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43029U - 一种数控装置末端位置实时测量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控装置末端位置实时测量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043029U CN208043029U CN201820259274.6U CN201820259274U CN208043029U CN 208043029 U CN208043029 U CN 208043029U CN 201820259274 U CN201820259274 U CN 201820259274U CN 208043029 U CN208043029 U CN 20804302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umerical control
- control device
- encoders
- wire
- data acquis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9000012636 effe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491 wire draw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FGUUSXIOTUKUDN-IBGZPJMESA-N C1(=CC=CC=C1)N1C2=C(NC([C@H](C1)NC=1OC(=NN=1)C1=CC=CC=C1)=O)C=CC=C2 Chemical compound C1(=CC=CC=C1)N1C2=C(NC([C@H](C1)NC=1OC(=NN=1)C1=CC=CC=C1)=O)C=CC=C2 FGUUSXIOTUKUDN-IBGZPJME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80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一种数控装置末端位置实时测量系统,属于测量技术领域。是由数据采集装置、连接适配器、数控装置和计算机终端组成的。该测量装置以两个拉线编码器为主要测量器件,通过将两个拉线编码器确定安装间距以形成一个测量装置进行测量,通过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终端实时获得两个拉线编码器的拉线长度,通过余弦定理计算出数控装置末端执行器的相对坐标,实现数控装置在固定平面内运动时的实时位置测量,且使用时,对数据采集装置的摆放位置没有严格要求,使得测量过程操作方便,采用高精度的拉线编码器作为测量器件,测量的数据精度较高,采用一体化箱体设计,有效防止了灰尘、油污等环境因素对测量器件的影响,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控装置末端位置实时测量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机器人、机床等机械装备末端位置实时测量系统,属于测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机械设备在运动时的准确定位、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有严格的要求,在实际工程中,经常需要实时测量装备末端或执行端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目前主要的测量方法包括:激光跟踪仪、多激光位移测量法和摄像跟踪等方法。激光跟踪仪的成本高,易用性差,而包括多激光位移测量法在内的其他方法存在着易受空间限制,现场实用性差,实现难度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控装置末端位置实时测量系统,是一种基于拉线编码器的实时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数控装置末端位置实时测量系统,是由数据采集装置、连接适配器、数控装置和计算机终端组成的,所述的连接适配器固定到所述的数控装置的末端执行器的适当位置,所述的数据采集装置的两个拉线端子连接到所述的连接适配器上,所述的数据采集装置通过数据线与计算机终端连接。
所述的数据采集装置是由装置基座、水平调节装置、装置箱体、两个拉线编码器底座、两个拉线编码器、数据采集卡和两个水平仪组成的,所述的水平调节装置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的装置基座上,所述的水平调节装置的上端与所述的装置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的两个拉线编码器底座位于所述的装置箱体的内部,通过螺栓与所述的装置箱体连接,所述的两个拉线编码器底座保持一定的安装间距,所述的两个拉线编码器固定在所述的两个拉线编码器底座上,所述的两个拉线编码器的出线端保持同一方向,所述的装置箱体上位于所述的两个拉线编码器出线端的一侧开有两个出线孔,所述的两个出线孔使得所述的两个拉线编码器的出线端伸出所述的装置箱体一段距离,所述的数据采集卡固定在所述的装置箱体的内部适当位置处,所述的两个拉线编码器的数据线分别连接到所述的数据采集卡上,所述的两个水平仪固定在所述的装置箱体的上表面,且保证所述的两个水平仪的中心线垂直。
