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60221U - 一种双螺旋静态吸淤泥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螺旋静态吸淤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60221U
CN207260221U CN201720790070.0U CN201720790070U CN207260221U CN 207260221 U CN207260221 U CN 207260221U CN 201720790070 U CN201720790070 U CN 201720790070U CN 207260221 U CN207260221 U CN 2072602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d
rotation axis
dredging
rubbish
propuls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9007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建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Green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杭州同美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杭州同美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杭州同美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72079007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602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602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602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螺旋静态吸淤泥机,包括安装架、设在安装架上通过电机驱动的驱动轴、设在驱动轴上对淤泥进行推进的推进装置、设在安装架上对推进装置推进的淤泥进行吸除的吸泥管,推进装置采用螺旋叶片结构,驱动轴包括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和万向联轴器,驱动轴与安装架之间设有一与万向联轴器配合的调节座,万向联轴器带有长度补偿功能,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上的推进装置成反向设置,淤泥可通过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上的推进装置同时向吸泥管的管口推送。能够解决圆弧形河床底部淤泥无法有效清理和河道淤泥及淤泥内垃圾翻动困难的问题,对河道底部垃圾进行分类筛除,管道不易堵塞,双螺旋推进,工作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双螺旋静态吸淤泥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淤泥清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螺旋静态吸淤泥机。
背景技术
国内河道由于长期未经过治理,在河道底部均沉积了大量的淤泥和垃圾,严重影响了河道的水质,所以需要对河道底部的淤泥和垃圾进行定期的处理,从而保证河道的清洁,而对河道淤泥进行清理时,目前对航道、河道及各种沉淀池的清理主要采用人工节流清理、挖掘机清理或者绞吸式清理设备,人工节流清理主要应用于水流比较平稳且深度不高的河流,但是成本较高,难度大,劳动强度高,挖掘机主要适应于涉水浅、淤泥厚度小的场合,当淤泥较多或水深有一定距离时,就无法挖掘;绞吸式清理设备是利用绞动装置先将淤积的泥土与水搅拌成泥浆状态,然后用泥浆泵吸出,这种方法一是搅动和吸出都需要较大的功率,消耗能源大;二是设备复杂价格昂贵;三是吸出的泥浆需要沉淀滤出水分后才能装车运走,需要较大的沉淀场地,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但是,现有的绞吸式清理设备一般为单螺杆结构,工作效率低,局限性大,只能通过正反转实现淤泥的推送,且对于淤泥的推动时,现有的螺杆上没有专门的挖土工序,当碰到杂草或者钢丝等垃圾或淤泥比较硬时,无法及时的对淤泥及垃圾进行翻动,而且现有的通过管道进行吸除的河道垃圾处理设备,由于石块、水泥、钢筋、管体等所有能够吸入的垃圾均直接通过管道进行吸除,没有将大小颗粒的垃圾进行分类,很容易出现堵塞管道的现象,从而给河道处理的效率造成很大的影响,管道疏通麻烦,还容易出现管道破损的情况发生,同时,由于现在的河道底部河床一般为弧形结构,现有的吸泥设备前端的吸泥部分无法进行弯曲,对于圆弧河床底部的淤泥无法达到有效的清理,容易使河床底部小于吸泥杆的圆弧形凹面内的淤泥在长期无法达到清理时,严重的影响了河道的治理。