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06422U - 导油润滑装置及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导油润滑装置及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06422U
CN207906422U CN201820317899.3U CN201820317899U CN207906422U CN 207906422 U CN207906422 U CN 207906422U CN 201820317899 U CN201820317899 U CN 201820317899U CN 207906422 U CN207906422 U CN 2079064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oil guide
lubricating
speed changer
guid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1789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书光
周志忠
孙贤
范小岗
王扬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ppocampal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Hippocampus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ppocampal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Hippocampus Motor Co Ltd
Shanghai Haima Automobile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ppocampal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Hippocampus Motor Co Ltd, Shanghai Haima Automobile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ppocampal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1789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064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064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064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油润滑装置及变速器,涉及变速器润滑技术领域。该导油润滑装置包括集油板、导流件以及分流盘。集油板包括连通的集油部和引流部,导流件开设有导油槽,分流盘包括固定连接的基体和导油管。集油部用于收集变速器飞溅的润滑油,引流部和导油槽的上端连通且将润滑油引流至导油槽内,导油槽的下端与基体连通且能够将润滑油引流至导油管。该导油润滑装置可以有效地收集变速器飞溅的润滑油,通过导流件和分流盘能够分配到变速器各个挡位齿轮的表面以及输入轴的轴心孔,实现变速器的主动润滑,改善润滑效果,导油润滑装置能够有效地利用变速器的空间结构,为润滑油提供更短的导油距离,提高导油效率。

Description

导油润滑装置及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润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油润滑装置及变速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车辆的动力性及经济性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变速器出现了增加挡位的趋势,这就使变速箱的体积和长度不断增加。
传统的手动变速箱主要采用飞溅润滑方式,但由于变速器内部结构复杂,一些零部件由于自身结构及布置的限制,常常存在润滑死区,并且对于分布在距离差速器端较远的齿轮和轴承,被动的飞溅润滑方式并不能提供充足的润滑油。
现有变速器润滑结构中往往加入一体式的导油板,虽然改善了变速器的润滑效果,但一体式导油板的集油口因结构限制,导致润滑传输路径过长,润滑油补给缓慢,导油效率低,且不利于变速器空间的合理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油润滑装置,可以有效地收集变速器飞溅的润滑油,并分配到变速器各个挡位齿轮的表面以及输入轴的轴心孔,实现变速器的主动润滑,有效改善变速器的润滑效果,该导油润滑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利用变速器空间结构,可以为润滑油提供较短的导油距离,提高变速器的导油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油润滑装置,用于设置在变速器润滑系统中,所述导油润滑装置包括集油板、导流件以及分流盘;
所述集油板包括连通的集油部和引流部,所述导流件开设有导油槽,所述导油槽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分流盘包括固定连接的基体和导油管;
所述集油部用于收集变速器飞溅的润滑油,所述引流部和所述导油槽的上端连通且将润滑油引流至所述导油槽内,所述导油槽的下端与所述基体连通且能够将润滑油引流至所述导油管。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导油润滑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集油部为L型结构且包括簸箕状的集油口,所述集油部的远离所述集油口的一端与所述引流部连接,所述引流部为管状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集油部与所述引流部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固定在变速器倒挡拨叉上的耳板,所述耳板开设有第一连接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油槽的上端设置有储油腔,所述引流部与所述储油腔连通;
