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88619U - 减薄拉伸模具 - Google Patents
减薄拉伸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288619U CN207288619U CN201721243928.8U CN201721243928U CN207288619U CN 207288619 U CN207288619 U CN 207288619U CN 201721243928 U CN201721243928 U CN 201721243928U CN 207288619 U CN207288619 U CN 2072886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perforate
- cavity plate
- plate
- stretch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薄拉伸模具,包含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包含上拉伸冲头;下模组件包含下模座体与下拉伸凹模;下模座体内部设置有容模腔,所述容模腔通过第一开孔、第二开孔分别贯穿下模座体的上端面、下端面;一个或多个下拉伸凹模安装在所述容模腔内;下拉伸凹模沿在上下延伸方向上设置有拉伸孔,拉伸孔内部空间形成拉伸空间;所述上拉伸冲头沿上下方向运动能够到达或脱离所述拉伸空间。本实用新型使得在一个冲程中能够对板料进行多次拉伸减薄,防止一次减薄厚度过大对板料或模具造成损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减薄拉伸模具。
背景技术
由于国内钣金和冲压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在相同的技术和质量水平下,现在的主要市场竞争压力集中在了成本和效率上。而且随着国内日益上升的人员用工成本,之前宁愿多添人也不远添机器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所以如何提高机器利用率,减少人员工位成为成本控制的重要一环。
专利文献CN104971978A提供了一种减薄拉深工装,包括装于设备滑块的上模板、装于设备底板的下模板;上模板、下模板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凸模、凹模;所述凹模经凹模固定座装于下模板;所述凹模固定座中心孔呈自下而上逐级放大的三级台阶状结构,凹模装于上台阶部,中台阶部与凸模配合用于容置待加工产品毛坯,用于将加工后产品推出的顶出器装于下台阶部;所述凹模内孔内壁沿中部分别向凹模两端面呈内径逐渐变大的过渡状结构。据该专利文献自述加工过程稳定,强挤压使整个工作面达到镜面的效果,模具的寿命长、作业效率高,可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但是该专利文献提供的结构在一个冲程中只能一次拉深,对减薄厚度较高的场合并不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薄拉伸模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薄拉伸模具,包含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
上模组件包含上拉伸冲头;
下模组件包含下模座体与下拉伸凹模;下模座体内部设置有容模腔,所述容模腔通过第一开孔、第二开孔分别贯穿下模座体的上端面、下端面;
一个或多个下拉伸凹模安装在所述容模腔内;
下拉伸凹模沿在上下延伸方向上设置有拉伸孔,拉伸孔内部空间形成拉伸空间;
所述上拉伸冲头沿上下方向运动能够到达或脱离所述拉伸空间。
优选地,所述下模座体包含下模板与下固定板;
下模板与下固定板可拆卸连接并在内部形成所述容模腔;
第一开孔、第二开孔分别为与下模板、下固定板上。
优选地,所述下固定座包含连接部与支撑部;连接部与支撑部一体成型或紧固连接;
连接部位于支撑部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二开孔位于支撑部上;
连接部外周面设置有螺纹,下模板与连接部螺纹连接。
优选地,连接部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容物孔;
第一容物孔的孔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容物孔,第二容物孔贯穿连接部下端面;
容模腔内部空间包含所述第一容物孔的内部空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容物孔内部设置有脱料块;脱料块上设置有脱料孔;
拉伸空间、脱料孔内部空间、第二开孔内部空间依次连通。
优选地,多个下拉伸凹模包含第一下拉伸凹模与第二下拉伸凹模;
第一下拉伸凹模、第二下拉伸凹模沿从上到下方向依次安装在容模腔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下拉伸凹模包含夹紧安装部;
夹紧安装部安装在连接部与下模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拉伸孔包含在轴向延伸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孔段、第二孔段以及第三孔段;
沿从上到下方向,第一孔段内径逐渐减小,第三孔段内径逐渐增大。
优选地,下模座体上端面设置有定位槽;
第一开孔设置在定位槽的槽底面;第一开孔的孔壁与定位槽的槽底面平滑过渡。
优选地,所述上模组件还包含上模固定座与上固定板;
上模固定座与上固定板紧固连接,所述上拉伸冲头的上端被固定在上模固定座与上固定板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使得在一个冲程中能够对板料进行多次拉伸减薄,防止一次减薄厚度过大对板料或模具造成损坏;
