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49223U - 一种纱线合并加捻储纱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纱线合并加捻储纱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749223U CN207749223U CN201721664521.2U CN201721664521U CN207749223U CN 207749223 U CN207749223 U CN 207749223U CN 201721664521 U CN201721664521 U CN 201721664521U CN 207749223 U CN207749223 U CN 20774922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arn
- storage device
- twister
- twisting
- doub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Warping, Beaming, Or Lea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纱线合并加捻储纱装置,包括并纱装置、加捻装置、储纱装置;并纱装置设置于加捻装置前端,加捻装置设置于储纱装置前端,三个装置沿水平方向排列;并纱装置用于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从送纱纱架上退绕下来的单丝或单股纱由并纱口、导纱轮合并为合并纱送入加捻装置;加捻装置对并纱装置送入的合并纱进行加捻;储纱装置用于将加捻后的加捻纱进行储存。本实用新型用于织机生产时作为纬纱织入织口或者多轴向经编机生产时作为衬纬纱进行铺纬,特别适用于机织或多轴向碳纤维单向布的热熔加捻纱,将玻纱与具有热熔性材料合并加捻,织成碳纤维基布进行加热,热熔性材料熔化为胶将玻纱与碳纤维固定在一起,改变了原有热熔性材料易弯曲不稳定的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作纱线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针对机织及多轴向碳纤维基布打纬与铺纬原料形式进行改变,将多组单纱合股加捻,在原有细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纱线强度、提高织物结构稳定、减少纬纱弯曲易移动等缺点、改善碳纤维基布的物理性能,同时扩大纬纱原料的使用范围的纱线合并加捻储纱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复合材料市场的飞速发展,复合材料在大型工业高精尖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业内的高度重视,针对碳纤维、玻璃纤维等机织、针织基布的质量、克重、成本提出了更高更严苛的要求。如何在现有碳纤维、玻璃纤维基布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成为了创新的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机织及多轴向碳纤维基布打纬与铺纬原料形式进行改变,将多组单纱合股加捻,在原有细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纱线强度、提高织物结构稳定、减少纬纱弯曲易移动等缺点、改善碳纤维基布的物理性能,同时扩大纬纱原料的使用范围的纱线合并加捻储纱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纱线合并加捻储纱装置,所述纱线合并加捻储纱装置包括并纱装置、加捻装置、储纱装置;所述并纱装置设置于加捻装置前端,加捻装置设置于储纱装置前端,三个装置沿水平方向排列;
所述并纱装置用于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从送纱纱架上退绕下来的单丝或单股纱由并纱口、导纱轮合并为合并纱送入加捻装置;
所述加捻装置对并纱装置送入的合并纱进行加捻;
所述储纱装置用于将加捻后的加捻纱进行储存。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并纱装置包括送纱纱架、导纱轮、送纱口,其中所述送纱纱架设置于导纱轮前端,导纱轮位于送纱纱架与送纱口之间,导纱轮进行上下运动对纱线间张力的一致性进行调整;所述并纱装置中的送纱口呈喇叭口状,孔直径由大到小逐渐变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并纱装置中的送纱纱架由两块可分解钢板作为底座,两块钢板中间由U型角钢通过螺丝连接,可分解钢板下面设置有可锁的万向轮方便移动与固定,可分解钢板上装有F型钢管用于安装纱筒。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送纱纱架为可拆装的送纱纱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加捻装置包括送纱罗拉、加捻钢领、触感开关、钢领轨道,所述加捻钢领包括钢丝圈与钢领,钢领沿钢领轨道从起点向终点做直线往复运动;