所述导油槽的下端开设有用于将润滑油流出的输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油槽位于同侧的侧壁开设有多个U型分流口,润滑油通过所述U型分流口能够到达变速器的各个挡位齿轮;
所述储油腔的靠近所述引流部的侧壁开设有U型输入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油槽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的支耳,所述支耳开设有固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盘的所述基体设置有分流缺口,所述导油槽的输出口与所述分流缺口连通;
所述基体包括相对的外侧和内侧,所述外侧设置有向所述基体的中心延伸的引流筋,所述基体的中心开设有与所述导油管连通的导流孔;
所述分流缺口能够将润滑油分流为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所述第一油道位于所述基体的外侧且用于使润滑油通过所述引流筋流入所述导流孔,所述第二油道位于所述基体的内侧且用于使润滑油流入输入轴后轴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变速器,包括挡位齿轮组件、输入轴、主减从动齿轮以及导油润滑装置;
所述输入轴与所述挡位齿轮组件配合连接,所述主减从动齿轮通过倒挡拨叉设置于所述输入轴的一侧,所述导油润滑装置位于所述挡位齿轮组件靠近所述主减从动齿轮的一侧,所述集油部正对所述主减从动齿轮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倒挡拨叉开设有第二连接孔,连接件穿过所述集油板的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将所述集油板和所述倒挡拨叉固定连接;
紧固件穿过所述导流件支耳的固定孔将所述导流件与所述变速器的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导流件的下端通过轴承压板压装于所述变速器的壳体凹槽内,所述基体压装于所述输入轴的油槽孔,所述导油管通过锁紧螺套设置于所述输入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油管与所述输入轴间隙配合;
所述输入轴沿径向开设有与其中心孔连通的多个透油孔,所述透油孔与所述导油槽的U型分流口对应且能够将润滑油引入所述挡位齿轮组件中的各个挡位齿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导油润滑装置结构简单,其导油距离短,易于实施,有效地收集变速器飞溅的润滑油,并分配到变速器各个挡位齿轮的表面以及输入轴的轴心孔,使润滑油能有效进入输入轴的内部,兼顾齿轮内侧和轴承的润滑,实现变速器的主动润滑,解决分布在距离差速器端较远的齿轮和支撑轴承润滑不良等问题,改善变速器的润滑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导油润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导油润滑装置中集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导油润滑装置中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导油润滑装置中分流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变速器的部分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变速器的部分结构装配剖视图。
图标:100-导油润滑装置;10-集油板;103-集油部;1035-集油口;106-引流部;108-耳板;13-导流件;132-导油槽;134-储油腔;135-U型输入口;136-输出口;137-U型分流口;138-支耳;16-分流盘;162-基体;1623-导流孔;1625-分流缺口;1626-外凸结构;1628-引流筋;166-导油管;20-挡位齿轮组件;22-输入轴;24-主减从动齿轮;25-倒挡拨叉;27-轴承压板;30-透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其中图1—图4对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图5和图6对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导油润滑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所示。该导油润滑装置100是用于设置在变速器润滑系统中,能够为变速器带来主动的润滑效果,较好的消除润滑死区,从而提高变速器的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1提供的导油润滑装置100包括集油板10、导流件13以及分流盘16,其中,集油板10包括连通的集油部103和引流部106,导流件13开设有导油槽132,导油槽132具有上端和下端,这里的上端和下端是指润滑油的流向,即润滑油从导油槽132的上端流向下端,分流盘16包括固定连接的基体162和导油管166,集油板10的引流部106与导油槽132的上端连通,导油槽132的下端与分流盘16的基体162连接。
集油部103是用于收集变速器飞溅的润滑油,润滑油从集油部103流向引流部106,引流部106与导流件13的导油槽132连通,润滑油会从引流部106流到导油槽132的上端,顺着导油槽132流到下端,导油槽132与分流盘16的基体162连接,接着润滑油会流入分流盘16的基体162中,该导油润滑装置100是通过集油部103有效地收集变速器运转过程中飞溅的润滑油,并通过导流件13和分流盘16将润滑油同时分配到变速器挡位齿轮组件20中的各个挡位齿轮以及变速器输入轴22的内部,能够兼顾齿轮内侧和轴承的润滑,解决分布在距离减速器的差速器端较远的齿轮和支撑轴承润滑不良等问题,从而改善变速器的润滑效果。
下面对该导油润滑装置100的各个部件的具体结构和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图2为本实施例1提供的导油润滑装置100中集油板1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2所示。
