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49469U - 车辆的备胎池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备胎池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49469U
CN208149469U CN201820286996.0U CN201820286996U CN208149469U CN 208149469 U CN208149469 U CN 208149469U CN 201820286996 U CN201820286996 U CN 201820286996U CN 208149469 U CN208149469 U CN 2081494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re tyre
tyre pond
pond
vehicle
stri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8699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东
董建新
庄惠敏
冯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8699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494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49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494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备胎池组件,所述车辆的备胎池组件包括:备胎池本体板、备胎池横梁和备胎池纵梁,所述备胎池本体板设有用于安装备胎的备胎池,所述备胎池横梁安装于所述备胎池本体板的下表面,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备胎池下方,所述备胎池纵梁安装于所述备胎池本体板的下表面,所述备胎池纵梁的前端与所述备胎池横梁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备胎池组件,通过设置与备胎池本体板相连的备胎池横梁和备胎池纵梁,从而增强了车辆在备胎池本体板处的刚度及局部模态,降低因振动引起的噪声风险,同时还提升了车辆的后碰撞性能。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该备胎池组件的车辆。

Description

车辆的备胎池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的备胎池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整车在粗糙不平路面行驶时,轮胎与路面接触产生的激励经悬架传递到车身,车身板件振动会引起所谓的路噪问题,后备胎池板件刚度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后地板振动水平的高低,相关技术中,车辆在备胎池处的筋少且浅,刚度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以降低噪声、增强车辆后地板区域刚度的备胎池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该车辆的备胎池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备胎池组件包括:备胎池本体板,所述备胎池本体板设有用于安装备胎的备胎池;备胎池横梁,所述备胎池横梁安装于所述备胎池本体板的下表面,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备胎池下方;备胎池纵梁,所述备胎池纵梁安装于所述备胎池本体板的下表面,所述备胎池纵梁的前端与所述备胎池横梁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备胎池组件,通过设置与备胎池本体板相连的备胎池横梁和备胎池纵梁,从而增强了车辆在备胎池本体板处的刚度及局部模态,降低因振动引起的噪声风险,同时还提升了车辆的后碰撞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备胎池纵梁与所述备胎池横梁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备胎池的边沿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备胎池纵梁为多个,且沿横向间隔开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备胎池纵梁为两个,两个所述备胎池纵梁沿横向平行间隔开设置,且两个所述备胎池纵梁与所述备胎池横梁的连接处分别位于所述备胎池横向上的两个相对的边沿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备胎池横梁包括:左支架、备胎池横梁本体和右支架,所述备胎池横梁本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支架、所述右支架相连,所述左支架、所述右支架均与后纵梁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的宽度均大于所述备胎池横梁本体的宽度,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的前侧边沿右内向外朝前倾斜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备胎池本体板与所述左支架、所述右支架相连的区域设有凹筋,所述左支架、所述右支架与所述凹筋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备胎池横梁本体的厚度为a,所述左支架、所述右支架的厚度为b,满足:0.5mm≤a≤0.9mm,1.1mm≤b≤1.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备胎池纵梁的厚度为c,满足:0.5mm≤c≤0.9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车辆包括:两个后纵梁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车辆的备胎池组件,且车辆的备胎池组件与两个后纵梁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备胎池组件,从而具有相应的优点,增强了车辆在备胎池处的强度,进而提升了车辆的后碰撞性能,降低了由于振动所产生噪声的风险,有效的降低了车辆噪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备胎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后纵梁和后地板前横梁)。
