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00074U - 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用双肢三角挂篮 - Google Patents
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用双肢三角挂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700074U CN207700074U CN201721645293.4U CN201721645293U CN207700074U CN 207700074 U CN207700074 U CN 207700074U CN 201721645293 U CN201721645293 U CN 201721645293U CN 207700074 U CN207700074 U CN 2077000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nal model
- vertical
- sunpender
- truss
- la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用双肢三角挂篮,包括走行系统、主桁架、模板系统和提吊系统,主桁架与所述模板系统之间通过所述提吊系统紧固连接为一体;主桁架包括前上横梁、后上横梁和两个对称布设在悬臂梁节段左右上方的桁架组,每个桁架组均包括两个并排布设的三角形桁架;模板系统包括内模、底模板、底部支撑架和两个外侧模,内模内侧设置有内模支撑架;提吊系统包括底模提吊结构、两个侧模提吊结构和内模提吊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效果好,采用由两个三角形桁架并排组成的桁架组解决大吨位悬臂梁段施工过程中的挂篮主桁架承重问题,并且桁架组一分为二后能作为常规挂篮使用,使用方式灵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用双肢三角挂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铁路桥梁事业迅猛发展,我国在桥梁设计理论、建造技术和装备方面正在赶上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大跨度跨海、跨江桥梁建设不断增加。连续刚构桥为墩梁固结的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的桥梁主梁为刚构连续梁,大跨度刚构连续梁是指多孔跨径总长≥100米且单孔跨径≥40米的刚构连续梁。双薄壁墩(也称为双肢刚壁墩)是现阶段我国大、中跨径公路桥梁比较常用的桥墩形式,其构造特点是在墩位上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墩壁与主梁铰接或刚接的桥墩。桥墩墩顶梁段也称为0# 梁段,它是最先施工的梁段,0#梁段施工完成后,通常采用挂篮对与0# 梁段连接的悬梁段进行施工。对大跨度刚构桥中梁高10m以上、悬臂浇筑段长度大于4m的大体积悬臂梁段进行施工时,施工难度非常大,安全质量控制风险高,对挂篮的结构设计要求高,挂篮结构需既要满足安全性要求,保证施工质量,又要节省施工成本,方便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用双肢三角挂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效果好,采用由两个三角形桁架并排组成的桁架组解决大吨位悬臂梁段施工过程中的挂篮主桁架承重问题,并且桁架组一分为二后能作为常规挂篮使用,使用方式灵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用双肢三角挂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所施工悬臂梁节段上方的主桁架、位于所述主桁架的正下方且对悬臂梁节段进行成型施工的模板系统和将所述模板系统吊挂于所述主桁架上的提吊系统,所述主桁架与所述模板系统之间通过所述提吊系统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悬臂梁节段为混凝土箱梁;
所述主桁架包括前上横梁、后上横梁和两个对称布设在悬臂梁节段左右上方的桁架组,两个所述桁架组之间通过横向连接架紧固连接,所述前上横梁、后上横梁和横向连接架均呈水平布设且三者均沿横桥向布设,两个所述桁架组通过前上横梁、后上横梁和横向连接架紧固连接为一体;每个所述桁架组均包括两个并排布设的三角形桁架,两个所述三角形桁架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均呈竖直向布设,两个所述三角形桁架均沿纵桥向布设且二者之间通过多个横向连杆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主桁架中四个所述三角形桁架均布设于同一平面上,四个所述三角形桁架的前端均与前上横梁紧固连接,四个所述三角形桁架的后端均与后上横梁紧固连接;
所述模板系统包括位于悬臂梁节段内侧的内模、位于悬臂梁节段底部的底模板、位于底模板下方且对底模板进行支撑的底部支撑架和两个分别对称布设于悬臂梁节段左右两侧的外侧模,每个所述外侧模的外侧均设置有侧模支撑架;所述底部支撑架包括位于底模板前侧下方的前下横梁和位于底模板后侧下方的后下横梁,所述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均呈水平布设且二者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前下横梁位于前上横梁的正下方;所述内模内侧设置有内模支撑架;
所述提吊系统包括对所述底部支撑架进行提吊的底模提吊结构、两个左右对称布设且对侧模支撑架进行提吊的侧模提吊结构和对内模进行提吊的内模提吊结构,两个所述侧模支撑架分别布设于悬臂梁节段的左右两侧;所述底模提吊结构包括连接于前上横梁与前下横梁之间的底模前竖向吊杆和连接于所述主桁架与后下横梁之间的底模后竖向吊杆,每个所述侧模提吊结构均包括连接于前上横梁与侧模支撑架之间的侧模前竖向吊杆和连接于后上横梁与侧模支撑架之间的侧模后竖向吊杆,所述内模提吊结构包括连接于前上横梁与内模支撑架之间的内模前竖向吊杆和连接于后侧已浇梁段与内模支撑架之间的内模后竖向吊杆,所述后侧已浇梁段为位于悬臂梁节段后侧且与悬臂梁节段相邻的已浇筑梁段,所述后侧已浇梁段为混凝土箱梁。
