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31163U - 一种升降式汽车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升降式汽车充电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931163U CN208931163U CN201821677922.6U CN201821677922U CN208931163U CN 208931163 U CN208931163 U CN 208931163U CN 201821677922 U CN201821677922 U CN 201821677922U CN 208931163 U CN208931163 U CN 2089311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pile
- pile body
- lead screw
- groove
- lifting ty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升降式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充电的插头,所述充电桩本体下端与电缆连接,地面向下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凹槽,所述凹槽侧壁设置有预制表面,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充电桩本体做上升或者下降运动的动力机构,所述充电桩本体上端设置有挡盖,所述挡盖外端位于所述充电桩本体外侧,所述挡盖外端下表面沿远离所述充电桩本体的方向向斜下方倾斜设置,所述凹槽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挡盖下端匹配的槽口,所述槽口下端向下连接有出水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式汽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电动汽车或者是带有电动驱动的混合动力车型越来越被消费者所接受。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内,可以根据不同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以便于与电动汽车充电插口连接。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充电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够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传统的充电桩多固定在地面上,在无需充电时,占用较大的空间,而且如果是在露天停车场,防水性能不好,还会遭受雨水的侵蚀,影响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占用空间小,安全系数高,使用寿命长的升降式汽车充电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升降式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充电的插头,所述充电桩本体下端与电缆连接,地面向下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凹槽,所述凹槽侧壁设置有预制表面,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充电桩本体做上升或者下降运动的动力机构,所述充电桩本体上端设置有挡盖,所述挡盖外端位于所述充电桩本体外侧,所述挡盖外端下表面沿远离所述充电桩本体的方向向斜下方倾斜设置,所述凹槽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挡盖下端匹配的槽口,所述槽口下端向下连接有出水管。
这样,使用过程中,依靠动力机构带动充电桩本体在凹槽内做上升或下降运动,在需要利用充电桩本体进行充电时,动力机构带动充电桩本体上升至地面上方,然后人工通过充电桩上设置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操作,然后将插头插入待充电汽车内即可,在充电结束后,人工将插头拔下,挂在充电桩本体上,然后动力机构带动充电桩本体向下运动至凹槽内,避免占用空间,而且可以对充电桩本体做到保护效果,避免遭到人为破坏造成的必要的损失。充电桩本体上端设置有挡盖,可以对充电桩本体起到挡雨以及遮阳的效果,延长使用寿命,挡块与槽口配合,即使雨水进入槽口内,由于槽口形状与挡块匹配,使得槽口形成用于容纳雨水的容纳槽,槽口下端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下端连接地下污水管道,进入槽口内的水直接排走,避免进入凹槽内,可以更好地保护充电桩本体,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安全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竖向设置在所述凹槽内的丝杠,所述丝杠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凹槽侧壁外凸形成丝杠容纳空间,所述丝杠容纳空间上方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向下设置且通过联轴器与所述丝杠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丝杠下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丝杠容纳空间内,所述丝杠上旋接配合有螺母,所述丝杠容纳空间外侧正对竖向设置有两根限位柱,所述螺母向外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滑动配合在所述限位柱之间,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限位柱外侧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桩本体下端固定连接。
这样,电机在动作时,带动丝杠转动,电机均为同步电机,同步转动,带动丝杠上的螺母同步移动,通过连接块带动充电桩本体上升或者下降,设置有限位柱,为了避免连接块转动,可以更好的保证连接块上下移动,提高操作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地面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还包括PLC可编程控制组件,所述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电机均与所述PLC可编程控制组件电连接。
这样,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在汽车进行充电式,压动压力传感器,PLC可编程控制组件检测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后控制电机动作,提高整个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进一步的,所述挡盖上表面向上设置有荧光柱。
这样,可以方便发现充电桩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槽底设置有缓冲减震机构,所述缓冲减震机构包括竖向设置在所述凹槽槽底的弹簧,所述弹簧上端固定安装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电缆下端向下穿过所述开口与交流电网连接。
