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46784U - 一种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646784U CN208646784U CN201821087355.9U CN201821087355U CN208646784U CN 208646784 U CN208646784 U CN 208646784U CN 201821087355 U CN201821087355 U CN 201821087355U CN 208646784 U CN208646784 U CN 2086467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port vehicle
- substrate
- driving shaft
- drive mechanism
- ratch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282153 Scopelogadus mizolep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31 large-scale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50 mo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76 p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包括架体,以及连接于所述架体内的基板;所述基板的上端面连接有对称设置的第一缓冲装置和第二缓冲装置;所述基板的上端面还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马达以及传动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该双向驱动机构的马达通过链条与传动装置的相互配合,在实现双向驱动功能的同时,还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缓冲装置,当运输车与本双向驱动件均进行接触时,可对来运输车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有效地降低双向驱动装置内部零部件的损伤,进而提高本双向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维护频率,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装置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飞速的发展,其生产工艺也越发复杂,为了迎合产品的生产需求,一些多功能的大型生产设备应运而生。这些大型的生产设备由多个功能区组合而成,各个功能区之间的物料转移需要通过运输车来实现。
现有的运输车大多利用驱动机构进行双向驱动,从而使运输车在各个功能区之间来回移动;然而,当运输车开始与驱动机构进行接触时,由于运输车的整体重量较大,所以会对驱动机构上的齿轮造成一定的冲击,从而对驱动机构的零部件造成损伤,进而降低驱动机构的寿命。
因此,寻找一种具备缓冲功能的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成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以解决现有驱动机构缺乏双向缓冲装置,从而导致驱动机构容易被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包括架体,以及连接于所述架体内的基板;所述基板的上端面连接有对称设置的第一缓冲装置和第二缓冲装置;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和第二缓冲装置具有相同的结构,且分别位于所述基板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包括联动轴,以及依次套设在联动轴上的第一轴承、连杆装置、第一齿轮、棘轮组件、第一弹簧以及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为对称设置,且固定连接于所述基板的上端面;
所述连杆装置包括套设在所述联动轴上的缓冲连接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缓冲连接件第一端的相互齿合的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以及设置在所述缓冲连接件第二端的限位杆和第二弹簧;
所述缓冲连接件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缓冲连接件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缓冲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套接于所述联动轴;所述限位杆贯穿所述第二通孔,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基板,且所述第二弹簧套接于所述限位杆;
所述棘轮组件包括依次套接于所述联动轴的第一棘轮和第二棘轮,所述第一棘轮和第二棘轮相互齿合;且,所述第一棘轮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齿合连接于所述第三齿轮。
可选的,所述基板的上端面还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马达以及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平行于所述联动轴的传动轴,以及依次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的第三轴承,传动齿轮和第四轴承;而且,所述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固定连接于所述基板的上端面;
其中,所述马达齿合连接有第一链条,所述第一链条远离所述马达的一端齿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缓冲装置的联动轴;
所述第一缓冲装置的联动轴还齿合连接有第二链条,所述第二链条远离所述第一缓冲装置的一端齿合连接于所述传动轴;
所述传动轴还齿合连接有第三链条,所述第三链条远离所述传动轴的一端齿合连接于所述第二缓冲装置的联动轴。
可选的,所述架体为方形架体,包括两个平行于所述联动轴的支撑条,以及两条架设在所述支撑条上的横杆,所述横杆垂直于所述支撑条;且两条所述横杆的上端面分别连接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
所述基板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条之间。
可选的,所述基板的上端面还设置有换向辅助装置,所述换向辅助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基板的气缸,以及连接于所述气缸的推块;
所述气缸的行进方向平行于所述联动轴,所述推块远离所述气缸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棘轮。
