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72596U - 一种软管与接头连接的自动装配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软管与接头连接的自动装配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72596U
CN207372596U CN201721306003.3U CN201721306003U CN207372596U CN 207372596 U CN207372596 U CN 207372596U CN 201721306003 U CN201721306003 U CN 201721306003U CN 207372596 U CN207372596 U CN 2073725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 nut
feed screw
motor
auxiliary working
working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0600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向前
赵振江
沈春龙
王健
许胜�
李彦林
朱勇
杨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ai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2130600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725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725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7259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管与接头连接的自动装配设备,包括设备平台(1)、辅助加工机构和安装机构,辅助加工机构和安装机构均设于设备平台,辅助加工机构和安装机构呈十字状配合设置;辅助加工机构包括第一运动机构(2)、第二运动机构(3)和分体式整形孔,分体式整形孔包括二个半圆孔结构(4),第一运动机构及第二运动机构均设有半圆孔结构,第一运动机构和第二运动机构相互对立配合运动并带动分体式整形孔进行开合动作;安装机构包括第三运动机构(5)、第四运动机构(6)、软管夹持机构(7)和接头夹持机构(8)。本实用新型采用软管与接头连接的自动装配设备,装配效率高,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软管与接头连接的自动装配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管与接头连接的自动装配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软管与接头的连接安装大多数停留在人工手动安装模式,导致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大。而且,现有的软管外层通常设有金属网,其裁剪之后呈发散状,严重阻碍了软管接入接头的过程。为了使软管顺利进入金属接头,必须先使软管的外层金属网处于拉伸收缩状态。因此,亟需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出一种软管与接头连接的自动装配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装配效率高的软管与接头连接的自动装配设备,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软管与接头连接的自动装配设备,它包括设备平台、辅助加工机构和安装机构,该辅助加工机构和安装机构均设于设备平台上,所述辅助加工机构和安装机构呈十字状配合设置;
所述辅助加工机构包括第一运动机构、第二运动机构和分体式整形孔,所述分体式整形孔包括二个半圆孔结构,所述第一运动机构及第二运动机构均设有半圆孔结构,所述第一运动机构和第二运动机构相互对立配合运动并带动分体式整形孔进行开合动作;
所述安装机构包括第三运动机构、第四运动机构、软管夹持机构和接头夹持机构,所述第三运动机构和第四运动机构相互对立配合运动,所述第三运动机构及第四运动机构分别设有软管夹持机构或接头夹持机构并使其沿同一轴向进行位移,实现软管与接头的安装动作。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运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丝杆螺母副工作台和第一底座,所述第二运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丝杆螺母副工作台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第一丝杆螺母副工作台,所述第一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一端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第二丝杆螺母副工作台,所述第二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一端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一丝杆螺母副工作台和第二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上均设有半圆孔结构,通过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分别驱动第一丝杆螺母副工作台、第二丝杆螺母副工作台进行运动使得半圆孔结构配合进行开合动作。