上述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用双肢三角挂篮,其特征是:两个所述外侧模外侧均设置有一道侧模走行滑梁,每道所述侧模走行滑梁均从一个所述侧模支撑架的上部穿过,每个所述侧模支撑架均支撑于一道所述侧模走行滑梁上;两道所述侧模走行滑梁呈左右对称布设,所述侧模走行滑梁呈水平布设且其沿纵桥向布设;
所述侧模前竖向吊杆为连接于前上横梁与侧模走行滑梁之间的竖向吊杆,所述侧模后竖向吊杆为连接于后上横梁与侧模走行滑梁之间的竖向吊杆。
上述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用双肢三角挂篮,其特征是:所述内模支撑架包括多个由前至后支撑于内模内的内模桁架,多个所述内模桁架之间通过纵向连接件紧固连接为一体;每个所述内模桁架均包括呈竖直向布设且对内模进行支撑的桁架本体和多道由上至下布设在所述桁架本体内的横向支撑杆,所述桁架本体与多道所述横向支撑杆均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
所述内模包括上模板和两个对称布设于所述上模板左右两侧下方的内侧模板;所述桁架本体包括支撑于所述上模板下方的水平支撑架和两个对称连接于所述水平支撑架左右两侧下方且对所述内侧模板进行支撑的竖向支架,两个所述竖向支架通过多道所述横向支撑杆连接为一体;
所述内模支撑架内对称设置有一道内模走行滑梁,所述内模走行滑梁呈水平布设且其沿纵桥向布设,所述内模支撑架支撑于两道所述内模走行滑梁上,两道所述内模走行滑梁对称布设于所述水平支撑架的左右两侧下方;所述内模前竖向吊杆为连接于前上横梁与内模走行滑梁前端的竖向吊杆,所述内模后竖向吊杆为连接于后侧已浇梁段的顶板与内模走行滑梁后端之间的竖向吊杆。
上述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用双肢三角挂篮,其特征是:所述内模前竖向吊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二者呈对称布设;所述内模后竖向吊杆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内模后竖向吊杆呈对称布设,两组所述内模后竖向吊杆均包括一个或两个所述内模后竖向吊杆。
上述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用双肢三角挂篮,其特征是:所述底模前竖向吊杆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所述底模前竖向吊杆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
六个所述底模前竖向吊杆包括两个对称布设在悬臂梁节段前方左右两侧的前内侧吊杆和两组对称布设在悬臂梁节段左右两侧的前外侧吊杆,每组所述前外侧吊杆均包括两个位于外侧模外侧的所述前外侧吊杆。
上述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用双肢三角挂篮,其特征是:所述三角形桁架包括纵梁、底部安装于所述纵梁上的立柱以及位于所述立柱前后两侧的前斜拉杆和后斜拉杆,所述纵梁、所述立柱、所述前斜拉杆和所述后斜拉杆均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前斜拉杆和所述后斜拉杆的上端与所述立柱顶部之间均以铰接方式连接,所述立柱底部、所述前斜拉杆底部和所述后斜拉杆底部与所述纵梁之间均以铰接方式连接;
所述前上横梁和后上横梁均安装在所述纵梁上。
上述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用双肢三角挂篮,其特征是:所述主桁架还包括中上横梁,四个所述三角形桁架的中部均通过中上横梁紧固连接;所述中上横梁位于后下横梁的正上方,所述底模后竖向吊杆连接于中上横梁与后下横梁之间;
所述底模后竖向吊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底模后竖向吊杆呈左右对称布设,所述底模后竖向吊杆位于外侧模外侧;
所述底模提吊结构还包括多个由左至右布设再同一竖直面上的后内侧竖向吊杆,所述后内侧竖向吊杆与底模后竖向吊杆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后内侧竖向吊杆连接于后下横梁与后侧已浇梁段底板之间,所述后内侧竖向吊杆的上部位于后侧已浇梁段的内腔中。
上述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用双肢三角挂篮,其特征是:还包括走行系统;
所述走行系统包括两个对称安装在所述主桁架左右两侧下方的行走机构,每个所述行走机构均位于一个所述桁架组的正下方;所述后侧已浇梁段的顶板上铺设有左右两道分别供行走机构行走的纵向轨道,所述纵向轨道沿纵桥向布设。
上述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用双肢三角挂篮,其特征是:所述纵向轨道包括多道由前至后布设于后侧已浇梁段顶板上的下横向梁、两道布设于多道所述下横向梁左右两侧上方的纵轨和多道由前至后布设于两道所述纵轨上的上横向梁,所述下横向梁和上横向梁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纵轨沿纵桥向布设;
多道所述下横向梁和多道所述上横向梁通过两道所述纵轨紧固连接为一体;每道所述上横向梁均通过一个或多个下部埋设于后侧已浇梁段内的预埋件固定于后侧已浇梁段上方;所述预埋件包括预埋螺纹钢筋和安装于所述预埋螺纹钢筋上的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位于上横向梁上方,所述预埋螺纹钢筋呈竖直向布设;
