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69516U - 一种适用于地下高水位的排水蓄水一体化智能管理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地下高水位的排水蓄水一体化智能管理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269516U CN207269516U CN201721274958.5U CN201721274958U CN207269516U CN 207269516 U CN207269516 U CN 207269516U CN 201721274958 U CN201721274958 U CN 201721274958U CN 207269516 U CN207269516 U CN 2072695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drainage
- pump
- shaped channel
- drai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地下高水位的排水蓄水一体化智能管理控制系统,包括蓄水池,还包括泵送组件、控制系统、U型渠道,U型渠道布设于土壤内,侧壁分布有排水孔,地下水位较高时土壤中的可通过排水孔进入到U型渠道内,泵送组件由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组成,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水泵进水管道、排水水泵排水管道、排水水泵,灌溉系统包括灌溉水泵、灌溉进水管道、灌溉出水管道,控制系统与水位计、排水泵、阀门连接,可通过水位计传递的水位信息控制排水水泵和阀门的启闭,蓄集在蓄水池中的水可作为灌溉用水,水量不足时可通过外接水源补给。本实用新型提高排水速度,实现对排水的收集利用,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地下高水位的排水蓄水一体化智能管理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同时,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越来越多极端气候现象的出现,致使原本就具有时空分布不均匀特征的水资源更呈现出“马太效应”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加剧水资源危机。我国南方地区虽然平均降雨量充沛,但由于降雨时间分布不均导致旱涝时有发生,如何收集多余降雨进行补充灌溉,是提高南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现有排水系统与蓄水系统基本是分离的,当有降雨及地下水位较高时通过地下的暗管或明沟排水,然后直接流入到河流湖泊,造成水资源的流失。而蓄水时多采用水利工程措施修建水库,不仅工程量大,而且改变原来水体的自然状况,形成生态破坏。灌溉时多采用提水灌溉,增加了输水距离,输水过程中易产生水量损失,运行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适用于地下高水位的排水蓄水一体化智能管理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适用于地下高水位的排水蓄水一体化智能管理控制系统,包括蓄水池、泵送组件、控制系统、U型渠道,所述U型渠道布设于土壤内,所述U型渠道内安装有水位计,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排水水泵和水位计相连,所述泵送组件包括排水水泵、排水水泵进水管道和排水水泵排水管道,排水水泵进水管道的下端伸入U型渠道低洼处,上端与排水水泵的吸水口连接,排水水泵排水管道的一端与排水水泵的排水口连接,另一端伸入蓄水池内,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排水水泵将U型渠道低洼处的水抽至蓄水池内,水量达到蓄水池上限,控制系统关闭排水水泵,打开阀门,U型渠道内的水通过排水渠排到天然水体中,灌溉进水管道下端伸入到蓄水池底部,上端与灌溉水泵连接,灌溉出水管道与灌溉水泵出水口连接,在作物受旱时进行灌溉。
进一步地,所述灌溉水泵、排水水泵和控制系统安装于泵房内。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的顶部还设置有与外部水源连接的蓄水池进水管道,当蓄水池内水量不能满足灌溉要求时,通过蓄水池进水管道外接水源补充水分。
进一步地,所述U型渠道的上沿处还设有渠沿,防止泥土进入堵塞U型渠道。
进一步地,所述U型渠道内设有防止U型渠道变形的防护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U型渠道由不透水管材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当地下水位较高时排除多余地下水并存储在U型渠道及蓄水池中,充分利用天然降水资源。
2、本系统通过及时降低地下水位,降低了因土壤表面湿润引发的病虫害发生率,保证了作物高产。
3、本系统排水和蓄水可做到自动化控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U型渠道横剖面图;
图3 为排水系统首部枢纽图;
图4 为U型渠道纵断面示意图。