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某种或某些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螺旋静态吸淤泥机,能够解决圆弧形河床底部淤泥无法有效清理和河道淤泥及淤泥内垃圾翻动困难的问题,对河道底部垃圾进行分类筛除,管道不易堵塞,双螺旋推进,工作效率更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清淤效果好,清淤成本低,清淤范围广,河道清淤深度深度大。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双螺旋静态吸淤泥机,包括安装架、设在安装架上通过电机驱动的驱动轴、设在驱动轴上对淤泥进行推进的推进装置、设在安装架上对推进装置推进的淤泥进行吸除的吸泥管,所述推进装置采用螺旋叶片结构,所述驱动轴包括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设在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之间的万向联轴器,所述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与安装架之间设有一与万向联轴器配合的调节座,所述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通过调节座和万向联轴器实现相互倾斜及转动,所述万向联轴器带有长度补偿功能,所述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上的推进装置成反向设置,淤泥可通过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上的推进装置同时向吸泥管的管口推送。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座包括与安装架连接的座体、设在座体内的调节球,所述驱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调节球内。
进一步地,所述吸泥管的侧壁上设有一与吸泥管连通的垃圾收集箱,所述吸泥管内设有一对垃圾进行隔离并输送到垃圾收集箱的隔离机构,所述吸泥管与垃圾收集箱之间形成一三通管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机构包括若干根横向隔离杆和若干根纵向隔离杆,所述横向隔离杆和纵向隔离杆形成一网格状过滤网,所述隔离机构倾斜设置在吸泥管内,所述隔离机构通过横向隔离杆和纵向隔离杆形成一输送斜坡,垃圾通过所述隔离机构向垃圾收集箱输送垃圾。
进一步地,所述吸泥管上设有一固定送料管,所述垃圾收集箱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固定送料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垃圾收集箱包括用于存储垃圾的第一腔体、与固定送料管连接用于输送垃圾到第一腔体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形成的内腔为n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推进装置采用多个倾斜设置的圆形刀齿组成螺旋形推进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轴上设有若干刮泥齿。
进一步地,所述刮泥齿包括与驱动轴采用螺纹固定的齿杆、设在齿杆顶端的齿头,所述齿头为球形结构,所述齿杆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采用L型结构,所述安装架与吸泥管之间设有一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在吸泥管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吸泥管的前端设有一与推进装置配合吸泥的吸泥口,所述吸泥口程向外扩张的喇叭形结构。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对河道底部淤泥进行清理时,驱动轴两端对淤泥向吸泥管推进的推进装置采用双重推动,两端同时向吸泥管推送淤泥,能够使淤泥清理效率更高,且推进装置采用双螺旋结构推进,在对淤泥及淤泥底部的垃圾进行清理时,不受淤泥成分的影响,能轻而易举地收集复杂的淤泥、砖块、水泥块等吸泥车不易吸取的杂物,且在驱动轴上位于推进装置之间设有若干刮泥齿,通过刮泥齿能够对泥底不易松动的泥土或垃圾进行翻动,从而能够解决河道淤泥及淤泥内垃圾翻动困难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河底硬度比较大的泥土进行翻动时,效果更好,齿头采用球形结构,能够使刮泥齿的齿头更加圆滑,碰到坚硬物时能够自动圆滑过渡,不会出现顶死现象,齿杆为弧形结构,且弧形凹面与驱动轴推进淤泥时旋转方向一致,能够使刮泥齿对河道底部的挖掘更加有效,工作效率更高,当淤泥及垃圾进入吸泥管后,能够通过隔离机构对大颗粒垃圾进行隔离,并将隔离出的垃圾及时的输送到垃圾收集箱内,从而使通过管道吸除的垃圾颗粒更小,使管道不会出现堵塞现象,垃圾收集箱内的垃圾可以进行单独处理,从而使河底垃圾清理更加简单有效,由于