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86017U - 防针刺手套 - Google Patents

防针刺手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86017U
CN207186017U CN201721161913.7U CN201721161913U CN207186017U CN 207186017 U CN207186017 U CN 207186017U CN 201721161913 U CN201721161913 U CN 201721161913U CN 207186017 U CN207186017 U CN 207186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oves
connect band
velcro
suture
medical staf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619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春艳
许飞雪
郭莉
孙利群
陈畅辉
许冠平
吴会军
高璐
郭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Children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Xian Children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Children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Xian Children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72116191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86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86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8601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lo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防针刺手套,包括手套、保护套、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第三连接带、日字扣、第一魔术贴、第二魔术贴,该防针刺手套,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避免了缝合针将医护人员的手指刺破而造成医护人员受到细菌感染的现象发生,对医护人员起到保护作用。

Description

防针刺手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套,尤其涉及防针刺手套。
背景技术
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多使用缝合针对患者的伤口进行缝合处理,在缝合的过程中,缝合针易刺穿医护人员的手套,导致医护人员的手指被刺破,对医护人员造成伤害,同时,因缝合针与患者的伤口相接触,即缝合针含有患者的血液,当带有患者血液的缝合针刺破医护人员的手指后,易对医护人员造成细菌感染的现象发生,再次对医护人员造成伤害,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防针刺手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防针刺手套,来解决目前缝合针刺穿医护人员的手套,导致医护人员的手指被刺破,对医护人员造成伤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防针刺手套,包括手套,还包括保护套、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第三连接带、日字扣、第一魔术贴、第二魔术贴,所述的保护套数量为五件,所述的保护套分别贯穿于手套上端,所述的保护套与手套活动相连,所述的第一连接带位于保护套底部,所述的第一连接带一端与保护套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带位于第一连接带另一端,所述的第二连接带与第一连接带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三连接带位于第二连接带底部,所述的第三连接带与第二连接带缝合相连,所述的日字扣贯穿于第三连接带,所述的日字扣与第三连接带活动相连,所述的第一魔术贴位于第三连接带后端下侧,所述的第一魔术贴与第三连接带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二魔术贴位于手套外壁前端下侧,所述的第二魔术贴与手套缝合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手套内部前端还均设有若干数量的透气孔,所述的透气孔为圆形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手套底部还设有连接套,所述的连接套与手套缝合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套内部还设有松紧带,所述的松紧带与连接套缝合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手套外壁前端左侧还设有防呆标记,所述的防呆标记与手套胶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手套外壁后端还设有保护垫,所述的保护垫与手套魔术贴粘贴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防针刺手套,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将手套进行穿戴,在穿戴的过程中,通过防呆标记的指引,避免医护人员将手套穿反,即防呆标记位于医护人员的手背位置处,保护垫位于医护人员的手心位置处,当手套穿戴完毕后,连接套处于医护人员的手腕部位,在松紧带的作用下,使得连接套连同手套与医护人员的手部连接稳固,医护人员再将保护套穿戴至手套的手指位置处,同时,在穿戴保护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将第一连接带连同第二连接带以及第三连接带处于手背位置处,医护人员再将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相互粘贴,通过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相互粘贴的作用,使得第三连接带带动第二连接带连同第一连接带以及保护套与手套连为一体,医护人员再使用日字扣对第三连接带的长度进行缩短,其目的是为了让第三连接带连同第二连接带以及第一连接带进行缩短,以此让保护套与医护人员的手指连接稳固,防止保护套在医护人员的手指位置处出现松动现象,确保了该装置使用的正常性,医护人员再使用缝合针给患者的伤口进行缝合处理即可,在缝合的过程中,通过保护套的作用,使得缝合针不会与医护人员的手指相接触,即医护人员的手指不会被缝合针刺破,对医护人员起到保护作用,当该装置使用完毕后,医护人员用手将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分离,再用手拉动第三连接带,使得第三连接带带动第二连接带连同第一连接带以及保护套与手套分离,医护人员再更换新的保护套,并将更换后的保护套同理以上穿戴方式即可,便于医护人员对下一位患者的伤口进行缝合工作,该防针刺手套,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避免了缝合针将医护人员的手指刺破而造成医护人员受到细菌感染的现象发生,对医护人员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保护垫是为了对医护人员的手心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缝合针刺伤医护人员的手心,透气孔是为了让手套的内部空气与外界空气实行互换,有效的提高了医护人员使用该装置的舒适度,所述的保护套以及保护垫为橡胶材质,具有塑性变形功能,即保护套和保护垫不会阻碍医护人员手指以及手部的正常运动,所述的连接套为布料材质。
附图说明
图1是防针刺手套的局部主视图;
图2是防针刺手套的局部后视图;
图3是连接套与松紧带的连接剖视图。
手套1、保护套2、第一连接带3、第二连接带4、第三连接带5、日字扣6、第一魔术贴7、第二魔术贴8、透气孔101、连接套102、松紧带103、防呆标记104、保护垫105。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所示,防针刺手套,包括手套1、保护套2、第一连接带3、第二连接带4、第三连接带5、日字扣6、第一魔术贴7、第二魔术贴8,所述的保护套2数量为五件,所述的保护套2分别贯穿于手套1上端,所述的保护套2与手套1活动相连,所述的第一连接带3位于保护套2底部,所述的第一连接带3一端与保护套2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带4位于第一连接带3另一端,所述的第二连接带4与第一连接带3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三连接带5位于第二连接带4底部,所述的第三连接带5与第二连接带4缝合相连,所述的日字扣6贯穿于第三连接带5,所述的日字扣6与第三连接带5活动相连,所述的第一魔术贴7位于第三连接带5后端下侧,所述的第一魔术贴7与第三连接带5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二魔术贴8位于手套1外壁前端下侧,所述的第二魔术贴8与手套1缝合相连,所述的手套1内部前端还均设有若干数量的透气孔101,所述的透气孔101为圆形通孔,所述的手套1底部还设有连接套102,所述的连接套102与手套1缝合相连,所述的连接套102内部还设有松紧带103,所述的松紧带103与连接套102缝合相连,所述的手套1外壁前端左侧还设有防呆标记104,所述的防呆标记104与手套1胶水相连,所述的手套1外壁后端还设有保护垫105,所述的保护垫105与手套1魔术贴粘贴相连。
该防针刺手套,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将手套1进行穿戴,在穿戴的过程中,通过防呆标记104的指引,避免医护人员将手套穿反,即防呆标记104位于医护人员的手背位置处,保护垫105位于医护人员的手心位置处,当手套1穿戴完毕后,连接套102处于医护人员的手腕部位,在松紧带103的作用下,使得连接套102连同手套1与医护人员的手部连接稳固,医护人员再将保护套2穿戴至手套1的手指位置处,同时,在穿戴保护套2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将第一连接带3连同第二连接带4以及第三连接带5处于手背位置处,医护人员再将第一魔术贴7和第二魔术贴8相互粘贴,通过第一魔术贴7和第二魔术贴8相互粘贴的作用,使得第三连接带5带动第二连接带4连同第一连接带3以及保护套2与手套1连为一体,医护人员再使用日字扣6对第三连接带5的长度进行缩短,其目的是为了让第三连接带5连同第二连接带4以及第一连接带3进行缩短,以此让保护套2与医护人员的手指连接稳固,防止保护套2在医护人员的手指位置处出现松动现象,确保了该装置使用的正常性,医护人员再使用缝合针给患者的伤口进行缝合处理即可,在缝合的过程中,通过保护套2的作用,使得缝合针不会与医护人员的手指相接触,即医护人员的手指不会被缝合针刺破,对医护人员起到保护作用,当该装置使用完毕后,医护人员用手将第一魔术贴7和第二魔术贴8分离,再用手拉动第三连接带5,使得第三连接带5带动第二连接带4连同第一连接带3以及保护套2与手套1分离,医护人员再更换新的保护套2,并将更换后的保护套2同理以上穿戴方式即可,便于医护人员对下一位患者的伤口进行缝合工作,同时,保护垫105是为了对医护人员的手心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缝合针刺伤医护人员的手心,透气孔101是为了让手套1的内部空气与外界空气实行互换,有效的提高了医护人员使用该装置的舒适度,所述的保护套2以及保护垫105为橡胶材质,具有塑性变形功能,即保护套2和保护垫105不会阻碍医护人员手指以及手部的正常运动,所述的连接套102为布料材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防针刺手套,包括手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套、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第三连接带、日字扣、第一魔术贴、第二魔术贴,所述的保护套数量为五件,所述的保护套分别贯穿于手套上端,所述的保护套与手套活动相连,所述的第一连接带位于保护套底部,所述的第一连接带一端与保护套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带位于第一连接带另一端,所述的第二连接带与第一连接带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三连接带位于第二连接带底部,所述的第三连接带与第二连接带缝合相连,所述的日字扣贯穿于第三连接带,所述的日字扣与第三连接带活动相连,所述的第一魔术贴位于第三连接带后端下侧,所述的第一魔术贴与第三连接带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二魔术贴位于手套外壁前端下侧,所述的第二魔术贴与手套缝合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针刺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套内部前端还均设有若干数量的透气孔,所述的透气孔为圆形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针刺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套底部还设有连接套,所述的连接套与手套缝合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针刺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套内部还设有松紧带,所述的松紧带与连接套缝合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针刺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套外壁前端左侧还设有防呆标记,所述的防呆标记与手套胶水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针刺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套外壁后端还设有保护垫,所述的保护垫与手套魔术贴粘贴相连。
CN201721161913.7U 2017-09-12 2017-09-12 防针刺手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86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61913.7U CN207186017U (zh) 2017-09-12 2017-09-12 防针刺手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61913.7U CN207186017U (zh) 2017-09-12 2017-09-12 防针刺手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86017U true CN207186017U (zh) 2018-04-06