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三运动机构包括第三电机、第三丝杆螺母副工作台和第三底座,所述第四运动机构包括第四电机、第四丝杆螺母副工作台和第四底座,所述第三底座上设有第三丝杆螺母副工作台,所述第三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一端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四底座上设有第四丝杆螺母副工作台,所述第四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一端连接有第四电机;
所述软管夹持机构设于第三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上,并通过第三电机控制第三丝杆螺母副工作台进行运动以实现软管夹持机构的位移,所述接头夹持机构设于第四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上,并通过第四电机控制第四丝杆螺母副工作台进行运动以实现接头夹持机构的位移,并使得软管夹持机构和接头夹持机构沿轴向运动;
所述软管夹持机构包括软管夹持上部、软管夹持下部、软管夹持平台、第五电机、第五丝杆螺母副工作台和第五底座,所述第三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上设有软管夹持平台,所述软管夹持平台一侧设有第五底座,所述第五底座上设有第五电机和第五丝杆螺母副工作台,所述第五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一端与第五电机相连,所述第五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上设有软管夹持上部,所述第五底座上设有与软管夹持上部相对的软管夹持下部,并通过第五电机驱动第五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上下运动并带动软管夹持上部与软管夹持下部的离合以实现软管的夹紧和放松动作;
所述接头夹持机构包括接头夹持上部、接头夹持下部、接头夹持平台、第六电机、第六丝杆螺母副工作台和第六底座,所述第四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上设有接头夹持平台,所述接头夹持平台一侧设有第六底座,所述第六底座上设有第六电机和第六丝杆螺母副工作台,所述第六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一端与第六电机相连,所述第六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上设有接头夹持上部,所述第六底座上设有与接头夹持上部相对的接头夹持下部,并通过第六电机驱动第六丝杆螺母副工作台上下运动并带动接头夹持上部与接头夹持下部的离合以实现接头的夹紧和放松动作。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四电机、第五电机和第六电机均为步进电机。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软管与接头连接的自动装配设备,包括设备平台、辅助加工机构和安装机构,该辅助加工机构和安装机构均设于设备平台上,辅助加工机构和安装机构呈十字状配合设置,辅助加工机构包括第一运动机构、第二运动机构和分体式整形孔,分体式整形孔包括二个半圆孔结构,第一运动机构及第二运动机构均设有半圆孔结构,第一运动机构和第二运动机构相互对立配合运动并带动分体式整形孔进行开合动作,安装机构包括第三运动机构、第四运动机构、软管夹持机构和接头夹持机构,第三运动机构和第四运动机构相互对立配合运动,第三运动机构及第四运动机构分别设有软管夹持机构或接头夹持机构并使其沿同一轴向进行位移,实现软管安装动作,装配效率高,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
2.本实用新型采用辅助加工机构和安装机构,通过分体式整形孔并利用安装机构的配合运动,实现了对软管表层的金属网进行拉伸收缩加工处理,可以使得软管顺利地进入接头;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四电机、第五电机和第六电机均采用步进电机,控制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软管与接头连接的自动装配设备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运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运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运动机构及软管夹持机构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运动机构及软管夹持机构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运动机构及接头夹持机构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运动机构及接头夹持机构的侧视图。