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安装于前上横梁下方的前支座和安装于后上横梁下方的后支座,所述前支座和所述后支座均为能沿两道所述纵轨前后移动的移动支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由两个三角形桁架并排组成的桁架组,解决了超大吨位挂篮主桁架承重问题。并且,考虑后期有效重复利用节约成本问题,将桁架组的两个三角形桁架一分为二后能满足一般桥梁挂篮施工要求,作为普通三角挂篮使用,使用操作灵活,并且节约施工成本。
2、三角形桁架的杆件采用销接形式,安装方便。
3、采用由两个三角形桁架并排组成的桁架组,两个三角形桁架受力均匀,能有效增大主桁架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挂篮整体的稳定性,同时。
4、采用暗埋锚固结构设计合理、施工简便且使用效果好,解决了较厚腹板挂篮后下横梁及吊杆受力过大问题,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因梁体较高腹板较厚,在腹板设置暗埋锚固结构,解决后下横梁及吊杆受力过大问题,增大了安全系数;后下横梁上所连接吊杆锚固时,因吊杆位置、长度不同,为保证混凝土浇筑时吊杆受力合理分配,腹板外侧吊杆(即底模后竖向吊杆)较长(同样受力条件下伸长量较长)需要用千斤顶打得最紧,内腔中间吊杆(即后内侧竖向吊杆)次之,腹板内侧及腹板内暗埋吊杆(即辅助吊杆)上紧即可;第二、埋设方法施工方便:采用精轧螺纹钢筋连接器,连接器下口与底模板紧密接触,上口拧进预埋钢筋,预埋钢筋的拧进长度为连接器长度的一半;第三、操作方便;在移挂篮前,只需将辅助吊杆从连接器内拧出,然后正常进行挂篮操作即可;第四、能有效保证悬臂梁段的混凝土外观质量;挂篮前移后,在梁底混凝土表面不会留下“疤痕”;第五、节约了施工成本。增加了暗埋锚固结构,挂篮后下横梁结构尺寸及吊杆尺寸即可进行优化,较少型钢材料用量,增强了挂篮的通用性,节约了施工成本。因而,采用暗埋锚固结构能有效解决超宽超高腹板梁底对应后下横梁位置存在的后下横梁局部承载力超限问题,确保施工安全,同时在梁底不会留下“疤痕”,不影响梁体外观。否则,为满足受力要求,需要加大后下横梁的结构尺寸,相应增加了挂篮重量及成本,同时挂篮的通用性受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效果好,采用由两个三角形桁架并排组成的桁架组解决大吨位悬臂梁段施工过程中的挂篮主桁架承重问题,并且桁架组一分为二后能作为常规挂篮使用,使用方式灵活。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纵桥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桥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辅助吊杆与暗埋锚固结构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悬臂梁节段; 2—三角形桁架; 3—横向连杆;
4—底模板; 6—外侧模; 7—侧模支撑架;
8—前上横梁; 9—后上横梁; 10—内模;
11—前下横梁; 12—后下横梁; 13—底模前竖向吊杆;
14—底模后竖向吊杆; 15—侧模前竖向吊杆;
16—侧模后竖向吊杆; 17—内模支撑架; 18—后侧已浇梁段;
19—内模前竖向吊杆; 20—内模后竖向吊杆;
21—侧模走行滑梁; 22—横向支撑杆; 23—中上横梁;
24—后内侧竖向吊杆; 25—行走机构; 26—纵向轨道;
26-1—下横向梁; 26-2—纵轨; 26-3—上横向梁;
27—预埋件; 28—纵向支撑梁; 29—内模走行滑梁;
30—连接器; 31—辅助吊杆; 32—预埋钢筋;
33—水平垫板; 34—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位于所施工悬臂梁节段1上方的主桁架、位于所述主桁架的正下方且对悬臂梁节段1进行成型施工的模板系统和将所述模板系统吊挂于所述主桁架上的提吊系统,所述主桁架与所述模板系统之间通过所述提吊系统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悬臂梁节段1为混凝土箱梁;
所述主桁架包括前上横梁8、后上横梁9和两个对称布设在悬臂梁节段1左右上方的桁架组,两个所述桁架组之间通过横向连接架紧固连接,所述前上横梁8、后上横梁9和横向连接架均呈水平布设且三者均沿横桥向布设,两个所述桁架组通过前上横梁8、后上横梁9和横向连接架紧固连接为一体;每个所述桁架组均包括两个并排布设的三角形桁架2,两个所述三角形桁架2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均呈竖直向布设,两个所述三角形桁架2均沿纵桥向布设且二者之间通过多个横向连杆3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主桁架中四个所述三角形桁架2均布设于同一平面上,四个所述三角形桁架2的前端均与前上横梁8紧固连接,四个所述三角形桁架2 的后端均与后上横梁9紧固连接;
所述模板系统包括位于悬臂梁节段1内侧的内模10、位于悬臂梁节段 1底部的底模板4、位于底模板4下方且对底模板4进行支撑的底部支撑架和两个分别对称布设于悬臂梁节段1左右两侧的外侧模6,每个所述外侧模6的外侧均设置有侧模支撑架7;所述底部支撑架包括位于底模板4 前侧下方的前下横梁11和位于底模板4后侧下方的后下横梁12,所述前下横梁11和后下横梁12均呈水平布设且二者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前下横梁11位于前上横梁8的正下方;所述内模10内侧设置有内模支撑架17;
所述提吊系统包括对所述底部支撑架进行提吊的底模提吊结构、两个左右对称布设且对侧模支撑架7进行提吊的侧模提吊结构和对内模10进行提吊的内模提吊结构,两个所述侧模支撑架7分别布设于悬臂梁节段1 的左右两侧;所述底模提吊结构包括连接于前上横梁8与前下横梁11之间的底模前竖向吊杆13和连接于所述主桁架与后下横梁12之间的底模后竖向吊杆14,每个所述侧模提吊结构均包括连接于前上横梁8与侧模支撑架7之间的侧模前竖向吊杆15和连接于后上横梁9与侧模支撑架7之间的侧模后竖向吊杆16,所述内模提吊结构包括连接于前上横梁8与内模支撑架17之间的内模前竖向吊杆19和连接于后侧已浇梁段18与内模支撑架17之间的内模后竖向吊杆20,所述后侧已浇梁段18为位于悬臂梁节段 1后侧且与悬臂梁节段1相邻的已浇筑梁段,所述后侧已浇梁段18为混凝土箱梁。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上横梁8、后上横梁9、前下横梁11和后下横梁 12均为型钢,所述侧模支撑架7为由多根杆件拼装而成的竖向支撑桁架。
