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76431U -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176431U CN207176431U CN201720669836.XU CN201720669836U CN207176431U CN 207176431 U CN207176431 U CN 207176431U CN 201720669836 U CN201720669836 U CN 201720669836U CN 207176431 U CN207176431 U CN 2071764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onge
- city
- idea
- pavement structure
- structure bas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结构,从下至上设置路基、基层和面层,路基和基层之间从下至上分别铺设隔离层和垫层。本实用新型提高了透水路面结构储水功能,路表水可以渗入路基,结合工程实体的应用效果,得出了解决城市“热岛效应”“有效补充地下水”,最大限度的提高透水路面在海绵城市中“海绵体”功能,减少了城市内涝发生,促进了城市生态水循环,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意义重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涉及海绵城市技术。
背景技术
传统道路、公路的结构自下而上主要为路基、路面基层、面层。雨水落在公路上会形成积水,危及交通安全也影响公路使用寿命,所以需要公路能排水,但通常提高了道路建设及运营成本,增加了城市水排放的压力,另外也不适应补充地下水的环保要求,宝贵的雨水资源流经硬化后的道路结构、排水管道带出城区,极大程度上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海绵城市不仅可以增强城市或土地的雨涝调蓄能力,同时还将最大限度地促进自然水文循环,提升用水效率。海绵城市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建设理念,追求城市人水和谐,已经成为各国城市建设的重要选择。本文通过设计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结构,从下至上设置路基、基层和面层,路基和基层之间从下至上分别铺设隔离层和垫层,提高了透水路面结构储水功能,路表水可以渗入路基,结合工程实体的应用效果,得出了解决城市“热岛效应”“有效补充地下水”,最大限度的提高透水路面在海绵城市中“海绵体”功能,减少了城市内涝发生,促进了城市生态水循环,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结构。地表水可以渗入行车道来补充地下水,削减进入市政管网的雨水量,在源头上对雨水进行处理,降低城市开发对自然水文循环系统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为上面层(1)、下面层(2)、上基层(3)、下基层(4)、垫层(5)、路基(6),上面层(1)和下面层(2)分别采用最大粒径不同的多孔沥青混合料,上基层(3)采用大孔隙沥青稳定碎石,下基层(4)采用级配碎石,上面层(1)为大孔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或由多孔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铺装而成的多孔水泥混凝土路面铺装层,路基(6)为砂土基,地基土质主要以粉质黏土、粉土为主,下面层为多孔沥青混凝土层,面层的厚度为15~20cm,基层的厚度为45~55cm。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结构,路基的渗透系数应不小于10~3 mm/s。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结构,路面结构的下面层的多孔沥青混合料最大粒径大于上面层的多孔沥青混合料最大粒径,面层最大粒径为13~20mm,上基层大孔隙沥青稳定碎石的最大粒径不超过35mm, 碎石基层的最大粒径不超过60mm。下面层多孔沥青混合料孔隙率不小于上面层多孔沥青混合料孔隙率,行车道上基层采用的大孔隙沥青稳定碎石的孔隙率不小于下面层多孔沥青混合料孔隙率,上基层采用的大孔隙沥青稳定碎石的孔隙率应大于20%,级配碎石下基层的孔隙率不小于8%。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结构,路面结构的基层和面层的厚度根据交通荷载确定,面层的厚度为15~20cm,基层的厚度为45~55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其技术特征密切相关,路面的碎石基层通过透水水泥混凝土相连,形成了巨大的路面下储水空间,实现了削减地表径流、减轻市政管网排水压力的效果,即行车道的多孔沥青混凝土面层以及行车道、人行道的碎石基层的联通孔隙转化为储水空间,储存暂时未渗入路基的水。
本发明方案采用行车道和人行道同时设有碎石储水基层,最大限度的提高透水路面在海绵城市中“海绵体”功能,减少了城市内涝发生,促进了城市生态水循环。与城市市政管网改造相比,大大节约了工程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多孔沥青混合料上面层,2~多孔沥青混合料下面层,3~沥青稳定碎石基层,4~级配碎石基层,5~透水垫层,6 ~路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列。
如图1所示的是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结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结构,从下至上设置路基、基层和面层,路基和基层之间从下至上分别铺设反滤隔离层和透水垫层,上基层采用大孔隙沥青稳定碎石,下基层采用级配碎石,上面层和下面层分别采用最大粒径不同的多孔沥青混合料。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结构,路基的渗透系数应不小于10~3 mm/s。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结构,行车道下面层的多孔沥青混合料最大粒径大于上面层的多孔沥青混合料最大粒径,面层最大粒径为13~20mm,上基层大孔隙沥青稳定碎石的最大粒径不超过35mm, 碎石基层的最大粒径不超过60mm。下面层多孔沥青混合料孔隙率不小于上面层多孔沥青混合料孔隙率,行车道上基层采用的大孔隙沥青稳定碎石的孔隙率不小于下面层多孔沥青混合料孔隙率,上基层采用的大孔隙沥青稳定碎石的孔隙率应大于20%,级配碎石下基层的孔隙率不小于8%。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结构,行车道基层和面层的厚度根据交通荷载确定,面层的厚度为15~20cm,基层的厚度为45~55cm。