2、本实用新型采用行腔式的成型方式,保证了最终产品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上拉伸冲头所需的加载压力,根据加工需求调整下拉伸凹模的数量,节约机器和人员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待成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次减薄成型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次减薄成型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成型完毕落料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下拉伸凹模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薄拉伸模具包含上模组件100与下模组件200,上模组件100包含上拉伸冲头3、上模固定座1以及上固定板2,上模固定座1与上固定板2紧固连接,所述上拉伸冲头3的上端被固定在上模固定座1与上固定板2之间;下模组件200包含下模座体60与下拉伸凹模,下模座体60又包含下模板4与下固定板8,下模板4与下固定板8可拆卸连接并在内部形成容模腔21,所述下拉伸凹模安装在容模腔21内。下模板4、下固定板8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孔22、第二开孔23,容模腔21通过第一开孔22、第二开孔23分别贯穿下模座体60的上端面、下端面。
下拉伸凹模沿在上下延伸方向上设置有拉伸孔51,拉伸孔51内部空间形成拉伸空间,上拉伸冲头3沿上下方向运动能够到达或脱离所述拉伸空间。所述拉伸孔51包含在轴向延伸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孔段511、第二孔段512以及第三孔段513,沿从上到下方向,第一孔段511内径逐渐减小,第三孔段513内径逐渐增大,而第二孔段512为圆柱形开孔。实施例中,多个下拉伸凹模包含第一下拉伸凹模5与第二下拉伸凹模6,第一下拉伸凹模5、第二下拉伸凹模6沿从上到下方向依次安装在容模腔21内。优选例中,第一下拉伸凹模5的拉伸孔51的上端内径大于第二下拉伸凹模6的拉伸孔51的上端内径。优选地,第一下拉伸凹模5的拉伸孔51的下端内径等于第二下拉伸凹模6的拉伸孔51的上端内径。优选例中,所述下拉伸凹模可以只设置一个,或者设置三个或更多,可根据拉伸减薄需求进行调整。优选地,拉伸孔51也可以只包含第一孔段511,但是或导致拉伸孔51下端位置板料9应力较大,而且需要更大的冲压力才能使板料9继续下行。
下固定座包含连接部31与支撑部32;连接部31与支撑部32一体成型或紧固连接,连接部31位于支撑部32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二开孔23位于支撑部32上,连接部31外周面设置有螺纹,下模板4与连接部31螺纹连接。连接部31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容物孔41,第一容物孔41的孔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容物孔42,第二容物孔42贯穿连接部31下端面,容模腔21内部空间包含第一容物孔41内部空间。所述第一下拉伸凹模5包含夹紧安装部33,当连接部31与下模板4通过螺纹旋转拧合时,夹住所述夹紧安装部33。所述第二容物孔42内部设置有脱料块7,脱料块7上设置有脱料孔52。此外,在下模板4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定位槽34,第一开孔22设置在定位槽34的槽底面;第一开孔22的孔壁与定位槽34的槽底面平滑过渡。实际使用过程中,板料9放置在所述定位槽34中进行定位,然后在上拉伸冲头3的冲压下,板料9发生变形,依次通过第一开孔22、第一下拉伸凹模5的拉伸孔51、第二下拉伸凹模6的拉伸孔51、脱料孔52,最终完成减薄拉伸成型后从第二开孔23中落下。
如图1所示,当本实用新型开始工作时,板料9被防止在定位槽34中,实现精准定位;如图2所示,在加工过程中上模固定座1带动上固定板2和上模成型冲头向下运动,产品经与下模板4接触至完成折弯拉伸,上模组件100继续向下运动通过第一下拉伸凹模5对板料9形成第一次变薄拉伸;如图3所示,上模组件100继续向下运动通过第二下拉伸凹模6对板料9形成第二次变薄拉伸;如图4所示,上模组件100继续向下运动,板料9通过下脱料块7,直至形成加工产品掉落。通过上述三次拉伸成型完成整个行程和产品的生产过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减薄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包含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
上模组件包含上拉伸冲头;
下模组件包含下模座体与下拉伸凹模;下模座体内部设置有容模腔,所述容模腔通过第一开孔、第二开孔分别贯穿下模座体的上端面、下端面;
一个或多个下拉伸凹模安装在所述容模腔内;
下拉伸凹模沿在上下延伸方向上设置有拉伸孔,拉伸孔内部空间形成拉伸空间;
所述上拉伸冲头沿上下方向运动能够到达或脱离所述拉伸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薄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体包含下模板与下固定板;
下模板与下固定板可拆卸连接并在内部形成所述容模腔;
第一开孔、第二开孔分别为与下模板、下固定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薄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座包含连接部与支撑部;连接部与支撑部一体成型或紧固连接;
连接部位于支撑部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二开孔位于支撑部上;
连接部外周面设置有螺纹,下模板与连接部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薄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连接部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容物孔;
第一容物孔的孔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容物孔,第二容物孔贯穿连接部下端面;
容模腔内部空间包含所述第一容物孔的内部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薄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物孔内部设置有脱料块;脱料块上设置有脱料孔;
拉伸空间、脱料孔内部空间、第二开孔内部空间依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薄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多个下拉伸凹模包含第一下拉伸凹模与第二下拉伸凹模;
