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60987U - 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760987U CN207760987U CN201721293929.3U CN201721293929U CN207760987U CN 207760987 U CN207760987 U CN 207760987U CN 201721293929 U CN201721293929 U CN 201721293929U CN 207760987 U CN207760987 U CN 2077609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shunting
- shunting well
- well
- se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8
- 239000008239 natural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3204 osmotic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2349 well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5000020681 well water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06010002855 Anxiety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06010057666 Anxiety disease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36506 anxie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41000276438 Gadus morhu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CVTZKFWZDBJAHE-UHFFFAOYSA-N [N].N Chemical compound [N].N CVTZKFWZDBJAHE-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5000019516 cod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17105 transpo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700004242 STOM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73 ground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38 in vitro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42 industrial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41 municipal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1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市政道路上的污水干管,所述污水干管的出口设置有污水处理厂;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所述雨水干管的末端与自然水体相连;单元区域的合流总管,其出口与所述污水干管相连;其特征在于:在合流总管上设置分流设备,所述合流总管与分流设备的进水口连接,分流设备的第一出水口与污水干管连接,第二出水口与雨水干管相连。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合流制排水管网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市政排水系统主要分为合流制排水系统和分流制排水系统。最早出现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就近排入水体,使受纳水体遭受严重污染,国内外很多老城市几乎都采用这种方式。现在常采用的是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与传统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在结构上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在市政合流干管与污水处理厂之间设置有截流井。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工作时,居民排出的污水和雨水口收集的雨水都通过合流总管进入市政合流干管,市政道路沿线的雨水口收集的雨水也都进入市政合流干管,在干管末端设置截流井。晴天时,所有污水都输送至污水厂,经处理后排放到自然水体。降雨时,污水和降雨初期的雨水也会被输送至污水厂,经处理后排放到自然水体。但随着降雨量的增加,雨水径流也增加,当混合污水的流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后,就会有部分混合污水溢流而直接进入自然水体。
针对这种合流制排水系统,其问题主要是:①降雨时,居住区及市政道路上会产生面源污染,现有的合流制排水系统虽然在末端设有截流井进行截流,但是设计的截流倍数不够,使得截流井没能对面源污染物进行拦截,面源污染物直接进入自然水体,对自然水体造成污染。②若要对面源污染进行控制,就需要增大截流井的尺寸,增大截流干管的尺寸,增加污水厂的容量。③截流井的截流为粗放式的控制,不能精确地对初期雨水进行截流。
分流制排水系统按照排除雨水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完全分流制和不完全分流制两种排水系统。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是完全将雨水和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分离,由不同的管道进行输送。居民排出的污水通过污水管道进入污水干管,然后输送至污水厂处理后排放,雨水口收集的雨水通过雨水管道进入雨水干管,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市政道路沿线的雨水口收集的雨水也都进入雨水干管,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在这种分流制排水系统中,存在着很多问题:①居住区内的部分污水错误地进入了雨水管道,比如阳台上洗衣机排出的污水会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②市政道路上的部分污水错误地进入了雨水管道,比如道路清洗时产生的污水会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③降雨时,居住区及市政道路上会产生面源污染,面源污染物会直接进入自然水体。
