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板翻板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板翻板机。
背景技术
城市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逐步推进,各种城市交通设施逐步呈现,尤其是现代有轨电车,由于使用过程中无污染,因此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有轨电车在使用时,需要利用轨道进行导向行驶,而现有标准轨道的外形尺寸均为6000*2500*400,其单根质量为11.1t。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由于轨道精度高,尺寸大,多通过精密铸造加工而成,在脱模后,轨道的正面向下,为了便于检验产品几何尺寸所以需要对产品翻转180°,传统的翻转是使用行车、吊架和吊链对轨道吊装后,再对其进行翻转,在翻转时轨道容易发生碰撞,不仅难度大,且安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轨道板翻板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轨道板翻转难度大,安全性差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不通过吊装即可对轨道板进行翻转,操作简单,安全性好,同时可避免在翻转时轨道发生碰撞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轨道板翻板机,包括底座、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且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两侧,所述底座中部设置有铰链座,所述铰链座上方设置有两个竖直向上的铰链,所述第一托架与其中一个所述铰链相铰接,所述第一托架的另一端底部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柱上,所述第二托架与另一个所述铰链相铰接,且所述第二托架的另一端底部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柱上;
所述第一托架底部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二托架底部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二油缸;
所述第二托架上方设置有支撑垫脚。
采用上述一种轨道板翻板机,翻转前,所述轨道板倒扣在所述第一托架上,所述第二油缸先将所述第二托架一侧向上顶起,使所述第二托架由0°旋转到90°,然后所述第一油缸再将所述第一托架一侧向上顶起,使所述第一托架由0°旋转到90°,与所述第二托架相对,使所述轨道板落在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中间,同时所述支撑垫脚插入所述轨道板的槽口内,而后所述第二油缸向回缩,使所述第二托架缓慢向下翻转,将所述轨道板翻转至水平状态,完成所述轨道板的翻转,同时所述第一油缸向回缩,将所述第一托架翻转至水平状态,等待对下一所述轨道板的翻转。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采用25#工字钢加工而成,且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地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均为L型。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垫脚与所述第二托架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垫脚与所述轨道板的槽口位置相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油缸固定端与所述底座相铰接,所述第一油缸活动端与所述第一托架相铰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油缸固定端与所述底座相铰接,所述第二油缸活动端与所述第二托架相铰接。
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第一油缸实现所述第一托架由水平状态到竖直状态的翻转,通过所述第二油缸实现所述第二托架由竖直状态到水平状态的翻转,使所述轨道板通过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的配合,实现0°-180°翻转;
2、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且可避免对所述轨道板造成碰撞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托架和所述第二托架扣合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底座;2、铰链座;3、第一油缸;4、第一支撑柱;5、第一托架;6、轨道板;7、铰链;8、支撑垫脚;9、第二托架;10、第二支撑柱;11、第二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板翻板机,包括底座1、第一托架5和第二托架9,底座1上方设置有第一支撑柱4和第二支撑柱10,且第一支撑柱4和第二支撑柱10对称设置在底座1两侧,底座1中部设置有铰链座2,铰链座2上方设置有两个竖直向上的铰链7,第一托架5与其中一个铰链7相铰接,第一托架5的另一端底部放置在第一支撑柱4上,第二托架9与另一个铰链7相铰接,且第二托架9的另一端底部放置在第二支撑柱10上;
第一托架5底部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第一油缸3,第二托架9底部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第二油缸11;
第二托架9上方设置有支撑垫脚8。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底座1采用25#工字钢加工而成,且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地面上。
第一托架5和第二托架9均为L型,如此设置,便于对轨道板6进行位置限制,避免在翻转时,轨道板6从第一托架5和第二托架9上滑落。
支撑垫脚8与第二托架9固定连接,如此设置,便于对支撑垫脚8的位置进行限制。
支撑垫脚8与轨道板6的槽口位置相对应,如此设置,便于使第二托架9在与第一托架5扣合时,支撑垫脚8伸入轨道板6底部的凹槽内,方便第二托架9在向下翻转时,轨道板6在支撑垫脚8的作用下随第二托架9一同向下翻转。
第一油缸3固定端与底座1相铰接,第一油缸3活动端与第一托架5相铰接,如此设置,便于通过第一油缸3实现第一托架5的翻转。
第二油缸11固定端与底座1相铰接,第二油缸11活动端与第二托架9相铰接,如此设置,便于通过第二油缸11实现第二托架9的翻转。
采用上述结构,翻转前,轨道板6倒扣在第一托架5上,第二油缸11先将第二托架9一侧向上顶起,使第二托架9由0°旋转到90°,然后第一油缸3再将第一托架5一侧向上顶起,使第一托架5由0°旋转到90°,与第二托架9相对,使轨道板6落在第一托架5和第二托架9中间,同时支撑垫脚8插入轨道板6的槽口内,而后第二油缸11向回缩,使第二托架9缓慢向下翻转,将轨道板6翻转至水平状态,完成轨道板6的翻转,同时第一油缸3向回缩,将第一托架5翻转至水平状态,等待对下一轨道板6的翻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