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07708U - 一种四驱移动机器人底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四驱移动机器人底盘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807708U CN207807708U CN201721903785.9U CN201721903785U CN207807708U CN 207807708 U CN207807708 U CN 207807708U CN 201721903785 U CN201721903785 U CN 201721903785U CN 207807708 U CN207807708 U CN 2078077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riage
- supporting steel
- steel plate
- connecting plate
- chass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驱移动机器人底盘,包括前驱动轮、后驱动轮和驱动底盘,所述前驱动轮和所述后驱动轮分别设置于所述驱动底盘的两侧,所述驱动底盘上部设有支撑钢板,所述支撑钢板上部设有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和所述支撑钢板通过螺栓和螺孔进行配合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装置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外侧设有距离传感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滑动装置之间设有控制器,所述距离传感器、所述滑动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由导线交互串联。通过增设的距离传感器能够探测到支撑钢板和前方障碍物之间的距离,通过控制器进行控制滑动装置使机器人向后移动,有效的防止机器人与障碍物出现碰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四驱移动机器人底盘,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目前,市面上的四驱移动机器人底盘在驱动进行向前移动的时候无法探测到前方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容易导致机器人与障碍物出现碰擦,机器人的外表面出现损伤,提高了维修费用,同时降低了机器人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市面上的四驱移动机器人底盘在对机器人进行固定的时候的采用对机器人的的底部进行固定,导致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四驱移动机器人底盘,包括前驱动轮、后驱动轮和驱动底盘,所述前驱动轮和所述后驱动轮分别设置于所述驱动底盘的两侧,所述驱动底盘上部设有支撑钢板,所述支撑钢板上部设有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和所述支撑钢板通过螺栓和螺孔进行配合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装置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外侧设有距离传感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滑动装置之间设有控制器,所述距离传感器、所述滑动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由导线交互串联,所述驱动底盘的上表面和所述支撑钢板的下表面分别设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之间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和所述限位套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套呈轴对称且等距离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装置由滑轨和滑块构成,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滑轨的外部,所述滑块的上表面设有第一连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外表面分别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之间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钢板的两端长度大于所述驱动底盘的两端长度且大于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底盘、所述支撑钢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外表面由内向外分别设有防锈层、耐磨层和反光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四驱移动机器人底盘,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增设的距离传感器能够探测到支撑钢板和前方障碍物之间的距离,通过控制器进行控制滑动装置使机器人向后移动,有效的防止机器人与障碍物出现碰擦,降低了维修费用,同时提高了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2.通过增设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在对机器人进行安装的时候,能够对机器人的底部以及两侧进行固定,从整体上呈三角形,从而提高了机器人在安装和使用时的稳定性,并且在驱动底盘和支撑钢板之间设有减震弹簧,在对机器人进行移动的时候可以达到减震的作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四驱移动机器人底盘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四驱移动机器人底盘的部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四驱移动机器人底盘的部分连接结构外表面分层示意图。
图中:前驱动轮1、后驱动轮2、驱动底盘3、支撑钢板4、滑动装置5、第一连接板6、第二连接板7、距离传感器8、控制器9、限位套10、减震弹簧 11、滑轨12、滑块13、第一连接孔14、第二连接孔15、防锈层16、耐磨层17、反光层1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四驱移动机器人底盘,包括前驱动轮1、后驱动轮2和驱动底盘3,所述前驱动轮1和所述后驱动轮2分别设置于所述驱动底盘3的两侧,所述驱动底盘3上部设有支撑钢板4,所述支撑钢板4 上部设有滑动装置5,所述滑动装置5和所述支撑钢板4通过螺栓和螺孔进行配合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装置5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7,所述第一连接板6外侧设有距离传感器8,所述第一连接板6和所述滑动装置5之间设有控制器9,所述距离传感器8、所述滑动装置5分别与所述控制器9由导线交互串联,所述驱动底盘3的上表面和所述支撑钢板4的下表面分别设有限位套10,所述限位套10之间设有减震弹簧11,所述减震弹簧11的两端分别和所述限位套10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套10呈轴对称且等距离分布。
所述滑动装置5由滑轨12和滑块13构成,所述滑块13设置于所述滑轨12 的外部,所述滑块13的上表面设有第一连接孔14,方便于对机器人进行前后移动,并且能够对机器人的底部进行固定。
所述第一连接板6和所述第二连接板7的外表面分别设有第二连接孔15,所述第二连接孔15之间的距离相等,方便于和机器人的两侧进行固定,提高了稳定性。
所述支撑钢板4的两端长度大于所述驱动底盘3的两端长度且大于的距离相等,便于对驱动底盘3的内部装置起到保护的作用,并且方便于机器人在支撑钢板4的上部进行移动。
