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50360U - 一种竖直安装的智能相变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竖直安装的智能相变换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350360U CN207350360U CN201721400691.XU CN201721400691U CN207350360U CN 207350360 U CN207350360 U CN 207350360U CN 201721400691 U CN201721400691 U CN 201721400691U CN 207350360 U CN207350360 U CN 2073503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hase
- change heat
- exchange
- finned tube
-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9
- 238000010992 reflux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QAOWNCQODCNURD-UHFFFAOYSA-N Sulfur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S(O)(=O)=O QAOWNCQODCNUR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2853 Nelumbo nucif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6508 Nelumbo nucifer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6510 Nelumbo pentapetal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Sulfur Chemical compound [S]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864 Sulphu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504 cigarett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17 fum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TQHKBHJIVJGKJ-UHFFFAOYSA-N sulfur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S=O XTQHKBHJIVJGK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竖直安装的智能相变换热器,包括:相变换热装置由相变换热上段和相变换热下段连接组成;相变换热下段竖直安装在锅炉尾部空气预热器前段的竖直烟道内,相变换热下段为相变换热吸热段,用于降低排烟温度并将回收的热量用于加热进入炉膛的空气;相变换热上段竖直安装在锅炉竖直进风风道内,相变换热上段为相变放热段;自控装置与相变换热装置连接,用于相变换热装置的数据采集控制,确保相变换热装置、空气预热器的受热面的金属壁面温度处于控制范围内,实现智能运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适合于竖直安装的换热器,并从根本上解决了酸露腐蚀问题,大幅度的降低了锅炉的排烟温度,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竖直安装的智能相变换热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传统类型锅炉运行中,由于其燃料中均含有硫,燃烧时硫氧化物与水蒸气结合后即形成硫酸蒸汽,当现有传统类型锅炉空气预热器受热面的金属壁面温度低于硫酸蒸汽的凝结点,就会在其表面形成液态硫酸,称为结露。由于结露而引起的腐蚀时常发生,从而极易造成设备的损坏,需经常维修更换设备,生产成本显著增加。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传统的锅炉换热器容易结露而引起的腐蚀问题,提供一种竖直安装的智能相变换热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竖直安装的智能相变换热器,包括:相变换热装置,所述相变换热装置由相变换热上段和相变换热下段连接组成;所述相变换热下段竖直安装在锅炉尾部空气预热器前段的竖直烟道内,所述相变换热下段为相变换热吸热段,用于降低排烟温度并将回收的热量用于加热进入炉膛的空气;所述相变换热上段竖直安装在锅炉竖直进风风道内,所述相变换热上段为相变放热段;自控装置,所述自控装置与所述相变换热装置连接,用于所述相变换热装置的数据采集控制,确保相变换热装置、空气预热器的受热面的金属壁面温度处于控制范围内,实现智能运行。
如上所述的智能相变换热器,优选地,竖直烟道内的所述相变换热吸热段和竖直风道内的所述相变放热段通过水流管道和蒸汽管道连通组成为一个相变换热装置,所述相变换热吸热段用于吸收烟气中的热量,蒸发所述相变换热装置内的介质水,所述相变放热段用于加热通过的常温空气,释放出热量后,饱和蒸汽相变为冷凝水,冷凝水回流并分流至所述相变换热吸热段。
如上所述的智能相变换热器,优选地,所述相变换热下段包括:翅片管管束,多根所述翅片管管束横向排列组成一长方体结构;饱和蒸汽收集器,所述饱和蒸汽收集器与多根所述翅片管管束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一端连接,用于将各个所述翅片管管束中的饱和蒸汽汇集收集;饱和水回流分配器,所述饱和水回流分配器与所述饱和蒸汽收集器位于多根翅片管管束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同一端部,且所述饱和水回流分配器与多根所述翅片管管束相连接,用于将饱和水分配到各个所述翅片管管束中。