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可通过调节座和万向联轴器实现相互倾斜及转动,当碰到弧形的河床底部时,无论是河床底部清理区是凹陷还是凸起,都能根据当时的地形进行自动的弯曲,使推进装置对河底垃圾的清理更加全面,且在转动时更加灵活,万向联轴器具有自动补偿功能,在对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进行旋转时调节更加灵活方便,工作效率更高,劳动强度更低,还能实现对垃圾进行分类的目的,使垃圾的管理更加有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清淤效果好,清淤成本低,清淤范围广,河道清淤深度深度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垃圾收集箱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吸泥管的内部结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驱动轴与调节座的连接关系放大图;
图中:刮泥齿1、齿头2、安装架3、驱动轴4、推进装置5、吸泥管6、加强筋7、吸泥口8、齿杆9、垃圾收集箱10、第二腔体11、第一腔体12、输送斜坡13、纵向隔离杆14、隔离机构15、固定送料管16、横向隔离杆17、第一旋转轴18、万向联轴器19、第二旋转轴20、调节座21、座体22、调节球23、轴承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5所示,一种双螺旋静态吸淤泥机,包括安装架3、设在安装架3上通过电机驱动的驱动轴4、设在驱动轴4上对淤泥进行推进的推进装置5、设在安装架3上对推进装置5推进的淤泥进行吸除的吸泥管6,所述推进装置5采用螺旋叶片结构,所述驱动轴4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将淤泥向吸泥管6推进的推进装置5,所述驱动轴4包括第一旋转轴18和第二旋转轴20、设在第一旋转轴 18和第二旋转轴20之间的万向联轴器19,所述第一旋转轴18和第二旋转轴20 与安装架3之间设有一与万向联轴器19配合的调节座21,所述第一旋转轴18和第二旋转轴20通过调节座21和万向联轴器19实现相互倾斜及转动,所述万向联轴器19带有长度补偿功能,所述第一旋转轴18和第二旋转轴20上的推进装置5成反向设置,淤泥通过第一旋转轴18和第二旋转轴20上的推进装置5 同时向吸泥管6的管口推送;所述调节座21包括与安装架3连接的座体22、设在座体22内的调节球23,所述驱动轴4通过轴承24安装在调节球23内;所述吸泥管6的侧壁上设有一与吸泥管6连通的垃圾收集箱10,所述吸泥管6内设有一对垃圾进行隔离并输送到垃圾收集箱10的隔离机构15,所述吸泥管6与垃圾收集箱10之间形成一三通管结构;所述隔离机构15包括若干根横向隔离杆 17和若干根纵向隔离杆14,所述横向隔离杆17和纵向隔离杆14形成一网格状过滤网,所述隔离机构15倾斜设置在吸泥管6内,所述隔离机构15通过横向隔离杆17和纵向隔离杆14形成一输送斜坡13,垃圾通过所述隔离机构15向垃圾收集箱10输送垃圾;所述吸泥管6上设有一固定送料管16,所述垃圾收集箱 10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固定送料管16上;所述垃圾收集箱10包括用于存储垃圾的第一腔体12、与固定送料管16连接用于输送垃圾到第一腔体12的第二腔体11,所述第一腔体12和第二腔体11所形成的内腔为n型结构;所述推进装置5采用多个倾斜设置的圆形刀齿组成螺旋形推进结构;所述驱动轴4上设有若干刮泥齿1;所述刮泥齿1包括与驱动轴4采用螺纹固定的齿杆9、设在齿杆9顶端的齿头2,所述齿头2为球形结构,所述齿杆9为弧形结构;所述安装架3采用L型结构,所述安装架3与吸泥管6之间设有一加强筋7,所述加强筋7设在吸泥管6的两侧;所述吸泥管6的前端设有一与推进装置5配合吸泥的吸泥口8,所述吸泥口8程向外扩张的喇叭形结构。
在对河道底部进行清理时,将静态螺旋吸淤泥机安装到船体上,在船只行驶的过程中,只需通过升降机构将静态螺旋吸淤泥机放置到河道底部,通过电机驱动驱动轴4旋转,从而带动推进装置5旋转,通过推进装置5就能对河道底部的淤泥及淤泥内的垃圾进行翻动后向吸泥管6方向推动,通过吸泥管6对推动的垃圾进行吸除,从而使河道的清理更加方便,在通过推进装置5对河道底部进行清理时,当推进装置5采用螺旋叶片结构时,结构更加简单,生产成本更低,工作效率更高,在对河底淤泥及垃圾向吸泥管6推进过程中,不受淤泥成分的影响,能轻而易举地收集复杂的淤泥、砖块、水泥块等吸泥车不易吸取的杂物,且在推动过程中,通过螺旋推进结构进行推动,垃圾推进更加均匀,驱动轴4分第一旋转轴18和第二旋转轴20,且两根旋转轴之间通过万向联轴器 19连接,能够使第一旋转轴18和第二旋转轴20之间在倾斜成一定角度的状态下实现旋转,且万向联轴器19带有长度补偿功能,当碰到弧形的河床底部时,无论是河床底部清理区是凹陷还是凸起,都能根据当时的地形进行自动的弯曲,使推进装置5对河底垃圾的清理更加全面,且在转动时更加灵活,在对第一旋转轴18和第二旋转轴20进行旋转时调节更加灵活方便,工作效率更高,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长条形的清理设备在清理圆弧形河底时无法有效清理的问题,使清理后的河道更加清洁,第一旋转轴18和第二旋转轴20通过调节座21和万向联轴器19实现相互倾斜及转动,在对两根旋转轴进行转动时,能够有效的进行倾斜,使驱动轴4与安装架3之间不会出现卡死,所述第一旋转轴18和第二旋转轴20上的推进装置5成反向设置,淤泥通过第一旋转轴18和第二旋转轴20 上的推进装置5同时向吸泥管6的管口推送,通过两个推进装置5同时向吸泥管6推进,能够使淤泥及垃圾在吸泥管6的管口形成一冲击区,使淤泥及垃圾在此区域高度密集,从而使吸泥管6吸除的淤泥及垃圾相比于单推进装置5含量更高,从而使河底垃圾清理更加简单有效,工作效率更高,劳动强度更低,还能实现对垃圾进行分类的目的,使垃圾的管理更加有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清淤效果好,清淤成本低,清淤范围广,河道清淤深度深度大。