所述的连接适配器具有特殊结构,使得所述的两个拉线编码器的拉线端子与所述的连接适配器的连接点在同一平面内。
一种数控装置末端位置实时测量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将数据采集装置放置在数控装置周围不影响其工作的合理位置处,调节水平调节装置,并观察水平仪,将数据采集装置调至水平;
b.将连接适配器固定到数控装置的末端执行器上的合理位置处,将两个拉线编码器的拉线端子与连接适配器连接,通过数据线将数据采集装置与计算机终端连接;
c.操控数控装置运动到同一平面内的两个确定的位置,分别测得在数控装置基坐标系下这两个固定位置的坐标值,同时通过数据采集装置将在这两个位置处的拉线编码器的数据发送到计算机终端;
d.两个拉线编码器的出线端中心之间的距离在装配时已经测得,通过计算机终端处理两个拉线编码器的数据可以得到相应的拉线长度,即由两个拉线编码器的出线端中心和连接适配器与拉线端子的连接点所组成的三角形的三条边已经确定;
e.通过余弦定理计算出上述两个固定位置在数据采集装置确定的坐标系下的坐标值;
f.通过步骤a-e可以得到两个固定点在数控装置的基座标系和数据采集装置确定的坐标系下的坐标值,然后计算出数据采集装置确定的坐标系与数控装置基坐标系之间的变换矩阵;
g.操纵数控装置在上述平面内运动,通过数据采集装置实时采集两个拉线编码器数据,通过计算机终端计算出末端执行器在数据采集装置确定的坐标系下的坐标值;
h.利用步骤f得到的变换矩阵,通过计算机终端求得末端执行器在数控装置基座标系下的坐标值。
所述的数据采集装置确定的坐标系的建立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以其中一个拉线编码器的出线端中心为坐标原点,以两个拉线编码器的出线端中心的连线为Xj轴,以从原点处的拉线编码器到另一个编码器移动的方向为Xj轴的正方向。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该测量装置以两个拉线编码器为主要测量器件,通过将两个拉线编码器确定安装间距以形成一个测量装置进行测量,通过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终端实时获得两个拉线编码器的拉线长度,通过余弦定理计算出数控装置末端执行器的相对坐标,实现数控装置在固定平面内运动时的实时位置测量,且使用时,对数据采集装置的摆放位置没有严格要求,使得测量过程操作方便,采用高精度的拉线编码器作为测量器件,测量的数据精度较高,采用一体化箱体设计,有效防止了灰尘、油污等环境因素对测量器件的影响,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测量示意图,附图2为数据采集装置的局部剖视图,附图3为建立坐标系计算末端执行器位置示意图。
图中,1、数据采集装置,1.1、装置基座,1.2、水平调节装置,1.3、装置箱体,1.3.1、出线孔,1.4、拉线编码器底座,1.5、拉线编码器,1.6、数据采集卡,1.7、水平仪,2、连接适配器,3、数控装置,4、计算机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数控装置末端位置实时测量系统,是由数据采集装置1、连接适配器2、数控装置3和计算机终端4组成的,所述的连接适配器2固定到所述的数控装置3的末端执行器的适当位置,所述的数据采集装置1的两个拉线端子连接到所述的连接适配器2上,所述的数据采集装置1通过数据线与计算机终端4连接。
所述的数据采集装置1是由装置基座1.1、水平调节装置1.2、装置箱体1.3、两个拉线编码器底座1.4、两个拉线编码器1.5、数据采集卡1.6和两个水平仪 1.7组成的,所述的水平调节装置1.2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的装置基座1.1上,所述的水平调节装置1.2的上端与所述的装置箱体1.3固定连接,所述的两个拉线编码器底座1.4位于所述的装置箱体1.3的内部,通过螺栓与所述的装置箱体1.3 连接,所述的两个拉线编码器底座1.4保持一定的安装间距,所述的两个拉线编码器1.5固定在所述的两个拉线编码器底座1.4上,所述的两个拉线编码器1.5 的出线端保持同一方向,所述的装置箱体1.3上位于所述的两个拉线编码器1.5 出线端的一侧开有两个出线孔1.3.1,所述的两个出线孔1.3.1使得所述的两个拉线编码器1.5的出线端伸出所述的装置箱体1.3一段距离,所述的数据采集卡1.6 固定在所述的装置箱体1.3的内部适当位置处,所述的两个拉线编码器1.5的数据线分别连接到所述的数据采集卡1.6上,所述的两个水平仪1.7固定在所述的装置箱体1.3的上表面,且保证所述的两个水平仪1.7的中心线垂直。
所述的连接适配器2具有特殊结构,使得所述的两个拉线编码器1.5的拉线端子与所述的连接适配器2的连接点在同一平面内。