图中:1.设备平台,2.第一运动机构,201.第一电机,202.第一丝杆螺母副工作台,203.第一底座,3.第二运动机构,301.第二电机,302.第二丝杆螺母副工作台,303.第二底座,4.半圆孔结构,5.第三运动机构,501.第三电机,502.第三丝杆螺母副工作台,503.第三底座,6.第四运动机构,601.第四电机,602.第四丝杆螺母副工作台,603.第四底座,7.软管夹持机构,701.软管夹持上部,702.软管夹持下部,703.软管夹持平台,704.第五电机,705.第五丝杆螺母副工作台,706.第五底座,8.接头夹持机构,801.接头夹持上部,802.接头夹持下部,803.接头夹持平台,804.第六电机,805.第六丝杆螺母副工作台,806.第六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如图1-图7所示,一种软管与接头连接的自动装配设备,它包括设备平台1、辅助加工机构和安装机构,该辅助加工机构和安装机构均设于设备平台1上,所述辅助加工机构和安装机构呈十字状配合设置;
所述辅助加工机构包括第一运动机构2、第二运动机构3和分体式整形孔,所述分体式整形孔包括二个半圆孔结构4,所述第一运动机构2及第二运动机构3均设有半圆孔结构4,所述第一运动机构2和第二运动机构3相互对立配合运动并带动分体式整形孔进行开合动作;
所述安装机构包括第三运动机构5、第四运动机构6、软管夹持机构7和接头夹持机构8,所述第三运动机构5和第四运动机构6相互对立配合运动,所述第三运动机构5及第四运动机构6分别设有软管夹持机构7或接头夹持机构8并使其沿同一轴向进行位移,实现软管与接头的安装动作。
所述第一运动机构2包括第一电机201、第一丝杆螺母副工作台202和第一底座203,所述第二运动机构3包括第二电机301、第二丝杆螺母副工作台302和第二底座303,所述第一底座203上设有第一丝杆螺母副工作台202,所述第一丝杆螺母副工作台202一端连接有第一电机201,所述第二底座303上设有第二丝杆螺母副工作台302,所述第二丝杆螺母副工作台302一端连接有第二电机301,所述第一丝杆螺母副工作台202和第二丝杆螺母副工作台302上均设有半圆孔结构4,通过第一电机201及第二电机301分别驱动第一丝杆螺母副工作台202、第二丝杆螺母副工作台302进行运动使得半圆孔结构4配合进行开合动作。所述第三运动机构5包括第三电机501、第三丝杆螺母副工作台502和第三底座503,所述第四运动机构6包括第四电机601、第四丝杆螺母副工作台602和第四底座603,所述第三底座503上设有第三丝杆螺母副工作台502,所述第三丝杆螺母副工作台502一端连接有第三电机501,所述第四底座603上设有第四丝杆螺母副工作台602,所述第四丝杆螺母副工作台602一端连接有第四电机601;
所述软管夹持机构7设于第三丝杆螺母副工作台502上,并通过第三电机501控制第三丝杆螺母副工作台502进行运动以实现软管夹持机构7的位移,所述接头夹持机构8设于第四丝杆螺母副工作台602上,并通过第四电机601控制第四丝杆螺母副工作台602进行运动以实现接头夹持机构8的位移,并使得软管夹持机构7和接头夹持机构8沿轴向运动;
所述软管夹持机构7包括软管夹持上部701、软管夹持下部702、软管夹持平台703、第五电机704、第五丝杆螺母副工作台705和第五底座706,所述第三丝杆螺母副工作台502上设有软管夹持平台703,所述软管夹持平台703一侧设有第五底座706,所述第五底座706上设有第五电机704和第五丝杆螺母副工作台705,所述第五丝杆螺母副工作台705一端与第五电机704相连,所述第五丝杆螺母副工作台705上设有软管夹持上部701,所述第五底座706上设有与软管夹持上部701相对的软管夹持下部702,并通过第五电机704驱动第五丝杆螺母副工作台705上下运动并带动软管夹持上部701与软管夹持下部702的离合以实现软管的夹紧和放松动作;
所述接头夹持机构8包括接头夹持上部801、接头夹持下部802、接头夹持平台803、第六电机804、第六丝杆螺母副工作台805和第六底座806,所述第四丝杆螺母副工作台602上设有接头夹持平台803,所述接头夹持平台803一侧设有第六底座806,所述第六底座806上设有第六电机804和第六丝杆螺母副工作台805,所述第六丝杆螺母副工作台805一端与第六电机804相连,所述第六丝杆螺母副工作台805上设有接头夹持上部801,所述第六底座806上设有与接头夹持上部801相对的接头夹持下部802,并通过第六电机804驱动第六丝杆螺母副工作台805上下运动并带动接头夹持上部801与接头夹持下部802的离合以实现接头的夹紧和放松动作。
所述第一电机201、第二电机301、第三电机501、第四电机601、第五电机704和第六电机804均为步进电机。还包括一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分别与第一电机201、第二电机301、第三电机501、第四电机601、第五电机704和第六电机804电性连接,便于控制第一丝杠螺母副工作台202、第二丝杠螺母副工作台302、第三丝杆螺母副工作台502、第四丝杠螺母副工作台602、第五丝杠螺母副工作台705和第六丝杠螺母副工作台805的运动。
该软管与接头连接的自动装配设备的装配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调整自动装配设备,使其复位至初始状态;
先将自动装配设备与电源电性连接,通过第三电机501驱动第三丝杆螺母副工作台502运动使软管夹持机构7右端面距分体式整形孔左端面23mm,通过第五电机704驱动第五丝杆螺母副工作台705运动使软管夹持上部701下端面距软管夹持下部702上端面15mm,通过第四电机601驱动第四丝杠螺母副工作台602运动使接头夹持机构8左端面距分体式整形孔右端面2mm,通过第六电机804驱动第六丝杠螺母副工作台805运动使接头夹持上部801下端面距接头夹持下部802上端面15mm,通过第二电机301驱动第二丝杠螺母副工作台302运动使与之相连的半圆孔结构4分界面距接头中心6mm,通过第一电机201驱动第一丝杠螺母副工作台202运动使与之相连的半圆孔结构4分界面超过接头中心4mm,调整到位后即为复位至初始状态;
步骤二:软管整形阶段,并为软管进入接头做好准备;