如上所述的智能相变换热器,优选地,所述相变换热下段还包括:在多根所述翅片管管束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一端还设置有钢结构底座,用于支撑多根所述翅片管管束。
如上所述的智能相变换热器,优选地,所述饱和蒸汽收集器位于多根所述翅片管管束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一端的前部,所述饱和回流分配器位于多根所述翅片管管束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一端的后部。
如上所述的智能相变换热器,优选地,所述饱和回流分配器的上端为饱和水的进口、下端为排污口;所述饱和蒸汽收集器的上端为蒸汽的出口、下端为封闭的端部。
如上所述的智能相变换热器,优选地,所述相变换热上段包括:翅片管管束,多根所述翅片管管束横向排列组成一长方体结构;饱和蒸汽分配器,所述饱和蒸汽分配器与多根所述翅片管管束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一端连接,用于将饱和蒸汽分配到各个所述翅片管管束中;饱和水回收器,所述饱和水回收器与所述饱和蒸汽分配器位于多根翅片管管束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同一端部,且所述饱和水回收器与多根所述翅片管管束相连接,用于将各个所述翅片管管束中的饱和水进行汇集回收。
如上所述的智能相变换热器,优选地,所述相变换热上段还包括:在多根所述翅片管管束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一端还设置有钢结构底座,用于支撑多根所述翅片管管束。
如上所述的智能相变换热器,优选地,所述饱和蒸汽分配器位于多根所述翅片管管束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一端的前部,所述饱和水回收器位于多根所述翅片管管束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一端的后部。
如上所述的智能相变换热器,优选地,所述饱和水回收器的上端为封闭的端部、下端为饱和水出口;所述相变换热上段的各个所述翅片管管束内的饱和水通过所述饱和水回收器进行汇集回收,回收后的饱和水从下端的饱和水出口流出进入到水流管道内,再通过所述饱和水回流分配器的饱和水进口进入到所述饱和水回流分配器,进而将饱和水分配到所述相变换热下段的各个所述翅片管管束中;所述饱和蒸汽分配器的上端为蒸汽的进口、下端为封闭的端部;所述相变换热下段的各个所述翅片管管束中的饱和蒸汽通过饱和蒸汽收集器进行汇集回收,回收后的饱和蒸汽通过蒸汽出口流出进入到蒸汽管道内,再通过所述饱和蒸汽分配器上端设置的蒸汽进口进入到所述饱和蒸汽分配器中,进而将饱和蒸汽分配到所述相变换热上段的各个所述翅片管管束中。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异效果:
1、本实用新型是根据现有技术中锅炉的烟道和风道多是竖直设置方式,提出了适合于竖直安装要求的相变换热器;
同时根据智能相变换热技术原理,即是在热管原理的基础上,以换热器的金属壁面温度作为换热器最基本的设计参数,从根本上解决了换热器低温腐蚀问题;并在降低锅炉排烟温度的同时,保持换热器金属受热面壁面温度处于酸露点以上较高的温度水平,远离酸露腐蚀,和由此引发的堵灰。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换热器金属受热面壁面温度处于可控可调状态,使智能相变换热器具有相当大幅度的调节能力,使排烟温度和壁面温度保持相对稳定,并能适应锅炉的燃料品种以及负荷的变化。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适合于竖直安装的换热器,并从根本上解决了酸露腐蚀问题,大幅度的降低了锅炉的排烟温度,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竖直安装的智能相变换热器的控制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竖直安装的智能相变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左侧图为安装在竖直风道内的相变换热上段、右侧图为安装在空气预热器前段的竖直烟道内的相变换热下段);
图中:1-翅片管管束;2-饱和蒸汽分配器;21-蒸汽进口;3-饱和水回收器;31-饱和水出口;4-饱和蒸汽收集器;41-蒸汽出口;5-饱和水回流分配器;51-饱和水进口;52-排污口;6-钢结构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示例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解释的方式提供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实用新型中进行修改和变型。例如,示为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可用于另一个实施例,以产生又一个实施例。因此,所期望的是,本实用新型包含归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此类修改和变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竖直安装的智能相变换热器,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相变换热器在结构及安装位置上不同于现有的智能相变换热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更加有效的提高炉子效率,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如图1所示,竖直安装的智能相变换热器包括:相变换热装置,相变换热装置由相变换热上段和相变换热下段连接组成;相变换热下段竖直安装在锅炉尾部空气预热器前段的竖直烟道内,相变换热下段为相变换热吸热段,用于降低排烟温度并将回收的热量用于加热进入炉膛的空气;相变换热上段竖直安装在锅炉竖直进风风道内,相变换热上段为相变放热段;自控装置,自控装置与相变换热装置连接,用于相变换热装置的数据采集控制,例如控制采集烟道、风道、水流管道、相变换热装置的金属壁面温度和流量,确保相变换热装置、空气预热器的受热面的金属壁面温度处于控制范围内,实现智能运行。