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80736U - 固定式隐形指纹识别门把手结构及智能门锁 - Google Patents
固定式隐形指纹识别门把手结构及智能门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280736U CN208280736U CN201820716840.1U CN201820716840U CN208280736U CN 208280736 U CN208280736 U CN 208280736U CN 201820716840 U CN201820716840 U CN 201820716840U CN 208280736 U CN208280736 U CN 2082807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or lock
- handle
- fixes sleeve
- axis
- g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固定式隐形指纹识别门把手结构及智能门锁,固定式隐形指纹识别门把手结构包括把手本体及指纹模块,把手本体包括用于与门锁主壳转动连接的把轴及用于手掌握持的把手,固定式隐形指纹识别门把手结构还包括固定套筒及数据线,把轴设有通孔,把轴通过通孔可转动地套设在固定套筒上,固定套筒用于与门锁主壳固定连接以使得固定套筒在把轴转动时相对于把轴固定不动,固定套筒设有安装孔,指纹模块安装在固定套筒的安装孔中并靠近固定套筒的外端设置,数据线插设在固定套筒的安装孔中,数据线的外端与指纹模块连接,数据线的内端伸出固定套筒的安装孔用于与门锁主壳内的控制电路板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简化开锁的动作及节省开锁的时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固定式隐形指纹识别门把手结构及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门锁的指纹识别模块通常设置在门锁主壳的面板上,用户使用时需要用手指先去按指纹识别模块,指纹识别后,电子锁体的防盗锁舌打开,然后再按把手打开斜面锁舌,才能开门,几个动作下来需要10秒钟左右,开锁的动作繁琐且时间较长。
目前也有些智能门锁将指纹识别模块做在把手上,但其指纹识别模块是随着把手一起旋转的,由于指纹识别模块需要数据线才能与产品主板模块连接,日常生活中由于多次转到把手,与指纹识别模块连接的数据线很容易损耗,甚至出现断线,导致指纹识别模块失效,不能实现指纹开锁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式隐形指纹识别门把手结构及智能门锁,旨在简化开锁的动作及节省开锁的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式隐形指纹识别门把手结构,包括把手本体及指纹模块,所述把手本体包括用于与门锁主壳转动连接的把轴及用于手掌握持的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把轴固定连接,通过掰动所述把手可转动所述把轴,所述固定式隐形指纹识别门把手结构还包括固定套筒及数据线,所述把轴设有通孔,所述把轴通过所述通孔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固定套筒上,所述固定套筒用于与门锁主壳固定连接以使得所述固定套筒在所述把轴转动时相对于所述把轴固定不动,所述固定套筒设有安装孔,所述指纹模块安装在所述固定套筒的安装孔中并靠近所述固定套筒的外端设置,所述数据线插设在所述固定套筒的安装孔中,所述数据线的外端与所述指纹模块连接,所述数据线的内端伸出所述固定套筒的安装孔用于与门锁主壳内的控制电路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套筒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把手本体的把轴通过所述通孔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固定套筒的第一段上,所述固定套筒的第二段用于与门锁主壳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段的外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智能门锁,包括门锁主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门锁还包括前述的固定式隐形指纹识别门把手结构,所述把手本体的把轴与所述门锁主壳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固定套筒与所述门锁主壳固定连接,所述数据线的内端与所述门锁主壳内的控制电路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智能门锁还包括锁体、方轴、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锁体包括斜面锁舌,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门锁主壳内且相互啮合,所述把手本体的把轴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方轴连接在所述第二齿轮和锁体之间,通过掰动所述把手转动所述把轴,带动第一齿轮转动,通过第一齿轮驱动第二齿轮及方轴一起转动,进而通过方轴打开所述锁体的斜面锁舌。