不完全分流制主要是针对雨水的收集处理上,将居民区收集的雨水和市政道路上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分离。居民排出的污水和雨水口收集的雨水都通过合流总管排出,在进入市政排水管道之前设置截流井进行截流。市政道路沿线的雨水口收集的雨水进入雨水干管,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晴天时,居住区排放的污水被截流至污水干管,然后输送至污水厂,经处理后排放到自然水体,但市政道路上会有部分污水进入雨水干管而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降雨时,居住区排放的污水和降雨初期的雨水也会被截流至污水干管,然后输送至污水厂,经处理后排放到自然水体,但随着降雨量的增加,雨水径流也增加,当混合污水的流量超过截流管道的输水能力后,就会有部分混合污水溢流而直接进入雨水干管,同时市政道路上携带有大量污染物的初期雨水也会直接进入雨水干管,然后排放到自然水体。这种排水系统的问题主要是:①整个系统不能对面源污染物进行有效地拦截,拦截效率低。②不能对进入雨水管道的污水进行控制。③降雨时,污水易被雨水携带进入自然水体。④截流井的控制粗放,一方面可能不能将更多的初期雨水送入污水厂处理,使得面源污染物排放到了自然水体,另一方面可能将大量的后期雨水送入污水厂,增加了污水厂的负荷,降低了污水厂的处理效率。
总体说来,目前的排水体制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不能对面源污染进行控制;第二,控制粗放,不能对污水和初期雨水进行精确控制;第三,管道混接,污水直接排放到了自然水体;第四,对于用地紧张的地区,末端治理不能有效实施。
同时,本实用新型人还发现,对于一些老城市的老城区或者是城中村等,这种情况更为严重,由于在先的雨污管网设计的不够完善,很多老城区或是城中村等单元区域内没有雨水干管和污水处理厂,或者原有的合流总管没有对其收集的雨水与排入其中的生活污水进行分离,使污水和雨水直接排放到市政污水干管,排放到污水干管的雨水增加了污水干管末端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强度,使其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与控制方法,该系统可对老城区或者城中村排出的污水和雨水进行精确控制,提高排水系统的处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包括:
市政道路上的污水干管,所述污水干管的出口设置有污水处理厂;
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所述雨水干管的末端与自然水体相连;
单元区域的合流总管,其出口与所述污水干管相连;其特征在于:在合流总管上设置分流设备,所述合流总管与分流设备的进水口连接,分流设备的第一出水口与污水干管连接,第二出水口与雨水干管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单元区域为城市区域内以功能用途属性划分的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土地区域,优选为老城区或城中村。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单元区域的面积为0.01-0.6平方公里,优选为0.01-0.3平方公里。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雨水干管为市政道路上原有的雨水干管;
或当所述市政道路上没有雨水干管时,在市政道路上铺设的一条雨水干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分流设备选自分流井、弃流井或截流井。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分流设备的出水口上设置水利开关;优选地,在每个出水口上均设置水利开关;在分流设备的第一出水口设置水利开关1,在分流设备的第二出水口设置水利开关2。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监测装置,与其信号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水利开关1和水利开关2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监测装置用于监测信号并将监测的信号输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水利开关1和水利开关2的开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例如可以是液位传感器、液位计、液位开关等),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例如可以是水质检测器、在线COD监测仪、在线TSS监测仪、在线BOD监测仪、在线TN监测仪、在线TP监测仪、在线NH3-N监测仪、在线氨氮监测仪、电极、电导率仪等),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例如可以是带有计量功能的电动启闭机等),监测雨量的装置(如雨量计等),监测时间的装置(如计时器等)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第一监测装置根据类型需求可设置在分流设备井体内或分流设备井体外。例如,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和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设置在分流设备井体内,监测雨量的装置设置在分流设备井体外,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设置在分流设备井体中的水利开关上,监测时间的装置设置在分流设备井体内或井体外。
优选地,所述分流设备可以为槽式、堰式或槽堰式分流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利开关1和2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阀门、闸门、拍门或者堰门;优选为上开式闸门、下开式闸门、下开式堰门、旋转堰门、浮筒截流装置、闸阀、蝶阀、球阀、升降式橡胶瓣截流止回阀、或截流拍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分流设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分流设备为多个时,对其在合流总管上的安装方式及排列组合方式没有限制,利于分流且不造成用地紧张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系统还包括雨水预处理系统;其可以并入所述雨水干管上,或者设于所述雨水干管旁。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选自雨水过滤器、调蓄设施、颗粒分离器、圆筒过滤器、雨水分离器、水力旋流分离器、渗透池、磁分离装置、介质过滤器、在线处理池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包括分流井、雨水过滤器、颗粒分离器、圆筒过滤器、雨水分离器、水力旋流分离器、渗透池、磁分离装置、介质过滤器、在线处理池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还包括调蓄设施和/或截流装置和/或流量控制装置;
分流井进水口位置处为分流井前侧,分流井第一出水口位置处为分流井后侧;