集油板10包括集油部103和引流部106,集油部103整体为L型结构且包括簸箕状的集油口1035,集油部103具有凹槽,使得润滑油从集油口1035进入且容纳在凹槽内,即集油部103能够将润滑油较好的收集起来。集油部103的远离集油口1035的一端与引流部106连接,这里的连接是一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是,集油部103与引流部106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密封连接。其中,引流部106为管状结构且具有出口,集油部103收集到的润滑油流到引流部106后,仅能从该出口流出,从而限制了润滑油的流向。
可选的,在集油部103与引流部106的连接处设置有耳板108,在耳板108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使得集油板10通过该耳板108能够固定在变速器的倒挡拨叉25上,满足固定的要求,且该结构固定方便、牢固,结构简单。
图3为本实施例1提供的导油润滑装置100中导流件13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3所示。
导流件13整体为长扁状的U形结构,导流件13开设有导油槽132,导油槽132的上端与集油板10的引流部106连通,在本实施例1中,在导油槽132的上端设置有储油腔134,储油腔134的与引流部106连通的侧壁上开设有U型输入口135,该U型输入口135的结构和尺寸正好与集油板10的引流部106的结构、尺寸匹配,引流部106卡设在U型输入口135,储油腔134与引流部106连通,从而润滑油流经引流部106,然后流到储油腔134内。
导油槽132的下端开设有用于将润滑油流出的输出口136,使得润滑油从引流部106流到储油腔134内,然后顺着导油槽132的油道流到输出口136,最后从输出口136流出。
可选的,导油润滑装置100装配在变速器中时,导流件13位于挡位齿轮组件20的一侧,为了将润滑油分流到挡位齿轮组件20中需要润滑的各个挡位齿轮上,故,在导油槽132位于同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U型分流口137,该多个U型分流口137正好与各个挡位齿轮相对应,导油槽132为主油道,在润滑油流到过程中,从主油道分流出支油道对挡位齿轮进行润滑。
U型分流口137开设于导油槽132的靠近于挡位齿轮组件20的一侧,U型分流口137的数量与挡位齿轮数量相同,在本实施例1中,U型分流口137的数量为四个且间隔分布。
该导流件13结构能够实现润滑油的二次分流,即经过导油槽132输送的润滑油,分支油路经过U型分流口137流出,为挡位齿轮、轴承等进行润滑;主油路经过导油槽132输送到分流盘16中。
可选的,导油槽132的上端设置有支耳138,支耳138位于储油腔134的靠近引流部106的一侧,支耳138上开设有固定孔,导流件13通过支耳138能够固定设置在变速器的壳体上,在本实施例1中,导流件13和支耳138是一体成型,结构简单,方便固定,且装配牢固。
图4为本实施例1提供的导油润滑装置100中分流盘16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4所示。
分流盘16包括固定连接的基体162和导油管166,基体162为圆盘状,在基体162的中心处开设有导流孔1623,导流孔1623与导油管166连通,使得润滑油能够从导流孔1623处流入导油管166,进而流入输入轴22内部的轴心孔中。
在分流盘16的基体162上设置有分流缺口1625,分流缺口1625位于基体162的圆盘外缘处,基体162包括相对的外侧和内侧,导油管166位于基体162的内侧,该分流缺口1625为凸出于基体162外表面的U形结构,即该U形结构位于基体162的外侧,该基体162的内部为外凸结构1626,类似盘子的盘底凸出于盘缘,且外凸结构1626朝向基体162外侧,分流缺口1625向基体162的中心方向延伸且延伸至外凸结构1626处,分流缺口1625与外凸结构1626之间具有间隙。
基体162外侧还设置有引流筋1628,引流筋1628从外凸结构1626处向中心的导流孔1623延伸,引流筋1628用于将分流缺口1625流出的润滑油引流到中心的导流孔1623内,通过导流孔1623进入到导油管166。
在设置时,导流件13的下端与分流盘16的基体162连接,即下端的输出口136与基体162的分流缺口1625连通。分流缺口1625能够将润滑油分流为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其中,第一油道位于基体162的外侧,即润滑油从分流缺口1625流出进入基体162外侧,依次沿外凸结构1626、引流筋1628流入导流孔1623,进入导油管166最终流到输入轴22内部的轴心孔中;第二油道位于基体162的内侧,润滑油从分流缺口1625流出进入基体162内侧,然后流入输入轴22后轴承中。
从导油槽132主油道流出的润滑油经过分流盘16的分流缺口1625又分为两个支路,第一支路从基体162内侧用于进入输入轴后轴承,第二支路从基体162外侧用于进入输入轴22内部的轴心孔,从而为齿轮内侧和轴承带来高效的润滑。
目前,传统的手动变速箱主要采用飞溅润滑方式,即在变速箱内储存一定容量的润滑油,通过主减速齿轮的旋转带动润滑油运动,飞溅的润滑油滴落到需要润滑的变速器零件表面。但由于变速器内部结构复杂,一些零部件由于自身结构及布置的限制,常常存在润滑死区,并且对于分布在距离差速器端较远的齿轮和轴承,被动的飞溅润滑方式并不能提供充足的润滑油。
为改善变速器传统润滑方式的弊端,在现有变速器润滑结构中往往会加入一体式的导油板,导油板上开设有导油槽和送油槽以及在导油槽侧壁上开设的集油口,导油板设置于变速器中与变速器前壳体和变速器后壳体相连,导油板上的送油槽端部开设有出油孔,将收集的润滑油分配到需要润滑的零部件。变速器润滑结构中加入一体式导油板时,虽然改善了变速器的润滑效果,但一体式导油板的集油口因结构限制,往往布置在正对主减从动齿轮较远的位置,导致润滑传输路径过长,润滑油补给缓慢,导油效率低,且一体式的导油板结构复杂,对于变速器内部的安装空间要求较高,不利于变速器空间的合理利用。