本实用新型的竖直烟道和竖直风道内的一种竖直安装的相变换热器受热面壁面温度始终高于燃料酸露点温度,从而保证换热器不结露、不腐蚀,安全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竖直烟道内的相变换热吸热段和竖直风道内的相变放热段通过水流管道和蒸汽管道连通组成为一个相变换热装置(相变换热器),相变换热吸热段用于吸收烟气中的热量,蒸发相变换热装置内的介质水,相变放热段用于加热通过的常温空气,释放出热量后,饱和蒸汽相变为冷凝水,冷凝水回流并分流至相变换热吸热段。相变换热下段包括:翅片管管束1,多根翅片管管束1横向排列组成一长方体结构。饱和蒸汽收集器4,饱和蒸汽收集器4与多根翅片管管束1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一端连接,用于将各个翅片管管束1中的饱和蒸汽汇集收集。饱和水回流分配器5,饱和水回流分配器5与饱和蒸汽收集器4位于多根翅片管管束1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同一端部,且饱和水回流分配器5与多根翅片管管束1相连接,用于将饱和水分配到各个翅片管管束1中。优选地,饱和蒸汽收集器4位于多根翅片管管束1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一端的前部,饱和回流分配器位于多根翅片管管束1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一端的后部。再优选地,饱和回流分配器的上端为饱和水的进口、下端为排污口52;饱和蒸汽收集器4的上端为蒸汽的出口、下端为封闭的端部。
进一步优选地,相变换热下段还包括:在多根翅片管管束1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一端还设置有钢结构底座6,用于支撑多根翅片管管束1。
相变换热上段包括:翅片管管束1,多根翅片管管束1横向排列组成一长方体结构;饱和蒸汽分配器2,饱和蒸汽分配器2器与多根翅片管管束1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一端连接,用于将饱和蒸汽分配到各个翅片管管束1中;饱和水回收器3,饱和水回收器3与饱和蒸汽分配器2位于多根翅片管管束1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同一端部,且饱和水回收器3与多根翅片管管束1相连接,用于将各个翅片管管束1中的饱和水进行汇集回收。进一步优选地,相变换热上段还包括:在多根翅片管管束1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一端还设置有钢结构底座6,用于支撑多根翅片管管束1。优选地,饱和蒸汽分配器2位于多根翅片管管束1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一端的前部,饱和水回收器3位于多根翅片管管束1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一端的后部。再优选地,饱和水回收器3的上端为封闭的端部、下端为饱和水出口31;饱和蒸汽分配器2的上端为蒸汽的进口、下端为封闭的端部。
为了能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相变换热器的结构,对智能相变换热器的工作方式具体阐述如下:如图2所示,相变换热下段安装在空气预热器前段的竖直烟道上,烟气从相变换热下段的底部进入,烟气从相变换热下段的上部出来。相变换热上段安装在竖直风道上,空气从相变换热上段的底部进入、上部出去。相变换热上段的各个翅片管管束1内的饱和水通过饱和水回收器3进行汇集回收,回收后的饱和水从下端的饱和水出口31流出进入到水流管道内,再通过相变换热下段的饱和水回流分配器5的饱和水进口51进入到饱和水回流分配器5内,进而将饱和水分配到相变换热下段的各个翅片管管束1中。相变换热下段的各个翅片管管束1中的饱和蒸汽通过饱和蒸汽收集器4进行汇集回收,回收后的饱和蒸汽通过蒸汽出口41流出进入到蒸汽管道内,再通过相变换热上段的饱和蒸汽分配器2上端设置的蒸汽进口21进入到饱和蒸汽分配器2中,进而将饱和蒸汽分配到相变换热上段的各个翅片管管束1中。如图1所示,自循环管路包括水流管道和蒸汽管道,即蒸汽从相变换热下段通过蒸汽管道进入到相变换热上段,饱和水从相变换热上段通过水流管道进入到相变换热下段,同时自控装置与相变换热装置连接,用于相变换热装置的数据采集控制,例如控制采集烟道、风道、水流管道、相变换热装置的金属壁面温度和流量,确保相变换热装置、空气预热器的受热面的金属壁面温度处于控制范围内,实现智能运行。
本实用新型是在锅炉烟道内和风道内加装一套竖直安装的相变换热装置。其功能为:作为一种全新的换热技术,一种竖直安装的相变换热装置可以视作通常“智能相变技术”的有效延伸和深化发展。该技术通过相变段,以及对产生低温腐蚀具有关键性影响的最低壁面温度置于可控可调状态,从而在保证金属壁面温度处于酸露点以上解决低温腐蚀难题的同时,为大幅度回收烟气低温余热提供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竖直安装的相变换热装置是一项高效可靠的原创性节能技术,也使大量的中低温热能被有效回收,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竖直安装的相变换热装置具有相当幅度的调节能力,使排烟温度和壁面温度保持相对稳定,并能适应炉子的燃料品种以及负荷的变化。最终,一种竖直安装的相变换热装置在有效降低设备维护费的同时,还提高炉子的效率,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是根据现有技术中锅炉的烟道和风道多是竖直设置方式,提出了适合于竖直安装要求的相变换热器;