所述加捻装置的触感开关作为钢领运动的停止开关,通过钢领接触触碰开关停止运动,采用气缸推动离开触碰开关开始往复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储纱装置包括绕纱筒、导纱孔、张力器、绕纱感应器,所述绕纱筒退纱采用消极式退绕,通过绕纱感应器感应纱线覆盖绕纱筒的轴向表面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线合并加捻储纱装置,用于织机生产时作为纬纱织入织口或者多轴向经编机生产时作为衬纬纱进行铺纬,特别适用于机织或多轴向碳纤维单向布的热熔加捻纱,将玻纱与具有热熔性材料合并加捻,织成碳纤维基布进行加热,热熔性材料熔化为胶将玻纱与碳纤维固定在一起,改变了原有热熔性材料易弯曲不稳定的性能。本实用新型简易、方便、可装可卸,提高了碳纤维基布结构的稳定性同时扩大了纬纱的适用范围、节省纬纱加捻的工艺过程、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并纱装置中并纱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加捻装置与储纱装置的运动配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纱线合并加捻储纱装置,包括并纱装置、加捻装置、储纱装置;并纱装置设置于加捻装置前端,加捻装置设置于储纱装置前端,三个装置沿水平方向排列;并纱装置用于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从送纱纱架上退绕下来的单丝或单股纱由并纱口、导纱轮合并为合并纱送入加捻装置;加捻装置对并纱装置送入的合并纱进行加捻;储纱装置用于将加捻后的加捻纱进行储存。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并纱装置中并纱口的结构示意图,2-1为喇叭口外壳,2-2为内张力片,2-3为调节弹簧,2-4为调节开关,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加捻装置与储纱装置的运动配合图。
并纱装置包括送纱纱架、导纱轮7、送纱口8,其中所述送纱纱架设置于导纱轮7前端,导纱轮7位于送纱纱架与送纱口8之间,导纱轮7进行上下运动对纱线间张力的一致性进行调整;并纱装置中的送纱口呈喇叭口状,孔直径由大到小逐渐变化,用于补偿纱线间的张力不匀。
并纱装置中的送纱纱架由两块可分解钢板1作为底座,两块钢板中间由U型角钢4通过螺丝连接,可分解钢板1下面设置有可锁的万向轮方便移动与固定,可分解钢板1上装有F型钢管2用于安装纱筒3。
送纱纱架为可拆装的送纱纱架,可装可卸,简单方便。
加捻装置包括送纱罗拉(上罗拉9和下罗拉10)、加捻钢领、触感开关18、钢领轨道12,所述加捻钢领包括钢丝圈11与钢领13,钢领13沿钢领轨道12从起点向终点做直线往复运动。
加捻装置的触感开关18作为钢领运动的停止开关,通过钢领接触触碰开关停止运动,采用气缸推动离开触碰开关开始往复运动。
储纱装置包括绕纱筒14、导纱孔15、张力器16、绕纱感应器19,所述绕纱筒14退纱采用消极式退绕,通过绕纱感应器19感应纱线覆盖绕纱筒的轴向表面长度。
将玻纱与具有热熔性材料合并加捻,作为纬纱或衬纬纱织成碳纤维单向布进行加热,热熔性材料熔化为胶将玻纱与碳纤维固定在一起,适用于织机生产时作为纬纱织入织口或者多轴向经编机生产时作为衬纬纱进行铺纬。
钢领运动与纱线覆盖绕纱筒长度的关系,绕纱筒上装有感应装置,根据加捻纱对绕纱筒的覆盖长度进行探测并进行信息传送控制钢领及钢丝圈的运动进行储纱或退纱运动。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纱线合并加捻储纱装置,包括并纱装置、加捻装置及储纬装置三部分,并纱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并纱装置包括送纱纱架、导纱轮7、并纱口8,进一步地,送纱纱架由可分解钢板1、F型钢管2、纱筒3、U型角钢4构成。在送纱纱架上,纱筒3送出的纱线5和纱线6的张力由纱筒3内部的的张力系统控制(可移动摩擦片在摩擦轴内移动调整纱筒放出纱线的张力,该张力系统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并公开CN105568466A),两根或四根纱线在导纱轮7处进行第一次合并,在纱筒3放出纱线5和纱线6张力相同的情况下,由导纱轮7的上下运动进一步调整纱线5与纱线6的张力一致以便进行下一步合并,在并纱口8处进行第二次合并,并纱口8见图2所示,包括喇叭口外壳2-1、内张力片2-2、调节弹簧2-3、调节开关2-4,装置运行时可根据纱线的张力情况通过调节开关2-4控制调节弹簧2-3的松紧程度从而调整内张力片与喇叭口外壳的反复贴附距离,内张力片采用薄铝片便于随纱线张力的大小进行改变形态及回弹,起到张力补偿的效果,同时薄铝片表面光滑,对纱线表面摩擦小,减少纱线起毛分纱等疵点的出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纱线合并加捻储纱装置,所述加捻装置包括上罗拉9与下罗拉10、钢丝圈11、钢领轨道12、钢领13。