一种数控装置末端位置实时测量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将数据采集装置1放置在数控装置3周围不影响其工作的合理位置处,调节水平调节装置1.2,并观察水平仪1.7,将数据采集装置1调至水平;
b.将连接适配器2固定到数控装置3的末端执行器上的合理位置处,将两个拉线编码器1.5的拉线端子与连接适配器2连接,通过数据线将数据采集装置 1与计算机终端4连接;
c.操控数控装置3运动到同一平面内的两个确定的位置,分别测得在数控装置3基坐标系XOY下这两个固定位置的坐标值,同时通过数据采集装置1 将在这两个位置处的拉线编码器1.5的数据发送到计算机终端4;
d.两个拉线编码器1.5的出线端中心之间的距离S在装配时已经测得,通过计算机终端4处理两个拉线编码器1.5的数据可以得到相应的拉线长度L1和L2,即由两个拉线编码器1.5的出线端中心和连接适配器2与拉线端子的连接点所组成的三角形AOjB的三条边已经确定;
e.通过余弦定理计算出上述两个固定位置在数据采集装置1确定的坐标系 XjOjYj下的坐标值;
f.通过步骤a-e可以得到两个固定点在数控装置3的基座标系XOY和数据采集装置1确定的坐标系XjOjYj下的坐标值,然后计算出数据采集装置1确定的坐标系XjOjYj与数控装置3基坐标系XOY之间的变换矩阵;
g.操纵数控装置3在上述平面内运动,通过数据采集装置1实时采集两个拉线编码器1.5的数据,通过计算机终端4计算出末端执行器在数据采集装置1 确定的坐标系XjOjYj下的坐标值;
h.利用步骤f得到的变换矩阵,通过计算机终端4求得末端执行器在数控装置3基座标系XOY下的坐标值。
所述的数据采集装置1确定的坐标系XjOjYj的建立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以其中一个拉线编码器1.5的出线端中心为坐标原点Oj,以两个拉线编码器1.5的出线端中心的连线为Xj轴,以从原点处的拉线编码器1.5到另一个编码器1.5移动的方向为Xj轴的正方向。
在实际测量时,按照步骤a-d确定了AOjB的三条边之后,利用余弦定理可得:
则数控装置3末端执行器在数据采集装置1确定的坐标系XjOjYj下的横坐标值Xj1为:
公式(2)中的L1、L2为两个拉线编码器1.5的拉线长度,由计算机终端4 可以求出,S为两个拉线编码器1.5出线端中心之间的安装距离,该值在安装时已经确定,即L1、L2和S都为已知量,所以由公式(2)便可求出Xj1的值,通过勾股定理便可得到Yj1的值,则数控装置3末端执行器在数据采集装置1确定的坐标系XjOjYj下的坐标值已经求出,再通过步骤f得到的两坐标系之间的变换矩阵,便可以求出数控装置3末端执行器在数控装置3基座标系XOY下的坐标值,即完成了对数控装置末端位置的实时测量。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数控装置末端位置实时测量系统,是由数据采集装置、连接适配器、数控装置和计算机终端组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适配器固定到所述的数控装置的末端执行器的适当位置,所述的数据采集装置的两个拉线端子连接到所述的连接适配器上,所述的数据采集装置通过数据线与计算机终端连接;
所述的数据采集装置是由装置基座、水平调节装置、装置箱体、两个拉线编码器底座、两个拉线编码器、数据采集卡和两个水平仪组成的,所述的水平调节装置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的装置基座上,所述的水平调节装置的上端与所述的装置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的两个拉线编码器底座位于所述的装置箱体的内部,通过螺栓与所述的装置箱体连接,所述的两个拉线编码器底座保持一定的安装间距,所述的两个拉线编码器固定在所述的两个拉线编码器底座上,所述的两个拉线编码器的出线端保持同一方向,所述的装置箱体上位于所述的两个拉线编码器出线端的一侧开有两个出线孔,所述的两个出线孔使得所述的两个拉线编码器的出线端伸出所述的装置箱体一段距离,所述的数据采集卡固定在所述的装置箱体的内部适当位置处,所述的两个拉线编码器的数据线分别连接到所述的数据采集卡上,所述的两个水平仪固定在所述的装置箱体的上表面,且保证所述的两个水平仪的中心线垂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装置末端位置实时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适配器具有特殊结构,使得所述的两个拉线编码器的拉线端子与所述的连接适配器的连接点在同一平面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259274.6U CN208043029U (zh) | 2018-02-14 | 2018-02-14 | 一种数控装置末端位置实时测量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259274.6U CN208043029U (zh) | 2018-02-14 | 2018-02-14 | 一种数控装置末端位置实时测量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043029U true CN208043029U (zh) | 2018-11-02 |
