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29891U - 内压式薄壁方形工件拉深模具 - Google Patents
内压式薄壁方形工件拉深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929891U CN207929891U CN201820076393.8U CN201820076393U CN207929891U CN 207929891 U CN207929891 U CN 207929891U CN 201820076393 U CN201820076393 U CN 201820076393U CN 207929891 U CN207929891 U CN 2079298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lower template
- cover board
- punch
- square cro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内压式薄壁方形工件拉深模具,包括下模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下模板正上方可相对所述下模板上下移动的上模板,所述下模板上至少设有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均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内容置有一与其外轮廓相匹配的冲头,所述冲头可在所述通孔内上下移动;所述上模板上设有一与所述固定板平行的盖板,所述盖板的两侧紧贴有与所述冲头外轮廓相匹配且位于其正下方的按压块,在处于拉深状态下时,所述按压块与所述冲头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盖板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模具结构简单紧凑,可以有效地减少拉伸过程中常见的开裂、拉裂等拉深缺陷的产生,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内压式薄壁方形工件拉深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便携性要求的不断提高,电子产品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却越来越强大,因而金属薄壁件的应用和需求呈上升趋势。这给制造业带来了技术上的挑战:如何大批量地生产高性能金属薄壁件。金属塑性加工由于具有材料利用率高、产品力学性能好、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金属零件的大批量生产。
如图1所示的烤箱内胆,应用于航天航空的设备上,所述烤箱内胆由0.6mm的金属薄板制成,包括方形状的本体1以及需在其本体1上拉伸出凹槽11。目前,在对内胆本体1进行拉伸时,通常是通过按压装置对本体1的外缘进行夹紧,夹紧完成后驱动冲头对产品进行拉深,但是在拉深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本体1开裂、拉裂、拉薄等现象,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以及良品率,增加了企业成本支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内压式薄壁方形工件拉深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内压式薄壁方形工件拉深模具,包括下模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下模板正上方可相对所述下模板上下移动的上模板,所述下模板上至少设有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均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内容置有一与其外轮廓相匹配的冲头,所述冲头可在所述通孔内上下移动;所述上模板上设有一与所述固定板平行的盖板,所述盖板的两侧紧贴有与所述冲头外轮廓相匹配且位于其正下方的按压块,在处于拉深状态下时,所述按压块与所述冲头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盖板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下模板的下方设有一可相对其上下移动的顶板,所述顶板由设置在其下方的气顶驱动,所述顶板上固定有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依次贯穿所述下模板以及位于所述下模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的放置板与冲头固接。
优选的,所述顶板与下模板之间通过第一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螺栓依次由第一头部段、第一非螺纹段以及第一螺纹段组成,所述第一螺纹段置于所述下模板内,所述第一头部段位于所述顶板的下方,所述顶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非螺纹段的长度,且可在其上上下移动。
优选的,所述盖板与上模板之间还设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通过第二螺栓与所述上模板固接,所述按压块固设在所述盖板上。
优选的,所述按压板与所述盖板之间还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可移动的距离等于板材的厚度,所述上模板上设有一凹槽,所述上模板、按压板以及盖板之间通过第三螺栓依次贯穿,所述第三螺栓依次由第二头部段、第二非螺纹段以及第二螺纹段组成,所述第二螺纹段置于所述盖板上内,所述第二头部段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非螺纹段置于所述上模板以及按压板内,且所述第二非螺纹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上模板、按压板以及板材的厚度之和。
优选的,所述下模板上还设有第一保护块,所述上模板上设有第二保护块,所述第二保护块位于所述第一保护块的正上方,当在处于拉深状态下时,所述第一保护块和第二保护块紧贴。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外侧面与固定板的上表面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最小圆弧倒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模具结构简单紧凑,可以有效地减少拉伸过程中常见的开裂、拉裂等拉深缺陷的产生,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同时,通过该结构易于制造、调试、修模和保养,模具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中烤箱内胆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使用状态图;