所述加捻装置的罗拉(上罗拉9与下罗拉10)在钢丝圈11带动纱线绕钢领13做圆周运动时起到握持纱线的作用,以使合并纱线获得捻回得到加捻纱17,钢丝圈11绕钢领13运动的速度决定了合并纱在运行时需要添加的捻回数,同时钢丝圈11绕钢领13运动的速度与纱线17的退绕速度成比例关系,钢领13进行储纱运动的起点为绕纱筒14的退纱头端,钢领13的运动终点为绕纱筒14的退纱尾端,钢领13的运动终点在轨道12上设置有相应的触感开关18,钢领13运动到终点碰到触感开关18即停止运动(见图3,a所示),离开触感开关18开始向起点运动。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纱线合并加捻储纱装置,储纱装置包括绕纱筒14、导纱孔15、张力器16、感应装置19。绕纱筒14采用消极式退绕方式,绕纱筒14上装有感应装置19,根据加捻纱17对绕纱筒14的覆盖长度进行探测并进行信息传送控制钢领13及钢丝圈11的运动进行储纱或退纱运动,如果覆盖长度小于等于绕纱筒14长度的一半则回馈信息给钢领13,钢领13在气动的推动下离开触碰开关19从终点回到起点(见图3,b所示),当绕纱感应装置探测到加捻纱覆盖绕纱筒的长度为零时钢领开始从起点向终点运动,钢丝圈开始绕钢领运动同时对合并纱进行加捻,并将加捻纱卷绕到绕纱筒上用于退绕(见图3,c所示),如此反复循环。
对于目前纺织业对纱线合并加捻的起订量(大于等于1吨)的限制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纱线合并加捻储纱装置,针对机织及多轴向碳纤维基布打纬与铺纬原料形式进行改变,将多组单纱合股加捻,在原有细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纱线强度、提高织物结构稳定、减少纬纱弯曲易移动等缺点、改善碳纤维基布的物理性能,同时扩大纬纱原料的使用范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纱线合并加捻储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合并加捻储纱装置包括并纱装置、加捻装置、储纱装置;所述并纱装置设置于加捻装置前端,加捻装置设置于储纱装置前端,三个装置沿水平方向排列;
所述并纱装置用于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从送纱纱架上退绕下来的单丝或单股纱由并纱口、导纱轮合并为合并纱送入加捻装置;
所述加捻装置对并纱装置送入的合并纱进行加捻;
所述储纱装置用于将加捻后的加捻纱进行储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合并加捻储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纱装置包括送纱纱架、导纱轮、送纱口,其中所述送纱纱架设置于导纱轮前端,导纱轮位于送纱纱架与送纱口之间,导纱轮进行上下运动对纱线间张力的一致性进行调整;所述并纱装置中的送纱口呈喇叭口状,孔直径由大到小逐渐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合并加捻储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纱装置中的送纱纱架由两块可分解钢板作为底座,两块钢板中间由U型角钢通过螺丝连接,可分解钢板下面设置有可锁的万向轮方便移动与固定,可分解钢板上装有F型钢管用于安装纱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合并加捻储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纱纱架为可拆装的送纱纱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合并加捻储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捻装置包括送纱罗拉、加捻钢领、触感开关、钢领轨道,所述加捻钢领包括钢丝圈与钢领,钢领沿钢领轨道从起点向终点做直线往复运动;
所述加捻装置的触感开关作为钢领运动的停止开关,通过钢领接触触碰开关停止运动,采用气缸推动离开触碰开关开始往复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合并加捻储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纱装置包括绕纱筒、导纱孔、张力器、绕纱感应器,所述绕纱筒退纱采用消极式退绕,通过绕纱感应器感应纱线覆盖绕纱筒的轴向表面长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64521.2U CN207749223U (zh) | 2017-12-04 | 2017-12-04 | 一种纱线合并加捻储纱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64521.2U CN207749223U (zh) | 2017-12-04 | 2017-12-04 | 一种纱线合并加捻储纱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749223U true CN207749223U (zh) | 2018-08-21 |
