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92398U - 一种旋翼夹持机构及旋翼机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翼夹持机构及旋翼机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92398U
CN207292398U CN201721058127.4U CN201721058127U CN207292398U CN 207292398 U CN207292398 U CN 207292398U CN 201721058127 U CN201721058127 U CN 201721058127U CN 207292398 U CN207292398 U CN 2072923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rotor clamping
clamping piece
basal plane
confined pla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5812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礼杰
徐淑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cheng Xiang Sheng Carbon Fi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cheng Xiang Sheng Carbon Fi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cheng Xiang Sheng Carbon Fi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cheng Xiang Sheng Carbon Fi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5812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923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923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9239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翼夹持机构及旋翼机头,属于飞行器领域。旋翼夹持机构包括主轴、连接座、驱动装置和至少两个旋翼夹持件。连接座固定于主轴,旋翼夹持件可转动的设置于连接座,旋翼夹持件相对连接座转动的轴线方向与旋翼夹持件的长度方向一致,旋翼夹持件用于夹持旋翼。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旋翼夹持件相对连接座转动。旋翼夹持件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连接座与驱动装置间设有限位结构,以将旋翼夹持件限制在第一极限位置与第二极限位置之间。这种旋翼夹持机构可对旋翼的倾斜角度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节,进而对旋翼所产生的升力进行调节,增强了其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旋翼夹持机构及旋翼机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翼夹持机构及旋翼机头。
背景技术
旋翼机是一种利用前飞时的相对气流吹动旋翼自转以产生升力的旋翼航空器。它的前进力由发动机带动螺旋桨直接提供。是一种介于直升机和飞机之间的飞行器,装有旋翼和固定翼面。具有起降距离短、能作低速低空飞行、简单轻巧、便于隐蔽等特点,但不能垂直起降、不能悬停。可用于空中摄影、武器发射、战地侦察等。
旋翼机中的旋翼由旋翼夹持机构夹持并固定,现有技术中,旋翼与夹持机构连接后,无法对旋翼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旋翼所产生的升力将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翼夹持机构,以改善旋翼的倾斜角度无法调节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翼机头,以改善旋翼的倾斜角度无法调节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翼夹持机构,包括主轴、连接座、驱动装置和至少两个旋翼夹持件;
连接座固定于主轴,旋翼夹持件可转动的设置于连接座,旋翼夹持件相对连接座转动的轴线方向与旋翼夹持件的长度方向一致,旋翼夹持件用于夹持旋翼;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旋翼夹持件相对连接座转动;
旋翼夹持件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
连接座与驱动装置间设有限位结构,以将旋翼夹持件限制在第一极限位置与第二极限位置之间。
进一步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连接座上的固定件和设于旋翼夹持件上的容纳孔;
固定件与旋翼夹持件一一对应,固定件穿设于容纳孔内;
当旋翼夹持件相对连接座转动时,容纳孔的孔壁能够与固定件抵触。
进一步地,固定件上设有供旋翼夹持件转动的凸轴,凸轴的轴线方向与旋翼夹持件的长度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凸轴的轴线方向与主轴径向一致。
进一步地,容纳孔的孔壁包括相对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第一限位面上设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具有第一圆弧面,第二限位面上设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具有第二圆弧面,第一圆弧面与第二圆弧面均与凸轴同轴;
固定件包括第一基面和第二基面,第一基面面向第一限位面,第二基面面向第二限位面,第一基面上设有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的内轮廓与第一圆弧面相匹配,第二基面上设有第二容纳槽,第二容纳槽的内轮廓与第二圆弧面相匹配;
第一凸起位于第一容纳槽内,第二凸起位于第二容纳槽内。
进一步地,第一基面上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