优选地,所述智能门锁还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与所述固定套筒过盈配合固定,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一齿轮过盈配合固定。
优选地,所述智能门锁还包括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所述门锁主壳固定,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二齿轮过盈配合固定。
优选地,所述智能门锁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包括卷曲部、分别及与所述卷曲部两端相连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二齿轮的端面设有用于对所述扭簧的第一端部进行限位的限位部,所述扭簧的卷曲部与所述第二齿轮呈同轴设置,所述扭簧的第一端部抵靠在所述限位部上,所述扭簧的第二端部抵靠在所述门锁主壳上。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呈弧形,同时用于对所述扭簧的卷曲部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式隐形指纹识别门把手结构及智能门锁,直接将指纹模块安装在把手本体上,手掌握持把手时,手指可正对指纹模块,在指纹识别通过后,可以马上按压把手,达到立即开锁的目的,大大简化了开锁的动作及节省开锁的时间。由于固定套筒相对于把手本体是固定的,不会随着把轴转动而转动,因此固定套筒内的指纹模块和数据线不会因把轴转动而损耗,有效地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门锁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智能门锁中固定式隐形指纹识别门把手结构的组装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智能门锁中固定式隐形指纹识别门把手结构与门锁主壳的组装后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门锁的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智能门锁包括门锁主壳1和固定式隐形指纹识别门把手结构2。
固定式隐形指纹识别门把手结构2包括把手本体21、指纹模块22、固定套筒23及数据线24。把手本体21包括用于与门锁主壳1转动连接的把轴211及用于手掌握持的把手212,把手212与把轴211固定连接,通过掰动把手212可转动把轴211,在本实施例中,把手212与把轴211为一体成型而成。把轴211设有通孔213,把轴211通过通孔213可转动地套设在固定套筒23上,固定套筒23用于与门锁主壳1固定连接以使得固定套筒23在把轴211转动时相对于把轴211固定不动,固定套筒23设有安装孔231,指纹模块22安装在固定套筒23的安装孔231中并靠近固定套筒23的外端设置,数据线24插设在固定套筒23的安装孔231中,数据线24的外端与指纹模块22连接,数据线24的内端伸出固定套筒23的安装孔231用于与门锁主壳1内的控制电路板(图中内示出)连接。
固定式隐形指纹识别门把手结构2与门锁主壳1安装在一起时,把手212本体21的把轴211与门锁主壳1可转动地连接,固定套筒23与门锁主壳1固定连接,数据线24的内端与门锁主壳1内的控制电路板连接。
通过在把轴211的通孔213内设置相对把轴211固定不定的固定套筒23,并将指纹模块22设置在把固定套筒23的安装孔内,与指纹模块22相连接的数据线24插设在固定套筒23的安装孔231中,数据线24的内端伸出固定套筒23的安装孔231与门锁主壳1内的控制电路板连接。当向下或向上掰动把手212时,把轴211发生转动,而固定套筒23不会随着把轴211转动,指纹模块22及数据线24也就不会随着把轴211转动,因此数据线24不会因把轴211转动而损耗,有效地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套筒23包括第一段232和第二段233,把手本体21的把轴211通过通孔213可转动地套设在固定套筒23的第一段232上,固定套筒23的第二段233用于与门锁主壳1固定连接,且第二段233的外径大于第一段232的外径。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门锁还包括锁体3、方轴4、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及锁芯(图中未示出)。锁体3包括斜面锁舌31和防盗锁舌32。
锁体3或门锁主壳1内设有用于控制防盗锁舌32开启或锁合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可以是直接控制防盗锁舌32开启或锁合,即驱动机构直接作用在防盗锁舌32上,或者是间接控制防盗锁舌32开启或锁合,例如直接作用在锁芯上,通过控制锁芯转动来间接控制防盗锁舌32开启或锁合。驱动机构可采用适用于智能门锁的任何现有驱动机构或者是未来改进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受门锁主壳1内的控制电路板的控制。当用户使用时,用手指先去按把手本体21的把轴211上的指纹模块22,指纹识别通过后,门锁主壳1内的控制电路板控制驱动机构动作,打开防盗锁舌32以预开启锁体3,此时斜面锁舌31还处于锁合状态,只有通过旋转把手本体21打开斜面锁舌31,才完全开启锁体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5和第二齿轮6均可转动地安装在门锁主壳1内且相互啮合,把手本体21的把轴211与第一齿轮5固定连接,方轴4连接在第二齿轮6和锁体3之间,通过掰动把手212转动把轴211,带动第一齿轮5转动,通过第一齿轮5驱动第二齿轮6及方轴4一起转动,进而通过方轴4打开锁体3的斜面锁舌31,实现对锁体3的完全开启。