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应当指出,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受本发明的保护。以上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故此,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为上面层(1)、下面层(2)、沥青稳定碎石基层(3)、级配碎石基层(4)、透水垫层(5)、路基(6),上面层(1)和下面层(2)分别采用最大粒径不同的多孔沥青混合料,沥青稳定碎石基层(3)采用大孔隙沥青稳定碎石,级配碎石基层(4)采用级配碎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上面层(1)为大孔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或由多孔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铺装而成的多孔水泥混凝土路面铺装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路基(6)为砂土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上面层和下面层均为多孔沥青混凝土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面层的厚度为15~20cm,基层的厚度为45~55c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669836.XU CN207176431U (zh) | 2017-06-10 | 2017-06-10 |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669836.XU CN207176431U (zh) | 2017-06-10 | 2017-06-10 |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176431U true CN207176431U (zh) | 2018-04-03 |
Family
ID=61734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66983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176431U (zh) | 2017-06-10 | 2017-06-10 |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17643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84120A (zh) * | 2018-05-30 | 2018-09-04 | 西安旭昌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铺装系统的陶瓷透水砖及其制作工艺 |
CN112064450A (zh) * | 2020-09-17 | 2020-12-11 | 俞益波 | 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用透水道路 |
-
2017
- 2017-06-10 CN CN201720669836.XU patent/CN20717643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84120A (zh) * | 2018-05-30 | 2018-09-04 | 西安旭昌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铺装系统的陶瓷透水砖及其制作工艺 |
CN112064450A (zh) * | 2020-09-17 | 2020-12-11 | 俞益波 | 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用透水道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031001U (zh) | 一种复合透水道路构造 | |
CN204875416U (zh) | 一种透水路面结构 | |
CN206352331U (zh) | 海绵城市理念的下凹式绿地结构 | |
CN208857626U (zh) | 一种透水及蓄水的路面结构 | |
CN206902493U (zh) | 一种露骨料透水混凝土地面结构 | |
CN107034767A (zh) | 一种再生骨料全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8532406A (zh) | 可快速施工的高承载力透水地面以及铺设方法 | |
CN209024909U (zh) | 一种海绵城市多功能路面结构 | |
CN201620327U (zh) | 防堵塞的透水混凝土路面砖 | |
CN103015487A (zh) | 利用绿地雨水补偿城市地下水系统 | |
CN207176431U (zh) |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路面结构 | |
CN109338839B (zh) | 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城市渗蓄系统 | |
CN204803703U (zh) | 透水混凝土路面集水结构 | |
CN207469190U (zh) | 一种高效排水的渗渠结构 | |
CN201080590Y (zh) | 新型渗水地面砖 | |
CN205399118U (zh) | 聚氨酯碎石耐透坪透水防滑彩色路面 | |
CN105484125B (zh) | 一种收集利用雨水的台阶 | |
CN105544344B (zh) | 一种增强城市缓坡透水路面渗水性能的方法 | |
CN206385425U (zh) | 一种生态透水路面 | |
CN208748462U (zh) | 可快速施工的高承载力透水地面 | |
CN211256535U (zh) | 用于重载交通的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 | |
CN204266137U (zh) | 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 | |
CN203890824U (zh) | 再生集料全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 | |
CN208594460U (zh) | 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铺装路面结构 | |
CN207552853U (zh) | 一种带排水系统的路面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03 Termination date: 20190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