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96688U -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96688U
CN207896688U CN201721835144.4U CN201721835144U CN207896688U CN 207896688 U CN207896688 U CN 207896688U CN 201721835144 U CN201721835144 U CN 201721835144U CN 207896688 U CN207896688 U CN 2078966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contact
contact
input interface
wireless charging
integrated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3514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斌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83514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966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966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9668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器,包括有线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模块;有线充电模块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锂电池、第一集成电路板;壳体上设有第一电源输入接口、电源输出接口、第二电源输入接口;第一集成电路板连接有第一金属接触体;无线充电模块包括盖体,盖体内设置有第二集成电路板,第二集成电路板连接有第二金属接触体;第一金属接触体、第二金属接触体至少其一设置有磁铁;第一金属接触体、第二金属接触体通过该磁铁吸合接触;藉此,通过有线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模块的设置,使其兼具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的功能,同时,结合有线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模块的多种不同电源输入接口类型设置,提高了充电适用能力。

Description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种电子产品也越来越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而电子产品需要充电后才能使用,因此,充电器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子产品。现有技术中的充电器通常为有线充电器,有线充电器有线长的限制,导致体验效果较差,且其接口处容易损坏,为此,无线充电器相继产生,通常现有的充电器只具备有线充电或无线充电的单一功能,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当然,也有些兼具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的充电器,但其无线充电部分与有线充电部分需通过数据线连接,使用无线充电时占据了更大的摆放空间,以及,其通常只具备接口充电或插头充电的单一方式进行充电,适用性较差,且有线充电部分和无线充电部分的连接结构复杂。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改进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器,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兼具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的功能,同时,结合有线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模块的多种不同电源输入接口类型设置,提高了充电适用能力,以及,有线充电与无线充电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给使用者带来了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器,包括有线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模块;
该有线充电模块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有上壳、下壳,该上壳与下壳围构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设置有锂电池以及电性连接于锂电池的第一集成电路板;该壳体上设置有第一电源输入接口、电源输出接口、第二电源输入接口,该第一电源输入接口、电源输出接口、第二电源输入接口均电性连接于第一集成电路板;
该第一集成电路板上方电性连接有第一金属接触体,该第一金属接触体的上端露于上壳上方;
该无线充电模块包括盖体,该盖体包括上盖和下盖,该盖体内设置有第二集成电路板,该第二集成电路板电性连接有第二金属接触体,该第二金属接触体的下端露于下盖下方;该上盖上设置有第三电源输入接口,该第三电源输入接口电性连接于第二集成电路板;所述第一电源输入接口、第二电源输入接口、第三电源输入接口三者为不同类型的输入接口;
该第一金属接触体、第二金属接触体至少其一设置有用于将第一金属接触体、第二金属接触体吸合在一起的磁铁;该第一金属接触体、第二金属接触体通过该磁铁吸合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电源输入接口可隐藏式设置于壳体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金属接触体具有第一主体部、第一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自第一主体部的一侧表面向外凸设延伸而成,该第一主体部的另一侧凸设有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电性安装于第一集成电路板上;
所述第一金属接触体还设有用于安装前述磁铁的第一安置腔;该第一安置腔自第一主体部的一侧向第一接触部凹设而成,并延伸至第一接触部;
所述上壳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让位孔,自该第一让位孔上端周缘向外凹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一接触部穿过第一让位孔并露于定位槽内;
所述第二金属接触体具有第二主体部、第二接触部;该第二接触部自第二主体部的一侧表面向外凸设延伸而成,该第二主体部的另一侧凸设有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电性安装于第二集成电路板上;
所述第二金属接触体还设有用于安装前述磁铁的第二安置腔;该第二安置腔自第二主体部的一侧向第二接触部凹设而成,并延伸至第二接触部;
所述下盖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让位孔,对应该第二让位孔于下盖下表面凸设有定位凸台,该第二让位孔贯通至定位凸台下端面;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第二让位孔内并未露于定位凸台下端面;
所述第一接触部适配于第二让位孔内,所述定位凸台适配于定位槽内,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上表面与第二接触部的下表面相接触;