图3:图实用新型第二使用状态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三使用状态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四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内压式薄壁方形工件拉深模具,包括下模板1以及设置在所述下模板1正上方可相对所述下模板1上下移动的上模板2,所述下模板1上至少设有一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的两侧均设有一通孔12,所述通孔12内容置有一与其外轮廓相匹配的冲头13,所述冲头13可在所述通孔12内上下移动。具体的,所述下模板1的下方设有一可相对其上下移动的顶板3,所述顶板3由设置在其下方的气顶31驱动,所述顶板3上固定有一支撑杆32,所述支撑杆32依次贯穿所述下模板1以及位于所述下模板1与所述固定板11之间的放置板14与冲头13固接。通过所述气顶31驱动与其固接的顶板3移动,所述支撑杆32固接在所述顶板3上,所以所述支撑杆32以及与所述支撑杆32固接的冲头13也将同步移动。
优选的,所述顶板3与下模板1之间通过第一螺栓33连接,所述第一螺栓33依次由第一头部段34、第一非螺纹段35以及第一螺纹段36组成,所述第一螺纹段36置于所述下模板1内,所述第一头部段34位于所述顶板3的下方,所述顶板3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非螺纹段35的长度,且可在其上上下移动。
所述上模板2上设有一与所述固定板11平行的盖板21,所述盖板21的两侧紧贴有与所述冲头13外轮廓相匹配且位于其正下方的按压块22,具体的,所述盖板21与上模板2之间还设有按压板23,所述按压板23通过第二螺栓24与所述上模板2固接,所述按压块22固设在所述盖板21上。所述按压板23与所述盖板21之间还设有弹簧25,所述弹簧25可移动的距离等于板材的厚度,所述上模板2上设有一凹槽26,所述上模板2、按压板23以及盖板21之间通过第三螺栓27依次贯穿,所述第三螺栓27依次由第二头部段28、第二非螺纹段29以及第二螺纹段30组成,所述第二螺纹段30置于所述盖板21上内,所述第二头部段28置于所述凹槽26内,所述第二非螺纹段29置于所述上模板2以及按压板23内,且所述第二非螺纹段29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上模板2、按压板23以及板材的厚度之和。在处于拉深状态下时,所述按压块22与所述冲头13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固定板11与所述盖板21之间的距离。
所述下模板1上还设有第一保护块4,所述上模板2上设有第二保护块5,所述第二保护块5位于所述第一保护块4的正上方,当在处于拉深状态下时,所述第一保护块4和第二保护块5紧贴,以对该模具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所述冲头13与按压块22之间充分按压导致磨损。
所述通孔12的外侧面与固定板11的上表面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最小圆弧倒角,本实用新型中设计为圆弧倒角是由于当所述盖板21和所述固定板11将板材的中部进行固定,所述通孔12的内侧面与固定板11的上表面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直角,所以在拉伸的过程中,很难从所述板材的中部进行拉伸;但是由于所述通孔12的外侧面与固定板11的上表面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圆弧倒角,所以在拉伸的过程中,将位于所述板材外缘材料向所述通孔12内拉伸,从而成型。
下面简单阐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图2所示,位于所述上模板2上的盖板21与位于所述下模板1上的固定板11处于分离状态,将所述板材放置于所述固定板11上。如图3所示,所述上模板2受到向下的力。从而所述盖板21向下移动将所述板材按压在所述固定板11上,所述冲头13以及按压块22均与所述板材的表面紧贴。如图4所示,所述盖板21受到向下的力继续将所述板材按压在所述固定板11上,所述气顶31驱动所述顶板3以及固定在所述顶板3上的支撑杆32同步向下移动,所述支撑杆32与冲头13固接,从而所述冲头13向下移动。如图5所示,所述盖板21受到向下的力继续将所述板材按压在所述固定板11上,所述按压块22同步向下移动,将所述板材按压于所述通孔12内,当所述盖板21受到所述板材给予的反作用力大于所述弹簧25的弹簧力时,所述盖板21向上移动,直至所述第一保护块4和第二保护块5紧贴,此时,所述盖板21与所述固定板11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冲头13与按压块22之间的距离,完成板材拉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模具结构简单紧凑,可以有效地减少拉伸过程中常见的开裂、拉裂等拉深缺陷的产生,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同时,通过该结构易于制造、调试、修模和保养,模具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内压式薄壁方形工件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板(1)以及设置在所述下模板(1)正上方可相对所述下模板(1)上下移动的上模板(2),所述下模板(1)上至少设有一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的两侧均设有一通孔(12),所述通孔(12)内容置有一与其外轮廓相匹配的冲头(13),所述冲头(13)可在所述通孔(12)内上下移动;所述上模板(2)上设有一与所述固定板(11)平行的盖板(21),所述盖板(21)的两侧紧贴有与所述冲头(13)外轮廓相匹配且位于其正下方的按压块(22),在处于拉深状态下时,所述按压块(22)与所述冲头(13)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固定板(11)与所述盖板(21)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压式薄壁方形工件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1)的下方设有一可相对其上下移动的顶板(3),所述顶板(3)由设置在其下方的气顶(31)驱动,所述顶板(3)上固定有一支撑杆(32),所述支撑杆(32)依次贯穿所述下模板(1)以及位于所述下模板(1)与所述固定板(11)之间的放置板(14)与冲头(13)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压式薄壁方形工件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