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14825U - 一种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14825U CN208514825U CN201821083618.9U CN201821083618U CN208514825U CN 208514825 U CN208514825 U CN 208514825U CN 201821083618 U CN201821083618 U CN 201821083618U CN 208514825 U CN208514825 U CN 2085148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nent
- lower die
- mold
- upper mold
-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模具的模芯包括:上模芯板、下模芯板及侧孔成型组件,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弹性件及限位架,所述型柱固定在第一部件上,所述第二部件固定于上模,并与第一部件连接,所述上模与下模的开模或合模移动,实现带动型柱脱离或插入所述型腔;对应第一部件的位置上设置弹性件及限位架,当所述第一部件被限位架限制时,所述第二部件刚好脱离所述第一部件,弹性件作用于第一部件,并始终对该第一部件施加远离型腔的力,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脱离后,弹性件的作用力使该第一部件始终保持被限位架限制的位置,合模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能够准确的对位连接。具有结构简单、定位准确、提高生产效率等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模时能够准确定位的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
在如图1中门把10’的结构中,门把10’具有供后续安装门锁的通孔11’,在模具浇注成型时,需要在型腔的侧向位置设置侧孔成型组件,该侧孔成型组件包括型柱及驱动该型柱插入或脱离型腔的驱动件,型柱插入型腔,在成型时形成门把10’的通孔11’。在脱模时,该型柱在驱动件的驱动下从侧向脱离;而驱动件一般包括带动型柱插入或脱离型腔的第一部件及带动该第一部件移动的第二部件,第二部件固定在上模,并将上模的开/合模的动作转换成驱动第一部件及型柱移动。但在完全开模时,因行程大,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会脱离。又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模具是横向放置的,即开/合模的方向是水平方向,在实际作业中位于上方的驱动件的第一部件在脱离与第二部件的连接后,容易因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移,进而偏离位置。当合模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偏离无法连接,产生合模异常。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对上述结构的改进,提供一种合模时能够准确定位的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及设置该上模与下模之间的模芯,所述模芯包括:上模芯板、下模芯板及侧孔成型组件,所述上模芯板与下模芯板相盖合并围合形成型腔;所述侧孔成型组件设置在型腔的侧向位置,所述侧孔成型组件包括型柱以及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弹性件及限位架,所述第一部件被限制于在远离和靠近型腔移动,所述型柱固定在第一部件上,所述第二部件固定于上模,并与第一部件连接,且该连接面为楔形面,所述上模与下模的开模或合模移动,通过楔形面的转换实现带动第一部件远离或靠近型腔移动,进而带动型柱脱离或插入所述型腔;所述限位架设置在第一部件的外侧以限制第一部件远离型腔移动的最大距离,当所述第一部件被限位架限制时,所述第二部件刚好脱离所述第一部件,所述弹性件作用于第一部件,并始终对该第一部件施加远离型腔的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件为连接块,所述第二部件为斜杆,所述连接块上设有一斜孔,所述斜杆穿设于该斜孔内,进而实现接触面为楔形面的连接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在型腔的侧向位置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部件可滑动卡接于滑槽内,进而被限制于在远离和靠近型腔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架呈“П”形结构,包括二连接杆及连接于二连接杆之间的挡板,所述限位架的二连接杆固定于下模,且挡板对应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远离型腔移动至最外端时被所述挡板阻挡限制。
再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包括连杆及弹簧,所述连杆的一端穿过挡板连接所述第一部件,其另一端设有一抵触部,所述弹簧套接于连杆上,其一端抵触于挡板的外侧,另一端弹性抵触于连杆的抵触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及嵌设于该上模板上的浇口套,所述上模芯板固定于上模板上,所述模芯还包括一分流嘴,所述上模与下模合模时,所述浇口套密封连接所述分流嘴,所述分流嘴的出口连接所述型腔。
