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91971U - 新型路面结构以及路面 - Google Patents

新型路面结构以及路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91971U
CN207391971U CN201721395956.1U CN201721395956U CN207391971U CN 207391971 U CN207391971 U CN 207391971U CN 201721395956 U CN201721395956 U CN 201721395956U CN 207391971 U CN207391971 U CN 2073919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ad surface
unit
surface unit
novel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9595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明
黄频
Original Assignee
高明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高明 filed Critical 高明
Priority to CN20172139595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919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919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919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路面结构以及路面,涉及道路建设技术领域,该新型路面结构包括路面单元和路边单元,路面单元设置在地面上,路边单元设置在路面单元的两侧,与路面单元卡接,且能够与地面固定;路面单元包括多个排列卡接的路面砖,将该新型路面结构与路基结合形成一种路面,改善了现有技术在路面在进行制造时施工周期较长,且易损坏,损坏后修补不便等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新型路面结构以及路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路面结构以及路面。
背景技术
路面是指用筑路材料铺在路基顶面,供车辆直接在其表面行驶的一层或多层的道路结构层,具有承受车辆重量、抵抗车轮磨损和保持道路表面平整的作用,因此,对路面要求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较高的稳定性、一定的平整度、适当的抗滑能力,且行车时不会产生过大的扬尘现象,以减少路面和车辆机件的损坏,保持良好的视距,减少环境污染。
在现有存在的路面的制造时,多通过水泥混凝土逐渐铺垫,或者是通过沥青、碎石一段一段的逐渐铺垫以形成路面。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路面结构,在进行路面制造时均需要设置多层叠加以增加路面的承受力,进而导致施工周期延长,而且在长期载荷作用下极易产生残余应力变形,导致路面破损,若当上述路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发生损坏时,需要将损坏处的一周全部挖出,再逐层填充,然而填充修补后的路面会留有痕迹,影响路面的整体美观性。
在某些通过砖块拼接而成的路面上,其用于拼接的砖块多为正方形或是长方形,虽然在结构上四四方方便于拼接,且拼接是拼接面能够紧密接触,缝隙很小甚至无缝隙;但是,通过该种类型的砖块进行拼接的路面在经过长期车辆辗压后,每块砖之间的拼接处极易发生变形,导致砖块凸起或凹陷,路面不平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路面结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路面结构制造时施工周期较长,且易损坏,损坏后修补不便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路面结构,包括路面单元和路边单元;
所述路面单元设置在地面上,所述路边单元设置在所述路面单元的两侧,与所述路面单元卡接,且能够与地面固定;
所述路面单元包括多个排列卡接的路面砖。
进一步的,所述路面砖包括踩踏部和成对设置的卡接部;
所述卡接部成对设置在所述踩踏部的两侧,且与所述踩踏部平行设置;
所述卡接部包括沿向宽度方向远离所述踩踏部延伸的连接部和沿所述踩踏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延伸部。
进一步的,所述路面单元还包括盲道;
所述路面砖上设置有多个凸点,所述凸点通过多个所述路面砖的卡接结构依次形成所述路面单元的所述盲道。
进一步的,所述踩踏部边缘处成对设置有半通孔,所述半通孔沿所述踩踏部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路边单元包括固定层,所述固定层与所述路面单元卡接,且能够与地面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路边单元还包括排水层,所述固定层覆盖在所述排水层的上方,所述排水层用于排出所述路面单元上的积水。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层为水平放置的平台,沿所述平台的竖直方向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平台之间形成两个折弯角。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凸起的两侧,且沿所述固定层的宽度方向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多个下水孔,所述下水孔与所述排水层连通,用于将所述路面单元上的积水排进所述排水层。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层设置在所述路面单元的下方,且呈U型槽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路面砖上还设置有绿植部;