如图2所示,两个所述外侧模6外侧均设置有一道侧模走行滑梁21,每道所述侧模走行滑梁21均从一个所述侧模支撑架7的上部穿过,每个所述侧模支撑架7均支撑于一道所述侧模走行滑梁21上;两道所述侧模走行滑梁21呈左右对称布设,所述侧模走行滑梁21呈水平布设且其沿纵桥向布设;
所述侧模前竖向吊杆15为连接于前上横梁8与侧模走行滑梁21之间的竖向吊杆,所述侧模后竖向吊杆16为连接于后上横梁9与侧模走行滑梁21之间的竖向吊杆。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模支撑架17包括多个由前至后支撑于内模10内的内模桁架,多个所述内模桁架之间通过纵向连接件紧固连接为一体;每个所述内模桁架均包括呈竖直向布设且对内模10进行支撑的桁架本体和多道由上至下布设在所述桁架本体内的横向支撑杆22,所述桁架本体与多道所述横向支撑杆22均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
所述内模10包括上模板和两个对称布设于所述上模板左右两侧下方的内侧模板;所述桁架本体包括支撑于所述上模板下方的水平支撑架和两个对称连接于所述水平支撑架左右两侧下方且对所述内侧模板进行支撑的竖向支架,两个所述竖向支架通过多道所述横向支撑杆22连接为一体;
所述内模支撑架17内对称设置有一道内模走行滑梁29,所述内模走行滑梁29呈水平布设且其沿纵桥向布设,所述内模支撑架17支撑于两道所述内模走行滑梁29上,两道所述内模走行滑梁29对称布设于所述水平支撑架的左右两侧下方;所述内模前竖向吊杆19为连接于前上横梁8与内模走行滑梁29前端的竖向吊杆,所述内模后竖向吊杆20为连接于后侧已浇梁段18的顶板与内模走行滑梁29后端之间的竖向吊杆。
本实施例中,所述桁架本体布设于内模10内,所述桁架本体和两个所述内侧模板均呈竖直向布设。
所述纵向连接件为沿纵桥向布设的纵向连接杆,所述纵向连接杆的数量为多个。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连接杆为角钢。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支撑杆2和所述桁架本体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横向支撑杆2呈水平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模前竖向吊杆19的数量为两个且二者呈对称布设;所述内模后竖向吊杆20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内模后竖向吊杆20 呈对称布设,两组所述内模后竖向吊杆20均包括一个或两个所述内模后竖向吊杆20。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模前竖向吊杆13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所述底模前竖向吊杆13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
六个所述底模前竖向吊杆13包括两个对称布设在悬臂梁节段1前方左右两侧的前内侧吊杆和两组对称布设在悬臂梁节段1左右两侧的前外侧吊杆,每组所述前外侧吊杆均包括两个位于外侧模6外侧的所述前外侧吊杆。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模前竖向吊杆15的数量为两道。
本实施例中,所述三角形桁架2包括纵梁、底部安装于所述纵梁上的立柱以及位于所述立柱前后两侧的前斜拉杆和后斜拉杆,所述纵梁、所述立柱、所述前斜拉杆和所述后斜拉杆均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前斜拉杆和所述后斜拉杆的上端与所述立柱顶部之间均以铰接方式连接,所述立柱底部、所述前斜拉杆底部和所述后斜拉杆底部与所述纵梁之间均以铰接方式连接;
所述前上横梁8和后上横梁9均安装在所述纵梁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桁架为挂篮的主要承重结构,所述三角形桁架2 所采用的杆件均为普通热轧槽钢组成的方形截面杆件,所述三角形桁架2 中杆件之间采用钢销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桁架还包括中上横梁23,四个所述三角形桁架2 的中部均通过中上横梁23紧固连接;所述中上横梁23位于后下横梁12 的正上方,所述底模后竖向吊杆14连接于中上横梁23与后下横梁12之间。
所述底模后竖向吊杆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底模后竖向吊杆14 呈左右对称布设,所述底模后竖向吊杆14位于外侧模6外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模提吊结构还包括多个由左至右布设再同一竖直面上的后内侧竖向吊杆24,所述后内侧竖向吊杆24与底模后竖向吊杆14 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后内侧竖向吊杆24连接于后下横梁12与后侧已浇梁段18底板之间,所述后内侧竖向吊杆24的上部位于后侧已浇梁段 18的内腔中。
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对底模前竖向吊杆13、底模后竖向吊杆14、侧模前竖向吊杆15、侧模后竖向吊杆16、内模前竖向吊杆19 和内模后竖向吊杆20的数量和布设位置分别进行相应调整。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走行系统;
