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60434U -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弃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弃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160434U CN207160434U CN201720968304.6U CN201720968304U CN207160434U CN 207160434 U CN207160434 U CN 207160434U CN 201720968304 U CN201720968304 U CN 201720968304U CN 207160434 U CN207160434 U CN 2071604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inwater
- drainage tank
- rainfall
- rain water
- roof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弃流装置,包括建设在屋面之下的弃流池、用于收集屋面雨水的雨落管,以及出水管和排空管,所述弃流池为密闭式结构,所述雨落管沿雨水径流接入到弃流池内,且雨落管的出水口至少低于弃流池的中间水位;所述排空管设置在弃流池的底部,以将降雨初期污染程度较高的雨水排出;所述出水管在位于弃流池的高水位处穿过弃流池的池壁与雨落管相连,以将降雨后期污染程度较低的雨水排出,本实用新型具有雨污切换功能,即将降雨初期雨水收集并单独排出,而降雨后期污染程度较轻的雨水可经过预处理以截留水中的悬浮物、固体颗粒杂质等,并经沉淀、过滤后可使屋面雨水达到回收利用的标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弃流装置,用于将降雨初期的雨水径流予以弃除。
背景技术
初期雨水,就是指降雨初期时的雨水。由于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而且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影响植物生长的毒素,这些毒素可能包括硫化物、盐分、TDS(总溶解固体)等,甚至不适当的pH值。当雨水降落地面后,又由于冲刷沥青油毡屋面、沥青混凝土道路、建筑工地等,使得前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体、重金属、油脂、悬浮固体等污染物质,由此可知,前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通常超过了普通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如果将前期雨水直接排入自然承受水体,将会对水体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而且也不能将雨水直接回收利用,所以现有技术对前期雨水一般进行弃流处理。
雨水径流有明显的初期冲刷作用,即在多数情况下,污染物是集中在初期的数毫米雨量中,因此,控制初期雨水成为雨水利用系统和城市径流污染控制的一项主要举措。由于初期雨水污染程度高,处理难度大,目前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根本没有专用设施将初期雨水与后期雨水分开,导致在雨水的再利用过程中,很难使雨水达到回收利用的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弃流装置,以解决降雨初期雨水存在污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弃流装置,包括建设在屋面之下的弃流池、用于收集屋面雨水的雨落管,以及出水管和排空管,所述弃流池为密闭式结构,所述雨落管沿雨水径流接入到弃流池内,且雨落管的出水口至少低于弃流池的中间水位;所述排空管设置在弃流池的底部,以将降雨初期污染程度较高的雨水排出;所述出水管在位于弃流池的高水位处穿过弃流池的池壁与雨落管相连,以将降雨后期污染程度较低的雨水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空管上设有阀门,所述阀门为常闭式手动或电控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空管的出水端与市政排污管网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水管与雨水再利用管网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屋顶雨水收集弃流装置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屋顶雨水收集弃流装置,通过包括建设在屋面之下的弃流池、用于收集屋面雨水的雨落管,以及出水管和排空管,所述弃流池为密闭式结构,所述雨落管沿雨水径流接入到弃流池内,且雨落管的出水口至少低于弃流池的中间水位;所述排空管设置在弃流池的底部,以将降雨初期污染程度较高的雨水排出;所述出水管在位于弃流池的高水位处穿过弃流池的池壁与雨落管相连,以将降雨后期污染程度较低的雨水排出,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雨污切换功能,即将降雨初期雨水收集并单独排出,而降雨后期污染程度较轻的雨水可经过预处理以截留水中的悬浮物、固体颗粒杂质等,并经沉淀、过滤后可使屋面雨水达到回收利用的标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屋顶雨水收集弃流装置提供的一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弃流池,2、雨落管,3、出水管,4、排空管,5、阀门,6、中间水位,7、高水位。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较佳实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屋顶雨水收集弃流装置提供的一实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屋顶雨水收集弃流装置包括建设在屋面之下的弃流池1、用于收集屋面雨水的雨落管2,以及出水管3和排空管4,所述弃流池1为密闭式结构,所述雨落管2沿雨水径流接入到弃流池1内,且雨落管2的出水口至少低于弃流池1的中间水位6;所述排空管4设置在弃流池1的底部,以将降雨初期污染程度较高的雨水排出;所述出水管3在位于弃流池1的高水位7处穿过弃流池1的池壁与雨落管2相连,以将降雨后期污染程度较低的雨水排出。
具体弃流方式如下:初期雨水首先被滞留在弃流池1下部的初期弃流空间中,当弃流池1的内部空间灌满后雨水从出水管3排出进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而污染较严重的初期雨水收集在弃流池1本,待雨停后可通过排空管4排出。此方法为容积法弃流,其控制具有简单易行、控制量准确稳定、效果好的特点。
具体实施中,所述排空管4上设有阀门5,所述阀门5为常闭式手动或电控阀门5。
具体实施中,所述排空管4的出水端与市政排污管网相连。
具体实施中,所述出水管3与雨水再利用管网相连。
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详述本实施例的结构特性。
由于屋面雨水为小汇水面的径流雨水,由于其初期雨水弃流量相对较小,可采用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的屋顶雨水收集弃流装置。初期雨水径流首先进入弃流池1,当弃流池1充满后雨水从设置的高水位7的出水管3进入后续处理系统,待雨停后排空弃流池1内的初期雨水径流。
