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49171U - 一种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849171U CN208849171U CN201821516773.5U CN201821516773U CN208849171U CN 208849171 U CN208849171 U CN 208849171U CN 201821516773 U CN201821516773 U CN 201821516773U CN 208849171 U CN208849171 U CN 2088491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ielding
- cable
- cylindrical connector
- contact structures
- contact ja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包括用于连接线缆的插头壳体,所述线缆的端部设有插孔组件,所述插头壳体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一端的内壁上设有屏蔽片,所述屏蔽片内设有胶芯,所述线缆的一端穿设于所处穿线孔内,且所述插孔组件置于所述胶芯内;置于所述穿线孔内的线缆上套设有屏蔽卡环,所述屏蔽卡环包括后端与线缆压接的压接端和前端与所述屏蔽片连接的接触端,所述接触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压接端的直径,所述胶芯的内侧端插入所述接触端与线缆之间,且所述胶芯的内侧端与所述线缆和接触端之间均存在间隙。本实用新型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可有效缩短连接器的尺寸,并能增大屏蔽接触面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圆形连接器,线缆上的屏蔽卡环与壳体的连接通常采用卡爪或弹簧作为两者间的连接件,通过卡爪或弹簧的方式实现屏蔽连接,接触面积小且可靠性低,屏蔽效果不能达到电性要求;且为了达到可靠的电性要求,线缆上的屏蔽卡环应与其前端的插孔组件之间保持一定的爬电距离,原有的结构中两者相距较远这就造成连接器整体尺寸相对比较大,不适合用在纵向空间比较小的地方处,且也会增加连接器的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可有效缩短连接器的尺寸,并能增大屏蔽接触面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包括用于连接线缆的插头壳体,所述线缆的端部设有插孔组件,所述插头壳体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一端的内壁上设有屏蔽片,所述屏蔽片内设有胶芯,所述线缆的一端穿设于所处穿线孔内,且所述插孔组件置于所述胶芯内;置于所述穿线孔内的线缆上套设有屏蔽卡环,所述屏蔽卡环包括后端与线缆压接的压接端和前端与所述屏蔽片连接的接触端,所述接触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压接端的直径,所述胶芯的内侧端插入所述接触端与线缆之间,且所述胶芯的内侧端与所述线缆和接触端之间均存在间隙。
优选地,所述线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导电层、绝缘层、屏蔽层和绝缘保护层;所述插孔组件压接于所述导电层上,所述屏蔽层通过外翻设于所述绝缘保护层外周,所述屏蔽卡环上的压接端套装于所述绝缘保护层外周并压紧所述屏蔽层;所述胶芯的内侧端插入所述接触端与绝缘层之间,且所述胶芯的内侧端与所述绝缘层和接触端之间均存在间隙。
优选地,所述胶芯的内侧端与所述接触端之间的最大间距为0.9mm,最小间距为0.5mm。
优选地,所述胶芯内设有卡爪,所述插孔组件外周设有与所述卡爪配合固定的卡槽。
优选地,所述屏蔽片的内侧端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接触端连接的弹性接触片。
优选地,所述胶芯的外侧端与所述屏蔽片之间构成有用于插接的插接槽。
优选地,所述穿线孔的内部由凸缘分割为前段和后段,所述屏蔽片和屏蔽卡环设于前段内,后段与所述线缆之间设有套装在绝缘保护层外的第一防水圈,且所述第一防水圈与凸缘之间设有垫片。
优选地,所述线缆的外侧还套装有尾扣,所述尾扣扣接于所述插头壳体的尾端。
优选地,所述插头壳体的前端外侧套设有第二防水圈;所述插头壳体的前端端部套装有插头压板。
优选地,所述插头壳体的外周还设有用于锁定的手柄。
优选地,所述插头壳体由铝合金一体成型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两段大小不相同的屏蔽卡环实现不同的作用,屏蔽卡环上直径比较小的压接端用于压接线缆,屏蔽卡环上直径比较大的一部分与线缆之间存在空隙,而后将胶芯的内侧端插入该空隙中并分别与屏蔽卡环和线缆之间均存在间隙,这样通过胶芯将屏蔽卡环和胶芯内的插孔组件隔开,有效增加了两者间的爬电距离,且通过将胶芯的一部分插入屏蔽卡环内,可有效缩短连接器的整体长度,进而降低了连接器的生产成本;且采用环状的接触端与屏蔽片接触实现屏蔽连接,增大了接触面积,降低接触电阻,增强了屏蔽效果,提高接触稳定性,可避免现有通过卡爪或弹簧的屏蔽连接方式造成搭接不良的风险;本实用新型连接器还具有结构简单、拆卸与组装方便、屏蔽效果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圆形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圆形连接器位于接触端处的截面图;