同时根据现有智能相变换热技术原理,即是在热管原理的基础上,以换热器的金属壁面温度作为换热器最基本的设计参数,从根本上解决了换热器低温腐蚀问题;并在降低锅炉排烟温度的同时,保持换热器金属受热面壁面温度处于酸露点以上较高的温度水平,远离酸露腐蚀,和由此引发的堵灰。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竖直烟道安装智能相变换热器,从而,达到了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的目的。竖直烟道中的相变换热器和水平烟道中的换热器的区别在于,蒸发冷凝后的循环饱和水,回流方式不一样。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适合于竖直安装的换热器,并从根本上解决了酸露腐蚀问题,大幅度的降低了锅炉的排烟温度,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竖直安装的智能相变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变换热装置,所述相变换热装置由相变换热上段和相变换热下段连接组成;所述相变换热下段竖直安装在锅炉尾部空气预热器前段的竖直烟道内,所述相变换热下段为相变换热吸热段,用于降低排烟温度并将回收的热量用于加热进入炉膛的空气;所述相变换热上段竖直安装在锅炉竖直进风风道内,所述相变换热上段为相变放热段;
自控装置,所述自控装置与所述相变换热装置连接,用于所述相变换热装置的数据采集控制,确保相变换热装置、空气预热器的受热面的金属壁面温度处于控制范围内,实现智能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相变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竖直烟道内的所述相变换热吸热段和竖直风道内的所述相变放热段通过水流管道和蒸汽管道连通组成为一个相变换热装置,所述相变换热吸热段用于吸收烟气中的热量,蒸发所述相变换热装置内的介质水,所述相变放热段用于加热通过的常温空气,释放出热量后,饱和蒸汽相变为冷凝水,冷凝水回流并分流至所述相变换热吸热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相变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换热下段包括:
翅片管管束,多根所述翅片管管束横向排列组成一长方体结构;
饱和蒸汽收集器,所述饱和蒸汽收集器与多根所述翅片管管束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一端连接,用于将各个所述翅片管管束中的饱和蒸汽汇集收集;
饱和水回流分配器,所述饱和水回流分配器与所述饱和蒸汽收集器位于多根翅片管管束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同一端部,且所述饱和水回流分配器与多根所述翅片管管束相连接,用于将饱和水分配到各个所述翅片管管束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相变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换热下段还包括:在多根所述翅片管管束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一端还设置有钢结构底座,用于支撑多根所述翅片管管束。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相变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饱和蒸汽收集器位于多根所述翅片管管束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一端的前部,所述饱和水回流分配器位于多根所述翅片管管束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一端的后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相变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饱和水回流分配器的上端为饱和水的进口、下端为排污口;
所述饱和蒸汽收集器的上端为蒸汽的出口、下端为封闭的端部。
7.如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智能相变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换热上段包括:
翅片管管束,多根所述翅片管管束横向排列组成一长方体结构;
饱和蒸汽分配器,所述饱和蒸汽分配器与多根所述翅片管管束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一端连接,用于将饱和蒸汽分配到各个所述翅片管管束中;
饱和水回收器,所述饱和水回收器与所述饱和蒸汽分配器位于多根翅片管管束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同一端部,且所述饱和水回收器与多根所述翅片管管束相连接,用于将各个所述翅片管管束中的饱和水进行汇集回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相变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换热上段还包括:在多根所述翅片管管束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一端还设置有钢结构底座,用于支撑多根所述翅片管管束。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相变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饱和蒸汽分配器位于多根所述翅片管管束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一端的前部,所述饱和水回收器位于多根所述翅片管管束组成的长方体结构的一端的后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相变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饱和水回收器的上端为封闭的端部、下端为饱和水出口;所述相变换热上段的各个所述翅片管管束内的饱和水通过所述饱和水回收器进行汇集回收,回收后的饱和水从下端的饱和水出口流出进入到水流管道内,再通过所述饱和水回流分配器的饱和水进口进入到所述饱和水回流分配器,进而将饱和水分配到所述相变换热下段的各个所述翅片管管束中;