所述分流井的进水口与所述分流井前侧的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连通,所述分流井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分流井后侧的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连通,所述截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分流井的第一出水口处;所述分流井的第二出水口处设置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的另一端与雨水过滤器、调蓄设施依次相连,所述调蓄设施的出水口与污水管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包括分流井、截流装置、颗粒分离器、圆筒过滤器,所述分流井设置在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上,当所述分流井为槽式时,不设置截流装置;
分流井进水口位置处为分流井前侧,分流井第一出水口位置处为分流井后侧;
所述分流井的进水口与所述分流井前侧的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连通,所述分流井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分流井后侧的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连通,所述截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分流井的第一出水口处;所述分流井的第二出水口与颗粒分离器、圆筒过滤器依次相连,所述圆筒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分流井后侧的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包括分流井、截流装置、水力旋流分离器、渗透池和流量控制装置,所述分流井设置在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上,当所述分流井为槽式时,不设置截流装置;
分流井进水口位置处为分流井前侧,分流井第一出水口位置处为分流井后侧;
所述分流井的进水口与所述分流井前侧的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连通,所述分流井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分流井后侧的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连通,所述截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分流井的第一出水口处;所述分流井的第二出水口处设置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的另一端与水力旋流分离器、渗透池依次相连,位于所述渗透池内的水渗透至地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包括分流井、截流装置、磁分离装置、渗透池、介质过滤器,所述分流井设置在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上,当所述分流井为槽式时,不设置截流装置;
分流井进水口位置处为分流井前侧,分流井第一出水口位置处为分流井后侧;
所述分流井的进水口与所述分流井前侧的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连通,所述分流井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分流井后侧的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连通,所述截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分流井的第一出水口处;所述分流井的第二出水口与磁分离装置、渗透池、介质过滤器依次相连,所述介质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分流井后侧的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分流井、第二分流井、截流装置、在线处理池和流量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分流井设置在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上,当所述第一分流井为槽式时,不设置截流装置;
第一分流井进水口位置处为分流井前侧,第一分流井第一出水口位置处为分流井后侧;
所述第一分流井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分流井前侧的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连通,所述第一分流井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分流井后侧的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连通,所述截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分流井的第一出水口处;所述第一分流井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分流井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分流井的第一出水口与污水管道的一端连接,污水管道的另一端与污水处理厂连接;所述第二分流井的第二出水口与在线处理池的进水口连接,在线处理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分流井后侧的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连通;
所述流量控制装置设置在第一分流井的第二出水口处或分别设置在第二分流井的第一出水口处和第二分流井的第二出水口处。
优选地,所述截流装置为固定堰;或者水利开关。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雨水干管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雨水预处理系统,或多个雨水预处理系统的组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当雨水干管上设置多个雨水预处理系统或多个雨水预处理系统的组合时,相邻的两个雨水预处理系统或两个雨水预处理系统的组合之间的距离为0.2-1公里。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污水处理厂的出水管与自然水体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系统还包括生物滤池,其可以设置在污水处理厂的出水管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生物滤池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上所述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设置分流设备第一出水口的流量预定值;
晴天时,分流设备将进入合流总管的污水分流至污水干管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降雨时,分流设备将初期雨水和污水分流至污水干管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当分流至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和初期雨水超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时,将中后期雨水分流至雨水干管,然后排放到自然水体。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方法还包括:
晴天时,水利开关1开启,水利开关2关闭,分流设备将进入合流总管的污水分流至污水干管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降雨时,水利开关1开启,水利开关2关闭,分流设备将初期雨水和污水分流至污水干管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当分流至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和初期雨水超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时,水利开关1关闭,水利开关2开启,将中后期雨水分流至雨水干管,然后排放到自然水体;
当强降雨,分流设备内液位上升至警戒水位时,水利开关2开启,雨水流入雨水干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简单、建造方便,只需在老城区或城中村有限的区域内建造分流设施即可实现对老城区或城中村区域内的污水和初期雨水的高效处理。
(2)本实用新型将分流设施设置于老城区或城中村区域内,分流设施占地面积小,可设置于地下,有效地避免大幅度对老城区或城中村区域内管道的改建,解决了老城区或城中村用地紧张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源头的分流处理,初期雨水从地面到分流设备的过流时间大大缩短,从而减少此源头区域如老城区或城中村后期雨水与初期雨水混合的概率,截留或收集的初期雨水浓度就会更高,截污效率很高。
(4)末端截污时,管道底部的积泥会影响初期雨水的特性,让初期雨水的特性变的不明显,但源头截污管道较短,积泥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初期雨水特征变得非常明显。
(5)末端截污时,管道距离较长,管道的破损会造成管线沿途地下水渗入,会稀释初期雨水的浓度,对初期雨水截取一定量的初期雨水就会含有一定比例的外来水;但在源头截污,由于管道较短,管网的问题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截取的初期雨水浓度也将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控制城中村中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
各附图标记含义如下:A—城中村,A-1—合流总管,B-1—污水干管,B-2—雨水干管,1—自然水体,2—污水处理厂,3—分流井,4—下开式堰门,5—下开式闸门,6—生物滤池,7—水力颗粒分离器和圆筒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系统做更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下列实施例仅为示例性地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凡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旨在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控制城中村中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包括城中村A,城中村A内设置有合流总管A-1;市政道路上设置有污水干管B-1和雨水干管B-2;雨水干管B-2的末端连接自然水体1,污水干管B-1的末端连接污水处理厂2;合流总管A-1上连接分流井3的进水端,所述分流井3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分别与污水干管B-1和雨水干管B-2连通;所述分流井3内第一出水口前设置下开式堰门4,第二出水口前设置下开式闸门5。
在所述污水处理厂2的排水管上设置生物滤池6。
在所述雨水干管B-2上设置多个水力颗粒分离器和圆筒过滤器7的组合,每两个组合之间的距离为0.3公里。
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用于监测分流井3的液位传感器3-1和与其信号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下开式堰门4和下开式闸门5信号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3-1用于监测信号并将监测的信号输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下开式堰门4和下开式闸门5的开度。
实施例2
使用实施例1的系统对城中村污水和雨水进行处理的方法为:
晴天时,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下开式堰门4开启,下开式闸门5关闭,分流井3将进入合流总管A-1的污水分流至污水干管B-1进入污水处理厂2处理;
降雨时,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下开式堰门4开启,下开式闸门5关闭,分流井3将初期雨水和污水分流至污水干管B-1进入污水处理厂2处理;当分流至污水处理厂2的污水和初期雨水超过污水处理厂2的处理能力时,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下开式堰门4关闭,下开式闸门5开启,将中后期雨水分流至雨水干管B-2,然后排放到自然水体1。
当强降雨,分流井3内液位上升至警戒水位时,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下开式闸门5开启,雨水流入雨水干管。
具体地,所述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时,所述控制系统中的液位传感器主要用于监测分流井3内水体液位,在该系统的控制单元中设定分流井3的标准水位H1、分流井3的警戒水位H2;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a)水体从进水口进入分流井3,通过液位传感器实时监测分流井3井体内水体的液位高度H;
2a)当H<H1时,下开式堰门4开启,下开式闸门5关闭;
3a)当H1≤H<H2时,下开式堰门4关闭,下开式闸门5开启;
4a)当H≥H2时,下开式堰门4和下开式闸门5处于开启状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包括:市政道路上的污水干管,所述污水干管的出口设置有污水处理厂;
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所述雨水干管的末端与自然水体相连;
单元区域的合流总管,其出口与所述污水干管相连;其特征在于:在合流总管上设置分流设备,所述合流总管与分流设备的进水口连接,分流设备的第一出水口与污水干管连接,第二出水口与雨水干管相连;
在分流设备的出水口上设置水利开关;
在每个出水口上均设置水利开关;在分流设备的第一出水口设置第一水利开关,在分流设备的第二出水口设置第二水利开关;
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监测装置,与其信号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第一水利开关和第二水利开关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监测装置用于监测信号并将监测的信号输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第一水利开关和第二水利开关的开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区域为城市区域内以功能用途属性划分的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土地区域;