首先,将软管放置于软管夹持下部702,通过第五电机704驱动第五丝杠螺母副工作台705的运动使软管夹持上部701下移15mm,夹紧软管;其次,将接头放置于接头夹持下部802,通过第六电机804驱动第六丝杠螺母副工作台805运动使接头夹持上部801下移15mm,接头夹紧;通过第三电机501驱动第三丝杠螺母副工作台502运动使软管左移1mm,通过第四电机601驱动第四丝杠螺母副工作台602运动使接头右移6mm,通过第一电机201驱动第一丝杠螺母副工作台202运动,从而带动与之相连的半圆孔结构4后退,使得分体式整形孔分离;再次通过第三电机501驱动第三丝杠螺母副工作台502使软管右移13mm,超越分体式整形孔左端面12mm,通过第二丝杠螺母副工作台302和第一丝杠螺母副工作台202运动使分体式整形孔的二个半圆孔结构4合拢,并将软管一端夹紧,当二个半圆孔结构4合拢后即可进入整形安装阶段,通过第三电机501驱动第三丝杠螺母副工作台502运动使得软管沿轴向左移7mm,使软管表层的金属网处于拉伸收缩状态,同时第四电机601驱动第四丝杠螺母副工作台602运动使接头沿着与分体式整形孔的轴线向分体式整形孔左移6mm,为软管进入接头做好准备;
步骤三:软管与接头完成装配工作,并进行取件;
通过第三电机501驱动第三丝杠螺母副工作台502运动使软管再次向接头方向右移7mm,软管进入接头5mm,第二丝杠螺母副工作台302和第一丝杠螺母副工作台202使分体式整形孔重新分开,第四电机601驱动第四丝杆螺母副工作台602继续左移,软管与接头安装到位,第五丝杠螺母副工作台705及第六丝杠螺母副工作台805分别带动软管夹持上部701和接头夹持上部801向上移动15mm,从而便于取件。
上述内容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及说明,但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可取得的优点受此限制,凡是本实用新型实践过程中可能对结构的简单变换、和/或一些实施方式中实现的优点的其中一个或多个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软管与接头连接的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备平台(1)、辅助加工机构和安装机构,该辅助加工机构和安装机构均设于设备平台(1)上,所述辅助加工机构和安装机构呈十字状配合设置;
所述辅助加工机构包括第一运动机构(2)、第二运动机构(3)和分体式整形孔,所述分体式整形孔包括二个半圆孔结构(4),所述第一运动机构(2)及第二运动机构(3)均设有半圆孔结构(4),所述第一运动机构(2)和第二运动机构(3)相互对立配合运动并带动分体式整形孔进行开合动作;
所述安装机构包括第三运动机构(5)、第四运动机构(6)、软管夹持机构(7)和接头夹持机构(8),所述第三运动机构(5)和第四运动机构(6)相互对立配合运动,所述第三运动机构(5)及第四运动机构(6)分别设有软管夹持机构(7)或接头夹持机构(8)并使其沿同一轴向进行位移,实现软管与接头的安装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与接头连接的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机构(2)包括第一电机(201)、第一丝杆螺母副工作台(202)和第一底座(203),所述第二运动机构(3)包括第二电机(301)、第二丝杆螺母副工作台(302)和第二底座(303),所述第一底座(203)上设有第一丝杆螺母副工作台(202),所述第一丝杆螺母副工作台(202)一端连接有第一电机(201),所述第二底座(303)上设有第二丝杆螺母副工作台(302),所述第二丝杆螺母副工作台(302)一端连接有第二电机(301),所述第一丝杆螺母副工作台(202)和第二丝杆螺母副工作台(302)上均设有半圆孔结构(4),通过第一电机(201)及第二电机(301)分别驱动第一丝杆螺母副工作台(202)、第二丝杆螺母副工作台(302)进行运动使得半圆孔结构(4)配合进行开合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管与接头连接的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运动机构(5)包括第三电机(501)、第三丝杆螺母副工作台(502)和第三底座(503),所述第四运动机构(6)包括第四电机(601)、第四丝杆螺母副工作台(602)和第四底座(603),所述第三底座(503)上设有第三丝杆螺母副工作台(502),所述第三丝杆螺母副工作台(502)一端连接有第三电机(501),所述第四底座(603)上设有第四丝杆螺母副工作台(602),所述第四丝杆螺母副工作台(602)一端连接有第四电机(601);
所述软管夹持机构(7)设于第三丝杆螺母副工作台(502)上,并通过第三电机(501)控制第三丝杆螺母副工作台(502)进行运动以实现软管夹持机构(7)的位移,所述接头夹持机构(8)设于第四丝杆螺母副工作台(602)上,并通过第四电机(601)控制第四丝杆螺母副工作台(602)进行运动以实现接头夹持机构(8)的位移,并使得软管夹持机构(7)和接头夹持机构(8)沿轴向运动;
所述软管夹持机构(7)包括软管夹持上部(701)、软管夹持下部(702)、软管夹持平台(703)、第五电机(704)、第五丝杆螺母副工作台(705)和第五底座(706),所述第三丝杆螺母副工作台(502)上设有软管夹持平台(703),所述软管夹持平台(703)一侧设有第五底座(706),所述第五底座(706)上设有第五电机(704)和第五丝杆螺母副工作台(705),所述第五丝杆螺母副工作台(705)一端与第五电机(704)相连,所述第五丝杆螺母副工作台(705)上设有软管夹持上部(701),所述第五底座(706)上设有与软管夹持上部(701)相对的软管夹持下部(702),并通过第五电机(704)驱动第五丝杆螺母副工作台(705)上下运动并带动软管夹持上部(701)与软管夹持下部(702)离合以实现软管的夹紧和放松动作;