所述饱和蒸汽分配器的上端为蒸汽的进口、下端为封闭的端部;所述相变换热下段的各个所述翅片管管束中的饱和蒸汽通过饱和蒸汽收集器进行汇集回收,回收后的饱和蒸汽通过蒸汽出口流出进入到蒸汽管道内,再通过所述饱和蒸汽分配器上端设置的蒸汽进口进入到所述饱和蒸汽分配器中,进而将饱和蒸汽分配到所述相变换热上段的各个所述翅片管管束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400691.XU CN207350360U (zh) | 2017-10-27 | 2017-10-27 | 一种竖直安装的智能相变换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400691.XU CN207350360U (zh) | 2017-10-27 | 2017-10-27 | 一种竖直安装的智能相变换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350360U true CN207350360U (zh) | 2018-05-11 |
Family
ID=62356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40069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50360U (zh) | 2017-10-27 | 2017-10-27 | 一种竖直安装的智能相变换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35036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07839A (zh) * | 2018-05-25 | 2018-09-07 | 安徽工业大学 | 沉降炉恒温取样方法 |
-
2017
- 2017-10-27 CN CN201721400691.XU patent/CN20735036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07839A (zh) * | 2018-05-25 | 2018-09-07 | 安徽工业大学 | 沉降炉恒温取样方法 |
CN108507839B (zh) * | 2018-05-25 | 2020-07-24 | 安徽工业大学 | 沉降炉恒温取样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97267B (zh) | 一种相变换热器与净烟气加热器联合的烟气再热装置 | |
CN102012036B (zh) | 湿法脱硫后净烟气升温和余热回收的复合相变换热装置 | |
CN104819571A (zh) | 一种冷凝式燃气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 |
CN102997262A (zh) | 提高烟气余热利用品位的系统 | |
CN201973697U (zh) | 利用烟气余热产生低压蒸汽的系统 | |
CN104964265A (zh) | 卧式相变换热器与前置型水媒式ggh联合的节能减排系统和节能减排方法 | |
CN102444901A (zh) | 一种煤电厂组合式热管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 |
CN201827879U (zh) | 卧式自然循环换热器 | |
CN101261008B (zh) | 液相中间媒质换热式换热器 | |
CN207350360U (zh) | 一种竖直安装的智能相变换热器 | |
CN203052691U (zh) | 相变换热器与净烟气加热器联合的烟气再热装置 | |
CN106370040B (zh) | 一种高效低阻热管余热回收装置 | |
CN108644800A (zh) | 冷凝式油田注汽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 | |
CN204962841U (zh) | 节能防腐型锅炉低温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 |
CN103900410A (zh) | 一种相变换热装置及其换热方法 | |
CN208011737U (zh) | 一种低温余热回收系统 | |
CN203413655U (zh) | 逆流预加热冷凝水带有蒸汽再加热换热器 | |
CN2444189Y (zh) | 烟管式烟气冷凝热能回收装置 | |
CN207035187U (zh) | 一种相变式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 |
CN110186101A (zh) | 一种具有烟气消白作用的电热泵余热回收供热系统 | |
CN205191617U (zh) | 一种基于相变换热和氟塑料技术的烟气再热系统 | |
CN203336570U (zh) | 逆流预加热冷凝水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 | |
CN208282146U (zh) | 冷凝式油田注汽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 |
CN212390884U (zh) | 一种调节型相变热媒传热装置 | |
CN104315872B (zh) | 兼具锅炉烟气除尘作用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节能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