所述走行系统包括两个对称安装在所述主桁架左右两侧下方的行走机构25,每个所述行走机构25均位于一个所述桁架组的正下方;所述后侧已浇梁段18的顶板上铺设有左右两道分别供行走机构25行走的纵向轨道26,所述纵向轨道26沿纵桥向布设。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纵向轨道26包括多道由前至后布设于后侧已浇梁段18顶板上的下横向梁26-1、两道布设于多道所述下横向梁26-1左右两侧上方的纵轨26-2和多道由前至后布设于两道所述纵轨 26-2上的上横向梁26-3,所述下横向梁26-1和上横向梁26-3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纵轨26-2沿纵桥向布设;
多道所述下横向梁26-1和多道所述上横向梁26-3通过两道所述纵轨 26-2紧固连接为一体;每道所述上横向梁26-3均通过一个或多个下部埋设于后侧已浇梁段18内的预埋件27固定于后侧已浇梁段18上方;所述预埋件包括预埋螺纹钢筋和安装于所述预埋螺纹钢筋上的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位于上横向梁26-3上方,所述预埋螺纹钢筋呈竖直向布设;
所述行走机构25包括安装于前上横梁8下方的前支座和安装于后上横梁9下方的后支座,所述前支座和所述后支座均为能沿两道所述纵轨 26-2前后移动的移动支座。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支撑架还包括多个由左至右支撑于底模板4下方的纵向支撑梁28,多个所述纵向支撑梁28布设于同一平面上且其均沿纵桥向布设,所述前下横梁11和后下横梁12均位于纵向支撑梁28下方,每个所述纵向支撑梁28均与前下横梁11和后下横梁12紧固连接。
并且,所述后下横梁12位于所述立柱的正下方。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后下横梁12的位置进行相应调整。
由上述内容可知,所述纵向轨道26采用整体轨道,所述后支座采用左右两个对称布设的反扣轮,每个所述反扣轮均安装在一个纵轨26-2上,因而能有效保障重型挂篮行走时稳定性。同时,通过纵向轨道26和所述预埋件实现挂篮的有效锚固,进一步提高花篮的稳定性,并确保施工安全。
本实施例中,所述纵轨26-2的横截面为工字形。
由于纵向轨道26通过所述预埋件锚固于后侧已浇梁段18,所述预埋件中的预埋螺纹钢筋为竖向预应力筋,所述前支座与纵向轨道26之间涂黄油起润滑作用,所述后支座用反扣轮沿纵向轨道26下缘滚动,在2个穿心式千斤顶的推力作用下即可前移。
本实施例中,所施工悬臂梁由多个悬臂梁节段1从后向前拼接而成,所施工悬臂梁为刚构连续梁的一个梁段。所述刚构连续梁的顶面宽12m,底板宽9.2m,翼缘板宽度1.4m,所述刚构连续梁为混凝土箱梁且其为单箱单室直腹板截面。所述刚构连续梁中墩顶梁段的梁高16.5m,跨中及边跨端部梁高7.5m,腹板厚度为1.74m~0.55m,底板厚度2.09~0.52m,顶板厚度0.62m。所述悬臂梁节段1的长度为2.5m~5m。所施工悬臂梁与所述墩顶梁段连接,所述墩顶梁段重量4380kN,平均梁高15.696m;各悬臂梁节段1的重量均为2300kN以上。所述刚构连续梁的翼缘板根部厚度 0.87m、端部厚度0.27m。最外侧竖向预应力钢筋中心距8.96m。所述刚构连续梁的设三向预应力,纵向最大预应力束为27根直径15.2mm、强度等级为1860MPa的钢绞线。腹板竖向采用双排Φ32精轧螺纹钢,顶板采用5 根15.2钢绞线扁锚。
由于梁高较高,为减少挂篮吊杆长度,降低结构重心,所述悬臂梁段采用三角挂篮悬臂施工,由于主桁架采用双桁架(即桁架组),在满足施工需求的同时,后续遇到类似工程可将桁架组一分为二满足一般桥梁挂篮施工要求,节约成本。
所述提吊系统主要是将挂篮受力传递到后侧已浇梁段18和前上横梁 8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模前竖向吊杆13、底模后竖向吊杆14、侧模前竖向吊杆15、侧模后竖向吊杆16、内模前竖向吊杆19和内模后竖向吊杆 20均为精轧螺纹钢筋,精轧螺纹钢筋连接采用转换器连接,避免采用连接器连接易松动的问题。与普通钢板吊带相比,采用精轧螺纹钢筋做吊杆操作方便,施工速度快。实际使用时,吊杆连接上下横梁承担主要荷载,并采用手拉葫芦控制挂篮移动中的承重和高程粗调。
由于悬臂梁节段1的梁体较高、腹板较厚、宽度大、体积大且重量重,如图3所示,在所述后侧已浇梁段18的底板内预埋用于安装辅助吊杆31 的连接器30,所述连接器30呈竖直向布设且其位于后下横梁12的正上方,所述连接器30底端与其所处位置处后侧已浇梁段18的底面相平齐。所述辅助吊杆31呈竖直向布设,所述辅助吊杆31上端与连接器30紧固连接,所述辅助吊杆31下端与后下横梁12连接。所述辅助吊杆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辅助吊杆31对称布设在后侧已浇梁段18的底板左右两侧,两个所述辅助吊杆31均位于后侧已浇梁段18的左右两侧腹板之间。这样,通过辅助吊杆31实现挂篮底部有效锚固,并能解决后下横梁12局部承载力超限问题,确保施工安全。在移挂篮前,将只需辅助吊杆12从连接器30内拧出,然后正常进行挂篮前移即可。上述基于连接器30与辅助吊杆 31相结合的锚固方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并且在后侧已浇梁段18的梁底不会留下“疤痕”。
为满足锚固牢靠,所述后侧已浇梁段18内埋设有预埋钢筋32,所述预埋钢筋32的底端与连接器30连接,所述预埋钢筋32的长度不小于 1.2m,所述预埋钢筋32呈竖直向布设且其位于辅助吊杆31的正上方,所述辅助吊杆31上端与连接器30连接。
实际施工时,所述预埋钢筋32与连接器30组成暗埋锚固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埋钢筋32上部装有水平垫板33和锁紧螺母34,所述锁紧螺母34位于水平垫板33上方,所述水平垫板33中部开有供预埋钢筋32穿过的通孔。所述水平垫板33和锁紧螺母34均浇筑于后侧已浇梁段18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30为精轧螺纹钢筋连接器。所述辅助吊杆 31和预埋钢筋32均为精轧螺纹钢筋。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侧已浇梁段18为位于桥墩上的墩顶梁段,即0# 梁段。
本实施例中,所述模板系统还包括位于悬臂梁节段1前侧的前端模板,所述前端模板支撑于底模板4上且其位于两个所述外侧模6之间。所述前端模板、内模10、底模板4和外侧模6均采用桁架片与钢模板。