所述驱动底盘3、所述支撑钢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6和所述第二连接板7 外表面由内向外分别设有防锈层16、耐磨层17和反光层18,提高了提高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四驱移动机器人底盘在进行安装使用的时候,首先在驱动底盘3的上部通过安装减震弹簧11对支撑钢板4进行固定,再次通过把滑动装置5安装在支撑钢板4的上部,并且把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7安装在支撑钢板4的两侧,最后通过把距离感应器8安装在第一连接板6的外表面,把控制器9安装在第一连接板6和滑动装置5之间,在对机器人进行驱动移动的时候距离传感器8可进行探测支撑钢板4和前方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当距离低于预设的值时,滑动装置5可以使机器人进行移动,有效的防止了机器人和障碍物之间出现碰擦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前驱动轮1、后驱动轮2、驱动底盘3、支撑钢板4、滑动装置5、第一连接板6、第二连接板7、距离传感器8、控制器9、限位套10、减震弹簧11、滑轨12、滑块13、第一连接孔14、第二连接孔15、防锈层16、耐磨层17、反光层18,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一种四驱移动机器人底盘易于和外界的障碍物之间出现碰擦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的距离传感器能够探测到支撑钢板和前方障碍物之间的距离,通过控制器进行控制滑动装置使机器人向后移动,有效的防止机器人与障碍物出现碰擦,降低了维修费用,同时提高了机器人的使用寿命。通过增设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在对机器人进行安装的时候,能够对机器人的底部以及两侧进行固定,从整体上呈三角形,从而提高了机器人在安装和使用时的稳定性,并且在驱动底盘和支撑钢板之间设有减震弹簧,在对机器人进行移动的时候可以达到减震的作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四驱移动机器人底盘,包括前驱动轮(1)、后驱动轮(2)和驱动底盘(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动轮(1)和所述后驱动轮(2)分别设置于所述驱动底盘(3)的两侧,所述驱动底盘(3)上部设有支撑钢板(4),所述支撑钢板(4)上部设有滑动装置(5),所述滑动装置(5)和所述支撑钢板(4)通过螺栓和螺孔进行配合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装置(5)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7),所述第一连接板(6)外侧设有距离传感器(8),所述第一连接板(6)和所述滑动装置(5)之间设有控制器(9),所述距离传感器(8)、所述滑动装置(5)分别与所述控制器(9)由导线交互串联;
所述驱动底盘(3)的上表面和所述支撑钢板(4)的下表面分别设有限位套(10),所述限位套(10)之间设有减震弹簧(11),所述减震弹簧(11)的两端分别和所述限位套(10)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套(10)呈轴对称且等距离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驱移动机器人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装置(5)由滑轨(12)和滑块(13)构成,所述滑块(13)设置于所述滑轨(12)的外部,所述滑块(13)的上表面设有第一连接孔(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驱移动机器人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6)和所述第二连接板(7)的外表面分别设有第二连接孔(15),所述第二连接孔(15)之间的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驱移动机器人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板(4)的两端长度大于所述驱动底盘(3)的两端长度且大于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驱移动机器人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底盘(3)、所述支撑钢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6)和所述第二连接板(7)外表面由内向外分别设有防锈层(16)、耐磨层(17)和反光层(1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903785.9U CN207807708U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一种四驱移动机器人底盘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903785.9U CN207807708U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一种四驱移动机器人底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807708U true CN207807708U (zh) | 2018-09-04 |
Family
ID=63328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903785.9U Active CN207807708U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一种四驱移动机器人底盘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807708U (zh) |
-
2017
- 2017-12-29 CN CN201721903785.9U patent/CN20780770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807708U (zh) | 一种四驱移动机器人底盘 | |
CN204211323U (zh) | 一种带补偿链导向装置的对重 | |
CN203855312U (zh) | 一种新型双梁电动葫芦 | |
CN103342282A (zh) | 一种起重机大车行走机构 | |
CN203624937U (zh) | 遮板安装机 | |
CN203921923U (zh) | 小行程升降积放小车轨道 | |
CN203652993U (zh) | 一种补偿链导向装置 | |
CN202542388U (zh) | 车间多向轨道平移系统 | |
CN203767939U (zh) | 一种顶升机及其传动系统 | |
CN202201451U (zh) | 一种转运小车 | |
CN205873769U (zh) | 一种工程用简易小车 | |
CN205520495U (zh) | 一种加工大型工件的刨铣床工装 | |
CN203529249U (zh) | 自动送料机构 | |
CN203512635U (zh) | 轻型摩擦输送用轨道 | |
CN204873576U (zh) | 一种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 | |
CN203699448U (zh) | 除尘系统管路主机与尾车联接装置 | |
CN202609790U (zh) | 墙式起重机架梁及起重设备 | |
CN204873461U (zh) | 一种行车吊钩装置 | |
CN203428763U (zh) | 一种小车滑轮梁 | |
CN204754386U (zh) | 一种平面移动托链装置 | |
CN204057668U (zh) | 大型曲线型箱型构件的翻身装置 | |
CN203359791U (zh) | 一种起重机平衡梁结构 | |
CN203171546U (zh) | 一种动力箱安装辅助治具 | |
CN202186713U (zh) | 一种新型手动卷筒纸输送线 | |
CN208085852U (zh) | 一种四轮机器人底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6 Address after: 300000 Tianjin city Xiqing District Yangliuqing town Liu Yilu No. 20 A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More than network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Address before: 300000 Tianjin Xiqing District Yangliuqing town Liukou road and Jingjing highway intersection west side Jingcheng road. Patentee before: Ke Ke Bert robot (Tianjin)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