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32800U - 一种发动机后悬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后悬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32800U
CN208232800U CN201820571906.2U CN201820571906U CN208232800U CN 208232800 U CN208232800 U CN 208232800U CN 201820571906 U CN201820571906 U CN 201820571906U CN 208232800 U CN208232800 U CN 2082328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g
outer ring
bushing
engine rear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7190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艳恒
李盖华
汤小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7190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328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328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328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悬置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后悬置。该发动机后悬置包括副车架连接架和橡胶衬套,副车架连接架包括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和外圈,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呈人字形布置,外圈设置于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之间,橡胶衬套设置于外圈内部,橡胶衬套的弹性主轴方向与整车Z向呈一定的夹角。本实用新型的副车架连接架采用铝合金一体铸造成型,结构简单,重量轻,模态高,对发动机高频噪音的传递改善好;本实用新型的橡胶衬套的弹性主轴(Wi)方向与整车Z向呈15°角度夹角,使得橡胶衬套受振动载荷时刚度线性变化,控制容易,隔振性能好。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后悬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悬置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后悬置。
背景技术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是指动力总成(发动机、离合器和变速器)与车架或车身之间弹性连接的系统,主要用于支承动力总成,隔离发动机的振动和限制动力总成位移。
发动机后悬置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起到发动机扭振方向的承载和隔振作用。如图1所示,现有的发动机后悬置通常由副车架连接架和橡胶衬套组成。该副车架连接架由外圈4、第一支腿5、第二支腿7、焊接螺母6和焊接螺栓8组成,外圈4、第一支腿5、第二支腿7、焊接螺母6和焊接螺栓8采用钣金件冲压焊接成型,其结构复杂,重量大,模态低,对发动机高频噪音向车内的传递改善很小。该橡胶衬套由金属内芯1、硫化橡胶2和衬套外管3硫化而成,橡胶衬套的弹性主轴(Wi)方向和整车Z向一致,在发动机扭振时橡胶衬套静刚度非线性变化,导致隔振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轻量化、模态高、隔振性能好的发动机后悬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后悬置,包括副车架连接架和橡胶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连接架包括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和外圈,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第二支腿呈人字形布置,所述外圈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第二支腿之间,所述橡胶衬套设置于所述外圈内部,所述橡胶衬套的弹性主轴方向与整车Z向呈一定的夹角。
优选的,所述橡胶衬套包括金属内芯和衬套外管,所述金属内芯设置在所述衬套外管内,并通过硫化橡胶与所述衬套外管固定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副车架连接架还包括压铸螺栓,所述压铸螺栓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腿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外圈、所述第一支腿、所述第二支腿和所述压铸螺栓采用铝合金一体铸造成型。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腿的正面和反面上均设有两个消声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腿的正面和反面上均设有两个消声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腿的底部开设有两个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外圈的厚度为7.5-8.0mm。
优选的,所述外圈上设有一圈宽度为10-15mm的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夹角为1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副车架连接架采用铝合金一体铸造成型,结构简单,重量轻,模态高,对发动机高频噪音的传递改善好;