当旋翼夹持件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第一限位面与第一限位部抵触;
当旋翼夹持件位于第二极限位置时,第二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部抵触。
进一步地,孔壁还包括相对的第三限位面和第四限位面,固定件还包括第三基面和第四基面,第三基面与第三限位面接触,第四基面与第四限位面接触。
进一步地,凸轴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凸轴和第二凸轴,第一凸轴设于第三基面上,第二凸轴设于第四基面上,第一凸轴与第二凸轴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旋翼夹持件为两个,两个旋翼夹持件相距180度。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翼机头,包括基体、动力装置和上述的旋翼夹持机构;
主轴可转动的设置于基体,动力装置用于驱动主轴相对基体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翼夹持机构,旋翼夹持件用于夹持旋翼,旋翼夹持件与连接座转动连接,通过驱动装置可实现旋翼夹持件的转动,从而实现对旋翼倾斜的角度进行调节,操作简单方便。连接座与驱动装置间设有限位结构,对旋翼夹持件起到限制作用,使旋翼夹持件在一定范围内转动。这种旋翼夹持机构可对旋翼的倾斜角度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节,进而对旋翼所产生的升力进行调节,增强了其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翼机头,包括上述旋翼夹持机构,具有上述旋翼夹持机构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旋翼夹持机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旋翼夹持机构去除旋翼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固定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固定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旋翼夹持件与固定件连接的第一视角的全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的旋翼夹持件与固定件连接的第二视角的全剖视图;
图7为图1所示的旋翼夹持件位于第一限位位置时的状态图;
图8为图1所示的旋翼夹持件位于第二极限位置时的状态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旋翼夹持机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旋翼机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旋翼夹持机构;10-主轴;20-连接座;21-第一夹板;22-第二夹板;23-固定件;231-第一基面;2311-第一限位部;2312-第二限位部;2313-第一凸起;2314-第一圆弧面;232-第二基面;2321-第二凸起;2322-第二圆弧面;233-第三基面;2331-第一凸轴;234-第四基面;2341-第二凸轴;30-旋翼夹持件;31-基部;311-第一穿轴孔;312-第三限位面;32-第一夹持部;321-第一夹持体;322-第二夹持体;323-第一夹持间隙;33-第二夹持部;331-第三夹持体;3311-第一限位面;3312-第一容纳槽;332-第四夹持体;3321-第二限位面;3322-第二容纳槽;333-第二夹持间隙;34-限位块;341-第二穿轴孔;342-第四限位面;35-容纳孔;40-驱动装置;41-滑动件;42-传动机构;421-连接件;422-传动件;4221-第一连接部;4222-第二连接部;50-限位机构;51-第一连杆;52-滑块;53-第二连杆;60-固定轴;200-旋翼机头;210-基体;220-动力装置;221-动力件;222-大齿轮;230-驱动盘;231-操作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旋翼夹持机构100,包括主轴10、连接座20、驱动装置40和至少两个旋翼夹持件30。
其中,主轴10为底端开口的空心结构。
如图2所示,连接座20包括第一夹板21和第二夹板22,第一夹板21和第二夹板22均固定在固定轴60的外圆周上。第一夹板21的长度方向、第二夹板22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主轴10的轴线方向。第一夹板21平行于第二夹板22。
第一夹板21与第二夹板22间设有固定件23,固定件23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第一夹板21固定,固定件23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第二夹板22固定,固定件23垂直于主轴10,即固定件23的长度方向与主轴10的轴向垂直。本实施例中,固定件23为两个,两个固定件23分别靠近于第一夹板2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在第一夹板21的长度方向上,主轴10位于两个固定件23之间。
如图3所示,固定件23大致为长方体,固定件23高度方向上具有平行的第一基面231和第二基面232。第一基面231上设有第一限位部2311和第二限位部2312,第一限位部2311和第二限位部2312均为条形状结构,第一限位部2311与第二限位部2312均沿固定件23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限位部2311与第二限位部2312分别位于固定件23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第一基面231上设有第一凸起2313,第一凸起2313具有第一圆弧面2314。第二基面232上设有第二凸起2321,第二凸起2321具有第二圆弧面2322,第二圆弧面2322与第二圆弧面2322的同轴,第一圆弧面2314的半径与第二圆弧面2322的半径相等。如图4所示,固定件23宽度方向上具有平行的第三基面233和第四基面234,第三基面233上设有与其垂直的第一凸轴2331,第四基面234上设有与其垂直的第二凸轴2341,第一凸轴2331与第二凸轴2341同轴设置,第一凸轴2331的直径与第二凸轴2341的直径相等,第一凸轴2331的轴线与第一圆弧面2314轴线重合。固定件23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板21、第二夹板22连接后,第一凸轴2331的轴线与主轴10的轴线相交且垂直,即第一凸轴2331的轴线方向与主轴10的径向一致。
