的第二连接片322,第一连接片321与直壁段134连接,第二连接片322与第一横板311连接。上述结构简单,能够保证把手30水平地设置在内锅13上,便于用户拿取。
如图2、图4、图5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2为金属件,连接件32与把手本体31通过紧固件70连接,连接件32与内锅13通过铆钉80连接。上述结构简单,使得连接件32能够牢固地固定在内锅上,并与把手本体31稳定固定。
在通过紧固件70(螺钉)将连接件32固定在把手本体31上时,为了防止第二连接片322与第一横板311相对窜动,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片322与第一横板311之间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50。上述结构能够限制第一横板311的位置,从而便于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结构50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凸起结构51以及第二凹入结构52,第二凸起结构51与第二凹入结构52中的一个设置在第二连接片322上,第二凸起结构51与第二凹入结构52中的另一个设置在第一横板311上。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和装配。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锅盖20包括上盖组件21以及设置在上盖组件21内的内盖22,盖牙设置在内盖22上,部分把手30在内锅13的轴向方向上位于内盖22内侧,且把手30在内锅13的径向方向上不突出于内盖22。上述结构能够充分利用内盖22内的空间并尽量减小把手对煲体的影响,以减小产品整体的体积,利于产品小型化。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压力烹饪器具还包括加热装置60,加热装置60设置于内锅13的底部,加热装置60能够支撑内锅13,并且能够加热烹饪腔1内的食物。
如图3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煲体11包括外壳111以及设置在外壳111顶部的中板112,中板112包括水平环板113、位于水平环板113内圈并向上延伸的凸筋114以及位于水平环板113外圈的凸台115,凸筋114上设置有与第一避让口122对应的第二避让口116,凸台115的高度高于凸筋114的高度以在锅体10的径向方向上遮蔽第二避让口116。上述结构使得在锅盖盖合在锅体上的情况下,用户看不到内锅的把手,一方面避免压力烹饪器具外部的灰尘进入内锅把手处,保证内锅的清洁;另一方面使得压力烹饪器具的外观更整洁、美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10),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煲体(11)、保温罩(12)以及内锅(13),所述保温罩(12)的顶部设置有锅牙(121),所述内锅(13)具有烹饪腔(1);
锅盖(20),盖设在所述锅体(10)上,所述锅盖(20)具有与所述锅牙(121)配合的盖牙;
把手(30),所述内锅(13)的顶部具有向外延伸的锅沿(131),所述把手(30)设置在所述内锅(13)的上部,且部分所述把手(30)位于所述锅沿(131)的周向外侧,所述保温罩(12)的顶部具有与所述锅牙(121)间隔设置的第一避让口(122)用以避让所述把手(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30)包括把手本体(31)以及连接件(32),所述把手(30)通过所述连接件(32)固定在所述内锅(13)上,部分所述把手本体(31)位于所述锅沿(131)的周向外侧,所述把手本体(31)由隔热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本体(31)包括第一横板(311)、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板(311)的远离所述内锅(13)一侧并向上延伸的立板(312)以及设置于所述立板(312)的上部并向所述内锅(13)延伸的第二横板(313),所述第二横板(313)位于所述锅沿(131)的下方并能够与所述锅沿(131)配合,所述第二横板(313)在上下方向上将所述立板(312)分隔为上板段(314)以及下板段(315),所述上板段(314)位于所述锅沿(131)的周向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板(313)与所述锅沿(131)之间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40)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凸起结构(41)以及第一凹入结构(42),所述第一凸起结构(41)与所述第一凹入结构(42)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锅沿(131)上,所述第一凸起结构(41)与所述第一凹入结构(42)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板(313)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13)包括底壁(135)以及侧壁(132),所述侧壁(132)包括与所述底壁(135)连接的弧壁段(133)以及位于所述弧壁段(133)的顶部的直壁段(134),所述连接件(32)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连接片(32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片(321)顶部并背离所述内锅(13)延伸的第二连接片(322),所述第一连接片(321)与所述直壁段(13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322)与所述第一横板(31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片(322)与所述第一横板(311)之间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5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50)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凸起结构(51)以及第二凹入结构(52),所述第二凸起结构(51)与所述第二凹入结构(52)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片(322)上,所述第二凸起结构(51)与所述第二凹入结构(52)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板(311)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2)为金属件,所述连接件(32)与所述把手本体(31)通过紧固件(70)连接,所述连接件(32)与所述内锅(13)通过铆钉(8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20)包括上盖组件(21)以及设置在所述上盖组件(21)内的内盖(22),所述盖牙设置在所述内盖(22)上,部分所述把手(30)在所述内锅(13)的轴向方向上位于所述内盖(22)内侧,且所述把手(30)在所述内锅(13)的径向方向上不突出于所述内盖(22)。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烹饪器具还包括:
加热装置(60),设置于所述内锅(13)的底部,所述加热装置(60)能够支撑所述内锅(13),并且能够加热所述烹饪腔(1)内的食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11)包括外壳(111)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111)顶部的中板(112),所述中板(112)包括水平环板(113)、位于所述水平环板(113)内圈并向上延伸的凸筋(114)以及位于所述水平环板(113)外圈的凸台(115),所述凸筋(114)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避让口(122)对应的第二避让口(116),所述凸台(115)的高度高于所述凸筋(114)的高度以在所述锅体(10)的径向方向上遮蔽所述第二避让口(11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398303.3U CN208957717U (zh) | 2018-08-28 | 2018-08-28 | 压力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398303.3U CN208957717U (zh) | 2018-08-28 | 2018-08-28 | 压力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57717U true CN208957717U (zh) | 2019-06-11 |
Family
ID=66753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398303.3U Active CN208957717U (zh) | 2018-08-28 | 2018-08-28 | 压力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957717U (zh) |
-
2018
- 2018-08-28 CN CN201821398303.3U patent/CN20895771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5203049B2 (en) | Multifunctional Cookware | |
CN203597772U (zh) | 兼具烘烤功能的电煮锅 | |
CN206354856U (zh) | 降低糖分的煮饭装置 | |
CN203597771U (zh) | 兼具光波烘烤功能的电煮锅 | |
CN208755660U (zh) | 一种可调节蒸笼高度的电饭煲 | |
CN208957717U (zh) | 压力烹饪器具 | |
CN206006982U (zh) | 蒸汽消毒盖和蒸汽消毒锅 | |
CN109124319B (zh) | 一种蒸笼及蒸具 | |
CN209003565U (zh) | 压力烹饪器具 | |
CN207928188U (zh) | 一种锅盖和锅体并用的多用途锅 | |
WO2016172984A1 (zh) | 一种新型双内胆电饭锅 | |
CN209219936U (zh) | 烹饪器具及其内锅 | |
CN209499516U (zh) | 组合式多士炉 | |
CN203207794U (zh) | 一种慢炖锅 | |
CN201624511U (zh) | 内锅带把手的电压力烹饪器具 | |
CN211270164U (zh) | 带有可拆卸提手的蒸笼组件及电饭煲 | |
CN207561836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547779U (zh) | 双锅内胆及电饭煲 | |
CN213371312U (zh) | 一种多功能早餐机 | |
CN210611912U (zh) | 一种操作方便的食物处理机 | |
CN204862582U (zh) | 一种集成式多功能电煮炉 | |
CN211022180U (zh) | 蒸笼及烹饪器具 | |
CN216429272U (zh) | 烤箱门把手结构 | |
CN210748700U (zh) | 一种多用型平底锅 | |
CN205697258U (zh) | 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