再进一步的,所述浇口套的出口呈“八”字形的第一导向结构,所述分流嘴还延伸形成与第一导向结构相适配的第二导向结构,所述上模与下模合模时,所述浇口套的出口通过第一导向结构与第二导向结构的导向配合密封连接所述该分流嘴。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包括支座及设置在该支座上的下模板,所述下模板表面设有容置槽,所述模芯的下模芯板固定于该容置槽内,所述支座上还设有支撑柱并抵触支撑于下模板的底面。
再进一步的,还包括顶出组件,所述顶出组件包括多个顶针,所述支座上设有沿开/合模方向移动的连接板,所述顶针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板上,另一端穿过下模板及下模芯板至型腔。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上设有导向柱,所述上模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通过导向柱与导向孔的导向配合实现定位合模。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对应第一部件的位置上设置弹性件及限位架,当所述第一部件被限位架限制时,所述第二部件刚好脱离所述第一部件,所述弹性件作用于第一部件,并始终对该第一部件施加远离型腔的力,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脱离后,弹性件的作用力使该第一部件始终保持被限位架限制的位置(即刚好与第二部件脱离的位置),合模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能够准确的对位连接。具有结构简单、定位准确、提高生产效率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背景技术中门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模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2中模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4所示为实施例中模具的模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实施例中模具的模芯的分解示意图;
图6所示为实施例中模具的限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实施例中模具的浇口套与分流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实施例中模具的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实施例中模具的下模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2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具,包括上模、下模20及设置该上模与下模20之间的模芯30,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11及嵌设于该上模板11上的浇口套12。所述模芯30包括:上模芯板31、下模芯板32、分流嘴37及侧孔成型组件,所述上模芯板31固定于上模板11上,下模芯板32固定于下模20;所述上模芯板31与下模芯板32相盖合并围合形成型腔;所述分流嘴37的出口连接所述型腔,所述上模与下模20合模时,所述浇口套12密封连接所述分流嘴37,形成导流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浇口套12的出口呈“八”字形的第一导向结构121,所述分流嘴37还延伸形成与第一导向结构121相适配的第二导向结构371,所述上模与下模20合模时,所述浇口套12的出口通过第一导向结构121与第二导向结构371的导向配合密封连接所述分流嘴37,实现定位连接。
所述侧孔成型组件设置在型腔的侧向位置,所述侧孔成型组件包括型柱33以及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弹性件及限位架35,具体的,所述第一部件为一连接块341,所述第二部件为斜杆342;所述连接块341被限制于在远离和靠近型腔移动,所述型柱33固定在连接块341上,所述连接块341上设有一斜孔3411,所述斜杆342的一端固定在上模板11上,另一端穿设于连接块341的斜孔3411内,进而实现接触面为楔形面的连接结构。所述上模与下模20的开模或合模移动,通过斜杆342与斜孔3411的配合实现带动连接块341远离或靠近型腔移动,进而带动型柱33脱离或插入所述型腔。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如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可均为连接块,二连接块之间滑动卡接,且该滑动卡接的连接面为楔形面;如此,所述上模与下模20的开模或合模移动,通过楔形面的转换实现带动第一部件的连接块远离或靠近型腔移动,进而带动型柱33脱离或插入所述型腔。
所述限位架35设置在连接块341的外侧以限制连接块341远离型腔移动的最大距离,当所述连接块341被限位架35限制时,所述斜杆342刚好脱离所述斜孔3411,所述弹性件作用于连接块341,并始终对该连接块341施加远离型腔的力。
具体的,所述限位架35呈“П”形结构,包括二连接杆351及连接于二连接杆351之间的挡板352,所述限位架35的二连接杆351固定于下模20,且挡板352对应所述连接块341,所述连接块341远离型腔移动至最外端时被所述挡板352阻挡限制。
所述弹性件包括连杆361及弹簧362,所述限位架35的挡板352上开设有一通孔3521,所述连杆361的一端穿过挡板352的通孔3521连接所述连接块341,其另一端设有一抵触部3611,所述弹簧362套接于连杆361上,其一端抵触于挡板352的外侧,另一端弹性抵触于连杆361的抵触部3611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也可以直接为拉簧(未示出),在限位架35的外端设置一支撑架(未示出),所述拉簧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架上,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块341,拉簧的拉力将脱离斜杆342后的连接块341拉向限位架35。