图中:1-蓄水池进水管道,2-排水水泵排水管道,3-排水水泵,4-泵房,5-控制系统,6-排水水泵进水管道,7-水位计,8-U型渠道,9-排水孔,10-蓄水池,11-渠沿,12-防护支架,13-灌溉水泵,14-灌溉进水管道,15-灌溉出水管道,16-排水渠,17-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地下高水位的排水蓄水一体化智能管理控制系统,包括蓄水池10,还包括泵送组件、控制系统5和U型渠道8,所述U型渠道8的下部布设于土壤内,U型管道8的具体深度根据种植作物而定,在U型渠道8的侧壁上有多排排水孔9,当地下水位超过U型渠道8底部的排水孔9时,土壤中多余的水就会渗入到U型渠道8中,所述U型渠道8内安装有水位计7,排水水泵3和水位计7分别与控制系统5连接,当U型渠道8内的水位达到设定水位,控制系统5打开排水水泵3,排水水泵3工作将U型渠道8低洼处的水抽至蓄水池10内,蓄水池10内安装有水位计15,当蓄水池10内的水量达到上限时,控制系统5关闭排水水泵3,打开阀门17,U型渠道8内的水由排水渠16排出,当U型渠道8内的水位较低时,为了不影响排水水泵5工作,控制系统5也将关闭排水水泵3,灌溉进水管道14下端伸入到蓄水池10底部,上端与灌溉水泵13连接,灌溉出水管道15与灌溉水泵13出水口连接,在作物受旱时进行灌溉。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泵送组件包括排水水泵3、排水水泵进水管道6和排水水泵排水管道2,排水水泵进水管道6的下端伸入U型渠道8低洼处,上端与排水水泵3的吸水口连接,排水水泵排水管道2的一端与排水水泵3的排水口连接,另一端伸入蓄水池10内,排水水泵3与控制系统5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灌溉水泵13、排水水泵3和控制系统5安装于泵房4内。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蓄水池10的顶部还设置有与外部水源连接的蓄水池进水管道1,当蓄水池10水量不满足灌溉用水要求时,通过蓄水池进水管道1补充灌溉水。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U型渠道8内设有防止U型渠道8变形的防护支架12,防止土壤侧压力过大造成U型渠道8变形。
进一步地,为了减少实施过程中的渗水,所述U型渠道8由不透水管材制成,作为优选地,可采用PVC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1所示,首先设定U型渠道8的限制水位,限制水位的设定要满足排水水泵3工作的要求,同时不能危及作物正常生长。当有天然降水发生而引起地下水位过高时,超出U型渠道8水位的土壤水通过排水孔9进入到U型渠道8中,水位计7将检测到U型渠道8内水位升高,若不超过设定的最高水位,则多余的降水则存储在U型渠道8中,若超过了设定的限制水位,控制系统5将启动排水水泵3工作将U型渠道8中的水抽送到蓄水池10中,直到U型渠道8中的水位降到设定水位以下,排水水泵3停止工作。当降雨量较大,蓄水池10内的水量达到上限,控制系统5关闭排水水泵3,打开阀门17,U型渠道8多余降水由排水渠16排出,当蓄水池10水量不能满足灌溉用水时,蓄水池进水管道1可以外接水源,保证灌溉。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适用于地下高水位的排水蓄水一体化智能管理控制系统,包括蓄水池(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泵送组件、控制系统(5)和U型渠道(8),所述U型渠道(8)布设于土壤内,所述U型渠道(8)内安装有水位计(7),所述控制系统(5)分别与排水水泵(3)和水位计(7)相连,所述泵送组件包括排水水泵(3)、排水水泵进水管道(6)和排水水泵排水管道(2),排水水泵进水管道(6)的下端伸入U型渠道(8)低洼处,上端与排水水泵(3)的吸水口连接,排水水泵排水管道(2)的一端与排水水泵(3)的排水口连接,另一端伸入蓄水池(10)内,控制系统(5)能够控制排水水泵(3)将U型渠道(8)低洼处的水抽至蓄水池(10)内,水量达到蓄水池(10)上限,控制系统(5)关闭排水水泵(3),打开阀门(17)打开,U型渠道(8)内的水通过排水渠(16)排到天然水体中,灌溉进水管道(14)下端伸入到蓄水池(10)底部,上端与灌溉水泵(13)连接,灌溉出水管道(15)与灌溉水泵(13)出水口连接,在作物受旱时进行灌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地下高水位的排水蓄水一体化智能管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灌溉水泵(13)、排水水泵(3)和控制系统(5)安装于泵房(4)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地下高水位的排水蓄水一体化智能管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0)的顶部还设置有与外部水源连接的蓄水池进水管道(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地下高水位的排水蓄水一体化智能管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渠道(8)的上沿处还设有渠沿(1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地下高水位的排水蓄水一体化智能管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渠道(8)内设有防止U型渠道(8)变形的防护支架(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地下高水位的排水蓄水一体化智能管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渠道(8)由不透水管材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74958.5U