调节座21与安装架3之间通过座体22连接,在对调节座21进行更换时更加方便简单,且在座体22内设有一个调节球23,调节球23与座体22之间采用球形调节,能够使驱动轴4的转动更加方便,调节球23的一侧有一凸起,通过凸起与座体22进行卡接,能够对驱动轴4的旋转角度进行控制,而驱动轴4通过轴承24安装在调节球23内,在驱动轴4进行旋转过程中更加灵活,驱动轴可以实现单独旋转,不需要带动调节球23进行转动,使调节球23的使用寿命更长。
当淤泥及垃圾进入吸泥管6后,能够通过隔离机构15对大颗粒垃圾进行隔离,并将隔离出的垃圾及时的输送到垃圾收集箱10内,从而使通过管道吸除的垃圾颗粒更小,使管道不会出现堵塞现象,垃圾收集箱10内的垃圾可以进行单独处理,从而使河底垃圾清理更加简单有效,工作效率更高,劳动强度更低,还能实现对垃圾进行分类的目的,使垃圾的管理更加有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清淤效果好,清淤成本低,清淤范围广,河道清淤深度深度大。
隔离机构15由若干根横向隔离杆17和若干根纵向隔离杆14组合形成一网格状过滤网,通过过滤网孔的大小能够对垃圾进行隔离删选,使大颗粒垃圾不会进入吸泥管6内,且隔离机构15倾斜设置在吸泥管6内,隔离机构15通过横向隔离杆17和纵向隔离杆14形成一输送斜坡13,斜坡的隔离面倾斜方向与垃圾流动方向一致,当垃圾通过隔离后,能够使前端的垃圾通过后端垃圾的推动力向上移动,从而使垃圾通过隔离机构15向垃圾收集箱10自动输送垃圾,不需要其他结构进行辅助推动,结构更加简单,当出现堵塞时,只要对吸泥口与隔离机构15之间的管道进行输送就可以完成梳理,管道疏通更方便。
吸泥管6与固定送料管16之间形成一三通管道结构,在对垃圾收集箱10 进行安装固定时,垃圾收集箱10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固定送料管16上,对垃圾收集箱10的安装和更换更加方便,对垃圾的清理更加简便。垃圾收集箱 10的安装口位于第二腔体11内,当垃圾收集箱10的第二腔体11安装固定到固定送料管16上后,垃圾通过输送斜坡13能够进入第二腔体11内,再通过第二腔体11向两边输送垃圾,使垃圾最终进入到第一腔体12进进行存储,能够使垃圾容积更大,同时第一腔体12和第二腔体11所形成的内腔为n型结构,第一腔体11的底面高于第一腔体12的底面,在垃圾存储的过程中能够使垃圾不会从第一腔体12内向第一腔体11内流动,使垃圾的存储效果更好。
当推进装置5采用多个倾斜设置的圆形刀齿组成螺旋形推进结构时,通过多个圆形刀齿组成一螺旋杆结构,且每片圆形刀齿相对独立,能够对圆形刀齿进行任意更换,还能够根据所需一次性挖掘淤泥深度的不同对推进装置5进行更换,使静态螺旋吸淤泥机的适用范围更广,更换时更加简便,成本更低。
同时,在通过推进装置5对河道底部垃圾进行翻动并推进时,通过驱动轴4 上的刮泥齿1旋转对泥底不易松动的泥土或垃圾进行翻动,对泥内硬土、硬块等进行破碎,从而实现辅助松泥处理,使推进装置5在对淤泥进行推动时更加方便简单,工作效率更高,对硬泥、硬块的破碎效果更好,使推进装置5能轻而易举地收集复杂的淤泥、砖块、水泥块等吸泥车不易吸取的杂物进行推进后清除,从而能够解决河道淤泥及淤泥内垃圾翻动及清除困难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河底硬度比较大的泥土进行翻动时,更加有效,河道清理效果更好。
而刮泥齿1与驱动轴4之间采用螺纹固定连接,能够根据不同的功能对刮泥齿1进行更换,使刮泥齿1的更换更加方便,整个设备的成本更低,适用范围更广,在更换使更加简便,固定时更加牢固,齿杆9顶端的齿头2采用球形结构,能够使刮泥齿1的齿头2更加圆滑,碰到无法破开的坚硬物时能够自动圆滑过渡,不会出现顶死现象,齿杆9为弧形结构,且弧形凹面与驱动轴4推进淤泥时旋转方向一致,能够使刮泥齿1对河道底部的挖掘更加有效,工作效率更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清淤效果好,清淤成本低,清淤范围广。