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门锁还包括第一轴承7,第一轴承7的内圈与固定套筒23过盈配合固定,第一轴承7的外圈与第一齿轮5过盈配合固定。把手本体21转动时,第一轴承7的内圈与固定套筒23固定保持不动,第一轴承7的外圈与第一齿轮5一起随把手本体21的把轴211转动,使得把手本体21的转动更加顺畅。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门锁还包括第二轴承8,第二轴承8的外圈与门锁主壳1固定,第二轴承8的内圈与第二齿轮6过盈配合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门锁还包括扭簧9,扭簧9包括卷曲部91、分别及与卷曲部91两端相连接的第一端部92和第二端部93,第二齿轮6的端面设有用于对扭簧9的第一端部92进行限位的限位部61,扭簧9的卷曲部91与第二齿轮6呈同轴设置,扭簧9的第一端部92抵靠在限位部61上,扭簧9的第二端部93抵靠在门锁主壳1上。具体地,限位部61呈弧形,同时用于对扭簧9的卷曲部91进行限位。在用户未在把手本体21的把手212施加向上或向下的力时,第二齿轮6在扭簧9的作用下,与方轴4一起被保持在预定锁止位置,使锁体3的斜面锁舌31处于上锁状态。当用户在把手本体21的把手212施加向上或向下的力时,把手本体21的把轴211发生转动,带动第一齿轮5转动,通过第一齿轮5驱动第二齿轮6及方轴4一起转动,进而通过方轴4打开锁体3的斜面锁舌31,实现对锁体3的完全开启,扭簧9在第二齿轮6的转动过程中被压缩。当用户将把手本体21松开时,第二齿轮6在扭簧9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与方轴4一起回旋到所述预定锁止位置,使锁体3的斜面锁舌31处于上锁状态。
上述固定式隐形指纹识别门把手结构2及智能门锁,直接将指纹模块22安装在把手本体21上,手掌握持把手212时,手指可正对指纹模块22,在指纹识别通过后,可以马上按压把手212,达到立即开锁的目的,大大简化了开锁的动作及节省开锁的时间。
由于固定套筒23相对于把手本体21是固定的,不会随着把轴211转动而转动,因此固定套筒2内的指纹模块22和数据线24不会因把轴211转动而损耗,有效地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公开的技术内容下,还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固定式隐形指纹识别门把手结构,包括把手本体及指纹模块,所述把手本体包括用于与门锁主壳转动连接的把轴及用于手掌握持的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把轴固定连接,通过掰动所述把手可转动所述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式隐形指纹识别门把手结构还包括固定套筒及数据线,所述把轴设有通孔,所述把轴通过所述通孔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固定套筒上,所述固定套筒用于与门锁主壳固定连接以使得所述固定套筒在所述把轴转动时相对于所述把轴固定不动,所述固定套筒设有安装孔,所述指纹模块安装在所述固定套筒的安装孔中并靠近所述固定套筒的外端设置,所述数据线插设在所述固定套筒的安装孔中,所述数据线的外端与所述指纹模块连接,所述数据线的内端伸出所述固定套筒的安装孔用于与门锁主壳内的控制电路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式隐形指纹识别门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筒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把手本体的把轴通过所述通孔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固定套筒的第一段上,所述固定套筒的第二段用于与门锁主壳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段的外径。
3.一种智能门锁,包括门锁主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门锁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式隐形指纹识别门把手结构,所述把手本体的把轴与所述门锁主壳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固定套筒与所述门锁主壳固定连接,所述数据线的内端与所述门锁主壳内的控制电路板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门锁还包括锁体、方轴、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锁体包括斜面锁舌,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门锁主壳内且相互啮合,所述把手本体的把轴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方轴连接在所述第二齿轮和锁体之间,通过掰动所述把手转动所述把轴,带动第一齿轮转动,通过第一齿轮驱动第二齿轮及方轴一起转动,进而通过方轴打开所述锁体的斜面锁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门锁还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与所述固定套筒过盈配合固定,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一齿轮过盈配合固定。