所述下模20包括支座及设置在该支座上的下模板21,所述下模板21表面设有容置槽211,所述模芯30的下模芯板32固定于该容置槽211内,所述下模板21在型腔的侧向位置上开设有滑槽212,即在容置槽211的槽壁上开设有滑槽212,所述连接块341可滑动卡接于滑槽212内,进而被限制于在远离和靠近型腔移动。所述支座上还设有支撑柱23并抵触支撑于下模板21的底面。
具体的,支座包括二底板221、二支撑块222、二连接板224及多个连接柱223,二支撑块222设置在二底板221上,所述下模板21设置在二支撑块222上,二连接板224相叠合并设置于二支撑块222之间,且二连接板224可沿开/合模方向移动。所述连接柱223的一端固定在连接板224上,另一端穿设固定于下模板21上,起到定位的作用。所述支撑柱23设有二个,支撑柱23的一端用于固定外部支撑结构,另一端穿设连接柱223并抵触支撑于下模板21的底面。
再进一步的,所述下模20的下模板21上设有导向柱25,所述上模的上模板11上开设有导向孔(未示出),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通过导向柱25与导向孔的导向配合实现定位合模。
再进一步的,还包括顶出组件,所述顶出组件包括多个顶针24,所述顶针2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板224上,另一端穿过下模板21及下模芯板32至型腔。
在实际作业时,具体操作如下:将模具横向放置,开/合模的方向为水平方向,具有限位架35和弹性件结构的侧孔成型组件朝上;合模时,斜杆342插入连接块341的斜孔3411内,随着继续合模,斜杆342与连接块341的配合使连接块341克服弹簧362的弹力带动型柱33插入型腔,合模完成后进行浇注成型;开模时,斜杆342与连接块341的配合使连接块341远离型腔,进而带动型柱33脱离产品,当斜杆342完全脱离连接块341的斜孔3411时,连接块341在弹簧362和连杆361的作用下始终限位抵触于限位架35上,使得下一次合模时斜杆342能够准确穿设于连接块341的斜孔3411内。完成开模后,外部驱动机构驱动下模20的连接板224向下模板21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顶针24移动,从而将产品顶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应第一部件的位置上设置弹性件及限位架,当所述第一部件被限位架限制时,所述第二部件刚好脱离所述第一部件,所述弹性件作用于第一部件,并始终对该第一部件施加远离型腔的力,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脱离后,弹性件的作用力使该第一部件始终保持被限位架限制的位置(即刚好与第二部件脱离的位置),合模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能够准确的对位连接。具有结构简单、定位准确、提高生产效率等特点。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及设置该上模与下模之间的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包括:上模芯板、下模芯板及侧孔成型组件,所述上模芯板与下模芯板相盖合并围合形成型腔;所述侧孔成型组件设置在型腔的侧向位置,所述侧孔成型组件包括型柱以及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弹性件及限位架,所述第一部件被限制于在远离和靠近型腔移动,所述型柱固定在第一部件上,所述第二部件固定于上模,并与第一部件连接,且该连接面为楔形面,所述上模与下模的开模或合模移动,通过楔形面的转换实现带动第一部件远离或靠近型腔移动,进而带动型柱脱离或插入所述型腔;所述限位架设置在第一部件的外侧以限制第一部件远离型腔移动的最大距离,当所述第一部件被限位架限制时,所述第二部件刚好脱离所述第一部件,所述弹性件作用于第一部件,并始终对该第一部件施加远离型腔的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为连接块,所述第二部件为斜杆,所述连接块上设有一斜孔,所述斜杆穿设于该斜孔内,进而实现接触面为楔形面的连接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在型腔的侧向位置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部件可滑动卡接于滑槽内,进而被限制于在远离和靠近型腔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架呈“П”形结构,包括二连接杆及连接于二连接杆之间的挡板,所述限位架的二连接杆固定于下模,且挡板对应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远离型腔移动至最外端时被所述挡板阻挡限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连杆及弹簧,所述连杆的一端穿过挡板连接所述第一部件,其另一端设有一抵触部,所述弹簧套接于连杆上,其一端抵触于挡板的外侧,另一端弹性抵触于连杆的抵触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及嵌设于该上模板上的浇口套,所述上模芯板固定于上模板上,所述模芯还包括一分流嘴,所述上模与下模合模时,所述浇口套密封连接所述分流嘴,所述分流嘴的出口连接所述型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套的出口呈“八”字形的第一导向结构,所述分流嘴还延伸形成与第一导向结构相适配的第二导向结构,所述上模与下模合模时,所述浇口套的出口通过第一导向结构与第二导向结构的导向配合密封连接所述分流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