前述磁铁安装于相应第一安置腔、第二安置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金属接触体、第二金属接触体分别设置有两个。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盖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安置电子产品的安置部,该安置部设置有环形定位槽,该环形定位槽自安置部向下凹设而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有线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模块的设置,使其兼具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的功能,同时,结合有线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模块的多种不同电源输入接口类型设置,提高了充电适用能力;通过第一金属接触体与第二金属接触体的磁吸组合将有线充电模块与无线充电模块连接在一起的结构设计,简化了有线充电模块与无线充电模块之间的连接,减少了占用空间;通过第一电源输入接口、第二电源输入接口的结合设计,增加了其充电方式,更有利于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给使用者带了方便;以及,通过第三电源输入接口的设计,使得无线充电模块可单独使用。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又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有线充电模块 11、上壳
111、第一让位孔 112、定位槽
12、下壳 13、锂电池
14、第一集成电路板 15、第一电源输入接口
16、电源输出接口 17、第二电源输入接口
18、第一金属接触体 181、第一主体部
182、第一接触部 183、第一连接部
184、第一安置腔
20、无线充电模块 21、上盖
211、安置部 212、环形定位槽
22、下盖 221、第二让位孔
222、定位凸台 23、第二集成电路板
24、第二金属接触体 241、第二主体部
242、第二接触部 243、第二连接部
244、第二安置腔 25、第三电源输入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包括有线充电模块10、无线充电模块20。
其中,所述有线充电模块10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有上壳11、下壳12,该上壳11与下壳12围构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设置有锂电池13以及电性连接于锂电池13的第一集成电路板14;该壳体上设置有第一电源输入接口15、电源输出接口16、第二电源输入接口17,该电源输出接口16优选为USB接口,该第二电源输入接口17优选为充电插头;该第一电源输入接口15、电源输出接口16、第二电源输入接口17均电性连接于第一集成电路板14;该第一集成电路板14上方电性连接有第一金属接触体18,该第一金属接触体18的上端露于上壳11上方;所述第二电源输入接口17可隐藏式设置于壳体上。
所述无线充电模块20包括盖体,该盖体包括上盖21和下盖22,该盖体内设置有第二集成电路板23,该第二集成电路板23电性连接有第二金属接触体24,该第二金属接触体24的下端露于下盖22下方;该上盖21上设置有第三电源输入接口25,该第三电源输入接口25电性连接于第二集成电路板23;所述第一金属接触体18、第二金属接触体24至少其一设置有用于将第一金属接触体18、第二金属接触体24吸合在一起的磁铁;该第一金属接触体18、第二金属接触体24通过该磁铁吸合接触,通过第一金属接触体18、第二金属接触体24的吸合将有线充电模块10与无线充电模块20连接在一起,当第一金属接触体18、第二金属接触体24相互吸合后,下盖22的下表面贴于上壳11的上表面。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接触体18、第二金属接触体24分别设置有两个,以致第一金属接触体18形成正、负两极,第二金属接触体24形成正、负两极,从而通过第一金属接触体18正、负极与第二金属接触体24正、负极分别相对应接触连接,使得有线充电模块10与无线充电模块20电性连接,以此,可将有线充电模块10中存储的电量传输给无线充电模块20中。此处,通过第一金属接触体18、第二金属接触体24的接触充电方式,简化了有线充电模块10与无线充电模块20之间的连接,减少了占用空间,以及,实现了有线充电模块10与无线充电模块20之间的面接触连接。
所述第一金属接触体18具有第一主体部181、第一接触部182;该第一接触部182自第一主体部181的一侧表面向外凸设延伸而成,该第一主体部181的另一侧凸设有第一连接部183;该第一连接部183电性安装于第一集成电路板14上;所述第一金属接触体18还设有用于安装前述磁铁的第一安置腔184;该第一安置腔184自第一主体部181的一侧向第一接触部182凹设而成,并延伸至第一接触部182;所述上壳1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让位孔111,自该第一让位孔111上端周缘向外凹设有定位槽112;所述第一接触部182穿过第一让位孔111并露于定位槽112内;
所述第二金属接触体24具有第二主体部241、第二接触部242;该第二接触部242自第二主体部241的一侧表面向外凸设延伸而成,该第二主体部241的另一侧凸设有第二连接部243;该第二连接部243电性安装于第二集成电路板23上;所述第二金属接触体24还设有用于安装前述磁铁的第二安置腔244;该第二安置腔244自第二主体部241的一侧向第二接触部242凹设而成,并延伸至第二接触部242;所述下盖22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让位孔221,对应该第二让位孔221于下盖22下表面凸设有定位凸台222,该第二让位孔221贯通至定位凸台222下端面;所述第二接触部242位于第二让位孔221内并未露于定位凸台222下端面;所述第一接触部182适配于第二让位孔221内,所述定位凸台222适配于定位槽112内,所述第一接触部182的上表面与第二接触部242的下表面相接触;前述磁铁安装于相应第一安置腔184、第二安置腔244内。另外,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部182、第二接触部242的连接为面接触连接,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为其他形式的连接方式,例如点接触连接,在此,不做赘述。
所述上盖21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安置电子产品的安置部211,该安置部211设置有环形定位槽212,该环形定位槽212自安置部211向上盖21内凹设而成;当电子产品需要充电时,将电子产品放置于安置部211即可,另外,于本实施例中,该无线充电模块20可根据实际需求对应电子产品进行外形上的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有线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模块的设置,使其兼具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的功能,同时,结合有线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模块的多种不同电源输入接口类型设置,提高了充电适用能力;通过第一金属接触体与第二金属接触体的磁吸组合将有线充电模块与无线充电模块连接在一起的结构设计,简化了有线充电模块与无线充电模块之间的连接,减少了占用空间;通过第一电源输入接口、第二电源输入接口的结合设计,增加了其充电方式,更有利于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给使用者带了方便;以及,通过第三电源输入接口的设计,使得无线充电模块可单独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线充电模块、无线充电模块;