2、本实用新型的橡胶衬套的弹性主轴(Wi)方向与整车Z向呈10°-20°夹角,使得橡胶衬套受振动载荷时刚度线性变化,控制容易,隔振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示出了现有的发动机后悬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后悬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金属内芯,2-硫化橡胶,3-衬套外管,4-外圈,5-第一支腿,6-焊接螺母,7-第二支腿,8-焊接螺栓,9-压铸螺栓,10-消声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发动机后悬置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起到发动机扭振方向的承载和隔振作用。如图1所示,现有的发动机后悬置通常由副车架连接架和橡胶衬套组成。所述副车架连接架由外圈4、第一支腿5、第二支腿7、焊接螺母6和焊接螺栓8组成,所述外圈4、所述第一支腿5、所述第二支腿7、所述焊接螺母6和所述焊接螺栓8采用钣金件冲压焊接成型,其结构复杂,重量大,模态低,对发动机高频噪音向车内的传递改善很小。所述橡胶衬套由金属内芯1、硫化橡胶2和衬套外管3硫化而成,所述橡胶衬套的弹性主轴方向Wi和整车Z向一致,在发动机扭振时橡胶衬套静刚度非线性变化,导致隔振性能较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所述发动机后悬置仍然由副车架连接架和橡胶衬套组成。不同的是,所述副车架连接架设计为铝合金一体铸造结构,并且橡胶衬套的弹性主轴(Wi)方向整车Z向形成10°角度。
如图2所示,所述橡胶衬套由金属内芯1、硫化橡胶2和衬套外管3组成,所述金属内芯1设置在所述衬套外管3内,并通过硫化橡胶2与所述衬套外管3固定在一起。所述橡胶衬套过盈装入所述副车架连接架,其装入时弹性主轴(Wi)方向与Z向形成10°角度,当动力总成扭振时,所述橡胶衬套沿着Wi方向变形,其刚度线性变化,能够带来更好的隔振性能。
所述副车架连接架由外圈4、第一支腿5、第二支腿7和压铸螺栓9组成,所述外圈4、所述第一支腿5、所述第二支腿7和所述压铸螺栓9采用铝合金一体铸造成型。所述第一支腿5和所述第二支腿7呈人字形布置,所述第一支腿5的正面和反面上均设有两个消声槽10,所述第二支腿7的正面和反面上均设有两个消声槽10,共设有8个消声槽10,发动机辐射的声音在所述消声槽10内形成反射,能够较好的改善噪音传递,同时也能够减轻重量。所述外圈4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腿5和所述第二支腿7之间,优选的,所述外圈4壁厚7.5mm,其上有一圈10mm宽的加强筋,能够提供较高的强度和模态。所述压铸螺栓9在所述副车架连接架压铸成型时直接与所述副车架连接架固化,省略了现有的副车架连接架在第二支腿7上焊螺栓工序,节约了零件成本。所述第一支腿5上还加工有两个螺纹孔,省略了现有的副车架连接架在第一支腿5上焊螺母工序,节约了零件成本。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所述发动机后悬置由副车架连接架和橡胶衬套组成。所述橡胶衬套由金属内芯1、硫化橡胶2和衬套外管3组成,所述金属内芯1设置在所述衬套外管3内,并通过硫化橡胶2与所述衬套外管3固定在一起。所述橡胶衬套过盈装入所述副车架连接架,其装入时弹性主轴(Wi)方向与Z向形成15°角度,当动力总成扭振时,所述橡胶衬套沿着Wi方向变形,其刚度线性变化,能够带来更好的隔振性能。
所述副车架连接架由外圈4、第一支腿5、第二支腿7和压铸螺栓9组成,所述外圈4、所述第一支腿5、所述第二支腿7和所述压铸螺栓9采用铝合金一体铸造成型。所述第一支腿5和所述第二支腿7呈人字形布置,所述第一支腿5的正面和反面上均设有两个消声槽10,所述第二支腿7的正面和反面上均设有两个消声槽10,共设有8个消声槽10,发动机辐射的声音在所述消声槽10内形成反射,能够较好的改善噪音传递,同时也能够减轻重量。所述外圈4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腿5和所述第二支腿7之间,优选的,所述外圈4壁厚7.8mm,其上有一圈12mm宽的加强筋,能够提供较高的强度和模态。所述压铸螺栓9在所述副车架连接架压铸成型时直接与所述副车架连接架固化,省略了现有的副车架连接架在第二支腿7上焊螺栓工序,节约了零件成本。所述第一支腿5上还加工有两个螺纹孔,省略了现有的副车架连接架在第一支腿5上焊螺母工序,节约了零件成本。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所述发动机后悬置由副车架连接架和橡胶衬套组成。所述橡胶衬套由金属内芯1、硫化橡胶2和衬套外管3组成,所述金属内芯1设置在所述衬套外管3内,并通过硫化橡胶2与所述衬套外管3固定在一起。所述橡胶衬套过盈装入所述副车架连接架,其装入时弹性主轴(Wi)方向与Z向形成20°角度,当动力总成扭振时,所述橡胶衬套沿着Wi方向变形,其刚度线性变化,能够带来更好的隔振性能。
所述副车架连接架由外圈4、第一支腿5、第二支腿7和压铸螺栓9组成,所述外圈4、所述第一支腿5、所述第二支腿7和所述压铸螺栓9采用铝合金一体铸造成型。所述第一支腿5和所述第二支腿7呈人字形布置,所述第一支腿5的正面和反面上均设有两个消声槽10,所述第二支腿7的正面和反面上均设有两个消声槽10,共设有8个消声槽10,发动机辐射的声音在所述消声槽10内形成反射,能够较好的改善噪音传递,同时也能够减轻重量。所述外圈4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腿5和所述第二支腿7之间,优选的,所述外圈4壁厚8.0mm,其上有一圈15mm宽的加强筋,能够提供较高的强度和模态。所述压铸螺栓9在所述副车架连接架压铸成型时直接与所述副车架连接架固化,省略了现有的副车架连接架在第二支腿7上焊螺栓工序,节约了零件成本。所述第一支腿5上还加工有两个螺纹孔,省略了现有的副车架连接架在第一支腿5上焊螺母工序,节约了零件成本。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副车架连接架采用铝合金一体铸造成型,结构简单,重量轻,模态高,对发动机高频噪音的传递改善好;