图3为实施例中圆形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屏蔽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包括用于连接线缆1的插头壳体2,线缆1的端部设有插孔组件3,插孔组件3的前端设有用于插针插入的插孔31;插头壳体2上设有两个前后贯穿的穿线孔21,两个穿线孔21一端的内壁上均设有环状的屏蔽片4,具体的,在屏蔽片4的外周设有多个向外弯折并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一弹性挡扣41,在插头壳体2内壁上设有与第一弹性挡扣41配合的凹槽(图中未示出);屏蔽片4内卡设有胶芯5,具体的,在屏蔽片4的内周设有多个向内弯折并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二弹性挡扣42,在胶芯5的外周设有与第二弹性挡扣42配合的环形凹槽51;线缆1的一端穿设于穿线孔21内,且插孔组件3卡合设于胶芯5内,具体的,胶芯5内设有卡爪7,插孔组件3外周设有与卡爪7配合固定的卡槽32;置于穿线孔21内的线缆1上套设有由金属制成的屏蔽卡环6,屏蔽卡环6包括后端与线缆1压接的压接端61和前端与屏蔽片4连接的接触端62,接触端62的直径大于压接端61的直径,胶芯5的内侧端插入接触端62与线缆1之间,且胶芯5的内侧端与线缆1和接触端62之间均存在间隙。
具体的,线缆1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导电层11、绝缘层12、屏蔽层(图中未示出)和绝缘保护层13;所述插孔组件压接于所述导电层上,所述屏蔽层通过外翻设于所述绝缘保护层外周,屏蔽卡环6上的压接端61压接于绝缘保护层13外周并将屏蔽层压紧;胶芯5的内侧端插入接触端62与绝缘层12之间,且胶芯5的内侧端与绝缘层12和接触端62之间均存在间隙。
具体的,胶芯5的外侧端与屏蔽片4之间构成有用于插接的插接槽52;屏蔽片4内侧端的内壁上设有向内弯折用于与接触端62外周接触连接的弹性接触片43,屏蔽片4外侧端的内壁上一样设有向内弯折的弹性接触片43,用于与外部屏蔽结构(即与插头壳体插合的插座壳体内的屏蔽片)接触。
具体的,穿线孔21的内部由凸缘22分割为前段和后段,屏蔽片4和屏蔽卡环6均设于前段内,后段与线缆1之间设有套装在绝缘保护层13外的第一防水圈8,且第一防水圈8与凸缘22之间设有垫片23,为了不妨碍屏蔽卡环插入前段内,该凸缘的中心孔设置的比较大,这样其凸出的端面比较小,不足以对第一防水圈8进行支撑,通过在后期增加端面比较大的垫片23,用于给予第一防水圈8提供有效支撑。
具体的,线缆1外侧还套装有尾扣9,尾扣9扣接于插头壳体2尾端,具体的,尾扣9的两侧设有向下延伸的卡合部91,卡合部上设有与插头壳体2上设置的卡勾24配合的卡口92,尾扣9一端的中间部分插入后段内。
具体的,插头壳体2前端的外侧套设有第二防水圈10,用于与插头壳体插合的插座壳体配合实现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插头壳体2前端的端部套装有插头压板25,第二防水圈10置于插头压板25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插头壳体2的外周还设有用于锁定的手柄26。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插头壳体由铝合金一体成型制成,可有效减轻连接器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胶芯的内侧端与接触端之间的最大间距为0.9mm,最小间距为0.5mm。
上述圆形连接器的具体组装步骤如下:
a.把屏蔽片装入插头壳体内的穿线孔中;
b.把卡爪装入胶芯内,再将胶芯装入屏蔽片内;
c.把尾扣、第一防水圈、垫片和屏蔽卡环依次穿入线缆;
d.把线缆端部的绝缘保护层剥去,长度为28mm;而后把露出的绝缘层剥去一截,长度为12mm;把露出屏蔽层修整齐平,剩余长度为9mm,向后翻转屏蔽层到绝缘保护层外表面,将屏蔽卡环中的压接端压接在屏蔽层上,并使屏蔽卡环中的接触端悬空置于绝缘层外周;
e.把插孔组件压接到线缆上露出的导电层上;
f.把线缆及线缆上的组件从插头壳体的后段插入穿线孔中,且插孔组件插入后卡合置于胶芯内;
g.依次把垫片、第一防水圈装入穿线孔的后段并扣好尾扣;
h.最后将第二防水圈和插头压板装于插头壳体的前端,最后将手柄卡合装在插头壳体上,完成组装。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包括用于连接线缆的插头壳体,所述线缆的端部设有插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一端的内壁上设有屏蔽片,所述屏蔽片内设有胶芯,所述线缆的一端穿设于所处穿线孔内,且所述插孔组件置于所述胶芯内;置于所述穿线孔内的线缆上套设有屏蔽卡环,所述屏蔽卡环包括后端与线缆压接的压接端和前端与所述屏蔽片连接的接触端,所述接触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压接端的直径,所述胶芯的内侧端插入所述接触端与线缆之间,且所述胶芯的内侧端与所述线缆和接触端之间均存在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导电层、绝缘层、屏蔽层和绝缘保护层;所述插孔组件压接于所述导电层上,所述屏蔽层通过外翻设于所述绝缘保护层外周,所述屏蔽卡环上的压接端套装于所述绝缘保护层外周并压紧所述屏蔽层;所述胶芯的内侧端插入所述接触端与绝缘层之间,且所述胶芯的内侧端与所述绝缘层和接触端之间均存在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芯的内侧端与所述接触端之间的最大间距为0.9mm,最小间距为0.