所述接头夹持机构(8)包括接头夹持上部(801)、接头夹持下部(802)、接头夹持平台(803)、第六电机(804)、第六丝杆螺母副工作台(805)和第六底座(806),所述第四丝杆螺母副工作台(602)上设有接头夹持平台(803),所述接头夹持平台(803)一侧设有第六底座(806),所述第六底座(806)上设有第六电机(804)和第六丝杆螺母副工作台(805),所述第六丝杆螺母副工作台(805)一端与第六电机(804)相连,所述第六丝杆螺母副工作台(805)上设有接头夹持上部(801),所述第六底座(806)上设有与接头夹持上部(801)相对的接头夹持下部(802),并通过第六电机(804)驱动第六丝杆螺母副工作台(805)上下运动并带动接头夹持上部(801)与接头夹持下部(802)离合以实现接头的夹紧和放松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管与接头连接的自动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201)、第二电机(301)、第三电机(501)、第四电机(601)、第五电机(704)和第六电机(804)均为步进电机。
CN201721306003.3U 2017-10-11 2017-10-11 一种软管与接头连接的自动装配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725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06003.3U CN207372596U (zh) 2017-10-11 2017-10-11 一种软管与接头连接的自动装配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06003.3U CN207372596U (zh) 2017-10-11 2017-10-11 一种软管与接头连接的自动装配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72596U true CN207372596U (zh) 2018-05-18

Family

ID=62339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0600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72596U (zh) 2017-10-11 2017-10-11 一种软管与接头连接的自动装配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725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2165A (zh) * 2021-04-27 2021-07-27 武汉铭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蚀不锈钢金属软管制造加工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2165A (zh) * 2021-04-27 2021-07-27 武汉铭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蚀不锈钢金属软管制造加工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14409A (zh) 一种工业用机械手
CN109014323B (zh) 一种用于镀锌钢管的便携式高效钻孔机器及其钻孔方法
CN207372596U (zh) 一种软管与接头连接的自动装配设备
CN109483582A (zh) 一种小臂上设有机械手组件的机器人
CN107553097A (zh) 一种软管与接头连接的自动装配设备
CN206075840U (zh) 一种拉棒机
CN206689289U (zh) 多工位的一体机
CN114633276A (zh) 一种用于材料加工的多功能智能机械手
CN208358837U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多级气动夹爪
CN218776615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机械手
CN206296626U (zh) 一种汽车板件间接柔性焊接平台
CN105082167A (zh) 一种汽车座椅骨架移载助力系统抓具
CN218081598U (zh) 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施工用打孔装置
CN108706333A (zh) 隧道钢拱架安装机械手和机械手工作平台
CN109015734A (zh) 一种电路板抓取装置
CN208744867U (zh) 一种电路板抓取装置
CN209349734U (zh) 一种抓取空心管的毛刷结构
CN211840829U (zh) 一种方便调节的暖通管道铺设焊接用夹具
CN214816214U (zh) 机器人焊接变位机
CN208531649U (zh) 隧道钢拱架安装机械手和机械手工作平台
CN210123860U (zh) 一种220kV多功能绝缘操作杆
CN107414741A (zh) 一种油箱绑带与橡胶套的装配治具及其装配方法
CN211230266U (zh) 一种隧道打孔机
CN207917993U (zh) 一种可180°翻转的冷屏器搬运夹具
CN213867018U (zh) 一种纺织品领布切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8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