旋翼夹持件30与固定件23一一对应,即本实施例中旋翼夹持件30为两个,两个旋翼夹持件30分别与两个固定件23连接。
旋翼夹持件30与固定件23一一对应,即本实施例中旋翼夹持件30为两个,两个旋翼夹持件30分别与两个固定件23连接.两个旋翼夹持件30相距180度。
如图5、图6所示,旋翼夹持件30包括基部31、第一夹持部32和第二夹持部33,第一夹持部32和第二夹持部33分别位于基部31的两侧。第一夹持部32包括第一夹持体321和第二夹持体322,第一夹持体321和第二夹持体322均固定于基部31远离第二夹持部33的一端,第一夹持体321与第二夹持体322平行设置,第一夹持体321与第二夹持体322间形成用于夹持旋翼的第一夹持间隙323。第二夹持部33包括第三夹持体331和第四夹持体332,第三夹持体331和第四夹持体332均固定于基部31远离第一夹持部32的一端,第三夹持体331与第四夹持体332平行,第三夹持体331与第四夹持件间形成用于夹持固定件23的第二夹持间隙333。第三夹持体331与第四夹持体332相对的平面为第一限位面3311,第一限位面3311上设有用于容纳第一凸起2313的第一容纳槽3312,第一容纳槽3312为圆弧槽,第一容纳槽3312的内轮廓与第一圆弧面2314相匹配;第四夹持体332与第三夹持体331相对的平面为第二限位面3321,第二限位面3321上设有用于容纳第二凸起2321的第二容纳槽3322,第二容纳槽3322均圆弧槽,第二容纳槽3322的内轮廓与第二圆弧面2322相匹配。
此外,第二夹持间隙333内设有限位块34,限位块34与第三夹持体331和第四夹持体332通过螺钉连接。基部31与限位块34相对的端面为第三基面233,限位块34与基部31相对的端面为第四基面234,第三基面233平行于第四基面234,第三基面233与第四基面234的距离与第三限位面312与第四限位面342的距离相等。第一限位面3311、第二限位面3321、第三限位面312和第四限位面342四者共同界定用于容纳固定件23的容纳孔35。第三限位面312上开设有第一穿轴孔311,第一穿轴孔311的孔径与第一凸轴2331的直径相匹配,第四限位面342上开设有第二穿轴孔341,第二穿轴孔341的孔径与第二凸轴2341的直径相匹配。第一穿轴孔311与第二穿轴孔341同轴设置。
旋翼夹持件30与固定件23连接时,固定件23穿设于容纳孔35内。固定件23的第一基面231与旋翼夹持件30的第一限位面3311相对,第一基面231与第一限位面3311存在间隙;固定件23的第二基面232与旋翼夹持件30的第二限位面3321相对,第二基面232与第二限位面3321存在间隙;固定件23的第三基面233与旋翼夹持件30的第三限位面312接触;固定件23的第四基面234与旋翼夹持件30的第四限位面342接触。第一凸起2313位于第一容纳槽3312内形成可转动的配合,即第一圆弧面2314与第一容纳槽3312的槽壁接触;第二凸起2321位于第二容纳槽3322内形成可转动的配合,即第二圆弧面2322与第二容纳槽3322的槽壁接触;第一凸轴2331插设于第一穿轴孔311内,第二凸轴2341插设于第二穿轴孔341内,最终实现旋翼夹持件30与连接座20的转动连接。旋翼夹持件30可相对连接座20绕第一凸轴2331的轴线转动,第一凸轴2331的轴线方向与旋翼夹持件30的长度方向一致。
固定件23与容纳孔35形成用于限制旋翼夹持件30相对连接座20转动的范围的限位结构。旋翼夹持件30相对连接座20转动时容纳孔35的孔壁将与固定件23抵触,使得旋翼夹持件30支撑在两个极限位置之间转动。旋翼夹持件30的两个极限位置分别为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如图7所示,当旋翼夹持件30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第一限位部2311与第一限位面3311抵触;如图8所示,当旋翼夹持件30位于第二极限位置时,第二限位部2312与第一限位面3311抵触。本实施例中,旋翼夹持件30从第一极限位置转动的第二极限位置所转动的角度为30度,也就是说,旋翼夹持件30在水平位置时正向、反向均可转动15度。
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40包括滑动件41和传动机构42。滑动件41能够相对主轴10沿主轴10的轴向滑动,滑动件41与旋翼夹持件30通过传动机构42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滑动件41盘形结构,滑动件41与主轴10通过固定轴60连接。主轴10套设于固定轴60的外侧,主轴10与固定轴60同轴设置,主轴10能够相对固定轴60转动,当然,主轴10只能相对固定轴60转动,不能相对固定轴60轴向移动。滑动件41套设在固定轴60的外侧,滑动件41既能够相对固定轴60转动,也能够相对固定轴60轴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主轴10与滑动件41间设有两个限位机构50,限位机构50的作用是阻止滑动件41相对主轴10转动,即主轴10相对固定轴60转动时,滑动件41将跟随主轴10转动。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主轴10与滑动件41间的限位机构50可以是一个,也可是多个。
本实施例中,限位机构50包括第一连杆51、滑块52和第二连杆53,第一连杆51的一端与主轴10铰接,第一连杆51的另一端与滑块52连接,第二连杆53的一端与滑动件41铰接,滑块52套设在第二连杆53的外侧,滑块52可沿第二连杆53轴向滑动。这种限位机构50在保证滑动件41能够沿主轴10的轴向滑动的同时,限制了滑动件41相对主轴10转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传动机构42包括连接件421和传动件422。连接件421与旋翼夹持件30一一对应,传动件422与连接件421一一对应。本实施例中,因旋翼夹持件30为两个,故传动件422与连接件421均为两个。
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21为杆状。传动件422包为L形,传动件42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221和第二连接部4222,第一连接部4221垂直于第二连接部4222。第一连接部4221远离第二连接部4222的一端与旋翼夹持件30固定,第二连接部4222远离第一连接部4221的一端与传动件422的一端铰接,传动件422的另一端与滑动件41连接。连接件421通过传动件422与旋翼夹持件30连接后,传动件422的第二连接部4222在主轴10轴向方向上的投影与旋翼夹持件30转动的轴线相距,即第二连接部4222在主轴10轴向方向上的投影与旋翼夹持件30转动的轴线相距一定距离。