可选的,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和传动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一辅助链轮,所述第一辅助链轮通过第二链条与所述第一缓冲装置的联动轴和所述传动轴进行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缓冲装置和传动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二辅助链轮,所述第二辅助链轮通过第三链条与所述第二缓冲装置的联动轴和所述传动轴进行连接。
可选的,所述双向驱动机构外接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马达;所述基板的上端面还设置有棘轮感应器,所述棘轮感应器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且所述棘轮感应器的感应区域朝向所述棘轮组。
可选的,所述架体沿着所述横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运输车感应器,所述运输车感应器位于所述第一导轨的侧旁,且所述运输车感应器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二导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等腰梯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该双向驱动机构的马达通过链条与传动装置的相互配合,在实现双向驱动功能的同时,还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缓冲装置,当运输车与本双向驱动件均进行接触时,可对来运输车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有效地降低双向驱动装置内部零部件的损伤,进而提高本双向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维护频率,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一种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两个缓冲装置与驱动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双向驱动机构与运输车配合的示意图;
图4为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10、架体;11、支撑条;12、横杆;13、第一导轨;14、第二导轨;20、基板;21、联动轴;22、第一轴承;24、第一齿轮;26、第一弹簧;27、第二轴承;28、缓冲连接件;29、第二齿轮;30、第三齿轮;31、限位杆;32、第二弹簧;33、第一棘轮;34、第二棘轮;35、马达;36、传动轴;37、第三轴承;38、传动齿轮;39、第四轴承;40、第一链条;41、第二链条;42、第三链条;43、第一辅助链轮;44、第二辅助链轮;45、棘轮感应器;46、运输车感应器;47、气缸;48、推块;50、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该图示为一种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架体10,以及连接于该架体10内的基板20;该基板20的上端面连接有对称设置的第一缓冲装置和第二缓冲装置;第一缓冲装置和第二缓冲装置具有相同的结构,且分别位于基板20的相对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以图中所示的方向为基准,运输可从双向驱动机构的左侧运行至右侧,亦可以从双向驱动机构的右侧运行至左侧;然而,位于基板20右侧的第一缓冲装置,可对从右往左的运输车进行缓冲;位于基板20的左侧的第二缓冲装置,可对从左往右的运输车进行缓冲;
请参阅图2,该图示为两个缓冲装置与驱动组件的配合示意图,该第一缓冲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联动轴21,以及依次套设在该联动轴21上的第一轴承 22、连杆装置、第一齿轮24、棘轮组件、第一弹簧26以及第二轴承27;第一轴承22和第二轴承27为对称设置,且固定连接于基板20的上端面;
连杆装置包括套设在联动轴21上的长块状的缓冲连接件28、以及设置在缓冲连接件28第一端的相互齿合的第二齿轮29和第三齿轮30、以及设置在缓冲连接件28第二端的限位杆31和第二弹簧32;
缓冲连接件28的中部开设有平行于联动轴21的第一通孔,缓冲连接件 28的第二端开设有垂直于地面的第二通孔;缓冲连接件28通过第一通孔套接于联动轴21,缓冲连接件28可以绕着联动轴21转动;限位杆31贯穿第二通孔,并固定连接于基板20,且第二弹簧32套接于限位杆31;
需要说明的是,当运输车未进入本双向驱动机构时,在第二弹簧32的作用下,缓冲连接件28靠近限位杆31的一端(以下统称为缓冲连接件28的第一端)的高度会低于其远离限位杆31的一端(以下统称为缓冲连接件28的第二端);
棘轮组件包括依次套接于联动轴21的第一棘轮33和第二棘轮34,第一棘轮33和第二棘轮34相互齿合;且,第一棘轮33固定连接于第一齿轮24,第一齿轮24齿合连接于第三齿轮30。
需要说明的是,在两个轴承的支撑的作用下,联动轴21可绕着其自身的轴线作自旋运动;其中,缓冲连接件28、第一齿轮24、第一棘轮33与联动轴21均为转动连接,即缓冲连接件28、第一齿轮24、第一棘轮33均可绕着联动轴21的轴线进行旋转运动;第一弹簧26为第二棘轮34提供推力,使第二齿轮29与第一齿轮24实现齿合连接,且第二棘轮34会随着联动轴21的自旋运动而运动;
其中,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运输车,其下方设置有齿条50,本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一齿轮24和第二齿轮29均可与该齿条50进行齿合连接,并可利用该齿条50为运输车提供驱动力。
请参阅图2,以图中所示的方向为基准,当运输车从左往右移动时,齿条 50会先与第二缓冲装置的第二齿轮29进行首次接触,由于运输车的运动惯性作用力,会使缓冲连接件28的第二端下沉一定高度,而第二端将会升起相应的高度;当齿条50运行到第一齿轮24的上方时,第一弹簧26将缓冲连接件 28的第一端下压至最迟高度;在上述过程中,两个缓冲装置利用杠杆原理和第一弹簧26的弹性作用力,有效地对运输车的冲击力进行了缓冲,降低零部件被损坏的风险;
而且,在运输车与本双向驱动机构接触时,由于运输车的瞬时速度和联动轴21的转速不一致,会很容易损坏齿轮或其他零部件;然而,缓冲装置还设有棘轮组和第二弹簧32,在运输车与本双向驱动机构接触时,第一棘轮33 和第二棘轮34会发生错位,从而有效地缓解转速不一致的问题,进一步保护了本双向驱动机构的各个零部件。
进一步的,基板20的上端面还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马达35 以及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包括平行于联动轴21的传动轴36,以及依次套设在传动轴36上的第三轴承37,传动齿轮38和第四轴承39;而且,第三轴承37 和第四轴承39固定连接于基板20的上端面;