这样,设置有缓冲减震机构,可以更好的避免充电桩本体与凹槽槽底硬性接触,可以更好的对充电桩本体进行保护。
进一步的,所述电缆呈弹簧状螺旋设置。
这样,电缆具有一定的可以伸长和压缩的长度,避免充电桩本体在上升或者下降过程中对其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升降式汽车充电桩位于地面下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升降式汽车充电桩位于地面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2所示,一种升降式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所述充电桩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充电的插头11,所述充电桩本体1下端与电缆12连接,地面向下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凹槽,所述凹槽侧壁设置有预制表面,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充电桩本体1做上升或者下降运动的动力机构,所述充电桩本体1上端设置有挡盖2,所述挡盖2外端位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外侧,所述挡盖2外端下表面沿远离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方向向斜下方倾斜设置,所述凹槽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挡盖2下端匹配的槽口14,所述槽口14下端向下连接有出水管3。
这样,使用过程中,依靠动力机构带动充电桩本体在凹槽内做上升或下降运动,在需要利用充电桩本体进行充电时,动力机构带动充电桩本体上升至地面上方,然后人工通过充电桩上设置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4操作,然后将插头插入待充电汽车内即可,在充电结束后,人工将插头拔下,挂在充电桩本体上,然后动力机构带动充电桩本体向下运动至凹槽内,避免占用空间,而且可以对充电桩本体做到保护效果,避免遭到人为破坏造成的必要的损失。充电桩本体上端设置有挡盖,可以对充电桩本体起到挡雨以及遮阳的效果,延长使用寿命,挡块与槽口配合,即使雨水进入槽口内,由于槽口形状与挡块匹配,使得槽口形成用于容纳雨水的容纳槽,槽口下端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下端连接地下污水管道,进入槽口内的水直接排走,避免进入凹槽内,可以更好地保护充电桩本体,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安全性能。具体的,充电桩本体的结构为现有结构,其上设置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为现有技术。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竖向设置在所述凹槽13内的丝杠5,所述丝杠5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凹槽13侧壁外凸形成丝杠容纳空间,所述丝杠容纳空间上方固定安装有电机51,所述电机51的输出轴向下设置且通过联轴器与所述丝杠5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丝杠5下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丝杠容纳空间内,所述丝杠5上旋接配合有螺母52,所述丝杠容纳空间外侧正对竖向设置有两根限位柱,所述螺母52向外连接有连接块53,所述连接块53滑动配合在所述限位柱之间,所述连接块53位于所述限位柱外侧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桩本体1下端固定连接。
这样,电机在动作时,带动丝杠转动,电机均为同步电机,同步转动,带动丝杠上的螺母同步移动,通过连接块带动充电桩本体上升或者下降,设置有限位柱,为了避免连接块转动,可以更好的保证连接块上下移动,提高操作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地面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6,还包括PLC可编程控制组件,所述压力传感器6以及所述电机51均与所述PLC可编程控制组件电连接。
这样,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在汽车进行充电式,压动压力传感器,PLC可编程控制组件检测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后控制电机动作,提高整个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压力传感器分布设置在待充电汽车停车区域,方便检测。
进一步的,所述挡盖2上表面向上设置有荧光柱21。
这样,可以方便发现充电桩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13槽底设置有缓冲减震机构,所述缓冲减震机构包括竖向设置在所述凹槽槽底的弹簧7,所述弹簧7上端固定安装有缓冲板8,所述缓冲板8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电缆下端向下穿过所述开口与交流电网连接。
这样,设置有缓冲减震机构,可以更好的避免充电桩本体与凹槽槽底硬性接触,可以更好的对充电桩本体进行保护。
进一步的,所述电缆呈弹簧状螺旋设置。
这样,电缆具有一定的可以伸长和压缩的长度,避免充电桩本体在上升或者下降过程中对其造成损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升降式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充电的插头,所述充电桩本体下端与电缆连接,地面向下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凹槽,所述凹槽侧壁设置有预制表面,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充电桩本体做上升或者下降运动的动力机构,所述充电桩本体上端设置有挡盖,所述挡盖外端位于所述充电桩本体外侧,所述挡盖外端下表面沿远离所述充电桩本体的方向向斜下方倾斜设置,所述凹槽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挡盖下端匹配的槽口,所述槽口下端向下连接有出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竖向设置在所述凹槽内的丝杠,所述丝杠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凹槽侧壁外凸形成丝杠容纳空间,所述丝杠容纳空间上方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向下设置且通过联轴器与所述丝杠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丝杠下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丝杠容纳空间内,所述丝杠上旋接配合有螺母,所述丝杠容纳空间外侧正对竖向设置有两根限位柱,所述螺母向外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滑动配合在所述限位柱之间,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限位柱外侧