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63916U - 一种混合梁的制作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梁的制作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163916U CN208163916U CN201820582541.3U CN201820582541U CN208163916U CN 208163916 U CN208163916 U CN 208163916U CN 201820582541 U CN201820582541 U CN 201820582541U CN 208163916 U CN208163916 U CN 2081639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side plate
- aluminum alloy
- foam
- aluminium allo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混合梁的制作装置,本装置包括模板和钢筋笼,模板包括铝合金底板、铝合金侧板、泡沫板、加高方管、加固方管、加固螺杆、螺母和加固垫板;钢筋笼包括H型钢、梁面筋、梁底筋、箍筋、梁腰筋和拉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使用铝模板,可以循环利用,节约材料;综合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双重优势;有效的避免了纯混凝土梁构件安装时的钢筋碰撞问题和现场大量湿作业等造成施工难度及质量控制难题;适合于规模化生产、并且工艺简便易行、制作成本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梁,特别是指一种混合梁的制作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全国各地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建设如火如荼。但是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尚属于起步阶段,很多技术并不成熟。尤其是一般的预制梁构件因其出筋多,不便于工厂生产和现场安装。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体系开始应用推广。关于预制梁的生产工艺也成了研究热点。
目前市场上主要是钢结构或者混凝土结构两种技术体系,而混合梁兼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体系应用于装配式框架结构中,有效的避免了纯混凝土梁构件安装时的钢筋碰撞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混合梁的制作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混合梁出筋多、安装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混合梁的制作装置,包括模板和钢筋笼,钢筋笼安置在模板内,所述的模板包括铝合金底板,铝合金底板上设有两个前后对称的铝合金侧板,铝合金底板与铝合金侧板连接,铝合金底板上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泡沫板,泡沫板上设有工字形开口,泡沫板夹在两个铝合金侧板之间,铝合金底板的下部设有加高方管,铝合金侧板的外部设有加固方管,相对的两个加固方管之间通过加固螺杆连接,加固螺杆穿过加固方管的上端和下端,并加固螺杆位于铝合金侧板的上部和下部,加固螺杆的两端设有螺母,螺母与加固方管之间设有加固垫板;
所述的钢筋笼包括H型钢,H型钢焊接在梁面筋和梁底筋的两端,梁面筋和梁底筋上绑扎有箍筋,箍筋上绑扎有梁腰筋,相对的两根梁腰筋绑扎有拉筋。
所述的铝合金底板包括底方板和底角板,铝合金侧板包括侧下方板和侧上方板,底方板的前后两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底角板,底角板通过连接件与侧下方板下端连接,侧下方板上端通过连接件与侧上方板下端连接。
所述的泡沫板包括两个左右对称的泡沫侧板和两个左右对称的泡沫端板,泡沫端板为条形,泡沫侧板为凸字形,泡沫侧板和泡沫端板通过胶带相互连接形成具有工字形开口的泡沫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使用铝模板,可以在工地和工厂循环利用,节约材料;
(2)采用钢筋混凝土和H型钢腹板接头组合形式,综合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双重优势;
(3)便于安装,有效的避免了纯混凝土梁构件安装时的钢筋碰撞问题和现场大量湿作业等造成施工难度及质量控制难题;
(4)该方法适合于规模化生产、并且工艺简便易行、制作成本低、便于工地现场安装,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板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板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H型钢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H型钢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钢筋笼骨架焊接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钢筋笼骨架焊接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混合梁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混合梁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泡沫板侧视图。