Family
ID=63148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664521.2U Active CN207749223U (zh) | 2017-12-04 | 2017-12-04 | 一种纱线合并加捻储纱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74922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88664A (zh) * | 2017-12-04 | 2018-05-04 | 上海晋飞碳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纱线合并加捻储纱装置 |
CN109468735A (zh) * | 2018-12-29 | 2019-03-15 | 四川省玻纤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玄武岩纤维布的织布系统及其织布方法 |
-
2017
- 2017-12-04 CN CN201721664521.2U patent/CN20774922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88664A (zh) * | 2017-12-04 | 2018-05-04 | 上海晋飞碳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纱线合并加捻储纱装置 |
CN107988664B (zh) * | 2017-12-04 | 2024-02-06 | 上海晋飞碳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纱线合并加捻储纱装置 |
CN109468735A (zh) * | 2018-12-29 | 2019-03-15 | 四川省玻纤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玄武岩纤维布的织布系统及其织布方法 |
CN109468735B (zh) * | 2018-12-29 | 2023-09-22 | 四川省玻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玄武岩纤维布的织布系统及其织布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88664A (zh) | 一种纱线合并加捻储纱装置 | |
CN102704124B (zh) | 等张力双长丝紧靠加捻三角区的三轴系复合纺纱方法及应用 | |
CN207749223U (zh) | 一种纱线合并加捻储纱装置 | |
CN110804783B (zh) | 一种用于纺织纱线加工的牵伸定型机构 | |
CN104060360A (zh) | 一种长度差异化纤维纱线的赛络纺成纱方法、装置与纱线 | |
CN109230864A (zh) | 一种纱线传送加工机构 | |
CN207193444U (zh) | 高性能纤维单向平铺分散装置 | |
CN209113246U (zh) | 一种纱线传送加工机构 | |
CN208265512U (zh) | 一种并捻机用导纱装置 | |
CN215359985U (zh) | 一种纤维缠绕恒张力控制装置 | |
CN205062354U (zh) | 动鼓式储纬器 | |
CN204898245U (zh) | 均衡张力式储纬系统 | |
CN101818408B (zh) | 碳纤维经编单向布生产工艺 | |
CN214032827U (zh) | 包覆金银丝纱线加工装置 | |
US3878697A (en) | Production of bulky and stretchable knitted cord | |
CN102704121B (zh) | 长丝分劈等张力双边限位复合纺纱装置、方法与应用 | |
CN2549025Y (zh) | 整经机恒张力恒牵伸进给罗拉辊装置 | |
CN206279295U (zh) | 一种弹性压持集聚式柔顺光洁纺纱装置 | |
CN203284550U (zh) | 一种麻结纱的生产装置 | |
CN206521555U (zh) | 一种自适应动态压持式柔顺光洁纺纱装置 | |
CN213447489U (zh) | 一种纺织提拉装置 | |
CN214782422U (zh) | 一种纱线张力控制装置 | |
CN210529147U (zh) | 一种双面提花机用纺线架机构 | |
CN103215719A (zh) | 一种麻结纱的生产方法及装置 | |
CN216688544U (zh) | 一种复合包嵌式多层纬编针织物加工用大圆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