所述外侧模6的外骨架及桁架均由槽钢组焊而成,面板采用6mm冷轧钢板。所述外侧模6支撑在侧模走行滑梁21上,侧模走行滑梁21的前端通过侧模前竖向吊杆15及滑梁吊架悬吊在前上横梁8上,侧模走行滑梁 21的后端通过侧模后竖向吊杆16悬吊在中上横梁23上,所述中横梁与所述立柱处于竖直平面上,所述中横梁沿横桥向布设且其连接于四个所述三角形桁架2的所述纵梁上。所述侧模后竖向吊杆16与侧模走行滑梁21间设有后吊架,后吊架上有滚动轴承,挂篮行走时,侧模走行滑梁21与外侧模6一起沿后吊架滑行。
挂篮行走时,前下横梁11挂在前上横梁8上,后下横梁12挂在侧模走行滑梁21上,随所述主桁架同步前移。
所述内模支撑架17支撑在内模走行滑梁29上,内模走行滑梁29前端通过内模前竖向吊杆19悬吊在前上横梁8上,内模走行滑梁29后端通过内模后竖向吊杆20悬挂在后侧已浇梁段18的顶板上。所述内模后竖向吊杆20与内模走行滑梁29之间设有后吊架,其上有滚动轴承,挂篮行走时,内模10与内模走行滑梁29一起沿该后吊架滑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用双肢三角挂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所施工悬臂梁节段(1)上方的主桁架、位于所述主桁架的正下方且对悬臂梁节段(1)进行成型施工的模板系统和将所述模板系统吊挂于所述主桁架上的提吊系统,所述主桁架与所述模板系统之间通过所述提吊系统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悬臂梁节段(1)为混凝土箱梁;
所述主桁架包括前上横梁(8)、后上横梁(9)和两个对称布设在悬臂梁节段(1)左右上方的桁架组,两个所述桁架组之间通过横向连接架紧固连接,所述前上横梁(8)、后上横梁(9)和横向连接架均呈水平布设且三者均沿横桥向布设,两个所述桁架组通过前上横梁(8)、后上横梁(9)和横向连接架紧固连接为一体;每个所述桁架组均包括两个并排布设的三角形桁架(2),两个所述三角形桁架(2)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均呈竖直向布设,两个所述三角形桁架(2)均沿纵桥向布设且二者之间通过多个横向连杆(3)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主桁架中四个所述三角形桁架(2)均布设于同一平面上,四个所述三角形桁架(2)的前端均与前上横梁(8)紧固连接,四个所述三角形桁架(2)的后端均与后上横梁(9)紧固连接;
所述模板系统包括位于悬臂梁节段(1)内侧的内模(10)、位于悬臂梁节段(1)底部的底模板(4)、位于底模板(4)下方且对底模板(4)进行支撑的底部支撑架和两个分别对称布设于悬臂梁节段(1)左右两侧的外侧模(6),每个所述外侧模(6)的外侧均设置有侧模支撑架(7);所述底部支撑架包括位于底模板(4)前侧下方的前下横梁(11)和位于底模板(4)后侧下方的后下横梁(12),所述前下横梁(11)和后下横梁(12)均呈水平布设且二者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前下横梁(11)位于前上横梁(8)的正下方;所述内模(10)内侧设置有内模支撑架(17);
所述提吊系统包括对所述底部支撑架进行提吊的底模提吊结构、两个左右对称布设且对侧模支撑架(7)进行提吊的侧模提吊结构和对内模(10) 进行提吊的内模提吊结构,两个所述侧模支撑架(7)分别布设于悬臂梁节段(1)的左右两侧;所述底模提吊结构包括连接于前上横梁(8)与前下横梁(11)之间的底模前竖向吊杆(13)和连接于所述主桁架与后下横梁(12)之间的底模后竖向吊杆(14),每个所述侧模提吊结构均包括连接于前上横梁(8)与侧模支撑架(7)之间的侧模前竖向吊杆(15)和连接于后上横梁(9)与侧模支撑架(7)之间的侧模后竖向吊杆(16),所述内模提吊结构包括连接于前上横梁(8)与内模支撑架(17)之间的内模前竖向吊杆(19)和连接于后侧已浇梁段(18)与内模支撑架(17)之间的内模后竖向吊杆(20),所述后侧已浇梁段(18)为位于悬臂梁节段(1)后侧且与悬臂梁节段(1)相邻的已浇筑梁段,所述后侧已浇梁段(18)为混凝土箱梁。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用双肢三角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上横梁(8)、后上横梁(9)、前下横梁(11)和后下横梁(12)均为型钢,所述侧模支撑架(7)为由多根杆件拼装而成的竖向支撑桁架。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用双肢三角挂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外侧模(6)外侧均设置有一道所述侧模走行滑梁(21),每道所述侧模走行滑梁(21)均从一个所述侧模支撑架(7)的上部穿过,每个所述侧模支撑架(7)均支撑于一道所述侧模走行滑梁(21)上;两道所述侧模走行滑梁(21)呈左右对称布设,所述侧模走行滑梁(21)呈水平布设且其沿纵桥向布设;
所述侧模前竖向吊杆(15)为连接于前上横梁(8)与侧模走行滑梁(21)之间的竖向吊杆,所述侧模后竖向吊杆(16)为连接于后上横梁(9)与侧模走行滑梁(21)之间的竖向吊杆。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用双肢三角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支撑架(17)包括多个由前至后支撑于内模(10)内的内模桁架,多个所述内模桁架之间通过纵向连接件紧固连接为一体;每个所述内模桁架均包括呈竖直向布设且对内模(10)进行支撑的桁架本体和多道由上至下布设在所述桁架本体内的横向支撑杆(22),所述桁架本体与多道所述横向支撑杆(22)均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
所述内模(10)包括上模板和两个对称布设于所述上模板左右两侧下方的内侧模板;所述桁架本体包括支撑于所述上模板下方的水平支撑架和两个对称连接于所述水平支撑架左右两侧下方且对所述内侧模板进行支撑的竖向支架,两个所述竖向支架通过多道所述横向支撑杆(22)连接为一体;