2、本实用新型的橡胶衬套的弹性主轴(Wi)方向与整车Z向呈10°-20°夹角,使得橡胶衬套受振动载荷时刚度线性变化,控制容易,隔振性能好。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后悬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副车架连接架和橡胶衬套,所述副车架连接架包括第一支腿(5)、第二支腿(7)和外圈(4),所述第一支腿(5)和所述第二支腿(7)呈人字形布置,所述外圈(4)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腿(5)和所述第二支腿(7)之间,所述橡胶衬套设置于所述外圈(4)内部,所述橡胶衬套的弹性主轴方向与整车Z向呈一定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后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衬套包括金属内芯(1)和衬套外管(3),所述金属内芯(1)设置在所述衬套外管(3)内,并通过硫化橡胶(2)与所述衬套外管(3)固定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后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连接架还包括压铸螺栓(9),所述压铸螺栓(9)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腿(5)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后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4)、所述第一支腿(5)、所述第二支腿(7)和所述压铸螺栓(9)采用铝合金一体铸造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后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腿(5)的正面和反面上均设有两个消声槽(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后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腿(7)的正面和反面上均设有两个消声槽(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后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腿(5)的底部开设有两个螺纹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后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4)的厚度为7.5-8.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后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4)上设有一圈宽度为10-15mm的加强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后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10°-20°。
CN201820571906.2U 2018-04-20 2018-04-20 一种发动机后悬置 Active CN2082328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71906.2U CN208232800U (zh) 2018-04-20 2018-04-20 一种发动机后悬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71906.2U CN208232800U (zh) 2018-04-20 2018-04-20 一种发动机后悬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32800U true CN208232800U (zh) 2018-12-14

Family

ID=64583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71906.2U Active CN208232800U (zh) 2018-04-20 2018-04-20 一种发动机后悬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328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9087A (zh) * 2021-09-28 2022-01-04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悬置衬套、悬置结构及电动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9087A (zh) * 2021-09-28 2022-01-04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悬置衬套、悬置结构及电动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84538U (zh) 抗扭拉杆、抗扭拉杆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08232800U (zh) 一种发动机后悬置
CN205059184U (zh) 适用于汽车发动机的后悬置总成
CN103660902B (zh) 一种发动机拉杆式悬置的安装支架结构
CN105235491B (zh) 抗扭拉杆、抗扭拉杆安装结构及车辆
JP2015083312A (ja) フランジ加工装置および加工方法
CN110065378A (zh) 一种新能源动力总成悬置
CN203995632U (zh) 抗扭拉杆、抗扭拉杆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09888637U (zh) 后悬置减震托架总成
CN208101679U (zh) 双层隔振悬置及汽车
CN206012718U (zh) 一种副车架安装结构
CN209870077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后悬置结构
US12115831B2 (en) Rear lower control arm for motor vehicle
CN205256444U (zh) 一种用于连接在汽车后地板与后轮罩之间的加强梁总成
CN209938303U (zh) 后悬置装置及汽车
CN204712791U (zh) 新型电动三轮车分体后桥
JP4433143B2 (ja) 防振マウント装置
CN207565331U (zh) 汽车传动轴固定结构
CN206749532U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悬置支架结构及汽车
CN207291647U (zh) 一种新型减振悬置
CN217753408U (zh) 一种热管理单元减振梁总成
CN220742686U (zh) 一种副车架电机悬置加强结构
CN215042016U (zh) 一种电动车悬置胶垫总成
CN204526804U (zh) 一种排气管与前副车架的连接构件
CN205059196U (zh) 车用发动机后悬置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