图中:1-铝合金底板,2-铝合金侧板,3-泡沫板,4-连接件,5-加高方管,6-加固方管,7-加固螺杆,8-加固垫板,9-底方板,10-底角板,11-侧下方板,12-侧上方板,13-H型钢,14-腹板,15-翼板,16-保护层钢筋,17-铆钉,18-螺栓孔,19-梁面筋,20-梁底筋,21-梁腰筋,22-箍筋,23-拉筋,24-U形筋,25-吊装预埋件,26-混凝土,27-泡沫侧板,28-泡沫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9所示,一种混合梁的制作装置,包括模板和钢筋笼,钢筋笼安置在模板内,所述的模板包括铝合金底板1,铝合金底板1上设有两个前后对称的铝合金侧板2,铝合金底板1与铝合金侧板2连接,铝合金底板1上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泡沫板3,泡沫板3上设有工字形开口,泡沫板3夹在两个铝合金侧板2之间,铝合金底板1的下部设有加高方管5,铝合金侧板2的外部设有加固方管6,相对的两个加固方管6之间通过加固螺杆7连接,加固螺杆7穿过加固方管6的上端和下端,并加固螺杆7位于铝合金侧板2的上部和下部,加固螺杆7的两端设有螺母,螺母与加固方管6之间设有加固垫板8;
所述的钢筋笼包括H型钢13,H型钢13焊接在梁面筋19和梁底筋20的两端,梁面筋19和梁底筋20上绑扎有箍筋22,箍筋22上绑扎有梁腰筋21,相对的两根梁腰筋21绑扎有拉筋23。
所述的铝合金底板1包括底方板9和底角板10,铝合金侧板2包括侧下方板11和侧上方板12,底方板9的前后两端通过连接件4固定底角板10,底角板10通过连接件4与侧下方板11下端连接,侧下方板11上端通过连接件4与侧上方板12下端连接。
所述的泡沫板3包括两个左右对称泡沫侧板27和两个左右对称的泡沫端板28,泡沫端板28为条形,泡沫侧板27为凸字形,泡沫侧板27和泡沫端板28通过胶带相互连接形成具有工字形开口的泡沫板3。
一种混合梁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保护层钢筋焊接,保护层钢筋16的长度等同于梁宽,保护层钢筋16按照间距分布焊接在H型钢13的翼板15上,H型钢的上翼板上焊接铆钉17,腹板14上开设螺栓孔18,保护层钢筋焊接在下翼板上即可,保证混合梁下层的保护层,混合梁上层的保护层通过铝合金侧板的上端面定位;
b.钢筋笼骨架焊接,将梁面筋19焊接在上翼板上,将梁底筋20焊接在下翼板上,梁面筋19、梁底筋20和两个H型钢13形成钢筋笼骨架;
c.钢筋笼绑扎,在钢筋笼骨架上安装箍筋22、梁腰筋21和拉筋23,进行绑扎形成钢筋笼,先在梁面筋19和梁底筋20之间绑扎箍筋22,然后在箍筋22上绑扎梁腰筋21,然后相对的两个梁腰筋21之间绑扎拉筋23,再在箍筋22上绑扎U形筋24;
d.模具拼装,将铝合金底板1放在加高方管5上,铝合金侧板2安装在铝合金底板1上,泡沫板3封堵钢筋笼两端,铝合金侧板通过连接件固定在铝合金底板上,泡沫板分为多块,通过胶带粘在一起,在钢筋笼入模前,泡沫板封堵在钢筋笼两端的H型钢上,同钢筋孔一起入模具;
e.刷脱模剂,用滚子在模板上涂抹均匀薄层的脱模剂,不得有漏刷现象,否则会引起粘模,造成板面有麻面、气泡等质量缺陷,模板表面和边角涂抹脱模剂也不得过多,否则易使构件板面和边角麻面、缺楞等严重质量缺陷,直接影响构件的外观质量;
f.钢筋笼入模,吊装钢筋笼,缓慢放入拼装好的模具内,此时将泡沫板同钢筋笼一起进入模具,对模具两端进行封堵;
g.安装吊装预埋件,在钢筋笼上安装吊装预埋件25,在安装埋件时,认真对照图纸控制尺寸并固定牢固,所有埋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埋件安装完毕后由质检、技术及时对埋件型号、外型、尺寸及埋设位臵进行复核校正,以保证埋件型号、位臵的正确,确保安装工作顺利进行;
h.模板加固,加固螺杆7从加固方管6的上端和下端进行对拉,加固方管6贴合铝合金侧板进行加固,加固螺杆不穿钢梁;
i.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对模板尺寸、钢筋及埋件位置经质检核对无误后再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坍落度180㎜,混凝土浇注下料应从一个方向均匀向另一个方向伸展,混凝土振捣时,采用Φ50振捣捧振捣,并安排专人操作,采用振捣捧振捣砼时应做到快插慢拨,振捣时间以气泡排尽且结构密实为佳;
j.养护和拆模,浇筑完成后混凝土表面应进行拉毛和收光处理,并覆盖薄膜养护,养护完成后,应先拆除加固工装,再轻拆铝合金侧板,防止因拆模不当损坏构件边角。构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方可起吊,起吊时各吊点受力应均匀一致,确保平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混合梁的制作装置,包括模板和钢筋笼,钢筋笼安置在模板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板包括铝合金底板(1),铝合金底板(1)上设有两个前后对称的铝合金侧板(2),铝合金底板(1)与铝合金侧板(2)连接,铝合金底板(1)上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泡沫板(3),泡沫板(3)上设有工字形开口,泡沫板(3)夹在两个铝合金侧板(2)之间,铝合金底板(1)的下部设有加高方管(5),铝合金侧板(2)的外部设有加固方管(6),相对的两个加固方管(6)之间通过加固螺杆(7)连接,加固螺杆(7)穿过加固方管(6)的上端和下端,并加固螺杆(7)位于铝合金侧板(2)的上部和下部,加固螺杆(7)的两端设有螺母,螺母与加固方管(6)之间设有加固垫板(8);