所述单元区域的面积为0.01-0.6平方公里;
所述雨水干管为市政道路上原有的雨水干管;
或当所述市政道路上没有雨水干管时,在市政道路上铺设的一条雨水干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设备选自分流井、弃流井或截流井。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监测雨量的装置、监测时间的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监测装置根据类型需求设置在分流设备井体内或分流设备井体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选自液位传感器、液位计、或液位开关;所述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选自水质检测器、在线COD监测仪、在线TSS监测仪、在线BOD监测仪、在线TN监测仪、在线TP监测仪、在线NH3-N监测仪、在线氨氮监测仪、电极、或电导率仪;所述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选自带有计量功能的电动启闭机;所述监测雨量的装置选自雨量计;所述监测时间的装置选自计时器;
所述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和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设置在分流设备井体内,监测雨量的装置设置在分流设备井体外,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设置在分流设备井体中的水利开关上,监测时间的装置设置在分流设备井体内或井体外。
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利开关和第二水利开关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阀门、闸门、拍门或者堰门;所述分流设备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分流设备为多个时,对其在合流总管上的安装方式及排列组合方式没有限制,利于分流且不造成用地紧张即可。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雨水预处理系统;其并入所述雨水干管上,或者设于所述雨水干管旁;
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包括分流井、雨水过滤器、颗粒分离器、圆筒过滤器、雨水分离器、水力旋流分离器、渗透池、磁分离装置、介质过滤器、在线处理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还包括调蓄设施和/或截流装置和/或流量控制装置;
或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包括分流井、截流装置、流量控制装置、雨水过滤器、调蓄设施,所述分流井设置在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上,当所述分流井为槽式时,不设置截流装置;
分流井进水口位置处为分流井前侧,分流井第一出水口位置处为分流井后侧;
所述分流井的进水口与所述分流井前侧的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连通,所述分流井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分流井后侧的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连通,所述截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分流井的第一出水口处;所述分流井的第二出水口处设置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的另一端与雨水过滤器、调蓄设施依次相连,所述调蓄设施的出水口与污水管道连通;
或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包括分流井、截流装置、颗粒分离器、圆筒过滤器,所述分流井设置在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上,当所述分流井为槽式时,不设置截流装置;
分流井进水口位置处为分流井前侧,分流井第一出水口位置处为分流井后侧;
所述分流井的进水口与所述分流井前侧的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连通,所述分流井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分流井后侧的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连通,所述截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分流井的第一出水口处;所述分流井的第二出水口与颗粒分离器、圆筒过滤器依次相连,所述圆筒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分流井后侧的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连通;
或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包括分流井、截流装置、水力旋流分离器、渗透池和流量控制装置,所述分流井设置在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上,当所述分流井为槽式时,不设置截流装置;
分流井进水口位置处为分流井前侧,分流井第一出水口位置处为分流井后侧;
所述分流井的进水口与所述分流井前侧的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连通,所述分流井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分流井后侧的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连通,所述截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分流井的第一出水口处;所述分流井的第二出水口处设置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的另一端与水力旋流分离器、渗透池依次相连,位于所述渗透池内的水渗透至地下;
或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包括分流井、截流装置、磁分离装置、渗透池、介质过滤器,所述分流井设置在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上,当所述分流井为槽式时,不设置截流装置;
分流井进水口位置处为分流井前侧,分流井第一出水口位置处为分流井后侧;