本实施例1提供的导油润滑装置100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的导油润滑装置100,其装配方便、牢固,能够有效地利用变速器的空间结构;集油板10穿过倒挡拨叉的布置方式,可以为润滑油提供更短的导油距离,从而提高变速器的导油效率;集油板10的集油口1035成簸箕状,开口较大,更有利于润滑油的收集;该导油润滑装置100采用主动润滑方式,有效改善了变速器的润滑效果。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变速器,图5为该变速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变速器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请参照图5所示,变速器包括挡位齿轮组件20、输入轴22、主减从动齿轮24以及如实施例1提供的导油润滑装置100,输入轴22与挡位齿轮组件20配合连接,主减从动齿轮24通过倒挡拨叉25设置于输入轴22的一侧,导油润滑装置100位于挡位齿轮组件20的靠近主减从动齿轮24的一侧。
倒挡拨叉25开设有第二连接孔,集油板10固定设置在倒挡拨叉25上,即采用连接件依次穿过集油板10的第一连接孔和倒挡拨叉25的第二连接孔后固定的方式实现,导流件13固定设置于变速器的壳体上,在变速器的壳体开设有通孔,采用紧固件穿过导流件13支耳138上的固定孔和壳体上的通孔后固定的方式实现。集油板10的集油部103正对主减从动齿轮24设置,能够有效收集减速器在转动过程中主减从动齿轮24飞溅的润滑油。
请参照图6所示,导流件13的下端通过轴承压板27压装在变速器的壳体凹槽内,通过轴承压板27对导流件13的下端进行限位,分流盘16的基体162压装于输入轴22的油槽孔中,分流盘16的导油管166通过锁紧螺套设置于输入轴22内,导油管166与输入轴22之间形成配合间隙。
输入轴22沿径向开设有与其中心孔连通的多个透油孔30,多个透油孔30正对着各个挡位齿轮的内侧,该透油孔30与实施例1中导油槽132的U型分流口137数量相同,位置对应,通过透油孔30能够将润滑油引入挡位齿轮组件20中的各个挡位齿轮上。
该变速器的润滑系统能实现润滑油的二次分流,其工作原理为:
一次分流:储存在变速器内部的润滑油被主减从动齿轮24带动,飞溅的润滑油被正对差速器布置的集油板10收集,通过引流部106流入导流件13的储油腔134,流经导油槽132的润滑油一部分通过U型分流口137到达各个挡位齿轮,一部分润滑油则沿导油槽132流向分流盘16的分流缺口1625。
二次分流:到达分流缺口1625的润滑油,一部分在基体162外侧的引流筋1628的引流作用下,通过导流孔1623和导油管166进入输入轴22,另一部分润滑油,从基体162内侧被送到输入轴后轴承以及分流盘16与输入轴22之间形成的配合间隙中,为输入轴22后轴承和末端齿轮带来更有效地润滑。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速器,其包括了结构简单,导油距离短,易于实施的导油润滑装置100,通过该装置,可以有效地收集变速器飞溅的润滑油,并分配到变速器各个挡位齿轮的表面以及输入轴22的轴心孔,使润滑油能有效进入输入轴22的内部,兼顾齿轮内侧和轴承的润滑,实现变速器的主动润滑,解决分布在距离差速器端较远的齿轮和支撑轴承润滑不良等问题,改善变速器的润滑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导油润滑装置,用于设置在变速器润滑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润滑装置包括集油板、导流件以及分流盘;
所述集油板包括连通的集油部和引流部,所述导流件开设有导油槽,所述导油槽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分流盘包括固定连接的基体和导油管;
所述集油部用于收集变速器飞溅的润滑油,所述引流部和所述导油槽的上端连通且将润滑油引流至所述导油槽内,所述导油槽的下端与所述基体连通且能够将润滑油引流至所述导油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油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部为L型结构且包括簸箕状的集油口,所述集油部的远离所述集油口的一端与所述引流部连接,所述引流部为管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油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部与所述引流部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固定在变速器倒挡拨叉上的耳板,所述耳板开设有第一连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油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槽的上端设置有储油腔,所述引流部与所述储油腔连通;
所述导油槽的下端开设有用于将润滑油流出的输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油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槽位于同侧的侧壁开设有多个U型分流口,润滑油通过所述U型分流口能够到达变速器的各个挡位齿轮;
所述储油腔的靠近所述引流部的侧壁开设有U型输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导油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槽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的支耳,所述支耳开设有固定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油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盘的所述基体设置有分流缺口,所述导油槽的输出口与所述分流缺口连通;
所述基体包括相对的外侧和内侧,所述外侧设置有向所述基体的中心延伸的引流筋,所述基体的中心开设有与所述导油管连通的导流孔;
所述分流缺口能够将润滑油分流为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所述第一油道位于所述基体的外侧且用于使润滑油通过所述引流筋流入所述导流孔,所述第二油道位于所述基体的内侧且用于使润滑油流入输入轴后轴承。
8.一种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挡位齿轮组件、输入轴、主减从动齿轮以及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导油润滑装置;