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桩本体下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降式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还包括PLC可编程控制组件,所述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电机均与所述PLC可编程控制组件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升降式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盖上表面向上设置有荧光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升降式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槽底设置有缓冲减震机构,所述缓冲减震机构包括竖向设置在所述凹槽槽底的弹簧,所述弹簧上端固定安装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电缆下端向下穿过所述开口与交流电网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升降式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呈弹簧状螺旋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677922.6U CN208931163U (zh) | 2018-10-16 | 2018-10-16 | 一种升降式汽车充电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677922.6U CN208931163U (zh) | 2018-10-16 | 2018-10-16 | 一种升降式汽车充电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31163U true CN208931163U (zh) | 2019-06-04 |
Family
ID=66724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677922.6U Active CN208931163U (zh) | 2018-10-16 | 2018-10-16 | 一种升降式汽车充电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931163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66379A (zh) * | 2019-09-11 | 2019-11-19 | 陈美珍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充电桩防护机构 |
CN110936838A (zh) * | 2019-11-13 | 2020-03-31 | 安徽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升降式充电桩 |
CN112339600A (zh) * | 2020-12-01 | 2021-02-09 | 胡悦 | 一种升降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
CN112440786A (zh) * | 2019-08-28 | 2021-03-05 | 武汉北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室外电动汽车充电站 |
-
2018
- 2018-10-16 CN CN201821677922.6U patent/CN20893116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40786A (zh) * | 2019-08-28 | 2021-03-05 | 武汉北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室外电动汽车充电站 |
CN110466379A (zh) * | 2019-09-11 | 2019-11-19 | 陈美珍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充电桩防护机构 |
CN110466379B (zh) * | 2019-09-11 | 2020-11-24 | 乐清旭耀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充电桩防护机构 |
CN110936838A (zh) * | 2019-11-13 | 2020-03-31 | 安徽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升降式充电桩 |
CN110936838B (zh) * | 2019-11-13 | 2022-01-14 | 安徽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升降式充电桩 |
CN112339600A (zh) * | 2020-12-01 | 2021-02-09 | 胡悦 | 一种升降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931163U (zh) | 一种升降式汽车充电桩 | |
CN106926727A (zh) | 汽车充电桩 | |
CN206559110U (zh) | 一种智能充电桩 | |
CN105896669A (zh) |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 | |
CN209176536U (zh) | 一种埋地式充电桩 | |
CN107185254A (zh) | 一种基于新能源的电动玩具车 | |
CN106787096B (zh) | 一种利用风能、太阳能一体化充电桩 | |
CN209521566U (zh) | 一种自动防护的智能充电桩 | |
CN207972542U (zh) | 一种电动汽车新能源充电桩 | |
CN205573659U (zh) | 一种可伸缩电动汽车充电桩 | |
CN109094399B (zh) | 一种基于城市道路的汽车自充电装置 | |
CN107972522A (zh) | 一种滑轮式充电桩 | |
CN107972521A (zh) | 一种电动汽车新能源充电桩 | |
CN209008416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 |
CN209650076U (zh) | 一种基于新能源领域的升降式汽车充电桩 | |
CN209111955U (zh) |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用共享充电装置 | |
CN210706956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安全充电装置 | |
CN209351263U (zh) | 一种便于收卷充电线的充电桩 | |
CN111284349A (zh) | 用于智慧社区的隐藏式充电装置 | |
CN208316329U (zh) | 一种绿色能源汽车用充电桩 | |
CN216833281U (zh) | 一种智能汽车用一体式充电桩 | |
CN206490459U (zh) | 一种可移动电动汽车充电桩 | |
CN206600021U (zh) | 一种防雨式露天充电桩 | |
CN208399661U (zh) | 一种交流充电桩测试箱 | |
CN210212088U (zh) | 一种防护型充电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