附图标记:
备胎池组件100;
备胎池本体板1;备胎池11;凹筋12;
备胎池横梁2;左支架21;右支架22;备胎池横梁本体23;
备胎池纵梁3;
后纵梁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备胎池组件100,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备胎池组件100包括:备胎池本体板1、备胎池横梁2和备胎池纵梁3。
如图1所示,备胎池本体板1设有用于安装备胎的备胎池11,备胎池横梁2安装于备胎池本体板1的下表面,且至少一部分位于备胎池11下方,备胎池纵梁3安装于备胎池本体板1的下表面,备胎池纵梁3的前端与备胎池横梁2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备胎池组件100,通过设置与备胎池本体板1相连的备胎池横梁2和备胎池纵梁3,从而增强了车辆在备胎池本体板1处的刚度及局部模态,降低因振动引起的噪声风险,同时还提升了车辆的后碰撞性能。
下面根据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备胎池组件100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备胎池纵梁3与备胎池横梁2的连接处位于备胎池11的边沿下方,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备胎池本体板1在备胎池11处的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备胎池纵梁3为多个,且沿横向间隔开布置,多个备胎池纵梁3的布置可以使备胎池本体板1的刚度更高,且横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备胎池纵梁3可以使备胎池本体板1各处的刚度增强的更平均,使备胎池本体板1的各处的刚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备胎池纵梁3可以为两个,两个备胎池纵梁3沿横向平行间隔开设置,且两个备胎池纵梁3与备胎池横梁2的连接处分别位于备胎池11横向上的两个相对的边沿下方,这样,可以使备胎池本体板1在备胎池11处横向的刚度的增强效果更平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备胎池横梁2还可以包括:左支架21、备胎池横梁本体23和右支架22,备胎池横梁本体23的两端分别与左支架21、右支架22相连,左支架21和右支架22均与后纵梁200相连,左支架21与右支架22的设置可以使备胎池横梁2在备胎池11在车辆上可以更稳固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左支架21和右支架22的宽度均大于所述备胎池横梁本体23的宽度,左支架21和右支架22的前侧边沿右内向外朝前倾斜延伸,这样,可以使备胎池横梁2与后纵梁200可以有较大的连接面积,有效保证了备胎池横梁2与后纵梁200的连接强度,进而使备胎池组件100对备胎池本体板1处的刚度的增强更可靠,由于备胎池横梁2的后端与备胎池纵梁3相连,备胎池横梁2在后端的连接强度得到了保证,左支架21与右支架22的前侧边的形状设计,可以使备胎池横梁2在前端也可以有可靠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备胎池本体板1与左支架21、右支架22相连的区域还可以设有凹筋12,左支架21、右支架22与凹筋12贴合,凹筋12的设计可以使备胎池横梁2与备胎池本体板1的连接处的形状匹配,可以有效增大备胎池横梁2与备胎池本体板1的连接面积,保证了备胎池本体板1与备胎池横梁2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备胎池横梁2在备胎池本体板1上可以沿着备胎池11左右两端的端点延伸,且备胎池纵梁3与备胎池横梁2的连接处可以位于备胎池11的左右两端的端点处,这样可以使备胎池本体板1在备胎池11处的刚度得以提升,且由于备胎池纵梁3与备胎池横梁2的连接处位于备胎池11的左右两侧的边沿下,备胎池本体板1在备胎池11处的刚度增强的更平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备胎池横梁本体23的厚度为a,左支架21、右支架22的厚度为b,满足:0.5mm≤a≤0.9mm(例如a=0.7mm),1.1mm≤b≤1.5mm(例如b=1.2mm),这样,备胎池横梁本体23的厚度既可以保证备胎池横梁本体23的强度的同时,还可以不浪费材料,有利于车身的轻量化,左支架21和右支架22的厚度可以满足冲压工艺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备胎池纵梁3的厚度为c,满足:0.5mm≤c≤0.9mm(例如c=0.7mm),备胎池纵梁3的厚度可以满足车辆的轻量化的设计需要,并且保证备胎池横梁本体23的厚度不与排气系统后消音器干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备胎池组件100,通过将备胎池横梁2与备胎池纵梁3的连接,且连接为“π”型结构,从而使车辆在备胎池11处的刚度和强度得到了提升,且降低了因振动引起的噪声风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车辆的备胎池组件100100,从而具有与其相应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还可以包括两个后纵梁200,且车辆的备胎池组件100与后纵梁200相连。
具体地,如图1所示,备胎池本体板1为后地板的一部分,两个后纵梁200沿车辆的横向间隔设置,且两个后纵梁200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备胎池本体板1设在两个后纵梁200之间,且备胎池本体板1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后纵梁200相连,备胎池横梁2的左支架21和备胎池横梁2的右支架22分别与左右两个后纵梁200相连,备胎池组件100通过后纵梁200连接在车身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备胎池组件100,从而具有相应的优点,增强了车辆在备胎池11处的强度,进而提升了车辆的后碰撞性能,降低了由于振动所产生噪声的风险,有效的降低了车辆噪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备胎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备胎池本体板,所述备胎池本体板设有用于安装备胎的备胎池;
备胎池横梁,所述备胎池横梁安装于所述备胎池本体板的下表面,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备胎池下方;