所述绿植部用于种植小草。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面,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在路面在进行制造时施工周期较长,且易损坏,损坏后修补不便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路面,包括上述的新型路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路面结构,包括路面单元和路边单元,路边单元沿路面单元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路面单元的两侧,且路边单元与路面单元卡接,路面单元包括多个排列卡接的路面砖,多个路面砖通过自身结构的特点,依次配合进行卡接形成路面单元,每一块路面砖之间的卡接力能够互相牵制,当其中某一块路面砖在长期使用、辗压的作用下发生变形的,因为每块砖之间的牵制作用,不仅将发生变形的外力进行分散,减小了该快路面砖所承受的压力,减小了路面砖变形的问题,进而减小了路面结构变形的问题;同时每块路面砖是预先制作好的成品,且可以进行成批制造,将预先制作好的成品按照所需要进行建造的路面结构进行安装,逐个路面砖通过自身结构特点进行卡接,实现了快速工装,缩短了施工周期,而且即使某几块路面砖的卡接处因外力变形,也极易进行更换,施工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路面,包括上述的新型路面结构,还包括路基,新型路面结构固定设置在路基上,将该新型路面结构铺设在路基上形成一种新的路面,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在路面在进行制造时施工周期较长,且易损坏,损坏后修补不便等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路面结构的第一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路面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路面结构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路面结构的第二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字形路面砖上设置凸点的轴测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工字形路面砖的轴测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层上设置下水孔的轴测图。
图标:10-路面单元;20-路边单元;101-路面砖;102-盲道;103-绿植部;201-固定层;202-排水层;1011-踩踏部;1012-卡接部;1013-凸点;2011-凸起;2012-第一固定部;2013-第二固定部;2014-卡槽;10111-半通孔;10121-连接部;10122-延伸部;20121-下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路面结构,包括路面单元10和路边单元20,路面单元10设置在地面上,路边单元20设置在路面单元10的两侧,与路面单元10卡接,且能够与地面固定;路面单元10包括多个排列卡接的路面砖101。
具体地,路面单元10用于车辆行驶、人们行进的,路边单元20沿路面单元1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路面单元10的两侧,且路边单元20与路面单元10卡接,即路边单元20紧贴在路面单元10的两侧,通过路边单元20与路面单元10产生夹紧力;路面单元10包括多个排列卡接的路面砖101,路面砖101呈工字形和半工字形,一般的,半工字型的路面砖101多设置在与路边单元20相卡接的位置,半工字型的长边与路边单元20卡接,半工字型的卡接边与工字形的路面砖101的卡接边卡接,多个路面砖101通过自身结构的特点,依次配合进行卡接形成路面单元10,每一块路面砖101之间的卡接力能够互相牵制,当其中某一块路面砖101在长期使用、辗压的作用下发生变形的,因为每块砖之间的牵制作用,不仅将发生变形的外力进行分散,减小了该快路面砖101所承受的压力,减小了路面砖101变形的问题,进而减小了路面结构变形的问题;同时每块路面砖101是预先制作好的成品,且可以进行成批制造,缩短了路面砖101的制造工时,将预先制作好的成品按照所需要进行建造的路面结构进行安装,逐个路面砖101通过自身结构特点进行卡接,实现了快速工装,缩短了施工周期,而且即使某几块路面砖101的卡接处因外力变形,也极易进行更换,施工方便。
其中,路面砖101可以进行太阳能发电,在路面砖101内设置有用于太阳能发电的材料,或者在路面砖101内填充石墨烯材料进行发电处理;或者在路面砖101内植入压电晶体,通过汽车行驶过时的压电转换来发电,以此增加了该新型路面结构的使用功能,在该新型路面结构的两侧设置的路灯等用电设备可以通过路面发电提供电能,增加了便利性。
其中,在任意卡接的两块路面砖101之间设置有伸缩缝,伸缩缝形成了路面砖101进行热胀冷缩的余量,同时伸缩缝便于雨水等渗入地下,该新型路面结构的路基采用鹅卵石和土的混合料制成。
其中,路面砖101成工字型和半工字型,需要注意的是,其只要能够实现上述中路面砖101互相卡接排列,且彼此之间具有牵制力,能够分散其中任意一块路面砖101所承受的压力,其路面砖101的具体形状再次不做具体的约束,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路面砖101均适用在此。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9所示,路面砖101包括踩踏部1011和成对设置的卡接部1012,卡接部1012成对设置在踩踏部1011的两侧,且与踩踏部1011平行设置,卡接部1012包括沿向水平方向远离踩踏部1011延伸的连接部10121和沿踩踏部1011的竖直方向延伸的延伸部10122。
具体地,路面砖101呈工字型和半工字型,故而,路面砖101包括踩踏部1011和成对设置的卡接部1012,踩踏部1011即为工字型的竖梁,且踩踏部1011的横截面呈长方形,卡接部1012即为工字型的横梁,成对设置的两个卡接部1012沿踩踏部101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踩踏部1011的两侧,卡接部1012包括连接部10121和延伸部10122,连接部10121连接踩踏部1011的两侧,且沿踩踏部1011的宽度方向向两侧延伸,即向远离踩踏部1011的方向延伸,连接部10121与踩踏部1011之间形成90度折弯角,延伸部10122连接在连接部10121远离踩踏部1011的一侧,且沿踩踏部1011的长度方向延伸,延伸部10122和连接部10121之间形成90度折弯角;两个卡接部1012的延伸部10122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卡接部1012的连接部10121之间的距离,即成对设置的两个卡接部1012是相对设置。卡接部1012通过连接部10121和延伸部10122形成90度折弯角的卡勾,卡勾与卡勾互相卡接,通过每块路面砖101的卡接部1012和踩踏部1011的互相配合卡接,形成路面结构。