所述内模支撑架(17)内对称设置有一道内模走行滑梁(29),所述内模走行滑梁(29)呈水平布设且其沿纵桥向布设,所述内模支撑架(17)支撑于两道所述内模走行滑梁(29)上,两道所述内模走行滑梁(29)对称布设于所述水平支撑架的左右两侧下方;所述内模前竖向吊杆(19)为连接于前上横梁(8)与内模走行滑梁(29)前端的竖向吊杆,所述内模后竖向吊杆(20)为连接于后侧已浇梁段(18)的顶板与内模走行滑梁(29)后端之间的竖向吊杆。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用双肢三角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前竖向吊杆(19)的数量为两个且二者呈对称布设;所述内模后竖向吊杆(20)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内模后竖向吊杆(20)呈对称布设,两组所述内模后竖向吊杆(20)均包括一个或两个所述内模后竖向吊杆(20)。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用双肢三角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前竖向吊杆(13)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所述底模前竖向吊杆(13)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
六个所述底模前竖向吊杆(13)包括两个对称布设在悬臂梁节段(1)前方左右两侧的前内侧吊杆和两组对称布设在悬臂梁节段(1)左右两侧的前外侧吊杆,每组所述前外侧吊杆均包括两个位于外侧模(6)外侧的所述前外侧吊杆。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用双肢三角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桁架(2)包括纵梁、底部安装于所述纵梁上的立柱以及位于所述立柱前后两侧的前斜拉杆和后斜拉杆,所述纵梁、所述立柱、所述前斜拉杆和所述后斜拉杆均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前斜拉杆和所述后斜拉杆的上端与所述立柱顶部之间均以铰接方式连接,所述立柱底部、所述前斜拉杆底部和所述后斜拉杆底部与所述纵梁之间均以铰接方式连接;
所述前上横梁(8)和后上横梁(9)均安装在所述纵梁上。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用双肢三角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桁架还包括中上横梁(23),四个所述三角形桁架(2)的中部均通过中上横梁(23)紧固连接;所述中上横梁(23)位于后下横梁(12)的正上方,所述底模后竖向吊杆(14)连接于中上横梁(23)与后下横梁(12)之间;
所述底模后竖向吊杆(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底模后竖向吊杆(14)呈左右对称布设,所述底模后竖向吊杆(14)位于外侧模(6)外侧;
所述底模提吊结构还包括多个由左至右布设再同一竖直面上的后内侧竖向吊杆(24),所述后内侧竖向吊杆(24)与底模后竖向吊杆(14)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后内侧竖向吊杆(24)连接于后下横梁(12)与后侧已浇梁段(18)底板之间,所述后内侧竖向吊杆(24)的上部位于后侧已浇梁段(18)的内腔中。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用双肢三角挂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走行系统;
所述走行系统包括两个对称安装在所述主桁架左右两侧下方的行走机构(25),每个所述行走机构(25)均位于一个所述桁架组的正下方;所述后侧已浇梁段(18)的顶板上铺设有左右两道分别供行走机构(25)行走的纵向轨道(26),所述纵向轨道(26)沿纵桥向布设。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用双肢三角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轨道(26)包括多道由前至后布设于后侧已浇梁段(18)顶板上的下横向梁(26-1)、两道布设于多道所述下横向梁(26-1)左右两侧上方的纵轨(26-2)和多道由前至后布设于两道所述纵轨(26-2)上的上横向梁(26-3),所述下横向梁(26-1)和上横向梁(26-3)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纵轨(26-2)沿纵桥向布设;
多道所述下横向梁(26-1)和多道所述上横向梁(26-3)通过两道所述纵轨(26-2)紧固连接为一体;每道所述上横向梁(26-3)均通过一个或多个下部埋设于后侧已浇梁段(18)内的预埋件(27)固定于后侧已浇梁段(18)上方;所述预埋件包括预埋螺纹钢筋和安装于所述预埋螺纹钢筋上的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位于上横向梁(26-3)上方,所述预埋螺纹钢筋呈竖直向布设;
所述行走机构(25)包括安装于前上横梁(8)下方的前支座和安装于后上横梁(9)下方的后支座,所述前支座和所述后支座均为能沿两道所述纵轨(26-2)前后移动的移动支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45293.4U CN207700074U (zh) | 2017-11-30 | 2017-11-30 | 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用双肢三角挂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45293.4U CN207700074U (zh) | 2017-11-30 | 2017-11-30 | 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用双肢三角挂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700074U true CN207700074U (zh) | 2018-08-07 |