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门锁还包括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所述门锁主壳固定,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二齿轮过盈配合固定。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门锁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包括卷曲部、分别及与所述卷曲部两端相连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二齿轮的端面设有用于对所述扭簧的第一端部进行限位的限位部,所述扭簧的卷曲部与所述第二齿轮呈同轴设置,所述扭簧的第一端部抵靠在所述限位部上,所述扭簧的第二端部抵靠在所述门锁主壳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呈弧形,同时用于对所述扭簧的卷曲部进行限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716840.1U CN208280736U (zh) | 2018-05-11 | 2018-05-11 | 固定式隐形指纹识别门把手结构及智能门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716840.1U CN208280736U (zh) | 2018-05-11 | 2018-05-11 | 固定式隐形指纹识别门把手结构及智能门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280736U true CN208280736U (zh) | 2018-12-25 |
Family
ID=64729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716840.1U Active CN208280736U (zh) | 2018-05-11 | 2018-05-11 | 固定式隐形指纹识别门把手结构及智能门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28073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93964A (zh) * | 2020-05-22 | 2020-08-28 | 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门锁 |
-
2018
- 2018-05-11 CN CN201820716840.1U patent/CN20828073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93964A (zh) * | 2020-05-22 | 2020-08-28 | 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门锁 |
CN111593964B (zh) * | 2020-05-22 | 2021-09-10 | 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门锁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280736U (zh) | 固定式隐形指纹识别门把手结构及智能门锁 | |
CN202064694U (zh) | 一种自动上锁的智能防盗锁 | |
CN201162400Y (zh) | 电子门锁 | |
CN110206404A (zh) | 一种离合装置 | |
US5540066A (en) | Bilateral-type door locking handle assembly | |
CN106320815B (zh) | 一种智能面板锁 | |
CN202194461U (zh) | 组合式止动爪机构 | |
CN207920241U (zh) | 一种锁具传动装置 | |
CN109458110A (zh) | 智能防盗门 | |
CN203462835U (zh) | 制动防开拉手 | |
CN208251850U (zh) | 具有报警功能的指纹密码锁 | |
CN203247943U (zh) | 一种电子防盗锁体 | |
CN201963065U (zh) | 接触式圆形电子锁 | |
CN207420316U (zh) | 一种内摆门驱动装置 | |
CN216197310U (zh) | 一种隐藏外拉手解闭锁装置及汽车 | |
CN216076689U (zh) | 一种防暴力开锁的锁离合器 | |
CN209976329U (zh) | 安全复合门 | |
CN212336923U (zh) | 一种内外把手联动式防盗门锁芯 | |
CN2415105Y (zh) | 门用防盗锁 | |
CN201428308Y (zh) | 双重防盗锁芯 | |
CN214498695U (zh) | 一种可实现电动开锁功能的侧门锁传动机构 | |
CN203113921U (zh) | 双向保险锁芯 | |
CN213015801U (zh) | 离合式防盗锁 | |
CN212130226U (zh) | 汽车侧门电动自吸锁上锁机构 | |
CN209443913U (zh) | 一种防猫眼开锁锁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