进一步地,路面单元10还包括盲道102,路面砖101上设置有多个凸点1013,多个凸点1013通过多个路面砖101的卡接结构依次形成路面单元10的盲道102。
具体地,多个凸点1013设置在路面砖101的踩踏部1011上,通过路面砖101的依次卡接逐渐形成路面单元10上的盲道102,盲道102是专门帮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设施,主要利用盲人的脚感作用和盲道102砖的助感原理实现。
进一步地,踩踏部1011的边缘处成对设置有半通孔10111,半通孔10111沿踩踏部1011的长度方向设置。
具体地,沿踩踏部101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中心边缘处分别设置一个半通孔10111结构,即分别形成一个水平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在进行路面砖101卡接安装时,可以通过其他零部件卡在该凹槽处,固定路面砖101;同时,如果路面砖101的卡接处发生故障,造成卡接松动,可以通过其他部件卡在该凹槽处,将该块路面砖101撬起,重新进行安装。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9所示,路边单元20包括固定层201,固定层201与路面单元10卡接,且能够与地面固定。
进一步地,路边单元20还包括排水层202,固定层201覆盖在排水层202的上方,排水层202用于排出路面单元10上的积水。
具体地,路边单元20设置在路面单元10的两侧,既是路面单元10的界限,又可以对路面单元10进行区域划分,路边单元20包括固定层201,固定层201与路面单元10卡接,且能够与地面固定,固定层201的一侧与路面单元10的路面砖101固定卡接,一般是与半工字型的长边进行卡接固定,固定层201的另一端可以与地面固定,即伸入地面之下,当固定层201受到外力压迫时,因为另一侧是固定在地下的,因而对固定层201有一定的固定作用,改善了固定层201在受到外力压迫,固定层201的固定处发生变形、发生错位,且与路面单元10的卡接处也发生变形、发生错位的问题。路边单元20还包括排水层202,固定层201覆盖在排水层202的上方,排水层202用于排出路面单元10上的积水;当下雨时,雨水会聚集在路面单元10,为了方便雨水的排出,一般的路面单元10建造成两边低、中间高的结构特点,排水层202设置在路面单元10的两侧,且置于路面单元10的下方,固定层201覆盖在排水层202的上方,固定层201设置在排水层202的上方不仅作为排水层202的保护,以免车辆等辗压到排水层202,造成排水层202的结构破坏,而且在排水层202上覆盖设置固定层201,当车辆行驶到该处时,避免车轮卡入排水层202,而引发交通事故,同时当行人行走在该处时避免不小心踏入排水层202造成行人人身伤害。
进一步地,固定层201为水平放置的平台,沿平台的竖直方向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凸起2011,凸起2011和平台之间形成两个折弯角。
进一步地,平台包括第一固定部2012和第二固定部2013,第一固定部2012和第二固定部2013分别设置在凸起2011的两侧,且沿固定层201的宽度方向布置。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部2012上设置有多个下水孔20121,下水孔20121与排水层202连通,下水孔20121用于将路面单元10上的基础排进排水层202。
具体地,固定层201为一块水平放置的平台,在平台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卡接排水层202的卡槽2014,而平台的上表面的设置有第一固定部2012、第二固定部2013和凸起2011,凸起2011沿平台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沿平台的竖直方向向上延伸,凸起2011和第一固定部2012之间形成一个折弯角,凸起2011和第二固定部2013之间也形成一个折弯角,第一固定部2012和第二固定部2013分别沿平台的长度方向设置,沿平台的宽度方向延伸,且设置在凸起2011的两侧,在第一固定部2012上的设置有多个下水孔20121,下水孔20121与排水层202连通,用于将路面单元10上的积水排进排水层202内,每个下水孔20121间隔设置不连通。当路面单元10的积水流至路边单元20时,第一固定部2012与路面单元10两侧的路面砖101相同高度,即处于同一水平面,积水通过设置在第一固定部2012上的多个下水孔20121流入排水层202,沿排水层202将积水排出。
其中,折弯角的度数为90度。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9所示,排水层202设置在路面单元10的下方,且呈U型槽结构。
具体地,排水层202用于排出路面单元10上的积水,故而其水平高度应当低于路面单元10的水平高度,通过设置在第一固定部2012上的下水孔20121将路面单元10上的积水引入至排水层202内,进而将积水排出。为了更便于将积水沿排水层202逐渐排出,排水层202作为积水的引流通道,排水层202呈U型槽结构,U型槽的开口竖直向上,开口的两边与固定层201的下表面的卡槽2014卡接。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9所示,路面单元10上还设置有绿植部103,绿植部103用于种植小草。
具体地,路面单元10上设置绿植部103,在绿植部103可以种植小草,或者是直接设置草皮结构,增加了路面结构的绿化度和美观性;另外,绿植部103还可以作为汽车停车位的选择区标志。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路面,包括上述的新型路面结构,还包括路基,新型路面结构固定在路基上。
具体地,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或线性结构物,是铁路和公路的基础,路基通常采用泥土、石料等修筑而成,路基可分为土路基、石路基和土石路基三种。路基是一种线路下部结构,既承受上部道路结构的重量,即静载荷,又承受列车行驶时通过上部道路结构传播的动载荷,因此,路基需要具有足够的坚固性、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还要保证车辆在行走过程中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将该新型路面结构铺设在路基上形成一种新的路面,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在路面在进行制造时施工周期较长,且易损坏,损坏后修补不便等技术问题。