其中,马达35齿合连接有第一链条40,第一链条40远离马达35的一端齿合连接于第一缓冲装置的联动轴21;
第一缓冲装置的联动轴21还齿合连接有第二链条41,第二链条41远离第一缓冲装置的一端齿合连接于传动轴36;
传动轴36还齿合连接有第三链条42,第三链条42远离传动轴36的一端齿合连接于第二缓冲装置的联动轴21。
需要说明的是,联动轴21、传动轴36,电机均套设有与链条相匹配的链轮,联动轴21、传动轴36,电机均通过该类链轮与链条进行连接。
请参阅图3,该图示为双向驱动机构与运输车配合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该双向驱动机构的马达35通过链条与传动装置的相互配合,在实现双向驱动功能的同时,还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缓冲装置,当运输车与本双向驱动件均进行接触时,可对来运输车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有效地降低双向驱动装置内部零部件的损伤,进而提高本双向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维护频率,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架体10为方形架体,包括两个平行于联动轴21的支撑条11,以及两条架设在支撑条11上的横杆12,横杆12垂直于支撑条11;且两条横杆12的上端面分别连接有第一导轨13和第二导轨14;基板20连接于两个支撑条11之间。
具体的,运输车可利用导轨从本双向驱动机构的上方移动。
请参阅图4,该图示为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的,基板20的上端面还设置有换向辅助装置,换向辅助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基板20的气缸47,以及连接于气缸47的推块48;
气缸47的行进方向平行于联动轴21,推块48远离气缸47的一端活动连接于第二棘轮34。
需要说明的是,气缸47可以带动推块48,从而使第二棘轮34往第二轴承27的方向移动,进而使两个棘轮分开,防止棘轮组因转向不一致而发生零部件损坏。
请参阅图2,,进一步的,第一缓冲装置和传动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一辅助链轮43,第一辅助链轮43通过第二链条41与第一缓冲装置的联动轴21和传动轴36进行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辅助链轮43可防止第二链条41因悬空太长的距离,防止第二链条41在运行中发生抖动而脱落的风险。
进一步的,第二缓冲装置和传动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二辅助链轮44,第二辅助链轮44通过第三链条42与第二缓冲装置的联动轴21和传动轴36进行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辅助链轮44可防止第三链条42因悬空太长的距离,防止第二链条41在运行中发生抖动而脱落的风险。
进一步的,双向驱动机构外接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电连接于马达35;基板20的上端面还设置有棘轮感应器45,棘轮感应器45电连接于控制系统,且棘轮感应器45的感应区域朝向棘轮组。
需要说明的是,棘轮感应器45为光纤感应器,可对棘轮组的运行状态进行反馈,从而通过控制系统对本双向驱动机构实施更精确的控制。
进一步的,架体10沿着横杆1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运输车感应器 46,运输车感应器46位于第一导轨13的侧旁,且运输车感应器46电连接于控制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运输车感应器46可对运输车的运行位置进行反馈,从而通过控制系统对本双向驱动机构实施更精确的控制。
进一步的,第一导轨13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矩形,第二导轨 14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等腰梯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形状可配和运输车的轮子的形状,从而配合运作。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包括架体,以及连接于所述架体内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上端面连接有对称设置的第一缓冲装置和第二缓冲装置;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和第二缓冲装置具有相同的结构,且分别位于所述基板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包括联动轴,以及依次套设在联动轴上的第一轴承、连杆装置、第一齿轮、棘轮组件、第一弹簧以及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为对称设置,且固定连接于所述基板的上端面;
所述连杆装置包括套设在所述联动轴上的缓冲连接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缓冲连接件第一端的相互齿合的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以及设置在所述缓冲连接件第二端的限位杆和第二弹簧;
所述缓冲连接件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缓冲连接件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缓冲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套接于所述联动轴;所述限位杆贯穿所述第二通孔,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基板,且所述第二弹簧套接于所述限位杆;
所述棘轮组件包括依次套接于所述联动轴的第一棘轮和第二棘轮,所述第一棘轮和第二棘轮相互齿合;且,所述第一棘轮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齿合连接于所述第三齿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上端面还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马达以及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平行于所述联动轴的传动轴,以及依次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的第三轴承,传动齿轮和第四轴承;而且,所述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固定连接于所述基板的上端面;
其中,所述马达齿合连接有第一链条,所述第一链条远离所述马达的一端齿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缓冲装置的联动轴;