Family
ID=63949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259274.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43029U (zh) | 2018-02-14 | 2018-02-14 | 一种数控装置末端位置实时测量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04302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06583A (zh) * | 2018-02-14 | 2018-06-01 | 山东建筑大学 | 一种数控装置末端位置实时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 |
CN110749257A (zh) * | 2019-08-05 | 2020-02-04 | 上海大学 | 一种拉线式测量系统的测量基准点不共面误差补偿方法 |
-
2018
- 2018-02-14 CN CN201820259274.6U patent/CN20804302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06583A (zh) * | 2018-02-14 | 2018-06-01 | 山东建筑大学 | 一种数控装置末端位置实时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 |
CN110749257A (zh) * | 2019-08-05 | 2020-02-04 | 上海大学 | 一种拉线式测量系统的测量基准点不共面误差补偿方法 |
CN110749257B (zh) * | 2019-08-05 | 2021-08-10 | 上海大学 | 一种拉线式测量系统的测量基准点不共面误差补偿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106583A (zh) | 一种数控装置末端位置实时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 | |
CN110044259B (zh) | 一种合拢管柔性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 |
CN106871859B (zh) | 一种刚体空间定轴转动角度检测方法 | |
CN109163675B (zh) | 一种基于激光跟踪仪检测角摆轴位置精度的方法 | |
CN114406991B (zh) | 基于拉线式编码器的工业机器人标定与空间位置测量方法 | |
CN103698001B (zh) | 一种基于单目视觉分析方法的输电线路舞动监测方法 | |
CN112648934B (zh) | 一种自动化弯管几何形态检测方法 | |
CN106524945A (zh) | 一种基于机械臂和结构光视觉的平面夹角在线测量方法 | |
CN104359445B (zh) | 基于拉绳编码器的串联运动机构参数误差测量装置及方法 | |
CN107009350A (zh) | 一种3‑prs串并联机构等效质量的确定方法 | |
CN208043029U (zh) | 一种数控装置末端位置实时测量系统 | |
CN110806192A (zh) | 一种高堆石坝内部变形的监测方法 | |
CN108317999B (zh) | 一种基于惯性传感器的通信铁塔倾角测量方法 | |
CN110181558A (zh) | 一种变臂关节式坐标测量机标定机器人的装置及其方法 | |
CN108088370A (zh) | 一种基于光栅尺及编码器的位置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 | |
CN114700943A (zh) | 一种大型水轮机在位机器人加工坐标系标定方法 | |
CN203432534U (zh) | 工业光学三维坐标测量设备的相机三维调节装置 | |
CN109297482A (zh) | 一种基于旋转编码器的位置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 | |
CN105241378B (zh) | 基于激光跟踪技术的变电站3d实景重绘方法 | |
CN114049324B (zh) | 超视场尺度下的关联基准远心测量快速标定方法 | |
CN105806217B (zh) | 用于物体空间位置测量的单拉线式测量系统和方法 | |
CN110940271A (zh) | 基于空间三维测控网的船舶等大型工业制造检测、监测和智能搭载安装方法 | |
CN110749257A (zh) | 一种拉线式测量系统的测量基准点不共面误差补偿方法 | |
CN208026215U (zh) | 一种基于光栅尺及编码器的位置测量系统 | |
CN209197762U (zh) | 一种基于旋转编码器的位置测量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