该有线充电模块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有上壳、下壳,该上壳与下壳围构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设置有锂电池以及电性连接于锂电池的第一集成电路板;该壳体上设置有第一电源输入接口、电源输出接口、第二电源输入接口,该第一电源输入接口、电源输出接口、第二电源输入接口均电性连接于第一集成电路板;
该第一集成电路板上方电性连接有第一金属接触体,该第一金属接触体的上端露于上壳上方;
该无线充电模块包括盖体,该盖体包括上盖和下盖,该盖体内设置有第二集成电路板,该第二集成电路板电性连接有第二金属接触体,该第二金属接触体的下端露于下盖下方;该上盖上设置有第三电源输入接口,该第三电源输入接口电性连接于第二集成电路板;所述第一电源输入接口、第二电源输入接口、第三电源输入接口三者为不同类型的输入接口;
该第一金属接触体、第二金属接触体至少其一设置有用于将第一金属接触体、第二金属接触体吸合在一起的磁铁;该第一金属接触体、第二金属接触体通过该磁铁吸合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输入接口可隐藏式设置于壳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接触体具有第一主体部、第一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自第一主体部的一侧表面向外凸设延伸而成,该第一主体部的另一侧凸设有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电性安装于第一集成电路板上;
所述第一金属接触体还设有用于安装前述磁铁的第一安置腔;该第一安置腔自第一主体部的一侧向第一接触部凹设而成,并延伸至第一接触部;
所述上壳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让位孔,自该第一让位孔上端周缘向外凹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一接触部穿过第一让位孔并露于定位槽内;
所述第二金属接触体具有第二主体部、第二接触部;该第二接触部自第二主体部的一侧表面向外凸设延伸而成,该第二主体部的另一侧凸设有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电性安装于第二集成电路板上;
所述第二金属接触体还设有用于安装前述磁铁的第二安置腔;该第二安置腔自第二主体部的一侧向第二接触部凹设而成,并延伸至第二接触部;
所述下盖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让位孔,对应该第二让位孔于下盖下表面凸设有定位凸台,该第二让位孔贯通至定位凸台下端面;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第二让位孔内并未露于定位凸台下端面;
所述第一接触部适配于第二让位孔内,所述定位凸台适配于定位槽内,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上表面与第二接触部的下表面相接触;
前述磁铁安装于相应第一安置腔、第二安置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接触体、第二金属接触体分别设置有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安置电子产品的安置部,该安置部设置有环形定位槽,该环形定位槽自安置部向下凹设而成。
CN201721835144.4U 2017-12-25 2017-12-25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966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35144.4U CN207896688U (zh) 2017-12-25 2017-12-25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35144.4U CN207896688U (zh) 2017-12-25 2017-12-25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96688U true CN207896688U (zh) 2018-09-21

Family

ID=63549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3514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96688U (zh) 2017-12-25 2017-12-25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9668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6629A (zh) * 2021-07-05 2021-09-03 李艳宁 一种滑盖式双层无线充电装置
CN114421630A (zh) * 2021-11-08 2022-04-29 邵阳市库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组合式感应充电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6629A (zh) * 2021-07-05 2021-09-03 李艳宁 一种滑盖式双层无线充电装置
CN114421630A (zh) * 2021-11-08 2022-04-29 邵阳市库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组合式感应充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83521U (zh) 电子烟磁吸式充电装置
CN204578186U (zh)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玻璃背盖结构
CN204118800U (zh) 一种移动电源充电连接结构
CN207896688U (zh)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器
CN208656457U (zh) 一种可分离式无线充电便携磁吸充电宝
CN202840163U (zh) 一种usb墙壁插座
CN202309134U (zh) 一种新型充电器
US20130342158A1 (en) In-vehicle charging adaptor device
CN202259993U (zh) 一种带有led的充电数据线
CN207442503U (zh) 一种可安装于钥匙串的移动电源
CN206758766U (zh) 一种组合型旅行插座
CN205791707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器结构
CN201741770U (zh) 多接口手机充电器
CN205159396U (zh) 一种充电宝
CN204732935U (zh) 一种微型充电器
CN203014460U (zh) 具有备用电池的新型移动电源
CN201629451U (zh) 防水插座
CN205646935U (zh) 一种手机外置充电装置
CN204068304U (zh) Usb接口移动电源及usb插座装置
CN213642073U (zh) 一种移动充电艾灸盒
CN209329745U (zh) 一种折叠式适配器
CN213304518U (zh) 一种应用于微电子设备的电源插座
CN203942090U (zh) 一种电连接设备及接头
CN206271935U (zh) 一种圆柱状定时插座
CN221530994U (zh) 一种便携式应急充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1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