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杂式籽粒清选装置及收获机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籽粒清洁度差,用户需要重复筛选,并且减少了籽粒箱的有效容积,增加卸粮次数和时间,影响作业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杂式籽粒清选装置,包括:混合物料通道和吸杂风机;
所述混合物料通道在物料输送方向上倾斜向下设置,用于输送包含籽粒和杂余的混合物料;
所述吸杂风机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混合物料通道内一侧,用于将混合物料中的杂余吸走。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吸杂风机能够清除了籽粒中杂余,有效解决了立式籽粒回收装置中的籽粒清洁度差和回收槽堵塞问题,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能够减少农户的二次清选的工作量,降低了农户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减少了卸籽粒次数,增加购机收益,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增加了机手的收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物料通道的末端封堵,所述混合物料通道末端下侧面上设置有籽粒出口。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籽粒输送通道,所述籽粒输送通道与所述混合物料通道的所述籽粒出口连通,用于导出籽粒。
其中,籽粒输送通道大体竖直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混合物料通道的末端上侧面上,且与所述籽粒出口相对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籽粒回收装置,所述籽粒回收装置的进料口与所述籽粒输送通道的出口下上相对设置,用于承接从籽粒输送通道内输出的籽粒。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籽粒输送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籽粒回收装置的进料口之间留有设定空间距离,用于籽粒落下时利用自然风对籽粒进行二次清选。
其中,所述设定空间距离优选地为100-275mm。设定空间距离小于100mm时,容易形成堆积,而大于275造成空间浪费和容易导致外撒籽粒。
其中优选地,所述籽粒输送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籽粒回收装置的进料口的左右两侧或者前后两侧留有自然风通过的自然风道。即籽粒落下的空间左右两侧或者前后两侧不设置任何阻碍自然风通过的装备,从而进一步提高二次清选的效果。
所述籽粒回收装置通常为箱体,箱体上方开发作为所述进料口。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籽粒回收装置内侧设置有粮满报警装置。
粮满报警装置作为现有技术,有较多的实施方式,例如物理压力传感器和报警器、光电传感器和报警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杂余排出通道,所述杂余排出通道与所述吸杂风机的出风口连通,用于导送所述混合物料中的杂余。
通常情况下,可以利用所述杂余排出通道将杂余直接排出还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升运器,所述升运器的出口与所述混合物料通道的进口连通,用将所述混合物料提升后并抛送进所述混合物料通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升运器为链耙式输送器。
所述链耙式输送器包括上料升运链耙总成。
通过抛送的方式,且混合物料处于下降状态,整个输送过程中籽粒和杂余在混合物料通道中处于蓬松发散状态,且混合物料处于下降状态,物料和籽粒因比重不同而处于分散状态,为分离的最佳时机。籽粒吸杂风机在混合物料通道末端的设置更有利于实现籽粒和杂余的分离,达到提高籽粒清洁度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水平传输的输送搅龙;输送搅龙的出口端与所述升运器的进口连通,用于将所述混合物料输送给所述升运器。
通常输送搅龙布置于振动筛下侧或苞叶搅龙下侧,用于承接所述混合物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创意新颖,可行性高,通过设置吸杂风机能够清除了籽粒中杂余,有效解决了立式籽粒回收装置中的籽粒清洁度差和回收槽堵塞问题,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能够减少农户的二次清选的工作量,降低了农户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减少了卸籽粒次数,增加购机收益,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增加了机手的收益。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带有上述吸杂式籽粒清选装置的收获机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杂式籽粒清选装置包括:混合物料通道和吸杂风机;