第一下拉伸凹模、第二下拉伸凹模沿从上到下方向依次安装在容模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薄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拉伸凹模包含夹紧安装部;
夹紧安装部安装在连接部与下模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薄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孔包含在轴向延伸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孔段、第二孔段以及第三孔段;
沿从上到下方向,第一孔段内径逐渐减小,第三孔段内径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薄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下模座体上端面设置有定位槽;
第一开孔设置在定位槽的槽底面;第一开孔的孔壁与定位槽的槽底面平滑过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薄拉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还包含上模固定座与上固定板;
上模固定座与上固定板紧固连接,所述上拉伸冲头的上端被固定在上模固定座与上固定板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43928.8U CN207288619U (zh) | 2017-09-26 | 2017-09-26 | 减薄拉伸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43928.8U CN207288619U (zh) | 2017-09-26 | 2017-09-26 | 减薄拉伸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288619U true CN207288619U (zh) | 2018-05-01 |
Family
ID=62439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243928.8U Active CN207288619U (zh) | 2017-09-26 | 2017-09-26 | 减薄拉伸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28861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15793A (zh) * | 2020-06-29 | 2020-09-29 | 中北大学 | 一种薄壁杯形件的旋转拉深成形模具 |
CN112828117A (zh) * | 2021-02-04 | 2021-05-25 | 洛阳秦汉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薄壁深孔带法兰零件的冷锻成型工艺及成型模具 |
-
2017
- 2017-09-26 CN CN201721243928.8U patent/CN20728861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15793A (zh) * | 2020-06-29 | 2020-09-29 | 中北大学 | 一种薄壁杯形件的旋转拉深成形模具 |
CN111715793B (zh) * | 2020-06-29 | 2022-02-15 | 中北大学 | 一种薄壁杯形件的旋转拉深成形模具 |
CN112828117A (zh) * | 2021-02-04 | 2021-05-25 | 洛阳秦汉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薄壁深孔带法兰零件的冷锻成型工艺及成型模具 |
CN112828117B (zh) * | 2021-02-04 | 2023-01-20 | 洛阳秦汉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薄壁深孔带法兰零件的冷锻成型工艺及成型模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288619U (zh) | 减薄拉伸模具 | |
CN202779417U (zh) | 凸凹模在上的复合模具 | |
CN201012375Y (zh) | 一种冲孔翻边复合模具 | |
CN105750411A (zh) | 货架方管插件级进模具 | |
CN207357933U (zh) | 深拉伸带翻边模具 | |
CN104475635A (zh) | 超长杆螺栓头部热镦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 | |
CN204584061U (zh) | 一种汽车排气管端锥拉伸模具 | |
CN103212639A (zh) | 支撑环连续冲压模具 | |
CN109513796A (zh) | 换挡孔罩拉延工艺及模具 | |
CN202639139U (zh) | 一种变薄引伸筒形产品的整形装置 | |
CN105522046B (zh) | 浮杆式油量传感器浮杆接触弹簧铆压成形夹具 | |
CN206046820U (zh) | 电子称外壳快速冲压模具 | |
CN104043713A (zh) | 一种双动压力机拉伸模具工艺 | |
CN104971993A (zh) | 一种导柱移出式上下模组合变换一模三用起伏模具 | |
CN203764756U (zh) | 一种导柱移出式上下模组合变换一模三用起伏模具 | |
CN208928937U (zh) | 一种管材卷边装置 | |
CN208743509U (zh) | 一种冲压模具冲头快速拆卸机构 | |
CN103639298B (zh) | 前夹板拉光压角冲钉模具 | |
CN202683768U (zh) | 新型正装复合模 | |
CN207615496U (zh) | 一种防爆冲压模具 | |
CN104475583A (zh) | 管子缩口模 | |
CN210702314U (zh) | 一种一出多压铆模具 | |
CN204770192U (zh) | 浮杆式油量传感器浮杆接触弹簧铆压成形夹具 | |
CN205200293U (zh) | 一种不锈钢冲小孔成型冲压模具 | |
CN203955905U (zh) | 一种设有悬架臂翻边冲孔机构的冲压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