与下模板(1)之间通过第一螺栓(33)连接,所述第一螺栓(33)依次由第一头部段(34)、第一非螺纹段(35)以及第一螺纹段(36)组成,所述第一螺纹段(36)置于所述下模板(1)内,所述第一头部段(34)位于所述顶板(3)的下方,所述顶板(3)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非螺纹段(35)的长度,且可在其上上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压式薄壁方形工件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1)与上模板(2)之间还设有按压板(23),所述按压板(23)通过第二螺栓(24)与所述上模板(2)固接,所述按压块(22)固设在所述盖板(2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压式薄壁方形工件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板(23)与所述盖板(21)之间还设有弹簧(25),所述弹簧(25)可移动的距离等于板材的厚度,所述上模板(2)上设有一凹槽(26),所述上模板(2)、按压板(23)以及盖板(21)之间通过第三螺栓(27)依次贯穿,所述第三螺栓(27)依次由第二头部段(28)、第二非螺纹段(29)以及第二螺纹段(30)组成,所述第二螺纹段(30)置于所述盖板(21)内,所述第二头部段(28)置于所述凹槽(26)内,所述第二非螺纹段(29)置于所述上模板(2)以及按压板(23)内,且所述第二非螺纹段(29)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上模板(2)、按压板(23)以及板材的厚度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压式薄壁方形工件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1)上还设有第一保护块(4),所述上模板(2)上设有第二保护块(5),所述第二保护块(5)位于所述第一保护块(4)的正上方,在处于拉深状态下时,所述第一保护块(4)和第二保护块(5)紧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压式薄壁方形工件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2)的外侧面与固定板(11)的上表面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最小圆弧倒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076393.8U CN207929891U (zh) | 2018-01-17 | 2018-01-17 | 内压式薄壁方形工件拉深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076393.8U CN207929891U (zh) | 2018-01-17 | 2018-01-17 | 内压式薄壁方形工件拉深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929891U true CN207929891U (zh) | 2018-10-02 |
Family
ID=63648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07639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29891U (zh) | 2018-01-17 | 2018-01-17 | 内压式薄壁方形工件拉深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929891U (zh) |
-
2018
- 2018-01-17 CN CN201820076393.8U patent/CN20792989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67153B (zh) | 一种复合成形模具 | |
CN102974694B (zh) | 一种单动压力机的冲压模具 | |
CN206343527U (zh) | 钣金工件快速冲压成型模具 | |
CN206464417U (zh) | 四工位拉深修边模具 | |
CN208944983U (zh) | 一种卷圆冲压成型工艺的模具 | |
CN103317029A (zh) | 一种滤芯端盖冲压复合模 | |
CN202316737U (zh) | 冲压模具的托送料机构 | |
CN207929891U (zh) | 内压式薄壁方形工件拉深模具 | |
CN103817244B (zh) | 一种压合模及其举升传输机构 | |
CN208527844U (zh) | 一种具有防卡料功能的冲压模具 | |
CN202591430U (zh) | 一种制作飞轮的压力机拉伸成型模 | |
CN206251813U (zh) | 一种半自动月饼压制机 | |
CN205362474U (zh) | 夹手避让机构 | |
CN203791468U (zh) | 一种下折边拉伸模具结构 | |
CN202192167U (zh) | 一种带翻边机构的冷冲压模具 | |
CN203096132U (zh) | 弹簧型淬火夹具总成 | |
CN204842505U (zh) | 用于制造杯杆型冷挤压件的模具 | |
CN204149479U (zh) | 生产消音器的模具平衡装置 | |
CN102848593A (zh) | 一种手动加工零部件用的成型机 | |
CN205341656U (zh) | 一种管件成型冲孔复合模具 | |
CN208928909U (zh) | 一种旋转压合式金属折弯结构 | |
CN209409286U (zh) | 一种汽车塑料件的整型设备 | |
CN207839818U (zh) | 一种新能源电池铝壳弧形成型模具 | |
CN2887589Y (zh) | 粉末成型机 | |
CN201644651U (zh) | 风力发电机外风扇板翻边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08 Address after: 215151 No. 17, Shiyang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Suzhou Baoxi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51 No. 17, Shiyang Road, Hugu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igh tech Zone,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SUZHOU BOAMAX TECHNOLOGIES INDUSTRIAL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02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