上述的一个传动件422与一个连接件421共同驱动一个旋翼夹持件30动作,另一个传动件422与另一个连接件421共同驱动另一个旋翼夹持件30动作。本实施例中,两个传动件422关于主轴10的轴线中心对称,两个连接件421关于主轴10的轴线中心对称。
使用时,旋翼被夹持在旋翼夹持件30的第一夹持间隙323内并固定。通过驱动滑动件41相对沿主轴10的轴向滑动便可使连接件421带动传动件422运动,从而使旋翼夹持件30绕第一凸轴2331的轴线转动,从而实现对旋翼倾斜的角度进行调节,操作简单方便。这种旋翼夹持机构100可对旋翼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进而对旋翼所产生的升力进行调节,增强了其适用范围。
当然,由于固定件23的第一限位部2311与第二限位部2312与旋翼夹持件30的第一限位面3311接触后可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旋翼夹持件30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转动。通过第一限位部2311和第二限位部2312可将旋翼夹持件30控制在指定范围内转动。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固定件23上也可不设置第一限位部2311和第二限位部2312。
本实施例中,固定件23上的凸轴为两个,增强了旋翼夹持件30相对连接座20转动时的稳定性。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固定件23上的凸轴也可只为一个。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面3311上设有第一凸起2313,第一凸起2313与第一基面231上的第一容纳槽3312配合,第二限位面3321上设有第二凸起2321,第二凸起2321与第二基面232上的第二容纳槽3322配合,进一步提升了旋翼夹持件30相对连接座20转动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固定件23穿设于旋翼夹持件30中的容纳孔35后,第三基面233与第三限位面312接触,第四截面与第四限位面342接触,对旋翼夹持件30可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旋翼夹持件30沿第一凸轴2331、第二凸轴2341轴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42包括连接件421和传动件422,传动件422的L形结构可使连接件421与传动件422的铰接处与旋翼夹持件30转动的轴线相距较远的距离,从而增大了驱动旋翼夹持件30的转动的力臂,使得驱动旋翼夹持件30转动更加省力。当然,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传动机构42中也可不设置传动件422,连接件421的两端可分别与滑动件41、旋翼夹持件30铰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旋翼夹持件30、连接件421和传动件422三者均为两个,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三者也可为三个及以上个数,只要三者的个数一致即可。
实施例2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旋翼机头200,包括基体210、动力装置220、驱动盘23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旋翼夹持机构100。
其中,动力装置220包括动力件221和大齿轮222,动力件221中设有与大齿轮222啮合的小齿轮(图10未示出)。动力装置220设于基体210上,固定轴60固定在基体210上,大齿轮222固定于主轴10的外侧。动力件221工作上,将带动大齿轮222转动,从而使主轴10相对固定轴60转动。
驱动盘230上设有操作柄231,驱动盘230套设在固定轴60上。在实际使用中,操作者可通过操作柄231可驱动盘230沿固定轴60滑动,从而使得滑动件41沿固定轴60滑动,从而使旋翼夹持件30转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旋翼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连接座、驱动装置和至少两个旋翼夹持件;
所述连接座固定于所述主轴,所述旋翼夹持件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连接座,所述旋翼夹持件相对所述连接座转动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旋翼夹持件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旋翼夹持件用于夹持旋翼;
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旋翼夹持件相对所述连接座转动;
所述旋翼夹持件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
所述连接座与所述驱动装置间设有限位结构,以将所述旋翼夹持件限制在第一极限位置与第二极限位置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翼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连接座上的固定件和设于所述旋翼夹持件上的容纳孔;
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旋翼夹持件一一对应,所述固定件穿设于所述容纳孔内;
当所述旋翼夹持件相对所述连接座转动时,所述容纳孔的孔壁能够与所述固定件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翼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上设有供所述旋翼夹持件转动的凸轴,所述凸轴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旋翼夹持件的长度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翼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轴的轴线方向与所述主轴径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翼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孔的孔壁包括相对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具有第一圆弧面,所述第二限位面上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具有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一圆弧面与所述第二圆弧面均与所述凸轴同轴;