在此需说明的是,实际使用过程中是否采用初期弃流、采用何种弃流控制措施及如何合理确定初期弃流量应该根据项目现场条件、汇水面特性、管渠系统大小、污染状况、控制目的及设计的工艺系统等综合分析而定,当初期弃流量不足时,控制径流污染的效果不明显;而当弃流量过大时,则会增大控制措施的规模和投资,或者减少雨水收集利用量。
另外,在雨水利用系统中弃流量还需考虑后续处理利用系统和水量平衡的问题,保证可以收集到充足且水质较好的雨水量;当收集雨水量不足或汇水面雨水水质较好时可以减少弃流量,并通过后续的雨水处理措施保障雨水利用的水质要求。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Claims (4)
1.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建设在屋面之下的弃流池、用于收集屋面雨水的雨落管,以及出水管和排空管,所述弃流池为密闭式结构,所述雨落管沿雨水径流接入到弃流池内,且雨落管的出水口至少低于弃流池的中间水位;所述排空管设置在弃流池的底部,以将降雨初期污染程度较高的雨水排出;所述出水管在位于弃流池的高水位处穿过弃流池的池壁与雨落管相连,以将降雨后期污染程度较低的雨水排出。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雨水收集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空管上设有阀门,所述阀门为常闭式手动或电控阀门。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屋顶雨水收集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空管的出水端与市政排污管网相连。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顶雨水收集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与雨水再利用管网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968304.6U CN207160434U (zh) | 2017-08-04 | 2017-08-04 |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弃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968304.6U CN207160434U (zh) | 2017-08-04 | 2017-08-04 |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弃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160434U true CN207160434U (zh) | 2018-03-30 |
Family
ID=61715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968304.6U Active CN207160434U (zh) | 2017-08-04 | 2017-08-04 |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弃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16043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80757A (zh) * | 2019-01-31 | 2019-04-26 | 星景生态环保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墙面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
-
2017
- 2017-08-04 CN CN201720968304.6U patent/CN20716043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80757A (zh) * | 2019-01-31 | 2019-04-26 | 星景生态环保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墙面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14723B (zh) |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和应用系统 | |
CN107747345B (zh) | 一种用于合流制排水管网系统的面污染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759767A (zh) |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及其收集回用方法 | |
CN205421398U (zh) | 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 |
CN104213599B (zh) | 零能耗屋顶雨水回收中水利用系统 | |
CN204112460U (zh) | 可直饮的雨水收集综合处理系统 | |
CN206512824U (zh) | 雨水自动分流弃流装置 | |
CN207331915U (zh) | 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 |
CN105746303A (zh) | 一种用于高架桥下绿化带的雨水调蓄灌溉系统 | |
CN105735449A (zh) |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 |
CN107882146A (zh) |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控制方法 | |
CN204608867U (zh) | 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 |
CN207846619U (zh) | 一种翻板弃流装置 | |
CN107761896B (zh) | 一种用于分流制排水管网系统的面污染控制系统与方法 | |
CN104763038B (zh) | 一种初期雨水弃流系统及其弃流方法 | |
CN107605003B (zh) | 一种控制污水和初期雨水污染的不完全分流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8035424A (zh) | 一种翻板弃流装置 | |
CN207160434U (zh) |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弃流装置 | |
CN110195463A (zh) | 一种控制面源污染的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系统和方法 | |
CN114386796A (zh) | 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效果及整体质量评价方法 | |
CN104652526A (zh) | 一种城镇住区雨水回收系统 | |
CN205369375U (zh) | 一种屋面雨水的回收利用系统 | |
CN105839757B (zh) | 一种基于流体力学和杠杆原理的雨水弃流方法及装置 | |
CN103215985A (zh) | 基于雨污二次分流的小区雨水利用系统 | |
CN103967107B (zh) | 适合于建筑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弃流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