在通过静态螺旋吸淤泥机进行清理时,所述安装架3采用L型结构,在工作时安装架3的两个面分别位于河道的上方及淤泥推进方,当推进装置5在对淤泥进行推进时,能够使淤泥不会向上溢出,使淤泥及垃圾更加集中,使吸泥管6的吸泥效果更好,通过安装架3与吸泥管6之间的加强筋7能够对吸泥管6 进行加固,使推进装置5在进行工作时吸泥管6与安装架3之间不会出现断裂现象。所述吸泥管6的前端设有一与推进装置5配合吸泥的吸泥口8,且吸泥口 8程向外扩张的喇叭形结构,当驱动轴4上的两个推进装置5同时向吸泥管6推送垃圾时,通过吸泥口8能够更好的对推送的垃圾进行吸除,使吸泥管6的进料效率更高,在通过连接在吸泥管6上的管道对垃圾进行排除时垃圾密度更大。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螺旋静态吸淤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设在安装架上通过电机驱动的驱动轴、设在驱动轴上对淤泥进行推进的推进装置、设在安装架上对推进装置推进的淤泥进行吸除的吸泥管,所述推进装置采用螺旋叶片结构,所述驱动轴包括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设在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之间的万向联轴器,所述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与安装架之间设有一与万向联轴器配合的调节座,所述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通过调节座和万向联轴器实现相互倾斜及转动,所述万向联轴器带有长度补偿功能,所述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上的推进装置成反向设置,淤泥可通过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上的推进装置同时向吸泥管的管口推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旋静态吸淤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座包括与安装架连接的座体、设在座体内的调节球,所述驱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调节球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旋静态吸淤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管的侧壁上设有一与吸泥管连通的垃圾收集箱,所述吸泥管内设有一对垃圾进行隔离并输送到垃圾收集箱的隔离机构,所述吸泥管与垃圾收集箱之间形成一三通管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螺旋静态吸淤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机构包括若干根横向隔离杆和若干根纵向隔离杆,所述横向隔离杆和纵向隔离杆形成一网格状过滤网,所述隔离机构倾斜设置在吸泥管内,所述隔离机构通过横向隔离杆和纵向隔离杆形成一输送斜坡,垃圾通过所述隔离机构向垃圾收集箱输送垃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螺旋静态吸淤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管上设有一固定送料管,所述垃圾收集箱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固定送料管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螺旋静态吸淤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收集箱包括用于存储垃圾的第一腔体、与固定送料管连接用于输送垃圾到第一腔体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形成的内腔为n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螺旋静态吸淤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装置采用多个倾斜设置的圆形刀齿组成螺旋形推进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螺旋静态吸淤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上设有若干刮泥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螺旋静态吸淤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齿包括与驱动轴采用螺纹固定的齿杆、设在齿杆顶端的齿头,所述齿头为球形结构,所述齿杆为弧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双螺旋静态吸淤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采用L型结构,所述安装架与吸泥管之间设有一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在吸泥管的两侧。