所述输入轴与所述挡位齿轮组件配合连接,所述主减从动齿轮通过倒挡拨叉设置于所述输入轴的一侧,所述导油润滑装置位于所述挡位齿轮组件靠近所述主减从动齿轮的一侧,所述集油部正对所述主减从动齿轮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挡拨叉开设有第二连接孔,连接件穿过所述集油板的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将所述集油板和所述倒挡拨叉固定连接;
紧固件穿过所述导流件支耳的固定孔将所述导流件与所述变速器的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导流件的下端通过轴承压板压装于所述变速器的壳体凹槽内,所述基体压装于所述输入轴的油槽孔,所述导油管通过锁紧螺套设置于所述输入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管与所述输入轴间隙配合;
所述输入轴沿径向开设有与其中心孔连通的多个透油孔,所述透油孔与所述导油槽的U型分流口对应且能够将润滑油引入所述挡位齿轮组件中的各个挡位齿轮。
CN201820317899.3U 2018-03-07 2018-03-07 导油润滑装置及变速器 Active CN2079064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17899.3U CN207906422U (zh) 2018-03-07 2018-03-07 导油润滑装置及变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17899.3U CN207906422U (zh) 2018-03-07 2018-03-07 导油润滑装置及变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06422U true CN207906422U (zh) 2018-09-25

Family

ID=63558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17899.3U Active CN207906422U (zh) 2018-03-07 2018-03-07 导油润滑装置及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064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2003A (zh) * 2021-10-16 2022-01-1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减速器油道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2003A (zh) * 2021-10-16 2022-01-1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减速器油道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06422U (zh) 导油润滑装置及变速器
CN201705903U (zh) 减速机
CN206017677U (zh) 一种重型amt变速器强制润滑系统
CN201177039Y (zh) 可换速比齿轮箱内部轴承润滑结构
CN208123409U (zh) 一种高速新能源减速器的高效润滑油道结构
CN106838287B (zh) 一种变速箱油路
JPH062077Y2 (ja) 差動歯車の潤滑装置
CN209212944U (zh) 一种轴承润滑装置
CN206738553U (zh) 一种变速箱润滑油路
CN207701743U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润滑导油装置
CN101806353B (zh) 减速机
CN207005271U (zh) 一种变速箱油路
CN206571955U (zh) 一种变速箱
CN109058431A (zh) 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齿轮箱及走行传动系统
CN210890017U (zh) 齿轮箱箱体轴承润滑结构
CN212455454U (zh) 电驱动桥及车辆
CN111734816A (zh) 一种润滑支撑轴承的齿轮箱
CN209130163U (zh) 紧凑型自润滑车轴齿轮箱箱体、齿轮箱及走行传动系统
CN208900688U (zh) 立式螺伞齿轮箱润滑结构
CN206234348U (zh) 行星架、行星齿轮箱和风力发电机
CN201391596Y (zh) 一种变速器润滑装置
CN2567349Y (zh) 摩托车凸轮轴内油道润滑装置
CN219692218U (zh) 润滑结构及风电齿轮箱
CN205278323U (zh) 一种变速器轴承润滑结构
CN218152281U (zh) 传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25

Address after: 450016 Haihai East Road 1689, Zhe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enan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Hippocampal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atentee after: Hippocampus Motor Co., Ltd.

Address before: 450000 Haihai East Road 1689, Zhe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enan Province

Co-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aima Automobile Co., Ltd.

Patentee before: Hippocampus Motor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Hippocampal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