其中,该新型路面结构采用鹅卵石和土的混合形成卵石土路基制成,这种卵石土路基的填筑密度大,透水性好,沉降量小,形成的路基结构稳定性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型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面单元和路边单元;
所述路面单元设置在地面上,所述路边单元设置在所述路面单元的两侧,与所述路面单元卡接,且能够与地面固定;
所述路面单元包括多个排列卡接的路面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砖包括踩踏部和成对设置的卡接部;
所述卡接部成对设置在所述踩踏部的两侧,且与所述踩踏部平行设置;
所述卡接部包括沿向宽度方向远离所述踩踏部延伸的连接部和沿所述踩踏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延伸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单元还包括盲道;
所述路面砖上设置有多个凸点,所述凸点通过多个所述路面砖的卡接结构依次形成所述路面单元的所述盲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踩踏部边缘处成对设置有半通孔,所述半通孔沿所述踩踏部的长度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边单元包括固定层,所述固定层与所述路面单元卡接,且能够与地面固定;
所述路边单元还包括排水层,所述固定层覆盖在所述排水层的上方,所述排水层用于排出所述路面单元上的积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层为水平放置的平台,沿所述平台的竖直方向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平台之间形成两个折弯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凸起的两侧,且沿所述固定层的宽度方向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多个下水孔,所述下水孔与所述排水层连通,用于将所述路面单元上的积水排进所述排水层。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新型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单元上还设置有绿植部;
所述绿植部用于种植小草。
10.一种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新型路面结构,还包括路基;
所述新型路面结构固定在所述路基上。
CN201721395956.1U 2017-10-26 2017-10-26 新型路面结构以及路面 Active CN2073919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95956.1U CN207391971U (zh) 2017-10-26 2017-10-26 新型路面结构以及路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95956.1U CN207391971U (zh) 2017-10-26 2017-10-26 新型路面结构以及路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91971U true CN207391971U (zh) 2018-05-22

Family

ID=62326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95956.1U Active CN207391971U (zh) 2017-10-26 2017-10-26 新型路面结构以及路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919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4782A (zh) * 2017-10-26 2018-01-19 高明 新型路面结构以及路面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4782A (zh) * 2017-10-26 2018-01-19 高明 新型路面结构以及路面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04740B (zh) 一种控制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路基及方法
CN207391971U (zh) 新型路面结构以及路面
CN208995842U (zh) 铁路与公路平交道口道床
US9163363B2 (en) Load-bearing paver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CN107604782A (zh) 新型路面结构以及路面
CN210341519U (zh) 一种软土路基加固装置
CN210529395U (zh) 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结构
CN204023400U (zh) 一种梯形槽口式桥梁无缝伸缩缝构造
JP5565821B1 (ja) 舗装構造物
CN209779371U (zh) 一种公路路基防水装置
CN209114275U (zh) 一种耐磨的车库防滑坡道礓磋
CN206815185U (zh) 一种带缓冲件的组合式桥梁面板结构的桥梁
CN106192671B (zh) 模块化塑胶场地
CN206902561U (zh) 一种土建施工用的支撑桩
CN205742032U (zh) 一种新型水泥护栏
CN204875494U (zh) 适用于桥梁的简易式可伸缩桥台
CN209353180U (zh) 路面基层
CN207160028U (zh) 路坡沟构件及路坡沟结构
CN210507007U (zh) 适于单侧重载交通运输的路基结构
CN211472530U (zh) 一种公路施工用路基边坡防护装置
CN211815258U (zh) 抗裂高强度公路路面
CN213114671U (zh) 一种用于公路内侧的防护装置
RU2755102C1 (ru) Автомобильная дорога
CN213447912U (zh) 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道路结构
CN216108159U (zh) 一种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用的挡风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