CN201720790070.0U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双螺旋静态吸淤泥机 Active CN2072602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90070.0U CN207260221U (zh)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双螺旋静态吸淤泥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90070.0U CN207260221U (zh)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双螺旋静态吸淤泥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60221U true CN207260221U (zh) 2018-04-20

Family

ID=61926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90070.0U Active CN207260221U (zh)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双螺旋静态吸淤泥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6022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8220A (zh) * 2018-09-27 2018-12-28 王化元 一种无人淤泥清理车
CN113373883A (zh) * 2021-06-01 2021-09-10 宋涛 一种下潜式河道垃圾清理装置
CN115045357A (zh) * 2022-08-16 2022-09-13 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程用地下室建造积水淤泥混合清理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8220A (zh) * 2018-09-27 2018-12-28 王化元 一种无人淤泥清理车
CN113373883A (zh) * 2021-06-01 2021-09-10 宋涛 一种下潜式河道垃圾清理装置
CN115045357A (zh) * 2022-08-16 2022-09-13 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程用地下室建造积水淤泥混合清理装置
CN115045357B (zh) * 2022-08-16 2022-10-21 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程用地下室建造积水淤泥混合清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60221U (zh) 一种双螺旋静态吸淤泥机
CN210946947U (zh) 一种河道清淤装置
CN210786517U (zh) 一种防堵塞的污水管道
CN207959310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淤泥吸收装置
CN205323341U (zh) 用于污水固液分离的螺旋式离心过滤机
CN207331797U (zh) 一种带垃圾分离的静态螺旋吸淤泥机
DE1923966A1 (de) Einrichtung zum Einsammeln von am Boden von Gewaessern befindlichen Stoffansammlungen
CN108708417A (zh) 一种疏通港口的挖泥船
CN207260227U (zh) 一种静态螺旋吸淤泥机
CN111456138A (zh) 水下清淤机器人的淤泥疏松装置及水下清淤机器人
CN110258704A (zh) 移动式河道污泥疏浚装置的使用方法
JP6964405B2 (ja) 浚渫用取込口構造体
CN214832978U (zh) 一种可调节挖斗结构
WO2022171152A1 (zh) 水体杂污治理装置
CN208309674U (zh) 一种疏通港口的挖泥船
JP3269057B2 (ja) 砂篩機
CN108672259A (zh) 一种滚筒筛分式采石箱
CN216305824U (zh) 一种便于吸收杂质高效作业的旋挖钻机
CN209475673U (zh) 一种沉淀池池底松泥器
CN218072453U (zh) 一种壤土地菊芋收获机
CN217175004U (zh) 一种多向清淤粉碎推土斗及清淤机器人
CN108517912A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渠疏通装置
CN217363717U (zh) 一种小型农用多功能松土机
CN212427305U (zh) 一种淤泥挖掘装置
CN212612724U (zh) 水下清淤机器人的淤泥疏松装置及水下清淤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0000 room 550, building 1, No. 74, Puyan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green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room 550, building 1, No. 74, Puyan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TONGMEI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