Family
ID=63024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645293.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700074U (zh) | 2017-11-30 | 2017-11-30 | 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用双肢三角挂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70007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04927A (zh) * | 2017-11-30 | 2018-05-08 |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工程有限公司 | 双肢三角挂篮及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方法 |
CN115613477A (zh) * | 2022-10-21 | 2023-01-17 |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主梁悬臂无轨三角挂篮及施工方法 |
-
2017
- 2017-11-30 CN CN201721645293.4U patent/CN207700074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04927A (zh) * | 2017-11-30 | 2018-05-08 |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工程有限公司 | 双肢三角挂篮及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方法 |
CN108004927B (zh) * | 2017-11-30 | 2023-06-13 |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双肢三角挂篮及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方法 |
CN115613477A (zh) * | 2022-10-21 | 2023-01-17 |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主梁悬臂无轨三角挂篮及施工方法 |
CN115613477B (zh) * | 2022-10-21 | 2023-10-24 |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主梁悬臂无轨三角挂篮及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04927B (zh) | 双肢三角挂篮及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方法 | |
CN106702910B (zh) | 一种双塔双索面矮塔斜拉桥的主梁施工工艺 | |
CN101586330B (zh) | 预应力砼连续梁桥挂篮后退施工方法 | |
CN104631343B (zh) | 自走行菱形销结桁架式挂篮结构及挂篮走行和施工方法 | |
CN101117791B (zh) | 异型钢箱与正交异性板底模组合式移动模架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1603288B (zh) | 一种公铁两用斜拉桥的三桁式主梁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 |
CN108004928B (zh) | 一种非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 | |
CN107905124B (zh) | 一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 | |
CN107905111B (zh) | 一种刚构连续梁边跨施工工艺 | |
CN208815424U (zh) | 一种桥梁下行式挂篮 | |
CN204690605U (zh) | 大跨度梁桥的自行式三角桁架挂篮 | |
CN107974942B (zh) | 一种陡坡侧刚构连续梁边跨施工方法 | |
CN110528402A (zh) | 一种超宽箱梁多桁片组合挂篮的施工方法 | |
CN110700119A (zh) | 一种组装式贝雷梁挂篮上走行系统及其设计工法 | |
CN110453613A (zh) | 一种大跨径梁桥箱梁全断面一次悬浇施工方法 | |
CN113550237A (zh) | 一种应用于连续梁悬臂浇注的挂篮 | |
CN207700074U (zh) | 连续刚构桥悬臂梁段施工用双肢三角挂篮 | |
CN205364148U (zh) | Pc轨道梁模具 | |
CN110130937B (zh) | 一种隧道施工台车 | |
CN207498835U (zh) | 小横梁组合钢板梁桥面板现浇施工滑动模架系统 | |
CN102926330B (zh) | 一种适用于桥梁施工用挂蓝的安装方法 | |
CN101195986B (zh) | 客运专线悬浇连续梁临时支座固结体系 | |
CN210766433U (zh) | 一种梯形挂篮结构 | |
CN205636521U (zh) | 一种桁架式悬臂施工挂篮 | |
CN215857293U (zh) | 一种应用于连续梁悬臂浇注的挂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613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