CN207269516U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一种适用于地下高水位的排水蓄水一体化智能管理控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74958.5U CN207269516U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一种适用于地下高水位的排水蓄水一体化智能管理控制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269516U true CN207269516U (zh) | 2018-04-27 |
Family
ID=61988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274958.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269516U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一种适用于地下高水位的排水蓄水一体化智能管理控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26951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12538A (zh) * | 2019-01-08 | 2019-04-12 | 山东大学 | 一种暗管排水量试验方法 |
CN111670791A (zh) * | 2020-07-09 | 2020-09-18 | 浙江农林大学 | 一种适用于园林育苗的自动化节能灌排两用系统 |
-
2017
- 2017-09-30 CN CN201721274958.5U patent/CN20726951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12538A (zh) * | 2019-01-08 | 2019-04-12 | 山东大学 | 一种暗管排水量试验方法 |
CN109612538B (zh) * | 2019-01-08 | 2019-10-15 | 山东大学 | 一种暗管排水量试验方法 |
CN111670791A (zh) * | 2020-07-09 | 2020-09-18 | 浙江农林大学 | 一种适用于园林育苗的自动化节能灌排两用系统 |
CN111670791B (zh) * | 2020-07-09 | 2022-05-13 | 浙江农林大学 | 一种适用于园林育苗的自动化节能灌排两用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44524B (zh) | 农田自动灌排系统 | |
CN102919102B (zh) | 一种适用于地下高水位的灌溉排水一体化装置 | |
CN102160518A (zh) | 新型无压灌溉装置 | |
CN205623603U (zh) | 智能节水园林绿化灌溉系统 | |
CN106358846A (zh) | 一种生态温室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 |
CN207269516U (zh) | 一种适用于地下高水位的排水蓄水一体化智能管理控制系统 | |
CN207568086U (zh) | 一种屋面水循环、排放系统 | |
CN206760296U (zh) | 一种环保滴灌装置 | |
CN205475655U (zh) | 调蓄池雨水回用系统 | |
CN208733577U (zh) | 一种井筒式泵站防堵拦污进水口 | |
CN211960230U (zh) | 一种节水苗圃 | |
CN206512781U (zh) | 坡地雨水收集及灌溉系统 | |
CN106869240B (zh) | 海绵城市地下储水池池水蓄存、提取装置及运行方法 | |
CN100377638C (zh) | 毛细束智能供水系统 | |
CN212477906U (zh) | 一种能够适应于干旱地区的全自动集水灌溉坡面防护装置 | |
CN204907310U (zh) | 盆栽节水灌溉装置 | |
CN207672659U (zh) | 一种用于农业灌溉的取水装置 | |
CN109618885B (zh) | 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蓄水防沥涝双向式灌溉系统 | |
CN203120609U (zh) | 渗灌式地下灌水排水系统 | |
CN206284016U (zh) | 一种果园节水灌溉装置 | |
CN209546508U (zh) | 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蓄水防沥涝双向式灌溉系统 | |
CN111123998B (zh) | 一种利用雨洪资源的农业回灌装置 | |
CN210247822U (zh) | 一种绿地灌溉或道路绿地灌溉系统 | |
CN207754265U (zh) | 一种小麦节水灌溉系统 | |
CN208235253U (zh) | 用于公路绿化带的雨水收集灌溉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27 Termination date: 20190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