所述分流井的进水口与所述分流井前侧的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连通,所述分流井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分流井后侧的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连通,所述截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分流井的第一出水口处;所述分流井的第二出水口与磁分离装置、渗透池、介质过滤器依次相连,所述介质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分流井后侧的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连通;
或所述雨水预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分流井、第二分流井、截流装置、在线处理池和流量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分流井设置在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上,当所述第一分流井为槽式时,不设置截流装置;
第一分流井进水口位置处为分流井前侧,第一分流井第一出水口位置处为分流井后侧;
所述第一分流井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分流井前侧的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连通,所述第一分流井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分流井后侧的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连通,所述截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分流井的第一出水口处;所述第一分流井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分流井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分流井的第一出水口与污水管道的一端连接,污水管道的另一端与污水处理厂连接;所述第二分流井的第二出水口与在线处理池的进水口连接,在线处理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分流井后侧的所述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连通;
所述流量控制装置设置在第一分流井的第二出水口处或分别设置在第二分流井的第一出水口处和第二分流井的第二出水口处;
所述截流装置为固定堰;或者水利开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干管上设置一个或多个雨水预处理系统,或多个雨水预处理系统的组合;
当雨水干管上设置多个雨水预处理系统或多个雨水预处理系统的组合时,相邻的两个雨水预处理系统或两个雨水预处理系统的组合之间的距离为0.2-1公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厂的出水管与自然水体相连;
所述系统还包括生物滤池,其设置在污水处理厂的出水管上;
所述生物滤池为一个或多个。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93929.3U CN207760987U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93929.3U CN207760987U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760987U true CN207760987U (zh) | 2018-08-24 |
Family
ID=63179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293929.3U Active CN207760987U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760987U (zh) |
-
2017
- 2017-09-30 CN CN201721293929.3U patent/CN20776098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58567A (zh) | 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分流制排水系统与控制方法 | |
CN106978840A (zh) | 一种用于合流制排水管网系统的面污染控制方法 | |
CN107806155A (zh) | 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与控制方法 | |
CN107806160A (zh) | 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与控制方法 | |
CN208280260U (zh) | 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 | |
CN207436169U (zh) | 一种控制污水和初期雨水污染的分流制排水管网系统 | |
CN207959445U (zh) | 一种带有调蓄设施和在线处理设施的排水系统 | |
CN207760987U (zh) | 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 | |
CN207436200U (zh) | 一种带有溢流堰的分流井及包括该分流井的排水系统 | |
CN207760984U (zh) | 一种带有截污管和在线处理设施的排水系统 | |
CN207760988U (zh) | 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 | |
CN107806154A (zh) | 一种带有在线处理设施的排水系统及排水控制方法 | |
CN107558569A (zh) | 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分流制排水系统与控制方法 | |
CN107842088A (zh) | 一种带有调蓄设施和在线处理设施的排水系统及排水控制方法 | |
CN207761004U (zh) | 一种带有溢流堰的分流井及包括该分流井的排水系统 | |
CN207436183U (zh) | 一种带有截污管、调蓄设施和在线处理设施的排水系统 | |
CN207436192U (zh) | 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分流制排水系统 | |
CN207436176U (zh) | 一种带有在线处理设施的排水系统 | |
CN207760980U (zh) | 一种带有截污管和调蓄设施的排水系统 | |
CN207760991U (zh) | 一种带有雨水处理系统的排水系统 | |
CN208280275U (zh) | 一种道路雨水分流处理系统 | |
CN207436170U (zh) | 一种控制污水和初期雨水污染的完全分流制系统 | |
CN207761003U (zh) | 一种带有调蓄设施和一体化处理设施的排水系统 | |
CN107806156A (zh) | 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与控制方法 | |
CN107806159A (zh) | 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合流制排水系统与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