备胎池纵梁,所述备胎池纵梁安装于所述备胎池本体板的下表面,所述备胎池纵梁的前端与所述备胎池横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备胎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胎池纵梁与所述备胎池横梁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备胎池的边沿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备胎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胎池纵梁为多个,且沿横向间隔开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备胎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胎池纵梁为两个,两个所述备胎池纵梁沿横向平行间隔开设置,且两个所述备胎池纵梁与所述备胎池横梁的连接处分别位于所述备胎池横向上的两个相对的边沿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备胎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胎池横梁包括:左支架、备胎池横梁本体和右支架,所述备胎池横梁本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支架、所述右支架相连,所述左支架、所述右支架均与后纵梁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备胎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的宽度均大于所述备胎池横梁本体的宽度,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的前侧边沿右内向外朝前倾斜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备胎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胎池本体板与所述左支架、所述右支架相连的区域设有凹筋,所述左支架、所述右支架与所述凹筋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备胎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胎池横梁本体的厚度为a,所述左支架、所述右支架的厚度为b,满足:0.5mm≤a≤0.9mm,1.1mm≤b≤1.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备胎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备胎池纵梁的厚度为c,满足:0.5mm≤c≤0.9mm。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备胎池组件。
CN201820286996.0U 2018-02-28 2018-02-28 车辆的备胎池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081494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86996.0U CN208149469U (zh) 2018-02-28 2018-02-28 车辆的备胎池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86996.0U CN208149469U (zh) 2018-02-28 2018-02-28 车辆的备胎池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49469U true CN208149469U (zh) 2018-11-27

Family

ID=64383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86996.0U Active CN208149469U (zh) 2018-02-28 2018-02-28 车辆的备胎池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494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04286B2 (en) Roof structure of a vehicular body
CN202923548U (zh) 车辆用保险杠装置
US9764764B2 (en) Subframe for a motor vehicle ax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ubframe
CN105905169A (zh)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US9174683B2 (en) Floor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for vehicle body
CN208149469U (zh) 车辆的备胎池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4118376A (zh) 用于车辆的能量消散系统
CN106697058A (zh) 一种汽车车身前纵梁结构及汽车
CN209454861U (zh) 车辆及其前接梁和车架
CN106275109B (zh) 一种备胎坑及加强结构
CN106314565A (zh) 一种汽车前挡板
CN206307159U (zh) 一种提高噪声传递函数的备胎舱加强板结构
CN210101764U (zh) 汽车横梁
CN207496792U (zh) 汽车中央通道梁结构及汽车
CN202169969U (zh) 微型面包车后轮罩封板焊接总成
JP2005014728A (ja) 鋳造サスペンションメンバ構造
CN106458109B (zh) 车辆用座椅靠背板
CN205131389U (zh) 一种纵梁结构
CN103538597B (zh) 转向架交叉支撑装置用支撑座及转向架
CN108995723A (zh) 车辆用面板结构
CN209492596U (zh) 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
CN209051487U (zh) 一种整体式电动汽车后纵梁总成结构
CN208306513U (zh) 车辆后部结构
CN217456112U (zh) 副车架以及车辆
KR100320867B1 (ko) 버스용 프론트 바디 보강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