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基面和第二基面,所述第一基面面向所述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二基面面向所述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基面上设有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的内轮廓与所述第一圆弧面相匹配,所述第二基面上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内轮廓与所述第二圆弧面相匹配;
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翼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面上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
当所述旋翼夹持件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触;
当所述旋翼夹持件位于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翼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壁还包括相对的第三限位面和第四限位面,所述固定件还包括第三基面和第四基面,所述第三基面与所述第三限位面接触,所述第四基面与所述第四限位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翼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轴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凸轴和第二凸轴,所述第一凸轴设于所述第三基面上,所述第二凸轴设于所述第四基面上,所述第一凸轴与所述第二凸轴同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旋翼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夹持件为两个,两个所述旋翼夹持件相距180度。
10.一种旋翼机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动力装置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旋翼夹持机构;
所述主轴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基体,所述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主轴相对所述基体转动。
CN201721058127.4U 2017-08-22 2017-08-22 一种旋翼夹持机构及旋翼机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923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58127.4U CN207292398U (zh) 2017-08-22 2017-08-22 一种旋翼夹持机构及旋翼机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58127.4U CN207292398U (zh) 2017-08-22 2017-08-22 一种旋翼夹持机构及旋翼机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92398U true CN207292398U (zh) 2018-05-01

Family

ID=62443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58127.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92398U (zh) 2017-08-22 2017-08-22 一种旋翼夹持机构及旋翼机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923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32361B (zh) 一种用于舱段类产品自动对接装配的柔性六自由度调姿平台
CN109015607A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可调节连接底座
CN204390597U (zh) 一种车刀角度动态演示教具
CN207292398U (zh) 一种旋翼夹持机构及旋翼机头
CN207292399U (zh) 一种旋翼夹持机构及旋翼机头
CN204868284U (zh) 钻攻机的换刀机构
WO2021143496A1 (zh) 一种研磨装置
CN204764096U (zh) 一种用于升降式定位茶几的三联动升降定位装置
CN209774693U (zh) 电机驱动的旋转定位机构
CN206155788U (zh) 自转旋翼机的旋翼装置及自转旋翼机
CN209954439U (zh) 一种光学玻璃弧形阵列的弧面研磨装置
CN207139535U (zh) 球窝研磨机
CN205031892U (zh) 螺旋桨组件及具有该螺旋桨组件的飞行器
CN107571002B (zh) 采血针组装设备及其分针机构
CN205423517U (zh) 一种同步运动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设备
CN213054832U (zh) 一种装配机器人夹持手的多角度转动机构
CN110949688A (zh) 一种飞机进气道内圆定位器
CN214747936U (zh) 一种激光定位尺
CN210851821U (zh) 一种卷笔刀的进笔装置
CN210923024U (zh) 光学中心仪胶合镜片旋转装置
CN207060397U (zh) 旋翼机头及旋翼机
CN217290595U (zh) 一种钨钢圆鼻刀
CN208913258U (zh) 一种多角度铝型材切割装置
CN207632029U (zh) 一种翻转设备
CN209908427U (zh) 一种二层台机械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