支座及设置在该支座上的下模板,所述下模板表面设有容置槽,所述模芯的下模芯板固定于该容置槽内,所述支座上还设有支撑柱并抵触支撑于下模板的底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出组件,所述顶出组件包括多个顶针,所述支座上设有沿开/合模方向移动的连接板,所述顶针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板上,另一端穿过下模板及下模芯板至型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上设有导向柱,所述上模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通过导向柱与导向孔的导向配合实现定位合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83618.9U CN208514825U (zh) | 2018-07-10 | 2018-07-10 | 一种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83618.9U CN208514825U (zh) | 2018-07-10 | 2018-07-10 | 一种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14825U true CN208514825U (zh) | 2019-02-19 |
Family
ID=65335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08361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14825U (zh) | 2018-07-10 | 2018-07-10 | 一种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514825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44577A (zh) * | 2020-07-23 | 2020-10-30 | 安徽省力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易开模的塑料成型模具 |
CN112720972A (zh) * | 2019-03-14 | 2021-04-30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塑料孔内环形槽开槽设备 |
CN114918383A (zh) * | 2022-07-14 | 2022-08-19 | 宁波亿泰来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飞轮壳浇铸模具 |
-
2018
- 2018-07-10 CN CN201821083618.9U patent/CN20851482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20972A (zh) * | 2019-03-14 | 2021-04-30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塑料孔内环形槽开槽设备 |
CN111844577A (zh) * | 2020-07-23 | 2020-10-30 | 安徽省力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易开模的塑料成型模具 |
CN114918383A (zh) * | 2022-07-14 | 2022-08-19 | 宁波亿泰来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飞轮壳浇铸模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849822U (zh) | 一种便于脱模的小型产品用模具装置 | |
CN208514825U (zh) | 一种模具 | |
CN107415166B (zh) | 一种便于更换模仁的模架 | |
CN109759544B (zh) | 单缸机内腔活块的自动抽芯机构 | |
CN206357577U (zh) | 一种复印机的把手注塑模具双斜侧下抽芯机构 | |
CN209903826U (zh) | 一种注塑模具斜导块的侧抽芯直面锁紧机构 | |
CN209440687U (zh) | 一种四六分儿童座椅座框底板注塑模 | |
CN107972160B (zh) | 用于加工卫生洁具的多方位开合模具 | |
CN206011602U (zh) | 一种压差开关注塑模具 | |
CN102738681B (zh) | 航空航天用低频点连接器的模具 | |
CN201244886Y (zh) | 一种内抽成型型芯模具 | |
CN213260926U (zh) | 一种胶塑成型加工用模具锁定机构 | |
CN206217090U (zh) | 一种伸缩柯 | |
CN212072837U (zh) | 一种便于深腔产品脱模的注塑模具 | |
CN209753934U (zh) | 单缸机内腔活块的自动抽芯机构 | |
CN209492113U (zh) | 一种模具 | |
CN209718410U (zh) | 一种椭圆管制管模 | |
CN209191235U (zh) | 一种可实现多方向抽芯的模具 | |
CN208629837U (zh) | 一种注塑模具模内自动切浇口机构 | |
CN202895581U (zh) | 一种塑料注射三板模具 | |
CN201287444Y (zh) | 铅酸蓄电池塑槽的注塑模具 | |
CN101966741A (zh) | 一种蓄电池塑盖双层注塑模具开合装置 | |
CN208343370U (zh) | 一种可斜向顶杆脱模的注塑模具 | |
CN221112595U (zh) | 一种一次性水杯餐盒生产用压塑模具 | |
CN213321363U (zh) | 一种成型制造模具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