Family

ID=61788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6191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86017U (zh) 2017-09-12 2017-09-12 防针刺手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860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86017U (zh) 防针刺手套
CN204352295U (zh) 一种留置针保护装置
CN215309262U (zh) 一种外周静脉穿刺保护套
CN206167523U (zh) 一种可视留置针保护套
CN103610529A (zh) 一种便于开闭的可视化约束手套
CN204500845U (zh) 一种医用一次性充气压脉带
CN206372133U (zh) 采血专用防针刺伤指套
CN215688908U (zh) 一种icu护理用手指锻炼装置
CN206303890U (zh) 一种桡动脉穿刺测压固定装置
CN203970649U (zh) 小儿手术用约束带
CN211535070U (zh) 改良固定握力球
CN206777585U (zh) 一种留置针固定手套
CN214230020U (zh) 一种静脉输液用防护手套
CN215937866U (zh) 一种可视型带有手指固定结构的约束手拍
CN211156233U (zh) 一种拔输液港针的安全手套
CN221411899U (zh) 一种防意外拔针的固定手套
CN218075910U (zh) 留置针可视化防脱落手套
CN205339261U (zh) 一种多功能防抓手套
CN211068444U (zh) 一种手部留置针防护装置
CN213848859U (zh) 一种临床手术用患者手臂固定套
CN222264494U (zh) 新型输液港防针刺伤医用无菌手套
CN205598399U (zh) 一种picc体外固定弹力套
CN222032777U (zh) 留置针约束手套
CN210631360U (zh) 一种手部约束器具
CN221309129U (zh) 一种婴幼儿留置针保护手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809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