所述的钢筋笼包括H型钢(13),H型钢(13)焊接在梁面筋(19)和梁底筋(20)的两端,梁面筋(19)和梁底筋(20)上绑扎有箍筋(22),箍筋(22)上绑扎有梁腰筋(21),相对的两根梁腰筋(21)绑扎有拉筋(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梁的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铝合金底板(1)包括底方板(9)和底角板(10),铝合金侧板(2)包括侧下方板(11)和侧上方板(12),底方板(9)的前后两端通过连接件(4)固定底角板(10),底角板(10)通过连接件(4)与侧下方板(11)下端连接,侧下方板(11)上端通过连接件(4)与侧上方板(12)下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梁的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泡沫板(3)包括两个左右对称的泡沫侧板(27)和两个左右对称的泡沫端板(28),泡沫端板(28)为条形,泡沫侧板(27)为凸字形,泡沫侧板(27)和泡沫端板(28)通过胶带相互连接形成具有工字形开口的泡沫板(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582541.3U CN208163916U (zh) | 2018-04-23 | 2018-04-23 | 一种混合梁的制作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582541.3U CN208163916U (zh) | 2018-04-23 | 2018-04-23 | 一种混合梁的制作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163916U true CN208163916U (zh) | 2018-11-30 |
Family
ID=64371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582541.3U Active CN208163916U (zh) | 2018-04-23 | 2018-04-23 | 一种混合梁的制作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16391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81730A (zh) * | 2018-04-23 | 2018-08-10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梁的制作装置和制作方法 |
-
2018
- 2018-04-23 CN CN201820582541.3U patent/CN20816391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81730A (zh) * | 2018-04-23 | 2018-08-10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梁的制作装置和制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20619B (zh) | 一种快速制造双线圆端实体墩的方法 | |
CN108381730A (zh) | 一种混合梁的制作装置和制作方法 | |
CN107053440A (zh) | 一种预制板梁台座制作方法 | |
CN105649213B (zh) | 一种密集布筋区大型钢结构预埋件的施工方法 | |
CN110172927A (zh) |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和连续刚构的跨中合拢段施工方法 | |
CN208163916U (zh) | 一种混合梁的制作装置 | |
CN2663555Y (zh) | 建筑立柱一次性浇注模具 | |
CN208441304U (zh) | 一种lh装配式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用免拆模壳 | |
CN209976016U (zh) | 一种自带钢筋保护层支撑的组合钢模板龙骨支架 | |
CN108582426A (zh) | 一种劲性柱的制作装置与制作方法 | |
CN208668274U (zh) | 一种钢混组合梁桥 | |
CN208163928U (zh) | 一种劲性柱的制作装置 | |
CN206987143U (zh) | 一种钢筋桁架叠合楼板 | |
CN207048309U (zh) | 一种顶板快拆支撑体系 | |
CN105908883A (zh) | 一种防止复合楼盖轻质芯模上浮的施工方法 | |
CN110067198A (zh) | 一种钢混组合梁桥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9469242A (zh) | 一种压型钢板-再生混凝土组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6827226A (zh) | 带连接钢筋的预制构件制作方法 | |
CN209179173U (zh) | 无模混凝土的工装 | |
CN209040349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环筋扣合剪力墙结构 | |
CN210152282U (zh) | 一种控制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厚度的装置 | |
CN106677419A (zh) | 带连接钢筋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方法 | |
CN206448272U (zh) | 路基边坡拱形骨架一次成型模具 | |
CN207244957U (zh) | 一种用于降板区域的模块化预制叠合楼板 | |
CN207244960U (zh) | 一种用于降板区域的带工具式模板的预制叠合楼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