所述混合物料通道在物料输送方向上倾斜向下设置,用于输送包含籽粒和杂余的混合物料;
所述吸杂风机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混合物料通道内一侧,用于将混合物料中的杂余吸走。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吸杂风机能够清除了籽粒中杂余,有效解决了立式籽粒回收装置中的籽粒清洁度差和回收槽堵塞问题,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能够减少农户的二次清选的工作量,降低了农户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减少了卸籽粒次数,增加购机收益,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增加了机手的收益。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杂式籽粒清选装置,包括:混合物料通道5和吸杂风机4;
所述混合物料通道5在物料输送方向上倾斜向下设置,用于输送包含籽粒和杂余的混合物料;
所述吸杂风机4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混合物料通道5内一侧,用于将混合物料中的杂余吸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物料通道5的末端封堵,所述混合物料通道5末端下侧面上设置有籽粒出口。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籽粒输送通道8,所述籽粒输送通道8与所述混合物料通道5的所述籽粒出口连通,用于导出籽粒。
其中,籽粒输送通道8大体竖直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混合物料通道5的末端上侧面上,且与所述籽粒出口相对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籽粒回收装置9,所述籽粒回收装置9的进料口与所述籽粒输送通道8的出口下上相对设置,用于承接从籽粒输送通道8内输出的籽粒。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籽粒输送通道8的出口与所述籽粒回收装置9的进料口之间留有设定空间距离H,用于籽粒落下时利用自然风对籽粒进行二次清选。其中,100mm<H<275mm,设定空间距离H小于100mm时,容易形成堆积,而H大于275造成空间浪费和容易导致外撒籽粒。
其中优选地,所述籽粒输送通道8的出口与所述籽粒回收装置9的进料口的左右两侧或者前后两侧留有自然风通过的自然风道。即籽粒落下的空间左右两侧或者前后两侧不设置任何阻碍自然风通过的装备,从而进一步提高二次清选的效果。
所述籽粒回收装置9通常为箱体,箱体上方开发作为所述进料口。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籽粒回收装置9内侧设置有粮满报警装置6。
粮满报警装置作为现有技术,有较多的实施方式,例如物理压力传感器和报警器、光电传感器和报警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杂余排出通道7,所述杂余排出通道7与所述吸杂风机4的出风口连通,用于导送所述混合物料中的杂余。
通常情况下,可以利用所述杂余排出通道7将杂余直接排出还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升运器2,所述升运器2的出口与所述混合物料通道5的进口连通,用将所述混合物料提升后并抛送进所述混合物料通道5。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升运器2为链耙式输送器。
所述链耙式输送器包括上料升运链耙总成。链耙提升轴1设置在上方,一端设置有齿轮或者链轮等动力传输机构。
通过抛送的方式,且混合物料处于下降状态,整个输送过程中籽粒和杂余在混合物料通道5中处于蓬松发散状态,且混合物料处于下降状态,物料和籽粒因比重不同而处于分散状态,为分离的最佳时机。籽粒吸杂风机4在混合物料通道5末端的设置更有利于实现籽粒和杂余的分离,达到提高籽粒清洁度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水平传输的输送搅龙3;输送搅龙3的出口端与所述升运器2的进口连通,用于将所述混合物料输送给所述升运器2。
通常输送搅龙3布置于振动筛下侧或苞叶搅龙下侧,用于承接所述混合物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吸杂式籽粒清选装置,与传统的籽粒回收装置相比有如下优点:
(1)针对用户抱怨的籽粒清洁度差的疑难问题,采用经济合理的解决方案,提高了籽粒的清洁度,提高用户满意度,减少劳动强度。
(2)籽粒风机布置于立式籽粒回收装置上,增大了机器整体的有效空间利用,提高了回收槽容积。
(3)籽粒提升装置加高布置,引入自然风清选,二次清选籽粒,籽粒清洁度达到或超过用户满意度。
(4)整体式设计,提高整机的维修方便性。综上所述该方案对减少用户劳动强度,提高用户满意度,增加公司产品竞争力方面将有很大的提升。
参照图3和4所示的传统籽粒清选装置,呈封闭式的箱体设置,该种籽粒清选装置不能够对籽粒进行有效清选,籽粒清洁度差,劳动强度大,用户满意度低。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带有上述吸杂式籽粒清选装置的收获机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