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芯内设有卡爪,所述插孔组件外周设有与所述卡爪配合固定的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片的内侧端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接触端连接的弹性接触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芯的外侧端与所述屏蔽片之间构成有用于插接的插接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孔的内部由凸缘分割为前段和后段,所述屏蔽片和屏蔽卡环设于前段内,后段与所述线缆之间设有套装在绝缘保护层外的第一防水圈,且所述第一防水圈与凸缘之间设有垫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的外侧还套装有尾扣,所述尾扣扣接于所述插头壳体的尾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的前端外侧套设有第二防水圈;所述插头壳体的前端端部套装有插头压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的外周还设有用于锁定的手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516773.5U CN208849171U (zh) | 2018-09-17 | 2018-09-17 | 一种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516773.5U CN208849171U (zh) | 2018-09-17 | 2018-09-17 | 一种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849171U true CN208849171U (zh) | 2019-05-10 |
Family
ID=66371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516773.5U Active CN208849171U (zh) | 2018-09-17 | 2018-09-17 | 一种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84917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49278A (zh) * | 2018-09-17 | 2019-01-04 | 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 |
-
2018
- 2018-09-17 CN CN201821516773.5U patent/CN20884917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49278A (zh) * | 2018-09-17 | 2019-01-04 | 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445745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coaxial and two-wire cables | |
US20050118871A1 (en) | Multiple pole connector | |
US4690481A (en) | Coaxial coupling | |
EP0175144A3 (en) | Direct-crimp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 |
CN105465657B (zh) | Led灯 | |
CN101383469B (zh) | 电连接器装配套件和屏蔽电缆束 | |
CN102696151B (zh) | 连接器 | |
CN208849171U (zh) | 一种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 | |
JP2008123913A (ja) | 内導体端子及び同軸コネクタ | |
CN106785625B (zh) | 一种磁悬浮列车圆形屏蔽连接器系统 | |
CN104466874B (zh) | 电缆用线对线连接器、电缆用线对线连接器组件及设置有线对线连接器的电缆组件 | |
JP2010092626A (ja) | ゴム栓及び防水コネクタ | |
CN109149278A (zh) | 一种圆形连接器的屏蔽接触结构 | |
CN203481518U (zh) | 一种高精密型推拉自锁圆形插头 | |
CN104409925B (zh) | 一种小型化圆形网络电连接器 | |
US3599166A (en) | Ignition terminal | |
CN202405539U (zh) | 一种弹簧连接的电磁屏蔽连接器壳体 | |
CN110277684B (zh) | 连接器 | |
CN205790551U (zh) | 结构稳固型usb连接器 | |
CN211507968U (zh) | 一种阶梯式侧弯高压连接器 | |
CN210245784U (zh) | 一种点火线缆转接头 | |
KR20130043018A (ko) | 고전압 커넥터용 와이어 연결장치 | |
CN109687232B (zh) | 一种双重接地电连接器 | |
CN204030170U (zh) | 一种直式压接同轴电缆连接器 | |
CN208028271U (zh) | 一种专用的直插式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