所述第一缓冲装置的联动轴还齿合连接有第二链条,所述第二链条远离所述第一缓冲装置的一端齿合连接于所述传动轴;
所述传动轴还齿合连接有第三链条,所述第三链条远离所述传动轴的一端齿合连接于所述第二缓冲装置的联动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为方形架体,包括两个平行于所述联动轴的支撑条,以及两条架设在所述支撑条上的横杆,所述横杆垂直于所述支撑条;且两条所述横杆的上端面分别连接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
所述基板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条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上端面还设置有换向辅助装置,所述换向辅助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基板的气缸,以及连接于所述气缸的推块;
所述气缸的行进方向平行于所述联动轴,所述推块远离所述气缸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棘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和传动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一辅助链轮,所述第一辅助链轮通过第二链条与所述第一缓冲装置的联动轴和所述传动轴进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装置和传动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二辅助链轮,所述第二辅助链轮通过第三链条与所述第二缓冲装置的联动轴和所述传动轴进行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驱动机构外接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马达;所述基板的上端面还设置有棘轮感应器,所述棘轮感应器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且所述棘轮感应器的感应区域朝向所述棘轮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沿着所述横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运输车感应器,所述运输车感应器位于所述第一导轨的侧旁,且所述运输车感应器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二导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等腰梯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87355.9U CN208646784U (zh) | 2018-07-10 | 2018-07-10 | 一种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87355.9U CN208646784U (zh) | 2018-07-10 | 2018-07-10 | 一种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646784U true CN208646784U (zh) | 2019-03-26 |
Family
ID=65784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087355.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46784U (zh) | 2018-07-10 | 2018-07-10 | 一种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64678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08974A (zh) * | 2018-07-10 | 2018-10-02 | 东莞阿李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 |
-
2018
- 2018-07-10 CN CN201821087355.9U patent/CN20864678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08974A (zh) * | 2018-07-10 | 2018-10-02 | 东莞阿李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 |
CN108608974B (zh) * | 2018-07-10 | 2024-05-03 | 深圳宝蓝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76108B (zh) | 混凝土砌块码垛机 | |
CN206502328U (zh) | 一种用于运输纱团的横向移动小车 | |
CN106477294A (zh) | 翻转和位移同步运动机构 | |
CN208646784U (zh) | 一种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 | |
CN105947568B (zh) | 一种可自动输入和输出卫生陶瓷模具的提升装置 | |
CN110834744A (zh) | 一种用于生产猪饲料的饲料抖平机 | |
CN202148034U (zh) | 摆渡车 | |
CN104828480A (zh) | 一种输送传动装置 | |
CN108608974A (zh) | 一种用于运输车的双向驱动机构 | |
CN201971441U (zh) | 皮带齿条式侧顶机 | |
CN110405038A (zh) | 一种变速箱壳板冲压用自动生产线 | |
CN207390652U (zh) | 预放线装置 | |
CN206643967U (zh) | 一种银行保管箱系统的机械手承载平台结构 | |
CN205888683U (zh) | 一种带换刀机构的卧式加工中心主轴头 | |
CN201071221Y (zh) | 侧顶机随行装置 | |
CN212371542U (zh) | 一种h钢移钢翻转设备 | |
CN211178154U (zh) | 一种运动旋转靶机 | |
CN208326452U (zh) | 一种转子传送柔性分料转移机构 | |
CN206552772U (zh) | 一种钢板传送限位顶起装置 | |
CN209023669U (zh) | 一种上部可回转运输的行走物料运输装置 | |
CN208496924U (zh) | 一种用于运输小车的维修站 | |
CN218808833U (zh) | 一种弯头的送料装置 | |
CN202403505U (zh) | 用于冻干机的出料组件 | |
CN106629460B (zh) | 一种应用于高铁车轮生产线上的车轮顶升机构 | |
CN215656454U (zh) | 一种立式摆轮分拣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6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